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合集下载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总体规划修编(2014—2025)》的批复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总体规划修编(2014—2025)》的批复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总体规划修编(2014—2025)》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寿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3.04•【字号】长寿府发〔2015〕22号•【施行日期】2015.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总体规划修编(2014—2025)》的批复长寿府发〔2015〕22号葛兰镇人民政府:你镇《重庆市长寿区葛兰镇总体规划修编(2014—2025)编制成果报批的请示》(葛兰府文〔2014〕19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将葛兰镇定位为:葛兰镇是全国重点名镇,重庆市中心镇。

以健康科技产业、商贸物流及其相关服务业为主,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为辅的长寿区工商贸中心镇。

镇区性质为:重庆长寿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长寿区街镇工业走廊重要组成部分,长寿区中部腹心地带工商贸重镇,全国重点名镇.二、原则同意葛兰镇总体规划范围为葛兰镇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10平方公里。

辖1个镇区,3个中心村(分别为大坝村、罗岩村、兰兴村),15个基层村(塘坝村、烟波村、湾丘村、潼观村、天福村等)。

葛兰镇城镇建设范围包括葛兰镇生活组团与葛兰镇工业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74.41公顷。

其中生活组团建设用地201.35公顷,工业组团建设用地173.06公顷。

三、原则同意葛兰城镇发展规模及城镇发展水平1.规划期限:2014—2025(近期2014—2020,远期2021—2025)2.人口发展规模:2025年辖区人口6.75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8万。

3.城镇化水平56.30%。

四、原则同意葛兰镇用地构成1.镇区规划二类居住用地91.3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24.40%;镇区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8.4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4.94%;镇区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6.4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7.06%;镇区工业用地135.8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36.28%;镇区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58.9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15.74%;镇区规划市政设施用地12.16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3.25%;镇区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为31.1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8.33%。

永川区三教镇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文本

永川区三教镇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文本

永川区三教镇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 (1)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2)第四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3)第五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4)第六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第八章镇域市政设施规划 (6)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7)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7)第十一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8)第十二章镇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8)第十三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11)第十四章镇区市政设施规划 (11)第十五章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13)第十六章镇区风貌景观规划 .................................................................................................................................. 14第十七章规划区空间管制划分及控制色线分类.. (15)第十八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16)第十九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18)第二十章镇区消防规划 (19)第二十一章镇区分期建设规划 (21)第二十二章规划实施建议及管理措施 (21)第二十三章附则 (21)附表一:村庄规划表 (23)附表二:中心村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23)附表三:一般村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23)附表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 (23)附表五:镇区规划2020年土地利用汇总表 (24)附表六:镇区规划2050年土地利用汇总表 (24)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快三教镇镇区城镇化进程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宏观布局,充分发挥各村镇的职能,统筹安排镇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有效引导三教镇区的发展建设,特对三教镇城乡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三教镇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是三教镇域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镇域和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本规划。

安仁总规修编规委会打印版本

安仁总规修编规委会打印版本

总体处于大邑县第一梯队(除晋原城区),总量较大,但人均指标相对较低。
二、发展研判 2、区域地位研判
(2)在成都市古镇旅游体系中的地位
位置 (距天府广场)
代表文化
黄龙溪镇 39.26公里
川西文化
洛带镇 24.55公里
客家文化
新场镇 62.58公里
平乐镇 78.20公里
安仁镇 45.52公里
茶马古道历史文 八大文化(水、火、贡茶、铁、 川西文化、民国文
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构建 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成都 市规划了11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 川西旅游环线上大邑区域内的安西走廊起于大 邑安仁镇,经悦来、鹤鸣、花水湾最后到达西 岭雪山,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平原—丘陵— 山地”的过渡性道路景观走廊,安仁镇作为安 西景观走廊的第一站对其自身的展示性和门户 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发展研判
1、现状认知
(1)区位 安仁区位优越
安仁镇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大邑县 东南部坝区,幅员面积57.29km2。 安仁镇距成都市半小时车程。
西岭雪 山

安仁镇处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接 处,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冲突激烈的地 区,是多民族文化融汇碰撞的重要节点, 更是茶马古道上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8,150篇
茶马古道第一镇;南丝绸之路 的第一驿站
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 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川西民风民俗
10,000篇
世界级中国博物馆 小镇
庄园、公馆、博物 馆、林盘、川西风 格的明清古建筑
20,900篇
二、发展研判 2、区域地位研判
(3)在龙门山乡镇旅游体系中的地位
重点旅游镇 安仁
林盘 桤木河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总体规划(2013—2030)修编成果的批复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总体规划(2013—2030)修编成果的批复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总体规划(2013—2030)修编成果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29•【字号】宛政文〔2020〕51号•【施行日期】2020.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总体规划(2013—2030)修编成果的批复宛政文〔2020〕51号卧龙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呈批〈蒲山镇总体规划(2013—2030)〉的请示》(宛龙政文〔2020〕124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区对《蒲山镇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规划》)进行的修编成果。

该《规划》已于2014年11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因蒲山镇内部、外部发展条件发生变化,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你区组织对《规划》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规划》有利于促进蒲山镇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你区要依据蒲山镇的产业定位、重点项目安排进一步优化布局。

由于修编后的《规划》成果在镇域内增加了96.40公顷(1446亩)的建设用地,因此按照用地平衡原则,要相应核减镇区建设用地。

三、你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城镇定位、空间布局,做好《规划》实施,把蒲山镇建设成市中心城区的卫星镇,以发展新型建材、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的综合型城镇。

四、要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完善镇区道路网络,妥善处理好镇区的对外交通。

城镇交通、通信、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要注重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运行效率,不断改善城镇的投资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

五、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采取有效措施,整治大气、噪声、水环境等污染。

六、经批准的《规划》是蒲山镇城镇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规划》内容。

天长市杨村镇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天长市杨村镇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

项目名称:天长市杨村镇总体规划修编(2014-2030)委托方(甲方):天长市杨村镇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天长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城乡规划编制证书等级:乙级城乡规划编制证书编号: [皖]城规编(142012)号编制单位:天长市规划建筑设计院院长:应文浩审定:应文浩审核: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注册规划师编制人员:注册规划师建筑工程师道路工程师电气工程师梅给排水工程师助理规划师组织编制单位:天长市杨村镇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名单:党委书记镇长纪委书记规划分局天长市杨村镇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发展战略 (2)第三章镇域发展规划 (2)第四章镇域空间利用布局与管制 (3)第五章居民点布局 (4)第六章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5)第七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第八章镇域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6)第九章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第十章镇域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9)第十一章镇域特色资源及旅游发展规划 (10)第十二章城镇性质和镇区规模 (11)第十三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1)第十四章城镇土地使用规划 (11)第十五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12)第十六章镇区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13)第十七章镇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4)第十八章镇区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5)第十九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16)第二十章镇区建设时序规划 (17)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 (18)第二十二章附则 (20)附表: (20)天长市杨村镇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杨村镇是全国重点镇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为满足新形势下杨村镇社会经济、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的需要,科学指导杨村镇的规划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第2条天长市杨村镇总体规划是杨村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文件,镇域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滁州市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3.《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3)4. 建设部《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2010.11)5.《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7.《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8.《滁州市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9.《天长市总体规划》(2008-2030)10.《天长市村庄布点规划》(2013—2030)10.《天长市杨村镇总体规划》(2012-2030)11.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2014-2017年中期:2018-2022年远期:2023-2030年第5条规划区范围镇域规划区:杨村镇行政范围,面积为152平方公里。

南漳县九集镇总体规划专题

南漳县九集镇总体规划专题

专题一九集镇区域发展研究专题1、专题概述1.1.研究背景十八大新四化与“两会”新型城镇化十八大新四化的提出: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李克强总理强调,统筹“新四化”发展,需要平衡多方面关系。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

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逐步融入城镇。

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襄阳市在实施“新四化”战略中,坚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强力支撑,以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为重要手段,从政策、区域、产业、企业等层面,围绕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重点领域,聚焦重点企业,培育发展信息技术产业。

同时,在“两会”期间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的路线。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为此,一要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改变农村面貌。

2012年四川大邑县沙渠镇项目总体规划_61页_概念布局设计

2012年四川大邑县沙渠镇项目总体规划_61页_概念布局设计
至2010年,沙渠镇人口总数为17432人,户藉口径城镇化 率约25%。
序号 村名
村民小组数 人口(人)
幅 员 面 积 ( km2 )
1
勤江社区 20
3893
4.29
2
柳坪村
19
3533
3.44
3
顺河村
15
3166
3.99
4
双碾村
10
1810
2.28
5
龙湾村
13
2387
1.85
6
石泉村
13
2327
3.09
8
三、修编重点
1、落实“世界生态田园城市”背景下新的规划要求 “九化”要求、“产城一体”要求
2、落实从城镇到小城市职能的转变带来新的规划要求 定位转变、觃模的增加、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形态的塑造
3、解决重大企业入驻带来的重大影响 发展模式、产业类型和结构的调整、空间和功能布局的需求
4、优化现状城镇空间布局
【实施情况】
•绿化控制: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带已形成;西河西侧、500kV 电力线两侧绿地及工业区不居住区分隔段道路南侧绿地未形成。
•禁建区:西河西侧200m的生态绿地范围内已建有大邑悦来
纸厂、成都新华兴金属制品厂、海达针织厂等工业项目。
08版空间管制觃划图
【评估结论】
高压走廊两侧控制较好,但西河西侧禁止建设区有被工业侵占的现象,应加以合理引导。
和国家标准持平
2000-5000 平方米 (建)指导性
高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
7 8
公共9 绿地
10 城 市 11 中心 12
13 14 15
综合剧场
≥300座
指导性

临澧县新安镇整体规划人口论证报告

临澧县新安镇整体规划人口论证报告

目录一、概况 (1)二、论证依据 (1)三、论证原则 (1)四、城镇发展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2)五、城镇规划区范围 (2)六、城镇性质 (2)七、规划期限 (2)八、镇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2)九、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3)十、新安镇区城镇人口规模论证 (5)十一、环境容量验证 (6)十二、城镇用地规模论证 (6)十三、建设用地的评价及选择 (7)十四、占用耕地情况及耕地补偿措施 (7)附表:规划用地汇总表新安镇区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一、概况根据临澧县城镇体系规划,新安镇由原新安镇和官亭乡合并而成,镇政府设原新安镇。

原新安镇位于临澧县北部,澧水中下游,省道S304穿中而过。

西与石门县易市接壤,东接合口镇,南邻杉板乡,北抵官亭乡。

离临澧县城关镇32公里,距石门县城关镇16公里。

原新安古为荆楚之地,明清时期为澧水流域的重镇之一。

早在明天启元年设九溪卫屯署,筑有屯堡,取新近安抚边峦之意,故名“新安”。

清雍正八年设新安巡检司,到清乾隆三十八年撤销改为县属镇。

解放后,新安建立了基层人民政府。

1968年后,几易建制,到1985年9月与洞坪乡合并,实行镇带村,同年12月与新安乡合并。

1999年底,新安镇辖22个村,5个居委会,33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7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42%。

全镇总面积67.32Km2。

其中水田1345.7公顷,旱地829.6公顷,山林1773.7公顷,水面316.1公顷。

有耕地面积32324亩(按农业人口平均0.84亩),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9.3亿元,企业总产值16亿元,财政收入2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城镇居民储蓄6000多万元。

全镇拥有三级企业1000多家,5家年总产水泥70万吨的水泥厂,3家年总产值千万的棉纺厂,1家万吨级轻质碳酸钙厂,1家万吨造纸厂,3家铸造冶炼厂。

官亭乡位于临澧县西北角,处于刻本山下。

全乡辖17个行政村,237个村民小组,6025户,20947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第一章总则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平方公里。

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2001]41号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1.0.9条规划期限基期2006年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0年—2020年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2.0.1条充分发挥以农业为基础的农牧团场的特点,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形成的特色农产品种植业,重点发展果品种植,并形成规模种植。

加强新的优质、高效农副产品开发力度,注重对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保证输出产品的优质性,创品牌效应。

2.0.2条调整镇域内的工业布局,重点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加工原料的工业生产企业,保留现有产品销路好、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工业企业;撤销镇域内效益差、没有发展前途、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工业企业;对镇域内生产内容相似的工业企业进行拆并重组。

2.0.3条充分利用团场的整体优势,集中人力、物力和资金,重点发展以团场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

利用城镇的集聚效应带动整个镇域经济的发展。

2.0.4条2006-2010年内镇域全体职工收入快速增长,彻底消除贫困户,到2010年力争职均收入达到11000元,远期(2020年)力争职均收入达到32000元2.0.5条哈木呼提镇镇区人口规划:近期(到2010年)9000人,远期(到2020年)11000人。

2.0.6条哈木呼提镇建设发展目标:近期内(到2010年)完成整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对中心区及其周边居住区的改造,远期(2020)实现整个城镇的规划蓝图。

第三章镇域体系规划第一节村镇体系发展战略3.1.1条本规划所称哈木呼提镇域是指XX团场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773.33平方公里。

3.1.2条城镇化进程。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团总人口757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95人,哈木呼提镇现状城镇化水平为27.6%。

规划至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

3.1.3条利用国家对兵团小城镇建设发展强有力的支持,以哈木呼提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调整所辖镇域内的各村的规模,划分等级,有重点、分阶段建设改造,配套完善。

改善团场职工生活环境。

3.1.4条明确镇、中心村、基层村的主导职能,有重点的发挥各自的优势。

第二节村镇体系结构规划3.2.1条镇域村镇体系等级结构分为三级:镇、中心村、基层村。

3.2.2条镇村体系职能结构:镇:哈木呼提镇——团场的团部所在地,是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三产业的集聚地。

中心村:XX园二连、园三连——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团场农工居民点。

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

基层村——园五连、园七连、园八连,农二连、农四连、农五连、农六连——农工生产居民点。

3.2.3条镇域产业布置规划保持团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特点,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建立健全流通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

XX所辖片区北干渠以南的农业生产区域内以农业种植为主,重点发展以西红柿、辣椒、甜菜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种植。

XX片区北干渠以北范围内,以果树种植为主,重点发展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的苹果种植和葡萄种植。

3.2.4条城镇体系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适度的城镇人口规模;切实的城镇化水平;合理的等级规模结构;有序的空间分布格局;互补的村镇分工职能;高效的基础服务设施;良好的城镇生态环境。

把结构调整和培育绿色循环经济作为主线,在发展中合理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形成合理的符合团场实际的产业布局,种养加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和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

3.2.4条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本规划确定哈木呼提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空间结构模式为“一核、两区、一带”:“一核”指哈木呼提镇。

“两区”指以北干渠为界分为南区和北区,北区以种植果树为主;南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

“一带”是指横穿团场的国防公路,作为村镇生产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的经济发展主轴。

第三节镇域基础设施规划3.3.1条镇域交通设施:对外道路:国防公路横穿镇域,西去和静县,东至马兰。

镇区内的幸福,北接国防公路,西去二十二团团部才吾库勒镇。

内部道路:加强镇域内部村镇间道路的建设,提高其路面等级,保证道路通畅。

远期实现连连通定点班车。

3.3.2条镇域供热及给排水设施:哈木呼提镇(XX场团部)为近期镇域重点建设范围,在规划期内实现集中供暖和供水,镇区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统一排放。

实现100%的集中供水和80%供暖、排水的目标。

村集中供水能力应为100%,逐步实现集中供暖,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的方式实现局部统一处理,污水达标排放率为60%。

居民区相对分散,基础条件较弱的村可以实现局部集中供暖,生活污水排放采用建化粪池的方式实现局部统一排放。

3.3.3条电力设施:以已经完成的农电网改造为依托,根据村镇规模等级及用电量,进行用电分配。

3.3.4条邮政电信设施:哈木呼提镇设邮政、电信支局,远期电信装机容量为七千门,镇域电话普及率达到35门/100人。

改造和完善师通信专网的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利用先进的数字微波传输设备或光纤传输设备,建立师、团、连三级语音、数据通信网,逐步实现语音、数据、图像三合一的信息网。

3.3.5条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沟渠治理,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实现干渠、支渠水泥化,建立完整的水利灌溉系统,发展节水灌溉技术,高水资源利用率,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合理提取地下水,增强抗旱能力。

第四节镇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3.4.1条教育目标: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教育设施按一般镇进行布局,建设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3.4.2条镇域团部按兵团标准建设适合自身规模的文化馆、电影院、图书馆、体育场等文化设施。

3.4.3条医疗卫生:建立一个技术较为先进、分布合理、规模适度,由镇、中心村、基层村组成的三级医疗体系。

第五节镇域环境保护规划3.5.1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3.5.2条做好中低产田的土壤改良,开展对荒地、废弃地的开发和复耕,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管理。

3.5.3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利用农田林网的建设,形成多层村镇防护林带。

3.5.4条各类污水达标排放,经处理达标排放的污水主要直接用于农业灌溉实现二次利用。

3.5.5条加强水源地的保护,镇域内饮用水质保持一类标准。

3.5.6条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镇域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3.5.7条合理调整工业布局,近期内撤消村工业,控制镇区的工业发展,保留个别基础好的、效益好的企业,重点发展以团场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工业区。

第六节镇域防洪规划3.6.1条镇域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3.6.1条镇域紧靠天山南坡,受天山南坡洪水影响。

在《XX山洪防治规划》的中已经完成通过兵团批准。

本规划可参照执行。

第四章镇区总体规划思想与建设目标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4.1.1条从镇域着手,充分考虑城镇作为规划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职能,因地治宜,合理规划,科学地进行用地功能布局。

4.1.2条以发展的眼光,着手远期建设布局,注重近期建设项目安排,并兼顾远景发展的可能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1.3条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交通、通讯等各项市政设施,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生活环境。

4.1.4条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循序渐进,协调处理好利用、改造和发展的关系。

4.1.5条挖掘军垦农场的文化与环境特色,创建具有军垦特色的新型小城镇。

4.1.6条集镇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二节镇区建设目标4.2.1条形成通畅便捷的道路网络,道路设施完好率90%以上,主、次干道全部设置路灯。

4.2.2条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4.2.3条集中供暖排水普及率80%。

4.2.4条有线电视户达到100%。

4.2.5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5门以上。

4.2.6条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以上。

4.2.7条环境优美,城镇绿地率达40%。

4.2.8条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4.2.9条生活垃圾清运率100%。

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5.01 条集镇性质:哈木呼提镇——XX团部所在地,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三产业的集聚地,团场农业产业化和经济服务为主导的特色生态小城镇.5.02条城镇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城镇人口6000人;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8000人。

5.03条城镇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规划建设用地132.65公顷,人均用地221.08平方米。

远期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151.4公顷,人均用地189.93平方米。

5.04条城镇规划区范围:综合考虑镇区长远规划、镇区对外交通、环境保护等因素,确定规划区范围是: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至原XX园林路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东西宽175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