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说猴,漫谈中国猴文化
猴年说猴,漫谈中国猴文化
猴年说猴,漫谈中国猴文化说起猴子,中国人会有一种亲切感,猴子活泼伶俐,谁不喜欢呢,何况还是人类的近亲。
当然对中国人而言,对猴子的感情还和中国人的偶像齐天大圣孙悟空分不开。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将中国的猴文化上升到了一种国人的精神,美国电影有各种英雄超人,而孙大圣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神话和英雄代表。
猴年马上到了,在等待中先来看看中国的猴文化。
生肖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九位,称为“申猴”。
伴随着中国的生肖文化,猴文化也代代流传。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
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每年的春节,中国人庆祝节日都会与当年的生肖联系起来。
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民俗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
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文学除了谐音取意吉祥外,汉语中有不少关于猴子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
在中国古诗里,猴的形象也经常出现,最为流传的应该是诗仙那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猿啼,已经成为古诗的一种意象,颇为有趣的是,猴子活泼,但猿啼浸染了浓浓的乡思和凋零孤独之感。
古诗里的猿啼,带来了一丝古意,合着水墨渐远的意境,掠过一点怅惘。
[猴年说猴]意涵丰富的“文化猴”
[猴年说猴]意涵丰富的“文化猴”徐悲鸿《十二生肖图册·猴》沐猴而冠美猴王皮影陕西省群众艺术馆收藏猴年印章文并图:齐志侯天柱灵羊将乘飞雪去,金猴又随祥云来。
猴年春节,与猴相关的诗、画、生肖物品、年历等早早登场,猴文化遂成为人们的谈资。
中国古代猴被分为许多种类,也有许多不同名称,如狙、猱、沐猴(猕猴)、猢狲、猩猩、玃、猨狖、山魈、狒狒、马留、马化、如拳,等等。
猴生性机灵、好动、通人性,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关系密切。
猴为申猴,在中国,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所谓“申猴”。
据说,“申”在甲骨文中被刻画为两个母猴相对而立的样子。
汉代王充《论衡·物势》中说:“申,猴也。
”“侯”姓出自黄帝时史官仓颉,本为侯冈氏,后简称侯姓。
我国自商、周以降,以“申”为地名、为姓氏的很多,不知是否与猴有关。
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中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一亿人属猴,与猿猴有关的人实在太多。
古代也一样,从生肖流行以后,总有约十二分之一的人属猴。
在中国古代,常将猿猴连称,人们喜爱猿猴,还因为古人将它视为长寿的象征。
《抱朴子》一书中就有“猴寿八百岁”的记载,伴随长寿的自然是安详平和,生活幸福。
猴吉祥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猴子曾当过图腾,但一直视猴子为吉祥物。
在我国猴年的挂历、台历上,通常都少不了这样的画面:桂花树上,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旁边还有一只小蜜蜂,题字“花开富贵,辈辈封侯”。
显然,这是在用“桂”谐音“贵”,“猴”谐音“侯”,“背”谐音“辈”,“蜂”谐音“封”。
猴之吉祥在于它与“侯”同音。
侯是古代爵位,《礼记》云: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古人希望升官封侯,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为此,人们还创造了许多吉祥图案。
例如: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这样一幅图案,其吉祥寓意是“封侯挂印”。
在剪纸艺术形式中,其图案上表现一只猴子屈蹲在桃树上,猴子两只手臂弯伸在耳朵两侧,宛似一对蝠形状,(“蝠”与“福”同音),构成“福寿双全”的画面。
【猴韵】猴年说猴,中国的猴文化你知道多少
【猴韵】猴年说猴,中国的猴文化你知道多少辽报君说liaobaojunshuo送走金羊,迎来瑞猴,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猴子聪明伶俐、活泼讨喜,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文化记忆……今天是大年初五,在猴年里辽报君向小伙伴们说说关于猴子的那些事儿。
猴子为何成生肖猴入选生肖,民间故事传说是老虎向天王引荐的。
那时,老虎早已经入选生肖,一次老虎误入猎人的网,猴子解救其出来。
老虎心存感激,应猴子要求举荐其为生肖。
这个故事当然只是一个传说,可古今学者对猴能成为生肖之一,可谓众说纷纭。
说法一:十二生肖依照十二种动物的活动时间来确定。
其中,申时( 15 ~17 点)太阳偏西,猴子喜欢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 。
说法二:“申”为什么是猴?也有说申者伸也。
古人见猴群常伸手相援于深涧中饮水,故将伸(申)称猴。
说法三: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申为字像猴之形。
”是又一解。
说法四: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汉代班固的《白虎通义》语:“猴者候也。
见人设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候者也。
”因状定猴之名。
说法五:明代李长卿认为,申时与猴子的生活习性有关。
他在《松霞馆赘言》中说:“申时,曰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意思是申时正值日落之际,猴子在此时啼叫并且活动手臂,兴奋异常,所以人们便将申时与这一时段内最活跃的猴子联系了起来。
说法六:明代郎瑛认为,十二地支与十二个动物的性格有关。
他在《七修类稿》中对申猴的解释是“申为三阴,阴性则黠,以猴配之,猴性黠也”,认为猴子聪敏、狡猾的性格造就了它成为当值日落之际、‘三阴”时辰的生肖。
尽管对于申猴的由来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猴子以它的机智、灵动、活泼的形象获得人类的认同和喜爱却是一致的。
猴的种类猴,属灵长目动物,灵长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动物。
地球上的灵长类动物只有三种:人、猿和猴。
猿猴的种类众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有六百多个品种。
它们属于不同的进化等级,比较低等的有亚洲的懒猴、非洲的婴猴等;中等进化的猴有亚洲的杂食猴子、非洲的各类卷尾猴等;高等猴类有各种长臂猿等。
猴文化
猴文化,包容着史前图腾文化的主题,历史悠久,是佛、道、儒相混合的一种民间信仰。
猴和孙悟空是人民群众心中的正义化身,驱除邪恶,祈福求安的保护神。
猴子,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甚至到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地步。
在生宵纪年中,猴年是很受青睐的。
因猴和侯同音,“侯”为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
《礼·王制》中记载:“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自此以后,五爵虽有变化,但历代都有侯爵。
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于是给“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
显现了人们盼望封侯入仕,好时候到来的美好愿望。
我国的许多艺术作品都喜欢以猴为表现主体,将猴子的智,勇,勤,义的特点活灵活现的表现在艺术作品中。
因此,从汉唐开始,传统民俗中常以猴作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
如:我们常见的,猴子骑在马上,取意:马上封侯的寓意;小猴骑在大猴背上,表示辈辈封侯;九猴攀松中,松代表永久,有长年长寿的意思;一只猴爬在枫树上挂印,其寓意是“封侯挂印”。
常见的还有单猴、狮子、猪八戒、八戒背猴(八辈封侯)、狮子背猴(十辈封侯)、群猴、母子猴等。
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包括山西)一带,特别是陕西的渭南地区,村村都有拴马石桩,许多拴马桩的顶端都雕有石猴,称““避瘟猴”或在牛棚马圈敬奉的“镇圈猴”,用以避邪,去温病,守护马匹安全,这也是西游记中孙悟空被玉帝封为弼马温的原因。
又如:三勿猴。
三只猴子,一只掩嘴,一只捂耳,一只蒙眼。
表现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的哲学思想。
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农家炕头上,常有一个用青石雕刻的小石猴(也有炕头狮),被称为炕头上的“护娃猴”,是专门用来拴六七个月刚学爬行的幼儿的。
母亲将一根红绳系在石猴腿部的圆孔上,另一头拦腰拴住娃娃。
据传说,猴能保佑娃娃平安,娃娃长大以后精明能干。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门峡、陕县一带古老的渡口码头上,在木船靠拢码头时系绳用的木桩上都雕有一只神采奕奕的猴子,煞有介事地端坐在木桩的顶端,似在东张西望,叫做“护航猴”。
猴年说猴
说猴朝朝暮暮、年年岁岁,时光的大转盘转过羊年后,随即转入了猴年。
在中国人的十二生肖中,猴子算得上是最聪明伶俐的一个;它是人类的同祖近亲;因此,格外地受到人们的喜欢。
在中国,猴子从古代起就被人们蒙上了神秘而通灵的色彩。
西藏的壁画中,至今仍保留着猴神与罗刹女的故事。
就连古代帝王拜将封侯的“侯”字也是取其吉祥之义和谐音而定的。
猴子属灵长类动物,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它们的纪律也较为严明,不守规矩的猴子随时会被逐出猴群。
民间传说中的“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虽然讲的是:猴子的顽皮淘气;但也抒述了猴子们通力协作、锲而不舍的团队精神,以致这个故事能受到人们的赞赏流传至今。
大凡猴群中,都有一只体魄强壮、威信较高的领头猴,俗称:猴王。
猴子们皆听从其指挥、命令,丝毫不敢有半点违抗。
猴王也尽心尽责地爱护着它的子民。
猴群嘻戏、玩耍时,它总是独自登高观望;发现有新的安乐之处,振臂一呼,大家共同前往;发现有外敌侵袭,则挺身抵御,并高啸报警,让猴群尽快转移,自己绝不弃众不顾,逃之夭夭。
由于猴王有如此般的美德,故它被中国的文人神化了,写入了神话小说《西游记》。
从古到今,让人们家喻户晓的“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便是人们最理想的猴子代表。
他天造地化,聪明伶俐;它好学上进,从师不悔;它不畏强权,敢闹天宫;它正义凛然、斩妖除魔;它历尽艰难,终成正果……是《西游记》赋予了它完美的形象,使它具有了优秀的品格、通天的本领,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以致它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帝王都伟大,并且还可爱、可亲;它像任何一尊菩萨一样持有慈悲的心怀,并且还顽皮、诙谐;因此,人们爱上了它。
千百年来用它的形象画成脸谱、印成年画、塑成神像,并且还捏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糖猴……我记得:猴子的形象第一次印入我的脑海是在一次集场的糖人摊子上。
那时,我才五岁。
看着吹糖人老头灵活地将手中的一小撮糖球,捏三捏、转二转、吹一吹,用小铁钎嵌上眼睛,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糖猴便跃然而出,执于手中。
猴年说猴
龙源期刊网
猴年说猴
作者:
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6年第01期
2016年是猴年。
猴——通身透着机灵活泼,滑稽有趣,是智慧灵气的象征,尤为人们喜爱。
中国人一直视猴子为吉祥物,猴之吉祥在于它与“侯”同音。
人们希望升官封侯,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
于是,“马上封侯”、“封侯挂印”,“辈辈封侯”等图案,常见于古代官府屏、壁之上,还经常出现在画稿、文具、什器、玉雕的创作中。
猴,通过演绎所塑造出的通灵豪迈、不畏强暴、敢爱敢恨、为民除害的形象,深受民众喜爱。
因此,人们也称猴为金猴、神猴、灵猴。
它既机灵,又有超强学习模仿力,聪明程度可与人类孩童媲美,是个人见人爱的动物。
送羊迎猴,万象更新,福慧至万家。
新年到,齐祝愿,孩童成长,人丁兴旺,百姓升迁,国家强盛,国泰民安。
猴年,又是一个好年景。
猴年猴文化
驮猴子出水面,猴子马上溜走。
• 明人刘基《郁离子》载楚国有养狙为生的人叫
狙公,每天让众猴为自己上山摘果,还经常惩
罚。众猴忍无可忍,趁狙公睡觉拿走克扣的果
子,逃往山林。狙公最后饿死。
• “夸父逐日”是中国的神话故事。据《山
海经·西次三经》中记载“有兽焉,其状如
• 猴子好动,自古被视为聪明伶俐的形象。华
佗首创五禽戏,仿效动物姿态的-种体育治
疗法, 《后汉书· 华佗传》记:“吾有一术,
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
曰猨,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
导引。”猨即猿,运动时模仿猴子的姿态动 作。[10]
• 猴戏,古老的汉族表演艺术之一。汉代画
像石中百戏图里有猴戏形象。明清时,玩
猴者多为谋生之计流浪江湖。玩猴艺人多 为一副扁担,挑两个箱子;或牵羊,带助 手扛一长十字竹竿。在选好场地后,敲锣 引人驻足。一般令猴翻筋斗、担水、走索; 或爬高竿;或开箱戴面具,穿戏衣走场。
猴体态轻盈,动作敏捷,是机智灵巧的象征。 • “猱升猿引”形容攀登的灵活轻盈之状。
散马蹄。狡捷过猴猿”之句,赞美游侠儿
神奇和英勇。
民间故事中的猴
• 猴大多被塑造成巧用智慧的形象。 • 成语“火中取栗”山自于法国拉· 封丹的寓言
故事《猴子与猫》,猴子花言巧语诱使猫从
火中取栗,结果栗子被猴享用,而猫爪的毛
却被火烧秃。
• 猴还能与人和动物周旋。如民间故事说乌龟和
猴子结拜,乌龟把猴子骗下海希望得到猴肝治
猴入选生肖
• 有个民间故事说是老虎向天王引荐的。
那时,老虎早已经入选生肖,一次老
虎误入猎人的网,猴子解救其出来。
猴年话“猴”_议论文
猴年话“猴”2004年是农历甲申年,按十二生肖排列,属猴年。
在我国古籍中,猴子的别称还有禺、果然、独、狨等。
据《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
”侯,是等待、观望的意思,古人猎猴时,在地上埋伏机关,内放食物引诱,而猴生性聪明,知其有诈,怕上当不肯去取,就在树上或高处侯望,待人离去才去取食,于是人们就叫它“侯”。
为了说明它是兽类,后又加上了“犭”旁。
猴为灵长类动物,有庞大的家族,种类很多。
在我国,有不少猴种被列为保护对象,如金丝猴、台湾猴、法氏叶猴等都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猴与我国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吴承恩笔下的猴王孙悟空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的文学名著《西游记》中,令人百看不厌。
在我国文学中,更有“沐猴而冠”、“杀鸡儆猴”、“尖嘴猴腮”等成语;有“猴吃辣椒———抓耳挠腮”、“火烧猴屁股———团团转”等歇后语;有“打虎要力,捉猴要智”、“莫叫猴子去看果,莫叫水獭去守鱼”等谚语。
猴,也是文人墨客吟哦的题材,咏猴诗中之玑珠,妙趣横生。
猴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大抵因猴与“侯”谐音,侯是古代爵位,《礼·王制》云:“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古人将猴描在年画、剪纸、刺绣上,或绘于什器、玩具、文具之上,如吉祥图“马上封侯”,画面是一猴骑在马上;“封侯挂印”,画面是一猴手提金印往枫树上挂。
猴与舞蹈、戏剧、电视剧也攀上了亲。
早在战国及汉代时,就出现了一种“沐猴舞”,其动作模拟猕猴,以前进后退时曲腰为特点,男女共表演。
汉代还出现“沐猴狗斗舞”,动作上模仿猴与狗斗的形态。
当代,六小龄童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猴王孙悟空。
在民间武术中,猴拳、猴棍是一种模仿猴子动作、形态的武术,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猴 年 说 猴
猴年说猴今年是中国农历丙申年,俗称猴年,盛世年华舞太平,人们正在兴高彩烈、意气风发地迎接猴年的到来。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聪明勇敢正义的不凡气势给新的一年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令人喜悦。
猴,从来都是孩子们的喜爱之物。
小学课本里有两篇写猴子的,已经根植于人们的记忆中。
一篇《小猴子下山》,说小猴子下山来,掰玉米、摘桃子、抱西瓜、追兔子,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教育人做事要有始有终;另一篇《猴子捞月》,猴子们一个连一个,倒挂着捞掉进井里的月亮,当小猴伸手碰水时,月亮就碎了,抬头一看月亮就在天上,原来井里的是影子,讲不要做无用之功,做没有意义和结果的事情,但这并不影响猴子那种伶俐逗趣、可爱喜人的形象。
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比较深厚的积极文化蕴含。
《说文解字》称猴为善于攀爬跳跃的动物,一种会模仿人类且聪明无比的动物。
在甲骨文中猴是桃形脸大眼、长臂、长尾的动物形象。
长期以来,猴一直被当作权势和智慧的象征,为人所喜爱,由于它的形象与性格玲珑乖巧,故赋予了它人性的正义美德与机智勇敢,成为用来纪年的十二生肖之一,而且这个习俗已流传了几千年,猴的这一品质得到完美展现的,要算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塑造的美猴王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历经千险,终成正果,也炼就可贵品质,古往今来,莫不为人们赞叹、讴歌,对一代代人的成长和成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我国的许多成语典故中,就有不少关于猴伶俐风趣的说辞:跟孙悟空比跟头---差着十万八千里、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等等;“猴”与“侯”同音,“侯”为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古建筑往往雕有猴在马背上即取“马上封侯”之意,猴骑猴背表示“辈辈封侯”,世代富贵。
这些意蕴非凡,说明猴不但有神力、灵气,还是权位升迁的象征。
不止如此,中外文学、美术、宗教等各个领域,猴的形象也是无所不在。
十七世纪法国作家拉.封丹《猴子和猫》里“火中取栗”的聪明猴子,伊索寓言《猴子与骆驼》、《猴子与海豚》中的猴子以及丹青“猴仙”徐培晨之《群猿卷图》中的猿猴都是形神兼备,出神入化,通过浅显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金世通告诉你不知道的猴文化
金世通告诉你不知道的猴文化金世通在猴年说猴,告诉你不知道的猴文化。
本命年的朋友也可以一起来学习下吧。
古文中原没有“猴”字,而是以“候”代表猴,因为猴子聪明、矫捷,每遇猎人设饵诱捕时都先“观望”,不容易上当,后来才加一“犬”边作为区别。
猴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中具有多元的面相和丰富意涵。
古代猴在许多地区受到崇拜。
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谓家喻户晓。
在吉祥图像中,猴因为谐音“侯”,被赋予马上封侯、辈辈封侯、封侯挂印的祝福美意。
金世通·金猴聚宝,造型独特、富有艺术价值。
适合本命年或驿马年佩戴,可促进早日获得驿马星动,加官进爵。
人们喜爱猴,因为猴为灵长目动物,通身透着机灵活泼,滑稽有趣。
特别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把猴子录进了象形字。
《山海经》和《吕氏春秋》上称其为“犭爰”,《抱朴子》中称之为“猿”,至晋文学家傅玄作《猿猴赋》有云“戏猴而纵猿”之句。
可见在古人心目中猿和猴都可称为“犭爰”。
《楚词》里尚有“猕猴”,晋阮籍作有《猕猴赋》沿承此名。
“猕”音之变异又有先秦时期的“母猴”和《汉书》里的“沐猴”之称,类乎后来的“马猴”“毛猴”之俗称。
晋人傅玄描述猴子“类胡儿……或抵掌而胡舞”。
金世通·金猴聚宝,是一种生活美学,是一种态度,亦是一种哲学。
后汉王延寿称其为“王孙”,“胡”与“孙”便与猴结了缘,于是它又有了“猢狲”之名。
《礼·王制》中记载:“王者之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自此以后,五爵虽有变化,但历代都有侯爵。
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于是给“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
在自然界,猴子是唯一与人类同属灵长目的动物。
“灵长”意为“万物之灵众生之长”,与其他哺乳类动物相较。
猴子躯体四肢灵活,智力较为发达,与人类体型最为接近。
中国人的猴文化
为图一个好彩头袁 以猴为题 材的吉祥画尧剪纸尧雕刻尧工艺品 等大行其道遥 宋代易元吉擅画猿 猴袁形象写实袁系工笔风格遥 到了 明清时代袁 猴子骑马看着飞蜂的
All 寓R意ig野福ht寿s双R全e冶s遥e猴r桃ve瑞d寿.剪纸
图案袁则表示吉祥如意遥 猴工艺品自古很多袁 不可小
觑遥 早在汉代袁陶制玩具猴已在民 间出现袁 唐代洛阳有小型三彩釉 母子猴袁宋代禹州有青釉瓷猴袁明 清时期各种彩釉瓷猴更为多见遥 现代猴子玩具层出不穷袁 山东高 密尧河南淮阳等地有野泥塑猴冶渊哨 子 冤袁 北 京 有 野 蝉 塑 毛 猴 冶袁 江 苏 有 野绒花猴冶袁河南方城有野好石猴冶 渊谐音野好时候冶冤袁各地还有野布制 猴冶尧野面塑猴冶尧野吹糖猴冶尧野皮影 猴冶尧野风筝猴冶尧野塑料猴冶等袁数不 胜数遥
码头上的野护航猴冶遥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袁三门峡尧陕县一带 古老的渡口码头上袁 在木船靠拢 码头时系绳用的木桩上都雕有一 只神采奕奕的猴子袁 煞有介事地 端坐在木桩的顶端袁 似在东张西 望遥 老艄工解释说院 孙猴子水性 好袁能潜入东海大闹龙宫遥 敬它袁 可保驾护航袁人船平安遥
拴马桩上的野避瘟猴冶遥 我国 西北地区的陕西尧 甘肃 渊包括山 西冤 一带袁 特别是陕西的渭南地 区袁村村都有拴马石桩袁许多拴马 桩的顶端都雕有石猴袁 称 野避马 瘟冶渊弼马温的谐音冤遥 究其原因袁 恐怕与叶西游记曳中袁美猴王大闹 天宫袁玉皇大帝为安抚孙猴子袁封 其为野弼马温冶一职有关袁说白了 就是养护天马的小头目遥 野弼马 温冶是御封的野官儿冶袁是老天爷正 式任命的袁 所以尽管孙悟空死不 愿意袁且自动离职袁但老百姓总是 把齐天大圣与马联系在一起袁走 进农村袁拴马桩尧槽头边尧农民居 室袁你都可以找到野公侯之神要 要要 避马瘟冶的位置遥
猴年戏说猴文化
杭州|生活品质Hangzhou | quality life34 2016.2猴年戏说猴文化亦名吐蕃,其先祖就是以猴为图腾的。
在我国早期女娲“抟土为人”的母系氏族传说中,就出现了泥猴。
相传今日河南的太昊陵,是埋葬始祖伏羲氏头骨的地方,那里出卖的“人祖”,就是猴面人身的。
古代传说中的猴王、神猴,“目光如电”“遍体皆如铁”“力能杀人”,又“喜美酒,往往致醉”,而且在飞行时“如匹练”“半昼夜往返数千里”。
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还有这样的记载:“猿寿五百岁,则变为玃,千岁则变为老人。
”而且猿的寿与蟠桃的寿相连接。
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猴行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曾在二万七千年前偷吃蟠桃,被王母捉住,受到惩罚。
他神通广大,见义勇为,自愿帮助三藏法师取经,一路上斩妖擒怪,获得取经的成这样的情节,正是美猴王——孙悟空故事的前身。
它的形象有点“俏”。
由于猴子像人,所以捏猴车,民间也叫捏“人儿”。
东南沿海一带还顺着当地的方言土语,把猴子的性格形容为“猴子六子”,即滑稽可笑的意思。
民间原有民俗工艺品“三勿猴”,即三只被塑在一起的小木猴玩具,一个捂眼,一个捂口,另一个则捂耳,通过“不正经”的猴儿来讽刺封建礼教的“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煞是有趣。
它的习性有些“理”。
猿猴崇拜应是较早产生的动物图腾崇拜之一。
这是由人类早期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主要生活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
猿猴外形似人,动作敏捷,善于攀援树木,采摘野果,不仅能给以采集生活为主的原始人提供找寻食物的线索,而且也能放哨瞭望,通报敌情,使人类得以及时躲避凶猛野兽的袭击。
猿猴的习性与原始人也很相近。
这使童年的人类对猿猴产生敬畏、感激和崇拜的心理,并将它们视为神灵加以膜拜。
农历丙申新春佳节悄然来临,根据古老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今年属于猴年。
猿猴、猕猴、猢猴被人们喜称为“美猴王”。
关于“美猴王”与“喜”(福、禄、寿、喜、财,为中国五种传统俗信)结缘,到底有什么来历呢?它的来历有点“神”。
中国民间故事:猴年说猴
春节将临,举国欢庆新春,今年为“甲申年”,申即猴年。
猴为灵长类动物,与⼈的联系最为密切,被⼈喻为聪明、机智、勇敢、活泼之兽,是智慧灵⽓的象征,尤为青年喜爱。
⾃古以来,中国就有“猴祖”的说法,古籍如《诗经》、《礼记》、《尔雅》、《庄⼦》、《列⼦》、《⼭海经》、《淮南⼦》、《世说》等均有记载;笔记、野史、⼩说等记载尤多。
记载名称各异,遂有猴、猿、猨(⾳‘猿’)、猱(⾳‘挠’)、狙、猕猴、禺、沐猴、狖(⾳‘⼜’)、参军、王孙等均指猿猴。
《诗经·⼩雅·⾓⼸》中的“⽏教猱升⽊。
”就是说:猴不⽤⼈教,就会攀⽊,说明古⼈对猴有仔细的观察。
汉代王延寿撰有《王孙赋》,唐柳宗元有《赠王孙》赋等都是写猴。
⼈们利⽤猴的攀缘特点,经过对它训练演⽰杂技,如宋代陈暘所撰的《乐书》,就有“汉世有猕猴缘杆之技。
”李昉的《太平⼴记》也有“蜀⼈阳千度弄胡孙(猢狲),饲养⼗余头,会⼈⾔语。
令骑马作参军戏。
”可见中国的“猕猴戏”由来甚久。
今之耍猴杂技,是⾃古流传下来的习俗。
“申,猴也”见于汉代王充所撰的《论衡·物势》中,说明⼗⼆属相与⼗⼆种动物相配,⾃古就成为既定规范的习俗。
“申”为什么是猴?说法很多,⽐较可信的是申者伸也。
古⼈见猴群常伸⼿相援于深涧中饮⽔,故将伸(申)称猴。
汉代许慎《说⽂解字》中:“申为字像猴之形。
”是⼜⼀解。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中,引⽤汉代班固的《⽩虎通义》语:“猴者候也。
见⼈设伏机,则凭⾼四望,善于候者也。
”因状定猴之名,也较合理。
⾃古以来,关于猴的神话、传说,故事⾮常之多,其中以《世说新语》中的⼀段记载最为动⼈:“桓公⼊蜀,⾄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者。
其母缘岸哀号,⾏百余⾥不去,遂跳上船,⾄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
”其他如《搜神记》、《齐东野语》、《墨客挥犀》等书,均有此类⼤同⼩异的记载。
“断肠”便成为典故,被历代诗⼈⽤之。
如唐代诗⼈常建的《岭猿》诗:“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斜阳。
猴年说猴:石猴背后的民间文化
猴年说猴:石猴背后的民间文化春节里,山西解州关帝庙内形态各异的石猴备受游客关注,北京白云观里至今流传“摸石猴”的年俗,河南国家非遗方城石猴的艺术品销售红火。
专家表示,石猴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重要地位,其背后包含祛病消灾、“好时候”、“封侯”等多种文化内涵。
由于是猴年,近日不少到运城解州关帝庙拜关公的游客对庙里猴造型的石雕产生了好奇。
其中,午门望柱头上一排石雕,为石狮与石猴相隔,格外引人注目。
对此,运城市文物局文博科科长王大奇告诉记者,解州关帝庙里的石猴不在少数,有的是大猴背小猴,寓意“辈辈封侯”,有的是猴子持桃,寓意“金猴献瑞”,有的是猴子持印,寓意“封金挂印”。
因为关老爷曾被封为“汉寿亭侯”,所以庙内会有很多石猴。
在北京,至今流传有过年到白云观摸石猴的习俗。
北京民间还有“三猴不见面,铁打白云观”“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的俗语。
虽然不乏迷信色彩,但是却表现了百姓的美好愿望,相信摸白云观里的石猴能消灾祛病,保佑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而在河南省方城县砚山铺村,“石猴世家”主人王国庆还在加班加点地雕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城石猴,为百姓送上“好时候”。
58岁的非遗传人王国庆告诉记者,方城石猴已有千年历史,取材于当地的一种花石,石头柔软细腻,带有花纹。
经过选材、制胚、打磨、雕刻、蒸煮、上色、晾晒、涂桐油等十多道工序后,一件只有几厘米高的微型石雕艺术品就制作好了。
“石猴谐音‘时候’,就是顺应节令气候的变化,好时候、好运气的意思。
”王国庆说,民间自古就有“时候(石猴)到门前,四季保平安”的说法,过年的时候人们以此为吉祥物佩戴在孩子们身上。
十二生肖中,猴是最具灵性的动物之一。
无论是古建筑中的石猴雕刻还是人们身上佩戴的微型石猴艺术品,它们形态各异、灵动洒脱,或猴背猴、猴摞猴,或与马、蜜蜂、桃子组合,表达了民间祈求平安、吉祥、长寿、官运的美好愿望。
古人的“猴情结”与生肖猴——中国古代猴文化溯源
古人的“猴情结”与生肖猴——中国古代猴文化溯源古人的“猴情结”与生肖猴——中国古代猴文化溯源倪方六《同话录》十二辰中提及生肖唐代青石十二辰像之猴蛇身猴脸伏羲女娲像(四川简阳出土东汉画像石)“羊辞霜雪地,猴攀桃李枝。
”随着丙申猴年即将来临,有关猴的各种话题也渐渐热了起来。
若溯其源,古人的“猴情结”可谓由来已久,很多“猴话题”迄今仍无定论。
比如,猴子为什么能入选十二生肖?为何在十二生肖中排第9位?古“申”字为什么是两只猴子相望?十二生肖为什么有“比先后”、“不足之形”、“足趾说”、“习性说”、“图腾说”等多种说法?猴子为何在殷商时期被视为“高祖夒”?女娲和伏羲为什么被古人塑造成蛇身猴面?在早期古籍中“猴”为何写作“矦”?……猴子为什么能入选十二生肖?《草木子》:“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而“猴无臀”所谓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12种动物。
对于这12种动物为什么能入选十二生肖,历来说法多多。
汉族中有一种说法是,猴子能入选十二生肖是因为老虎帮的忙,猴子曾救过老虎,因此与老虎的关系不薄,老虎下山觅食时,山里的大事小事均交由猴子打理,故留下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歇后语。
另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是,十二生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创造的,当年选用哪12种动物有分歧,只好采取“比先后”的办法,谁领先谁入选。
传说牛跑在最前面,哪知老鼠跳上牛背,在牛即将到达终点时,一跃而下,巧得第一,牛屈居第二,随后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其实,“比先后”只是一种文学式的想象,像“龙”这种动物根本就不存在,如何“参赛”?如果真赛速度,猴子就是比不过老鼠,也不会输给牛吧!类似纯属想象的传说,在中国民间也存在。
对于十二生肖的来历,古人还有一种“不足之形”的说法,流传颇广。
南宋曾三异《同话录》“十二辰”条称:“十二辰,属子午卯酉丑,行死处,其属体皆有亏,如鼠无胆,鸡无肾,马无角,牛无齿,兔无唇之类,惟三物配附不合耳。
猴年说“猴”
猴年说“猴”丙申年到了,“猴年马月”也快要到了。
十二生肖中,今所见最早的文献是将“申”和“猿”相配,后来都将“申”配“猴”。
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的《日书》,分甲乙两种,甲种记载有十二生肖,跟今天流行的生肖一脉相承,但不完全相同,其中有“申,環也”。
这里“環”是“猿(猨)”的假借字,猿、猴同类,因此将“猿”和地支的“申”相配,至晚战国已然。
东汉王充《论衡·物势》所载生肖跟今天完全相同,是今天十二生肖最早的文献记载。
它很明确地将十二生肖和五行、十二种动物联系起来,申配猴,五行属金。
十二生肖广泛流行于汉字文化圈,不限于中国。
“猴”字《说文》已经收录了,左边“犭”实际上是“犬”字作偏旁的写法,是形旁,右边“侯”是声旁。
字从“犬”,是因为犬也是人们豢养的动物,古人很熟悉,因之很多为动物名造的字都可从“犬”,如“猪、猫、狶(大猪)、獐”等;跟猴子相类或同类的动物也多从“犬”,例如“猨(猿)、玃(大母猴)、狖(长尾猿)、狙(猿猴一类的动物)、狨(金丝猴)、犹(猿猴一类的动物)、猱(猿属)、猢狲”等字都如此。
先秦文献《吕氏春秋·察传》已有“猴”字用例:“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察传》讲对传言要加以详察的道理,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流言经过几次流传就会走样,白变成黑,黑变成白。
所以狗变成大母猴,大母猴变成猕猴,猕猴变成人,可是人和狗实在相差得很远了,可见传言不可尽信。
文中“母猴”不是今天“公猴、母猴”的“母猴”,它指猕猴,也叫“沐猴”。
可能是连读的关系,前面一个字的读音易生变,于是有“猕猴、母猴、沐猴”的歧异。
后来也叫“马猴”,《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有“大马猴”的说法。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到了秦朝都城咸阳,占尽先机,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以图天下。
他看到秦朝的宫室都烧坏了,又怀念故乡江东,因此感叹:“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打定主意回江东。
猴年说猴:与猴有关的习俗
猴年说猴:与猴有关的习俗
汉民族传统认为猴是吉祥物。
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
如一只猴子爬在枫封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又如—只猴子骑在马上,取“马上封候”之意;再如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台湾高山族传统习俗中有猴祭,是高山族卑南人十二、三岁少年入会时禳灾纳吉的传统祭议,又称“第一次入会所仪式。
”通常在十一月间早稻收成后举行,为期十天,其中第三天杀猴,旨在崇尚武勇,培养少年胆识,是祭祀的主要仪式,故称猴祭。
祭前,少年清扫道路及杀猴圣地。
黄昏,身缠芭蕉叶,面涂锅灰,持棒挨家逐户捣腾搅扰,以示驱除邪魔。
第三天清晨,捉一山猴囚于木笼,祭司率少年围绕木笼,以竹竿刺死山猴,抛掷猴尸,以示弃旧图新,祛邪纳吉,然后抬猴尸至敌首处举行安葬仪式,齐唱猴祭歌。
猴祭歌内容包括“祭猴”与“葬猴”两部分,前部分在杀猴仪式上吟唱,后部分在葬猴仪式上吟唱,歌词围绕祭奠猴之亡灵,反复阐述禳灾祛邪,赐福安康的主题。
猴祭毕,少年们在青年持棒监督下轮番登会竹台挽手歌舞,直至祭祀结束,获准入会受训。
祭祀期间,禁上女性进入会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年说猴,漫谈中国猴文化
说起猴子,中国人会有一种亲切感,猴子活泼伶俐,谁不喜欢呢,何况还是人类的近亲。
当然对中国人而言,对猴子的感情还和中国人的偶像齐天大圣孙悟空分不开。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将中国的猴文化上升到了一种国人的精神,美国电影有各种英雄超人,而孙大圣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神话和英雄代表。
猴年马上到了,在等待中先来看看中国的猴文化。
生肖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九位,称为“申猴”。
伴随着中国的生肖文化,猴文化也代代流传。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十
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
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早在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
最早记载与今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古往今来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
每年的春节,中国人庆祝节日都会与当年的生肖联系起来。
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民俗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
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文学除了谐音取意吉祥外,汉语中有不少关于猴子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
在中国古诗里,猴的形象也经常出现,最为流传的应该是诗仙那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猿啼,已经成为古诗的一种意象,颇为有趣的是,猴子活泼,但猿啼浸染了浓浓的乡思和凋零孤独之感。
古诗里的猿啼,带来了一丝古意,合着水墨渐远的意境,掠过一点怅惘。
涉及猴的赋、笔记小说、长篇小说也为数不少,除了家喻户晓的明朝小说巨著《西游记》,三国东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西晋著名诗人傅玄的赋《猿猴赋》、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张华的笔记体小说《博物志》,南朝宋小说名家刘义庆的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等都有过关于猴的描写和故事。
运动五禽戏,三国时名医华佗首创“五禽戏”,第四个“戏”就是“猴”,人仿照猴的动作锻炼,择一牢固横竿(如单杠,门框,树叉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
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县,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五禽戏之猴戏主要可以增强人的心肺功能。
猴拳,汉族拳术中象形拳的一种。
因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而得名。
据记载,中国早在西汉时就有了猴舞和猴拳。
猴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风格,但基本要领却是共同的,近代猴拳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其动作内容既要模仿猴子机灵、敏捷的形象,又要符合武术的技击特点,具有形、法统一的猴拳动作。
有的套路还编进一些跌、扑、滚、翻动作,做到神似,表现猴子的精神。
猴戏,古老的汉族表演艺术之一。
汉代画像石中百戏图里有猴戏形象。
明清时,玩猴者多为谋生之计流浪江湖。
玩猴艺人多为一副扁担,挑两个箱子;或牵羊,带助手扛一长十字竹竿。
在选好场地后,敲锣引人驻足。
一般令猴翻筋斗、担水、走索;或爬高竿;或开箱戴面
具,穿戏衣走场。
民国时期的戏曲舞台上,孙悟空戏——俗称“猴戏”深受欢迎。
先期演猴戏具有独特风格,在脸谱、扮相、表演各有不同的,是郝振基、杨小楼、郑法祥;后期为盖叫天、李万春、李少春。
影视关于猴的影视,不多说,大家也会想到《西游记》和相关的衍生。
《西游记》是很多人的童年,那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是多少人的偶像,他不帅气不高大,脾气也不算好,但就是让国人发自骨子里的喜欢。
因为他有猴的顽劣可爱,游戏山间天地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他有人所缺乏的率真,又有猴的聪慧。
他蔑视法则,但认准一件事情会任劳任怨全心全力去做好。
我们的大圣优点那么多,本领那么高强,怎么能不让中国人喜爱。
最近的电影《大胜归来》让无数年轻人甘当自来水为其宣传,更是国漫的一个奇迹,我们的大圣从未离开,他也会带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英雄走的更远更好。
对猴子,中国人的感情是很深的,猴年即将到来,六小龄童为百事可乐做的一条广受好评的广告
中有一句: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人,何尝不是如此,一直在努力,一直不放弃,看着祖国越走越远,越走越强大,猴年我们仍会继续努力,像大圣一样,不畏险阻,直至成功。
文化说“猴”
成语
猕猴骑土牛: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尖嘴猴腮: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土龙沐猴: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猿猴取月:比喻愚昧无知。
也比喻白费力气猴头猴脑:像猴子那样好动,形容行动浮躁。
猴年马月:(猴、马:十二生肖之一。
泛指未来的岁月)
轩鹤冠猴:乘轩之鹤,戴帽之猴。
比喻滥厕禄位、虚有其表的人。
杀鸡儆猴:杀鸡吓猴,杀鸡骇猴。
(宰鸡教猴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弄鬼掉猴:比喻调皮捣蛋。
猴子搏矢:形容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容易上当。
杀鸡骇猴: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歇后语: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猩猩)猴子戴礼帽——假充文明人猴子偷桃——毛手毛脚
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猴子带胡子——要哪出没哪出猴子偷瓜——连滚带爬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猴子吃大象——亏他张得开嘴猴子捞月亮——空欢喜
猴子坐火箭——远走高飞猴子推磨——玩不转猴子坐到旗杆上——唯我独尊
猴子学人样——装相猴子耍扁担——胡抡
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更使猴类词条数目大增:
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孙猴子封了个弼马温――不知官大官小
孙猴子变山神庙——露了尾巴跟孙悟空比跟头——差着十万八千里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六耳猕猴充悟空——冒牌货
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孙悟空到了花果山——称心如意
好了,了解这些“猴文化”,大家可以去和小伙伴们显摆显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