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doc

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瘻;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7.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
9.王卷《外台秘要》载方600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
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瘵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
11.金元.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
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碑汞的治疗方法。
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高位肛痿——切开挂线法;混合痔——内剥外扎术内痔消痔灵硬化剂;系统性红斑狼疮一雷公藤制剂15.吴师机的《理漁骈文》专述药膏的外治法,总结了不少治疗学上的新成就。
16.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正宗派一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洗'熨照 '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全生派一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謄,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论要点:1.名医名著与外科学发展。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发展。
第二单元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及病因病理细目一: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要点:1.疡:疮疡、肿疡、溃疡。
2.疮疡:痈、有头疽、发等。
3.皮肤病:疮、疳、斑等。
4.肛门二病:痔、漏等。
5.肿瘤:瘿、瘤、岩等。
6.其他:风毒等。
细目二:外科致病因素及致病特点要点:1.外感六淫邪毒致病。
2.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3. 外来伤害致病。
4.情志内伤致病。
5.饮食不节致病。
6.房室损伤致病。
细目三:外科发病机理要点:1.总病机。
2.疮疡与气血的关系。
3.疮疡与脏腑的关系。
4.疮疡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单元外科辨证细目一:四诊在外科的应用要点:1.望诊要点。
2.闻诊要点。
3.问诊要点。
4.切诊要点。
细目二:辨阴证阳证要点: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以全身情况及病程缓急等辨别阴阳。
细目三:辨肿痛痒脓要点:1.辨肿。
2.辨痛。
3.辨痒。
4.辨脓。
细目四:辨溃疡形色要点:1.辨溃疡的色泽。
2.辨溃疡的形态。
细目五:辨善恶顺逆要点:辨善恶顺逆的概念。
第四单元外科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1汐l、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之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的代表方剂及其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膏药、油膏、掺药等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之调剂、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3.切开法、砭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之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4.引流法(药线、扩创、导管等)、垫棉法、药筒拔法、灸法、熏法、熨法、洗涤法等之适应症、用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1.疖的定义及特点。
2.暑疖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治疗。
3.疖病的特点及治疗。
细目二:疔疮要点:1.颜面疔疮的特点与疖的鉴别。
2.颜面疔疮的病因病理、治疗与防护。
3.手足疔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特点。
4.手足疔疮中期切开引流的要求。
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细目三:痈要点:1.颈痈的病因病理及特点。
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是针对中医外科专业医生进行考核的一份参考内容,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供参考。
一、基础理论知识1. 中医外科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外科学的概念、基本原则、辩证论治等;2.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学说:深入理解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与病机;3.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关节退行性疾病等;4. 中医外科常用方剂及药物:熟悉中医外科治疗的常用方剂、药物及其临床应用;5. 中医外科手术理论与技术:了解中医外科手术的理论基础、操作技巧、常见术式等。
二、临床技能与操作1.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通过病史询问、望诊、切诊、听诊等方法,准确诊断中医外科常见疾病;2. 中医外科治疗技巧:掌握中医外科治疗技巧,如针刀结合、传承经验方剂等;3. 中医外科手术操作:熟练掌握中医外科手术的操作规范与技巧,如手术准备、切口设计、术中控制出血等;4. 创面处理与创面护理:了解创面处理原则,包括创面清洁、消毒、敷料选择等;5. 护理与康复指导:皮肤损伤、创口护理、康复体操等特殊护理知识与技巧。
三、病例分析与综合评估1. 中医外科病例分析:能够分析并区分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不同病因病机;2. 中医外科病例综合评估:综合运用中医外科基本理论及技能,对病例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3. 中医外科并发症的防治:了解中医外科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4. 中医外科手术后的病例观察与护理:掌握中医外科手术后的观察要点,包括伤口愈合情况、感染与并发症的观察等;5. 术后康复辅助治疗:熟悉术后康复辅助治疗的方法与技巧,包括康复体操、按摩、针灸等。
以上是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中医外科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与操作能力。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尽量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0年中医执医大纲之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第一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与专业术语要点:1.疾病的命名原则2.专业术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致病因素2.发病机理细目三:诊法与辨证要点:1.诊法2.辨证细目四:治法要点:1.内治法2.外治法第二单元无菌术细目一:概述要点:1.无菌术2.灭菌3.消毒细目二: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要点:1.化学消毒法2.物理灭菌法细目三: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要点:1.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2.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第三单元麻醉细目一:概述要点:1.麻醉方法的分类2.麻醉方法的选择细目二:麻醉前准备与用药要点:1.麻醉前准备2.麻醉前用药63细目三:局部麻醉要点:1.常用局麻药2.局部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3.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细目四:椎管内麻醉要点:1.蛛网膜下腔麻醉(1)适应证与禁忌证(2)并发症及处理2.硬膜外麻醉(1)适应证与禁忌证(2)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五:全身麻醉要点:1.分类2.并发症及处理细目六:气管内插管与拔管术要点:1.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2.常用气管内插管方法3.拔管指征第四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细目一:体液代谢的失调要点: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2.钾的异常细目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碱中毒3.呼吸性酸中毒细目三:肠内营养要点:1.适应证2.注意事项细目四:肠外营养要点:1.适应证2.并发症及处理第五单元输血细目一:外科输血要点:1.适应证2. 2.禁忌证3.细目二: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4.要点:5. 1.不良反应6. 2.并发症及处理7.细目三:自体输血8.要点:9. 1.优点10.2.适应证11.3.禁忌证12.细目四:成分输血13.要点:14.1.优点15.2.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第六单元围手术期处理16.细目一:手术前准备17.要点:18.择期手术术前准备19.细目二:手术后监测与处理20.要点:21.1.一般监测22.2.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的处理23.3.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24.细目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25.要点:26.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27.2.急性肾功能障碍的诊断与处理28.3.切口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第七单元疼痛与治疗29.细目一:概述30.要点:31.1.疼痛的临床分类32.2.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33.细目二:慢性疼痛的治疗34.要点:35.1.诊治范围36.2.常用方法37.细目三:术后镇痛38.要点:39.镇痛方法第八单元内镜与腔镜外科技术40.细目一:内镜外科技术41.要点:42.1.纤维胃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并发症6543.2.纤维胆道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并发症44.细目二:腔镜外科技术45.要点:46.1.腹腔镜手术适应证47.2.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第九单元外科感染48.细目一:局部化脓性感染49.要点:50.1.疖和疖病51.(1)临床表现52.(2)西医治疗53.(3)中医辨证论治54.2.痈55.(1)临床表现56.(2)西医治疗57.(3)中医辨证论治58.3.急性蜂窝组织炎59.(1)临床表现60.(2)西医治疗61.(3)中医辨证论治62.4.丹毒63.(1)临床表现64.(2)西医治疗65.(3)中医辨证论治66.5.急性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67.(1)临床表现68.(2)西医治疗69.(3)中医辨证论治70.6.脓肿71.(1)临床表现72.(2)西医治疗73.(3)中医辨证论治74.细目二:全身性感染75.要点:76.1.诊断77.2.西医治疗78.3.中医辨证论治79.细目三:特异性感染80.要点:81.气性坏疽82.(1)临床表现83.(2)西医治疗84.(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单元损伤6685.细目一:概述86.要点:87.1.定义88.2.分类89.3.损伤的修复90.细目二:颅脑损伤91.要点:92.1.脑震荡93.(1)临床表现94.(2)西医治疗95.(3)中医辨证论治96.2.脑挫裂伤97.(1)临床表现98.(2)西医治疗99.(3)中医辨证论治100. 3.颅内血肿101.(1)临床表现102.(2)西医治疗103.(3)中医辨证论治104.细目三:胸部损伤105.要点:106. 1.肋骨骨折107.(1)临床表现108.(2)西医治疗109.(3)中医辨证论治110. 2.气胸与血胸111.(1)临床表现112.(2)西医治疗113.(3)中医辨证论治114.细目四:腹部损伤115.要点:116. 1.脾损伤117.(1)临床表现118.(2)西医治疗119.(3)中医辨证论治120. 2.肝破裂121.(1)临床表现122.(2)西医治疗123.(3)中医辨证论治124. 3.胰腺损伤125.(1)临床表现126.(2)西医治疗127.(3)中医辨证论治128. 4.十二指肠及小肠损伤67 129.(1)临床表现130.(2)西医治疗131. 5.结肠与直肠损伤132.(1)临床表现133.(2)西医治疗134.细目五:泌尿系损伤135.要点:136. 1.肾损伤137.(1)临床表现138.(2)西医治疗139.(3)中医辨证论治140. 2.膀胱损伤141.(1)临床表现142.(2)西医治疗143.(3)中医辨证论治144. 3.尿道损伤145.(1)临床表现146.(2)西医治疗147.(3)中医辨证论治148.细目六:烧伤149.要点:150. 1.临床表现151. 2.诊断152. 3.西医治疗153. 4.中医辨证论治154.细目七:冷伤155.要点:156. 1.临床表现157. 2.西医治疗158. 3.中医辨证论治159.细目八:咬蜇伤160.要点:161. 1.毒蛇咬伤162.(1)病因病理163.(2)临床表现164.(3)西医治疗165.(4)中医辨证论治166. 2.兽咬伤167.(1)临床表现168.(2)西医治疗169.(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一单元肿瘤170.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西医病理3.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区别细目二:常见体表肿物要点:1.脂肪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纤维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神经纤维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4.皮脂腺囊肿(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5.血管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胃癌要点:1.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原发性肝癌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大肠癌要点:1.结肠癌69(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直肠癌(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二单元急腹症细目一:概述要点:1.西医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急性阑尾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肠梗阻要点:1.分类2.西医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与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胆道感染与胆石病要点:1.急性胆道感染(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4)中医辨证论治2.胆石病(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急性胰腺炎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临床分型4.诊断与鉴别诊断705.西医治疗6.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三单元甲状腺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单纯性甲状腺肿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手术治疗指征3.手术禁忌证4.术后并发症及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甲状腺肿瘤要点:1.甲状腺腺瘤(1)临床表现(2)中医辨证论治2.甲状腺癌(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四单元乳腺疾病细目一:急性乳腺炎要点:1.西医病理2.中医病因病机3.临床表现与检查4.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乳腺增生病71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乳房纤维腺瘤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乳腺癌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五单元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1.手术适应证2.外科治疗方法3.主要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非手术疗法适应证4.手术疗法适应证细目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细目四:瘢痕性幽门梗阻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六单元门静脉高压症要点:1.解剖概要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西医治疗5.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七单元腹外疝细目一:概述要点:1.腹股沟区的解剖2.西医病因病理3.临床类型细目二:腹股沟斜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三:腹股沟直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四:股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第十八单元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细目一:泌尿系结石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睾丸炎与附睾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前列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前列腺增生症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九单元肛门直肠疾病73细目一:痔要点:1.痔的分类与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一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细目一:带状疱疹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癣74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湿疹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皮肤瘙痒症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银屑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白癜风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淋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梅毒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九:尖锐湿疣要点:1.临床表现2. 2.诊断3. 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三)1、破伤风发作期最先出现的症状是A、苦笑面容B、张口困难C、颈项强直D、角弓反张E、手足抽搐2、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A、24小时B、2~3天C、4~14天D、20~30天E、2~6个月3、破伤风前驱期不应有的症状是A、头痛、头晕B、乏力、多汗C、烦躁、打呵欠D、咀嚼无力E、张口困难4、水疱性冻疮为冻疮A、Ⅰ度B、Ⅱ度C、Ⅱ度轻型D、Ⅲ度轻型E、Ⅲ度5、浅Ⅱ度烧伤创面无感染时的愈合时间为A、2~3天B、3~5天C、7~14天D、21~28天E、以上都不是6、按照中国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双上肢占A、4.5%B、9%C、18%D、36%E、以上都不是7、毒蛇咬伤后,下列局部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早期结扎B、扩创排毒C、艾灸法D、烧灼法E、封闭疗法8、主要含混合毒的毒蛇是A、竹叶青蛇B、尖吻蝮蛇C、眼镜王蛇D、烙铁头蛇E、银环蛇9、主要含神经毒的毒蛇是A、银环蛇B、眼镜王蛇C、烙铁头蛇D、尖吻蝮蛇E、竹叶青蛇10、主要含血循毒的毒蛇是A、金环蛇B、蝮蛇C、眼镜蛇D、眼镜王蛇E、尖吻蝮蛇11、属神经毒类的毒蛇是A、蝰蛇B、竹叶青蛇C、尖吻蝮蛇D、海蛇E、眼镜蛇12、下列何种毒蛇不属于血循毒类A、金环蛇B、烙铁头蛇C、竹叶青蛇D、尖吻蝮蛇E、蝰蛇二、B1、A.仙方活命饮加减B.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C.大黄牡丹汤加减D.复方大柴胡汤加减E.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1> 、治疗肠痈热毒证的代表方剂是A B C D E<2> 、治疗肠痈湿热证的代表方剂是A B C D E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破伤风发作期: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1)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
其顺序为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2)阵发性抽搐:是在肌肉持续性痉挛的基础上,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饮水、注射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抽搐。
11《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科学)》考核大纲

《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科学)》考核大纲前言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病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
通过考核,掌握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悉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
本考核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重点考核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从而对中医外科基本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各论为临床篇,以中医外科学(中医皮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医口腔病学)的中医病名为主(无恰当中医病名者则用西医病名)分章列节,按中医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其他外科疾病,共九章。
重点考核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
并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在保持中医外科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客观反映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成就。
考核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考核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2.了解中医外科在世界医学领域中有过领先地位的成就和近年的发展,引导学生为创建中医外科的新成就去探索。
【考核内容】1.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
2.历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
重点介绍陈实功、王维德、高锦庭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
3.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和新成就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考核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原则。
2.掌握外科基本术语。
【考核内容】1.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特点2.举例说明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则。
2020版中医外科学知识点归纳

2020执考中医外科学重点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外感六淫致病: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
情志内伤致病: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外科疾病。
痰饮瘀血致病: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可产生继发病症。
发病机理:邪正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气血凝滞:疼痛、肿胀、结节等。
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热胜肉腐则血肉腐败成脓。
经络阻塞: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
脏腑失和:在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着一定的联系。
如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疮疡的发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外科疾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辨别真假;消长与转化:与病位深浅、邪毒盛衰、疾病特性、治疗等因素有关。
部位辨证经络辨证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足太阳、厥阴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足少阳、太阴为多气少血之经。
引经药:药物归经(参见中药学)局部辨证一、辨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的体表症状。
(一)辨肿的外形1.局限性:红肿高突,根围收束,不甚平坦,多为实证、阳证。
2.弥漫性:肿势平坦,散漫不聚,边界不清,阳证见之,为邪甚毒势不聚;阴证见之,为气血不充。
3.全身性:疮疡溃后而见头面、手足虚浮,为脓出过多,病久气血大耗,脾阳不振所致。
(二)辨肿的成因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掀热疼痛,肿势急剧。
2.寒肿: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
3.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4.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水亮如水疱,搔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执业医师考试复习-2020执医新旧大纲对比-中医外科学(中医助理医师)

法
锁肛痔 直肠指诊的意义及方法
锁肛痔的鉴别诊断
锁肛痔的治疗原则
子痈
子痈的含义 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其他外科疾 病
子痰
子痰的含义 子痰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尿石症的病因病机
尿石症 尿石症的诊断
尿石症的治疗方法
慢性前 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精浊的病因病机
精浊 精浊的诊断
精浊的辨证论治
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烧伤深度
烧伤 的分类
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正确处理
毒蛇咬 伤
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 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 毒蛇咬伤的治疗措施
肠痈的病因病机
肠痈 肠痈的诊断
肠痈的辨证论治
周围血管疾 病
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股肿
股肿的病因病机 股肿的诊断
股肿的辨证论治
牛皮癣的皮损特点 牛皮癣
牛皮癣的治疗
白疕
白疕(寻常型) 的皮损特点 白疕(寻常型) 的辨证治疗
淋病的病因病机
淋病
淋病的诊断 淋病的辨证论治
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
尖锐湿 疣
尖锐湿疣的诊断 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 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尖锐湿疣的其他治疗方法
痔 痔的概念与分类
肛门直肠疾 病
内痔的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
局部辨 辨痛 证 辨痒
辨脓
辨溃疡
辨出血
内治法
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 用与内涵
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中医外科疾
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病治法
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外治法
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

2020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2020 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致病因素要点:1. 外感六淫致病2. 情志内伤致病3. 饮食不节致病4. 外来伤害致病5. 劳伤虚损致病6. 感受特殊之毒致病7. 痰饮瘀血致病细目二:发病机理要点:1. 邪正盛衰2. 气血凝滞3. 经络阻塞4. 脏腑失和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细目一:辨病要点:1. 辨病的概念2. 辨病的方法细目二:阴阳辨证要点:1. 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2. 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三:部位辨证要点:1. 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2. 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3. 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细目四:经络辨证要点:1. 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2. 引经药细目五:局部辨证要点:1. 辨肿2. 辨肿块结节3. 辨痛4. 辨痒5. 辨脓6. 辨溃疡7. 辨出血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1. 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2. 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 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2. 箍围药的适合证、用法及注意点3. 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4. 切开法的适合证及具体使用5. 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合证及用法6. 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合证、用法及注意点第四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含具有规定学历的执业助理医师、师承或确有专长的执业助理医师)说明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才观的指引下,为中医人员临床从业把好准入质量关,服务于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二、考试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医师资格考试是临床从业人员的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获得医师资格者,方可申请注册并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三、考试目的通过考试,遴选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需要的中医临床合格人才。
力求使参考人员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做到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与应用;具备中医思维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中医文化传播能力,能从事中医临床诊治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品格和社会责任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医临床合格人才。
四、考试要求中医执业医师除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专业、学历和工作经历外,结合中医临床及医师岗位胜任力的要求,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一)基本素质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忠于人民,志愿为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大医精诚”的职业理念,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热爱中医事业,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方法与手段,将预防疾病、祛除病痛、关爱患者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中医状医执业医师(师承与确有专长)外科学考试大纲(五)

中医状医执业医师(师承与确有专长)外科学考试大纲(五)壮医外(伤、皮)科学第二十单元病花柳(Binghvaliux)[梅毒]细目一概述要点:病花柳的概念细目二病花柳的特点与病因病机细目三临床表现细目四治疗原则细目五治疗方法要点:1.内治2.外治、应用举例第二十一单元咹唠北(Oemqlauxbaeg)[冻疮] 细目一概述要点:咹唠北的概念细目二咹唠北的特点与病因病机细目三临床表现细目四治疗原则细目五治疗方法要点:1.内治2.外治、应用举例第二十二单元叮相(Dengsieng)[跌打损伤]细目一概述要点:叮相的概念细目二叮相的特点与病因病机细目三临床表现细目四治疗原则细目五治疗方法要点:1.内治2.外治、应用举例第二十三单元夺扼(Ndokraek)[骨折]细目一概述要点:夺扼的概念细目二夺扼的特点与病因病机细目三临床表现细目四治疗原则细目五治疗方法要点:1.内治2.外治、应用举例第二十四单元烧裆相(Coemhdangqsieng)[烧烫伤] 细目一概述要点:烧裆相相的概念细目二烧裆相的特点细目三临床表现细目四治疗原则细目五治疗方法要点:1.内治2.外治、应用举例第二十五单元筋病一、阖妖尹(Hoziuin) [颈椎病]细目一概述要点:阖妖尹的概念细目二阖妖尹的特点细目三临床表现细目四治疗原则细目五治疗方法二、夺乎骶(Ndokhweddid)[腰椎间盘突出] 细目一概述要点:夺乎骶的概念细目二夺乎骶的特点细目三临床表现细目四治疗原则细目五治疗方法三、能隐尹(Naengnyinzin)[ 肌筋膜炎] 细目一概述要点:能隐尹的概念细目二能隐尹的特点细目三临床表现细目四治疗原则细目五治疗方法。
中医(专长)-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概论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学概论细目一疾病命名原则外科疾病的命名繁多,但一般是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名的。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细目二基本术语疡:又称外疡,是指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疡科即外科。
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的腐肉,称为胬肉。
痈:痈者,壅也。
指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
疽:疽者,阻也。
指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根脚:指肿疡之基底根部。
一般多用于有粟粒状脓头、如钉丁之状的疔的基底根部的描述。
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按压时感觉内有波动感。
护场: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
痔:痔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等人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古代均称为痔。
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是瘘管,指体表与脏腔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具有外口而无内口。
痰:是指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属有形之征,多为阴证。
2020中医外科学证型与常用方剂(新大纲)

123456外科常用方剂1.清肝解郁汤:清肝解郁四物襄,二陈香贝草茯神;青皮苏叶栀远志,桔梗木通气滞行。
2.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证痈疡内消法。
3.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4.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芩柏栀,证见三焦火毒斥,烦狂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治。
5.四妙勇安汤:四妙勇安真受宠,脱疽疼痛红烂肿;甘草玄参全当归,其中银花力最猛。
6.五神汤:五神汤用紫地丁,车前子在路边生;牛膝银花云茯苓,湿热为病红肿疼。
7.牛蒡解肌汤:牛蒡解肌丹栀翘,荆薄玄斛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俱可消。
8.阳和汤: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凝阴疽疗。
9.冲和汤:冲和汤治半阴阳,四君归芪补而散;陈皮皂刺与白芷,乳没银花川芎赞。
10.透脓散《外科正宗》: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更能速奏溃破功。
透脓散中山甲炒,川芎归芪针皂角;气虚痈疡不外溃,此方可将脓头咬。
11.托里消毒散:托里消毒补气血,八珍汤中减熟地;银花白芷好黄芪,桔梗皂刺将刀替。
12.消风散: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13.当归饮子:当归饮子治血燥,病因皆是血虚耗;四物荆防与芪草,首乌蒺藜最重要。
14.海藻玉壶汤: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半夏草贝母;川芎独活当归翘,化痰散结瘿瘤除。
15四海舒郁丸:四海舒郁郁平复,蛤粉藻带和昆布;木香陈皮乌贼骨,喉间气结随喜怒。
16.四妙散:四妙散异四妙丸,神效托里排脓畅,黄芪当归补气血,银花甘草解毒疡。
17.全虫方:全虫方中两皂刺,蒺藜苦参白藓皮,黄柏槐花枳壳炒,再加灵仙湿毒去。
18.枇杷清肺饮:枇杷清肺枇杷叶,人参甘草连桑皮,黄柏同煎食远服,肺风粉刺尽皆宜。
19.治疣方:治疣方用板蓝根,青叶紫草齿苋跟,薏米红花香附甲,解毒消疣此方珍。
20.开郁散:开郁散中郁金开,乳癖乳痨并乳癌,白芥开葵全蝎待,香附逍遥薄荷裁。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A1
1、蝼蛄疖的临床特点是
A、多发于儿童头部
B、好发于夏季
C、坚硬根深
D、范围在3~6cm
E、以上都不是
2、有头疽患者若伴有消渴病,最易出现的变证是
A、走黄
B、内陷
C、失荣
D、肺痈
E、颈痈
3、颈痈风热痰毒证治疗选用
A、五味消毒饮
B、黄连解毒汤
C、仙方活命饮
D、牛蒡解肌汤
E、普济消毒饮
4、局部红肿热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在3cm左右,易脓、易溃、易敛之病是
A、痈
B、疔
C、疖
D、有头疽
E、无头疽
5、发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是
A、疖
B、有头疽
C、疔
D、附骨疽
E、痈
6、结喉之处肿势散漫,坚硬灼痛,壮热口渴,吞咽困难的疾病是
A、颈痈
B、瘰疬
C、发颐
D、臖核
E、锁喉痈
7、有头疽的好发部位是
A、臀部
B、面部
C、四肢部
D、项后背部
E、以上都不是
8、三陷证中之火陷型多发生于疽证第几候
A、2候
B、1~2候
C、3~4候
D、2~3候
E、4候
9、三陷证中之干陷型多发生于疽证第几候
A、1~2候
B、3~4候
C、2~3候
D、4候
E、2候
10、三陷证中之虚陷型多发生于疽证第几候
A、2候
B、1~2候
C、2~3候
D、4候
E、3~4候
11、初起皮肤上有粟粒样脓头,红肿热痛,病情发展则脓头增多,溃后状如蜂窝,范围在9~12cm之间的是。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致病因素要点:.外感六淫致病.情志内伤致病.饮食不节致病.外来伤害致病.劳伤虚损致病.感受特殊之毒致病.痰饮瘀血致病细目二:发病机理要点:.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细目一:辨病要点:.辨病的概念.辨病的方法细目二:阴阳辨证要点:.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三:部位辨证要点:.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细目四:经络辨证要点:.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引经药细目五:局部辨证要点:.辨肿.辨肿块结节.辨痛.辨痒.辨脓.辨溃疡.辨出血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细目二:外治法要点:.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第四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疖的定义与特点.疖的病因病机.疖的临床表现.疖的治疗方法细目二:疔要点:.疔的特点与种类.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疗的内治法原则细目三:痈要点:.痈的概念与特点.痈的病因病机.痈的辨证论治方法.颈痈的特点与治疗细目四:发要点:.发的含义与特点.锁喉痈、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细目五:有头疽要点:.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有头疽的临床表现.有头疽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细目六:流注要点:.流注的特点与病因病机.流注的临床表现.流注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细目七:丹毒要点:.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丹毒的病因病机.丹毒的内外治法细目八:走黄与内陷要点:.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内陷的分类.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细目三:粉刺性乳痈要点:.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细目四:乳漏要点:.乳漏的病因病机.乳漏的外治法细目五:乳癖要点:.乳癖的概念与特点.乳癖的病因病机.乳癖的临床表现.乳癖的辨证论治细目六:乳核要点:.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乳核的辨证论治细目七:乳岩要点:.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乳岩的临床表现.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章节考点: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一、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1.汉代,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方》。
2.唐代:《千金要方》:①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
②书中记载的整复手法下颌关节脱位的方法与西医学的手法复位相似。
③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经验被后世医家证实了其科学性及有效性二、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1. 、“全生派” ,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
①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
(阴疽的治疗,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为法则。
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②学术贡献:创立了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公开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和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第一节疾病的命名原则一般是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命名的。
①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颧疔、对口疽等。
②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③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④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⑤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⑥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⑦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⑧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⑨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
⑩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等。
第二节基本术语1)疡:又称外疡,是指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疡科即外科2)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体表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已溃破的疮面5)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 ,用手按压时有波动感。
6)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除而蓄积袋底,即为袋脓7)漏:凡溃疡孔处流脓经久淋漓不止,好像滴漏一样,曰漏,是以症状命名的。
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为现称的瘘管,指体表与有脏腑之间的病理性管道,具有内口和外口; 一为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一般只具有一个外口。
中医执业医师6《中医外科学》考试要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要点2020年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一:致病因素要点:1.外感六淫致病2.情志内伤致病3.饮食不节致病4.外来伤害致病5.劳伤虚损致病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7.痰饮瘀血致病二:发病机理要点:1.邪正盛衰2.气血凝滞3.经络阻塞4.脏腑失和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一:辨病要点:1.辨病的概念2.辨病的方法二:阴阳辨证要点: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三:部位辨证要点: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四:经络辨证要点: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2.引经药五:局部辨证要点:1.辨肿2.辨肿块结节3.辨痛4.辨痒5.辨脓6.辨溃疡7.辨出血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一:内治法要点: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二:外治法要点: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第四单元疮疡一:疖要点:1.疖的定义与特点2.疖的病因病机3.疖的临床表现4.疖的治疗方法二:疔要点:1.疔的特点与种类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6.疗的内治法原则三:痈要点:1.痈的概念与特点2.痈的病因病机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四:发要点:1.发的含义与特点2.锁喉痈、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五:有头疽要点:1.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2.有头疽的临床表现3.有头疽的内治与外治方法六:流注要点:1.流注的特点与病因病机2.流注的临床表现3.流注的内治与外治方法七:丹毒要点: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2.丹毒的病因病机3.丹毒的内外治法八:走黄与内陷要点:1.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2.内陷的分类3.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第五单元乳房疾病一:概述要点: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乳房肿块检查法二:乳痈要点:1.乳痈的病因病机2.乳痈的临床表现3.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4.乳痈的预防与调护三:粉刺性乳痈要点:1.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2.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四:乳漏要点:1.乳漏的病因病机2.乳漏的外治法五:乳癖要点: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2.乳癖的病因病机3.乳癖的临床表现4.乳癖的辨证论治六:乳核要点: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2.乳核的辨证论治七:乳岩要点: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2.乳岩的临床表现3.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状医执业医师(师承与确有专长)外科学考试大纲(一)

中医状医执业医师(师承与确有专长)外科学考试大纲(一)
壮医外(伤、皮)科学
第一单元狠尹(Hwnjin)[疖子]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狠尹的概念
细目二狠尹的常见病因病机
细目三临床表现
细目四治疗原则
细目五治疗方法
要点:
1.内治
2.外治、应用举例
第二单元呗脓(Baeznong)[痈疮]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呗脓的概念
细目二呗脓的常见病因病机
细目三临床表现
细目四治疗原则
细目五治疗方法
要点:
1.内治
2.外治、应用举例
第三单元呗疔(Baezding)[疔疮]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呗疔的种类
细目二呗疔的特点与病因病机
细目三临床表现
细目四治疗原则
细目五治疗方法
要点:
1.内治
2.外治、应用举例
第四单元呗脓巧(Baeznonggyouj)[有头疽]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呗脓巧的概念
细目二呗脓巧的特点与病因病机
细目三临床表现
细目四治疗原则
细目五治疗方法
要点:
1.内治
2.外治、应用举例。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中西医结合)(2020年版)-目录

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中西医结合)2020年版目录第一部分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说明 (2)一、指导思想 (2)二、考试性质 (2)三、考试目的 (2)四、考试要求 (2)五、考试范围 (3)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5)一、医师职业素养 (5)二、中医思维与诊疗能力 (5)三、中医操作技能 (5)四、西医临床技能 (6)五、中医常见病 (8)六、西医常见病 (9)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11)一、中医学基础 (11)(一)中医基础理论 (11)(二)中医诊断学 (18)(三)中药学 (25)(四)方剂学 (37)二、中医经典 (44)中医经典各科 (44)三、中医临床 (51)(二)中医外科学 (60)(三)中医妇科学 (68)(四)中医儿科学 (78)(五)针灸学 (86)四、西医综合 (97)(一)诊断学基础 (97)(二)内科学 (103)(三)传染病学 (115)五、医学人文 (119)(一)医学伦理学 (119)(二)卫生法规 (122)第二部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说明 (127)一、指导思想 (127)二、考试性质 (127)三、考试目的 (127)四、考试要求 (127)五、考试范围 (128)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130)一、医师职业素养 (130)二、中医思维与诊疗能力 (130)三、中医操作技能 (130)四、西医临床技能 (131)五、中医常见病 (133)六、西医常见病 (134)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135)一、中医学基础 (135)(一)中医基础理论 (135)(三)中药学 (146)(四)方剂学 (155)二、中医临床 (160)(一)中医内科学 (160)(二)中医外科学 (167)(三)中医妇科学 (173)(四)中医儿科学 (181)(五)针灸学 (187)三、西医综合 (195)(一)诊断学基础 (195)(二)内科学 (200)(三)传染病学 (209)四、医学人文 (213)(一)医学伦理学 (213)(二)卫生法规 (216)第三部分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说明 (221)一、指导思想 (221)二、考试性质 (221)三、考试目的 (221)四、考试要求 (221)五、考试范围 (223)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24)一、医师职业素养 (224)二、中医思维与诊疗能力 (224)三、中医操作技能 (224)四、西医临床技能 (225)五、临床常见病 (227)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230)一、中医学基础 (230)(一)中医基础理论 (230)(二)中医诊断学 (237)(三)中药学 (244)(四)方剂学 (257)二、中医经典 (264)中医经典各科 (264)三、中西医结合临床 (271)(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271)(二)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288)(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300)(四)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312)(五)针灸学 (320)四、西医综合 (328)(一)诊断学基础 (328)(二)药理学 (334)(三)传染病学 (339)五、医学人文 (343)(一)医学伦理学 (343)(二)卫生法规 (346)第四部分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0年版)说明 (351)一、指导思想 (351)二、考试性质 (351)三、考试目的 (351)四、考试要求 (351)五、考试范围 (353)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354)一、医师职业素养 (354)二、中医思维与诊疗能力 (354)三、中医操作技能 (354)四、西医临床技能 (355)五、临床常见病 (357)医学综合考试大纲 (359)一、中医学基础 (359)(一)中医基础理论 (359)(二)中医诊断学 (365)(三)中药学 (370)(四)方剂学 (379)二、中西医结合临床 (384)(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384)(二)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397)(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407)(四)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416)(五)针灸学 (422)三、西医综合 (428)(一)诊断学基础 (428)(二)药理学 (433)(三)传染病学 (437)四、医学人文 (441)(一)医学伦理学 (441)(二)卫生法规 (444)。
2020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中医外科学局部辩证

2020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中医外科学局部辩证以下是2020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医学专业考试资料的具体内容:中医外科学辩证-局部辩证中医辩证通常指的是整体辨证,是中医临床最具特色、重要的一环。
其中,局部辨证是中医辨证组成部分之一。
局部辨证是获取诊治局部各种信息资料进行辨证,有时比整体辨证,更直接、更明显、更具体、更细腻、可信度更高。
局部辩证包括很多内容:辨肿、辨痛、辨痒、辨脓、溃疡等。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局部辩证里辨痒、辨脓的内容。
一、辨痒痒是因风、湿、热、虫之邪客于皮肤肌表,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郁而生微热所致;或因血虚风燥阻于皮肤,肤失濡养,内生虚热而发。
1.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如牛皮癣、白疕、瘾疹等。
2.湿胜: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
如急性湿疮、脓疱疮等。
3.热胜: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如接触性皮炎。
4.虫淫: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
如手足癣、疥疮等。
5.血虚: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滋水。
如慢性湿疮、白疕、牛皮癣等慢性皮肤病。
6.肿病作痒:见于毒势炽盛,病变发展,或毒势已衰,气血通畅,病变消散之际。
7.溃疡作痒:一是脓区不清,脓液浸清皮肤。
护理不善所致;二是应用汞剂、砒剂、熬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三是毒邪渐化,气血渐充,助养新肉,将要收口之象。
四、辨脓脓因皮肉之间热胜肉腐蒸酿而成。
疮疡的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
及时正确辨别脓的有无、脓的部位深浅,进行适当的处理;依据脓液性质、色泽、气味等变化,有助于正确判断疾病的预后顺逆。
1.成脓的特点疼痛:阳证脓疡,局部按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
阴证脓疡则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肿胀:皮肤肿胀,皮薄光亮为有脓。
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胀感较甚。
温度:阳证脓疡,局部温度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2020年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致病因素
要点:
1.外感六淫致病
2.情志内伤致病
3.饮食不节致病
4.外来伤害致病
5.劳伤虚损致病
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发病机理
要点:
1.邪正盛衰
2.气血凝滞
3.经络阻塞
4.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辨病
要点:
1.辨病的概念
2.辨病的方法
细目二:阴阳辨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部位辨证
要点:
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经络辨证
要点:
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引经药
细目五:局部辨证
要点:
1.辨肿
2.辨肿块结节
3.辨痛
4.辨痒
5.辨脓
6.辨溃疡
7.辨出血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的适合证、用法及注意点
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4.切开法的适合证及具体使用
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合证及用法
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合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四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