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松源镇上早市游玩时,对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诗。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松源的美丽和漆公店的繁忙。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引导他们品味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激发他们对松源和漆公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了解松源和漆公店的背景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赞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松源和漆公店的背景文化。
2.难点:对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入理解;将诗中的美景与现实中的家乡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素材。
2.资料:收集松源和漆公店的背景文化资料。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源的美丽风光和漆公店的繁忙场景,引导学生欣赏并产生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的大意。
七年级过松源店晨炊漆公店教案
七年级过松源店晨炊漆公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旨。
(2)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哲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山路崎岖的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山路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在古代,有一位诗人也走过这样的山路,并写下了一首诗来表达他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杨万里的《过松源店晨炊漆公店》。
2、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 年-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教师讲解重点词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诗歌大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5、赏析诗歌(1)“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教师引导)这两句诗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先写下山并不困难,让行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赚得行人空喜欢”则揭示了这种轻松只是一种假象,为下文的描写做铺垫,表达了诗人对行人被表象所迷惑的惋惜之情。
(2)“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这两句诗有怎样的深刻含义?(小组讨论,教师点拨)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了山区行路的特点,山峦重重,层出不穷。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讲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诗意和意象,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象,结合实例组讨论、朗读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歌的鉴赏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朗读练习等活动,体验诗歌的韵味。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歌的鉴赏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的鉴赏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后,结合诗歌的特点,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此外,通过学习杨万里的诗歌,使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文化背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研讨课教案_30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注:①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重点)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关键字句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书声琅琅,诗韵飘香。
品读经典诗词,可以打动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性情,丰富我们的生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去品味他对人生的感悟。
二、解读诗题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看屏幕1)谁能来说一说诗歌题目是什么意思?应明确:过:经过。
松源、漆公店:是地名。
晨炊:早餐。
诗歌题目:经过松源在漆公店吃早餐。
三、学习目标师:俗话说“心中有目标,效率才会高”。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看屏幕2)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重点)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四、了解作者师:关于诗人杨万里,你知道多少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看屏幕3)【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教学执行者杨玲芳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诗人的基本信息。
2、技能目标:品味诗歌中具有张力的字、词。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正视生活中的难题。
二、学习重难点1、品味诗歌中具有张力的字、词。
(重点)2、体会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正视生活中的难题。
(重点、难点)三、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看图配诗,引出诗人。
)图1 图2➢图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图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
吉州吉水人(今属江西省)。
主要作品:《诚斋集》➢“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人”: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3、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
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
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
4、学生朗读诗歌,老师正音,师生一起划分朗读节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一山放出/一山拦。
5、合作探究(1)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2)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有什么收获?)(3)试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简要分析其作用。
➢学以致用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6、小试牛刀➢莫言下岭便无难,。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
7、知识迁移➢陆游《游山西村》“丰年留客足鸡豚”。
➢杜甫《望岳》“一览众山小”8、小结。
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设计
-赏析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赏析诗词,提升其对诗词艺术价值的认识。
-创作启示的提取:指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灵感,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
举例解释:
-对于词汇理解难点,可通过词义解释、语境分析和实物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晨炊”等古词的含义。
-在意境体会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与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词的意境。
-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挑选诗句中典型的例子,如“松源”与“漆公店”的对偶结构,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模仿这种修辞方式。
-在赏析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思考,逐步提升其赏析能力。
-在诗词朗诵环节,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处理诗句中的停顿、重音,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教学难点
-词汇理解:古诗词中的某些词汇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如“晨炊”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学生需理解其在诗词中的具体含义。
-意境体会: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在特定背景下的情感。
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课外古诗词《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词背景介绍:诗人杨万里,宋代文学家,以及他的创作背景。
2.诗词朗诵:学习正确的诗词朗诵节奏,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字、词、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寓意。
4.增强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基本内容。这首诗是杨万里描绘旅途中所见所感的佳作。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诗人如何观察自然、抒发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解析诗词,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如“山色青于户外”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山色的美丽。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注意过周围的景色变化,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增强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通过解析诗词中的寓意和修辞手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4.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学习诗词朗读技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观点,学会与他人合作探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诗词朗读:学会正确朗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理解并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诗词的意象和寓意。
4.诗词赏析:从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方面,深入剖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五)》的艺术特色。
5.诗词感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词解析: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
举例:解释“晨炊”一词,让学生了解古代旅行者在早晨做饭的情景,进而理解诗词的内容。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词意境相关的自然景色,探讨如何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词,描述我们心中的自然美景。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为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1.诗词背景介绍:了解诗人杨万里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写作意图。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诗词教学的魅力和挑战。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很高的,他们对于诗词中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古汉语词汇和修辞手法的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生动地讲解这些知识点,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生活化的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词。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7.诗词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炼主题,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学设计教案2篇
篇一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比较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感受寓理于景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理解寓理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朗诵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迁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
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
——陆游通过陆游的四句话引出诗人杨万里,并复习杨万里的《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首诗。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比较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感受寓理于景的写作特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微课播放)【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早年家境贫寒,但藏书众多,父亲宁愿忍饥挨饿也要让他读书,受父亲的影响,杨万里广师博学,发奋苦读。
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没考中,三年后参加考试中了进士,从而走上了为国施展抱负的人生之路。
他一生主张抗金,性格又有点固执,因此他的仕途很坎坷,在京城做官时,每天都准备好盘缠,做好被贬的准备。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
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
(四)读诗歌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两遍,找出读写中需要注意的字——“赚”多音字(1)zuàn,欺骗(2)zhuàn,获得利润;“政”;“拦”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主动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收集杨万里其他诗作,了解他的创作特点,下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5.预习下一课《山行》,提前了解课文背景,标注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量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以一首与《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意境相近的古诗《宿建德江》为引子,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通过对比两首诗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我说:“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宿建德江》,谁能来说说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学生回答之后,我继续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同样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难点、重点,共同解决疑问。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5)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创作简单的古体诗,果进行展示、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意义;学会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意境;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创作简单的古体诗。
2.难点:对古诗中生僻词汇、复杂句式的理解与运用;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古诗的深层内涵。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
2.掌握运用比喻的方法,熟练辨析比喻与真实意义。
3.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增强其审美能力,提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的认识。
2.比喻的辨析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课的内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四)》。
2.预习环节教师出示教学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并帮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比喻”的含义、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与真实意义的关系。
3.探究环节1.教师通过阅读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讨论对关键情节进行梳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帮助学生总结人物特性,形成人物性格分析表;2.学习并观察比喻的运用,让学生通过比较“比喻”的内容和“真实意义”的内容,理解比喻的真实意义——用相似之处来说明不同之处。
通过学习“比喻”将描绘事物更生动形象的此类文章,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并带领学生探究细节之奥秘;3.课堂上设计一些类似或不同于“梗概”的阅读体验(如内涵理解、生理感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体验”提高信息的吸收、记忆和收获。
4.巩固环节1.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分享,进行人物性格分析表的展示和比喻的归纳总结;2.让学生仿照故事的句子,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奇妙的比喻句。
5. Homework环节1.让学生听写一段文字,并思考这段文字哪些地方含有比喻。
2.根据今天阅读的文章或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部分描述生活的文章,其中至少应包含3个以上的比喻。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外写作水平是否能够有所提高。
2.学生是否对比喻这种语言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是否能够辨析比喻和真实意义。
3.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比喻的方法,增加文章的准确性和文采。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 (9)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位于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这首诗是宋代说理诗的代表,让学生了解说理诗的方法,体会说理诗的特点,让孩子了解不同的杨万里,了解宋代诗说理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诗之前,熟知杨万里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诗句,但并不了解杨万里此人及他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所表达的理趣,因而为了丰富学生对这首诗的认识,我在学案中为学生找寻了许多关于杨万里生平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补充材料的阅读,理解本诗的理趣,了解杨万里创作的特点,了解宋代借景说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诵读,能读出诗中的理趣,能说出诗人传达理趣的不同方式。
2、通过品词、炼句理解诗人所传达出的趣。
3、通过诗人的经历、其他词作加深对杨万里诗中“趣”的理解。
4、通过辅助式群诗阅读,使得学生理解杨万里诗中的理趣,进而通过群诗组合了解宋代说理诗、理解宋代说理诗的创作特点,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运用炼字、品句的方法找出景物的特征;能结合景物特征、写作背景分析诗中蕴含的理趣。
教学难点:能通过辅助式群诗阅读理解杨万里诗中的理趣,进而了解宋代诗中理趣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杨万里的《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图片,让学生说出诗句及作者。
除了清新可人的风格外,杨万里的创作又有着怎样的‘杨氏’特色呢?(二)研诗析理1、诵读析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齐诵出示《过》写作背景1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途经松源,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与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1)语言——炼字、品句。
(2)意象——景、物。
(3)意蕴——理性内涵、主旨、情感……大连市知行中学作者见到了怎样的景?作者在山中行走感受如何?(圈画诗中词句)景:万山、一山、一山、拦感受:错喜欢、赚、难指名诵读,读出作者的感受生评价朗读生评价再读教师指导诵读、范读齐读,读出理趣2、景中明理杨万里写这首诗只是想给我们描绘这样的一种景吗?他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一种情感、态度?(学生可能会找到163页内容,生齐读。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词,作者是唐代诗人陆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松源晨炊时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了一定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意象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体会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意象的把握,情感的体会。
2.难点:对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入理解,对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韵律,体会诗的情感。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升理解能力。
4.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意象分析等。
2.图片:准备与诗文相关的图片,如松源、晨炊等。
3.音乐:选择一首与诗文情感相符的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和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呈现(10分钟)展示诗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的节奏、韵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本节课针对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能让学生:1.通过阅读文章感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并感受汉语语言的美丽和独特;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二、教学过程安排1. 知识链接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点:(1)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每年由当地政府或皇帝设立一个考场,供符合条件的人进行考试,以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贯穿中国数千年,其影响深远。
(2)文章作者乔熙乔熙是清代文学家,官至刑部尚书,其著作广为流传。
2. 教学过程(1)预习教师展示文章的标题,让学生思考一下文章与何种内容相关。
并组织学生读一遍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了解故事背景及人物形象。
(2)阅读策略教师介绍阅读策略–推理阅读(即特定文字和情境背景的联想并分析,以执行各种解释任务)。
让学生通过推理阅读,挖掘课文蕴含的深层含义。
(3)词汇讲解教师根据课文的内涵点及学生难点,讲解一些词汇,如:鱼跃、拆缸、过锅。
并让学生对其进行记忆和使用。
(4)模仿写作教师展示相关文本,模仿文中语言特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掌握语言规律,加深学生对汉语语言美感的把握。
(5)课文赏析教师解析课文中细节,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表达及意义作出理性解释和评价,并展开相关教育思考。
3. 课后习题(1)思考题1.当时回族少儿入读政府学堂,他们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2.乔熙如何运用描写手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细节?3.科举在中国古代的影响有哪些?(2)练习题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公里再多,小跟头一点也不怕。
”为什么小跟头“一点也不怕”?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目的是启发学生学会总结归纳、自我思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有限,对汉语的语言规律不太了解,这导致一些句子理解困难。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3.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4.诗词鉴赏:引导学生从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鉴赏这首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诗词应用:通过创作、仿写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诗词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写作水平。
6.课后拓展:推荐相关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全班共同探讨诗词的深层含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还通过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深入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达。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应用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如果对诗词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和讨论。
举例:诗句“松源深在千峰里”,要求学生理解“松源”不仅是地理的指代,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2)艺术手法鉴赏: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举例:“炊烟袅袅”中的“袅袅”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炊烟的动态美。
(3)朗读技巧:掌握正确的诗词朗读节奏和韵律,体会诗词的音乐性。
2.诗词朗读:每个小组选取一句诗句,通过朗读的方式,尝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情感和艺术手法,并提出问题,如“诗人为何选择这样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人物个性特征和形象。
2.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写好描写文字,体会文字描写的表现力。
3.听说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与正确阅读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小说,理解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情节发展和文学特色。
2.难点:理解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分析描写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板书、电子版小说和听力练习。
2.学生:带好笔、本、电子版小说和其他学习用品。
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上课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的作者、作品背景和阅读体验。
阅读小说(2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了解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和主题。
文字描写分析(1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用大字写出文中相关文字,让学生分析此段描写的优美之处。
语言使用(15分钟)教师教授如何使用语言表达情感,并通过游戏、作业等练习让学生使用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文学特色,同时练习口语表达和思维交流能力。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本次课程的表现做出评价,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问题。
课后作业1.阅读其他小说并写一篇读后感。
2.练习运用本次课程所学知识,写一篇精彩的故事。
教学评价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让学生充分了解了小说的文学特色,理解了人物形象和文本的情景。
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表现出色,具备了较好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六单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3.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交流与表达能力;
5.通过对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6.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家国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作练习,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这让我很欣慰。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不少思维的火花,也展现出了较高的创作热情。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创作时仍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勇于尝试不同的创作风格。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总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通过具体的诗句分析,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讲解比喻的用法和效果。
-诗歌情感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从字面意思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其情感变化。
-例:讨论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对旅途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对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感到困惑。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确实是一个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他们感受诗中的情感,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讲授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识别出诗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在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时,仍有不少同学感到困惑。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将修辞手法与诗歌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其妙处。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的诵读、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学习诗歌寓理于事的表现手法,理解哲理诗(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2.理解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联系生活实际,想像诗歌描绘的环境,感受行人的心情。
2.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游戏法。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画《小池》简笔画,让学生猜古诗名。
引出作者:杨万里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蕴含哲理的诗。
(板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二)作者简介:先请学生完成导学案1、2、3题,找学生介绍,然后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三)读诗,初步感知:1.学生试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正音:赚拦(2)释词: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赚:骗。
2.反复诵读,小组齐读,分组读。
3.教师范读,学生评价4.学生齐读(四)游戏闯关1.设计“喜羊羊和灰太狼”赛跑环节,利用习题检测学生学习文学常识的效果。
2.通过互动课件,检查古诗内容识记情况。
(五)再读体验,整体感知:1.初步理解诗意: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把诗译成较通顺的文字。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2.学生发言,讲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鼓励学生多种理解,不做深入点评)3.赏析、讨论、探究(分小组合作交流):(1)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后教师明确。
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小组学习、探究。
(2)归纳: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研讨课教案_9
资源
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一说之前所学的饱含哲理的诗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蕴含哲理的诗。
(板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2、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
积累哲理诗
创设情境。使学生将旧知与新知相连接,为突破难点体会诗中的难点做准备,激发求知欲。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体会其心境。
注重字词
夯实基础
阅读初步理解诗意,然后两人一组相互交流。
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初步把诗译成较通顺的文字。学生发言,师点评。
分析内容名句。学生讨论、探究(分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作业
A:积累哲理诗
B:由这首诗歌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事例。写下来。
C:完成作文《这不是永远》
板书设计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反思通过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作者的其他古诗词,收集与课文同类内容的古诗词,收集有相同哲理的诗句、词句,同样可以使学生学会联想,培养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改写诗词,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课堂上,让学生点燃创造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学生在自主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理解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这时我们就要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积极地加以肯定,以要适当的引导。此外,用“放电影”方式,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放电影”就是让学生闭上双眼,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教学内容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分析对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教学课时:半课时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由学生在小学学过的杨万里的诗歌《小池》,导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了解作者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
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3、朗诵感知,理解诗境(1)教师有情感范读诗歌,要求学生体会朗读节奏(2) 学生诵读,在初步理解所写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学生诵读后,相互交流自己对本诗的看法。
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质疑探究鉴赏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到,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验。
(1)这首诗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包孕性,请阐述其中的含义. 【解析】包含上山过程所历艰辛,因此把下岭看得容易、轻松;②“下岭便无难”的判断是错误的;③“莫言”二字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2)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赚”字富于幽默的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坦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3)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除悬念后,运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你赞同哪种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二种。
“行人”为何“错喜欢”?因为“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三四两句正是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岭过程中也相应地会遇到多少重山岭,但历尽上山艰难的行人登上最高峰后,往往因兴奋喜悦而一心只顾享受下岭的坦易轻快,忘记了前面还有一系列山岭需要跨越,因此,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这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路程照样要遇到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放”一“拦”的重复中透露出来了。
诗人真切表达了自己的这种种感受,如实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的思考,却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4)这首诗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但意趣丰富,它所描绘的现象,所抒写的体验,具有某种典型性,容易使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唤起类似的体验,从而引发某些思索,给人以某种联想与启示。
请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解析】人们往往对最艰巨的行程比较有思想准备,而对走过这段行程后还会出现的艰难缺乏思想准备;只知道人们习知的艰难,而不懂得人们常常忽略的另一种艰难;这首诗似乎可以引起这些方面的思索。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名句是什么?【主旨】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名句】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6)此诗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解析】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堂练习默写本诗,并将此诗改写成散文诗。
作业安排后搜集整理,学过的哲理诗,并做赏析。
(不少于三首)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一、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解说】(上岭很累,但是)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
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赏析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但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赏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放过”和“拦”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力强极强。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诗人要表达的哲理是: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诗人是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三、诗人简介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
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
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
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
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
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
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
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
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
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
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
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
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
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
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06年),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
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其中两首《昭君怨》是其最著名的词作,尤其是第二首短短四十个字却描摹了“舟、花、香、水、雨、声、梦、荷、珠、烟、水银、清波”等等或真切清新或飘渺空灵的虚实景物,可谓万丽纷呈,意象万千,共同造筑了引人入胜之人间佳境,真是令人不禁倾倒、欣然神往。
廷秀著有《诚斋集》。
自我问答此诗看似明白如话,但蕴含哲理。
要指导学生认真感悟,体会深刻的道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赏析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但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士。
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绍兴二十四年(1154)春,杨万里进士及第,授赣州司户参军。
二十九年(1159),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乾道三年(1167)春,杨万里至临安,上政论《千虑策》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有,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
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