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信息筛选与整合分析
第04讲 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讲义)(解析版)
![第04讲 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讲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08575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d.png)
第04讲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目录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筛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内容。
整合,就是将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转换的过程。
“筛选并整合”:一是指能够辨别材料中信息的正误;二是指能够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有关语句,进行简单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相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中,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达是关键。
信息类阅读试题关于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可以在选择题中出现,也可以在主观试题中出现。
试题形式灵活多样,这种考点的试题,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和简答试题中,这是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要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概括信息筛选整合信息实战技法整合信息题型一概括内容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往往考查对“重要概念”内涵、属性和外延的理解。
此类题的阅读材料多为科普文。
【教材实例】阅读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第13课《宇宙的边疆》,从宇宙、行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这几个说明对象中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进行分析,找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给它下定义。
【关联高考】[解析]下定义时应注意其“类属”和“特征”。
首先应明确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学科。
然后根据材料梳理出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特征、时代等要素,将其组合成一句完整的话语。
回答本题时还应注意不能将其与“沿革地理”混淆。
[参考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九年级语文信息筛选与整合
![九年级语文信息筛选与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e0f344f5856a561252d36ff4.png)
(4)通过抓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 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 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 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有效的信息。
(5)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 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 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 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 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 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 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 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 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 “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 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 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 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 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 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 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 2005年江苏盐城中考题《路面上的新科技》)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814c25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2.png)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高考语文复习经典教材 分析和筛选信息(学生版)
![高考语文复习经典教材 分析和筛选信息(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0493caa45177232f60a2d6.png)
高考备考·现代文阅读专题学案信息的分析和筛选高考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8)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一.正确理解“阅读”1. 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2. 阅读应坚持的原则和理念一个原则:忠于原文两个观念: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3. 信息的分析和筛选信息在语文学科中,就是作者以文字符号为载体向人们传输的自己所要表达的种种意思。
筛选信息是一个经过阅读,对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概括,判断,组合,提取,并从中选出所需要信息的过程。
二.信息的分析1. 准确定位信息的定位应根据语文由字词句篇从小到大的组合构成规律来确定。
大体可归纳为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关系。
2. 明确要求必须明确阅读目的,准确把握目标和要求,即明确筛选什么样的信息。
这也是信息筛选前的一项重要的分析。
目标、要求不同,筛选的信息也就不同。
只有明确目标和要求,才能准确筛选出需要的信息。
三.信息的筛选1.从不同表达方式掌握筛选信息的技巧(1)以叙述为主的语段主要信息:(2)以说明为主的语段主要信息:(3)以议论为主的语段主要信息:(4)以描写为主的语段主要信息:2. 特别关注以下五种语句(1)显性指代语——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
例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既然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因为这些、其、其实等等。
(2)理性总结语——总结语是集中表现文章或文段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
(3)主题句——主题句是传达重要信息的。
(4)衔接句——过渡衔接句不仅显示着文章的层次脉络,也常常显示着重要的信息。
高考语文《文内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内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69ec4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4.png)
文内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一、(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
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
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思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
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 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
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
《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用了一个较长的段落交代自己的写作目的,并说明选用“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人物姓名的缘由,为读者理解整部小说进行铺垫。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7b721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7.png)
在比对选项时,要注意是否存在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 加因果等常见设题手段。
对于那些看似与原文信息一致的选项,也要仔细审查是否 有细节上的差异。
有时候,正确答案可能并不是原文的直接表述,而是对原 文意思的合理推断。
四、命题陷阱解密及真题演练
• 1.变动范围。
•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做出 错误的判断。要解决这类问题,阅读文本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面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 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阅读时见到这些词,可以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 志,以便答题时对这类错误做出快速判断。如:
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复习
考点一筛选整合信息
客观题 选择题
一、信息整合分析考点解读
高考卷现代文阅读工第1题选择题题干关键词均为对 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选项内容是对相关 材料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这需要在准确解读 全部阅读材料,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对材料准确理解、 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上,把握材料的内涵和外延,推出恰 当答案。这类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是考查信息整合、 分析的关键能力。
选项遗漏原文的关键词语或更改部分观点,或利用多义词误导 认真研读原文,正确解读文意,特别注意揣摩概念与概念、事物
,或断章取义,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的观点。
与事物、事理与事理的关系
三、解题方法技巧:
锁定关键词、关键句:在阅读时,要特别关注那些能够代表作者观点或 主题的词汇和句子。 回归原文定位:对于每个选项,都要回到原文去寻找支持或反驳的证据。 进行信息比对:比较选项中的信息和原文中的信息,看是否有出入。 注意转述方式:选项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转述原文的意思,如概括 式、具体式或同义变式转述
学案7:.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学案7:.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f7b722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7.png)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穿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2020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必考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含两层内容:筛选文中的信息;整合文中的信息。
按照思维的一般规律,应是先筛选,然后整合。
所谓“筛选”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次留主,通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所谓“整合”是指把筛选出来的有用的语言材料按题干要求进行分类,用准确的语言对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
“信息”是指作者通过阅读得到的知识、内容、事实、理论、观点或设想等。
“文中的信息”主要是指文章中介绍的最新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进行阐释的语言材料、作者的观点等。
可以是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图形等;也可以是能够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形式和手法,如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和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等。
主要是指: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有力反映作者的观点、集中表现文章主旨的内容。
往往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句子,或者是隐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义,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
筛选,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程。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
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有些是简答。
论述中的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就是新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整合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理清关系,如同一、包容、从属、并列关系等等。
特别要注意隐含的信息的辨识,并能将其明示化。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内容的整合能力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内容的整合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0b66a3c4192e45361166f52d.png)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内容的整合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就会答不到点上。
而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光靠做题目解决不了问题,最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所以建议该学生不要着急,要从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入手。
平时要多看、多读一些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名家名篇。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过一定的积累肯定会得到提高。
另外,还建议该学生在平时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具体内容概括要准确。
2.抽象的东西(如比喻解释)要解释明白、清楚。
3.题目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就几答。
如题目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你不能把此答成怎么理解。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点归纳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cb6c6d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6.png)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点归纳解题思路一、筛选概括信息类1.找准答案所在区间;2.注意同义替代语和体现文章主旨的概念, 抓关键词句;3.进行整合, 合并相同类;4、归纳答案, 分条表述。
二、概括文章的要点类1.给选段分层;2.逐层概括;3、整理, 分点作答(用自己的语言)。
三、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1.原句→文本(从原句入手回归文本)2.本句→上句、下句(关系)(1)总分—分总 (2)阐释、说明 (3)比较、呼应 (4) 指代、复指3.主干(关键词)、枝叶(定、状、补)4.扣住中心主结旨、揣摩作者情感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类语法分析→修辞分析→情感分析→区间分析五、分析文中重要句子、段落的作用类(一)分析文中重要句子作用1.联系本句的含意2.关注是否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是否揭示段意4、 3.联系作者情感(或事物特征或本文中心观点)5、关注是否有用到某种表达技巧(二)分析文中重要段落作用1.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2.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 使答案更有针对性:(1)记叙性的段落: 何时、何地、何人、何对象做了什么事(2)描写性的段落:描写了何种对象的何特点, 并由此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情感(3)议论性的段落: 论证了什么观点(4)陈述性的段落: 把握主要的陈述对象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引出主要的陈述对象?3、根据指定内容的位置, 联系上下文, 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作答。
六、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类1.分层概括写了什么2.结构的作用是什么七、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1、仔细读题, 明确方向;2、选取角度, 揭示特点;3、示举典例, 具体分析;指向主旨, 阐明效果。
八、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类(一)行文段落类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 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
高考复习高效阅读之信息筛选与整合ppt
![高考复习高效阅读之信息筛选与整合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f4bcf83186bceb19e8bb5a.png)
《听泥土说话》
1.文章构思巧妙,两次写儿子在不同经历中倾听泥土说话,第一 次是在失败时倾听,听到的是: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念,只 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机会;第二次是在成功时 倾听,听到的是: 。
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下来, 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 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有质朴浑厚 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 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土都很自然、平 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深厚。
1、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两幅落叶图。那么,北国落叶和南国落叶有 什么不同?
时间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 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 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 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绀 赭吧。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 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黄的地毯。而 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 蓝天和淡云。 南国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 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叫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 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的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 波浪!
第四步:根据目标要求,运用提取的关 键语句,构建完整判断或陈述。
《听泥土说话》
1.文章构思巧妙,两次写儿子在不同经历中倾听泥土说话,第一 次是在失败时倾听,听到的是: 。
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 家乡的泥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 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 泥土,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
现代文阅读——筛选答案
![现代文阅读——筛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799bde58f5f61fb73666a9.png)
• 答题温馨提示:
• 一个原则:忠实于文本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
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 两个观念:整体观念 • 三个步骤:
联系观念
第一步:读标题、读作者、读注释、读文章。 第二步:读题干,读表层信息和隐含信息,尤 其是分值和字数的限制。 第三步: 结合原文内容、整合答案。(不宜机 械照搬原文)
挑战高考: 《晚秋》
层次,把几个并列的内容组合起来 3.全文要点概括提炼的方法: 同2相似。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
【考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要有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在通 读全文的时候,把文章的写作对象及对象的特征, 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的重点词语勾画出来, 并对它们加以整合。 分析:①黄沙茫茫,辽远的天空,开阔,缺乏生 机——环境的恶劣 ②到处都是灰色——色彩的单 调: 【答案】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 单调。
人物:瓦卡萨 环境:晚秋(第二、三、六、十六段)温暖、晴和、美丽 情节: 开端:网球场旁停下脚步,心底一阵绝望; 发展:马路上,看到穿风衣的女人被撞,怒骂偷耳环的姑娘; 高潮:被撞后发现女士小包,心动,慌乱,失望,最后轻松, 如卸重负。 结局:信步来到小独楼的工地上,来到这个他早该来的地方。
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做了倡导? (5分)
• ①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静心求实的精 神; • ②治学态度方面: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热爱; • ③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良性关系, 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
应试技巧
解题步骤小结:
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 然后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 其次整合——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 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 最后转换表述 ——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 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年高考备考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整合文重要概念(下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
![年高考备考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整合文重要概念(下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4f40e3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4.png)
目前,环境信息科学得到了环境研究者、环境保护者以及环境管理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各类信息技术在环境领域得到快速的研发与应用,环境功能性 应用软件层出不穷。针对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类污染物的监测、分析与评估及预 警的应用软件,在环境信息科学研究以及环境行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信息 系统(GIS)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极大地促进与丰富了环境功 能性软件的创新性研发。目前,组件式GIS(COM GIS)的出现为传统GIS面临的多 种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它采用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把GIS的各个功 能模块制作成若干个控件,每个控件实现不同的功能。组件式GIS基于组件对象平台, 具有标准的接口,允许跨语言应用,使得GIS软件的可配置性和开放性更强。在已进行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 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 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 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 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 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 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 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 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 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 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过程。因此,环境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 化规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 的科学。
披沙拣金,碎银成锭——谈如何做现代文大阅读中信息筛选整合题
![披沙拣金,碎银成锭——谈如何做现代文大阅读中信息筛选整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15172f4b35eefdc8d333cb.png)
能力 , 析 综 合 指 分 解 剖 析 和 归 纳 整 理 。 筛 选 、 合 也 就 是 对 分 整
经 过 筛 选 , 合 成 答 案 : 月 下 梅 花 因 光 色 幽 暗 而 比 晴 雪 整 ①
文 章 进 行 分 解 剖 析 、 纳 整 理 其 中 筛 选 就 是 根 据 题 目要 求 梅 花 更 显 空 漾 灵 动 。 ② 因 为 幽 光 能 激 发 人 的 想 象 , 的 想 象 归 人 在 文 章 中 提 取 相 应 的 信 息 。一 要 全 面 不 遗 漏 , 要 真 实 不 变 被 放 大 , 格 也 就 被 放 大 , 富 有 情 思 。③ 因 为 光 度 影 响 了 态 二 人 更 形 。而 整 合 就 是 把 筛 选 出来 的信 息 , 照题 目要 求 , 者 按 照 度 , 光 与 日光 所 带 来 的 美感 是不 同 的 。 按 或 月
1 审 清 题 意 , 定 区 位 确
这 是 一 种 最 基 本 的 答 题 方 法 。“ 位 ”, 是 我 们 根 据 题 因为 范 围 大 , 扰 信 息 就 会 增 多 , 么 信 息 是 需 要 提 取 的 , 区 就 干 什 一 干 要 求 找 的“ 案 区 域 ” 亦 称 “ 效 信 息 库 ” 。要 特 别 关 注 一 时 难 以分 清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们 就 需 要 有 一 双 慧 眼 , 沙 拣 答 ( 有 ) 我 披
信 息 本 身 的 固 有 规 律 , 恰 当 的语 言 方 式 表 述 出 来 。 另 外 , 以 一
段 或 一 篇 文 章 的 重 要 信 息 有 : 中 的 新 概 念 , 特 殊 语 句 的 理 文 对
2 表 明主 次 , 录提 取 摘
文 学 作 品 中 , 合 题 干 要 求 的 信 息 大 多 是 定 向 的 。重 要 符 章标 题 、 中指 代 词 的对 象 是 重 要 信 息 , 示 作 者 和 年 代 , 文 表 重 达 作 者 思 想 感 情 和 主 旨 的 句 子 , 现 语 言 特 点 及 修 辞 手 法 的 体 句 子 , 文 中 的新 思 想 和 独 特 风 格 的 句 子 等 也都 是 重 要 信 息 。 及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47bd2d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8.png)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阅读文本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获得各种知识。
这就需要阅读者具备筛选、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言语理解能力的测试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考查的一项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般来讲,“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
【基本考点】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
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基本考点指向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名词概念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
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
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相关知识】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准确而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筛选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舍弃无用信息、干扰信息的过程。
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信息的整合与比较-比较材料的异同与侧重点(教案)-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信息的整合与比较-比较材料的异同与侧重点(教案)-现代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87eca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b.png)
第二部分信息类文本阅读04.2 信息的整合与比较——比较材料的异同与侧重点教学目标准确掌握比较材料的异同与侧重点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做题规律,避开设题陷阱,准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考情考向信息类阅读材料的特点就是信息丰富,因此围绕信息的筛选整合、比较分析进行考查,正体现了文本特点决定考查特点的规律和原则。
信息的筛选整合、比较分析主要有两个题点:一是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二是比较材料的异同与侧重点。
这两个题点,一种注重信息的整合;另一种注重信息的比较。
分析答题的角度不同,答题策略也不同。
二题点必备知识信息类阅读是由多则不同材料构成的,比较材料的异同自然成了应有之义。
这类题实际上还是考查信息的概括,只不过是侧重材料整体上的异同比较。
而这正体现了信息类阅读中不同侧重点的材料围绕一个共同主题组合的特点。
考查内容一般有比较材料的角度、重点内容及表达方式,材料的侧重点、角度的异同是题目常比较的内容。
三备考关键能力比较材料的异同与侧重点解题“三步骤”四题型对点练[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崇高体验是艺术家经由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外在刺激所唤醒的压抑在内心的带有痛楚和狂喜成分的激情体验。
艺术家面对浩瀚星空,想到物质不灭,人类渺小,产生透心的自卑,在大痛中奋发,以昂扬斗志投入生活时;登临山水眺望长河落日,大漠惊沙,觉得逝者如斯,个体如流星划过天幕,产生莫名的悲哀,进而振作,把有限之我汇入无限之彼,力争发一星微光时;遭遇狂暴风雨、翻滚怒涛、澎湃火山侵袭,初恐惧,继镇定,蓦然发现“你伟大,但我能观照、超越你,因而更伟大”,进入狂喜时;面对专制高压袭来,非人制度桎梏,觉得生不如死,但不消沉,而以坚定信念与之抗衡时……都可视为崇高体验。
崇高体验是由衷的、诚挚的高尚体验,它摒绝一切矫饰和虚伪。
说它是高尚的,因为其中渗透着深沉的道德律令,不管是大自然激起的慨叹和抗争,还是专制制度引发的愤怒和献身,都有利于公理、正义的树立。
现代文阅读中信息筛选与整合[1]
![现代文阅读中信息筛选与整合[1]](https://img.taocdn.com/s3/m/8ce9e81259eef8c75fbfb39c.png)
舞之美,是人的美。它是一种艺术,当然有艺术美, 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而是天生的,自然 存在的人,因此它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它努力挖掘人的 灵秀之气,给人一种高级的美感。我国第一个提倡使用模 特儿的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说过:美的要素有二,一是 形式,二是表现。人体充分具有这二要素,外有美妙的形 式,内蕴不可思议的灵感,融合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的极 致而为个体,所以为美中之至美。当我们看着舞台上那舞 动着的美人时,她(他)举手、投足、弯腰、舒臂,那美的 形态、身段、轮廓、线条,恰好表现了美的内蕴,美的感 情,而不必借助什么道具。 ——04年上海卷《我看舞蹈之美》 1.作者认为,舞蹈的美“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这是 因为 。
——04年浙江卷《白鹤翔集的记忆 》
1.这一段文字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 的特点。(不超过12个字)
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 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 是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 先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 前地向前走去。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 穿越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 冷不防头上滴下几滴冷冰的水珠,一阵慌乱。然 后又听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 限无尽的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 深,心却越来越虚,拔脚出洞,不知洞深几 许。 ——04年浙江卷《白鹤翔集的记忆 》
2、文章第2自然段中使用了“最初”、“但接着”、“接着”等 词语。请你想想,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时间推移
由少到多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 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绀赭吧。最初坠落的,也 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 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 在树下铺出一片金黄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 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 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筛选的教学策略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筛选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da6c04971fe910ef02df89f.png)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筛选的教学策略作者:魏丽芳来源:《金色年华·下半月》2012年第09期摘要: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信息的筛选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提出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在对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在语文现代文阅读过程中信息筛选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筛选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信息筛选策略在现代文阅读部分,筛选信息的提法的出现,意味着阅读能力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研究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信息的筛选对于搞好初中的应考训练乃至搞好初中阅读教学改革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信息筛选的现状及意义1、信息筛选现状筛选能力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面对读物中众多信息,对其价值(重要或次要,有用或没用)进行判断并决定取舍的能力。
当今时代是知识骤增、信息骤增的时代,各种书籍报刊所刊载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
需要人看的东西太多了,而允许人看的时间又太少了。
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尽可能不遗漏或少遗漏应该吸收的信息,现代人就必须要具备阅读的筛选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谈到阅读和阅读教学,总是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总是强调中心、结构、写法、语言。
我们也早已习惯于把这些看作阅读文章的当然方法,看作读懂文章的唯一标准,看作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阅读及阅读教学如果仍然以文章学为唯一的理论基础,那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现实生活中,确有为了弄懂中心、结构、写法、语言而阅读,但更大量的是另外一类阅读: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所关注的是读物到底传达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是重要的有用的信息。
即阅读的目的只是获取信息,阅读的过程仅仅是区分、判定、筛选的过程。
2、信息筛选意义现代文阅读中,明确筛选标准极其重要。
所谓筛选信息,就是领会阅读的要求,按要求思考并解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先
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
向前走去。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
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冷不
防头上滴下几滴冷冰的水珠,一阵慌乱。然后又听
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限无尽的
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深,心却越
答案:鲁迅
猜我国一著名作家
一、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 二、在他一生中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 三、他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 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
四、他生于浙江绍兴市,他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 五、1904年他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 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六、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七、他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来越虚
参考答案:古老、野性、神秘、幽暗、深邃、寂静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 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 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 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限无尽的
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深,心却越
来越虚,拔脚出洞,不知洞深几
许。
——浙江卷《白鹤翔集的记忆 》
1.这一段文字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 的特点。(不超过12个字)
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
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是
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
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是
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先
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
向前走去。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
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冷不
防头上滴下几滴冷冰的水珠,一阵慌乱。然后又听
▪ 筛选:对信息搜寻、辨别及提取 的过程。
▪ 整合:指对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进 行组合加工的过程。
因为好奇,走向山洞,洞口挂满藤萝,千年以
上;一地绿苔,野性十足。它们是装饰洞口,还是
装饰神秘?我不知道。好奇是少年的天性,无畏先
作了他们的向导。借着洞口微弱的亮光勇往直前地
向前走去。然后,黑咕隆咚地在洞中摸索着,穿越
答案:鲁迅
浙江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 考试(相关)要求
第一、词句理解。 第二、文意把握。 第三、要点概括。考查的是考生筛选、提取等 判断能力,分析、整合归纳等思维能力和准确 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能用简明的语言把文章 的写作意图、中心内容、语言特点等概括表述 出来。 第四、内容探究。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南国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 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叫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 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的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 波浪!
1.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两幅落叶图。那么,北国落叶和南国落叶有 什么不同?
时间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 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 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 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时间的黑夜,黑夜没有尽头,路也没有尽头。冷不
防头上滴下几滴冷冰的水珠,一阵慌乱。然后又听
得“丁冬——丁冬”的滴水声,荡漾于无限无尽的
寂静之中;再往前走,有浅水,越走越深,心却越
来越虚,拔脚出洞,不知洞深几许。
—
—浙江卷《白鹤翔集的记忆 》
1.这一段文字写委羽洞,读后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它 的特点。(不超过12个字)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绀 赭(gànzhě 金褐色)吧。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 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 片金黄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 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猜我国一著名作家
一、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 二、在他一生中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 三、他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 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
四、他生于浙江绍兴市,他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 五、1904年他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 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六、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七、他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南国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 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叫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 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的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 波浪!
1.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两幅落叶图。那么,北国落叶和南国落叶有
什么不同?
时间
颜色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 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 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 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