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概述

合集下载

腧穴的名词解释

腧穴的名词解释

腧穴的名词解释腧穴是中医药中一个很重要、有着悠久历史的概念。

它被认为是中医药和中国民间传统医疗保健技术中一个神奇的部分。

它指的是位于人体特定解剖结构下的独特穴位,可以活化人体自身内部的潜在能量,或者补充人体营养,从而保持健康。

腧穴是中国传统医学推拿技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自然疗法,其医疗理念和技术中的主要内容是在特定的穴位上施行一种特定的按摩,以激活、调节和平衡人体的能量。

腧穴的概念可以追溯至先秦六韬中的“经腧”,是中国古代为使自身身体良好而研究的关于人体的一门学问。

腧穴可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身体得到有效的调节,从而达到调理身体状态、疏通经络、消除疼痛和病症的作用。

腧穴的特点主要是位于特定的解剖结构上,有其独特的形状以及不同的形状、大小和深度。

每一个腧穴的功能都是独一无二的,具体可以概括为六大腧穴功能:调整体质,强调阴阳平衡,增强体能,平衡精神,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可以说腧穴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国人认为很重要的按摩技巧。

腧穴技法是中医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技巧。

它通过腧穴的特殊位置和按揉力度,运用多种方法,对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还可以降低压力水平、帮助睡眠、改善消化功能、清除体内毒素,使身体保持健康。

腧穴的技术和药物的治疗方法一样,有其特点和规范,技法要根据情况而定,要施行时也要对腧穴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使用腧穴技法,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腧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既可以调节人体状态,又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体质,是一种自然和有效的调理方式,是中国人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使用腧穴技术,必须具备正确的理念和相应的技术,以便在施行腧穴技术的过程中及时调节和平衡人体的能量。

腧穴概述

腧穴概述

头 面 部
眉间(印堂)→前发际正中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 后发际正中 眉间(印堂)→后发际正中→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3寸

3寸 18寸 9寸 9寸
直 直 横 横
骨度分寸折量法
部位 示意图 起 止 点 胸骨上窝(天突)→胸剑联合 中点(歧骨) 胸 腹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寸 直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脐中 折量 分寸 9寸 8寸 度量 法 直 直
少冲
少泽 至阴 涌泉 中冲
少府
前谷 足通谷 然谷 劳宫 后溪 束骨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溪 大陵
灵道
阳谷 昆仑 复溜 间使
少海
小海 委中 阴谷 曲泽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关冲
足窍阴 大敦
液门
侠溪 行间
中渚
足临泣 太冲
阳池
丘墟
支沟
阳辅 中封
天井
阳陵泉 曲泉
络穴
1、定义
络脉在由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称为 络穴。共15穴。
2、分布
肘膝关节以下。
3、作用
①主治络脉病。②治疗表里两经病。③治疗慢 性疾病。④原络配穴。
手太阴 手阳明 足阳明 足太阴 手少阴 手太阳 足太阳 足少阴
列缺 偏历 丰隆 公孙 通里 支正 飞扬 大钟
手厥阴 手少阳 足少阳 足厥阴 任脉 督脉 脾之大络
内关 外关 光明 蠡沟 鸠尾 长强 大包
背俞穴
2、作用
既治本经病,又治交会经脉病。
谢 谢!
八会穴
1、定义
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精气 所聚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会穴。

第二章__腧穴概述

第二章__腧穴概述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一)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概念:凡归属于十四经之穴,称为经穴。 特点: ①定名、定位、定经脉、定数(《内》160+ -—《逢原》 361,沿用至今)。 ②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上,主治证明确且有一定主治规律。 ③ 主治范围广
历代医籍记载的十四经穴数
穴 年 代(公元) 作 者 书 名 《内经》 《甲乙经》录 《明堂》 《千金翼方》 《铜人》 《发挥》 《大成》 《金鉴》 《逢源》 正中单 穴 约25 49 名 两侧双 穴 约135 300 数 穴名总 数 约160 349
二.腧穴的命名 《千金翼》“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命名取义广泛: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腧穴位置特点,作用主治赋名。 熟知穴名可见名求位,顾名知用,由表知里,提高学养 (医科学、其它学科哲学概念、社会学、形态学、考古、训古)。 (一)天象地理类 1.以日星辰命名 如日月、上星、璇玑、华盖、太乙、太白、天枢等。 2.以山、谷、丘、陵命名 如承山、合谷、大陵、梁丘、丘墟等。 3.以大小水流命名 如后溪、支沟、四渎、少海、尺泽、曲池、曲泉、 经渠、太渊等。 4.以交通要冲命名 如气冲、水道、关冲、内关、风市等。
是十四经代表穴,重点穴,常用穴,效验穴。 主治作用具相对特异性 ,可单用、亦可配合 用.
一、五输穴 1.概念: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井、荥、 输、经、合 五个腧穴的总称。 首载《灵枢· 九针十二原》: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 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针灸甲乙经》补充心经五输穴后才完善。
中冲
少冲
劳宫
少府
大陵
神门
间使
灵道
曲泽
少海
隐白
大敦 涌泉

腧 穴 概 述

腧 穴 概 述

腧穴概述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腧,又作“俞”,通“输”,有输注、转输的意思;穴,原义为“土室”,引申指孔隙、空窍、凹陷处。

腧穴在《内经》中又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名称;《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一、腧穴的分类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

二、腧穴的命名(一)天象地理类1、以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璇玑、华盖、太乙、太白、天枢等。

2、以山、谷、丘、陵命名如承山、合谷、大陵、梁丘、丘墟等。

3、以大小水流命名如后溪、支沟、四渎、少海、尺泽、曲池、曲泉、经渠、太渊等。

4、以交通要冲命名如气冲、水道、关冲、内关、风市等。

(二)人事物象类1、以动植物名称命名如鱼际、鸠尾、伏兔、犊鼻、攒竹、禾髎等。

2、以建筑居处命名如天井、玉堂、巨阙、曲垣、库房、府舍、天窗、地仓、梁门、紫宫、内庭、气等。

3、以生活用具命名如大杼、地机、颊车、阳辅、缺盆、天鼎、悬钟等。

4、以人事活动命名如大迎、百会、归来、三里等。

(三)形态功能类1、以解剖部位命名如腕骨、完骨、大椎、曲骨、京骨、巨骨等。

2、以脏腑功能命名如脏腑背俞和神堂、魄户、魂门、意舍、志室等。

3、以经络阴阳命名如三阴交、天阳络、阴都(腹)、阳纲(背)、阴陵泉、阳陵泉等。

4、以穴位作用命名如承浆、承泣、听会、迎香、廉泉、劳宫、气海、血海、光明、水分等。

三、腧穴定位法腧穴定位法,又称取穴法,是指确定腧穴位置的基本方法。

确定腧穴位置,要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在距离标志较远的部位,则于两标志之间折合一定的比例寸,称“骨度分寸”,用此“寸”表示上下左右的距离;取穴时,用手指比量这种距离,则有手指“同身寸”的应用。

以下就分体表标志、骨度分寸和手指比量三法进行介绍。

腧穴学概述

腧穴学概述
返回
【特定穴 ·募穴】
募穴
基本概述
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 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 特定穴
腧穴定位法
腧穴学发展
含义
分布
作用
含义: 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募穴。 首见于《素问·奇病论》、《素问·通评虚实
论》“胆虚……治之以胆募、俞”,只提及“募” 但无具体名称及位置。
《脉经》记载了除心包、三焦以外所有十个 脏腑的募穴。
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 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 特定穴
腧穴定位法
腧穴学发展
脏会——章门:与脾之募穴合,五脏皆禀于脾——脾为
五脏之源,为后天之本。
腑会——中脘:与胃之募穴合,六腑皆禀于胃——胃为
六腑之首,为后天之本。
气会——膻中:膻中位于胸,为宗气之所聚。
血会——膈俞:膈俞位于心俞与肝俞之间,心主血脉,
肝主藏血,为血之会。
【特定穴 ·背俞穴】
背俞穴
基本概述
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 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 特定穴
腧穴定位法
腧穴学发展含义作用:来自分布与脏腑关系
作用
可用于诊断脏腑疾病和治疗脏腑官窍疾病。 ①诊断脏腑疾病:“阴病行阳,俞在阳”
说明五脏有病多反应在背俞穴,可诊断某脏有 疾(主要定脏腑)。
②治疗脏腑官窍疾病:“迫藏刺背,背俞 也”,“阴病治阳”说明五脏有病多刺背俞穴 治疗。亦常配合募穴应用,称俞募配穴。
腧穴定位法
腧穴学发展
含义
意义
作用
作用: 可用八会穴均可治疗八者相关的疾病。【例如】
返回
【特定穴 ·交会穴】
交会穴
基本概述
含义
分布
作用
腧穴的分类 和命名 腧穴作用及 主治规律 特定穴

腧穴概述

腧穴概述

第二节腧穴概述概述:1、腧穴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2、别名:节、会、骨空、气穴、气府«内经»,孔穴«针灸甲乙经»,穴道《太平圣惠方》,穴位等。

3、腧、输、俞之区别1)腧穴指穴位的总称;2)输穴指五输穴中第三穴;3)俞穴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即背俞穴。

一、腧穴的分类(一)经穴1.定义: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2.特点:有具体的穴名;有固定的位置;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

3.经穴总数:361个«内经»约160个«针灸甲乙经» 349个«铜人针灸腧穴图经» 354个«针灸大成» 359个«针灸逢源» 361个4、主治:本穴所属经脉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二)奇穴1、定义:有具体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穴系统的腧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2、作用1)属经穴的早期阶段,奇穴可作为经穴的补充。

如《铜人》膏肓俞;《资生》眉冲。

2)对某此病证有特殊治疗作用,有奇效。

3、特点:(1)有具体的穴名,可一名一穴,也可一名多穴如四关即合谷、太冲;(2)有固定的位置,但分布较分散:有的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定名较晚,如太阳、印堂、阑尾;有的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如膝眼;(3)主治范围比较单一,但有特殊疗效;(4)名为奇穴,实为经穴如外膝眼即犊鼻。

(三)阿是穴1.定义:是指既无具体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腧穴,即“以痛为腧”。

《灵枢·经筋》又名“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阿是穴”名称首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2.特点:(1)无具体名称;(2)无固定位置;(3)分布多在病变附近;(4)以痛为腧;(5)补充经穴和经外奇穴的不足。

中医学腧穴概述

中医学腧穴概述

(三)阿是穴 1.含义:凡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旳压痛(或敏感)
点作为腧穴旳,统称为阿是穴,即“以痛为腧”。又 称“不定穴”、“天应穴” 。 2.特点:无穴名,无固定位置,无经属,无主治规律, 以疼痛、反应点为针刺穴,是腧穴发展旳初级阶段.
二、腧穴旳命名
(一)天象地理类
1.以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华盖、太白等。 2.以山谷丘陵命名:
十二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下列各有一络穴, 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位于腹,督脉之络穴长强 位于尾骶,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有十 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四、郄穴
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旳部位。大多分布在 四肢肘膝下列。
十二经脉各有一种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 维脉也各有一种郄穴,合而为十六郄穴。
五、俞穴 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旳腧穴,又
三、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旳某些部 位折作一定分寸用以比量腧穴位置旳措施,又 称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1、中指同身寸 即以患者旳中指屈曲时,中节 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食、 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 指相并,以其中指第二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 度作为3寸。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 病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二)分部主治规律
分部
头面颈项部
主治
前头、侧头区 后头区 项区 眼区 鼻区 颈区
眼、鼻病 神志、局部病 神志、喑哑、咽喉、眼、头项病
眼病 鼻病 舌、咽喉、喑哑、哮喘、食管、颈部病
分部
胸腹背腰部 主治
胸膺部 腹部
少腹部
胸、肺、心病 肝、胆、脾、胃病 经带、前阴、பைடு நூலகம்、膀胱、肠病

腧穴的名词解释

腧穴的名词解释

腧穴的名词解释腧穴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之一。

它是指人体经络中的特定穴位,也称为经穴或经络穴位。

腧穴是中医学独有的概念,用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脉,辅助治疗疾病。

腧穴的命名及定位每个腧穴都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和定位方法。

腧穴的命名一般使用通俗易懂的字词,反映其对应的功能或位置。

常见的如“太冲”、“曲池”、“合谷”等。

这些名称有时也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以便于人们记忆和理解。

腧穴的定位是通过解剖学和经络理论的结合来确定的。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经络系统贯穿全身,腧穴就位于经络的特定部位。

经络是传导气血的通道,而腧穴则是经络上气血最为集中的位置。

通过找到腧穴的准确位置,中医师可以在治疗中施以刺激,以增强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

腧穴的功能与作用腧穴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气血之门”,具有重要的调理作用。

腧穴刺激可以激活经络,促进气血的流动,从而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具体来说,腧穴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气血:腧穴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气血的畅通,解除气血堵塞的状况,并通过作用于腧穴上的局部组织和神经末梢,进而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

2. 温通经络:腧穴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从而起到舒筋活络、解疼止痛的作用。

这也是腧穴在治疗各种疼痛病症上的重要作用。

3. 调整脏腑功能:腧穴对内脏腑器官的调节作用也很重要。

通过刺激腧穴,可以影响相关脏腑的功能状态,调整其功能平衡,从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

4. 强化人体防御能力:腧穴的刺激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这是腧穴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腧穴的刺激方法中医学使用多种方法刺激腧穴,促进气血流通。

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针灸:针灸是刺激腧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医师使用细针刺入腧穴,进行旋转、抽提、推拿等手法刺激,并通过针刺的力度和深浅来调节刺激的效果。

2. 按摩:以手指、拇指等按摩腧穴,通过按揉、揉摩等手法刺激腧穴,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腧穴总论与概述

腧穴总论与概述
病。
五、特定穴的意义
• 6.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募穴是脏腑之
气输布、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
• 始见于《素问·奇病论》。
• 共十二募穴。六脏六腑各有一相应的募穴,其部位都接
近其相应的脏腑。如肝的募穴——期门。

治疗脏腑病变,多用于腑病。
五、特定穴的意义
• 7.八会穴----- “会”,是聚会的意思。八会穴是指脏、腑、
• 9.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
穴。八脉交会穴均分布于腕踝关节的上下。原称“交经八 穴”、“流注八穴”和“八脉八穴”。
•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 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
①中指同身寸:中指屈曲时,中节 桡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
②拇指同身寸:拇指指关节的宽度 作为1寸。 用于四肢部直寸取穴。
③横指同身寸:将食、中、无名、小 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 四指的宽度为3寸。又称“一夫 法”。 用于下肢直寸,腹部的横寸。
重点复习
• 1.腧穴的概念是什么? • 2.腧穴分为几类? • 3.腧穴的作用有哪些? • 4.特定穴有多少种? • 5.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哪些?

大椎至后发际3寸

部 前额两发角之间
9寸 横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耳后两乳突之间
9寸 横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 9寸 直 胸部与胁肋部取穴
中点
8寸 直 直寸,一般根据肋
胸 腹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5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直 骨计算,每一肋骨 折作1.6寸

经络与腧穴理论 腧穴总论 腧穴概述

经络与腧穴理论 腧穴总论 腧穴概述



“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 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故曰阿是穴也。”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
“奇穴” 。

历代对奇穴的记载不一:

唐《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奇穴187

明《针灸大成》,记载奇穴187 清《针灸集成》,记载奇穴144

现代《新穴奇穴图谱》,记载奇穴2000
阿是穴是指无固定位置,又无具体名称,

而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作为针灸推拿施术部位
的一类腧穴。
腧 穴 概 述
壹贰叁











概 念
作 用
分 类

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 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推拿 等方法的施术部位。
腧古代通“俞”、“输”,表输注、转输的意思。
“腧”、“输”、“俞”,三字音义相通, 均指腧穴,但现代在应用时却各有所指。
“腧”腧穴是所有穴位总称; “输”特指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则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

腧穴的分类
① 十四经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腧 穴
② 经外奇穴

③ 阿是穴
分 类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具体的
名称,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腧

穴。这些腧穴具有主治本经和所属脏腑病证

的作用,简称“经穴”。
经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穴

第二章 腧穴概述

第二章 腧穴概述
【特点】:有名称、有位置、有主治作用,
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功效】:主治经脉脏腑病证。 (361个) 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2、奇 穴
【含义】:十四经穴以外,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
效的穴位, 称 “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功效】:对某些疾病有特效。
定喘治疗哮喘、四缝治疗疳积。
3. 以建筑居处命名 户:脑户、魄户; 宫:紫宫、劳宫、子宫; 都:中都、大都; 间:强间、二间、三间 门:云门、郄门、哑门、幽门、金门、殷门、
粱门、章门、金门、箕门、液门、神门、石 门、期门、命门、京门、盲门、滑肉门、关 门、耳门、冲门、(21门)
4. 以生活用具命名
大杼、地机、天鼎、缺盆、大钟、悬钟、天 枢、五枢、中枢、悬枢、华盖、身柱
第二章
腧穴概述
掌握
1、腧穴的定义、分类及特定穴
2、腧穴定位方法 3、腧穴的作用。 熟悉 历代经络腧穴的有关著述。 了解 腧穴的发展、腧穴的命名
本章重点内容
1、腧穴的分类 2、腧穴的作用 3、特定穴 4、腧穴定位方法
一、概述
1.腧穴的概念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素问-气府论》“脉气所发”。
五输穴
3、治疗作用
井穴:①急救、清热、止痛、消炎。
②主治胃脘满闷。 荥穴:主治热病。 输穴:主治身体沉重、关节痛、痛症。
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
合穴:主治六腑病、上逆之气、泄泻。
4、临床应用
1、按五腧穴主病选用:«难经· 六十八难» :“井主心下满,荥 主一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气逆而泄。” 并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变于时间者取之输,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 取之于合。现代研究:井穴可以用来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以 用来治疗热病,输穴治疗关节痛,经穴用来治疗哮喘,合穴用 来治疗六腑病症。 2、子母补泻法: «难经· 六十九难»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 子。” ①本经实证,泄本经子穴,本经虚证,补本经母穴。 ②本经实证,泻子经子穴,本经虚证,补母经母穴。

17经络腧穴学概论(腧穴总论)

17经络腧穴学概论(腧穴总论)
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
《千金翼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天象地理类 ——法天则地,取象比拟
日月
承山
上星
日月
山谷
合谷
璇玑
星辰
太乙
大陵
丘陵
梁丘
天象地理
后溪
大小
支沟
气冲
交通
水道
少海
水流
要冲
关冲
曲池
内关
(二)人事物象类 ——法天则地,取象比拟
鱼际
梁门
鸠尾
2.本讲思 考题
1.腧穴发展大体 经过了什么样的 过程? 2.“腧”、 “输”、“俞” 的异同?
“腧”、“输”、“俞” 的异同
古代,三字音义相通,有转输输注含义,通用; 近代,“腧”、“输”、“俞”在应用时则各有所指:
“腧”标明与人体形肉有关,腧穴是所有穴位总称; “输”特指五输穴,又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 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俞”专指背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穴 位。
(一)无定位、无定名阶段
(二)定位、定名阶段
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逐渐 明确了哪些病症可在哪些穴位针 灸,从而又认识到,某些穴位有 明确的位置和主治病症,进而发 展到给腧穴确定位置并加以命名。
腧穴发展过程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逐步发 现和积累起来的,发展的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无定位无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 经阶段。
腧穴名称演变
《内经》 “节” 、 “会” 、 “空” 、 “气穴”
“气府” 、 “骨空”
《针灸甲乙经》 “孔穴” 《太平圣惠方》 “穴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腧穴”

腧穴基础知识

腧穴基础知识

腧穴基础知识一、腧穴定义与分类腧穴,通常简称为“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身体内部的点,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并对疾病产生疗效。

根据位置、功能和特点,腧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二、腧穴定位方法定位腧穴是针灸治疗的基础。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便取穴法等。

对于初学者,准确掌握这些定位方法至关重要。

三、特定穴分类与特点特定穴是指具有特殊功能和治疗的腧穴。

它们主要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和八会穴等。

每种特定穴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主治范围。

四、腧穴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主要体现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上。

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准确地选择腧穴进行针灸治疗。

五、腧穴配伍方法在针灸治疗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常常需要将多个腧穴进行配伍。

配伍的方法有多种,如“俞募配伍”、“原络配伍”等。

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治疗质量。

六、腧穴刺灸技术刺灸技术是针灸治疗的核心,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方法。

正确掌握刺灸技术,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七、腧穴治疗原则在选择腧穴进行治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例如,“清热温寒”、“补虚泻实”等。

遵守这些原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八、腧穴不良反应与处理虽然针灸治疗相对安全,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了解这些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应对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九、腧穴发展与现代应用随着医学的发展,腧穴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现代医学的许多领域都在尝试将腧穴的原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治疗中,这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深入研究和发展腧穴的理论和实践,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 腧穴概述

第二章 腧穴概述

刺则能通便;心动过速时,针刺内关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针刺则可加快心率。有些穴
位还能调治全身性的病症,这在手足阳明经穴和任督脉经穴中更为多见。如合谷、曲池、大
椎可治外感发热;足三里、关元、膏肓俞作为强壮穴,具有增强人体防卫、免疫功能的作用。
这些均属于腧穴的整体作用。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每个腧穴都有较广泛的主治范围,这与其所属经络和所在部位的不同有直接关系。无论
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经络学说
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
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灵枢·本输》论列各经五输穴,《素问·气府论》
列各经“脉气所发”穴,《灵枢·经脉》论列各络穴,这是经络在四肢的基本穴,说明《内
新的发展,如经络穴位测定仪、生命信息诊断仪等。通过仪器对腧穴的探测,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反应经络、脏腑、组织器官的病变,为协助诊断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治疗
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素问·五脏生成》说:“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
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这表明腧
经络腧穴学,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论述腧穴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腧穴部分,将分述其定 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及古今文献选录等。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
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
(一)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经穴
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取义十分广泛,可谓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结合腧穴的分布特点、作用、主治等内容赋予一定的名称。清代程知(扶生)著 《医经理解》对腧穴命名意义曾作以下概括:“经曰: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溪,谓经气会 于孔穴,如水流之行而会于溪谷也。海,言其所归也。渊、泉,言其深也。狭者为沟、渎。 浅者为池、渚也。市、府,言其所聚也。道,里,言其所由也。室、舍,言其所居也。门、 户,言其所出入也。尊者为阙、堂。要会者为关、梁也。丘、陵,言其骨肉之高起者也。髂, 言其骨之空阔者也。俞,言其气之传输也。天以言乎其上,地以言乎其下也……。”现将腧 穴命名归纳介绍如下。

第二章腧穴概述

第二章腧穴概述

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就是教材上所讲的。 按经脉分类的方法来分,共分四类,即:经 穴、奇穴、阿是穴、耳穴。四类: 其中,经穴是全身腧穴的主体,奇穴是 原有腧穴的补充,阿是穴则是根据全身疾患 部位和压痛点定取腧穴的灵活运用。 我们根据教材上所讲的四类分别来进行 详细的讨论。
(一)经穴(十四经穴)
经穴:指分布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的 腧穴。这类腧穴,又称是“十四经穴”
因此,根据腧穴在全身的分布情况看, 周身腧穴则是按十四经脉所排列。如将 361 个穴位按十四经分属,则可分为:
总之,十四经穴是腧穴的最重要部分, 这些穴位,一般都是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并掌握其一定的规律性,
( 一)奇穴(经外奇穴)
奇穴:是指具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 的固定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中的经 验有效穴。
奇穴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发现和积累
起来的。奇穴不在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上。
有些穴位虽然没分布在十四经的经脉循 行路线上,但是它与经脉系统仍有着密切的 联系,从经脉遍布全身、沟通内外的作用来 看,所有的腧穴自然都不是孤立的,脱离经 络系统而存在的。
《灵枢 · 刺节真邪》说:“尽刺诸阳之 奇输”,所谓“奇输”即指“奇穴”,奇穴 也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内经》中论述刺灸治疗时,而常常 只列举经名而不列举穴名,这就是以腧穴的 概念扩充为经络的认识,给针灸取穴做出了 概括性的பைடு நூலகம்示。
从此,腧穴的归经在《内经》中以奠定 了基础,从数目上看,《内经》中只提到了 160多个穴位。其中,单穴25,双穴135,而 没有详细记载出全部周身的腧穴名称,有的 提到了穴位,有的有定位而没有定名。
如果出现敏感点(压痛)的部位不在经 穴或经外奇穴的位置,那么这个部位就是阿 是穴。由此可见,检查敏感点的取穴方法, 实际上就包括了经穴、奇穴、阿是穴。

腧穴概述

腧穴概述

A型题【1】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A.病在经络、内脏者取之于皮部。

B.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

C.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

D.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E.根据四肢远端穴位可以治头面躯干及全身病的主治特点。

A【2】腧穴这个名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A.皇甫谧B.王执中C.王唯一D.高武E.杨继洲【3】腧穴的发展过程,其先后顺序一般认为应该是:A.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B.经外奇穴、阿是穴、经穴C.阿是穴、经穴、经外奇穴D.阿是穴、经外奇穴、经穴E.经穴、阿是穴、经外奇穴A【4】腧穴大体上可分为三类,这三类是:A.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B.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C.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D.经穴络穴阿是穴E.以上都不是B【5】“经穴”是指:A.在经脉上的穴位B.在十二经上的穴位C.在十四经上的穴位D.解放后归入十四经上的穴位E.清以前归入十四经上的穴位A【6】现定十四经穴数字,计为:A.360个B.361个C.364个D.365个E.366个【7】“经外奇穴”是指:A.经脉以外的穴位。

B.经穴以外的穴位C.十二经穴以外有定名、定位的穴位。

D.十四经穴以外的穴位。

E.经穴以外有定名、定位的穴位。

DE【8】“阿是穴”是指:经外奇穴以外的穴位经穴以外的穴位病变局部的穴位病变局部中心的穴位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E【9】十二井穴是:A.十二经穴的始穴B.都位于指(趾)端C.五行属木D.十二经的根穴E.以上都不是【10】五腧穴中以所注为输、所溜为:A.井B.荥C.输D.经E.合【11】在五腧穴中,以所出为:A.井B.荥C.输D.经E.合【12】手腕关节横纹上所谓六个穴位:A.都是原穴B.都是腧穴C.屈侧的是输穴,伸侧的是原穴D.屈侧的是原穴,伸侧的是输穴E.以上都不是【13】治疗表里经疾病,络穴常与什么穴配伍?A.郄穴B.原穴C.俞穴D.募穴E.合穴【14】募穴的刺激点共有:A.12个B.15个C.18个D.21个E.24个【15】下述有关募穴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A.是脏腑经气汇聚的地方B.均位于胸腹部C.与内脏的高下部位相应D.在各脏腑所属的经脉循行线上E.腑病取之,有“阳病引阴”之意C【16】特定穴中的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汇聚的腧穴?A.气、血、脑、髓、筋、脉、胆、女子胞。

腧穴总论详解

腧穴总论详解

腧穴总论详解腧穴总论【掌握】、腧穴的概念、腧穴的分类、腧穴的主治特点、特定穴的概念和分类、腧穴的定位方法一、腧穴的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体表的特殊部位。

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治部位。

“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转输、输注之意喻脉气如流水输转、灌注。

“穴”为“土室”引申为“空隙”、“孔窍”、“凹陷”喻脉气至此如居空洞之室。

一、腧穴的概念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是却各有所指。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腧穴是对五腧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学中的背俞穴。

一、腧穴的概念别名《内经》“节”、“会”、“空”、“气穴”、“气府”、“骨空”《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一、腧穴的概念《素问·气府论篇》解释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讲“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说明腧穴不是一个孤立的点是与内部组织有密切关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

从内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因此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治部位。

二、腧穴的发展腧穴的最初阶段既无定位有无定名以痛为腧腧穴发展的第二阶段定位、定名阶段有些腧穴有确定的位置和主治病症并予位置的描述和命名腧穴发展的成熟阶段定位、定名、归经阶段对腧穴的主治作用进行了归类并与经络相联系。

二、腧穴的发展从十四经穴总数看腧穴的发展《内经》论及学名约个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载周身穴名个北宋王惟一对腧穴重新进行了考订撰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详载了个腧穴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记载经穴个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经穴个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定经穴个二、腧穴的发展从古医籍看针灸腧穴的发展《内经》首次论及腧穴名称、位置、归属、主治、刺灸法等但不够完善。

腧穴概述

腧穴概述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一) 五输穴
概念 • 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即井、荥、输、
经、合穴,简称“五输” • 古人以自然界的水流现象比喻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 •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 其运行的动向是:由小→大,由浅→深 • 其排列方向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
,通常是指该处既不是经穴,又不是奇穴,只是按压痛点取穴,即《灵 枢。经筋》所说的“以痛为输”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Βιβλιοθήκη 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又名要穴、特要穴。由于它们各有不同的主治功能,因此各有特 定的名称和含义。
• 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 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交会穴。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一) 五输穴
• 均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 • 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依次向肘、膝关节方向
排列。 井穴:手指、足趾端。 荥穴: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 输穴: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穴:腕踝关节以上。 合穴:肘膝关节附近。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五输穴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十) 交会穴
概念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两经以上经脉交叉、会合部位的腧穴。 部位 多分布于头面、躯干。 作用 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腧穴的定位法
• 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取穴法 • 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腧穴的定位方法,如《千金要方》“肌肉纹
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乃以手按之,病者快然”,《标幽赋》 “ 取穴之法,必有分寸” • 腧穴的定位方法一般分为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 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定位法几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穴:十二经脉在腕、 二、 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 、 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 腧穴, 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腧穴 , 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 称为 原穴” 合称“十二原” “原穴”,合称“十二原”。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输穴中的输穴, 所谓“阴经之输并于原”(《图翼》),指出 就是“以输为原”。这与阳经六腑输穴之外另 有原穴有别。《难经 · 六十二难》指出:“三 焦行诸阳,故置一输名曰原”。意思是说三焦 原气行于外,阳经脉气盛长,故于输穴之外另 有原穴。
足阳明经
前头、口、齿、咽喉、胃肠 病
神志病、热病 足少阳经 足太阳经 侧头、耳病、胁肋病 后头病、背腰、脏腑病 眼病
足三阴经
经名 本经病 三经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足太阴病 足厥阴病 足少阴病
脾胃病 肝病 肾、肺、咽喉病
前阴病、妇科病
任督二脉
经名
本经病
二经病
任脉 督脉
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 病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十、交会穴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 其中主要的一经即腧穴所归属的一经称为本 经,相交会的经称为他经。 交会穴不但能治本经的疾病, 交会穴不但能治本经的疾病,还能兼治所 交会经脉的疾病。 交会经脉的疾病。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体表标志定位法, 体表标志定位法, 体表标志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和简易取穴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 简易取穴法 4种。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 井 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 的部位, 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所出为井”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徽, 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徽, 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 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所溜为荥”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 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 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 注为输” 注为输”。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 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 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 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所行为经”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 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 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 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 合”。
一、体表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 体表标志为依据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体表解 剖标志有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 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两大类: 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 1.固定标志 头、脐窝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 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 2.活动标志 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 志而言。
三、络穴:络脉在由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 络穴: 一个腧穴,称为络穴。 一个腧穴,称为络穴。 十二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一络穴, 加上任脉之络穴鸠尾位于腹,督脉之络穴长强 位于尾骶,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有十 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四、郄穴 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大多分布在 四肢肘膝以下。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 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合而为十六郄穴。
二、主治规律
(一)分经主治规律
手三阴经
二经 病
经名
本经病
三经病
手太阴
肺、喉病 胸部病
手厥阴 手少阴
心、胃病 心病
神志 病
手三阳经
经名 本经病 二经病 三经病
手阳明经
前头、鼻、口、齿病
眼病、咽喉病、热病 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 侧头、胁、肋病 后头、肩胛、神志病
耳病
足三阳经
经名 本经病 二经病 三经病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作用 腧穴的作用 (一)诊断 1、扪穴检查诊断疾病: 以手指指腹按压相应的特定穴,或触摸其局部硬结、 隆起、凹陷、条索状、圆状反应物等,推断疾病所在 经脉、脏腑。 2、探测穴位诊断疾病: 即用电测定法、知热感度测定等,探测体表相关特 定穴,以判断其经气的失衡状态及相关脏腑的病变。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 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法、骨 度法、折骨定穴法。
三、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的某些部 位折作一定分寸用以比量腧穴位置的方法,又 称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 1、中指同身寸 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 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食、 3、横指同身寸 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 指相并,以其中指第二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 度作为3寸。
(二)分部主治规律
头面颈项部
分 部


前头、侧头区 后头区 项区 眼区 鼻区 颈区
眼、鼻病 神志、局部病 神志、喑哑、咽喉、眼、头项病 眼病 鼻病 舌、咽喉、喑哑、哮喘、食管、颈部病
胸腹背腰部 分 部 主 治
胸膺部 腹部 少腹部
胸、肺、心病 肝、胆、脾、胃病 经带、前阴、肾、膀胱、肠病
第三节
八脉交会八穴,临床上常采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 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部病症和疟疾, 后溪配申脉治内眼角、耳、项、肩胛部位病及发热恶寒 等表证, 外关配足临泣治疗外眼角、耳、颊、颈、肩部病及寒热 往来证, 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
九、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称为 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它是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合治内府” 的理论而提出来的。即指“胃合于三里,大肠合 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 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特定穴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 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特定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 特定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 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 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 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 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第二章
腧穴概述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 部位。 部位。“腧”通“输”,或从简作“俞”; “穴”是空隙的意思。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 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 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与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人体上的腧穴很多,大体可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 十四经穴、 十四经穴 阿是穴三大类。 穴、阿是穴 (一)经穴 1.含义: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脉、 督脉的腧穴,统称 含义: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及任脉、督脉的腧穴, 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2.特点: 特点: ①有名称 有固定位置 有归经 有主治规律 有名称,有固定位置 有归经,有主治规律 有名称 有固定位置,有归经 有主治规律。 ②能反映各经及所属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变化。
(三)阿是穴 含义: 1.含义:凡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或敏感) 点作为腧穴的,统称为阿是穴,即“以痛为腧”。又 称“不定穴”、“天应穴” 。 “不定穴” 天应穴” 特点: 2.特点:无穴名,无固定位置,无经属,无主治规律, 以疼痛、反应点为针刺穴,是腧穴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腧穴的命名 (一)天象地理类
(二)奇穴 含义: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 1 . 含义 : 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 , 而有具体的位置和 名称的经验效穴,称为“经外奇穴” 简称“奇穴” 名称的经验效穴,称为“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特点:有穴名,有固定位置 但无经属,对某些病 有固定位置, 2 . 特点 : 有穴名 有固定位置 , 但无经属 对某些病 有奇特疗效,亦称经验用穴 经验用穴,是腧穴发展的第二阶段 有奇特疗效 经验用穴
(三)形态功能类
1.以人体解剖部位来命名: 如腕骨、大椎、曲骨、 巨骨、心俞、肝俞、大肠俞等命名。 2.以脏腑功能来命名: 如承浆、承泣、听会、廉泉、 关元。 3.以经络阴阳来命名: 如阴陵泉(内)、阳陵泉 (外);如阴都(腹)、阳纲(背)等。 4.以穴位作用来命名:如光明、水分、通天、迎香、 归来等。
七、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 髓八者精气会聚的腧穴。 骨、髓八者精气会聚的腧穴。 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相关的 八会穴来治疗。
八、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称为八脉交会穴。 称为八脉交会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 “交经八穴” 八穴” 流注八穴” 八穴”、“流注八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一、五输穴 含义: 含义 : 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 合五个( 腧穴, 井、荥、输、经、合五个(类)腧穴,总称 为五输穴。 为五输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 指出: 所出为井、 九针十二原》 《灵枢 九针十二原 》 指出: “ 所出为井 、 所溜为荥、 所注为输、 所行为经、 所溜为荥 、 所注为输 、 所行为经 、 所入为 合”。
四、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 的取穴方法。 如两手自然下垂,于中指端取风市。
1.以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华盖、太白等。 2.以山谷丘陵命名: 如承山、大陵、梁丘、丘墟、、合谷、、气街、。 3. 以大小水流命名:后溪、少海、尺泽、曲池、支沟、 太渊。 4.以交通要冲命名:气冲、关冲、内关、水沟、风市、 水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