初三化学第四、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
第4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一节水的组成一、水的物理性质4℃时密度最大,为1g/mL。
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现象】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 2O2H 2↑+O 2↑;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一、物质的组成1.宏观角度: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微观角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3.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
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
第三节水的净化一、水的净化方法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
具体操作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
3.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得到的蒸馏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毒的步骤,但是没有蒸馏和煮沸的步骤。
在净化水的方法中,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都属于物理变化。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碱盐1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2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九年级化学四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四五单元知识点化学四五单元知识点概述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四五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概述和讲解。
四五单元主要涉及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氧、其他化学元素与周期律。
以下是各个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化学反应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在化学方程式中用反应物与生成物表示。
2. 反应类型: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等。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会保持一定的反应比例,这个比例就是化学反应的平衡。
4.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要符合一定的比例。
二、氧1. 氧的性质:氧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2. 氧的制取方法:常用的氧气制取方法有电解水、热分解过氧化氢和分馏液氧等。
3. 氧的用途: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常用于支持燃烧、医疗用途和工业上的氧化反应等。
三、其他化学元素与周期律1. 硫的性质与用途: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常以黄色晶体形式存在,可用于制取硫酸和药物制剂等。
2. 氯的性质与用途: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用于消毒、制备盐酸等。
3. 钠的性质与用途: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金属制备和钠灯等。
4. 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周期表上的元素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周期性、族数和元素性质等。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四五单元主要包括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氧以及其他化学元素与周期律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运用,掌握这些重要的化学知识。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化学的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单元,其中第四单元是较为重要且难度适中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粒子组成的。
根据其组成粒子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如氧气、氮气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原子或离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进行任何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燃烧、氧化等。
三、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氢元素的符号是H等。
四、离子与化合物的命名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由原子组成的集团。
根据离子的带电性质,可以将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组成的;分子化合物是由非金属元素间的原子共用电子而形成的。
化合物命名需要根据其组成元素的特点进行规范。
金属元素的离子采用元素名称,并指明其电荷,如氯离子(Cl-)、铜离子(Cu2+)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需要先写非金属元素名,然后加上“-化”或“-酸”,如氧化碳(CO2)、硫酸(H2SO4)等。
五、比例问题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元素所含的质量比是恒定的。
这种质量比称为元素的质量比。
质量比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出,也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六、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以化学反应为基础,描述了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变化以及产生的新物质。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方程式左侧,产物位于方程式右侧,可以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
总结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较为基础,但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2)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3)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4)加热器皿--酒精灯。
(5)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二单元:空气1. 组成:N2 78%、O2 21%、稀有气体0.94%、CO2 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 子1、原子的构成(1(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
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⑴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课题2 元 素一、 元素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Si 、Al 、Fe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 、C 、H 、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 、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 元素符号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相对原子质量=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3、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
三、 元素周期表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5、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课题3 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图: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1、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 为2) 不易得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一、基本概念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初三上册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不: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别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XXX、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干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爽朗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索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别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歪(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办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别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别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洁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别聚成水滴也别成股流下。
(7)可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别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别尝、手别摸、鼻别闻(闻的办法:扇闻)未讲明药品用量时:液体普通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初中化学第四、五单元知识汇总
第四单元知识小结1.燃烧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2.促进燃烧两个方法(1)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原理(1)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防止煤矿中瓦斯气爆炸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5.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______________6.物质的着火点是_______(填改变的或不变的),降温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变着火点。
7.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质量守恒微观原因_________________8.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改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大化石燃料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10.氢气是理想能源三个优点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煤气中毒是_____中毒,应采取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煤气中加入少量难闻气体,目的________12.(1)产生CO2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消耗CO2途径主要是______________, CO2含量高会造成__________(3)____季节CO2的含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可减少CO213.实验室制CO2药品__________________.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浓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检验CO2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满CO2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CO2方法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不能用________法收集,∵______________15.进入地窖前需要做________实验能保证人身安全.16.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17.(1) CO2能灭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CO2能制汽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固体CO2叫做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利用该性质可作___________,_________18.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大理石,石灰石___________ 石灰水,石灰浆__________生石灰___________ 碳酸________ 盐酸_________ 硫酸__________甲烷___________ 干冰___________ 乙炔_________ 酒精_________19.下酸雨气体______ 温室效应气体________ 汽水中含有的酸________ 刷房子用________ 人工降雨的物质________ 有毒的气体________3种可燃性气体________ 灭火气体________ 最轻气体_______20.写出化学方程式(1)镁燃烧________________ (2)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3)氢气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 (4)铜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 (5)铁在O2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6)木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7)硫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8)天然气(甲烷)燃烧_____________(9)乙炔燃烧__________________(10)一氧化碳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11)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水通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CO2通入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15)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16) 碳酸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17) 高温锻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单元知识小结1.写符号和化合价:铵根______,氢氧根______,硝酸根______,硫酸根______,碳酸根_______,2.酸由_____和_____ 构成.碱由_____和_______构成.盐由______和_______构成.3.区分酸碱性用_________或_________,区分酸碱度用_________.5.如何测pH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H试纸用水润湿,测酸pH偏__,测碱pH偏__6.显碱性可能是____或____,显酸性可能是____或____.Na2CO3显____性, 能使无色酚酞变____色.7.中和反应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举2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复分解反应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与盐,盐与碱反应,反应物都______, 生成物_________.9.置换反应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单质Fe参加置换反应,在生成物中显___价.10.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金属越靠前,活动性______,发现越___.(2)金属与酸反应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属与盐反应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酸沾到皮肤上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沾到皮肤上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铁锈成分________, 是______色. 含Fe3+盐______色, 含Fe2+盐______色, 含Cu2+盐______色, 蓝色↓是_________, 红褐色↓是__________.15.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现象:(1)酸(H+)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OH-)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质含CO32-_____________________(4)物质含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5)物质含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检验NaOH变质成Na2CO3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NaOH部分变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去NaOH中Na2CO3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方程式(1) 生石灰加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CO2加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CO2和烧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CO2通入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石灰石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Fe和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Fe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铁锈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Fe和硫酸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Cu和硝酸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烧碱和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13)氢氧化镁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14)氢氧化钙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15)氢氧化铝和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16) SO2和NaOH____________________(17) SO2和Ca(OH)2__________________(18)碳酸钠和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19)碳酸钠和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20)碳酸钠和氯化钡___________________(21)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O2________________(22)水通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蒸发、石蜡的熔化等。
判断依据是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可能发生改变。
-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一横二放三慢竖”(块状),“一斜二送三直立”(粉末)。
- 液体药品:较多量时直接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少量时用胶头滴管吸取(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定量量取时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物质的加热。
- 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1/4。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使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 仪器连接: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
- 仪器洗涤:洗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化学九年级四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四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将会接触到四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能源、金属与非金属以及空气与水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能源、环境等领域的联系。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
1. 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化学的应用息息相关。
通过化学实验和研究,人们可以发现新材料、新药物以及各种化学反应的机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2. 化学与能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在化学与能源的单元中,学生将了解化学对能源的影响。
例如,石油、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来源,但它们的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可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3.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金属是一类具有良好导电和导热性能的物质,如铁、铜和铝等。
非金属则相反,它们往往是不导电、不导热的物质,如氧气、氮气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空气与水质空气和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
在化学中,我们了解到空气其实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同时,空气中还包含着其他的气体和微尘。
学生需要了解到这些成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
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话题。
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
通过学习水的成分和水质评价标准,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水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总结以上内容,九年级化学的四五单元主要围绕化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化学与能源、金属与非金属以及空气与水质展开。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会增强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将化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 化 学 第四、五章 知识点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1.⑴要使物质燃烧的条件:①,
②,③。
⑵灭火的三种方法:①,
②,③。
2.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
②,③,④,
⑤;一定改变的是:①,
②;可能改变的是:①,
②.
3. 化学方程式概念:。
含义①,②,
③。
4.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二是。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1、铁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有良好,是的导体。
2、铁生锈实际上是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红棕色)。
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
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
⑵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
具体操作是:①,
②在其表面,③金属制品表面,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
(3)制成各种。
5、合金:是一起熔合而成的的物质。
生铁的含碳量在之间,钢的含碳量在之间。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主要原料是。
原理:
如:(化学方程式不能当成置换反应)炼钢原理:
如:(百炼成钢的反应)
7.常见矿物:赤铁矿主要成分、磁铁矿主要成分 .
8、合金的比各成分高,比各成分低。
9、大理石、石灰石、钟乳石、白垩、珍珠、贝壳、水垢等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10、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CaCO
3→CaO→Ca(OH)
2
→CaCO
3
→CO
2→CaCO
3
(要求:不准重复!)
(1);(2);(3);(4);(5)。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绿色化学是环境友好的化学,其特点包括原料、条件、零排放和产品,核心在于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在蜡烛燃烧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最明亮)和外焰(温度最高),通过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比较各火焰层温度,得出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
通过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来检验产物H2O,并通过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来检验产物CO2.在熄灭后,我们观察到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后,蜡烛会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通过比较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我们得出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其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研究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包括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等,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简写,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依据是门捷列夫,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分类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Si、Al、Fe,细胞中最丰富的元素是O、C、H。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其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在于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时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时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其区别在于粒子电性,符号分别用元素符号、阳离子符号和阴离子符号表示。
初三化学第四、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四、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第四、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一.爱护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1.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2.水的净化(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纯水天然水硬水区别纯净物,澄清透明混合物,常呈浑浊关系软水检验:加肥皂水,泡沫很少含有较多可溶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性钙、镁化合物的是硬水,转化: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不含或含较少水,如:可溶性钙、镁化合物(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在这四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原理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作用吸附蒸馏(3)过滤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A.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B.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C.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初中九年级化学4.5章知识点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所有化学....反应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存在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验证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必须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若无气体参加或生成,敞口、密闭装置都行。
3、化学变化中的6不变2变原子3不变:①原子个数②原子种类③原子质量6不变元素2不变: ①元素种类②元素质量物质1不变:物质质量①物质种类2变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②分子种类其余:可能变可能不变,如分子个数、元素化合价等。
4、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反应物一定减少生成物一定增多催化剂一定不变注意: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与该反应无关的物质。
练习: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M N P Qt时的质量/g 51 9 3 171t时的质量/g 23 3 x512A. x的值小于3B. Q可能是单质C.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 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二、化学方程式 1、意义 如:2Mg +O 22MgO①各微粒个数比=化学计量数比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1:2 ②各物质质量比=(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比为:(2×24):(1×32):(2×40) 2、计算题练习: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阴影圈:碳原子白圈:氢原子黑圈:氧原子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该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种类均不变步骤 注意事项设未知量 书写形式:解:设……的质量为x 。
写化学方程式 注意完整性:化学式、配平、条件、箭头 列相关量第一行:已知和未知量的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第二行:已知的质量和未知的x 注意:①第二行必须为纯净物...的质量..②横竖均要对齐 ③有单位的必须带单位列比例 注意:①横向比②有单位的必须带单位 求解注意:①直接写最终结果,不写计算过程②要带单位作答 注意:不能省略++D.反应物均由分子构成 F.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G.反应物①③均为有机物H.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I.生成的③④的质量比为22:9 J.反应物的化学式为CH 2和O 2K.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2、3、三、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电解水洗菜水浇花 1、爱护水资源措施防治水污染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2、自来水生产的四个过程:絮凝→过滤→曝气→杀菌,其中杀菌为化学变化,其余均为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zhī shi)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五(dì wǔ)单元知识总结九年级化学(huàxué)第五单元知识总结1.书写(shūxiě)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那么(nà me):以客观事实为根底、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响中不变的有原子数目、原子种类和原子的质量〔微观〕。
〔宏观不变的有:物质总质量、元素质量、元素种类〕4.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响的式子。
5.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C+O2点燃CO2宏观上: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通常的读法〕微观上:1个碳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响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上: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响,可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反响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等号两边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③注〔反响条件和生成物的特殊状态气态↑或固态即沉淀↓〕7、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①注意:(1)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那么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a.化学式写正确b.方程式要配平c.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2〕量、未知量单位要统一〔3〕所带入的量必须是纯洁物的质量②步骤:〔1〕解、设〔2〕写出化学方程式〔3〕找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代入量和未知量〔4〕列比例〔5〕解〔6〕答扩展阅读: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2022新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梳理【知识网络】【知识归纳】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⑴参加化学反响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响,假设反响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响。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响〞,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四、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第四、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一.爱护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1.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2.水的净化(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纯水天然水硬水区别纯净物,澄清透明混合物,常呈浑浊关系软水检验:加肥皂水,泡沫很少含有较多可溶有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性钙、镁化合物的是硬水,转化: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不含或含较少水,如:可溶性钙、镁化合物(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在这四种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蒸馏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原理静置,使不溶性杂质沉降并与水分层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利用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作用吸附蒸馏(3)过滤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右图):A.原理:可溶性物质能透过滤纸,固体不能透过滤纸而留在滤纸上B.适用范围: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或除去混合物中不溶性杂质C.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怀内壁。
(4)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水)A.原理: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B.适用范围: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或把混在溶液中的杂质除去C.注意: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蒸馏烧瓶内应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暴沸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三.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1)一般在水里加入少许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2)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
(3)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确认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4.氢气(1)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点燃(2)氢气在空气里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产物是水(氢气+氧气→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3)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大拇指,点燃气体,若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证明氢气较纯。
5.化合物与单质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物质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
如水、高锰酸钾、二氧化锰。
纯净物(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氢气、氧气。
四、化学式(1)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只有纯净物才有化学式,且一种纯净物只有一种化学式(2)化学式的写法: A.单质的化学式①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②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由原子构成)。
B.化合物的化学式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ZnS、KCl写法:金属元素在左,非金属元素在右读法:某化某②氧化物:如:HgO、SO2、Fe3O4写法:另一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读法:氧化某几氧化几某(3)化学式的意义:A、化学式的含义H2O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①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②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
③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十、化合价(1)概念: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2)写法:元素符号正上方,先符后数“1”不忘(3)一般规律: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氧元素通常显-2价b.氢元素通常显+1价;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如Fe:+3价的读铁,+2价的读亚铁。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③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4)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有一定的区别:化合价离子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正上方、先符后数“1”不忘元素符号右上角,先数后符“1”省略实例+1-1-1+22+2+3+-2-Na、Cl、OH、CaFe、Mg、Al、Cl、SO4联系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改变位置交换顺序离子电荷(5)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①用顺口溜记忆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较常见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1价:铵根-1价:氢氧根,硝酸根,氯酸根-2价:硫酸根,碳酸根-3价:磷酸根(6)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一般规律(1)先读后写,后读先写。
如:氯化钠NaCl,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2(2)金属前,非金属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
如氧化铁Fe2O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资料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⒉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简记:原子元素不会变,分子、物质一定变,分子个数可能变。
⒊关键词的理解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解题时要注意气体是否参加反应或反应是否有气体生成。
⒋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⑴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4-①、白磷燃烧时,为什么在锥形瓶瓶底铺一层细沙?答:为了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以防止锥形瓶炸裂。
②、白磷燃烧时,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上系一个小气球?答:因为白磷燃烧时放出热量,系上小气球,可以防止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发生危险。
③、白磷燃烧时,玻璃管上的小气球有何变化?答:白磷燃烧时,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因瓶内氧气减少,气压变小,小气球变小。
⑶镁条燃烧(氧气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⑵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⑶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组成;⑷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
考点2:化学方程式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⑶反应条件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⒉书写步骤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①配平之设未知数法②在每个化学式前设未知数A、B、X、Y③根据同种元素左右两边原子相等写出等式。
④假设A=1,再分别求出B、X、Y⑤将A、B、X、Y的值分别代入比例A:B:X:Y并化简⑥检查(每种元素的原子左右两边必须相等)配平之最小公倍数法①列出各元素左右两边的原子个数②选出原子个数较复杂的一组并求最小公倍数③配平原子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左右原子个数要相等)④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左右原子个数要相等)⑤检查(每种元素的原子左右两边必须相等)⑶等;将短横线改为等号;⑷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考点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⒈解题步骤及格式一般分为以下七步:⑴解设未知量,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⑵写出相应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⑶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列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⑷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即实际质量);⑸列比例式;(相对比相对,实际比实际)⑹求解;⑺答题。
⒉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⑴m=ρv⑵单位换算:1L=1000mL,1mL=1cm3⑶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变形: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⑷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⒊常见的计算类型⑴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⑵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⑶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扩展阅读:初三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石磊)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一.爱护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生产用水量不断增加,再加上造成的水体污染减少了可利用水,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如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传统习惯来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