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2010-2020)
陵水高峰温泉度假区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GFWQ-43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体规划设计阐明一、工程设计重要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规划法》(2023年1月1日)2、《都市规划编制措施》(2023年4月1日)3、《都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原则》(GB50137--2023)4、《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23年)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23)6、《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7、《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停车场(库)配建原则》(2023年)8、《海南省产权式酒店建设销售管理暂行规定》(2023年)9、《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3年)10、国家有关规范、地措施规及文献11、有关地形图及资料二、地理区位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旳东南部,东北与万宁市交界,西南与三亚市毗邻,西至西北与保亭县和琼中县接壤,东南濒临南海。
距海口市约240公里,距三亚市约80公里。
英州镇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南端,东部与隆广镇、新村镇接壤,西部与三亚市南田农场毗邻,北部隔廖次岭与保亭县旳六弓乡交界,南临南海。
全镇常年气候滋润,四季如春,东线国道和高速公路贯穿英州,在镇区设有高速公路出口,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以便。
本项目位于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占地面积约27.63公顷。
东临英州大道,通过英州大道与南面旳G98海南环线高速公路相连,是通往三亚与海口旳重要通道,同步也连接项目与英州镇区。
本项目距离高速出口仅1.5公里,距离英州镇区仅2.5公里。
地块南侧为高峰温泉大道,可以连接223国道,两条现实状况市政道路可以满足项目未来旳交通出入需求。
三、用地现实状况分析1、自然条件用地区域属于热带海洋季风岛屿型气候,温度适中,降水充沛,日照充足。
2、基地现实状况基地现实状况大部分是荒地和草地,处在待于开发状态。
场地景观制高点是中间山体项端,景观视线良好。
3、地形地貌场地整体展现中间高四面低,山体四面地势较平缓。
最大高程点位于山体顶端,高程为57.85米,最低高程点位于英州大道与高峰温泉大道交汇处,高程为26.06米。
海南国际信息产业园(英州镇东南片区)A区产业一期A04-01
xx国际信息产业园(英州镇东南片区)A区产业一期Axx-xx及Axx-xx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论证报告说明书1. 项目概况1.1局部修改背景xx国际信息产业园是经xx省政府批准设立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园区位于中国xx省最南端陵水黎族自治县境内,项目北靠英州镇, 南边为清水湾旅游度假区,距陵水湾海岸约 2 公里。
本次规划项目位于xx国际信息产业园的A区范围内,A区为该产业园的先行启动区,目前A区范围多数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周边道路网也逐步在完善中,目前项目可通过南侧的清水湾大道,北侧的海榆东线和xx环岛高速与外部衔接,同时,南侧距离约2公里为建设开发已成熟的清水湾旅游休闲度假区。
xx国际信息产业园(英州镇东南片区)A区产业一期Axx-xx及Axx-xx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xx版修规)中Axx-xx地块项目已开发建设完成,Axx-xx尚未建设,作为信息产业园重要的商业商务配套用地,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Axx-xx地块被现状道路分割为两部分,现状道路西侧xx0xx.8平方米已出让,东侧尚未完成土地变性和招拍挂,不具备开发建设条件,xx版修规未考虑权属界线影响,主要功能建筑跨越现有权属线。
为了近期推动Axx-xx地块开发建设,对xx版修规进行局部修改。
1.2 区位条件➢宏观区位条件: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xx省的东南部。
东濒临南海,南与三亚市毗邻,西与保亭县交接,北与万宁市、琼中县接壤。
项目位于陵水县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的南部,xx国际信息产业园内,北距海口约xx5公里,南距三亚41公里、距凤凰机场48公里,距陵水县城约21公里。
➢微观区位条件:规划区位于xx国际信息产业园西南部,主要通过南侧的清水湾大道和北侧的G223海榆东线与外部交通衔接,再往北约3公里通过英州互通连接xx环岛高速,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1.3控规规划要求本项目属于《xx国际信息产业园(英州镇东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xx2年编制)中的Axx-xx和Axx-xx地块,其中Axx-xx 地块具体控制指标如下:·用地面积:xxxx7平方米·用地性质:商业金融业用地(C2)。
陵水县英州镇珊瑚休闲度假区2
文本1. 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为规范陵水县英州镇珊瑚休闲度假区建设管理,保证其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作规律,同时保证开发建设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平衡和谐,特编制《陵水县英州镇珊瑚休闲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1 日)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 4 月 1 日)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陵水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6.《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7.《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2010-2020)8. 国家相关规范及地方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技术要求等,上层次及相关规划成果第三条规划的法定效力本规划是英州镇珊瑚休闲度假区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自本规划批准公布之日起,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和土地利用活动,必须按规划要求执行。
本规划所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本规划区的规划定位所制定。
规划中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海南省以及陵水县的有关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执行。
下一层次规划也应遵照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四条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北临英州镇区,南临风车国际休闲度假区,东临清水湾旅游度假区,西临土福湾旅游度假区,规划用地面积 135.84 公顷。
第五条规划实施本规划由陵水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协助陵水县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本规划的实施必须是文本和有关图纸同时使用。
第六条规划修改本规划如需调整,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海南省以及陵水县的有关规定,向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七条规划成果本规划由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组成。
文本是对规划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规划图纸包括技术图纸与图则。
附件包括基础资料汇编、说明书。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陵水黎族自治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陵水黎族自治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01•【字号】陵府办[2013]126号•【施行日期】2013.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陵水黎族自治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陵府办〔2013〕126号)沿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有关单位:《陵水黎族自治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7月1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实施方案为实施好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建设“珍珠海岸美丽陵水”,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通知》(琼府〔2013〕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注重海岸和近海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切实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我县海洋资源对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要求(一)按照海域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岸和近海的基本功能。
要充分考虑海域自然固有的特性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尊重自然规律,以海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确定我县海洋功能区。
(二)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
按照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总体要求,科学划分海岸近海基本功能区,优化配置各行业用海,切实保障传统渔民用海,公共利益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用海。
引导海洋产业相对集聚发展,促使海洋产业用海由粗标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促进县域海洋经济的发展。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03•【字号】琼府函〔2023〕148号•【施行日期】2023.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琼府函〔2023〕148号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审批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陵府〔2023〕20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陵水黎族自治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建设滨海旅游与科教融合新高地、黎疍文化风情生态宜居地、热带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陵水黎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95.34平方千米,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80.48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819.66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526.6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3倍以内。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布局,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南繁科研育种。
协同做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陵水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岛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全面提高县域生态品质。
海南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灵水智慧城分区规划(2010-2020(精)
商业金融业用地C2319.7712.74
文化娱乐用地C3410.4316.36
医疗卫生用地C56.230.25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247.329.86
3对外交通用地T0.620.02
其中港口用地T40.620.02
4道路广场用地S286.0011.40
其中道路用地S1276.1511.00
(六)F片区——硅谷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包括从海榆东线进入本地区的景观大道西侧用地。用地规模1169.6公顷,为远景发展景区,可发展主题公园、生态康体、高科技产业,兼容居住、商业及相关配套设施。该区包含较大面积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因此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中应充分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同时本区在土地利用与村镇居民点调控方面应注意与《三才镇总体规划(2006-2020)》协调。在生态保育方面,本区位于新村泻湖与海榆东线以北的农林地区之间,因此应注意预留与保护联系以上两个地区的生态廊道。
(五)E片区——猴岛
位于规划区西南部,主要包括猴岛自然保护区和新村港南岸。用地规模905.0公顷。该景区主要在保护猴岛自然风景的同时发展动植物公园(主题公园),配套特色精品酒店、旅游公寓用地,同时严格保护猴岛生态环境。
本区核心项目:在南湾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以外区域,依托当地的自然与人文景源,重点发展猴岛公园、渔家文化博览园、疍家风情渔村及动植物公园(主题公园)。在猴岛的北侧发展特色精品酒店、公寓及居住社区。该片区内涉及南湾村的村民安置;在片区的东北部安排了村经济发展用地。
(三)C片区——新港北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新村港北岸的广阔用地,北至海榆东线。用地规模1416.1公顷。该景区主要发展以梦幻未来世界主题公园为核心,配套高科技产业园、热带休闲风格的滨海酒店、滨海旅游公寓区。本区核心项目是梦幻未来世界主题公园。围绕主题公园发展高新科技创意园,提供最新的科技支撑,推动主题公园产品升级、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村港北岸安排梦幻主题酒店,主题公园周边布置少量配套生态旅游公寓。本区内行政村包括桐海、盐尽村,民安置用地统筹安置在本片区南部及西部,村经济发展用地安排在本区西南角,临近规划次干道。
概论
第一章概论一、项目概况土福湾位于陵水县英州镇的南面,它的东南面有晓乐岛,西南面有蜈支洲岛,与三亚市的亚龙湾并称姐妹湾,与三亚市海棠湾接壤,南临浩瀚南海,靠近海南东线高速公路。
土福湾位于东经109°北纬18°,属于中国三亚热带海滨旅游圈,地块位于土福湾中部,距三亚国际机场60km左右,距离三亚市区及陵水县城约30km。
土福湾与海棠湾一脉相承,受行政界线分隔成为两个部分,项目属于陵水县管辖范围,与三亚凤凰机场距离约为1小时,项目南部有高速公路,通行时间缩短为30分钟,连接三亚与海口的东线高速从项目南侧东西穿越,距离本项目不足1公里。
二、上位规划指导《土福湾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解放军医院后勤保障基地片区)》由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并于2015年12月11日通过专家评审会。
(一)上位规划依据:1.法规、规范及上位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10月)《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陵水黎族自治县土福湾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09年编制)《陵水黎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1年编制)《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2005年编制)《英州镇村镇体系规划》《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政府文件、批文(1)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报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陵水后勤保障基地项目建设的函(陵府函【2013】73号)(2)海南省政府公文呈批单(办文编号0979)(3)陵水黎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陵水后勤保障基地拆迁安置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用地选址的复函(陵建函【2015】71号)(4)关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陵水后勤保障基地拆迁安置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陵土环资函【2015】67号)(5)陵水黎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陵水后勤保障基地拆迁安置项目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陵发改审批【2015】173号)(二)上位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协调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安排土福湾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生态经济的理念发展旅游,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年—2020年)说明书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2013.4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 (1)一、规划范围 (1)二、规划期限 (1)三、规划性质 (1)四、规划任务 (1)五、规划原则 (2)六、规划依据 (2)第二章规划背景 (5)一、宏观背景 (5)二、中观背景 (6)三、微观背景 (9)四、规划衔接 (11)第三章基础分析 (14)一、资源分析 (14)二、文化分析 (25)三、现状分析 (33)四、SWOT分析 (36)第四章市场分析 (40)一、市场特征 (40)二、市场定位 (43)三、专项市场 (45)四、市场预测 (49)第五章发展定位 (52)一、指导思想 (52)三、形象定位 (53)四、发展目标 (53)五、发展模式 (54)六、发展战略 (56)七、发展突破 (56)第六章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58)一、空间布局 (58)二、分区规划 (58)第七章产品规划 (114)一、指导思想 (114)二、产品现状分析 (115)三、产品体系 (117)四、特色产品 (122)第八章产业规划 (128)一、总体思路 (128)二、特色产业 (128)三、传统产业 (146)第九章交通规划 (155)一、总体思路 (155)二、交通现状 (156)三、旅游公路规划 (156)四、特色游线设计 (159)五、水路交通规划 (162)六、服务中心体系 (163)第十章环境保护 (165)一、指导思想 (165)三、重点举措 (166)第十一章营销推广 (175)一、营销目标 (175)二、营销推广口号 (176)三、营销策略 (177)四、节事活动策划 (178)第十二章保障措施 (181)一、组织保障 (181)二、规划保障 (181)三、政策保障 (182)四、土地保障 (182)五、资金保障 (182)六、民生保障 (183)七、人才保障 (183)第十三章投资运营与分期行动规划 (185)一、开发运营规划 (185)二、投资融资规划 (188)三、分期行动规划 (193)四、综合效益分析 (197)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范围陵水县行政辖区。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文本0621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修编的背景 (1)第二条规划修编的目的 (2)第三条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2)第四条规划编制原则与任务 (2)第五条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3)第六条规划编制范围 (4)第七条规划编制期限 (4)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八条土地利用结构与特点 (5)第九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6)第十条土地利用效率与潜力 (7)第十一条未来土地利用趋势分析 (7)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9)第十二条土地利用战略 (9)第十三条规划总体目标 (10)第十四条规划调控目标 (11)第十五条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11)第四章农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15)第十六条农用地结构调整 (15)第十七条农用地利用分区 (15)第十八条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17)第十九条基本农田整备区 (18)第二十条园地布局及管理 (18)第二十一条林地布局及管理 (19)第二十二条其他农用地布局 (20)第五章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21)第二十三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1)第二十四条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1)第二十五条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与管理 (22)第二十六条村镇布局与管理 (23)第二十七条旅游建设用地布局与管理 (24)第二十八条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与管理 (26)第六章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用途管制 (29)第二十九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类型 (29)第三十条土地利用分区功能与方向 (29)第三十一条土地用途分区类型 (30)第三十二条土地用途分区分布及管制措施 (31)第七章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40)第三十三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目的 (40)第三十四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任务 (40)第三十五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41)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44)第三十六条协调原则与指导思想 (44)第三十七条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问题 (44)第三十八条加强土地生态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45)第九章土地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46)第三十九条生物多样性现状 (46)第四十条生态用地 (46)第四十一条生态用地管制措施 (46)第四十二条协调土地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措施 (48)第十章中心城区及乡镇级土地利用 (51)第四十三条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51)第四十四条乡镇土地利用 (51)第十一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57)第四十五条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7)第四十六条建立耕地资源严格保护机制 (57)第四十七条建立土地利用的补偿机制 (57)第四十八条强化土地宏观调控职能,按照规划依法用地和供地 (58)第四十九条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58)第五十条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58)第十二章附则 (59)第五十一条规划文件 (59)第五十二条规划实施 (59)第五十三条规划解释 (59)附表1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0)附表2 陵水黎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 (62)附表3 陵水黎族自治县独立选址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63)附表6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表 (66)附表7 陵水黎族自治县园地指标分解表 (69)附表8 陵水黎族自治县林地指标分解表 (70)附表9 陵水黎族自治县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73)附表10 陵水黎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6)附表11 陵水黎族自治县非农建设用地新增面积指标表 (77)附表12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规划表 (79)附表13 陵水黎族自治县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 (8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修编的背景1、陵水县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陵水紧邻三亚,位置突出,是海南东部旅游经济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旅游优势明显。
陵水高峰温泉度假区GFWQ-43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GFWQ-43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一章: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3、《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6、《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7、《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停车场(库)配建标准》(2012年)8、《海南省产权式酒店建设销售管理暂行规定》(2016年)9、《陵水县高峰温泉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年)10、国家相关规范、地方法规及文件11、相关地形图及资料二、地理区位陵水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东北与万宁市交界,西南与三亚市毗邻,西至西北与保亭县和琼中县接壤,东南濒临南海。
距海口市约240公里,距三亚市约80公里。
英州镇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南端,东部与隆广镇、新村镇接壤,西部与三亚市南田农场毗邻,北部隔廖次岭与保亭县的六弓乡交界,南临南海。
全镇常年气候滋润,四季如春,东线国道和高速公路贯穿英州,在镇区设有高速公路出口,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
本项目位于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占地面积约27.63公顷。
东临英州大道,通过英州大道与南面的G98海南环线高速公路相连,是通往三亚与海口的主要通道,同时也连接项目与英州镇区。
本项目距离高速出口仅1.5公里,距离英州镇区仅2.5公里。
地块南侧为高峰温泉大道,可以连接223国道,两条现状市政道路可以满足项目未来的交通出入需求。
三、用地现状分析1、自然条件用地区域属于热带海洋季风岛屿型气候,温度适中,降水充沛,日照充足。
2、基地现状基地现状大部分是荒地和草地,处于待于开发状态。
场地景观制高点是中间山体项端,景观视线良好。
3、地形地貌场地整体呈现中间高四周低,山体四周地势较平缓。
最大高程点位于山体顶端,高程为57.85米,最低高程点位于英州大道与高峰温泉大道交汇处,高程为26.06米。
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英州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三月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一项基本手段。
随着“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先进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落实,客观上促使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更新与转变,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科学引导与调控功能,势在必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本镇有限的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解落实《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的用地控制指标,更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本规划以2005年英州镇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在分析英州镇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和调控指标,提出土地利用的区域划分和分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措施。
本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以2010年为近期规划目标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 (1)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 (1)第三条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1)第四条规划编制原则与任务 (2)第五条规划编制范围与期限 (3)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4)第六条土地利用现状 (4)第七条土地利用特点及其主要问题 (4)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调控指标 (7)第八条土地利用功能定位和空间战略 (7)第九条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8)第十条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9)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1)第十一条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 (11)第十二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 (12)第十三条其他土地结构调整和布局 (13)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和管制措施 (15)第十四条土地用途分区 (15)第十五条基本农田保护区 (15)第十六条一般耕地区 (16)第十七条林业用地区 (17)第十八条木本园地区 (18)第十九条草本园地区 (18)第二十条其他农地区 (19)第二十一条城镇建设用地区 (19)第二十二条工矿用地区 (20)第二十三条村镇建设用地区 (21)第二十四条旅游用地区 (22)第二十五条特殊用地区 (23)第六章镇村建设与项目用地 (24)第二十六条镇区建设用地 (24)第二十七条村镇建设用地 (24)第二十八条建设项目用地 (25)第七章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26)第二十九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任务 (26)第三十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目标和重点区域 (26)第八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27)第三十一条协调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 (27)第三十二条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27)第三十三条建立土地利用的补偿机制 (28)第三十四条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综合整治 (28)第三十五条加大规划执法力度 (29)第三十六条提升公众土地保护意识 (29)第九章附则 (31)第三十七条规划文件 (31)第三十八条规划实施 (31)附表1英州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 (32)附表2英州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33)附表3英州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表 (34)附表4英州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35)附表5英州镇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 (3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目的综合研究和确定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目标,协调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重点解决英州镇近远期土地利用与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划分土地用途管制区并落实管制措施,为英州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陵水县隆广镇总体规划(2006-2020) 说明书
目录总则 (1)第一部分镇域城乡总体规划 (2)第一章城乡发展目标 (2)第二章城乡发展空间规划 (3)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4)第四章镇域社会公共设施规划 (6)第五章镇域旅游系统规划 (7)第六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镇区建设规划 . (8)第一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8)第二章镇区功能结构 (8)第三章镇区用地布局 (8)第四章镇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9)第五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0)第六章镇区市政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1)第三部分规划实施措施 (12)附则 (10)总则第一条为指导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的城乡建设和发展,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促进隆广镇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特编制《陵水黎族自治县隆广镇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4.《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6月29)6.《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年6月29日)7.《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11年11月10日)8.《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9.《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10.《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11.《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12.《陵水黎族自治县总体规划(2005-2020)》13.《隆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第三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2年~2030年。
陵水县英州镇清水湾中央公园
陵水县英州镇清水湾中央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广东博艺建筑设计院目录方案设计说明 (5)(一)项目概况 (5)1、基地条件 (5)2、项目定位 (5)3、项目优势 (5)(二)规划理念 (6)<1>规划依据 (6)<2>规划原则: (7)<3>设计理念 (8)(三)条件分析 (10)1、地理环境 (10)2、气候 (10)3、土地 (10)4、矿产 (11)5、风景名胜 (11)(四)项目建设内容 (11)设计目标 (12)(五)方案说明 (12)<1>容量(人流量)计算 (12)<2>总平面布置方案 (12)<3>竖向设计 (13)<4>道路设计 (16)<5>给水工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给水管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排水工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污水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污水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污水管道附属构筑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2010-2020)
前言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院负责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本次英州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英州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用地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发带来的人口规模、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市政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压力、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等系列问题,是本次总规修编急于解决的。
在陵水县英州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陵水县建设与国土环境资源局的大力配合下,2010年我院开始着手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在2004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深度要求》、《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为依据,提供规划的全部图纸和文字资料。
在本次调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院得到县、镇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4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及策略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第一节村镇体系规划第二节镇域交通规划第三节镇域给水规划第四节镇域供电规划第五节镇域电信规划第六节镇域广播电视规划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第五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第六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第七章镇区居住用地规划第八章镇区公共设施规划第九章镇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镇区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镇区市政工程规划第一节镇区给水工程规划第二节镇区排水工程规划第三节镇区供电工程规划第四节镇区电信、邮政工程规划第十三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四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五章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节总则第二节规划建设控制第三节建筑设计管理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十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陵水县英州镇城镇发展布局和城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陵水县英州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非农业开发项目均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服从本规划。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修编的背景 (1)第二条规划修编的目的 (2)第三条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2)第四条规划编制原则与任务 (2)第五条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3)第六条规划编制范围 (4)第七条规划编制期限 (4)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八条土地利用结构与特点 (5)第九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6)第十条土地利用效率与潜力 (7)第十一条未来土地利用趋势分析 (7)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10)第十二条土地利用战略 (10)第十三条规划总体目标 (11)第十四条规划调控目标 (12)第十五条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12)第四章农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16)第十六条农用地结构调整 (16)第十七条农用地利用分区 (16)第十八条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18)第十九条基本农田整备区 (19)第二十条园地布局及管理 (19)第二十一条林地布局及管理 (20)第二十二条其他农用地布局 (21)第五章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 (22)第二十三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2)第二十四条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2)第二十五条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与管理 (23)第二十六条村镇布局与管理 (24)第二十七条旅游建设用地布局与管理 (25)第二十八条基础设施用地布局与管理 (27)第六章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用途管制 (30)第二十九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类型 (30)第三十条土地利用分区功能与方向 (30)第三十一条土地用途分区类型 (31)第三十二条土地用途分区分布及管制措施 (32)第七章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41)第三十三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目的 (41)第三十四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任务 (41)第三十五条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42)第八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45)第三十六条协调原则与指导思想 (45)第三十七条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问题 (45)第三十八条加强土地生态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46)第九章土地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47)第三十九条生物多样性现状 (47)第四十条生态用地 (47)第四十一条生态用地管制措施 (47)第四十二条协调土地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措施 (49)第十章中心城区及乡镇级土地利用 (52)第四十三条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52)第四十四条乡镇土地利用 (52)第十一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58)第四十五条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8)第四十六条建立耕地资源严格保护机制 (58)第四十七条建立土地利用的补偿机制 (58)第四十八条强化土地宏观调控职能,按照规划依法用地和供地 (59)第四十九条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59)第五十条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59)第十二章附则 (60)第五十一条规划文件 (60)第五十二条规划实施 (60)第五十三条规划解释 (60)附表1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1)附表2 陵水黎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 (63)附表3 陵水黎族自治县独立选址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64)附表6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表 (67)附表7 陵水黎族自治县园地指标分解表 (70)附表8 陵水黎族自治县林地指标分解表 (71)附表9 陵水黎族自治县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74)附表10 陵水黎族自治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7)附表11 陵水黎族自治县非农建设用地新增面积指标表 (78)附表12 陵水黎族自治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规划表 (80)附表13 陵水黎族自治县规划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 (8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修编的背景1、陵水县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陵水紧邻三亚,位置突出,是海南东部旅游经济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旅游优势明显。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年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年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年—2020年)2 接2第六章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一、空间布局基于陵水县资源本底和发展定位,发挥最大的集群效应,全县旅游空间布局结构:“一城、一核、三区、两轴”一城:“陵水生活”旅游城一核:黎安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发展核三区:北部:百瀑雨林体验区中部:田园温泉休闲区南部:热带滨海休闲度假区两轴:竖向旅游发展轴、横向陵水风情轴二、分区规划在全县旅游空间布局结构的指引下,规划以珍珠文化旅游项目为全县亮点,以陵水民俗风情体验项目凸显差异,以南平温泉田园旅游为中部带动的三大引擎,引领陵水旅游向品质高端、文化深厚的方向发展;重点开发逐渐成为国际热点的会议会展、康体养生、海洋运动旅游项目,推动陵水旅游与国际接轨,并因地制宜规划滨海度假、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项目,形成多元吸引的旅游项目体系。
(一)一城:“陵水生活”旅游城1. 区域发展基础(1)范围陵水黎族自治县县城范围,主要指椰林镇(含老城区和新城区)。
(2)现状椰林镇作为陵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交通便利。
规划区面积为16.34平方公里,陵水河串城而过,一河两岸,布局合理,商业繁荣,具有浓郁的热带城市生活气息。
县城近年成功举办了中国羽毛球世界冠军表演赛、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等活动。
(3)本底特征地处大三亚,区域交通枢纽,可进入性强。
陵水县地处大三亚旅游圈,陵水县城是距离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最近的县城,将优先享受到试验区的发展红利,也将成为试验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东环高铁、海南环线高速(G98)、国道223,省道305在这里交汇,成为区域集散和中转的枢纽。
人文资源集中,民俗、红色最具代表性。
历史文化悠久:陵水于隋大业六年(611年)置县,1987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
宗教文化独特:龙王庙集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三昧寺于明朝万历年间,历经数百年,香火依然兴盛。
《英州镇镇区D-06-01、D-05-01地块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英州镇镇区D-06-01、D-05-01地块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国海南国际高铁技术研究中心及培训中心)》规划公示说明一、项目编制背景本次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依据《英州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2016年3月)》所确定的控制要求,形成了本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二、项目情况1、区位与规划范围:本项目位于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G98海南环线高速南侧500米,紧邻223国道。
项目占地面积约7.2公顷。
2、规划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尊重控规原则,突出特色原则,节能环保原则。
3、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2006第146号)《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7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琼府2017-15号)《关于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琼发2016-23号)《关于关于规范我省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计算规则的通知》(琼建规函2014-523号)《陵水县新村镇总体规划》(2009年12月)《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2011年4月)《英州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2016年3月)《海口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国家及地方相关的其它规范及规定三、主要规划成果内容1、规划定位依托优质的区域条件,以先进的高铁技术发展理念为指导,借鉴成功的相关项目经验,将本项目打造成为一个区域级的省级的国家级的高铁技术科研研发及培训中心。
2、发展规模1.开发规模:项目占地面积约7.2公顷,总建筑面积125198.77平方米,其中:地上计容总建筑面积107873.5平方米,地上不计容架空层及空中花园建筑面积7973.48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约9351.13平方米,容积率1.5。
2.人口规模:本项目可容纳总人口约6000人,其中培训科研人口5200人,服务人员800人。
新村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陵水县新村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导言 (2)一.规划背景 (2)二.上位规划回顾 (2)三.区域位置与规划范围 (2)第二章现状概况 (3)一.自然条件与环境 (3)二.现状土地利用和人口规模 (3)三.现状建筑概况 (5)四.现状基础设施概况 (5)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6)一.优势条件 (6)二.存在问题 (6)第四章规划依据和规划目标 (7)一.规划依据 (7)二.规划目标 (7)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7)一.城镇性质 (7)二.城镇规模 (7)第六章规划用地布局 (8)一.用地适应性评价 (8)二.规划布局构思 (8)三.功能分区 (8)四.用地规划 (9)第七章旅游规划 (11)一.旅游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11)二.旅游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4)三.游客环境容量估算 (16)四.新村镇区旅游功能分区及项目策划 (16)五.旅游线路安排 (17)第八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8)一.镇区道路交通现状 (18)二.道路系统规划 (18)第九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9)一.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19)二.镇区景观系统规划 ....................................................... 20 第十章重点城镇地区城市设计指引 (21)一.城市设计原则 (21)二.城市设计引导 (21)第十一章市政设施规划 (22)一.给水工程 (22)二.排水工程规划 (22)三.电力工程规划 (23)四.电信工程规划 (24)五.管线综合规划 (25)六.镇区环卫设施规划 (26)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27)一.消防规划 (27)二.防风灾规划 (28)三.防潮规划 (28)四.抗震规划 (28)第十三章建设开发控制 (29)一.基本控制 (29)二.空间管制规则 (29)三.地块控制指标体系 (30)陵水县新村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导言一. 规划背景《陵水县新村镇总体规划(2009-2025)》已于2009年10月15日通过审批,并于2010年07月由陵水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标准化发展规划(2014-2020)工…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标准化发展规划(2014-2020)工作方案为做好《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标准化发展规划(2014-2020)研究》(以下简称《规划》)的研究工作,根据规划编制思路,提出以下工作方案:一、政策依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编制《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规划》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到陵水县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各项行动中去,成为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
此外,开展《规划》研究工作要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家、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等,以及《陵水黎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相关文件。
紧密围绕国家对海南省提出的要求,以及陵水自身发展规划,研究提出《陵水黎族自治县标准化发展规划(2014-2020)研究》。
二、工作方法《规划》研究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调查评价方法。
根据陵水实际有重点地开展经济社会调查评价工作,在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特色房地产等行业召开由主管部门、行业从业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力争吃透陵水县情,分析发展趋势,为《规划》研究工作提供充分的基础依据。
二是领会国家和海南省当前的政策精神,依据陵水的经济管理、政策制定、调动资源的权限,用足、用活、用新现有的政策和权限。
三是科学制定发展目标。
《规划》要确定一些能够预测、需要预测的重要定量指标,以指导陵水县标准化工作。
但要突出与国家导向和上级规划的衔接、突出自身的实际情况、突出预测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院负责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本次英州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英州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用地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发带来的人口规模、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市政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压力、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等系列问题,是本次总规修编急于解决的。
在陵水县英州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陵水县建设与国土环境资源局的大力配合下,2010年我院开始着手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在2004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深度要求》、《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为依据,提供规划的全部图纸和文字资料。
在本次调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院得到县、镇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年4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及策略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第一节村镇体系规划第二节镇域交通规划第三节镇域给水规划第四节镇域供电规划第五节镇域电信规划第六节镇域广播电视规划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第五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第六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第七章镇区居住用地规划第八章镇区公共设施规划第九章镇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镇区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二章镇区市政工程规划第一节镇区给水工程规划第二节镇区排水工程规划第三节镇区供电工程规划第四节镇区电信、邮政工程规划第十三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四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第十五章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节总则第二节规划建设控制第三节建筑设计管理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十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陵水县英州镇城镇发展布局和城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陵水县英州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非农业开发项目均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服从本规划。
第二条英州在内外环境的推动下,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陵水县重点建设项目“三湾”中的两湾是英州的清水湾和土福湾,在近几年的开发建设中有效的开发英州的滨海资源。
另外新的项目陆续提到英州建设的进程——高峰温泉开发区、惠普能源与信息产业研发及培训基地、风车国际休闲度假村、赤岭渔港、泥疗度假开发区等。
英州镇的用地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市政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压力,镇区的功能和用地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等系列问题是本次总规修编急于解决的问题。
第三条本规划的基本依据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海南省建设厅《海南省小城镇规划内容和深度规定》海南省建设厅《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英州镇总体规划(2004-2020)》陵水县建设局提供的清水湾、土福湾、风车国际、高峰温泉、惠普等规划文本资料第四条本次规划期限为:近期 2010—2015年,远期 2010—2020年第五条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英州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
规划区面积为135.10平方公里。
第六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本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七条本规划自陵水县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由英州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策略第八条根据陵水十二五规划,配合《陵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英州镇应大力提倡“以旅游服务、商贸业为先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传统特色农业为基础,优化第一产业”的发展方针,把英州镇建设成为陵水县西南部的发达经济片区——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热带高效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农产品集散基地。
第九条贯彻实施“重点建设中心城镇”的发展策略,优化配置城镇发展资源,根据英州镇自然地理特征和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在产业空间上将实施以海滨旅游区的发展为龙头产业的布局结构。
统筹安排城镇的教育、文化、卫生、休闲、旅游、娱乐、福利等多种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经济和社会保障系统,形成具有较高水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福利健全的城乡新社区。
使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市社会安定、团结和繁荣。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一节村镇体系规划第十条镇域村镇体系的发展目标是:将陵水县英州镇建设成为镇区职能突出、辐射力强,各级城镇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村镇体系。
第十一条镇域村镇体系由三个等级构成:城镇区——中心村——基层村。
第十二条英州镇各级构成的职能分工如下:城镇区:由中心镇区和城镇组团构成,中心镇区是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旅游度假服务基地和农产品贸易集散基地;城镇组团是惠普信息研发和培训基地。
各中心村和基层村为本区域服务。
第十三条镇域各经济功能组团:2015年英州镇各经济功能结构组团分为:中心镇区——城镇组团(惠普基地)——旅游区2020年英州镇各经济功能结构组团分为:中心镇区——城镇组团(惠普基地)——旅游区——赤岭渔港第十四条镇域总人口规模: 2020年英州常住人口为5.5人,旅游度假流动人口16.5万人。
第十五条中心镇区人口规模: 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为2.64万人。
第十六条镇域城镇化水平: 2020年达到48%。
第二节镇域交通规划第十七条陵水县英州镇在2020年将形成较发达的、完善的公路网体系。
以东线高速公路经过英州镇的有利条件,将镇区、土福湾、清水湾、高峰温泉景区的主要交通进出口与境外交通有效科学的衔接,同时各旅游度假区之间的道路衔接无阻,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
第十八条其他乡道适当提高道路等级,保证村村道路通畅,全部道路实现硬板化。
第三节镇域给水规划第十九条到2020年全镇预计生活用水量为1000万立方米/年。
第二十条田仔水库正常库容830万立方米,河流域目前的水利设施可有效利用的水资源为2725万立方米/年,英州农业灌溉用水量为2301万立方米/年。
远期城镇、旅游区生活用水量约1000万立方米/年。
旅游区生产生活以及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约为3301万立方米/年,缺口量较大。
规划期内以田仔水库为主要的水源及英州河流域的水利设施有效利用的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城镇、旅游区生产生活考虑从周边的小妹水库水源取水,在岗山村修建水厂一座。
第二十一条在英州岗山村修建日产水规模为5.0万立方米的水厂一座,为英州镇区、清水湾旅游度假区、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土福湾旅游度假区、风车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区和沿途村庄供水。
第二十二条建立田仔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取水流域范围内的植被,大量种植水源涵养林。
水库流域范围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倾倒固体废弃物,沿岸不得堆放垃圾。
沿岸农田不得施用持久和剧毒性农药。
第四节镇域污水规划第二十三条到2020年城镇及旅游区预计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9万立方米/日。
第二十四条污水处理厂厂址规划在英州河入海口附近。
对镇区、各旅游度假区以及附近村庄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各旅游度假区内分别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对产生的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浇灌,多余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集中处理。
第五节镇域供电规划第二十五条2010年全镇最大负荷为5858千瓦,规划预测在规划期内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 2020年最大负荷达到23578千瓦。
第二十六条根据三亚市电力公司专项规划,将在三亚市主城区新建一座220KV大茅变电站,增强三亚市东部地区和陵水县的供电能力,并在陵水县西部新建一座110KV鹅仔变电站,主要向陵水县西部地区供电。
另外,对现有英州35KV变电站进行升压扩容改造,电压等级提升到110KV,主变容量达到2x20MVA。
英州境内两大旅游度假区——清水湾和土福湾旅游度假区规划以鹅仔变电站供电为主。
第二十七条英州城镇区、清水湾旅游度假区、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土福湾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域,实行环网供电。
将10KV配电主干线相互联络,形成环网结构,平时并环运行,使之达到“N+1”安全准则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
第六节镇域电信规划第二十八条规划在英州镇区设电信支局一座,田仔墟和赤岭各设电信所一处。
土福湾旅游度假区内规划一座电信局模块局,向本旅游区及周边农村提供通信服务,占地200平方米。
清水湾旅游度假区内规划一座电信模块局,面积300平米,主要为本旅游区服务。
第二十九条规划在英州镇区和赤岭各设邮政所一处,使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全镇,为居民创造便利条件。
各旅游度假区根据规模大小,度假游客类型分别设置邮政服务点。
第三十条发展完善英州镇有线电视网,近期主要建设镇区周围村庄以及各旅游度假区的有线电视网,远期主要建设距离镇区较远的居民点有线电视系统,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并实现向数字电视系统过渡。
第七节镇域公共设施规划第三十一条区域性商贸设施:中心镇区保留农产品批发市场,并升级改造。
商业金融规模扩大,增加商业步行街等。
各旅游度假区内有相应规模的商业设施用地,清水湾旅游度假区规划独立的商业公共设施用地;土福湾旅游度假区规划商业公共设施分为独立占地和与在其它建设用地中混合使用。
第三十二条文化体育设施:在镇区建设相应配套的体育设施,并配套建设文化娱乐中心等文化设施。
各旅游度假区内结合酒店设施规划俱乐部、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特色购物街区等。
中心村和各基层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中安排相应等级的文化体育设施。
例如在各村委会规划安排篮球场、排球场、活动场地、阅览室等。
第三十三条医疗卫生设施:在镇区保留原有的医疗卫生所,新建一所综合性医院,将现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各旅游度假区内设置社区卫生院,各村居委会设置医疗服务站,形成城镇、景区、村委会组成的三级医疗卫生体系。
第三十四条教育设施规划:全镇共有中学7所、小学25所,其中清水湾旅游度假区规划2所初中,1所高中,3所小学;惠普培训基地规划1所初中和1所小学。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第三十五条城镇性质:陵水西南部现代化的小城镇。
中心镇区是英州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旅游服务基地,陵水西南部农产品交易集散基地。
第三十六条规划2020年英州镇中心镇区常住人口为2.64万人,中心镇区建设用地面积252.6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95.7平方米。
第五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第三十七条中心镇区新开发的用地主要向东部扩展,尽量控制在海榆东线以北,严格限制向柑丁岭水库以北发展。
第三十八条中心镇区用地范围为:南临英州中学,北至柑丁岭水库,东到椰林园,西越过雅居乐用地在原有的五岭水库周围。
第三十九条重要公共设施和项目的布局:保留现有“英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基础,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规模缩小原来的二分之一,由原来在镇中心的位置移至东部新的发展区。
新开发的商业步行街位于老镇区中心,与现有的商业设施形成镇区的商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