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专业技术中级培训复习资料新

合集下载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与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辅导资料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与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辅导资料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与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辅导资料第一部分培训大纲一、编制和使用说明1.本大纲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编制。

2.本大纲注重贯彻终身教育思想,继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教学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3.本大纲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指导原则,把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强调对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大纲采取主题设计的方式安排培训内容。

在每个主题中,目标、任务和成果是培训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建议和教学活动举例作为对基本要求的补充。

4.在本大纲指导下开展培训的过程,是学员体验和交流的过程,是分析、总结、改进日常教学的过程。

需要处理好在活动中体验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需要重视学员具有的成人学习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强调学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发挥,真正使培训过程成为帮助学员利用技术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促使其养成应用技术的习惯。

5.本大纲是以《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为基础的提高性要求。

参与相关培训的学员,应具备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6.本大纲规定培训总课时约为50学时。

二、培训目标经过中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学人员,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应达到以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实施原则与途径。

2.掌握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媒体选择、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环节的概念与方法。

3.结合案例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4.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基本环节。

5.掌握教育资源管理的基本方式。

6.熟悉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完成一节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教学设计成果加以展示、反思与评价。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_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_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_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一、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CPU、内存、硬盘、光盘、显卡、声卡、输入输出设备等;2、计算机主板的组成:主芯片组、南桥、北桥等;3、计算机内存的分类:DRAM、SRAM、SDRAM、DDR等;4、计算机硬盘的种类:机械式硬盘、固态硬盘;5、计算机外部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鼠标、键盘、打印机、摄像头、扫描仪等。

二、操作系统基础知识1、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2、操作系统的功能:管理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管理文件系统等;3、操作系统的界面:命令行界面、图形用户界面等;4、文件系统的特点:提供文件存储和访问、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等;5、文件系统的常见操作:创建、打开、保存、复制、移动、删除等。

三、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网络协议、数据传输等;2、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等;3、网络协议的作用: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和方式;4、常见的网络协议:TCP/IP、HTTPS、HTTP等;5、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常见方法:防火墙、加密技术、虚拟私人网络等。

四、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包括图像、声音、视频等;2、图像处理的常见软件:Photoshop、GIMP等;3、声音处理的常见软件:Audacity、Sound Forge等;4、视频处理的常见软件:Premiere、iMovie等;5、多媒体文件格式的常见类型:JPEG、MP3、AVI等。

五、教育技术基础知识1、教育技术的概念: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门技术;2、教育技术的基本功能:支持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3、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4、网络教育的特点:在线学习、教育资源共享、互动性强等;5、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

研究性学习设计题示例(二)
7.设计研究性课程各阶段的成果形式。例如:确立课题 阶段—开题报告;问卷调查阶段——设计问卷调查(或访谈 提纲);结题阶段——结题报告等。 8.让学生自主探究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 。按要求设计 教学活动。 9.《中国的降水》研究性学习 降水分布的活动设计 对材料提供的《中国的降水》课文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 给出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写出缺少的环节。 10.以简单机械为题,设计四个研究性的题目。
总体要求
5. 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环节,并能掌握研 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 6. 能够综合运用文本、图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 教学素材,以演示文稿、网页等形式呈现教学资源。掌 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管理的方法。 7. 能够初步运用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和学科工具软件, 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与分析。 8. 掌握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的方法。 9. 初步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教学目标表述要注意的问题: A.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 B.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 段来描述; C.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具体的,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 是可观察的; D.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科特点。
教学目标的考题示例
选择题 1.根据给出的内容判断布卢姆教学的几个目标。 2.关于布卢姆目标分类体系的选择题。 3.提供几项教学目标,问这些教学目标考虑到了哪些 “学习者特征”(多选题) 1.布卢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的填空。 2.在FreeMind软件界面中,将布卢姆的6个教学目标层次 补充完整(已给4个,题目中所缺两个分别是:运用和综 合),并将所给实例填入恰当的节点内。 1.修改《中国石拱桥》的三维教学目标。 2.指出提供的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书写不规范的地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大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大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大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复资料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2、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

3、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起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4、信息技术课的研究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5、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

6、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有: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4)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6)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7)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8)同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7、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彼此结合的活动方式。

8、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学法。

2)按讲授指导思想分歧可分为启发式讲授和注入式讲授。

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

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讲授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讲授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综合讲授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

9、现代讲授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2)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3)加强对学生研究方法的研究4)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5)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6)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10、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_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_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基本知识复习要点1.教育技术的含义(详见考试说明P31)(1)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倡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为指导,重视运用现代学习理路、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优化教学过程。

(3)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在学校中常见的有音像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4)教育技术以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并以优化教与学过程和资源为目标。

既要重视优化“教”,也要重视优化“学”,既要重视“教学资源”也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

(5)教育技术要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2.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32-33)(1)教育技术一直发挥着丰富学习资源、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作用。

(2)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时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样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是促进教学变革的催化剂。

)(3)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教师专业素质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组成。

)(4)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3.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详见考试说明P34)(1)教学理论: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双向交互活动过程。

教学理论是阐明教学的基本原理、规律与方法的理论体系。

常见的有: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和九段教学法。

(2)学习理论:是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一句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级水平考试资源准备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级水平考试资源准备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级水平考试资源准备复习要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资源准备复习要点常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及格式(详见考试说明P76-78)1)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

2)文本格式;TXT DOC HTM HTML RTF WPS3)图像格式;JPG GIF BMP tif eps4)动画格式:GIF SWF flc avi mov5)视频格式:WMV RM AVI MPG dat6)音频格式:WAV MP3 WMA MID aif vqf1.多媒体素材收集与处理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83-87)2.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与技巧(详见考试说明P94)1)控制每个文件夹中的资源数目。

(50) 2)控制目录结构的级数。

(3级)1)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

4)利用计算机管理、搜索工具搜索文件。

3.在教学中实行有效的资源管理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93-94)如果对数字化资源进行管理,为电脑中日益增加的不同类别的资源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地文件夹结构,科学合理的对文件夹进行分类、命名,有利于个人数字化资源的不断积累,并在需要使用已有的资源时便于快速查找、为重复利用已有资源提供便利,也为与他人分享、交换资源提供方便。

4.超链接(详见考试说明P95)?网页构成要素(详见考试说明P95)网页由标题和网页主体两部分组成;网页主体又可分为网标、横幅、导航栏和页面内容组成。

5.网页课件教学作用及使用条件(详见考试说明P96-97)1)作用:A、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交互环境友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C、信息资源丰富,扩大学生知识面;D、超文本连接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6.主题资源教学功能(详见考试说明P98)1)主题资源通常以主题资源网站的形式呈现,网站是主题单元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共同设计的结果,能将激射主题单元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及支持活动的资源和工具等几种表现出来。

教学人员中级考试辅导资料

教学人员中级考试辅导资料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辅导资料第一部分:考试相关说明教学人员中级考试大纲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简称NTE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

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应,NTET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

本大纲适用于教学人员(中级)。

总体要求NTET教学人员中级考试在与初级考试紧密衔接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适当提高与发展;进一步强调和突出了教育技术特色,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中级考试不对信息技术能力做过高的要求,重点在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总体来讲,具备中级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应达到如下要求:1. 进一步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加强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能够结合案例,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问题;掌握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有效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3. 进一步理解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相关方法,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资源选择与处理、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评价等。

4.围绕一个教学环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主题,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5.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环节,并能掌握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

6.综合运用文本、图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以演示文稿、网页等形式呈现教学资源。

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管理的方法。

7.初步运用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和学科工具软件。

8.运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与分析;掌握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方法。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参考资料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参考资料

一、单选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参考资料。

1、你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了很多与教学相关的资源,现希望将该网站的网址保存下来,以便日后使用。

以下方法中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C)。

(10分)。

A、将网址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日后查备。

B、在电脑中创建一个word文档保存在桌面上,把地址直接拷贝下来存在其中。

C、把网址整理记录在IE的收藏夹里,并取一个与内容相符的主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参考资料。

D、利用Excel把平时看到的好的网站和简要介绍都整理下来。

2、下列有关教学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C)。

(10分)。

A、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

B、教学设计的环节就是教案的编写过程。

C、教学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的。

D、教学设计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3、关于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10分)。

A、研究性学习可以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

B、研究性学习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

C、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对书本已有知识和结论的记忆和理解。

D、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有一个重要的教学信息文档“mathinf.doc”,下面不能打开和浏览这个文档的软件工具为(A)。

(10分)。

A、Excel。

B、写字板。

C、IE浏览器。

D、Wpsoffice。

5、经过多年实践教学,王老师总结了一些教学实施方面的经验,其中不正确的是(A)(10分)。

A、教学实施应根据课堂的反馈情况不断变化教学目标,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B、实施过程中要灵活调整教学的安排,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C、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D、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深入探究,推动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多选题。

1、下面有关教学设计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BD)(10分)。

中小学教育技术中级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大全(6)

中小学教育技术中级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大全(6)

---------------------------------------------------------------最新资料推荐------------------------------------------------------ 中小学教育技术中级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大全(6)中小学教育技术中级培训题库及答案解析大全(6) 227.博客网站一般是根据(4)对所有博客日志进行自动分类,以方便查找的。

(1)日志题目(2)博客地址(3)友情链接(4)日志标签 228.王老师在上课前组织学生把全班的椅子摆放成椭圆形,以便于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活动,这属于(2)(1)让学生做好准备(2)准备环境(3)准备材料(4)实施教学 229.关于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1)研究性学习可以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2)研究性学习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3)研究性学习侧重于对书本已有知识和结论的记忆和理解(4)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0.在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确定主体中,信息技术可能的整合方式是(2)(1)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处理信息(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交流(4)利用信息技术整理结果 1.下列关于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1 分) 传播理论是研究人类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传送的科学 2.研究性学习中的选题关系到后续的研究进程能否顺利进行,下列关于选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1 分) 选题应强调知识的传递 3.下面对学生学习动力因1 / 3素的分析中,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是( ) 。

(1 分) 为了做好小组长的工作,王艳同学积极咨询了几位高年级的学长 4.在 Frontpage 中,通过()可随时查看所制作的网页在浏览器中的效果。

(1分) 预览窗口 5.在 Google 搜索中,如果避免搜索某个词语,下面哪种操作能够实现? ( ) (1分) 在要避免的词语前面加一个半角状态下的减号,并且减号之前不再留空格6.下列选项中对教学评价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评价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评价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评价复习要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评价复习要点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理念。

(详见考试说明P123-125)1)重视发展,淡化甑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2.了解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及特点。

(详见考试说明P127-128)1)表现性评价:1、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咋完成实际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绩。

2、优点是:可评价学生“做”的能力;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

3、缺点是:编制科学合理的评分方法有一定难度;难以评价学生在其他表现性任务上的迁移能力;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

2)过程性评价:1、过程性评价的作用是通过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作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进行评价。

2、优点是:采用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将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具有延续性、阶段性、丰富性特点。

延续性是指持续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阶段性是指其关注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

丰富性指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构都是应当得到评价的肯定。

3)发展性评价:1、发展性评价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建立起评价者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评价者与学生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家孩子判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预定发展目标。

2、他的优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包括在实施中制定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注重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关注个性差异;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实施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实施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实施复习要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级)教学实施复习要点教学实施1、常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主要形式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及语音教室等(详见考试说明P103-104)。

2、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功能及适用范围(详见考试说明P104-107)1)多媒体教室的功能主要是可用于实物投影及投影各类幻灯片、投影片、照片等;可以用来播放幻灯片投影教材;教室可用有线话筒进行讲课,并可记录讲课内容,播放光盘教材,也可作为学术报告的演讲平台。

2)多媒体教室多适用于“以教为主“的教学,有时也用于学术报告活动和观摩示范课。

3)网络教室的功能有:屏幕广播、学生示范、屏幕监视、遥控辅导、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电子论坛、消息发送和电子抢答。

4)网络教室主要适用于:多媒体演示教学、分组教学、监听监视、交互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辅导教学、网上学习、资源共享、进行教学测试与信息反馈分析。

3、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107-108)1)教师可按照班级授课、学生个别化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组织教学,其组织方法也相对灵活,如可采用大屏幕投影,视频展示台及教师机的控制台组织全班授课,也可同学学生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个别化的学习。

4、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各自的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108-112)1)班级授课的优势有:1、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3、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授课为主而兼用其他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学科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在班集体学习,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相互影响、互助启发和互相促进,从而增加信息的来源和教育影响源。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复习要点资源准备1.常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及格式(详见考试说明P76-78)2.多媒体素材收集与处理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83-87)3.管理教学资源的方法与技巧(详见考试说明P94)4.在教学中实行有效的资源管理的作用(详见考试说明P93-94)5.超链接(详见考试说明P95)6.网页构成要素(详见考试说明P95)7.网页课件教学作用及使用条件(详见考试说明P96-97)8.主题资源教学功能(详见考试说明P98)9.常用网页制作工具、网页课件结构(详见考试说明P98-P99)教学实施1、常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主要形式有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及语音教室等(详见考试说明P103-104)。

2、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功能及适用范围(详见考试说明P104-107)3、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详见考试说明P107-108)4、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学习)各自的特点(详见考试说明P108-112)5、信息化交流工具主要有“电子邮件、博客、BBS、、MSN、QQ”等(详见考试说明第113-115)。

6、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基本功能、特点和使用(详见考试说明第113-115)。

教学评价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理念。

(详见考试说明P123-125)2.了解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及特点。

(详见考试说明P127-128)3.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区别联系。

(详见考试说明P128-129)4.常用评价方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详见考试说明P129-P130)5.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及评价设计。

(详见考试说明P137-P138)技术操作要求1.能够运用模板、样式、修订和批注、目录和索引等优化电子教案,处理电子教案。

(详见考试说明P70-72)2.会使用知识可视化工具(FreeMind)(详见考试说明P73-75)3.资源搜索:使用多个关键词组合、按类别搜索、高级搜索选项(详见考试说明P78-80)4.不同类型的资源获取:屏幕抓取、网上下载、保存等(详见考试说明P80-P82)5.素材加工和处理:windows自带的画图、录音机等(详见考试说明P88)6.FrontPage :建立站点、新建网页、设置页面属性、插入表插入文本内容、插入图片、插入水平线、插入视音频、建立超链接。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复习资料(新)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复习资料(新)

教育技术中级考试复习材料【模块一】1、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到达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的策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①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②要通过信息时代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内容。

其核心是信息知识与能力,即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

④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⑤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引进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以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与方法:要运用新近的教育为指导;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6、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作用?内涵: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作用:其一,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其二;教育技术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

其三,教育教书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7、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8、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认
应用
拿出任何时代的一张画,说明它与立体派绘画有什么不同
说明
分析
考察各种各样的立体派艺术风格的画,并推论出这种风格的独特特点
推论
综合
以立体派艺术风格画一幅静物画

评价
运用立体派艺术风格的知识,评述这个派别的一幅画
评述
学习
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择的动词
知道
对信息的回忆
为…下定义、列举、说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出、描述、标明、指明
2、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如图)
目标
类别
目标陈述
行为
动词
知道
说出立体派艺术家绘画风格的三个基本特征
说出
理解
给予一组画,辨认这些画是否以立体派艺术风格画的
7、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8、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
9、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用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
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
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预测
应用
将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复习资料(新)
———————————————————————————————— 作者:
———————————————————————————————— 日期:
教育技术中级考试复习材料
【模块一】
1、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17、(单选题)下列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依据的是( A )。(3分)
A 程序教学
B 有意义学习
C 掌握学习
D 发现式学习
18、(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3分)
A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B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呈现方面,对整个教学过程影响不大
2、合作学习的策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① 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的培养)。
② 要通过信息时代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其内涵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内容。其核心是信息知识与能力,即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
④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⑤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引进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以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途径与方法:要运用新近的教育为指导;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6、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作用?
内涵: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作用:其一,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二;教育技术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其三,教育教书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16、教学设计的特点:首先,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材的步骤和方案为目的的。其次,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计划的过程,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第四,教学设计的具体产物是一种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由多个元素组成,能实现一定功能的教学系统元素,它可能是一门课、一个教学方案、一个教学软件或一组教学资源等。第五,教学设计形成的教学方案或产物,必须在实践中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评价,并通过检验和评价得到的反馈住处进行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设计切实有效。
10、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11、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九段教学法”等。
12、教育传播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受教育者的特定性;媒体和传播通道的多样性。
13、教育传播的六个阶段: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通道传送、接收与解释、评价与反馈、调整再传送。
C 对教师来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问题在技术层面
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开创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方式。
【模块二】
1、教学前期分析概念?
“教学前期分析”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前期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阐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是分析“教师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这么学”的依据。
14、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15、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学习需要与教学环境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等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