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合集下载

彭吉象王宏建艺术学概论真题习题题

彭吉象王宏建艺术学概论真题习题题

摘自隋志强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艺术学概论》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四、名词解释1.艺术四要素(2006年山东大学考题)2.不平衡关系(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3.艺术的形象性特征(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题)4.艺术真实(2007年山东大学考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5.审美关系(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艺术的民族性(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山东大学考题)7.审美(2011年广州美术学院考题)8.艺术符号(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9.主观精神说(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考题)10.文化工业(2013年清华美院考题)五、简答题1.简述“艺术的本质”。

(2009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2.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009年聊城大学考题)3.试述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2009年厦门大学考题)4.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5.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结合作品实际阐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010年中山大学考题)7.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

(2008年山东大学考题)8.为什么说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010年南师大考题)9.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0.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关系。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1.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007年聊城大学考题)12.什么是艺术的主体性特征?(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3.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意义。

(2010年北京大学考题)14.试论述艺术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5.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举例说明。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概论重点: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Ⅰ、关于艺术的本质有哪几种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Ⅱ、艺术的三个特征①形象性(如何理解)
②主体性(如何理解)
③审美性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主要有哪几种管带你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Ⅰ、艺术教育的概念,根本目标及其具体任务
Ⅱ、艺术的功能:①审美认知(概念)
②审美教育(概念,原因,特点)
③审美娱乐(概念)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及区别
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及区别
Ⅲ、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区别
Ⅳ、艺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及区别
第五章: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的种类: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
Ⅰ、建筑艺术的三个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坚固(其中美观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Ⅱ、园林艺术的三个特征:建筑没,自然美,文化没;其中文化美是核心和精华。

Ⅲ、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和审美性,变现性和形式美,民族性和时代性)
Ⅳ、这一张书后面一些典型例子
第六章:造型艺术
Ⅰ、造型艺术的种类
Ⅱ、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Ⅲ、这一章书后面的例子
第十章:艺术创作
Ⅰ、艺术创作主题——艺术家
Ⅱ、艺术创作过程
Ⅲ、艺术创作心理
Ⅳ、艺术流派的形成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层次,典型和意境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

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

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艺术的功能——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学习绘画、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艺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生在艺术教育中能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自己的作品和表演,他们能够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这种积极的反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

其次,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来理解和呈现艺术作品。

这种锻炼促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艺术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外,艺术教育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艺术教育中,学生们需要与其他学生合作,共同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

通过这种合作,他们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同时,艺术作品和表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

学生们可以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体验,从而增强情感交流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而要实现艺术教育的这些功能和意义,我们需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开展艺术教育。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

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应该被充分重视并纳入课程中。

同时,教师应该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能够引导学生们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另外,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教育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课程和艺术活动,家庭可以提供艺术资料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艺术学习,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黑龙江统招专升本艺术概论之艺术的功能与教育

黑龙江统招专升本艺术概论之艺术的功能与教育

黑龙江统招专升本艺术概论之艺术的功能与教育一、思维导图二、考点摘要本章重点掌握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教育的意义以及艺术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三、常考知识点(一)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功能恩格斯认为从巴尔扎克的社会小说《人间喜剧》学到的比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要多。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以情感人托尔斯泰《如歌的行板》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审美娱乐作用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能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寓教于乐(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1.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获得巨大的发展。

一方面,造成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变得更加舒适和富有,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消遣需要。

另一方面,高科技社会,又使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和职业化,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反而更加焦虑和不安。

人们渴望超出有限的物质生存需要,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2.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达到个性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艺术教育的任务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理解: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四、常考名词解释1.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概论5功能

艺术概论5功能

古希腊柏拉图强 古希腊柏拉图强 柏拉图 美育与德育的结合 的结合, 调美育与德育的结合, 认为荷马史诗以及悲 认为荷马史诗以及悲 剧、喜剧的影响都是 坏的,原因是这些艺 坏的,原因是这些艺 术作品使人的理智失 去控制、 去控制、情欲得到放 纵。 他提倡“理智” 他提倡“理智” 的艺术,特别强调音 的艺术,特别强调音 作用。 乐的教育作用 乐的教育作用。
有人说 过去的, 过去的,无法改变 现在的, 现在的,又看不清 而未来, 而未来,是如此遥远 有人说 过去的, 过去的,无需改变 现在的, 现在的,认真对待 而未来, 而未来,尽情去梦想吧
无 悔 今 生
——昨天· 今天· 明天
3.审美娱乐作用 3.审美娱乐作用 (1)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 )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 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 则是为了满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 精神产品,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 精神产品,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 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是通过艺术欣赏活动 艺术欣赏活动, (2)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是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审美需要得到满足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 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 即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 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 (3)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 劝谕读者 又使他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 读者, 喜爱, 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中国先秦时 期的艺术理论著作《乐记》 也有类似的思想, 期的艺术理论著作《乐记》中,也有类似的思想,提 出了“乐者乐也” 的主张, 包括音乐) 出了“乐者乐也” 的主张,认为艺术 ( 包括音乐) 应当使人们得到快乐。 应当使人们得到快乐。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2019/11/11
5
一、艺术的功能
• 其次,是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功能。 • 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
具有审美认知作用。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 的科学知识。
2019/11/11
6
一、艺术的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即指人们通过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 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可以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获 得陶冶,并使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发生深刻变化,获得审 美能力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升华。
2019/11/11
10
二、艺术的功能
•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
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 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 息。 • 物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精神产品则是为了满 足人们心灵的需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 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感。古罗马美学家 贺拉斯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
第三讲 艺术活动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一、艺术的功能
• 1、审美娱乐功能 • 2、审美认知功能 • 3、审美教育功能
• 二、艺术教育
• 1、美育与艺术教育
• 2、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2019/11/11
1
一、艺术的功能
1、审美娱乐功能
艺术的审美娱乐
活动是指通过艺术活 动,能够使人获得视 听感官的某种快适和 感觉上的美感,给人 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 悦。
2019/11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 (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人的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单选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庄子B.老子C.孔子D.孟子【答案】C【解析】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讲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段话除了强调文艺为维护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服务外,也指出了文艺具有两方面的认识作用:①文艺“可以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②文艺还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2.西方哪位思想家认为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A.费尔巴哈B.黑格尔C.列宁D.马克思【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历来重视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马克思在评价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作品时说,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这段话反映出艺术具有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3.哪位思想家在谈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小说《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A.马克思B.费尔巴哈C.恩格斯D.黑格尔【答案】C【解析】恩格斯在谈到巴尔扎克的社会小说《人间喜剧》时,认为从这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揭示了文学作品存在的审美认知作用,它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真是做到了“观古今于须奥,览四海于一瞬”。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第3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概论第3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艺术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

在这第三章,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功能以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艺术的功能之一是审美功能。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欣赏到美的事物,感受到艺术品带来的愉悦和享受。

审美功能让我们能够品味和欣赏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艺术品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都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其次,艺术还具有表达功能。

通过艺术,人们可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深处的感受。

艺术作品通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通过形式、色彩、音符或文字,艺术家能够传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世界。

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们看到世界的不同角度,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的第三个功能是文化传承。

艺术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记录了过去的故事,传递了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古代的壁画、雕塑,还是现代的电影、音乐,都是文化的载体,将过去的智慧传承给后人。

除了以上的功能,艺术还能够影响社会和改变人们的思想。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唤醒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艺术教育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唤醒他们的艺术潜能。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教育也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认知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包容性。

另外,艺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综合素质。

艺术作品常常能够唤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并且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

第三讲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讲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 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 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 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 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 心灵得到净化。 心灵得到净化。 • 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这就是强调, 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这就是强调, 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艺术概论
第三讲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的“用与不用” 艺术的“用与不用”
• 艺术生产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 足人的审美需要。 足人的审美需要。 • 艺术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是通过艺术创 艺术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这样一个艺术生产 作——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 艺术欣赏这样一个艺术生产 的全过程,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 的全过程,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最 终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终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 此外,艺术审美娱乐功能还有一个很重要 此外, 的方面,就是寓教于乐,通过艺术欣赏, 的方面,就是寓教于乐,通过艺术欣赏, 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 心得到积极的休息, 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 教育和启迪。 教育和启迪。
•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审美认知作用和审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美娱乐作用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美娱乐作用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 不可为分割的联系。 不可为分割的联系。尤其是艺术的审美教 育作用要做到以情感人和潜移默化, 育作用要做到以情感人和潜移默化,就必 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 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将艺 术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性之中。 术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性之中。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行为和表达方式,艺术具有多种功能。

在《艺术概论》第三章中,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功能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艺术具有审美功能。

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美感,可以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艺术通过形象、色彩、音乐、文字等形式,激发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艺术作品的审美功能帮助人们感受美的存在,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其次,艺术有表达功能。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艺术作品可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批判,可以表现个体内心的世界和情感体验。

艺术家通过艺术的形式和语言,将个人的体验转化为大众可以理解和感受的语言,从而与观众建立起情感共鸣和沟通。

再次,艺术具有娱乐功能。

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欢乐、轻松和娱乐的体验。

音乐、戏剧、电影、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可以让观众获得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艺术作品的娱乐功能帮助人们逃离现实中的压力和烦恼,提供一种愉快的心灵抚慰和休闲方式。

此外,艺术具有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可以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激发思考和启迪灵感。

艺术教育帮助人们培养审美能力、情感经验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活动,人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最后,艺术还具有社会功能。

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群关注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

艺术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起到社会倡导、批判和启迪的作用。

同时,艺术也是社会交流和交往的媒介,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艺术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审美功能、表达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艺术在个体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对个体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我们可以体验到美的存在,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人建立连接。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语言和交流工具,不仅在个体内部起到激发和启迪的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艺术概论-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

艺术概论-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

清而不污,廉而不贪,世所崇敬,荣无加焉。
——方志敏
10
11
12
13
知识点二:
什么是审美? “审美就是事物引起人们美感的过程。” (胡智锋《电视美学大纲》) “审美就是指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时的美感经 验。”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14
知识点三:
什么是美感? 主体对美的主观感受、体验、理解、评价和所获得的 精神愉悦。对象美的不同形态、性质会引起不同的美 感:优美感、壮美感、崇高感、悲感、喜感、幽默感 等不同类型的美感。
片例:纪录片《故宫》1分钟到6分钟
24
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凝练的反映创作者人生的哲 理之思,启发人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思考人生、生活。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 人只是常。” 例子:《菜根谭》洪应明著
推荐国学家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
25
2,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以情动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例子:电视剧<<老娘泪>>
18
(二)艺术的审美认识作用 艺术的审美认识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 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 识历史、认识人生。
19
如,孔子在论诗时就说,“《诗》可以兴,可以 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
解释:读《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可以提高观察 能力,可以群居切磋,可以讽刺辩别;近可以用以 孝敬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且可以学到许多鸟兽 草木之事。
20
1,对于大到天体、小到细胞的自然现象及事物,艺 术具有通俗易懂的审美认识作用。
特别是现代技术支持下的电视、电影作品,可以用 更先进的手段与艺术手法,将上至宇宙天体、下至地 理生物的广博内容,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方式深入 浅出的介绍给大家。比如现在中央十套的《走进科 学》、《探索发现》、《科技之光》等科教栏目和节 目。 片例:<<小宇宙>>

511-艺术学概论各章内容概要

511-艺术学概论各章内容概要

艺术学概论各章内容概要第一章艺术总论一.艺术起源的六种学说(一)艺术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

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指导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指导大纲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课程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课IP课件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411第二章艺术的起源411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411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411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421第六章造型艺术421第七章表情艺术421第八章综合艺术421第九章语言艺术421下编艺术系统第十章艺术创作721第十一章艺术作品721第十二章艺术鉴赏421复习辅导1总计542013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教学要求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第二节艺术的特征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2.艺术的基本特征.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三、本章的重点难点1.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2.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3.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了解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尤其是重点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2.要求学生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3.要求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而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才能发挥作用.2.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代艺术教育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掌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第二节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之上.2.德国18世纪着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3.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4.艺术教育的任务.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三种主要功能,并且理解艺术社会功能的基础是审美价值.2.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理解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二、内容要点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第二节艺术与哲学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三节艺术与宗教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节艺术与道德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第五节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艺术与哲学、宗道、道德、科学之间的彼此相互关联作用.四、教学建议1.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认清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2.指导学生认清精神文化子系统内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一、教学要求1.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2.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3.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掌握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第二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2.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3.工艺美术品范围广泛,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别.4.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多方面内容.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6种方法,尤其是能够掌握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2.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3.指导学生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4.指导学生认识工艺美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5.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当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六章造型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2.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2.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尤其是西方雕塑史上的几个高峰时期.3.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4.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通过中西绘画的比较,理解中国画的民族特色.2.要求学生通过西方雕塑简史的学习,熟悉和了解西方最重要的雕塑作品.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摄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4.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加深对书法艺术审美特征与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第七章表情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音乐与舞蹈,能够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2.理解表性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音乐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中西方音乐均有着悠久的历史.舞蹈也有多种分类,特别是艺术舞蹈、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和现代舞需要多加关注.第二节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音乐形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这既是音乐的局限,也是音乐的长处.2.舞蹈形象必须通过表演来体现,强调节奏与韵律,追求抒情与表现.四、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音乐舞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从而加深对表情艺术的理解和认识.2.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学会欣赏交响乐.3.要求学生掌握表情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第八章综合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2.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第二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西方话剧史上,从悲剧的几种类型,可以大致了解到戏剧发展的情况.2.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3.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4.电视艺术的分类.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通过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了解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以及各自具有的审美特性.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第九章语言艺术一、教学要求1.了解语言艺术,就是指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2.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被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第二节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由于文学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诗歌有多种分类方法.2.散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不散.3.小说的“三要素”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四、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进一步加深对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的理解和认识.2.鉴于学生对文学较为熟悉,故此章可不讲或少讲.下编艺术系统第十章艺术创作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而艺术家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2.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了解艺术创作的几个阶段.3.了解艺术创作心理.4.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第三节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则形成了艺术思潮.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2.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3.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4.无意识.5.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6.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7.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四、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认识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对于艺术研究的重要意义.2.从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三个方面来理解艺术家的涵义.3.指导学生从郑板桥画竹的三个过程来理解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4.指导学生结合本章“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来理解和认识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第十一章艺术作品一、教学要求1.理解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但在分析时又可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研究.2.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来了解典型与意境.3.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第二节典型和意境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什么是艺术意蕴.2.典型和意境.3.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4.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四、教学建议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艺术语言、艺术形象与艺术意蕴三个层次,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意蕴上.2.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艺术作品来分析典型和意境,并将二者加以比较,以便于帮助加深对典型和意境的认识.3.通过对唐代三位着名诗人的比较,了解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家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4.指导学生通过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加深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二章艺术鉴赏一、教学要求1.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以及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2.如何培养与提高艺术鉴赏力.3.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4.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5.理解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接受美学认识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二重性特点.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2.艺术鉴赏美心理中的基本要素.3.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4.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四、教学建议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2.指导学生结合艺术作品的具体鉴赏活动,分析与理解艺术鉴赏审美心理的基本要素.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艺术欣赏实践,理解与认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4.指导学生认识艺术批评的作用与特征,并尝试对具体文艺作品进行艺术批评.。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

艺术不但有理性的认识,感性的魅力,而且在反映、描写人 类、自然、人生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时,还具有全面、具体的性质。 同时,艺术作品的感性特征能呈现出外在世界与我们内心世界的 具体性,它能使我们细致入微地体验自然的内在生命——这意味 着,审美教育可以使人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
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 美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与 德育、智育、体育并举,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 的统一体。这种联系表现在:首先,德育、智 育、体育是美育的基础。这是由于美育是综合 性的教育,涉及到生活、历史、社会、自然等 广泛的知识领域,这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一 定的理解能力。 其次,审美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也有反作用。审美教育 对直觉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对于人的智能的发展也有促 进作用。它能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能更 有效地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发展。第三,审美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 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这是由其受到经济制约较大所引起的。
总之,审美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占有重要地位,审美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健 康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美学观念,提高人们欣 赏、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一 个在真善美、知情意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艺术具有认识功能、教育 功能和审美功能,但并不是说 某一类艺术作品就是以其中一 者为主,如果这么划分艺术的 三种社会功能,就会割裂这三 者的关系。正如艺术中的真、 善、美一样,艺术的三种社会 功能是一个辨证统一的关系, 是密不可分的。
艺术的认识功能基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性是 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但艺术的真,又不同于科学的真,它 需要通过形象化来表达真理。而这一显着真理本质的形象, 也就是艺术的美,又需要艺术的审美功能才能实现。 但反过来说,艺术的审美功能又包含着认识功能和教育 功能,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和道德教育作用也必须通过艺术 的审美作用来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首先 需要感染人的情绪,打动人的心灵;而一切好的、健康的、 美的作品。除了给人以美感之外,又都对人们有一定的认识 作用与教育意义。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正是因 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的快 感。
❖ 艺术作品之所以特别受人欢迎,在于它能
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通过欣赏艺术使人
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 愉悦、美感。
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是使
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 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第二节 艺术教育
❖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 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 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 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 展的重任。
一 美育与艺术教育
❖ 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 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礼乐相济”的思想。
❖ 古希腊的柏拉图把审美视为是道德教育 的一种特殊方式。
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
❖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及认真贯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我国逐步形 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整套 艺术教育体系。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受到重 视,艺术教育的实施逐渐得到推广。
三 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才。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 面来理解:
❖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则在世界近代史上 才开始的。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 育书简》中提出“美育”这一概念。
❖ 席勒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审美教育把感 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感性冲动”“理 性冲动”“游戏冲动”
西方美育思想对中国美育产生的影响
❖ 最早公开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 的是清末学者王国维。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 “以情感人”。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 “潜移默化”。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 “寓教于乐”。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

艺术功能艺术认知教育审美功能

3.交流情感的功能
在语言和文字不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阶 段,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需求, 艺术在其中承担交流功能。
4.狂欢娱乐的功能
艺术发展之初就不是个人享用的娱乐品, 而是属于全体成员在庆功祭祀时共享的财 富,具有狂欢娱乐的功能。
《书经·舜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多元功能
艺术的认识功能基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性是 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但艺术的真,又不同于科学的真,它 需要通过形象化来表达真理。而这一显着真理本质的形象, 也就是艺术的美,又需要艺术的审美功能才能实现。
但反过来说,艺术的审美功能又包含着认识功能和教育 功能,艺术的思想教育作用和道德教育作用也必须通过艺术 的审美作用来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首先 需要感染人的情绪,打动人的心灵;而一切好的、健康的、 美的作品。除了给人以美感之外,又都对人们有一定的认识 作用与教育意义。
“潜移默化”
艺术审美教育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使人们在不 知不觉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也就是说, 艺术的审美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不是通过硬性灌输,也不是通过 纪律约束强迫接受获得的,而是艺术作品所包含的美和意义熏 陶、感染了接受者的结果。
艺术作品是以感性形象的具体性和生动性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情感的,这意味着接受者必须以全身心的力量投入到作品之中 去感受它的美与意味,与其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鸣,只有 这样,接受者才能感受到作品的全部魅力。
美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环,与 德育、智育、体育并举,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 的统一体。这种联系表现在:首先,德育、智 育、体育是美育的基础。这是由于美育是综合 性的教育,涉及到生活、历史、社会、自然等 广泛的知识领域,这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一 定的理解能力。 其次,审美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也有反作用。审美教育 对直觉能力、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对于人的智能的发展也有促 进作用。它能培养受教育者完整、健全的人格,从而使他们能更 有效地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发展。第三,审美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 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这是由其受到经济制约较大所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宁把列夫·托尔斯 泰的小说看成是“俄 国革命的镜子”,因 为这些作品深刻地表 现了“俄国千百万农 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 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 思想和情绪”。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电视剧《红楼梦》剧照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一、审美认知作用
2. 艺术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 自然现象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孔子论艺术的功能
“《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 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 ——《论语》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恩格斯和列宁论艺术的认识作用
恩格斯认为,从巴尔 扎克的社会小说《人 间喜剧》中所学到的 东西,“比从当时所 有职业的历史学家、 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 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 还要多”。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拉小提琴的爱因斯坦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1)“以情感人”;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1)“以情感人”
〔俄〕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2)“潜移默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艺术中的“高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是一种“高峰体验”,在这种时 刻里,人会感受到强烈的幸福、 狂喜、顿悟、完美,这种体验 尤其存在于人的高级精神活动 如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中, 审美活动中的“高峰体验”实际 上是通过自我证实而达到审美 的最高境界。
〔美〕马斯洛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美国影片《侏罗纪公园》剧照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美国《探索》频道节目剧照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二、审美教育作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 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 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 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 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三、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 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 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虽然美学理论关于美的形态有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的划分,实施美育的途径又有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区分,但是大家普遍认 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
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 特的功能与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 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教育成为审美教育 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 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 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小说 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 的典型人物形象,蕴藏着他 对中国社会历史和民族命运 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他不屈 不挠的顽强战斗精神,具有 极大的教育意义。
艺术总论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艺术教育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认知作用 二、审美教育作用 三、审美娱乐作用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一、审美认知作用
1.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二、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概念的含义:
(1)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是为培养艺术家或 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2)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 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 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美育”的概念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不但 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且 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感性冲动”
“理性冲动”
“游戏冲动”
〔德〕席勒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席勒《美育书简》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
以欲忘道,则惑而不
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乐。” (《乐记》)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贺拉斯“寓教于乐”说
贺拉斯在《诗艺》中明确 提出艺术应当“寓教于乐, 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
他认为诗仅仅具有美感是 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魅力, 戏剧也应当具有趣味,才 能吸引观众。
〔古罗马〕贺拉斯
王国维,清末著名学者, 美学代表作是《人间词 话》与《红楼梦评论》, 他在近代最早公开将美 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 论。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近代美育倡导者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 在担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 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期 间,把美育确定为新式教 育方针之一,并且提出了 一系列美育实施的设想。 此外,他还提出了“以美育 代宗教”的主张,影响深远。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
“当其贯日月, 生死安足论。” (文天祥《正气歌》)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3)“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就是强调应当把思想 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第三章艺术功能和艺术教育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子在齐闻《韶》,三月
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
不知肉味。”(《论语》)
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
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 享受和审美愉悦,悦心
“‘乐者乐也’。君子乐得 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悦目、畅神益智,通过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
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