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第五章、第六章-2013

合集下载

医学信息学论文:疾病分类标准字典库功能介绍及应用误区

医学信息学论文:疾病分类标准字典库功能介绍及应用误区
疾病分类标准字典库 功能介绍及应用误区
北京电力医院 尤瑞玉
1
内容:
1、国家标准字典库功能介绍 介绍标准字典库 (结构、字段、功能等) 2 、国家标准字典库应用误区 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原库与新库对接、“00”使用、差异表使用等)
2
我国使用国际疾病分类情况
1981年 正式成立北京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 1993年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疾病分类与代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将ICD-9 的分类标 准等同于国家标准。
17
国家标准字典库功能介绍
2、六位数编码管理规则: (1)亚目之后扩展两位数 (原则上按自然数顺序排列) 例如:急性胆源型胰腺炎,轻症 K85.101 K85.102
18
国家标准字典库功能介绍
(2)只有类目无亚目的 编码用”.x”填充 例如: 高血压1级 高血压2级
I10.x01 I10.x01
2型糖尿病伴有昏迷 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毒 2型糖尿病伴有肾的并症 2型糖尿病伴有眼的并发 2型糖尿病伴有神经的并发症
25
国家标准字典库功能介绍
3、20章损伤中毒外因 (1)有共同使用亚目 .X00 X — 代表四位 00 — 扩展码 (2)不是共同使用亚目 在每个亚目后扩展 00
26
国家标准字典库功能介绍
41
国家标准字典库应用误区
注意的问题:
1、分类名称误认为临床诊断名称 2、转换方式考虑不周 3、 “00”使用不恰当 4、忽略差异表的更新工作和其他相关信息 转换
42
国家标准字典库应用误区
一、国家标准字典库应用误区 医师按疾病分类字典库中名称下诊断 ICD-10分类学,不是诊断学。
国家标准字典库名称是分类名称,不是诊断名称

医学信息学论文:病历书写与ICD编码的关系

医学信息学论文:病历书写与ICD编码的关系

O10 O11
慢性高血压并发重度子 原有为高血 痫前期 压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引起高 血压
妊娠引起高 血压
+
O13
O14
重度子痫前期
3、病因对分类的影响
(2)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医师在病案首页一般都描
述简单为“车祸” ,而“车祸”的分类原则是按发生地 点、受伤人的身份、交通车的种类等等进行分类。 行人在与脚踏车碰撞中的损伤编码为V01 ; 行人在与二轮或三轮车摩托车碰撞中的损伤的编码为V0 2;
6
2、疾病发生的发病时期对分类的影响
7
2、疾病发生的发病时期对分类的影响
起病时间对分类的影响
如:医师在病案首页诊断为: 胎膜早破,编码为O42.9,这是一个较笼统的编码, 若病人胎膜早破,在24小时之内产程开始,编码为: O42.0; 若病人胎膜早破,在24小时以后产程开始,编码为:O42.1; 若病人胎膜早破,由于治疗而使产程延迟,编码为:O42.2。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在主诉中描述阴道流液几小时。编码员 在分类时一定要查阅主诉与产程开始的时间,才能准确分类。
如:医师在病案首页诊断为均小骨盆
若在有规律的宫缩之前,进行剖腹产手术,则编码为
O33.1 ;
若在有规律的宫缩之后,不能自然分娩,进行剖腹产
手术,则为梗阻性分娩,编码为O65.1。 如:医师在病案首页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 病程记录中描述“胎儿宫内窘迫” 发生在产程开始前编码为O36.3 ; 发生在产程开始后则编码为O68
14
3、病因对分类的影响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水肿、蛋 白尿和高血压疾患 O10-O16
不伴有有意 伴有有意义 义的蛋白尿 的蛋白尿
原有的高血压 妊娠引起的高 血压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一、ICD-10介绍1、ICD是什么,ICD是分类疾病的国际统一标准ICD,10是用英文字母加数字的办法来表示一个疾病或一疾病如: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3ICD,10根据疾病的重要程度和疾病的发生频率将疾病分类成: 亚目: E10.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昏迷类目: 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节:糖尿病章,系统,: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2、ICD的历史国际疾病分类的历史可追朔到1891年~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起草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由耶克伯蒂隆任主席。

1893年耶克伯蒂隆在国际统计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分类系统~包括三个死亡原因分类方案~第一个44条~第二个99条~第三个是161条。

这个分类系统就是ICD 的原始。

3、ICD的修订制度1898年在渥太华会议上提出的十年修订制度。

修订次数4、世界共有十个分类中心澳大利亚,英语,英国 ,英语,美国 ,英语,中国,中文,法国,法语,瑞典,负责北欧,巴西,葡萄牙语,俄罗斯联邦,俄语,委内瑞拉,西班牙,科威特,阿拉伯语,二、ICD的作用:国内与国际交流意义医疗、研究与教学统计管理医疗付款美国2000年的财政年度医疗保险,medicare,估计错误赔付率是6.8%~合119亿美元,年度共1736亿美元,。

1999年是错误赔付率是8%~合135亿美元。

1996年错误赔付率是14%~合232亿美元。

美医疗财务管理局,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希望到2002年错误赔付率可以降至5%。

这些错误根据美国监督总局,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报告~全部是医师提供医疗信息有误和编码有误的结果。

三、ICD与临床医师的关系1、病案首页的填写各级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书写都负有责任~经治医师负责诊断填写~是直接责任人。

上级医师对青年医师负有严格要求和指导的责任~科主任负有检查、审修的责任。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ICD-10,即国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第十个修订版国际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Tenth Revision),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制的一种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统计分类系统。

它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卫生机构,用于对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编码和分类,收集统计数据和研究分析。

ICD-10的分类采用了一个层次性的结构,将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分成了不同的章节和类别。

以下是ICD-10中的一些重要章节和类别,供参考:1. A00-B99 部分:这一部分是传染病的分类,包括一系列感染性疾病,如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皮肤传染病等。

其中,A00-A09部分涵盖了肠道感染病,如霍乱、沙门氏菌感染等。

2. C00-D48 部分:这一部分是肿瘤的分类,包括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每种肿瘤都有特定的编码,以便于统计和研究。

3. G00-G99 部分:这一部分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包括脑脊髓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其中,G00-G09部分涵盖了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脱髓鞘等。

4. I00-I99 部分:这一部分是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包括心脏病、血管疾病等。

其中,I20-I25部分涵盖了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等。

5. J00-J99 部分:这一部分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其中,J00-J06部分涵盖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等。

6. K00-K93 部分:这一部分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包括口腔疾病、肝病、胃肠疾病等。

其中,K20-K31部分涵盖了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如GERD(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等。

7. M00-M99 部分:这一部分是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的分类,包括骨折、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其中,M05-M14部分涵盖了风湿性关节炎。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第二章肿瘤(C00-D48)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第十八章症状、体症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第二十二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肠道传染病(A00-A09)A00霍乱A01伤寒和副伤寒A02其他沙门菌感染A03细菌性痢疾A04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A05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06阿米巴病A07其他原虫性肠道疾病A08病毒性和其他特指的肠道感染A09其他传染性和未特指病因的胃肠炎和结肠炎结核病(A15-A19)A15呼吸道结核,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A16呼吸道结核,未经细菌学或组织学证实A17神经系统的结核A18其他器官的结核A19粟粒性结核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A20-A28)A20鼠疫A21土拉菌病[兔热病]A22炭疽A23布氏菌病A24鼻疽和类鼻疽A25鼠咬热A26类丹毒A27钩端螺旋体病A28其他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9)A30麻风〔汉森病」〕A31其他分枝杆菌感染A32利斯特菌病A33新生儿破伤风A34产科破伤风A35其他破伤风A36白喉A37百日咳A38猩红热A39脑膜炎球菌感染A40链球菌性败血症A41其他败血症A42放线菌病A43诺卡[放线]菌病A44巴尔通体病A46丹毒A48其他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49未特指部位的细菌性感染主要为性传播模式的感染(A50-A64)A50先天性梅毒A51早期梅毒A52晚期梅毒A53其他和未特指的梅毒A54淋球菌感染A55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A56其他性传播的衣原体疾病A57软下疳A58腹股沟肉芽肿A59滴虫病A60肛门生殖器的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A63其他主要为性传播的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64未特指的性传播疾病其他螺旋体病(A65-A69)A65非性病性梅毒A66雅司病A67品他病A68回归热A69其他螺旋体感染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A70-A74)A70鹦鹉热衣原体感染A71沙眼A74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立克次体病(A75-A79)A75斑疹伤寒A77斑疹热〔蜱媒介的立克次体病〕A78 Q热A79其他立克次体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感染(A80-A89)A80急性脊髓灰质炎A81中枢神经系统的非典型病毒感染A82狂犬病A83蚊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4蜱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5其他病毒性脑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6未特指的病毒性脑炎A87病毒性脑膜炎A88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9中枢神经系统未特指的病毒性感染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和病毒性出血热(A90-A99) A90 登革热[古典登革热] A91 登革出血热A92 其他蚊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3 其他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4 未特指的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5 黄热病A96 沙粒病毒性出血热A98 其他病毒性出血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9 未特指的病毒性出血热特征为皮肤和粘膜损害的病毒性感染 (B00-B09)B00 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B01 水痘B02 带状疱疹B03 天花B04 猴痘B05 麻疹B06 风疹B07 病毒性疣B08 其他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09 未特指的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肝炎(B15-B19)B15 急性甲型肝炎B16 急性乙型肝炎B17 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B18 慢性病毒性肝炎B19 未特指的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B20-B24)B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Ⅳ]病造成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B2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恶性肿瘤B2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特指的疾病B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情况B24 未特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其他病毒性疾病(B25-B34) B25 巨细胞病毒病B26 流行性腮腺炎B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30 病毒性结膜炎B33 其他病毒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34 未特指部位的病毒性感染真菌病(B35-B49)B35 皮肤癣菌病B36 其他浅部真菌病B37 念珠菌病B38 球孢子菌病B39 组织胞浆菌病B40 芽生菌病B41 副球孢子菌病B42 孢子丝菌病B43 着色真菌病与棕色真菌病性脓肿B44 曲霉病B45 隐球菌病B46 接合菌病B47 足菌肿B48 其他真菌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49 未特指的真菌病原虫性疾病(B50-B64)B50 恶性疟原虫疟疾B51 间日疟原虫疟疾B52 三日疟原虫疟疾B53 其他经寄生虫学证实的疟疾B54 未特指的疟疾B55 利什曼病B56 非洲锥虫病B57 查加斯病B58 弓形虫病[弓形体病] B59 肺孢子虫病B60 其他原虫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64 未特指的原虫性疾病蠕虫病(B65-B83)B65 血吸虫病[裂体吸虫病] B66 其他吸虫感染B67 棘球蚴病B68 绦虫病B69 囊虫病[囊尾蚴病]B70 裂头绦虫病和裂头蚴病B7l 其他绦虫感染B72 龙线虫病B73 盘尾丝虫病B74 丝虫病B75 旋毛虫病B76 钩虫病B77 蛔虫病B78 类圆线虫病B79 鞭虫病B80 蛲虫病B8l 其他肠道蠕虫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82 未特指的肠道寄生虫病B83 其他蠕虫病虱病、螨病和其他病虫侵染(B85-B89)B85 虱病和阴虱病B86 疥疮B87 蝇蛆病‘B88 其他病虫侵染B89 未特指的寄生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B90-B94)B90 结核病后遗症B9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B92 麻风后遗症B94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B95-B97)B95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6 其他细菌性病原体作为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7 病毒性病原体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其他传染病(B99)B99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第二章肿瘤(C00-D48)恶性肿瘤(C00-C97)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C00-C14)C00 唇恶性肿瘤C01 舌根恶性肿瘤C02 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3 牙龈恶性肿瘤C04 口底恶性肿瘤C05 腭恶性肿瘤C06 口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7 腮腺恶性肿瘤C08 大涎腺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09 扁桃体恶性肿瘤C10 口咽恶性肿瘤C11 鼻咽恶性肿瘤C12 梨状窦恶性肿瘤C13 咽下部恶性肿瘤C14 唇、口腔和咽其他和部位不明的恶性肿瘤消化器官恶性肿瘤(C15—C26)C15 食管恶性肿瘤C16 胃恶性肿瘤C17 小肠恶性肿瘤C18 结肠恶性肿瘤C19 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C20 直肠恶性肿瘤C21 肛门和肛管恶性肿瘤C22 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C23 胆囊恶性肿瘤C24 胆道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25 胰恶性肿瘤C26 消化器官其他和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C30-C39)C30 鼻腔和中耳恶性肿瘤C31 鼻旁窦恶性肿瘤C32 喉恶性肿瘤C33 气管恶性肿瘤C34 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C37 胸腺恶性肿瘤C38 心脏、纵隔和胸膜恶性肿瘤C39 呼吸系统和胸腔内器官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0-C41)C40 四肢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1 骨和关节软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皮肤黑色素瘤和其他恶性肿瘤(C43-C44) C4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44 皮肤其他恶性肿瘤间皮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C45-C49)C45 间皮瘤C46 卡波西肉瘤C47 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C48 腹膜后腔和腹膜恶性肿瘤C49 其他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C50)C50 乳房恶性肿瘤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51-C58)C51 外阴恶性肿瘤C52 阴道恶性肿瘤C53 宫颈恶性肿瘤C54 子宫体恶性肿瘤C55 部位未特指的子宫恶性肿瘤C56 卵巢恶性肿瘤C57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58 胎盘恶性肿瘤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60-C63)C60 阴茎恶性肿瘤C61 前列腺恶性肿瘤C62 睾丸恶性肿瘤C63 男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恶性肿瘤(C64-C68) C64 肾(除外肾盂)恶性肿瘤C65 肾盂恶性肿瘤C66 输尿管恶性肿瘤C67 膀胱恶性肿瘤C68 泌尿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眼、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C69-C72) C69 眼和附器恶性肿瘤C70 脑脊膜恶性肿瘤C71 脑恶性肿瘤C72 脊髓、脑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和其他内分泌腺恶性肿瘤(C73-C75)C73 甲状腺恶性肿瘤C74 肾上腺恶性肿瘤C75 其他内分泌腺和有关结构的恶性肿瘤不明确、继发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76-C80)C76 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C77 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78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79 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80 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C81-C96)C81 霍奇金[何杰金]病C82 滤泡性[结节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3 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4 周围和皮的T细胞淋巴瘤C85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和未特指类型C88 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C90 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C91 淋巴样白血病C92 髓样白血病C93 单核细胞白血病C94 特指细胞类型的其他白血病C95 未特指细胞类型的白血病C96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C97 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原位肿瘤(D00-D09)D00 口腔、食管和胃原位癌D01 消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2 中耳和呼吸系统原位癌D03 原位黑色素瘤D04 皮肤原位癌D05 乳房原位癌D06 宫颈原位癌D07 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9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良性肿瘤(D10-D36)D10 口和咽良性肿瘤D11 大涎腺良性肿瘤D12 结肠、直肠、肛门和肛管良性肿瘤D13 消化系统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良性肿瘤D14 中耳和呼吸系统良性肿瘤D15 胸腔内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16 骨和关节软骨良性肿瘤D17 良性脂肪瘤样肿瘤D18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任何部位D19 间皮组织良性肿瘤D20 腹膜后腔和腹膜软组织良性肿瘤D21 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的其他良性肿瘤D22 黑素细胞痣D23 皮肤其他良性肿瘤D24 乳房良性肿瘤D25 子宫平滑肌瘤D26 子宫其他良性肿瘤D27 卵巢良性肿瘤D28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29 男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D30 泌尿器官良性肿瘤D31 眼和附器良性肿瘤D32 脑脊膜良性肿瘤D3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D34 甲状腺良性肿瘤D35 内分泌腺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36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肿瘤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38)D37 口腔和消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8 中耳、呼吸和胸腔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9 女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0 男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1 泌尿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2 脑脊膜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4 内分泌腺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4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47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其他肿瘤D48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营养性贫血(D50-D53)D50 缺铁性贫血D51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D52 叶酸盐缺乏性贫血D53 其他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D55-D59)D55 酶代谢紊乱性贫血D56 地中海贫血D57 镰状细胞疾患D58 其他遗传性溶血性贫血D59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及其他贫血(D60-D64)D60 后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幼红细胞减少症]D61 其他再生障碍性贫血D62 急性出血后贫血D63 分类于他处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D64 其他贫血凝血缺陷,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D65-D69)D65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66 遗传性因子Ⅷ缺乏D67 遗传性因子Ⅸ缺乏D68 其他凝血缺陷D69 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其他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D70-D77)D70 粒细胞缺乏D71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紊乱D72 其他白细胞疾患D73 脾疾病D74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75 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病D76 涉及淋巴网状组织和网状组织细胞系统的某些疾病D7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患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80-D89)D80 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D81 联合免疫缺陷D82 与其他严重缺陷有关的免疫缺陷D83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D84 其他免疫缺陷D86 结节病D89 涉及免疫机制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甲状腺疾患(E00-E07)E00 先天性碘缺乏综合征E01 碘缺乏相关性甲状腺疾患和有关情况E02 临床症状不明显[亚临床]的碘缺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3 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4 其他非毒性甲状腺肿E05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06 甲状腺炎E07 甲状腺的其他疾患糖尿病(E10-E14)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2 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E13 其他特指的糖尿病E14 未特指的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E15-E16)E15 非糖尿病低血糖性昏迷E16 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其他内分泌腺疾患(E20-E35)E20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E2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旁腺的其他疾患E22 垂体功能亢进E23 垂体功能减退和其他疾患E24 库欣[柯兴]综合征E25 肾上腺性征疾患E26 醛固酮过多症E27 其他肾上腺疾患E28 卵巢功能障碍E29 睾丸功能障碍E30 青春期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31 多腺体功能障碍E32 胸腺病E34 其他内分泌疾患E3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内分泌腺疾患营养不良(E40-E46)E40 夸希奥科病[恶性营养不良病]E41 营养性消瘦E42 消瘦性夸希奥科病E43 未特指的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4 中度和轻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5 继后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育迟缓E46 未特指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其他营养缺乏(ES0-E64)E50 维生素A缺乏病E51 硫胺素缺乏E52 烟酸缺乏[糙皮病)E53 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病E54 抗坏血酸缺乏E55 维生素D缺乏病E56 其他维生素缺乏病E58 饮食性钙缺乏E59 饮食性硒缺乏E60 饮食性锌缺乏E61 其他营养元素缺乏E63 其他营养缺乏E64 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肥胖症和其他营养过度(E65-E68)E65 局部多脂症E66 肥胖症E67 其他营养过度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代谢紊乱(E70-E90)E70 芳香氨基酸代谢紊乱E71 支链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紊乱E72 其他氨基酸代谢紊乱E73 乳糖不耐受E74 其他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E75 (神经)鞘脂类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贮积疾患E76 糖胺聚糖代谢紊乱E77 糖蛋白代谢紊乱E78 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血症E79 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E80 卟啉和胆红素代谢紊乱E83 矿物质代谢紊乱E84 囊性纤维化病E85 淀粉样变E86 血容量缺失E87 液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其他紊乱E88 其他代谢紊乱E89 操作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90 分类于他处疾病引起的营养和代谢疾患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F09)F00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G30)F01 血管性痴呆F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F03 未特指的痴呆F04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5 谵妄,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6 脑损害和功能障碍及躯体疾病引起的其他精神障碍F07 脑部疾病、损害和功能障碍引起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09 未特指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0-F19)F10 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1 使用阿片样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2 使用大麻类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3 使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4 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5 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6 使用致幻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7 使用烟草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8 使用挥发性溶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9 使用多种药物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F20-F29)F20 精神分裂症F21 分裂型障碍F22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3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F24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F25 分裂情感性障碍F28 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F29 未特指的非器质性精神病心境[情感]障碍(F30-F39) F30 躁狂发作F31 双相情感障碍F32 抑郁发作F33 复发性抑郁障碍F34 持久的心境[情感]障碍F38 其他心境[情感]障碍F39 未特指的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F40-F48)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F41 其他焦虑障碍F42 强迫性障碍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F45 躯体形式障碍.F48 其他神经症性障碍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征(F50-F59)F50 进食障碍F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2 性功能障碍,非由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F53 与产褥期有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F54 与归类在他处的障碍或疾病有关的心理和行为因素F55 非致依赖性物质滥用F59 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未特指的行为综合征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F60-F69)F60 特异性人格障碍F61 混合型和其他人格障碍F62 持久性人格改变,非由脑损害和疾病所致F63 习惯和冲动障碍F64 性身份障碍F65 性偏好障碍F66 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F68 成人人格和行为的其他障碍F69 未特指的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F70-F79)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缓F71 中度精神发育迟缓F72 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3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8 其他精神发育迟缓F79 未特指的精神发育迟缓心理发育障碍(F80-F89)F80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F81 特定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F82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F83 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F84 弥漫性[综合性]发育障碍F88 其他心理发育障碍F89 未特指的心理发育障碍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F90-F98)F90 多动性障碍F91 品行障碍F92 品行和情绪混合性障碍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F94 特发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F95 抽动障碍F98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其他行为和情绪障碍未特指的精神障碍(F99) F99 精神障碍,其他方面未特指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G00 细菌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01 分类于他处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G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脑膜炎G03 其他和未特指原因引起的脑膜炎G04 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6 颅内和椎管内脓肿及肉芽肿G0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颅内、椎管内脓肿和肉芽肿G08 颅内和椎管内的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G10-G13)G10 亨廷顿病G11 遗传性共济失调G12 脊髓性肌萎缩和有关的综合征G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0-G26)G20 帕金森病G21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G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G23 其他的基底核变性疾病G24 张力失常G25 其他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G30 阿尔茨海默病G31 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C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其他变性性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G35 多发性硬化G36 其他急性播散性脱髓鞘G37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脱髓鞘疾病发作性和阵发性疾患(G40-G47)G40 癫癎[癫痫]G41 癫痫持续状态G43 偏头痛G44 其他头痛综合征G45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G4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I60-I67)G47 睡眠障碍神经、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0-G59)G50 三叉神经疾患G51 面神经疾患G52 其他脑神经疾患G5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神经疾患G54 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根和神经丛压迫G56 上肢单神经病G57 下肢单神经病G58 其他单神经病G5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单神经病多神经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60-G64)G60 遗传性和特发性神经病G61 炎性多神经病G62 其他多神经病G6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多神经病G64 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疾病(G70-G73)G70 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肌神经疾患G71 肌肉的原发性疾患G72 其他肌病G7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的疾患大脑性瘫痪和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G80-G83)G80 大脑性瘫痪[脑瘫]G81 偏瘫G82 截瘫和四肢瘫G83 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0-G99)G90 自主神经系统的疾患G91 脑积水G92 中毒性脑病G93 脑的其他疾患G94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的其他疾患G95 脊髓的其他疾病G96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7 神经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8 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 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H00 睑腺炎和睑板腺囊肿H01 眼睑的其他炎症H02 眼险的其他疾患H0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睑疾患H04 泪器系疾患H05 眼眶疾患H0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泪器系和眼眶疾患结膜疾患(H10-H13)H10 结膜炎H11 结膜的其他疾患H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结膜疾患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H15 巩膜疾患H16 角膜炎H17 角膜瘢痕和混浊H18 角膜的其他疾患H1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巩膜和角膜疾患H20 虹膜睫状体炎H21 虹膜和睫状体的其他疾患H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虹膜和睫状体疾患晶状体疾患(H25-H28)H25 老年性白内障H26 其他白内障H27 晶状体的其他疾患H2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和晶状体的其他疾患脉络膜和视网膜疾患(H30-H36)H30 脉络膜视网膜炎H31 脉络膜的其他疾患H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脉络膜视网膜疾患H33 视网膜脱离和断裂H34 视网膜血管阻塞H35 其他视网膜疾患H3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疾患青光眼(H40-H42)H40 青光眼H4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青光眼玻璃体和眼球疾患(H43-H45)H43 玻璃体疾患H44 眼球疾患H4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玻璃体和眼球疾患视神经和视路疾患(H46-H48)H46 视神经炎H47 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的其他疾患H4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疾患眼球外肌、双眼运动、调节和屈光疾患(H49-H52)H49 麻痹性斜视H50 其他斜视H51 双眼运动的其他疾患H52 屈光和调节疾患视觉障碍和盲(H53-H54)H53 视觉障碍H54 视力缺损,包括盲(双眼或单眼)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5-H59)H55 眼震和其他不规则眼运动H57 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9 眼和附器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外耳疾病(H60-H62)H60 外耳炎H61 外耳的其他疾患H6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外耳疾患中耳和乳突疾病(H65-H75) H65 非化脓性中耳炎H66 化脓性和未特指的中耳炎H6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中耳炎H68 咽鼓管炎和阻塞。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 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 CD-10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 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一、ICD-10介绍1、ICD是什么,ICD是分类疾病的国际统一标准ICD,10是用英文字母加数字的办法来表示一个疾病或一疾病如: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 I21.3ICD,10根据疾病的重要程度和疾病的发生频率将疾病分类成: 亚目: E10.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昏迷类目: 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节:糖尿病章,系统,: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2、ICD的历史国际疾病分类的历史可追朔到1891年~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起草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由耶克伯蒂隆任主席。

1893年耶克伯蒂隆在国际统计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分类系统~包括三个死亡原因分类方案~第一个44条~第二个99条~第三个是161条。

这个分类系统就是ICD 的原始。

3、ICD的修订制度1898年在渥太华会议上提出的十年修订制度。

修订次数4、世界共有十个分类中心澳大利亚,英语,英国 ,英语,美国 ,英语,中国,中文,法国,法语,瑞典,负责北欧,巴西,葡萄牙语,俄罗斯联邦,俄语,委内瑞拉,西班牙,科威特,阿拉伯语,二、ICD的作用:国内与国际交流意义医疗、研究与教学统计管理医疗付款美国2000年的财政年度医疗保险,medicare,估计错误赔付率是6.8%~合119亿美元,年度共1736亿美元,。

1999年是错误赔付率是8%~合135亿美元。

1996年错误赔付率是14%~合232亿美元。

美医疗财务管理局,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希望到2002年错误赔付率可以降至5%。

这些错误根据美国监督总局,office of inspector General,报告~全部是医师提供医疗信息有误和编码有误的结果。

三、ICD与临床医师的关系1、病案首页的填写各级临床医师对疾病诊断书写都负有责任~经治医师负责诊断填写~是直接责任人。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
P07.0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999克) P07.1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2499克) P07.2 极不成熟儿(孕期<28整周或<196整天) P07.3 NOS (28W≤孕周<37W)
例如:孕28周,早产,新生儿体重1000克 编码: P07.1 (不用 P07.3)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医学5.-先天性病毒性疾病:
包括: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等。
其亚目应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编码。
•P36.-新生儿细菌性脓毒症(败血症)
包括:先天性败血症。 其亚目应根据实验血培养结果编码。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
• P37.-其他先天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
•编码说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在 ICD-10(1版)中无法查到编码,由于 它的病因是新生儿窒息,所以按新生儿 窒息分类P21.0(严重的出生窒息)。 ICD-10(2版)对此有明确的分类,编 码于P91.6(新生儿的其他大脑障碍)。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
本节有些内容与第十五章某些内容相同
区别:第十五章是对母亲编码
第十六章对新生儿编码
例如:P00.0 母体妊娠高血压的新生儿 (O10-O11,O13-O16)
P00.2 母体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 (O98.5)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
二、P05-P08与妊娠期长短和 胎儿生长有关的疾患:
三、P10—P15 产伤:
• 新生儿产伤——是指产程和分娩过程中因机 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损伤。
• 注:本节编码需慎重,除非有客观因素证明 为产程和分娩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否则不宜 分类于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第二章肿瘤(C00-D48)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 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H60-H95)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第十四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00-N99)第十五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O00-O99)第十六章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第十八章症状、体症和临床与实验异常所见,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第十九章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第二十章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第二十一章影响健康状态和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第二十二章用于特殊目的的编码(U00-U99)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肠道传染病(A00-A09)A00霍乱A01伤寒和副伤寒A02其他沙门菌感染A03细菌性痢疾A04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A05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06阿米巴病A07其他原虫性肠道疾病A08病毒性和其他特指的肠道感染A09其他传染性和未特指病因的胃肠炎和结肠炎结核病( A15-A19)A15呼吸道结核,经细菌学和组织学证实A16呼吸道结核,未经细菌学或组织学证实A17神经系统的结核A18其他器官的结核A19粟粒性结核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A20-A28)A20鼠疫A21土拉菌病[兔热病]A22炭疽A23布氏菌病A24鼻疽和类鼻疽A25鼠咬热A26类丹毒A27钩端螺旋体病A28其他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细菌性疾病(A30-A49)A30麻风〔汉森病」〕A31其他分枝杆菌感染A32利斯特菌病A33新生儿破伤风A34产科破伤风A35其他破伤风A36白喉A37百日咳A38猩红热A39脑膜炎球菌感染A40链球菌性败血症A41其他败血症A42放线菌病A43诺卡[放线]菌病A44巴尔通体病A46丹毒A48其他细菌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49未特指部位的细菌性感染主要为性传播模式的感染(A50-A64)A50先天性梅毒A51早期梅毒A52晚期梅毒A53其他和未特指的梅毒A54淋球菌感染A55衣原体(性病性)淋巴肉芽肿A56其他性传播的衣原体疾病A57软下疳A58腹股沟肉芽肿A59滴虫病A60肛门生殖器的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A63其他主要为性传播的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64未特指的性传播疾病其他螺旋体病(A65-A69)A65非性病性梅毒A66雅司病A67品他病A68回归热A69其他螺旋体感染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A70-A74)A70鹦鹉热衣原体感染A71沙眼A74由衣原体引起的其他疾病立克次体病(A75-A79)A75斑疹伤寒A77斑疹热〔蜱媒介的立克次体病〕A78 Q热A79其他立克次体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感染( A80-A89)A80急性脊髓灰质炎A81中枢神经系统的非典型病毒感染A82狂犬病A83蚊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4蜱媒介的病毒性脑炎A85其他病毒性脑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6未特指的病毒性脑炎A87病毒性脑膜炎A88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89中枢神经系统未特指的病毒性感染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和病毒性出血热(A90-A99)A90 登革热[古典登革热]A91 登革出血热A92 其他蚊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3 其他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4 未特指的节肢动物媒介的病毒性发热A95 黄热病A96 沙粒病毒性出血热A98 其他病毒性出血热,不可归类在他处者A99 未特指的病毒性出血热特征为皮肤和粘膜损害的病毒性感染(B00-B09) B00 疱疹病毒[单纯疱疹]感染B01 水痘B02 带状疱疹B03 天花B04 猴痘B05 麻疹B06 风疹B07 病毒性疣B08 其他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09 未特指的以皮肤和粘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感染病毒性肝炎 (B15-B19)B15 急性甲型肝炎B16 急性乙型肝炎B17 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B18 慢性病毒性肝炎B19 未特指的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 (B20-B24)B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Ⅳ]病造成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B2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恶性肿瘤B2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特指的疾病B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造成的其他情况B24 未特指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其他病毒性疾病(B25-B34)B25 巨细胞病毒病B26 流行性腮腺炎B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30 病毒性结膜炎B33 其他病毒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34 未特指部位的病毒性感染真菌病(B35-B49)B35 皮肤癣菌病B36 其他浅部真菌病B37 念珠菌病B38 球孢子菌病B39 组织胞浆菌病B40 芽生菌病B41 副球孢子菌病B42 孢子丝菌病B43 着色真菌病与棕色真菌病性脓肿B44 曲霉病B45 隐球菌病B46 接合菌病B47 足菌肿B48 其他真菌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49 未特指的真菌病原虫性疾病(B50-B64)B50 恶性疟原虫疟疾B51 间日疟原虫疟疾B52 三日疟原虫疟疾B53 其他经寄生虫学证实的疟疾B54 未特指的疟疾B55 利什曼病B56 非洲锥虫病B57 查加斯病B58 弓形虫病[弓形体病]B59 肺孢子虫病B60 其他原虫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64 未特指的原虫性疾病蠕虫病(B65-B83)B65 血吸虫病[裂体吸虫病]B66 其他吸虫感染B67 棘球蚴病B68 绦虫病B69 囊虫病[囊尾蚴病]B70 裂头绦虫病和裂头蚴病B7l 其他绦虫感染B72 龙线虫病B73 盘尾丝虫病B74 丝虫病B75 旋毛虫病B76 钩虫病B77 蛔虫病B78 类圆线虫病B79 鞭虫病B80 蛲虫病B8l 其他肠道蠕虫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B82 未特指的肠道寄生虫病B83 其他蠕虫病虱病、螨病和其他病虫侵染(B85-B89)B85 虱病和阴虱病B86 疥疮B87 蝇蛆病‘B88 其他病虫侵染B89 未特指的寄生虫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B90-B94)B90 结核病后遗症B91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B92 麻风后遗症B94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后遗症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B95-B97)B95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6 其他细菌性病原体作为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B97 病毒性病原体作为分类于其他章疾病的原因其他传染病(B99)B99 其他和未特指的传染病第二章肿瘤 (C00-D48)恶性肿瘤(C00-C97)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C00-C14)C00 唇恶性肿瘤C01 舌根恶性肿瘤C02 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3 牙龈恶性肿瘤C04 口底恶性肿瘤C05 腭恶性肿瘤C06 口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07 腮腺恶性肿瘤C08 大涎腺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09 扁桃体恶性肿瘤C10 口咽恶性肿瘤C11 鼻咽恶性肿瘤C12 梨状窦恶性肿瘤C13 咽下部恶性肿瘤C14 唇、口腔和咽其他和部位不明的恶性肿瘤消化器官恶性肿瘤(C15—C26)C15 食管恶性肿瘤C16 胃恶性肿瘤C17 小肠恶性肿瘤C18 结肠恶性肿瘤C19 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C20 直肠恶性肿瘤C21 肛门和肛管恶性肿瘤C22 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C23 胆囊恶性肿瘤C24 胆道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25 胰恶性肿瘤C26 消化器官其他和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C30-C39)C30 鼻腔和中耳恶性肿瘤C31 鼻旁窦恶性肿瘤C32 喉恶性肿瘤C33 气管恶性肿瘤C34 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C37 胸腺恶性肿瘤C38 心脏、纵隔和胸膜恶性肿瘤C39 呼吸系统和胸腔内器官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0-C41)C40 四肢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C41 骨和关节软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皮肤黑色素瘤和其他恶性肿瘤(C43-C44)C43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44 皮肤其他恶性肿瘤间皮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C45-C49)C45 间皮瘤C46 卡波西肉瘤C47 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C48 腹膜后腔和腹膜恶性肿瘤C49 其他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乳房恶性肿瘤(C50)C50 乳房恶性肿瘤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51-C58)C51 外阴恶性肿瘤C52 阴道恶性肿瘤C53 宫颈恶性肿瘤C54 子宫体恶性肿瘤C55 部位未特指的子宫恶性肿瘤C56 卵巢恶性肿瘤C57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58 胎盘恶性肿瘤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C60-C63)C60 阴茎恶性肿瘤C61 前列腺恶性肿瘤C62 睾丸恶性肿瘤C63 男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恶性肿瘤(C64-C68)C64 肾(除外肾盂)恶性肿瘤C65 肾盂恶性肿瘤C66 输尿管恶性肿瘤C67 膀胱恶性肿瘤C68 泌尿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眼、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C69-C72) C69 眼和附器恶性肿瘤C70 脑脊膜恶性肿瘤C71 脑恶性肿瘤C72 脊髓、脑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甲状腺和其他内分泌腺恶性肿瘤(C73-C75)C73 甲状腺恶性肿瘤C74 肾上腺恶性肿瘤C75 其他内分泌腺和有关结构的恶性肿瘤不明确、继发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76-C80)C76 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C77 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78 呼吸和消化器官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79 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恶性肿瘤C80 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C81-C96)C81 霍奇金[何杰金]病C82 滤泡性[结节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3 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84 周围和皮的T细胞淋巴瘤C85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和未特指类型C88 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C90 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C91 淋巴样白血病C92 髓样白血病C93 单核细胞白血病C94 特指细胞类型的其他白血病C95 未特指细胞类型的白血病C96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C97)C97 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原位肿瘤(D00-D09)D00 口腔、食管和胃原位癌D01 消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2 中耳和呼吸系统原位癌D03 原位黑色素瘤D04 皮肤原位癌D05 乳房原位癌D06 宫颈原位癌D07 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原位癌D09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原位癌良性肿瘤(D10-D36)D10 口和咽良性肿瘤D11 大涎腺良性肿瘤D12 结肠、直肠、肛门和肛管良性肿瘤D13 消化系统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良性肿瘤D14 中耳和呼吸系统良性肿瘤D15 胸腔内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16 骨和关节软骨良性肿瘤D17 良性脂肪瘤样肿瘤D18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任何部位D19 间皮组织良性肿瘤D20 腹膜后腔和腹膜软组织良性肿瘤D21 结缔组织和其他软组织的其他良性肿瘤D22 黑素细胞痣D23 皮肤其他良性肿瘤D24 乳房良性肿瘤D25 子宫平滑肌瘤D26 子宫其他良性肿瘤D27 卵巢良性肿瘤D28 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29 男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D30 泌尿器官良性肿瘤D31 眼和附器良性肿瘤D32 脑脊膜良性肿瘤D3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D34 甲状腺良性肿瘤D35 内分泌腺其他和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36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良性肿瘤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7-D38)D37 口腔和消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8 中耳、呼吸和胸腔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39 女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0 男性生殖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1 泌尿器官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2 脑脊膜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3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4 内分泌腺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D4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4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47 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其他肿瘤D48 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第三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营养性贫血(D50-D53)D50 缺铁性贫血D51 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D52 叶酸盐缺乏性贫血D53 其他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D55-D59)D55 酶代谢紊乱性贫血D56 地中海贫血D57 镰状细胞疾患D58 其他遗传性溶血性贫血D59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及其他贫血(D60-D64)D60 后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幼红细胞减少症] D61 其他再生障碍性贫血D62 急性出血后贫血D63 分类于他处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D64 其他贫血凝血缺陷,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D65-D69)D65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66 遗传性因子Ⅷ缺乏D67 遗传性因子Ⅸ缺乏D68 其他凝血缺陷D69 紫癜和其他出血性情况其他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D70-D77)D70 粒细胞缺乏D71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紊乱D72 其他白细胞疾患D73 脾疾病D74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75 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病D76 涉及淋巴网状组织和网状组织细胞系统的某些疾病D7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血液和造血器官的其他疾患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患(D80-D89)D80 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D81 联合免疫缺陷D82 与其他严重缺陷有关的免疫缺陷D83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D84 其他免疫缺陷D86 结节病D89 涉及免疫机制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甲状腺疾患(E00-E07)E00 先天性碘缺乏综合征E01 碘缺乏相关性甲状腺疾患和有关情况E02 临床症状不明显[亚临床]的碘缺乏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3 其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E04 其他非毒性甲状腺肿E05 甲状腺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06 甲状腺炎E07 甲状腺的其他疾患糖尿病(E10-E14)E10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12 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E13 其他特指的糖尿病E14 未特指的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和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E15-E16)E15 非糖尿病低血糖性昏迷E16 胰腺内分泌的其他疾患其他内分泌腺疾患(E20-E35)E20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E2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旁腺的其他疾患E22 垂体功能亢进E23 垂体功能减退和其他疾患E24 库欣[柯兴]综合征E25 肾上腺性征疾患E26 醛固酮过多症E27 其他肾上腺疾患E28 卵巢功能障碍E29 睾丸功能障碍E30 青春期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31 多腺体功能障碍E32 胸腺病E34 其他内分泌疾患E3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内分泌腺疾患营养不良(E40-E46) E40 夸希奥科病[恶性营养不良病]E41 营养性消瘦E42 消瘦性夸希奥科病E43 未特指的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4 中度和轻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E45 继后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育迟缓E46 未特指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其他营养缺乏(ES0-E64)E50 维生素A缺乏病E51 硫胺素缺乏E52 烟酸缺乏[糙皮病)E53 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病E54 抗坏血酸缺乏E55 维生素D缺乏病E56 其他维生素缺乏病E58 饮食性钙缺乏E59 饮食性硒缺乏E60 饮食性锌缺乏E61 其他营养元素缺乏E63 其他营养缺乏E64 营养不良和其他营养缺乏的后遗症肥胖症和其他营养过度(E65-E68)E65 局部多脂症E66 肥胖症E67 其他营养过度E68 营养过度后遗症代谢紊乱(E70-E90)E70 芳香氨基酸代谢紊乱E71 支链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紊乱E72 其他氨基酸代谢紊乱E73 乳糖不耐受E74 其他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E75 (神经)鞘脂类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贮积疾患E76 糖胺聚糖代谢紊乱E77 糖蛋白代谢紊乱E78 脂蛋白代谢紊乱和其他脂血症E79 嘌呤和嘧啶代谢紊乱E80 卟啉和胆红素代谢紊乱E83 矿物质代谢紊乱E84 囊性纤维化病E85 淀粉样变E86 血容量缺失E87 液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其他紊乱E88 其他代谢紊乱E89 操作后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不可归类在他处者E90 分类于他处疾病引起的营养和代谢疾患第五章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F09)F00 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G30)F01 血管性痴呆F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F03 未特指的痴呆F04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5 谵妄,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F06 脑损害和功能障碍及躯体疾病引起的其他精神障碍F07 脑部疾病、损害和功能障碍引起的人格和行为障碍F09 未特指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0-F19)F10 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1 使用阿片样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2 使用大麻类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3 使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4 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5 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6 使用致幻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7 使用烟草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8 使用挥发性溶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F19 使用多种药物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F20-F29)F20 精神分裂症F21 分裂型障碍F22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F23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F24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F25 分裂情感性障碍F28 其他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F29 未特指的非器质性精神病心境[情感]障碍(F30-F39)F30 躁狂发作F31 双相情感障碍F32 抑郁发作F33 复发性抑郁障碍F34 持久的心境[情感]障碍F38 其他心境[情感]障碍F39 未特指的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 (F40-F48)F40 恐怖性焦虑障碍F41 其他焦虑障碍F42 强迫性障碍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F45 躯体形式障碍.F48 其他神经症性障碍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行为综合征 (F50-F59)F50 进食障碍F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2 性功能障碍,非由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F53 与产褥期有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F54 与归类在他处的障碍或疾病有关的心理和行为因素F55 非致依赖性物质滥用F59 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未特指的行为综合征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F60-F69)F60 特异性人格障碍F61 混合型和其他人格障碍F62 持久性人格改变,非由脑损害和疾病所致F63 习惯和冲动障碍F64 性身份障碍F65 性偏好障碍F66 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F68 成人人格和行为的其他障碍F69 未特指的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F70-F79)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缓F71 中度精神发育迟缓F72 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3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缓F78 其他精神发育迟缓F79 未特指的精神发育迟缓心理发育障碍(F80-F89)F80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F81 特定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F82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F83 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F84 弥漫性[综合性]发育障碍F88 其他心理发育障碍F89 未特指的心理发育障碍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F90-F98)F90 多动性障碍F91 品行障碍F92 品行和情绪混合性障碍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F94 特发于童年和青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F95 抽动障碍F98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其他行为和情绪障碍未特指的精神障碍(F99)F99 精神障碍,其他方面未特指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00-G99)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G00 细菌性脑膜炎,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G01 分类于他处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G02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脑膜炎G03 其他和未特指原因引起的脑膜炎G04 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G06 颅内和椎管内脓肿及肉芽肿G0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颅内、椎管内脓肿和肉芽肿G08 颅内和椎管内的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G09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G10-G13)G10 亨廷顿病G11 遗传性共济失调G12 脊髓性肌萎缩和有关的综合征G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0-G26)G20 帕金森病G21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G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G23 其他的基底核变性疾病G24 张力失常G25 其他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G2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锥体束外和运动疾患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G30 阿尔茨海默病G31 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不可归类在他处者C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其他变性性疾患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G35 多发性硬化G36 其他急性播散性脱髓鞘G37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脱髓鞘疾病发作性和阵发性疾患(G40-G47)G40 癫癎[癫痫]G41 癫痫持续状态G43 偏头痛G44 其他头痛综合征G45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和相关的综合征G46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I60-I67)G47 睡眠障碍神经、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0-G59)G50 三叉神经疾患G51 面神经疾患G52 其他脑神经疾患G5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神经疾患G54 神经根和神经丛疾患G5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根和神经丛压迫G56 上肢单神经病G57 下肢单神经病G58 其他单神经病G5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单神经病多神经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60-G64)G60 遗传性和特发性神经病G61 炎性多神经病G62 其他多神经病G6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多神经病G64 周围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疾病(G70-G73)G70 重症肌无力和其他肌神经疾患G71 肌肉的原发性疾患G72 其他肌病G7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肌神经接点和肌肉的疾患大脑性瘫痪和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G80-G83)G80 大脑性瘫痪[脑瘫]G81 偏瘫G82 截瘫和四肢瘫G83 其他麻痹[瘫痪]综合征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0-G99)G90 自主神经系统的疾患G91 脑积水G92 中毒性脑病G93 脑的其他疾患G94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的其他疾患G95 脊髓的其他疾病G96 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G97 神经系统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8 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G9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其他疾患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H00-H59)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H00 睑腺炎和睑板腺囊肿H01 眼睑的其他炎症H02 眼险的其他疾患H0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睑疾患H04 泪器系疾患H05 眼眶疾患H0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泪器系和眼眶疾患结膜疾患(H10-H13)H10 结膜炎H11 结膜的其他疾患H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结膜疾患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 H15 巩膜疾患H16 角膜炎H17 角膜瘢痕和混浊H18 角膜的其他疾患H19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巩膜和角膜疾患H20 虹膜睫状体炎H21 虹膜和睫状体的其他疾患H2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虹膜和睫状体疾患晶状体疾患(H25-H28)H25 老年性白内障H26 其他白内障H27 晶状体的其他疾患H2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白内障和晶状体的其他疾患脉络膜和视网膜疾患(H30-H36)H30 脉络膜视网膜炎H31 脉络膜的其他疾患H3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脉络膜视网膜疾患H33 视网膜脱离和断裂H34 视网膜血管阻塞H35 其他视网膜疾患H36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疾患青光眼(H40-H42)H40 青光眼H42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青光眼玻璃体和眼球疾患(H43-H45)H43 玻璃体疾患H44 眼球疾患H4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玻璃体和眼球疾患视神经和视路疾患(H46-H48)H46 视神经炎H47 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的其他疾患H4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视[第二]神经和视路疾患眼球外肌、双眼运动、调节和屈光疾患(H49-H52)H49 麻痹性斜视H50 其他斜视H51 双眼运动的其他疾患H52 屈光和调节疾患视觉障碍和盲(H53-H54)H53 视觉障碍H54 视力缺损,包括盲(双眼或单眼)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5-H59)H55 眼震和其他不规则眼运动H57 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8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眼和附器的其他疾患H59 眼和附器的操作后疾患,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是第10次修订本《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 ICD-9与ICD-10区别首先,分类的名称由“国际疾病分类”改为“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全书由二卷改为三卷。

增加了分类章节,扩大了核心内容,由原来的l7章变为2l章。

涉及免疫机制的某些疾病,各章的排列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

其次,ICD-10首次引用了字母编目,由原来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和数字的混合编码”。

ICD-10另一个革新是在某些章接近末尾的类目设立操作后的疾病。

再次,ICD-9每章开头的不包括“注释”,在ICD -10扩展用于解释各章的某些内容。

ICE-10中将星号信息归纳为82个单纯星号的三位数类目中数供选择使用。

ICD的发展历史ICD已有110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891年为了对死亡进行统一登记,国际统计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对死亡原因分类的委员会进行工作,1893年该委员会主席Jacques Bertillon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法《国际死亡原因编目》,此即为第一版。

以后基本上为10年修订一次。

194 0年第6次修订版由世界卫生组织承担该工作,首次引入了疾病分类,并强调继续保持用病因分类的哲学思想。

1994年在日内瓦第10次修改版本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目前全球通用的ICD-10.ICD的分类原理ICD分类依据疾病的4个主要特征,即病因、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分期、分型、性别、年龄、急慢性发病时间等)。

每一特性构成了一个分类标准,形成一个分类轴心,因此ICD是一个多轴心的分类系统。

ICD分类的基础是对疾病的命名,没有名称就无法分类。

但疾病又是根据他的内在本质或外部表现来命名的,因此疾病的本质和表现正是分类的依据,分类与命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是一套全球通用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分类系统,旨在标准化疾病的命名、分类和编码。

ICD分类系统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管理,为世界各国的医疗机构、研究人员和政府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以便对疾病进行比较、记录和监测。

一、ICD的历史与发展ICD最早于1893年,在国际卫生会议上首次提出,并于1900年正式颁布。

随着医学和临床实践的发展,ICD逐渐扩展和改进。

目前,ICD-10是应用最广泛的版本,被全球近200个国家采用。

二、ICD的分类结构ICD分类系统根据疾病的原因、部位、病理生理情况和临床表现等因素进行分组。

ICD-10共包含22个章节,其中包括了各种疾病、症状、体征、外因和影响健康因素。

1. 第一章:传染性疾病该章节主要包括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传染源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感、艾滋病等。

2. 第二章:肿瘤该章节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

3. 第三章:血液和免疫机制疾病该章节包括贫血、白血病、风湿性疾病等。

4. 第四章: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疾病该章节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等。

5. 第五章:精神和行为疾病该章节包括精神障碍、成瘾和行为异常等。

6.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该章节包括中风、癫痫、帕金森病等。

7. 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该章节包括青光眼、白内障等。

8. 第八章:耳和乳突疾病该章节包括耳蜗炎、中耳炎等。

9.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该章节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等。

10.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该章节包括肺炎、哮喘等。

11.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该章节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癌等。

12. 第十二章: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该章节包括湿疹、痤疮等。

13. 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该章节包括骨折、关节炎等。

14. 第十四章:泌尿系统疾病该章节包括肾结石、膀胱炎等。

医学助手《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医学助手《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医学助手《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的全名是“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

为与人们比较熟悉的“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本(ICD-9)”相联系~仍沿用传统的名称“国际疾病分类”~并简称为ICD-10。

ICD-10英文版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编写、修订和出版~是世界各国在对本国居民健康状况收集、整理、汇总上报以及统计分析中必须遵循的分类标准。

为配合大家顺利开展工作、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发生编码及分类质量问题、确保反映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准确可靠~现将本人在从事此项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发现的一些问题介绍给同行~以期作为参考并引起重视。

一、ICD-10既是国际标准~也是国家标准国际疾病分类(ICD)自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期间已经历了十次修订~从最初仅用于死亡原因统计发展到涉及所有疾病和死亡原因的统计(包括损伤和中毒及其外部原因)~再发展到目前涉及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健康分类家族~其中包括的内容和使用的范围已经使其成为在全世界描述居民健康状况不可缺少的分类标准~ICD-10则成为该家族分类中的核心成员之一。

我国自1987年起开始推广应用ICD-9~为确保此项工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中心与国家技术监督局信息编码所联合编写了“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该标准完全等效采用ICD-9的全部内容~适用于统计、医疗卫生、公安、民政、保险福利等部门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对疾病、伤残、死亡原因等进行宏观管理和统计分析~也适用于各医学科学领域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该标准于1993年5月发布~1994年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的实施~使我国推广应用ICD的工作更进一步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随着ICD-10的推出~又及时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使“疾病分类与代码”happiness XX made active contribution. The afternoon of April 21, the city's "two" educational Working Conference. Thoroughly study and apply the XI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nference, especially on "two to learn a" learn the spirit of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of the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ployment requirements of Central and provincial Committee, the city "two" education work arrangements. Mu Weimin, Secretary of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ttended the meeting and spoke. Following party of mass line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three strict three real" topic education zhihou, in all members in the carried out "two learn a do" learning education, reflected has central linked, and step step in-depth advance full strictly rule party of political set force, is continued strengthening party of thought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major deployment, is advance full strictly rule party to grass-roots extendsof important initiatives, is promoted party education normal of, and institutionalized of important practice, is advance reform development stable the work of important guarantee. "Two" study and education, is to make each Member party rules India in the party Constitution, series XI, General Secretary of spirit and transformed into a powerful ideological weap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further enhance political par core awareness, situation awareness, awareness, awareness,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creativity, rallying power and combat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Is to promote the inner-party education to all party国家标准的内容完全等效采用ICD-10~目前该修订标准已获得通过~于2001年11月发布~2002年6月起实施即将发布和实施。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第五章、第六章-2013

医学信息学论文:国际疾病分类,ICD-10第五章、第六章-2013



①主导词:神经病(变) 面神经炎、尺神经炎、视神经炎、 臂神经炎„„ ②主导词:多神经病 酒精性神经病、血清性神经病变、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
本章提供的星号类目
G01* G02* 分类于他处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 A17.0+ G01 * (结核性脑膜炎)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 起的脑膜炎 B37.5+ G02.1* (念球菌性脑膜炎)
F90与F95的区别
多动性障碍F90 一组活动与注意力失调,不受管教,缺乏 正常的谨慎和克制的疾患。
抽动性障碍F95 常见简单运动性抽动,如眨眼、耸肩、怪 叫等,有时还伴有秽语。多动秽语综合症 就属于这种,编码为F95.2。
关于抑郁症的编码规则
抑郁发作包括首次发作抑郁和多发性抑 郁症。 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 编码时参考以下两点 1、疾病的发作次数 2、病情轻重度 例如:F32.-单次发作 F33.-多次发作
F45.3-F45.8的心因性疾病都是功能性,不 涉及躯体组织的损害。 例:心因性呃逆 F45.3 心因性肠激惹综合征(2006年考题) 查 易激-- 肠---心因性 F45.3 F54中的心因性疾病产生了器质性损害。 例: 心因性哮喘 F54 J45.心源性哮喘 I50.1
F45.0与F45.1的区别
本章提供的星号类目?g01分类于他处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a170g01结核性脑膜炎?g02分类于他处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脑膜炎起的脑膜炎b375g021念球菌性脑膜炎?g05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炎脊髓炎和脑脊髓炎结核性脑炎a178g050?g07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颅内椎管内脓肿和肉芽肿a178g07脑结核瘤?g13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c00c97g13癌性神经肌病?g53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神经疾患b022g53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g08颅内和椎管内的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g08脓毒性?大脑静脉血栓形成i67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第一篇:国际疾病分类国际疾病分类(ICD)是标准的诊断工具,流行病学,卫生管理和临床用途。

这包括人口群体的总体健康状况的分析。

它是用来监测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和流行。

它是用来,分类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记录在多种类型的健康和生命的记录,包括死亡证明和健康记录。

除了使存储和检索的诊断信息,为临床,流行病学和质量的目的,这些记录也为世卫组织会员国的国家的死亡率和发病率统计的编制提供了基础。

它是用来报销和资源分配决策的国家。

ICD-10的第四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1990年5月,从1994年开始投入使用世卫组织会员国。

11日修订的分类工作已经开始,将持续到2015年。

SNOMED (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Human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reference Terminology)是为了满足医学信息处理的广泛要求,在原SNOMED3.5版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设计理念,于2000年面世的新产品。

SNOMED RT的设计思想、基本构成、应用前景以及它与原SNOMED 3.5版、UMLS及其它医学术语标准的关系。

医学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是当前国际上广为使用的一种临床医学术语标准。

这套术语集,提供了一套全面统一的医学术语系统,涵盖大多数方面的临床信息,如疾病、所见、操作、微生物、药物等,可以协调一致地在不同的学科、专业和照护地点之间实现对于临床数据的标引、存储、检索和聚合,便于计算机处理。

同时,它还有助于组织病历内容,减少临床照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数据采集、编码及使用方式的变异。

对于临床医学信息的标准化和电子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采用SNOMED CT的计算机应用程序示例电子病历计算机化医嘱录入,如电子处方或实验室检验项目申请录入重症监护病房远程监控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急诊室表格记录癌症报告基因数据库SNOMED临床术语(SNOMED CT)是最全面的,多语种的临床医疗术语在世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05*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炎、脊髓炎 和脑脊髓炎 (结核性脑炎) A17.8+ G05.0*
G07*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颅内、 椎管内脓肿和肉芽肿
A17.8+ G07* (脑结核瘤)
G1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主要影 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全身性萎缩
C00-C97+ G13* (癌性神经肌病) G53* 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脑神经疾患 B02.2+ G53.0*(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编码分析与练习(4)
精神性胃肠道反应 查 疾患 —胃(功能性)K31.9 —胃肠(功能性)NEC K92.9 — —心因性 F45.3 核对第一卷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 查 神经症 —胃 F45.3 —胃肠 F45.3 —心脏(反射) F45.3 核对第一卷
编码分析与练习(5)
编码分析与练习(7)
心因性拒食 查 拒绝(P562) —食物,心因性 F50.8 核对卷一 判断题(2008年考题) 鸦片、吗啡吸食者分类中毒的第十九章。
编码分析与练习(8)
1、脑性精神病 2、用缓泻剂习惯 3、酒精依赖 4、多动行为疾患 5、文化休克 6、酒精戒除综合征 7、心因性皮炎 F54 8、胃神经症 9、心因性呕吐 F09 F55 F10.2 F90.9 F43.2 F10.3 L23-L25 F45.3 F50.5
F55 与 F10-F19的区别
F55 非依赖性物质滥用 主导词:滥用
F10-F19
精神活性物质 成瘾性 主导词:依赖 戒断
F20与F23.2、F21与F60.1的区别
F20(精神分裂症) 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
F23.2(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 精神病性症状持续时间尚不足一个月时。
F90与F95的区别
多动性障碍F90 一组活动与注意力失调,不受管教,缺乏 正常的谨慎和克制的疾患。
抽动性障碍F95 常见简单运动性抽动,如眨眼、耸肩、怪 叫等,有时还伴有秽语。多动秽语综合症 就属于这种,编码为F95.2。
关于抑郁症的编码规则
抑郁发作包括首次发作抑郁和多发性抑 郁症。 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 编码时参考以下两点 1、疾病的发作次数 2、病情轻重度 例如:F32.-单次发作 F33.-多次发作
第五章 精神和行为障碍 (F00-F99)
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 江门市中心医院 杜春花(主任技师)
纲 要
1、概述
2、编码规则 3、有关类目的说明
4、编码分析与练习题
一、精神和行为障碍概述 (F00-F99)
精神:外在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 括认识、思维、情感、意志等。 行为:人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能动反应。 一般来说就是指言谈举止。
F32
包括: 单次发作: 1.抑郁性反应 2.心因性抑郁 3.反应性抑郁 分类轴心:临床表现
抑郁发作
不包括: 1.适应障碍 F43.2 2.复发性抑郁障碍 F33.3.当与F91.-的行为障碍 有关时 F92.0
F32.0 (轻) F32.1 (中) F32.2 (重)
F32.3(伴\重) F32.8(其它) F32.9(未特指)
G81-G83瘫痪综合症
使用这一节的编码时应注意诊断是否有疾 病原因的描述。 (1)作为附加编码:如果住院的目的是为了 治疗瘫痪的病因时,G81-G83就只能作为 附加编码。 例:脑出血(I61.9),偏瘫(G81.9)。 (2)作为主要编码: 只有当住院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瘫痪的临床 表现时,或当产生瘫痪的原因没有给出时, 这些编码才能作为主要编码。
精神原性十二指肠溃疡 查 因素 —精神性,与分类于他处的疾病有关的 F54 —心理学 — —或行为 — — — 影响全身性医疗情况 F54 — —影响躯体状况 F54 核对卷一 F54 K26.心因性哮喘、心因性皮炎
编码分析与练习(6)
青春痴呆 查 精神分裂症 —青春痴呆(型)F20.1 核对卷一 药物戒除综合征 查 戒断(P542) —状态、症状、综合症 — —药物 NEC F19.3 核对卷一
F10-F19的共同亚目
急性中毒.0 有害性使用.1 依赖综合症.2 戒断状态.3 伴有谵妄的戒断状态.4 精神病性障碍.5 遗忘综合症.6 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7 其他精神和行为障碍.8 未特指的精神和行为障碍.9
F55非依赖性物质滥用
可能涉及种类繁多的药剂和民间验方 主要分三组: 1.不产生依赖的精神药物 2.缓泻剂 3.不需要医生处方即可买到的镇痛药 虽然通常我们很清楚病人对服用这类有强 烈的动机,但他们不会像在F10-F19中服用 特指的精神活性物质的病例那样产生依赖 性或戒断症状。
注意
马尾综合症导致神经源性膀胱 (G83.4) 脊髓病性膀胱NOS G95.8 神经源性膀胱 NOS(N31.9) 没有提及脊髓损害的膀胱神经肌肉功能障 碍(N31.-)
神经病
一、诊断中的神经炎与神经病常是相 通的名称。
二、若临床诊断为神经炎,多指单的 神经病变。
三、若诊断为神经的变性,常是指多 神经病。
举 例
帕金森病性痴呆 混合型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 G20+ F02.3* G30.8+ F00.2* G30.9+ F00.9*
※当诊断中只有阿尔茨海默病,没有写阿尔 茨海默病性痴呆时,应假定痴呆是存在的, 痴呆是此病必然的临床表现,G30剑号类目 和F00星号类目一一对应,说明这两个编码 总是成对应用。
(3)编码应在诊断的基础上加以指定,即 使在医师的诊断与类目或亚目标题下的定 义出现冲突,也要以医师诊断为主。


1.抑郁状态 多发性硬化 F32.9 G35 2.高血压所致的精神障碍 F06.9 I10 3.心因性胃溃疡 F54 K25.-
三、有关类目的说明
F00-F09器质性精神障碍 1、在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00F09下有注释,指示“需要时,使用附加编 码标明根本疾病”。 例:动脉硬化性痴呆 F01.9 I67.2 2、本章的一些疾病编码采用了星剑 号,此时不需要附加00-R99
G50-G59 不包括外伤、创伤性神经损伤。
二、编码规则
分类于本章的疾病有一些是由于药物或外因 所致应以本章的编码为主,第二十章的编码 作为附加编码。 例如: CO中毒致帕金森综合症G21.2
X47.-
预防接种后的播散性脑髓炎G04.0 Y58.-
精神和行为障碍概述 (F00-F99)
本章共:11节-78类目 包括:心理发育障碍
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 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 例如:神游症R68.8
二、编码规则
(1)当临床强调精神疾患时,本章为主要 编码 。 (2)当需要指明本章疾病的病因时或由于 本章疾病引起的其它临床表现时,则需要 使用附加编码补充说明病因和被引起的其 它疾病。
F21分裂型人格障碍(P1330、P1334)
F60.1分裂样人格障碍(P1334)
F06.2与F20.8、F43.0与F23.8的 区别
F06.2器质性妄想性【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F20.8精神分裂样精神病
F43.0(急性应激障碍) F23.8(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F45.3-F45.8与F54的区别
编码分析与练习(2)
雅-克二氏病伴痴呆(2006年考题) 查 雅-克 — —伴痴呆 A81.0+ F02.1* 核对第一卷 脑梗死性痴呆(卷三:P162) 查 痴呆(查第二版ICD卷三索引痴呆) —多发性脑梗死性 I63.9+ F03* 矫正 : F01.1 (卷一)
编码分析与练习(3)
更年期妄想状态 查 精神病 —偏执狂性,偏执狂样 F22.0 — —更年期 F22.8 核对卷一 急性抑郁性精神压力反应(P262) 查 反应 — 应急(严重的)F43.9 — —急性(激动)(“茫然”) (定向障碍)(意识障碍)„..F43.0 核对卷一
F45.3-F45.8的心因性疾病都是功能性,不 涉及躯体组织的损害。 例:心因性呃逆 F45.3 心因性肠激惹综合征(2006年考题) 查 易激-- 肠---心因性 F45.3 F54中的心因性疾病产生了器质性损害。 例: 心因性哮喘 F54 J45.心源性哮喘 I50.1
F45.0与F45.1的区别


①主导词:神经病(变) 面神经炎、尺神经炎、视神经炎、 臂神经炎„„ ②主导词:多神经病 酒精性神经病、血清性神经病变、 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
本章提供的星号类目
G01* G02* 分类于他处的细菌性疾病引起的脑膜炎 A17.0+ G01 * (结核性脑膜炎) 分类于他处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 起的脑膜炎 B37.5+ G02.1* (念球菌性脑膜炎)
三、有关类目的说明
G09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后遗症,是 对G00-G08疾病后遗症的分类。 例如: 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的后遗症 G09 但其中G01*、G02*、G05*、G07*类目的 后遗症不能归于G09. 例如: 由于结核性脑膜炎引起的耳聋H91.9 B90.0
瓦伦贝格综合征
瓦伦贝格综合征在ICD-9中译为“瓦伦 伯格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此病为 小脑下动脉闭塞所致。 ICD-10第一版第三卷索引的星号编码 是G46.4*,卷一是46.3*,两者不一致。 ICD-10第2版索引已更改为46.3*.
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 精神行为障碍
F x x.x
第三位数 涉及物质
第四位数特 指临床表现
例:F10.0 酒精急性中毒
F10-F19类目
F10.-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1.-使用阿片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2.-使用大麻类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3.-使用镇静剂或催眠药引起的精神和行 为障碍 F14.-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 F19.-使用多种药物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引 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