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复习优秀共24页文档
复习教案: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四.doc
实践
参加中共一大、国民革命
形 成 阶 段
井冈山 时期
(1927—30年 代初)
背景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多次起义的失败;
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开展土地革命
2、性质都 是孙中山 领导的资 产阶级民 主革命纲 领
3、作用都 成功推动 中国革命 的发展
愿望和时代的要求。
民 权 主 义
内容: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心】 方式:政治革命
意义: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 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民 权 主 义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4、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
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3、苏联和中共的帮助;
4、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策;
提 出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通过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
%1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1个人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分析;
形
r r •明
中共创立和国
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成 过 程
芽 阶 段
民革命时期
(1921—1927)
理论
%1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一农民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3复习资料.docx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①仁②礼③民贵君轻④仁义⑤道⑥无为而治⑦以法治国⑧兼爱要点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产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C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争衡,对现实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建立起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受条框的约束和制约,可以畅所欲言,社会坏境相对宽松。
C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
“士”指当时的知识分子。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特别地礼贤下士。
“士”们也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规律: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3.“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就没有中国后来思想文化的五彩缤纷。
新课标人民版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及复习提纲
诚信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文科)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孔子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⑴“仁政”学说;⑵君轻民贵。
荀子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齐物”、“逍遥”。
法家韩非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⑶主张变法。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3、相关人物创立者集大成者↓ ↓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王守仁(王阳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异端”李贽:⑴批判程朱理学;⑵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⑴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⑵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⑶学术上:“经世致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专题四复习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联俄 联共
民权 主义
“普反行 伐 高推建帝遍新了潮战立翻反性”在帝国争第的封在;制民新为一到相强,的三主次来结调政民要国。合民府主标共权义民凡个一志合权真人切的的作为正及自指第,一反团由导一推般对体及平帝,权下次动民国 均 利,大了所主 得 。国革以共义 享共有之 有命北,进扶 农助工
1915年,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
•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
• 中心
北京大学
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动摇了封建
的 ,为 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形成了 的局面。
2、促进了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一、新旧三民主义的提出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补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充
平均地权 和
内容
前提
内容 核心 内容 发 展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 统治,争取实现民 族的独立自主。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向西方学习 ?学什么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器物
循序渐进 不断深化
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
13
14
12
•要向学生讲清楚各理论提出的时 代背景,这样利于学生识记,也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以至于学 生更好的了解背景和理论提出的 必要性。 •在如何评价三民主义中,引导学 生回顾评价事物的方法即一分为 二。 •学习本专题内容,要注意清楚合 理总结,同时,可以采用比较法。 •本专题内容较多,要注意梳理过 程。
8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存 在着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 毛泽 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他 晚年又犯了严重的错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 度遭受挫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毛泽东和 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 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做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 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 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 东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没有把毛 泽东思想作为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科学理论,同 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在邓小平拨乱反 正的过程中,极力的解决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 泽东思想的问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 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6
青年学者 刘小烽在“论三民主义暨共产主义与 中国(儒家)文化的统一”一文中认为:儒家思 想“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干,它的影响远及东亚 诸国”是东方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共产主义是 “自有人类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 ”思想体系,是近代西方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 三民主义则代表了近代东西方文化结合的最有价 值的尝试。所以,三者之统一具有极其深远的历 史意义和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者认为:三民 主义暨共产主义与中国(儒家)文化的统一体现 在三个方面:一、社会理想的统一;二、运用儒 家“仁”的精神的统一;三、运用儒家“礼”的 精神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
2021/10/10
2
专题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2021/10/10
3
知识构建
1、器物层面(学习技术)——地主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主要活动 结果及其影响
抵抗派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 以制夷”
编译书籍介
绍西方、仿 制新式武器
揭开了近代中国
人向西方学习的 序幕
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 “师夷长技
等
以自强”
掀起“洋务 运动”
最终破产,但客
观上促进了中国 社会近代化进程
2021/10/10
4
2、制度层面(仿行制度)——民族资产阶级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主要活动
结果及其影响
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君主立宪
与顽固势力 论战:发动 “戊戌变法 ”
结果失败,但促 进了思想启蒙
革命派 孙中山
2021/10/10
民主共和
国的传播,为中共的成 立提供了条件
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
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 思想界经历了从 “学器物”到 “仿制度”、“走俄 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 “器物”
1.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 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 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 ,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 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 之道。
2021/10/10
13
3.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 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讲课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资料重点难点精归纳一、我国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作用(一)对中国1.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指南针的发明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后来成为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却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物品。
(二)对西方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的远洋航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特别提醒】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大不相同,说明科技发挥何种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长期繁荣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一)特点1.科技内容: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发展程度:在传统科技领域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二)长期繁荣的原因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给与重视及相应支持。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历史复习.doc
高一必修三历史总复习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特别提醒:关注代表人物的名言)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1)儒家:孔了提出“仁”和“礼”的学说,是儒家的创始人,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孟了提出“仁政”学说和“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
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道家: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的思想,把“道”作为世界的根本,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了提出“齐物”。
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3)墨家:墨了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利相交”,以此为核心,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这些主张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其主要贡献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4)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韩非子等。
主张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
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重大作用。
2、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1)孔了:儒家学派创始人。
提出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重要代表,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了: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丰富了早起儒家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强调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他认为学习的最局目标是把握“礼”。
二、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倡导儒学(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进。
(2)内容: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文化的一统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基础。
这一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的措施,儒学地位由此开始提升。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二、儒学的兴起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太堂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三、宋明理学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
2.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理学又称新儒学。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得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使债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2.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o3.王夫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以来的暴政,第一、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 第二、帝王独尊石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综合复习课件
一、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 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 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________________《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 历史问题的决议》
几层含义?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延安时期 (1935-1949) 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井冈山时期 (1927-1935)
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新民主主义理论
(革命的性质、对象、 任务、动力和前途)
延安时期
1935-1945
建国后
1949-1976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和建设思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新 时 邓小平理论 期 的 理 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探 索
建国后 (1949-1976)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时 间: 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1921—1927)
主要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主要思想: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