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衡中中学高三二调历史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中学高考模拟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因此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C.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D.促使中央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2.董仲舒曾经提出三天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两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

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3.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极少以郡命名;反观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所处时期以后的人物籍贯,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

此推知

A.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B.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

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4.“衣冠南渡”语出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的著作《史通》,原指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下,南京出土的唐琅琊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下面推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朝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

B.琅琊王氏墓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C.《史通》和琅琊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

D.“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

5.北宋水军数量不多,规模大小不一,战斗力薄弱;南宋则在江淮地区和海路大规模扩建水军,战斗力也大大提升,这一变化客观上

衡水中学高

考模拟

A.改变了“重文轻武”的策略

B.维护了南宋的长治久安

C.保障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

D.开启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6.《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说: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宫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相对完善,但最终结果是“宫府分离制”最终被“宫府合一制”所代替。这一变化反映出古代中国

A.中央集权趋势加强

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政治开明程度降低

D.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

7.王阳明指出:“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他认为“致良知”也就意味着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去证实、肯定和扩展人的存在,王阳明的思想

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

B.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C.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

D.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

8.清朝中期,棉花加工业等“低端”产业大多从苏州市区迁往郊区市镇,但其产品仍主要供应市区消费;四周是去只保留印刷业等“高端”产业,其原料大多来自郊区市镇工业,这说明此时的市镇

A.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B.区域分工更加明显

C.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D.产业结构出现倒退

9.清承明制,沿袭了内阁制度,下表是明清时期内阁职权和阁臣选任方式变化表,表格反应了清朝

朝代

内阁职掌阁臣选任方式明中期明朝内阁有票拟、拟答、顾问咨询、劝谏、会审之职廷推(内阁推举)、特简(皇

帝钦点)等

清中期草拟谕旨、办理本章(奏本)、筹办典礼和祭祀、组织

修书、收储档籍

大学士均由“特简”A.内阁成员权利扩大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内阁可以参与决策

D.皇帝权力高度集中10.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衡水中学高

考模拟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C.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11.1911年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只有50万-60万,而到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已有260万,其中铁路工人和矿业工人就有90万,这一现象

A.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想的出现

B.说明了中国铁路与采矿业较为发达

C.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为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12.下表为1985-1913年我国民族工业各部门设厂和资本额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工业部门

设厂数占总数的比重资本额占全部资本额的比重矿冶

35个7.5%916.6万元10.1%金属加工

13个 2.8%228.7万元 2.5%水电

41个8.8%1787.1万元19.7%硝酸盐工业

28个 6.0%474.1万元 5.2%纺织

159个34.2%2712.8万元29.9%食品

122个26.2%1866.5万元20.5%其他轻工业

57个12.3%1006.4万元11.1%杂项

10个 2.2%89万元0.9%合计465个100%9081.2万元100%A.机器生产已占主导地位 B.工业生产结构扔不合理C.纺织品生产技术有优势 D.民资工业得到较大发展13.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由此可知,他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