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乡土地理》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六年级《山海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六年级《山海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六年级《山海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山海关》课文、黑板、粉笔、教学投影仪。

2.道具:图片、地图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导入: - 你听说过山海关吗?它是什么地方?你知道它的历史意义吗?
2. 新课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教学投影仪展示山海关的图片和地图,简要介绍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3. 小组活动(2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山海关地图,要求小组成员观察地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 山海关位于哪个省份? - 山海关是中国的哪个方位? - 山海关与哪两条河流相邻?
4. 分组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观察结果分享给全班。

5. 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鼓励学生使用书籍、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山海关的历史、文化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将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小组分享,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六、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山海关》课文阅读,并写一篇关于山海关的介绍,包括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山海关说课稿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山海关说课稿

《山海关》说课材料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山海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大意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初步在阅读中做些批注。

根据以上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2)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风貌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情感。

(4)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我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抓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和教学难点来处理。

(一)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教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过程。

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为此,我采用以下方法展开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

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

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2017年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重点难点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能理解山海关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山海关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 [①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段导读: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发出感叹,点明了文章写的是一座雄关,特点是威武。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②句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段导读:第2自然段简介雄关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文章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山海关的威武名气,为全文总起,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语句简洁,感情浓烈。

这铮(zhēnɡ)铮响的名字,我是很早很早就听到了,现在,我终于亲眼看到这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了。

[③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chuán]!那气势的雄伟,那地形的险要,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④这几句话起什么作用?]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作者亲眼见到山海关后发出的感叹、赞美。

先说那城楼吧:它是那么雄伟,那么坚固。

那高高的箭楼,巍(wēi)然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那“天下第一关”的巨大匾额,高悬于箭楼之上,特别引人瞩目,从老远的地方,就看得清清楚楚。

[⑤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这五个大字,笔力雄浑苍劲❶,与那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的雄关浑然一体,无比壮观。

[句导读:通过描写高高的箭楼和那巨大的匾额,表现了山海关的雄伟气势。

] 但是,最壮观的还是它那形势的险要。

顺着城门左侧的台阶拾❷级而上,走到城墙之上,站在箭楼底下,手扶着雉堞(zhì dié)的垛口,昂首远眺,你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又惊又喜的赞叹:“嗬(hē),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段导读: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山海关的城楼的特点。

《山海关》说课稿

《山海关》说课稿

《山海关》说课稿《山海关》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山海关》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一、说教材《山海关》是学校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群情欢腾的开国大典、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宏伟庄重的山海关——篇篇文章,字字句句充分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赤诚的爱。

《山海关》一文的是峻青,这篇抒情散文是两度登临山海关,经过四年酝酿的佳作。

从题目看,好像是为了歌颂宏伟险要的古代知名关口——山海关。

实际上,文章不但歌颂了见到的山海关,而且从山海关想到了更紧要的关,心中的雄关信念。

那就是对中华民族坚贞不渝的信念,是任何武器和军队攻不破的雄关。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2、本领目标: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本领和准确用词的本领。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酷爱祖国疆土,酷爱中华民族的灼热诚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悟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本领。

本文的抒情性强,词汇丰富,学生的领悟要与实现全都有肯定的难度。

所以应当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帮忙学生实现最佳的感悟效果。

二、说教法山海关虽然是直观形象的事物,但由于读者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角度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的文章,每个人的感受不同,理解也会不同。

像《山海关》这样的精讲课文,我更乐意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所以在教学中,我依照“先学、后教、感悟”的模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本身阅读,相互讨论疑难问题,然后内化为本身的情感。

敬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教学本文时,我们应当注意通过反复阅读来体味的情感。

XX年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

XX年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

2024年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山海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激发学生对《山海关》这篇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讲述山海关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山海关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位置。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山海关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山海关》的内容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朗读和解读课文《山海关》。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手法。

2.3 教学方法分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问题讨论和答案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课文讨论与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课文《山海关》。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symbolism 和metaphor。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组织全班讨论,分享不同角度和解读,促进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第四章:创意写作与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帮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作品。

4.2 教学内容学习并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创作以山海关为背景的小故事或描写片段。

4.3 教学方法提供prompts 和指导,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作。

学生互相分享作品,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5.3 教学方法学生提交课程总结报告,反思学习过程和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课文延伸与比较6.1 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比较思维。

《山海关》教案设计

《山海关》教案设计

《山海关》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山海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掌握山海关的基本地理信息和景点特色;3. 熟悉山海关的传说故事和民俗风情。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景观描述能力;2. 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能力;3.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小组合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山海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3.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主动分享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1. 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 山海关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3. 山海关的建筑特点和文物古迹;4. 山海关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2.2 教学资源1. 山海关的图片和地图;2. 山海关的文献和资料;3. 山海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4. 山海关的实地考察和旅行社资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对山海关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山海关的了解和期待;3. 引导学生思考山海关的重要性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2.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3.3 课堂讲解1. 详细讲解山海关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介绍山海关的建筑特点和文物古迹;3. 分析山海关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3.4 互动环节1.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和分享;2. 开展小组讨论和问答环节;3. 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口头报告和分享;3.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质量。

4.2 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准确性;2. 评价学生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能力;3. 反馈学生的作业改进建议。

4.3 期末考试1. 设计相关的考试题目和评价标准;2. 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理解程度;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进行山海关的实地考察;2. 安排学生参观景点和文物古迹;3. 让学生亲身体验山海关的旅游活动。

山海关教学设计

山海关教学设计

山海关教学设计山海关教学设计山海关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是语文出版社S版六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的课文。

本课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九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总分总”结构行文的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的。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在自学与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并诉说自己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总写句“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四、教学难点: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五、教学用具:山海关的相关图片、自制的长城内外示意图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你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吗?生:(自由说)师:你对山海关了解多少?生:(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山海关)师:同学们,毛主席曾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峻青一起认真领略一下长城当中最著名的要塞山海关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初知全文。

1、自由朗读文章,画出不理解的词。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词,请学生板演字音、组词,示范朗读。

)3、指导学生积累成语。

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广袤无垠干戈扰攘浑然一体捍卫忠贞慷慨悲歌4、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5、四人小组自由读文章,讨论:那些地方读懂了?(师生交流)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2.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山海关》教案

《山海关》教案

《山海关》教案一、教案背景《山海关》是中国古代通往北方的重要战略关隘,位于今天河北省秦皇岛市。

这个关隘被誉为中国的“天下第一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本教案以《山海关》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地理意识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了解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3. 探究山海关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地理意识和文化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1.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介绍a. 通过地图展示山海关地理位置,指导学生了解山海关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b. 介绍山海关的地形特点,如其位于中国北方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地势险要等。

2. 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a. 通过课件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朝鲜战争时期的防御关隘;b. 探讨山海关在防御外患、保卫中原的战略作用。

3. 山海关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a. 引导学生思考山海关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英勇和顽强精神;b. 分析山海关与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关系,如著名文献《山海经》中所提及的山海关。

4. 学生讨论和交流a.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山海关对中国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影响;b.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

四、教学评估方法1. 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海报、课件、手抄报等形式来展示所学知识和对山海关的理解与感悟。

2. 模拟演练安排学生参与模拟演练活动,让学生扮演防守山海关的军官,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山海关的理解。

3. 学生个人总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个人总结,总结自己对山海关的认识和所学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课件等介绍山海关的相关资料;2. 电脑、投影仪、白板等多媒体设备;3. 纸张、笔具等文具。

《山海关》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山海关》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山海关》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山海关》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加强学生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

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文章体会内容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学习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阅读,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根据课文中有关词语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及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1.重点: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个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哪篇课文了?(山海关)通过初步的学习,山海关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地形险要)2、教师: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它依山傍海,易守难攻,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座军事要塞。

《山海关》教案设计

《山海关》教案设计

《山海关》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山海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掌握山海关的基本地理信息和建筑特点了解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1.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历史和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认同感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山海关》教材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山海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山海关的地理信息和建筑特点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2 教学资源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展示提供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资料供学生参考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山海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3.2 教学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山海关的特点和重要性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口头报告,展示研究成果教师讲解:对山海关的历史背景、地理信息和建筑特点进行详细讲解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山海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小组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课后作业:学生完成的练习和研究报告4.2 评价标准知识掌握:学生对山海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思考能力:学生对山海关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第五章:教学拓展5.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山海关实地考察,加深对山海关的了解和体验开展山海关主题的绘画、写作或摄影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邀请专家或当地居民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山海关的历史和文化故事5.2 教学反思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第六章:教学实践6.1 教学活动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山海关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献等课堂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展示、问答等形式,深入理解山海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价值6.2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情景教学: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第七章:教学案例7.1 案例设计选取山海关的典型历史事件或文化故事,如闯关东、长城抗战等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案例,深入理解山海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7.2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山海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等方式,提高分析和思考能力第八章:教学评价8.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学生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8.2 评价标准知识掌握:学生对山海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思考能力:学生对山海关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第九章:教学拓展9.1 拓展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参观山海关实地考察,加深对山海关的了解和体验开展山海关主题的绘画、写作或摄影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邀请专家或当地居民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山海关的历史和文化故事9.2 教学反思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第十章:教学计划10.1 课时安排本节课共安排45分钟,具体分配如下: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25分钟拓展活动:5分钟10.2 教学进度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后续课时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进行调整在本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山海关相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如长城文化、明清历史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教学目标需要重点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确保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年级语文《山海关》教案

六年级语文《山海关》教案

六年级语文《山海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理解课文描绘的山海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描述山海关的美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对山海关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感受山海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描述山海关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进行想象,创新性地描述山海关的美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山海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逐个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跟读,确保正确读音。

3.教师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让学生理解。

(四)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山海关的哪些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海关》,你们对山海关有什么印象?”(二)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三)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如果你置身于山海关,你会怎样描述它的美景?”2.各组汇报,教师点评。

(四)创新性描述1.教师出示山海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描述。

2.学生描述,教师点评。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山海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XX年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

XX年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

2024年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海关》。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了解作者郑成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山海关》。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会珍惜历史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掌握。

3. 诗意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古典诗歌的欣赏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3.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展示《山海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作者郑成功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山海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5. 写作练习(1)以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山海关》。

2. 运用诗意的语言,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色的文字。

3. 深入研究郑成功的历史背景,了解他的英雄事迹。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山海关》的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写作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山海关》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乡土地理课程纲要一、课程设置背景乡土地理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深入落实东宁一中“以人为本,提升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

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和谐发展继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

乡土地理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以及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地理学科拓展,在学习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二、课程目标1、增强学生对家乡长清的认识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

2、学习信息的搜集归纳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正确的地理发展观。

3、通过学习加强学生乡土地理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学习和家乡的建设中去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这课堂几章几节、每节内容如何目录!!!课程实施: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案例、课堂体验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科学的乡土地理素养。

2.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形式进行,使得学生学习更有灵活性;教师应该多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方法,用直观形象的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

3.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社区宣传时,希望学校能协助联系社区,并能配合教师保障学生的安全。

4.建议学校提供一定的教学条件,便于学生上网和教师教学。

建议家长主动配合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如课外活动四、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评价值如下:评价环节1、老师评价2、学生互评最高分值(分)课堂考勤 20课堂主动发言 30课堂活动 30撰写学习心得或论文 20总评 100评价标准:1、学生按时上课情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山海关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山海关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山海关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山海关的历史文化及相关的语文知识,使学生能够:1.了解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等基本知识;2.理解并朗读相关的诗歌文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3.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4.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课文篇目《山海关》词语解释1.关隘:古代设在边境要塞的关口。

2.长城:是中国古代用以防御外敌入侵的伟大工程。

3.关键处:对整个局势有极大重要性的地方。

4.决战:指在战争中双方各自力量弱化,对决最后的一次战役。

文化相关知识1.山海关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等2.长城的历史渊源、构造、作用等3.关于关隘的历史事件及其文化内涵诗歌鉴赏1.《饮马长城窟行》2.《长城谣》阅读理解1.《关雎》2.《平原游侠传》教学步骤导入环节通过分发一些图片或地图等教具,引导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渊源和基本构造,以及长城的作用及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授1.先分别讲授关于山海关和长城的知识,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

2.介绍《饮马长城窟行》、《长城谣》的作者和诗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

朗读诵读1.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饮马长城窟行》、《长城谣》,巩固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进行诵读,既可以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加深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解。

阅读理解1.通过让学生分组阅读《关雎》、《平原游侠传》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品味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展开深入的思考和研讨,增强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小结和提问,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对于课文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问题解答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价。

5.山海关(教案)(4)

5.山海关(教案)(4)

5.《山海关》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要塞、苍劲、气势磅礴、广袤无垠、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加快阅读速度,训练学生在有效的阅读时间内,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查阅词语的意思。

2.认读课文,小组学习交流,使生字词再强化。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品词悟句体会其“忠贞”的灵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课文重点段落深入感受山海关的“伟大体魄”与“忠贞灵魂”,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情感.课前准备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了解中华名族的历史明确山海关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去过山海关吗?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走进山海关。

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请去过山海关的学生谈谈对山海关的印象,有助于从感情上拉近全体学生与山海关的距离,就好像认识一个新朋友一样来认识山海关,走进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要求: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读准确,句子读正确,读错的字写在纠错本上。

容易读错的字:铮铮响、大匾额、雉墙的垛口、脖颈儿、屏藩要塞、烽台烟墩、广袤无垠、逶迤翻腾、身披盔甲、金戈、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抵御、捍卫同时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重ò关要塞sài 脖颈gě幽燕yān殷yān红累累lěi lěi白骨设计意图:本课生僻字与多音字较多,所以提醒学生读准确,多读几遍,加强记忆。

三、再读课文,思考山海关给你的初步印象。

四、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体会情感。

中心话题:来到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作者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学生自读、合作、探讨、交流。

《山海关》教案设计

《山海关》教案设计

《山海关》教案设计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去过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吗?今日,我们就跟随闻名作家峻青,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板书:山海关〔二〕初读,感知全文思路。

1、自由小声朗读课文,留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再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开展的联想?〔三〕细读,体会内容。

一边默读,一边思索:从眼中看到的山海关和心中产生的种种想法,你认识到了山海关有怎样的特点?1、读第一,二自然段,留意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的风采?〔“好一座威猛的”“这号称。

”等感叹号〕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留意用哪句话概括了山海关的风采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详细地写出了这些特点?3、读第六至九自然段,留意站在这雄关之上,心情有怎样的改变?找出相关句子。

4、他想到了什么?用哪些话概括了山海关历史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觉?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用了什么词语、句子来全面概括山海关的特点?5、在阅读课文1—4段时,要让同学观测课文插图去体会有关语言文字。

在理解各部分内容时,要结合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或段落。

不要把理解和朗读分别、割裂开来。

〔四〕练读,领悟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城楼9、山海关:地理位置历史作用现在的作用教学反思:当一切尘埃落定,终能沉静下来思考执教《山海关》一课的得与失。

面对板块式教学,如同面对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生疏的,艰难的,充斥一种不可知的挑战。

我期盼着登临高峰的喜悦,也畏惧着沿途的'艰辛。

板块式教学的实践,需要老师有着极高的驾驭文本的技能,清楚的思路,独到的见解,不能脱离也不能拘于文本。

而节选自那篇闻名的《雄关赋》的《山海关》一由于文本本身的光华,让我在构架大框架时就为入手难而极伤脑筋,好像每一条路都能通往山顶,好像每一条都不尽人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关乡土地理》课程纲要
(2011-07-19 13:47:50)
转载▼
分类:校本
标签:
育儿
《山海关乡土地理》课程纲要
主讲教师:朱学猛
教学材料:《山海关乡土地理》自编教材
课程类型:课堂教学实践
授课时间:每双周一节
授课对象:初二全体同学
具体内容:
课程意图: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初中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特色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山海关,热爱山海关,学会对家乡负责,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乡土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初步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家乡资源从而了解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山海关丰富的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山海关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知道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山海关与中国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了解山海关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
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课程内容:我校地处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冲。

东与辽宁省接壤,距沈阳市400公里,西距伟大祖国首都北京350公里。

北部是层峦叠嶂、巍峨挺拔的燕山,南面是茫茫的渤海,山海间距8公里。

长城由渤海而出,蜿蜒北上,雄关开设于中,如虎踞龙盘,控扼着海陆咽喉。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是它的真实写照。

山海关交通便利,陆路有京沈铁路和公路穿越市区东西。

山海关火车站是国家特级站,在此路过的所有客货列车都要停歇。

货运编组站是全国四大编组站之一。

海路有距城西15公里的全国第二大港口-秦皇岛港,距城东3公里有山海关船厂码头。

海陆以外、境内还有中国民航山海关机场,目前已开通到广州、上海、北京、沈阳、大连等地的定期航班。

这种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对发展工业、农业、商业和旅游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丰富灿烂,一直是交通要道。

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历代文人在此留下不朽诗篇。

人文资源底蕴深厚,风景名胜区众多。

可以说我们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挖掘山海关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地理资源:
第一节山海关概况--------------------------------1
第二节地理位置----------------------------------3
第三节主要地形----------------------------------4
第四节气候特征----------------------------------5
第五节河流和海洋资源----------------------------10
第六节石河-------------------------------------11
第七节旅游资源----------------------------------13
第八节风俗饮食----------------------------------16
第九节古城开发----------------------------------17
山海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学生发展而存在,能对当地社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把特色课程的构建做为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浓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

《山海关乡土地理》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004年、2005年暑假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领略乡土气息,在实践中体验地理文化。

2007年12月带领学生走进古城,体验古城文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受益非浅。

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内容活动安排主要归纳为:
A.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模仿或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收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基本过程:课题选择与确定→制定方案→课题探究的实施→课题总结与评价.如地理学科的“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设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巧用乡土地理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

B.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包括“设计学习”和“应用学习”两种形式。

设计学习,如:地理学科进行了“山海关校园绿化设计方案”、“地球:我们的家园”环保演讲、征文、漫画系列活动;等。

应用学习,如:地理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

C.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一般以参观、考察、访问为活动方式。

如:地理学科的“气象观测”活动、“山海关旅游资源开发设计”、“石河水污染调查”、“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等活动,学生通过活动,体现了体验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D.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一般包括社区服务活动、生产劳动两种方式。

社区服务活动如:每年三月“学雷锋月活动”,定点帮社区清洁服务。

生产劳动包括手工劳动、田间劳作两种形式。

,如:我校开展帮父母下地实践活动,从中了解农业特色。

课程实施建议: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

山海关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用较为规范的图例绘制反映学校或家庭所在地的示意图,并要求能够展示出正确的方位和较多的地理信息。

●查阅以前的乡土地图,讨论家乡有哪些变化,并以适当形式展示讨论的结果。

●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班级或小组讨论,就家乡某一方面的发展提出设想。

●讨论家乡的对外经济社会联系,说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开展乡土地理的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

●每两周进行一次乡土地理的教学,主要在教室、多媒体、微机室进行,同时定期进行综合考察活动,走出校园,走进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学校提供了多媒体教室、微机、照相机、录象机等资源。

●活动过程中,班级容量偏大,应该结组进行活动。

课程评价建议: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

学分的取得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综合实践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兴趣、积极性、参与程度等,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个方面的因素中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最终的学分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最后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小结。

各小组的成果可以采取各种表现形式,可采用文字、模型、图片、声像等。

展示的各种成果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同学间相互学习,交流后各小组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指导教师按照成果的评价表,对各课题小组成果提出问题和质疑,课题小组要进行说明和应答,指导教师对应答表现进行适当成绩评价。

在完成后,指导教师结合讲课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学生报告和展示结果等几个分项评价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和权重进行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成绩,此成绩就为该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成绩。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实践结果参加年级的成果展示,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我校将学生的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向上推荐,增强了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