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伐燕,取之。”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试(语文版):文言虚词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
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例句与D项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项为“比”;C项为“与”“同”。
答案: D【参考译文】郑国人在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
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高中文言文阅读:燕,取其财而俘其民,王朝而受俘,喜见于色,谓其大夫曰:“寡人之伐燕,不戮一人焉,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人伐燕,取其财而俘其民,王朝而受俘,喜见于色,谓其大夫曰:“寡人之伐燕,不戮一人焉,虽汤、武亦若是而已矣。
”大夫皆顿首贺。
已而,燕人畔,王怒曰:“吾之于燕民尽心焉,一朝而畔,寡人德不足为欤?”淳于髡仰天大笑,王怪而问之,对曰:“臣邻之富叟疾,使巫祷于神,神告之曰:‘若能活物万,吾当为若请于帝,去尔疾,锡尔寿。
’富叟曰:‘诺。
’乃使人搜于山,罗于林,罾于泽,得羽毛鳞介之生者万,言于神而放之。
罔罟所及,铩翅而灭足者,嘈嘈聒聒,蔽野揜①谷。
明日而富叟死,其子往泣于巫曰:‘神亦有诳乎?’问之,以实对。
巫笑曰:‘有是哉?是女实自诳,非神诳女也。
’今燕之君臣相为不道,而民无故也。
君伐而取其财迁其居冤号之声訇殷天地鬼神无所依归帝怒不可解矣而曰不戮一人焉?夫人饥则死,冻则死,不必皆以锋刃而后谓之杀之也。
周诗曰:树怨以为德,君实有焉,而以尤燕民,非臣之所知也。
”(注释)①揜,yǎn,同“掩”,遮盖,遮蔽。
8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夫皆顿首贺顿首:磕头B.罾于泽罾:渔网C.已而,燕人畔畔:叛逃D.明日而富叟死明日:第二天8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伐而取其财/迁其居/冤号之声訇殷天地/鬼神无所依归/帝怒不可解矣/而曰不戮一人焉B.君伐/而取其财迁其居/冤号之声訇殷天地/鬼神无所依归/帝怒/不可解矣而曰不戮一人焉C.君伐/而取其财迁其居/冤号之声訇殷/天地鬼神无所依归/帝怒不可解矣/而曰不戮一人焉D.君伐而取其财/迁其居/冤号之声訇殷/天地鬼神无所依归/帝怒/不可解矣而曰不戮一人焉8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王在朝堂满脸喜悦地接受俘虏,并认为自己在讨伐燕国时没有杀戮一人,是一个非常圣明仁德的君王。
B.淳于髡并不认为齐王是个仁德的君王,并大声嘲笑齐王,齐王因此非常生气,怪罪他并质问他。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作文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词语注释: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齐人伐燕阅读答案
齐人伐燕阅读答案【篇一:文化经典阅读试题 2】>厦门六中杨书松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①。
?(选自《论语〃颜渊》)【注】①偃:仆倒,倒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用“正”字铨释“政”字,忠告季康子,希望他为政能正本清源,以身作则,笃守正道。
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归于正道。
b.孔子认为季康子行为欠正,作为执政者不能起到表率作用。
因此谴责他“杀无道”以“就有道”,必将导致“民免而无耻”。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很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领导者若能以身作则,为民模范,自能收到上行下效、风行草偃的效果。
(2)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为政观?(3分)答: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①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②善,无施劳③。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论语〃公冶长》)(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引导弟子颜渊、子路各自表达他们的志向,而孔子也抒发了自己的抱负,显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怀抱。
b.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气氛下相互学习和砥砺,有切磋,有请益,循循善诱,很自然地呈现出了孔门教与学的情景。
c.在师生对话中,三人志愿不同,境界也有高下。
子路性情豪爽,讲话鲁莽,只讲朋友义气,境界最为低下。
d.相比之下,孔子的志向是希望老年人得到安养,朋友间以诚相待,少年得到关爱,其关注的层面更为广阔,志向更加高尚。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论语•子路》)【注】①硁硁(kēnɡ):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
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1)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之人,请你解释其含义。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差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左右)(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①?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文言文齐人伐燕翻译
齐宣王使人访燕,燕王让位与之。
齐人因说燕王,欲令燕王纳币以请和。
燕王曰:“寡人国贫,安能致币?”齐人曰:“不必多费,但以百金为礼,足以矣。
”燕王从之。
齐人遂使使者持币往燕,燕王迎之。
使者见燕王,燕王设宴款待。
酒酣,使者曰:“大王,齐王欲与燕和,特命某持币为礼,愿大王允纳。
”燕王曰:“寡人自即位以来,未尝有求于齐者。
今齐王欲和,吾何辞焉?然币何在?”使者曰:“齐王有百金之礼,愿大王纳之。
”燕王曰:“百金固少,然吾闻齐王素贤,愿以百金为始,愿大王勿辞。
”使者归报齐王,齐王大悦。
齐王乃命其相国孟尝君,率百金往燕,以成和议。
孟尝君受命,遂往燕。
燕王闻孟尝君至,出郊迎之。
孟尝君入见燕王,燕王设宴款待。
酒酣,孟尝君曰:“齐王欲与燕和,特命某持币为礼,愿大王允纳。
”燕王曰:“寡人本无求于齐,然齐王贤明,愿以百金为始,寡人敢辞?”孟尝君曰:“大王既允,愿以百金为礼,以成和议。
”燕王曰:“百金固少,然寡人闻齐王好士,愿以百金为始,愿大王勿辞。
”孟尝君曰:“大王之言是也,齐王固好士,愿大王勿辞。
”于是燕王纳百金,孟尝君遂成和议。
齐王闻之大悦,遂与燕和。
译文:齐宣王派人访问燕国,燕王将王位让给了他。
齐国人趁机劝说燕王,希望他献上礼物以请求和平。
燕王说:“我国国力贫弱,怎能拿出礼物?”齐国人说:“不必花费太多,只需百金作为礼物,就足够了。
”燕王同意了。
于是齐国人派遣使者带着百金前往燕国,燕王迎接使者。
使者见到燕王后,燕王设宴款待。
酒过三巡,使者说:“大王,齐王希望与燕国和平,特地派遣我带着礼物前来,希望大王能够接受。
”燕王说:“自从我即位以来,从未向齐国提出过要求。
如今齐王希望和平,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呢?然而礼物在哪里?”使者说:“齐王献上了百金,希望大王能够接受。
”燕王说:“百金虽然不多,但我听说齐王是个贤明的君主,愿意以百金为起点,希望大王不要推辞。
”使者说:“大王的话很有道理,齐王确实喜欢贤士,希望大王不要推辞。
”于是燕王接受了百金,孟尝君就完成了和平协议。
文化经典阅读(6分)“齐人伐燕,胜之”阅读答案附译文
文化经典阅读(6分)7.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注]①运:转。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选段看,孟子是反对攻伐燕国的,他认为会造成“水益深,火益热”的后果。
B.“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
C.孟子以为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做事情要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
D.文中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
(2)结合下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战争观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参考答案及解析:7。
(1)A(孟子并不反对,而是认为应尊重人民意愿的思想。
如果不能使百姓“避水火”反而“水益深,火益热”,就会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
)(2)示例:孔子和孟子战争观的立论基础是以“民本”为核心的“仁政”原则(1分)。
不同:孔子希望用“仁义”代替战争,“足食”、“足兵”和“民信”,三件为政大事,孔子毫不犹豫地主张“去兵”,其对战争暴力的警惕和不认同态度于此可见(1分);孟子认为进行战争的起点和支点是“仁政”,只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使百姓远“避水火”,就可以攻伐(1分)。
(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译文]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
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
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的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的习题及答案关于文言文翻译及断句的习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6分)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1.用“/”给划线部分断句(3分)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2.翻译下面文字(3分)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翻译:二、阅读下列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3分)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引而置之庄岳之间②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注:①咻:喧哗打扰。
②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和居民区。
1、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3分)译文:2、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3分)译文:3、王谁与为不善?(2分)译文:4、用斜线(/)给画线的句子断句(5分)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
其草多竹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
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
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10分)季布为河东守。
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①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优化练习:11论民本+Word版含答案
11论民本课时操练·促提高 (A)一、基础稳固1.以下词语中A. 桀纣 (ji é).庠序 (xi ánɡ) .B.邪侈 (ch ǐ).社稷.(sù) C.数罟 (ɡǔ).,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粢盛..(zīch én ɡ)曳兵 (yè).饿莩 (pi ǎo).鸡豚 (t ún).孝悌 (t ì).鹯( zh ān) 走圹 (ku ànɡ)..D.丧死 (sānɡ) 洿池 (wū)..仓廪 (l ǐn) 狗彘 (zh ì)..分析 :B 项 ,“稷”应读“jì”。
答案 :B2.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兽之走圹也B.为丛驱爵者C.则绝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分析 :B 项 ,“爵”通“雀”;C 项 ,“无”同“毋”,不要 ;D 项 ,“颁”通“斑”。
答案 :A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诸侯危社稷 ,则变置变置 :改立。
..B.或五十步尔后止或 :有时。
.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频频陈说。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翻开粮仓 ,赈济百姓。
分析 :B 项 ,“或”,有的人。
答案 :B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但是不王者A.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祭祀以时B.执简过去则绝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为渊驱鱼者D.马倒为晋兵所杀分析 :A 项 ,“者”字构造 ,译为“ 的人”。
B 项,介词 ,依据 /连词 ,表修饰 ,相当于“而”。
C 项 ,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 ,撤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助词 ,的。
D 项 ,介词 ,替 /介词 ,被。
答案 :A二、阅读鉴赏(一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5~8 题。
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斯得天下矣 ;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民矣 ;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孟子谓齐王勿取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孟子谓齐王勿取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齐王问孟子曰:“或谓寡人勿取燕,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诸侯将谋救燕。
齐王谓孟子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徯①我后,后来其苏②。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③,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齐王不听。
已而燕人叛。
齐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
”乃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
”陈贾曰周公使管叔监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
”陈贾曰:“然则圣人亦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有删改)[注]①徯(xī):等待。
②苏:解救,拯救。
③旄倪(máo ní):老人和幼儿。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陈贾曰A周公使B管叔C监商D管叔以商畔也E周公知F其将畔G而使之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旬而举之”与“举以予人”(《六国论》)两句中的“举”字意思相同。
《齐宣王好射》阅读答案及翻译
《齐宣王好射》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齐泰,溧水人。
初名德。
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
明年成进士。
历礼、兵二部主事。
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
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
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
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
皇太孙素重泰。
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
寻进尚书。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
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
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
指泰、子澄为奸臣。
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
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
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
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
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
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景隆,谓燕可旦夕灭。
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
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
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
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
燕王不听。
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
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
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
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
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
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
时购泰急。
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
或曰:此齐尚书马也。
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
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
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其为贼,敌乃可克克: 战胜B.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窜:逃窜C.时购泰急购:重金收买D.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坐:定罪、连坐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B、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C、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D、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3翻译文言句子一含解析
翻译文言句子(一)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既而王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官长得失,顾和独无言。
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
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
”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1)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听取传言,以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称好。
(2)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被优待达到这样的程度。
参考译文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衙署去,诸位从事都议论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话。
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听取传言,以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称好。
当初,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皇冠上的旒用翡翠、珊瑚以及杂珠等装饰。
顾和奏道:“过去皇冠上有十二条旒,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合于礼制。
”升任尚书仆射,顾和以母亲年老为由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被优待达到这样的程度。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津)出除岐州刺史。
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
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
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
【“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齐宣王见孟子
“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齐宣王见孟子“孟子见齐宣王”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齐大胜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战国策·齐大胜燕》(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大胜燕,子之亡。
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①,则什已者至。
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若恣睢奋击,响籍②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隐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主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
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嘿:通“默”,沉默。
②响籍:脚踏地跳跃的样子。
③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B.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C.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D.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几据杖的“冯”指辅助、倚靠,与《赤壁赋》中“冯虚御风”的“冯”都同“凭”。
高二语文文化经典阅读《孟子》专题训练
高二语文文化经典阅读《孟子》专题训练高二文化经典《孟子》专题训练二(二)齐人伐燕。
或问曰:劝齐伐燕,有诸?曰:未也。
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
彼然而伐之也。
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
’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
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
’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注释】①沈同:齐国大臣。
②为天吏:奉行天命的天子。
(1)从选段看孟子认为讨伐燕国,但必须由“□□”去讨伐,杀人犯该杀,但必须由“□□”去杀,如果一个无道的国家去征伐另一个无道的国家就叫“□□□□”。
(2)孟子是认为燕国可以讨伐,杀人犯可以杀掉么?为什么?(三)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注】①诚:真是。
②熄:同“息”。
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
③冠:男子承认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承认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
④女:同“汝”。
⑤淫:乱;移:变;屈:挫抑。
富贵不能乱其心,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
(1)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称不上“□□□”是因为他们“□□□□,未能“□□□□□□”。
(2)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四)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1)一个人丧失本心叫“□□”,把本心找回来就叫“□□”,“哀哉”指的是“□□□□□□□”(2)孟子的“求放心”和现代人所说的“放心”,意义有无差别?(五)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战国策 齐策 燕攻齐,齐破》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燕攻齐,齐破。
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
襄王为太子微。
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
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
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
”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女闻吾言乎?”对曰:“闻之。
”王曰:“女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善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王曰:“善。
”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
”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
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
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
”田单曰臣以五黑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
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
”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无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魂惝矣,归于何党矣。
”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
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及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B.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C 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D.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微,在文中是“隐匿,隐藏”之意,与《左忠毅公逸事》中“微行入古寺”的“微”意思相同。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孟子》 《墨子》(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孟子》+《墨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
”子墨子言曰:“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
”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
今万乘之国,虚①数于千,不胜而入②;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
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
今尽王民之死,严③下上之患,以争虚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
若此,非国之务者也!(节选自《墨子·非攻》)【注】:虚:城邑。
入:纳入。
严:加重。
材料二: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何必曰利?”(节选自《孟子·告子》)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计其所A自胜B无所C可用也D计其所E得F反G不如H所丧者之多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伐,功绩,与《<老子>四章》中“自伐者无功”的“伐”的意思相同。
“齐人伐燕,取之。”阅读答案及译文
“齐人伐燕,取之。
”阅读答案及译文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9~11题。
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诸候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事,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展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民大悦。
《书》曰:‘傒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诸侯将谋救燕谋:谋划B.傒我后,后来其苏苏:新生C.诛其君而吊其民吊:哀悼D.系累其子弟系:囚禁9、C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谋于燕众如之何其可也?A. 寡人之于国也 B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置群而后去之奚为后我C 鸟倦飞而知还D 身死人乎,为天下笑者,何也?10、C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做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11、A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大王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才“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是孟子回答齐宣王的话。
C齐国虽疆土扩大,但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候要出兵攻打齐国。
而不是不用担心诸候的反映。
D、天下人由于信任商汤,商汤军队每到一地一切秩序正常,杀暴君,慰问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文言文译文:齐人攻打燕国,吞并了它。
《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译文
《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译文《战国策》燕策阅读答案及译文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
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
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
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
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敝以伐燕。
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日:“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令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
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
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日:“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措,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①。
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
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
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
唯君之留意焉!”(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节)【注】①乐毅原在魏任官,奉魏王之命出使燕国,燕昭王以客礼相待,遂留燕。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弃:离弃,这里指“离世”B.故假节于魏王假:假装C.堕先王之名者堕:毁坏D.臣虽不佞佞:有才能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B.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C.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D.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乐毅在燕昭王时期得以重用,率兵伐齐,先后占其七十余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人伐燕,取之。
”阅读答案及译文
“齐人伐燕,取之。
”阅读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9~11题。
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诸候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事,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展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民大悦。
《书》曰:‘傒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侯将谋救燕谋:谋划
B.傒我后,后来其苏苏:新生
C.诛其君而吊其民吊:哀悼
D.系累其子弟系:囚禁
9、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谋于燕众如之何其可也?
A.寡人之于国也B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置群而后去之奚为后我
C鸟倦飞而知还D身死人乎,为天下笑者,何也?
10、C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做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11、A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大王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才“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是孟子回答齐宣王的话。
C齐国虽疆土扩大,但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候要出兵攻打齐国。
而不是不用担心诸候的反映。
D、天下人由于信任商汤,商汤军队每到一地一切秩序正常,杀暴君,慰问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
文言文译文:齐人攻打燕国,吞并了它。
各国诸侯谋划着救助燕国。
齐宣王说:“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土地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
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土地还怕别人的。
《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
开始。
’天下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夷就埋怨;向南征伐,北狄就埋怨,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企盼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
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
百姓非常高兴。
《尚书》上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
’现在,燕王虐待百姓,大王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
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
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
”
12.翻译下列句子。
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译文:
民以为将拯已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译文:
、
12、有很多诸候将要谋划攻打我,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