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降糖药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降糖药小讲课PPT精品文档
•.
•9
胰岛素促泌剂--格列奈类
用药注意
•.
•10
a-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淀粉
葡萄糖
抑制小肠上断的α-葡萄糖苷酶
•.
血管
•11
常用药物
阿 阿卡卡波波糖糖 伏 伏格格列列波糖波糖
拜拜糖糖苹平 倍倍欣欣
•.
•12
作用特点
✓ 减轻餐后高血糖 ✓ 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 ✓ 不增加体重 ✓ 降低糖耐量异常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可以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的进展
促泌剂联合使用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
•18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用药注意
✓ 空腹或进餐时服用 ✓ 注意肝功能的监测 ✓ 近期研究提示此类药物可能增加女性患者
骨折的风险
•.
•19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
作作用用特特点点
✓ 不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 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 ✓ 抑制食欲,使体重下降 ✓ 可减少肥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 可以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的进展
•.
•20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
不良反应
✓ 消化道反应(达50%)
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 乳酸性酸中毒
多发于老年人 缺氧,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长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30%存在维生 素B12吸收不良
•.
•21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
用药注意
餐食或餐后
•.
•22
药物的服药时间
增加降糖效果:心得安、水杨酸、磺胺等 降低降糖效果: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
苯妥英钠 ✓ 注意药物继发性失效
降糖药的合理应用PPT
降糖药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降糖 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一。
合理应用降糖药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 水平,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降糖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胰岛素增敏剂
总结词
通过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血 糖。
详细描述
胰岛素增敏剂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使细胞对胰 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常 见的胰岛素增敏剂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总结词
通过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
详细描述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主要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和某些特殊类型的2型糖尿病。它们能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常见的胰岛素类似物包括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降糖药的合理应用
• 引言 • 降糖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 降糖药的合理选择 • 降糖药的联合应用 • 降糖药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降糖药的应用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降糖药的合理应用成为了重要的 研究课题。
02
本文旨在探讨降糖药的合理应用 ,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 建议。
轻度糖尿病
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通常首选饮食 控制和运动疗法,若效果不佳,可考 虑使用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 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中重度糖尿病
对于中重度糖尿病患者,应根据具体 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如胰岛素、 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等 药物治疗。
常用降糖药物 ppt课件
乳酸
细胞质 线粒体
CMA JOURNAL 1977;116:1034-1038.
ppt课件
6
医学综述2005年第11卷第3期 249-251.
双胍类:禁忌(或慎用)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 肾功能损害者(80岁以上老年病人) 慢性胃肠疾病、消瘦 缺氧性疾病者 双胍类过敏者 严重消化道症状者 血管内造影前后48小时暂停服用
ppt课件
7
噻唑烷二酮类(TZD):作用机制
PPAR激活剂
视黄酸
增加对胰岛素的反应
– 增加葡萄糖摄取 – 降低脂肪酸释放
PPAR RXR 基因转录
蛋白合成
mRNA
ppt课件
8
Arner P. Diabetes Obes Metab 2001; 3 (Suppl 1):S11–S19.
作用特点
37
GLP-1在人体中的效用: 肠促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
进食促进GLP-1分泌
提高β 细胞反应
细胞: 增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
促进饱胀感 降低食欲
减轻β 细胞工作量
α细胞: 抑制餐后胰高糖素分泌
肝脏: 胰高糖素水平下降
减少肝糖输出
胃: 帮助调节胃排空
Adapted from Flint A, et al. J Clin Invest. 1998;101:515-520; Adapted from Larsson H, et al. Acta Physiol Scand. 1997;160:413-422; Adapted from Nauck MA, et al. Diabetologia. 1996;39:1546-1553;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Diabetes. 1998;47:159-169.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详解演示文稿
现在是5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第一节 胰岛素
Insulin
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分泌:胰岛素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相互产生旁分泌调节。
现在是6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Charles Best (left) and Frederick Banting (right)
Extracted insulin and treated dogs (1921)
T1/2 ~5-10 minutes, degraded by glutathione-insulin transhydrogenase (insulinase) which cleaves the disulfide links.
Bovine insulin differs by 3 AAs, pork insulin differs by 1 AA.
现在是11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Glargine [rDNA origin]
A-chain
1
5
10
15
Gly
20 Asn Substitution
B-chain
1
5
1100
15
20
25
30
Extension
A position A21 replaced by glycine
现在是7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The photograph below is of a young girl aged 13 years suffering from diabetes. She weighs just 45lbs and her chances of surviving for much longer are very, very poor. She was one of the first patients to be treated with insulin extracted from the pancreases of slaughtered cattle. Much of the early work lea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xtraction of insulin involved experiments using dogs and rabbits.
第一节 胰岛素
Insulin
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分泌:胰岛素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
相互产生旁分泌调节。
现在是6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Charles Best (left) and Frederick Banting (right)
Extracted insulin and treated dogs (1921)
T1/2 ~5-10 minutes, degraded by glutathione-insulin transhydrogenase (insulinase) which cleaves the disulfide links.
Bovine insulin differs by 3 AAs, pork insulin differs by 1 AA.
现在是11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Glargine [rDNA origin]
A-chain
1
5
10
15
Gly
20 Asn Substitution
B-chain
1
5
1100
15
20
25
30
Extension
A position A21 replaced by glycine
现在是7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The photograph below is of a young girl aged 13 years suffering from diabetes. She weighs just 45lbs and her chances of surviving for much longer are very, very poor. She was one of the first patients to be treated with insulin extracted from the pancreases of slaughtered cattle. Much of the early work lea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xtraction of insulin involved experiments using dogs and rabbits.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型降糖药物的使用(内科学课件)
葡萄糖 转运蛋白
GLP-1 受体
↑ATP/ADP Ca++
cAMP
胰岛素 颗粒
ATP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释放
六、DPP-IV抑制剂
作用机制
通过阻断DPP-IV,减少GLP-1的失活, 提高内源性GLP-1的水平
DPP-IV抑制剂 GLP-1 DPP-IV(二肽酰酶4)
失活
常用药物
西格列汀、维格列汀
不良反应 少,头痛、超敏反应、肝酶升高
学习内容
糖尿病
新型降糖药物 的使用
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 α-糖苷酶抑制剂
磺脲类 格列奈类 DPP-4抑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
降血糖
双胍类
SGLT2抑制 剂
双胍类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
糖尿病的八重奏
肠促胰素作用减弱
胰岛素分泌减少
脂解作用增强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高血糖
葡萄糖重吸收增加
腹泻、低血糖少
七、GLP-1受体激动剂
适应症
治疗 T2DM,尤其是肥胖、胰岛素抵抗 明显者
禁忌症 临床应用
有胰腺炎病史者禁用,不用于TlDM 或DKA的治疗
利拉鲁肽皮下注射使用,每天1次, 有些长效可1周注射一次
八、SGLT-2抑制剂
作用机制
抑制肾脏对葡萄糖重吸收,促进尿 葡萄糖排泄。
临床应用 小剂量开始,每日1次,逐渐加量
孙思邈--《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版权申明:课件中图片、视频资料均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学使用。
SGLT-2抑制剂
常用药物
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坎格列净
新型降糖药1 PPT
西格列汀
• 适应症:适用于2型运动,饮食、药物控制不佳患者,当单独使 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二甲双胍联用。
• 用法用量:单药推荐剂量100mg,每日一次。食物不影响吸收 。
• 药动学:服药后1-4h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半衰期12小时, 主要以原型从尿中排泄。
西格列汀
注意事项:
•不用于1型糖尿病或酮症酸中毒患者。
GLP-1对胰岛功能的调节作用具有高度的葡萄糖依赖性
GLP-1的胰岛素促 泌作用
5mmol/L
胰高血糖素的升糖作用
2型糖尿病药物的新靶点--GLP-1
2型糖尿病 肠促胰素效应受损
GLP-1浓度升高幅度减少
GLP-1
靶点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的发现
天然的GLP-1在体内血浆半衰期不足2min,可被二肽基肽酶-4(DPP-4) 快速降解
人体的GLP-1具有多效性干预
胰腺
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依赖) 胰岛素合成
ß细胞增殖 ß细胞死亡
胰高血糖素分泌
心血管
心脏保护
心功能
降脂
血管内皮功能
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
大脑 神经保护 食欲
肝脏 肝糖输出
胃肠道 减少动力 延迟排空
肌肉脂肪组织
减轻体重
葡萄糖摄取和储存
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激素
艾塞那肽
人GLP-1类似物 利拉鲁肽
• 同源性高(约97%) • 半衰期长(11-15h)
肠促胰岛素适应症
适用于: • 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等药物,以及二甲
双胍合用磺酰脲类等药物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
• 肥胖或因降糖治疗体重增加过多的患者。
最新降血糖药ppt课件
After a meal the blood sugar rises
and a background level of insulin
and extra insulin is needed
Normal Insulin Profiles
Daily Requirements
Breakfast
Blood sugar
2.细胞内缺钾:极化液(GIK,含20单位胰岛素、3 克氯化钾和300毫升25%葡萄糖溶液)
Insulin Delivery Systems
Portable pen injector
Insulin pump
胰岛素
【不良反应】
1.低血糖:胰岛素过量、未按时按量进餐或运动过 多引起,也可无明显诱因
2.反应性高血糖:胰岛素用量不当而发生轻微低血 糖引起的代偿性反应
1.降血糖作用: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 病人均有降糖作用(刺激B细胞释放胰岛素)
2.抗利尿作用:(仅氯磺丙脲)可促进ADH分泌并增 强其作用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格列齐特和格列吡嗪能减 弱血小板粘附力,刺激纤溶酶原合成并恢复纤 溶活力
磺酰脲类
【临床应用】
1.糖尿病: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且通 过饮食和体育锻炼控制无效者
降血糖药ppt课件
概述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代谢紊 乱性疾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 11.1 mmol/L) 糖尿病分型: 1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由自身免疫机制引起B 细胞破坏,胰岛素缺乏) 2型: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素相对缺乏)
胰岛的细胞类型
【不良反应】
• 一般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 • 严重不良反应:乳酸性酸血症(苯乙双胍)
新型降糖药-推荐优秀PPT
• 同源性高(约97%) • 半衰期长(11-15h)
肠促胰岛素适应症
适用于: • 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等药物,以及二甲
双胍合用磺酰脲类等药物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
• 肥胖或因降糖治疗体重增加过多的患者。
• ICU中重症或手术、创伤等造成血糖波动大,不易 平稳控制的患者。
肠促胰素降糖药物的地位
胰腺
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依赖) 胰岛素合成
ß细胞增殖 ß细胞死亡
胰高血糖素分泌
心血管
心脏保护
心功能
降脂
血管内皮功能
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
大脑 神经保护 食欲
肝脏 肝糖输出
胃肠道 减少动力 延迟排空
肌肉脂肪组织
减轻体重
葡萄糖摄取和储存
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激素
GLP-1对胰岛功能的调节作用具有高度的葡萄糖依赖性
肽 糖尿病酮症 每日1次, 轻度低血
用减少其
酸中毒患者、 可在每天 糖、甲状
剂量
甲状腺髓样 任意固定 腺不良事
癌家族史患 时间注射,件
者
无需根据
轻度肾 损不需 调整, 中度肾 损不推 荐用
进餐时间
给药
长、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的比较
降低HbA1c 胃排空 水平
长效 优
控制 控制 FPG PPG
优
• 年 糖尿病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 ADA/EASD) 联合颁 布了 2型糖尿病治疗管理立场声明,将 DPP-4抑制剂正式 写入治疗流程,并特别推荐 DPP-4抑制剂作为避免低血 糖和体重增加的治疗手段。
注射部位反应、过敏反应
GLP-1受体激动剂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
【正式版】降糖药物解读PPT文档
利拉鲁肽 西格列丁
胰岛素抵抗 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
二甲双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制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原输出、延缓肠道 对葡萄糖的吸收。
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
机制 增加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
减少肝糖输出
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a-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作用在肾脏-阻断近曲小管对GS的重吸收来增加 尿糖排出。GS在肾脏近曲小管在SGLT-2的作用 下重吸收入血。
口服药物的分类
• 临床常用的品种按功能或作用可以分为:
• 一.促胰岛素分泌剂: • 1)磺脲类: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 • 2)非磺脲类:诺和龙(瑞格列奈) • 3)GLP-1相关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和DDP-4抑制剂):利拉鲁肽 西格列丁类 • 二.促进葡萄糖在周围组织细胞的代谢剂:二甲双胍 • 三.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α-葡萄糖苷酶抑制:阿卡波糖 • 四.作用在肾脏-阻断近曲小管对GS的重吸收来增加尿糖排出。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共
转运蛋白2抑制剂):恩格列净;GS在肾脏近曲小管在SGLT-2的作用下重吸收入血: • 六.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
口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
磺脲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磺脲类 GLP-1相关药物
格列美脲 瑞格列奈
机制
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
GLP-1受体激动剂 DDP-4抑制剂
DDP-4抑制剂
DDP-4:是一种细胞表面的丝氨酸蛋白酶。也叫酵素;也叫二肽基肽酶4;主要作用是分
解体内的蛋白质;在肠道中高表达。其中一种被DDP-4分解的蛋白质就是GLP-1;
新型降糖药GLP简介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临处床,应请联用系网(站临或床本人疗删效除。 )
☻显著的降糖效果 ☻低血糖发生率低 ☻降低体重、收缩压 ☻改善血脂紊乱的作用 ☻改善β细胞功能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临处床,应请联用系网(站临或床本人疗删效除。 )
?不能替代胰岛素不适用于t1dm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不推荐使用?有少数急性胰腺炎病例报道如果怀疑发生了胰腺炎应该立即停用?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低血糖发生率升高适当减少磺脲类药物的剂量可减少低血糖风险?艾塞那肽有罕见肾功能改变报告不推荐艾塞那肽用于终末期肾病或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
糖风险
艾塞那肽有罕见肾功能改变报告,不推荐艾塞那肽用于终末期肾病或严重肾功能
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利拉鲁肽由于经验有限,不推荐利拉鲁肽 用于肾脏终末期患者
利拉鲁肽在 (NYHA)分级I–Ⅱ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有限,尚
无在Ⅲ–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经验
处基,于请联G系L网P站-或1的本人药删除物。
艾塞那肽
利拉鲁肽
(Exenatide,商品名百泌达) (Liraglutide,商品名诺和力)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基,于请联G系L网P站-或1的本人药删除物。
艾塞那肽 (Exenatide,商品名百泌达)
LEAD研究荟萃分析:
治疗
利拉鲁肽1.8mg Qd(n=1363)
利拉鲁肽1.2mg Qd(n=896) 罗格列酮4mg Qd(n=231) 格列美脲2- 4mg Qd(n=490) 艾塞那肽10ug Bid(n=231) 安慰剂(n=524)
口服降糖药PPT课件
口服降糖药-双胍类
❖ 作用机制
(1)、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主要 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2)、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 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是二甲双胍改善餐后血糖的重要机制。 (3)、减轻体重是双胍类药物的显著特点,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 脂肪含量,主要是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的结果。减轻体重改善 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其降糖作用,但其降糖作用不依赖于体重的下 降。
周围血管疾病* 43%
糖尿病相关
21%
的死亡*
14%
心肌梗塞*
中风** 12%
目录
1
前言
2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
T2DM理想的治疗模式
改善β细胞 功能
改善胰岛素 抵抗
HbA1c
口服降糖药-分类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脲类药物、格列奈 类药物。
❖减少肝葡萄糖输出的药物:双胍类药物。 ❖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 ❖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药物:TZDs。 ❖新型降糖药:DPP-IV抑制剂
1、苯乙双胍(降糖灵) 易引起乳酸酸中毒,渐被淘汰和停止使 用。
2、二甲双胍(降糖片、迪化糖锭、格华止、美迪康、美福明、 立克糖) 水溶性增加,不易在体内蓄积,致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显著降低, 是目前国外惟一应用的双胍类药物。
口服降糖药-双胍类
❖ 作用机制 1.降血糖的作用机制 双胍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在肝、肌肉组织 的作用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血糖的同时降低空 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但不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口服降糖药-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 降低血糖的幅度
❖ HbA1c降低0.5-1.5% ❖ 约3 - 4mmol/L
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注射技术演示文稿
混合两种胰岛素 ---顺序
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中、长效胰岛素
第四十三页,共67页。
第四十四页,共67页。
胰岛素笔(1)
➢如果使用预混的胰岛素,初次使
用时至少重复20次,之后在每次 注射前,至少重复10次,直至 胰岛素呈均匀的白色混悬液;
➢消毒瓶塞,安放笔用针头
切勿猛烈摇晃!
胰岛素笔(2)
• 诺和锐 R 30R笔芯(或特充 R )
第一代 甲磺丁脲 D860 6-10 4-8 500 2-3
格列苯脲 优降糖 16-24 10-16 2.5
2
格列齐特 达美康 12-24 12
80
2
格列吡嗪 美吡哒 8-24 2-4 5
1-3
第二代 格列喹酮 糖适平 4-8
1.5-3 30
2-3
500-3000 1.25-20 40-240 2.5-30 30-180
• 使用BD31G x 5mm超细超短针头可垂直进针,无需捏起皮肤
• 使用其他长度的针头,需要捏起皮肤,将针头以90°或45°角,
快速地插入皮下层进行注射
5mm
8mm
12.7mm
第四十九页,共67页。
皮下脂肪增生
正常组织(左侧)和皮下脂肪增生组织(右侧) “捏起”后不同的形状
第五十页,共67页。
注射角度
噻唑烷二酮类
种类
商品名
罗格列酮 文迪雅 吡格列酮 艾汀
药效时间 半衰期 (h) (h)
3-4
剂量(mg) 日服次数 (次/日)
4
1-2
15
1-3
第二十六页,共67页。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机制
• 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改善胰岛 素敏感性
口服降糖药新型药物PPT精品文档
3、改善脂质代谢
主要作用部位:细胞
代表药物
商品名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由于存在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文迪雅 2010年10月停止在中国推广)
文迪雅 (葛兰素史克) 太罗(太极)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201l年11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第4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 医务人员和患者关注吡格列酮可能引起膀
I 葡萄糖
I
胰岛素 胰腺
脂肪组织
I
肌肉
肝脏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双胍类
Ref:Adapted from Kobayashi M. Diabetes Obes Metab 1999; 1 (Suppl 1):S32–S40.
7
双胍类药物(Biguanides)
8
双胍类药物
作用机制: 1、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降低基础血糖 2、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增加骨骼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氧化,降低餐后血糖 4、抑制脂肪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浓度和脂质氧化
18
风险
文迪雅:增加患者心衰及骨折风险,在中国限用:2010 年10月16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发 文,表示包括该药在内的12种同类产品仍可在中国继续 使用,但新糖尿病患者或者65岁以上患者,不考虑使用; 对于其他患者,必须在对于其他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 情况下使用。
19
TZD的不良反应——水钠潴留
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8
25
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的禁忌症
• 有明显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包括炎症、 溃疡、消化不良、疝等)
主要作用部位:细胞
代表药物
商品名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由于存在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文迪雅 2010年10月停止在中国推广)
文迪雅 (葛兰素史克) 太罗(太极)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201l年11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第4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 医务人员和患者关注吡格列酮可能引起膀
I 葡萄糖
I
胰岛素 胰腺
脂肪组织
I
肌肉
肝脏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双胍类
Ref:Adapted from Kobayashi M. Diabetes Obes Metab 1999; 1 (Suppl 1):S32–S40.
7
双胍类药物(Biguanides)
8
双胍类药物
作用机制: 1、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降低基础血糖 2、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增加骨骼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氧化,降低餐后血糖 4、抑制脂肪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浓度和脂质氧化
18
风险
文迪雅:增加患者心衰及骨折风险,在中国限用:2010 年10月16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发 文,表示包括该药在内的12种同类产品仍可在中国继续 使用,但新糖尿病患者或者65岁以上患者,不考虑使用; 对于其他患者,必须在对于其他降糖药无法控制血糖的 情况下使用。
19
TZD的不良反应——水钠潴留
Joslin’s Diabetes Mellitus.2007;41:728
25
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的禁忌症
• 有明显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包括炎症、 溃疡、消化不良、疝等)
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演示文稿
第17页,共39页。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肠道内碳水化合物吸 收的口服降糖药。
• 机制:竞争性抑制位于小肠的各种α-葡萄糖苷 酶,使淀粉类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减缓肠 道内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可降 低餐后胰岛素水平,说明可增加敏感性。
第8页,共39页。
胰岛素增敏剂
• 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 作用机制是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 • 仅适用于2型糖尿病。 • 副反应最明显的是水肿,是口服降糖药中唯一会导致水肿
的药物。 • 常规检测肝功能,肝病、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宜使用。 • 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严重血脂紊乱者谨慎使用。
副作用
阿卡波 竞争性抑制小肠刷状缘壁细胞a-糖苷酶, 肠鸣,排气多,
糖
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
腹胀等
伏格列 波糖
米格列 醇
对a-糖苷酶具有很高选择性,抑制双糖 的水解和延迟糖吸收,对a-淀粉酶抑制 作用弱。
可逆地竞争抑制假单糖a-糖苷酶,能高 效抑制蔗糖酶,不抑制a-淀粉酶活性。
肠鸣,排气, 腹胀等较少
• 格列酮类: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米格列奈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米
格列醇(奥恬苹)。
•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 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吉格列汀、特利列汀。
• 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
第7页,共39页。
二甲双胍禁忌
•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可 能与其干扰了维生素B12吸收所引起。因此,长 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 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肠道内碳水化合物吸 收的口服降糖药。
• 机制:竞争性抑制位于小肠的各种α-葡萄糖苷 酶,使淀粉类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减缓肠 道内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可降 低餐后胰岛素水平,说明可增加敏感性。
第8页,共39页。
胰岛素增敏剂
• 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 作用机制是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 • 仅适用于2型糖尿病。 • 副反应最明显的是水肿,是口服降糖药中唯一会导致水肿
的药物。 • 常规检测肝功能,肝病、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宜使用。 • 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严重血脂紊乱者谨慎使用。
副作用
阿卡波 竞争性抑制小肠刷状缘壁细胞a-糖苷酶, 肠鸣,排气多,
糖
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
腹胀等
伏格列 波糖
米格列 醇
对a-糖苷酶具有很高选择性,抑制双糖 的水解和延迟糖吸收,对a-淀粉酶抑制 作用弱。
可逆地竞争抑制假单糖a-糖苷酶,能高 效抑制蔗糖酶,不抑制a-淀粉酶活性。
肠鸣,排气, 腹胀等较少
• 格列酮类: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米格列奈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米
格列醇(奥恬苹)。
•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 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吉格列汀、特利列汀。
• 钠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
第7页,共39页。
二甲双胍禁忌
•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引起维生素B12缺乏,可 能与其干扰了维生素B12吸收所引起。因此,长 期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贫血 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岛功能的 控制体
改善
重
优
与基础 胰岛素 联用
短效
优
优
优
优
邹大进.短效和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和特点[J].上海医学.2014,37(9):737-740
GLP-1受体激动剂的优势 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
降糖作用 促进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
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明显,低血糖风险低。
现代研究说明,肠促胰素பைடு நூலகம்要包括两类物质: •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 促胰岛素多肽(GIP)。
GLP-1是已发现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最强的肠肽类激素
GLP-1 和GIP 是进餐后在肠道合成和分泌的
L-细胞 (回肠)
ProGIP
Proglucagon
GLP-1 [7-37]
GIP [1-42]
GLP-1 [7-36NH2]
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 GIP=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eptide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K细胞 (空肠)
肽 糖尿病酮症 每日1次, 轻度低血
用减少其
酸中毒患者、 可在每天 糖、甲状
剂量
甲状腺髓样 任意固定 腺不良事
癌家族史患 时间注射,件
者
无需根据
轻度肾 损不需 调整, 中度肾 损不推 荐用
进餐时间
给药
长、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的比较
降低HbA1c 胃排空 水平
长效 优
控制 控制 FPG PPG
优
肠促胰素降糖药物的地位
• 2010年我国公布的《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本品为二 线选择药物,建议二甲双胍治疗不能达标,或不适合使 用其他制剂时,可考虑应用DPP-4抑制剂治疗,单用或与 二甲双胍联用。
• 2013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 颁布的糖尿病综 合治疗方案指南,其中指出对于 HbA1c≥7.5%的患者, 推荐使用二甲双胍联合 DPP-4抑制剂等进行综合治疗, 显示 DPP-4抑制剂已经成为仅次于二甲双胍推荐地位的 一线用药.同时在老年人中,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推荐 DPP-4抑制剂为二甲双胍之后的二线用药。
艾塞那肽
人GLP-1类似物 利拉鲁肽
• 同源性高(约97%) • 半衰期长(11-15h)
肠促胰岛素适应症
适用于: • 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等药物,以及二甲
双胍合用磺酰脲类等药物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
• 肥胖或因降糖治疗体重增加过多的患者。
• ICU中重症或手术、创伤等造成血糖波动大,不易 平稳控制的患者。
方案1:
GLP-1类似物
•艾塞那肽 •利拉鲁肽 •杜拉鲁肽 •阿必鲁肽 •利司那肽
方案2:
DPP-Ⅳ抑制 剂
• 西格列汀 • 维格列汀 • 沙格列汀 • 利格列汀 • 阿格列汀
已在中国上市的基于肠促胰素治疗代表性药物
基于肠促胰素的 治疗
DPP-IV抑制剂 如:西格列汀
维格列汀 沙格列汀
GLP-1受体 激动剂
• 2014年美国糖尿病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 ADA/EASD) 联合颁布了 2型糖尿病治疗管理立场声明,将 DPP-4抑制 剂正式写入治疗流程,并特别推荐 DPP-4抑制剂作为避 免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治疗手段。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 动剂
长效
半衰期10h-数天
短效
半衰期2-4h
利拉鲁肽
杜拉鲁肽 艾塞那肽、利
司那肽
药 适应症与禁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半衰 联用药 肝功能损 肾功能
物忌
期
害患者用 损害患
药
者用药
艾 单用二甲双 起始剂量 注射部位 2.4h 与二甲双 无需调整 不推荐
塞 胍、磺酰脲 每次5ug, 反应、过
胍联用无 剂量(经 用于严
那 类,以及二 每日2次, 敏反应
底物类似:维格列汀、沙格列汀
西格列汀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 DPP-4抑制剂
西格列汀
• 适应症:适用于2型运动,饮食、药物控制不佳患者,当单独使 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二甲双胍联用。
• 用法用量:单药推荐剂量100mg,每日一次。食物不影响吸收 。
• 药动学:服药后1-4h后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半衰期12小时, 主要以原型从尿中排泄。
新型降糖药演示文稿
优选新型降糖药
传统降糖药物的弊端
2型糖尿病
胰岛β功能的下降
胰岛素分泌受限 血糖升高
传统促胰岛素促泌剂
低血糖反应 体重增加
新型降糖药物---Incretin(肠促胰素)能改 变这些现状吗?
何谓肠促胰素?
肠道细胞因受食物刺激,会分泌一类物质刺激胰岛素 的分泌,这种产生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物质称为肠促 胰素。
需调整剂 肾脏清楚)重肾功
肽 甲双胍合用 早餐和晚 、胃肠道
量,与磺
能不全
磺酰脲类血 餐前
反应
酰脲联用
患者
糖仍控制不 60min内
减少其剂
佳的2型糖 皮下注射
量
利 尿病患者。 起始剂量 注射部位 13h 相互作用 不推荐
拉 禁用于:1 每天
反应、胃
极低,与
鲁 型糖尿病、 0.6mg, 肠道反应、
磺酰脲联
优
延迟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延缓营养
势
物质的吸收增加饱食感从而减轻体重。
非降糖作用
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β细 胞凋亡,修复胰岛功能。
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如保护心肌、缩小 心肌梗死坏死面积。降低血压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
非底物类似:西格列汀、阿格列汀
GLP-1对胰岛功能的调节作用具有高度的葡萄糖依赖性
GLP-1的胰岛素促 泌作用
5mmol/L
胰高血糖素的升糖作用
2型糖尿病药物的新靶点--GLP-1
2型糖尿病 肠促胰素效应受损
GLP-1浓度升高幅度减少
GLP-1
靶点
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物的发现
天然的GLP-1在体内血浆半衰期不足2min,可被二肽基肽酶-4(DPP-4) 快速降解
西格列汀
注意事项:
•不用于1型糖尿病或酮症酸中毒患者。
人体的GLP-1具有多效性干预
胰腺
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依赖) 胰岛素合成
ß细胞增殖 ß细胞死亡
胰高血糖素分泌
心血管
心脏保护
心功能
降脂
血管内皮功能
GLP-1受体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
大脑 神经保护 食欲
肝脏 肝糖输出
胃肠道 减少动力 延迟排空
肌肉脂肪组织
减轻体重
葡萄糖摄取和储存
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