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衡中中学高三二调历史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三4月质量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5.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司马迁借扁鹊之口提出病有“六不治”,为“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脏气不定、形羸不能服药、信巫不信医”。
这一记载说明,先秦时期()A.医生职业已得到广泛认可B.中医学理论发展臻于成熟C.医患关系得到了有效规范D.医生的医学认识渐趋理性2.西汉初年,仿照先秦古制分封同姓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和先秦时的诸侯王一样自用纪年,比如楚元王刘交“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
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楚元王二十三年就是文帝元年,夷王四年是文帝五年。
由此可知,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B.主流思想变迁影响政局C.西汉集权制度有待加强D.西汉注重借鉴历史传统3.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记载:“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
江南谓世之常射,以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习此。
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于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
防御寇难,了无所益。
”这表明,当时射箭活动()A.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承载了多重社会功能C.在江南地区逐渐衰落D.受到世族儒生的轻视4.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总结:“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矣。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解析版)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整理:杨环宇一.选择题海雀村是黔西北的一个小山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村的民居经历了四代(图1)发展历程。
“四代房”不仅能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也是反映我国广大贫困农村地区“不断发展、脱贫奔小康”成果的一个真实窗口。
1.从“四代房”看,当地的气候 A.炎热 B.多雨 C.凉爽 D.多风【解析】四代房的共同特征是房顶为“人”字型,坡度大,利于排水,可推断该区域降雨较多。
答案B 2.第四代房的突出优势是 A.占用耕地更少 B.避光防晒最好 C.消耗建材更少 D.居住环境最优【解析】据图可知,第四代房占用耕地没有减少;楼层高,门窗大,采光条件更好;使用建材相对较多;第四代房的居住环境明显要比第一、二、三代房优越。
答案D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对湖面上空及其周围区域气流运动影响显著。
图2为夏季正午前后、图3为夏季午夜沿着36.8°N青海湖区垂直剖面风场差异状况分析。
3.图示青海湖产生的湖陆环流A.大气水平运动很微弱B.大气垂直运动速度更快C.可达湖面以上7千米D.夜间影响的高度更大【解析】由两图右下角比例尺可以看出,图中大气水平运动的表示距离是垂直运动的10倍,所以湖陆环流大气水平运动不微弱,大气垂直运动速度较慢;图示的湖陆环流达到海拔7千米,是湖面以上4千米左右;两图对比,夜间湖陆环流影响高度更大。
答案D4.受湖陆环流的影响,青海湖及周边地区夏季降水较多的是A.夜晚;陆地B.白天;湖面C.夜晚;湖面D.白天;陆地【解析】由湖陆环流的大气运动状况可以看出,湖区夜间气流上升运动更明显,所以夏季降水夜晚多、湖面多。
答案C5.受东、西两岸地形差异的影响,湖陆环流A.白天西岸低空环流更明显B.白天下沉气流中心更偏西C.夜晚湖区西部上升势力弱D.夜晚湖区东部气流下沉【解析】从两幅图所示的气流运动状况可以看出,白天西岸低空环流更明显,这是因为西部山坡白天盛行谷风,气流顺山坡而上,到空中与湖面气流一起下沉,形成环流;白天下沉气流中心更偏东;夜晚湖区气流东西部都是上升,东部气流虽然运动速度快,但分解到垂直方向上升部分就相对较小,西部上升势力更强。
2021年3月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Ⅱ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2021年3月本试卷16页。
总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的封国对周天子负有拱卫责任,封国之间有一整套规矩要遵循,这些责任和规矩是强制性的,由周天子负责维持。
在春秋时期,诸侯也要靠这套责任与规矩才能称霸。
材料表明这套规矩A.保持了周王权力高度集中B.巩固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C.避免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D.促进了对政治权威的认同25.图7是一组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古墓的壁画。
这组作品反映出当时河西地区A.丝织业领先于全国B.社会生产多元并存C.家庭经济农牧互补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26.宋朝劝学诗歌的数量庞大,其创作者有身居要职的高官,也有寒门学子,有理学大家,也有僧人道士,创作主体十分广泛。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的兴起C.科举取士的实行D.崇文意识的流行27.据统计,清朝乾嘉年间,河南各地有山陕会馆32处,山西会馆32处,江西会馆6处,湖广、湖北各5处,福建会馆4处,江浙、四川会馆各3处,江南、山东会馆各2处,江宁、湖南、两江会馆各1处。
这反映出当时A.河南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区域性的商人群体较为活跃C.河南商品生产居于全国首位D.陕西和山西地区以经商为主28.1907年,《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规定:“凡商人无论独资、合资、附股营业,应得爵赏,即以个人资本之大小、所用工人之多寡为等差”“凡商人原有官阶职衔在应得奖励之上者,准将此项奖励移奖该商之胞兄弟、子侄”。
2021-2022年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历史试题含答案历史试题xx.5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①维护权贵利益②注重公平正义③重视宗法伦理④保护私有财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宅、曹琳宅和曹义宅。
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
这反映出唐朝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 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 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3.下图为苏轼所绘的《枯木怪石图》,他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
”米芾也曾评论:“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
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A.儒学的精神影响了文人的绘画风格 B.反映了作者不畏强权追求民主的时代精神C.集绘画、诗歌、书法、篆刻为一体D.具有崇高清远冲淡、追求格调神韵的意趣4.某古代学者称:“夫天下之人……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据此判断,该学者是A.朱熹B.王阳明C.李贽D.黄宗羲5.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直到民国,苏南农村说到‘长毛’,仍然鲜有好话。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6.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1.3.215:00-17:00本试卷4页。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1≤x ≤2},B ={0,2,4},则A ∩B =A.{0,2,4}B.{0,2}C.{x |0≤x ≤4}D.{x |-1≤x ≤2或x =4}2.已知复数z =3+2i 3-2i,则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4,3),B (-1,3),则∠AOB 的余弦值为A.43-310B.43+310C.33-410D.33+4104.已知a ,b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若α//β,a ⊂α,b ⊂β,则a //bB.若a ⊂α,b ⊂β,a //b ,则α//βC.若α∩β=a ,b ⊂β,b ⊥a ,则α⊥βD.若α∩β=l ,α⊥β,a ⊂α,a ⊥l ,a //b ,则b ⊥β5.在五边形ABCDE 中EB =a ,AD =b ,M ,N 分别为AE ,BD 的中点,则MN =A.32 a +12 bB.23 a +13 bC.12 a +12 bD.34 a +14 b 6.命题p :关于x 的不等式ax 2+ax -x -1<0的解集为(-∞,-1)∪(1a,+∞)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a ≤-1B.a >0C.-2<a <0D.a <-27.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疫苗是控制传染的最有力技术手段.科研攻关组第一时间把疫苗研发作为重中之重,对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5个技术路线并行研发,组织了12个优势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其中有5个团队已经依据各自的研究优势分别选择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这5个技术路线,其余团队作为辅助技术支持进驻这5个技术路线.若保障每个技术路线至少有两个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数学研究团队,则不同的分配方案的种数为A.14700B.16800C.27300D.504008.若不等式m cos x -cos3x -18 ≤0对任意x ∈0,π2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A.-∞,-94 B.-∞,-2 C.-∞,94 D.-∞,98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21届湖南省衡阳市二模历史试题
2021届衡阳市高中毕业班联考(二)历史试题2021.5 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6页,22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表1可知,周朝表1 齐国世系表(部分)A.通过分封实现了地方长治久安 B.诸侯国内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利用分封宗法来巩固贵族政治 D.政治构建在社会转型中嬗变2.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
但西汉武帝后,游士之游从汉初时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结伴交游,欣赏自然景观的游览活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 D.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3.据《陈书》载,侯景之乱(548~552年)时,“百姓皆弃本业,群聚为盗,唯迪所部,独不侵扰,并分给田畴,督其耕作,民下肄业,各有赢储。
”这说明当时A .豪强地主助推社会稳定B .田庄经济具有独立性C .国家放松农民人身控制D .自耕农经济有所发展4.依据表2能够推断出表2 有关唐朝文化政策的部分史料记述A .武则天时佛教成为主流文化B .佛道正统地位之争最为激烈C.唐始终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D .中枢政治力影响文化的发展5.南宋永嘉学派学者叶适驳斥“仁人正谊(义)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主张“崇义以养利,隆礼以致力”、“义利合一”。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百家争鸣称之为“哲学的突破”时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
其实,就诸子时代而言,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
材料强调百家争鸣A.实现“哲学的突破”B.呈现气血相承精神C.奠定传统文化基调 D.完成思想理论整合2.据东汉《曹全碑》记载,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曹氏族人“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叶分布,所在为雄"。
这一现象反映出A.地方势力膨胀动摇中央集权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C.自上而下的选拔机制遭破坏 D.察举制度在实施中弊端显现3.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
”这些记述体现出A. 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 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 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 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4. 清代前期安徽人即有“漂广东”“发洋财”的说法,“广东洋货沽来,鬻于他省,利息厚大,但洋面风波最险,即谚云所谓‘飘洋'者”。
这表明,当时A.内陆地区的外贸成本增加B.清政府鼓励发展外贸经济C.徽商主导了长途贩运贸易D.社会上崇洋风气日渐盛行5. 有历史学家曾提出,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时代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必须6.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I)文综历史【含答案】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I)文综历史24.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杞国国君杞桓公朝鲁,《春秋》记载这件事为“杞子来朝”。
杞桓公为夏氏之后,按其封爵应称侯,因其“用夷礼”,故被称为“杞子”。
这个记载表明当时A.杞国国君并非华夏族后裔B.文化认同影响政治认同C.华夷有别的观念尚未形成D.宗法秩序得到显著强化25.图6所示为公元前186年西汉政府颁行的授田律文(部分)。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关内侯九十五顷,大庶长九十顷,驷车庶长八十八顷,大上造入十六顷....大夫五项,不更四顷,簪袅三项,上造二顷,公士一项半,公卒、士五(伍)、庶人各一项,司寇、隐官(二者为犯有轻罪的官员)各五十亩。
不幸死者,令其后先择田,乃行其余。
A.土地兼并较为严重.B.土地私有制尚未确立C.军功爵制已经废除D.政府控制了大量土地26.宋仁宗时蔡襄曾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
”甚至有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表明当时A.文武官员皆通过科举人仕 B. .政府无意收复北方边土C.统治者推行重文抑武政策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破坏27.清代小说《红楼梦冲描述的“粥”多种多样,既有民间常见的腊八粥,也有贡米熬制的达官显贵才能享用的碧梗粥,还有滋补的燕窝粥、益气的“鸭肉粥”、养心的“枣粥”,以御田胭脂米为原料的补血的红稻米粥等,这些粥多半要经过烦琐工序熬制而成。
《红楼梦》对“粥”的描述体现出A.贵族日常生活奢靡B.传统农耕经济进步C.等级差别日益明显D.百姓饮食丰富多彩28. 1897 年,张謇在泰折中指出:“凡有国家者,立国之一在平工与农,而农为尤要。
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理有固然。
”这表明张賽重视衣业的日的是A.推进向西方学习进程B.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C.保证国家的赋税收人D.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29.1917年至1921年间,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知识界从以单纯“暴力政变”形象出现,迅速转型为代表“社会革命”新方向、昭示中国未来出路的重大事件。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押题(二)历史试卷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押题(二)历史试卷河北衡水中学2021年高考押题试卷历史(二)本试题卷共16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
他们都了解国王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H身力量才能生存。
下列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 A.“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舍生而取义者矣” D.“教亦多术矣”25.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足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
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代的音乐下降。
”据此可知 A.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 B.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 C.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 D.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26.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A.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 D.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27.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卜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十。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 A.内阁大学十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28.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足由他们开始的。
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足一种思想。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3.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
D.国民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土地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就不会成功〞可知,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因此,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革命的要求,故A正确;1927年毛泽东到达井冈山后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错误;1927年后中共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革命的核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统一,D错误。
5.北宋水军,数量不多,战斗力薄弱:南宋那么 江淮和海路大规模扩建水军,战斗力也大大提升。这一变化,客观上
A. 改变了“重文轻武〞政策B. 维护了南宋的长治久安
C. 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D. 开启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南宋水军包括海军的强大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应选C;“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根本国策,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南宋一直偏安江南,内外压力颇大、故B错;经济重心南移开启于宋代以前,故D错。
7.王阳明指出:“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致良知〞也就意味着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去证实、肯定和扩展人的存在。王阳明的思想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历史)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因此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C.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D.促使中央权力实现高度集中2.董仲舒曾经提出三条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两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
他的这些主张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3.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极少以郡命名;反观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所处时期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B.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4.“衣冠南渡”语出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的著作《史通》,原指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下。
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日晋侯,因官锡氏。
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
”下面推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朝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B.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C.《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D.“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5.北宋水军数量不多,规模大小不一,战斗力薄弱;南宋则在江淮地区和海路大规模扩建水军,战斗力也大大提升。
2021届河北衡水中学全国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合考试(II卷)历史试题 PDF版
D.增强了古代制
3.图 2 是一组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古墓的壁画。这组作品反映出当时河西地区
第 1 页(共 12 页)
采桑图
耕种图
牧羊图
图2
A.丝织业领先于全国
B.家庭经济农牧互补
C.社会生产多元并存
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4.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授田的男丁每年须缴纳粟二石,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不去服
役可纳绢或布代役。这种课征平均占当时农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一做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并说明其时代
价值。(11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 分) 材料
美国学者斯皮瓦格尔在《西方文明简史》中写道:“工业革命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面貌。”
人人以自由生活为第一义”,建设“平民的道德”,面向全体国民、追求“平民人格”的实现
成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理念;从“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出发,主张德育应当从儿童的生活经
验出发,尊重和发挥儿童的道德自主性,“要知道处处有德育的机会,事事有德的意思,正
不如到特定的地方去寻求”。这表明人们关于德育模式的主张,渐渐由伦理知识本位转向了
A.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B.消除了重敛人民的弊病
C.遏止了土地兼并现象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5.1071 年,宋神宗在讨论是否变法时提出,变法虽会触及士大夫利益,但却对百姓有益
处。大臣文彦博却回答他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文彦博的回答
意在强调
A.统治者与被统治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B.士大夫应为改革时弊效力
D.建构稳定和谐的礼乐秩序
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调历史试题及答案
24.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
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问的斗争B.老子反对早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25.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摸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
这主要反映了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B.坊市结构的变迁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D.市场监管的加强26.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27.晋商曾经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清代200余年的外贸路线。
这反映出晋商A.迫使政府放弃该农抑商政策B.主要业务是经营对外贸易C.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8.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中国觉醒”的标志。
“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29.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臣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亿定宪法,同受治焉。
”这反映了康有为认为A.应建立三权分立共和制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C.君主拥有至高无上权力D.议会与君主是国家根本30.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1-11题为地理,第12-23为历史,第24-35为政治,共35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12.有一朝廷讨论调兵征讨某地的叛乱,某官员说:“这些地方军队平时自行抽的税就足以养兵,当朝廷命令他们出兵时,却又向朝廷要粮要饷,讨伐时又常借故迟缓不前,甚至和叛贼勾结。
要动员这些军队必须审慎,否则只是多耗钱财而少功效。
”这位官员处于:A.西汉后期 B.唐末 C.北宋初期 D.晚清时期13.某学者指出:“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
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
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
”这位学者论述的是A.宗法制度与观念在秦汉魏晋隋唐的演变 B.科举制度隋唐两宋的发展C.皇帝继承制度在两汉的演变D.八股取士在明清的发展14.历史学者估计,明初(1400年)中国约有6500 万人,到明末(1600年)人口增加为1亿5千万人。
康熙年间(1700年),人口为1亿5千万人。
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玉米等新作物的大量种植,取代原有粮食作物的种植空间,养活较多人口B.玉米等新作物未取代原有作物,但可生长在较贫瘠的土地,增加粮食的供应C.从明初至明末未发生大规模社会动乱,人口的剧增可能与粮食供应增加有关D.明末至清初粮食生产条件改变不大,人口亦未见增加,应与其间的动乱有关15.一位学者主张:“以六经、孔、孟之旨,还之六经、孔、孟”。
这位学者是A.两汉儒者 B.隋唐儒者 C.宋明理学家 D.明末清初儒学异端者16.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妇女以“土话”说唱,内容多是男女私情故事。
某一时期,花鼓戏在一个城市风行,“观者千百人,一日数处”,引起卫道之士非议,江苏地方首长下令查禁。
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在租界区,不仅旧戏馆未能禁绝,甚至还开了不少新戏馆。
报纸报导许多妇女随意进入茶馆、酒肆、戏园等,“座上客常满,红粉居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中学高考模拟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因此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C.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D.促使中央权力实现高度集中2.董仲舒曾经提出三天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两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
他的这些主张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3.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极少以郡命名;反观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所处时期以后的人物籍贯,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推知A.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B.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4.“衣冠南渡”语出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的著作《史通》,原指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下,南京出土的唐琅琊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
”下面推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朝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B.琅琊王氏墓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C.《史通》和琅琊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D.“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5.北宋水军数量不多,规模大小不一,战斗力薄弱;南宋则在江淮地区和海路大规模扩建水军,战斗力也大大提升,这一变化客观上衡水中学高考模拟A.改变了“重文轻武”的策略B.维护了南宋的长治久安C.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D.开启了经济中心的南移6.《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说: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宫中,能在府中。
这样的一种制度相对完善,但最终结果是“宫府分离制”最终被“宫府合一制”所代替。
这一变化反映出古代中国A.中央集权趋势加强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C.政治开明程度降低D.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7.王阳明指出:“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他认为“致良知”也就意味着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去证实、肯定和扩展人的存在,王阳明的思想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B.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C.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D.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8.清朝中期,棉花加工业等“低端”产业大多从苏州市区迁往郊区市镇,但其产品仍主要供应市区消费;四周是去只保留印刷业等“高端”产业,其原料大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这说明此时的市镇A.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B.区域分工更加明显C.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D.产业结构出现倒退9.清承明制,沿袭了内阁制度,下表是明清时期内阁职权和阁臣选任方式变化表,表格反应了清朝朝代内阁职掌阁臣选任方式明中期明朝内阁有票拟、拟答、顾问咨询、劝谏、会审之职廷推(内阁推举)、特简(皇帝钦点)等清中期草拟谕旨、办理本章(奏本)、筹办典礼和祭祀、组织修书、收储档籍大学士均由“特简”A.内阁成员权利扩大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内阁可以参与决策D.皇帝权力高度集中10.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衡水中学高考模拟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B.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C.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11.1911年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只有50万-60万,而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已有260万,其中铁路工人和矿业工人就有90万,这一现象A.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想的出现B.说明了中国铁路与采矿业较为发达C.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为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12.下表为1985-1913年我国民族工业各部门设厂和资本额的情况统计。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工业部门设厂数占总数的比重资本额占全部资本额的比重矿冶35个7.5%916.6万元10.1%金属加工13个 2.8%228.7万元 2.5%水电41个8.8%1787.1万元19.7%硝酸盐工业28个 6.0%474.1万元 5.2%纺织159个34.2%2712.8万元29.9%食品122个26.2%1866.5万元20.5%其他轻工业57个12.3%1006.4万元11.1%杂项10个 2.2%89万元0.9%合计465个100%9081.2万元100%A.机器生产已占主导地位 B.工业生产结构扔不合理C.纺织品生产技术有优势 D.民资工业得到较大发展13.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由此可知,他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衡水中学高考模拟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14.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文章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问题不在现在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这一观点反应出当时A.推翻乡村封建势力是革命的要求B.“工农武装割据”细思昂基本形成C.中共已找到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D.国民革命的革新任务是土地革命15.1930年10月7日,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东固)苏府范围内的农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明白国际歌、少先歌、红军歌等各种革命歌曲,达到帝国主义,拥护苏维埃及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几乎成了每个群众的口头禅,这说明当时A.社会主义证券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广泛传播C.人民群众已融入革命斗争中D.革命群众发帝斗争形势多样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县制,“渊源于周、雏形于春秋、确立于秦”。
两千多年来,世事沧桑,王朝更迭,治乱循环,地方制度屡经变化,而县制基本保持稳定,历行而不废,长期担负着基层政权的职能。
从秦汉到明清,在历史的长河中,县级政府的权力呈逐渐被削弱的趋势,并且非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厚。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指出了当时县制存在的三点弊端;州县官员缺乏充分的施政权力,官员行政效能低下;吏胥把持州县行政,“官治”变为“史治”;乡村社会散弱,缺乏健康的社会机体。
——摘编自武君婷《中国县制的历史演进及社会功能》材料二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对州县行政进行整体性改革,基本思路一是“官治”,即国家派官设治,包括扩充和健全州县国家行政,建立乡镇一级国家政权,从而将地方社会各种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兴办和管理纳入统一的国家行政轨道;一是“自治”,即在国家行政之外,或在国家行政的基本框架内另建一个相对独立的“以本地人、本地财办本地事”的行政系统。
这些蕴含着近代县制萌芽的措施拉开了中国县制近代化的帷幕。
——据魏光奇《官治与自治:中国近代的县乡行政体制》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县制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县制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9分)衡水中学高考模拟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发扬光大,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
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倡导理学,表达文化认同;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
针对“华夷之辩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午外之分论哉!”——据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整理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
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及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
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重新进行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据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整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12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宋前期主户和客户土地占有情况的比率表主户客户上三等户(地主)下户(自耕户)佃农占全国农户总数百分比12.752.238.1衡水中学高考模拟占全国总耕地百分比70300——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史简编——北宋的阶级关系和赋役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信息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12分)(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19.(12分)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主干知识,某同学整理了如下春秋战国知识结构简图。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的主干知识,整理画出知识结构简图,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阐释。
(12分)(要求:阐释清晰,史实准确,逻辑合理,结构简图清晰简洁)衡水中学高考模拟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根据“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知,周天子分封诸侯,天子正式成为诸侯的君主,王权得以提升,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故C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