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精品评课稿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_教案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本文是关于欢乐的泼水节评课,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评课内容二(3)班欢乐的泼水节值得借鉴处一、凭借影像,感悟欢乐虽然现在的课堂呼唤回归,鼓励孩子张开想象的羽翼,感悟语言,但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远之又远,学生知道的少之甚少,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要想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震,就需要学生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因此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时,周老师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他们边看边传出阵阵欢笑,感受到了傣族人民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同时学生的情感被唤起来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二、生生互动,体验欢乐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情感,更要用孩子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第二段准备部分时,周老师紧紧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动一动,再读一读,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体验文本蕴涵的情感。
教学泼水部分时,周老师抓住泼水时的动作,让学生边读边做一做动作,孩子的兴奋早就藏不住了,教室里一片欢腾,孩子读得身临其境,进入了角色,动口,动手,更是动情、动思,肢体的“互动”与思想情感的“互动”有机结合起来。
三、模拟采访,交流欢乐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
——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是教学的重点,学生的情感不能仅停留在泼水情节表面的快乐,随着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情感也应步步递增,同时怎样理解“吉祥如意”这个学生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词语意思。
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周老师根据插图,设计了模拟采访活动,让学生如临其境,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
《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精选16篇)
《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精选16篇)《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篇1一堂平实、高效的语文课——《欢乐的泼水节》案例与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本文的教学要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生活经验及教材的特点出发进行设计。
文章的内容很简单,但因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所以应着重指导朗读,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的心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的心情。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的心情。
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该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所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朗读、欣赏、想象、感悟等,紧紧抓住“欢乐”一词,围绕文本内容挖掘文本资源、补充信息,让学生多方位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美、意境美并进行了爱我中华的思想熏陶。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指导朗读引导感悟教学准备: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用电脑给大家露一手,猜一猜,你会看到什么?[点评]:(因为学生第一次走进av教室,非常好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一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小朋友们各抒己见,流露出喜悦的心情)(出示泼水图)他们是在干什么?他们的神情怎样?生:(异口同声)他们在泼水,他们很高兴。
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欢乐的泼水节》出示课题,读课题。
师:想去看看人们是怎样度过泼水节的吗?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出发吧!二、读、看结合,品词读句,感悟体验播放人们互相泼水的画面。
《快乐的泼水节》评课材料(精选4篇)
《快乐的泼水节》评课材料(精选4篇)《快乐的泼水节》评课材料(精选4篇)《快乐的泼水节》评课材料篇1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
例:1、在引入音乐活动前,用音乐导入。
2、活动中,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创编活动的背景音乐等,都以音乐为主。
3、活动后,以《快乐的泼水节》音乐作为结尾,结束新课。
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音乐的美感,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
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
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
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本课教师将要到傣族村寨去参加泼水节必须通过三道关“节奏练习、按节奏节奏读歌词、唱会歌曲”先后顺序贯穿始终。
构思新颖,衔接自然,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快乐的泼水节》评课材料篇2一、说课标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以音乐及相关文化的渗透为主要理念进行了教学设计。
二、说教材〈〈快乐的泼水节〉〉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总标题为〈〈民族的节日〉〉。
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初步熟悉不同风情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舞姿,是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学段内容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会演唱歌曲〈〈快乐泼水节〉〉。
2.初步了解傣族民俗及文化。
3.学会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三、说教法1. 激趣导入法从学生喜爱的孔雀入手,引出其故乡及傣族建筑、服饰、节日文化的介绍。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精品教案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师板书,生书空) 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
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Tǒng hù shī līn līn jí xiáng xìng fú kěn lí bǎn nà fân g桶互相湿淋淋吉祥幸福不肯离去西双版纳凤凰花(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
(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五、小结。
教学后记:这堂课老师运用了课改新理念,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会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开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比较有意思,他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这是学好课文的前提。
看来,小组合作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
在记忆生字的时候,孩子们用换部首、编口诀、编故事、小幽默、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因为是他们自己想的,而且很有趣,所以记忆也很深刻,这样学生的能力会提高得比较快,思维也很开阔。
二年级下册语文《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一、目标明确,定位合理。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王老师把目标定位在读通课文,把字音读准;学会“泼、桶”等十个生字及,体会“一年一度、相互、美满、象征”等新词的意思;感受泼水节的.快乐氛围,了解泼水节所表达的象征意义。
目标明确,定位合理。
二、以“快乐”定调,贯穿首尾。
《快乐的泼水节》一文读题就知道“快乐”是全文的主线。
因此,一开课,在揭题时,王老师就抓住了题眼“快乐”一词,引导同学多[]次深情朗读课题,使同学层层了解泼水节的快乐,体会泼水节的快乐。
三、教学思路清楚,课堂扎实有效。
整堂课,王老师的教学思路特别清楚,第一是抓字词学习,第二抓句子学习,第三抓整体感知。
在字词学习中,王老师首先扫清了生字的读音,然后引导同学运用字理识字,理解本义,再延伸拓展,感悟运用。
另外,王老师还引导同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理解“提、端、相互追逐”时,采纳了动作表演的形式,直观形象,在理解“美满”一词时,王老师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体会,“吉利如意”一词,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想象该词一般在何种状况下运用。
这样的教学扎实有效。
在句子的学习中,王老师抓住了难读的句子,采纳视频展示、采访交际、动作表演、联系生活、迁移运用等方法,并创设了情境,让同学多次朗读,读通句子,读懂句子,同时结合句子学习进行句式练习,做到了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四、以读代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的性格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
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中王老师很好的表达了这一原那么,坚持让孩子“以读为本,读中生悟”,采纳多种形式地读让同学了解文意,体会快乐。
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伙伴的生活比较遥远,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伙伴看,使同学如临其境,这样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反思及听课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后反思及听课评课稿《快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西双版纳本文紧扣“快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迎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敬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详细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快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预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为了能让同学有层次地清楚而扎实地把握课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
除解决字词的问题以外,我还给同学具体地介绍了泼水节的相关知识,并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让同学对泼水节有了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同学通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品读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就是精读课文,详细感知泼水节的快乐了。
为了能让同学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我在备课时做了许多的预备。
首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同学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
针对本篇课文介绍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迎泼水节的内容,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同学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比较满足:第一,擅长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爱好。
依据低班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预备这一处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傣族人民想参与泼水节的那种急迫的心情,我让孩子们自己做一回“傣族人民”,我当记者来采访他们:“请问小伙伴,你们提着桶端着盆这是要干什么去呀?”孩子们热忱地回答:“我们这是要去参与泼水节呢!”我的问题接着跟进:“原来你们是要去参与泼水节呀,那你们现在肯定特别兴奋喽?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现在的感受吗?”在同学说完以后继续跟进:“你们这么激昂,肯定很早就做好预备了吧?”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真实地体会了傣族人民参与泼水节时的心情,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通用3篇)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通用3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通用3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111月27日,年轻的成欣欣老师给我们展示了《难忘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
对于这次“青鸿欲飞展风采”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我们师徒高度重视,授课一周前成老师就开始为这节课做准备,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制作课件,然后我们一起讨论完善,初步确定了上课思路。
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这节课设计新颖,结构完整,用时分配合理,环节紧凑,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现就成欣欣教学过程谈几点感受:1、从老师的个人素质来看,成老师整节课精神饱满,仪态大方,态度谦和,她尊重学生,关爱学困生,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整节课师生关系洽融洽,课堂气氛活跃。
2、成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字词教学比较扎实。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多种方法的理解和识记让学生理解词义,并通过学习说句子,在句子中运用字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练习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练说“这是一个的泼水节。
”既巩固了字词教学效果,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内化积累。
又如,在学习课文第2段时,成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找具体语句,初步领会句子的意义,抓住关键字词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
3、朗读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
整节课成老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反复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需要改进之处:1、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课堂应变能力,有时会忘记一些细节,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纠正和引导,板书不能及时出现,课件播放与教学进度不符,有感情朗读环节忘记等。
这些方面还需今后进一步努力改进。
2、教学设计时能紧扣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预设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活动,但实际操作时又将课文进行过细的解析,逐句讲析体会,显得课堂教学琐碎杂乱,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理解。
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也是我们师徒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2孙老师是一位热情阳光、教态亲切、语言简洁富有童趣、很具亲和力的年青老师。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及说课稿1.小学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一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第二段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1、学生读1-2句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
端。
滴。
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小学语文评课稿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9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欢乐的泼水节评课9篇欢乐的泼水节评课 1师:清明节过后,傣族人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年——泼水节,他们会为泼水节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人们做了哪些准备?生:人们准备好了桶和盆。
生:人们还准备了清水,并在水里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正确!谁愿意把这两句话读给大家听。
(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学生读得感情平平,不太理想。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想听吗?生:想。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做一个认真倾听的小评委,好吗?生:好。
师读。
(故意丢掉“早早”和“早已”两个词。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老师,你丢掉了两个词。
师:你听得可真仔细!这样好不好?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各自练读。
交流:生:我觉得这样不好,去掉了“早早”和“早已”,就不能把人们急着过泼水节的心情表达出来了。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
人们非常喜欢过泼水节,去掉后就好像不太喜欢了一样。
师:是啊,这两个词把人们喜欢过泼水节,想过泼水节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了,读的时候应该加重语气。
自己读一读,试一试,感觉是不是这样。
生各自练读。
齐读这两句话。
师:这水跟普通的清水一样吗?生:不一样。
有的撒了香水,有的撒了花瓣。
师:闭上眼睛闻一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我闻到花瓣的香味儿了。
生:我闻到水中还有香水味儿。
生:我觉得这水可香了,闻着很舒服。
生:我想说:“好香啊!好美啊!”师:一起说一说。
生:好香啊!好美啊!(学生情绪高涨。
)师:你能说一句话,也用上“有的……有的”吗?(生纷纷举手)……点评:这是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王爱红老师讲的《欢乐的泼水节》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一、王老师在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搞:“空对空”的一套,而是自己有意丢掉两个重点词,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又激起了学生“议论纷纷”的自觉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读出感情。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因为学生无法感受,所以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
针对本篇课文介绍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内容,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现代化的教育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金老师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巧妙地让学生回忆了第一段的内容,自然地引入第二自然段“泼水节开始了,我们要准备些什幺呢?”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金老师抓住了“早早地、早已准备”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急切心情,让学生通过声音把这种急切的感情传递出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早早地、早已准备”这些词,理解了人们盼望过节的心情。
抓住“追赶、灌、泼、湿淋淋、笑开了花”等词,感受人们泼水时的狂欢。
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生疏,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深刻。
然后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被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所感染,这样,教学做到了“披文入情”,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着朗读,真正领悟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除了教学书上的课文以外,金老师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了适当的拓。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5篇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5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5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1一、说教材内容《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
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能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三、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1.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
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理解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
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难忘的泼水节》的评课稿五篇
《难忘的泼水节》的评课稿《难忘的泼水节》的评课稿五篇篇一:难忘的泼水评课稿鲁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老师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理解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齐读、指名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
尤其令我欣赏的是鲁老师在课文教授中依然没忘记对学生说话、听话、口语交际的适时指导,比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一同出现的“一边一边”,“一手一手”的句式训练;比如老师范读课文时有意的要学生“听好哦,等一下老师要请你来点评的哦。
”而且还真的请学生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这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说话、聆听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文拓展时老师要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老师能注重这个教学环节的生成是很难得的,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的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鲁老师的这堂课还有一个的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整堂课从“复习”到“新授”到“拓展”,老师的语言精美,衔接自然。
比如在自由读课文后鲁老师就接着课文深情地说道:“多么幸福、难忘的泼水节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泼水节的幸福和难忘。
”如此不留痕迹地就进入了品读课文的环节,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带动了起来在课堂上,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激励方法来表扬学生,口头的语言表扬也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恩,不错!”,“你真棒!”等,还有学生的鼓掌,让孩子们是倍受鼓舞。
几点不成熟的建议1、建议把有关傣族的知识在分析课文之前说一说,尤其是傣族的泼水节在傣族节日中的地位,(相当于我们汉民族的春节)这样也许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周总理到傣族地区过泼水节的深远意义。
2、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合理安排时间篇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法学法、板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
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简介泼水节,又称水灯节、耶洗别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泼水节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之间举行,这是春天来临的季节,人们以泼水来祈求来年有丰收、生活幸福。
泼水节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还融入了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
本次评课将对欢乐的泼水节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内容泼水节的主要活动就是泼水,人们手持水枪、水瓶或者用盆、桶等装水的工具相互泼洒。
除了泼水之外,泼水节还有其他的表演和庆祝活动。
比如,人们会穿着传统的节日服饰,跳起锣鼓舞和龙舞等舞蹈表演。
在一些地方,还会组织赛龙舟、斗鸭子等传统竞技活动。
此外,人们还会打扮自家门口或者街道,用彩绸、红灯笼等进行装饰。
整个节日气氛热闹非凡。
意义与价值泼水节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泼水节是一次放松心情和纾解压力的机会。
在泼水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借此舒缓自己的疲惫和压力,改善工作和生活状态。
其次,泼水节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泼水节,人们可以了解和体验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的服饰和表演都是对历史文化的体现。
再者,泼水节也是增进社区和谐和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机会。
人们通过庆祝泼水节的方式,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友谊,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稳定。
最后,泼水节也是旅游业的重要推动力。
在节日期间,许多游客会前来参加泼水节活动,这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影响和展望泼水节对社会和经济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泼水节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许多商家和摊贩会选择在泼水节期间经营,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临时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收入。
其次,泼水节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泼水盛会,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此外,泼水节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举办泼水节活动,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并进一步传播。
未来,泼水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通过创新内容和形式,提高泼水节活动的质量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和参与者。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3篇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3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1一、说教材内容《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
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能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三、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1、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
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理解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
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欢乐泼水节评课
欢乐泼水节评课
《欢乐泼水节评课》
欢乐泼水节是泰国传统的节日,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相互泼水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个充满欢乐和狂欢气氛的节日无疑是泰国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在一所学校的课堂上,老师决定对这个传统节日进行评课,让学生了解泰国文化和传统。
在这节课上,老师带来了有关泼水节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们观看和了解泰国的这一传统节日。
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和图片的欣赏,学生们了解到泰国人是如何热情欢乐地庆祝这个节日的。
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兴奋,纷纷表示想要亲身体验一下这种欢乐的氛围。
在课堂上,老师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些泼水的道具和小游戏。
学生们穿上传统的泰国服装,手持水枪和水球,互相泼水,尽情享受这个狂欢的时刻。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让他们更加了解了泰国的文化和传统。
通过这次评课,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泰国的传统节日,也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
他们用欢笑与水花互动,感受到了泰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欢乐。
这次评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增强了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充满欢乐的评课中,学生们体会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节日庆典,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美妙之处。
通过这样的课程,
学生们能更加广泛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增强了他们对世界的包容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评课稿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
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这节课中,老师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目标明确,定位合理。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王老师把目标定位在读通课文,把字音读准;学会“泼、桶”等十个生字及,体会“一年一度、互相、幸福、象征”等新词的意思;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了解泼水节所表达的象征意义。
目标明确,定位合理。
二、以“欢乐”定调,贯穿首尾。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读题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
因此,一开课,在揭题时,王老师就抓住了题眼“欢乐”一词,引导学生多[ ]次深情朗读课题,使学生层层了解泼水节的欢乐,体会泼水节的欢乐。
三、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扎实有效。
整堂课,王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第一是抓字词学习,第二抓句子学习,第三抓整体感知。
在字词学习中,王老师首先扫清了生字的读音,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字理识字,理解本义,再延伸拓展,感悟运
用。
另外,王老师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理解“提、端、互相追赶”时,采用了动作表演的形式,直观形象,在理解“幸福”一词时,王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体会,“吉祥如意”一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象该词一般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这样的教学扎实有效。
在句子的学习中,王老师抓住了难读的句子,采用视频展示、采访交际、动作表演、联系生活、迁移运用等方法,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多次朗读,读通句子,读懂句子,同时结合句子学习进行句式练习,做到了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四、以读代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中王老师很好的体现了这一原则,坚持让孩子“以读为本,读中生悟”,采用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了解文意,体会欢乐。
因为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