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40页PPT资料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问:作者登楼为何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内容 / 情感
题目
作者
朝代
送别诗,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劝勉友人乐观开朗的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
离别之诗,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别后对家人,对朋友的思念。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水调歌头》
苏轼
[答案: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
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四、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___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 (2)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总结
诗 眼
整 首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诗
传神的动词
某 一 富有情韵形容词 句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真题演练(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 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 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 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 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二)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谒对方)是作者西 游长安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前两联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后两联由景物转向抒情。 由景想到自己功名未成,空有出仕愿望,而无人推荐, 就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楫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8)排比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9)设问 (一)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修辞方法
(1)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中考古诗词赏析专题 PPT课件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考点三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 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 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 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1)从遣词用语的角度推敲、品味作者准确、 生动、传神的用词。
例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 自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 乐观之情。再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 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 间感和流动感。
描写手法:
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对比衬托、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 A、写景状物时用之渲染意境。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 《秋夕》)
B、议理抒情时用之强化主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以“源头”喻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扩大视野。
2、双关,含蓄地借物喻意。
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因为涉及爱情,不便明写,故用“丝”写 “情思”,“烛泪”写“相思之泪、离别之 泪”。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常见的有:
⑴用朝代、籍贯、官职、封号、任职的地方、 关联的另类事物等代人或物。如:
2024版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中考古诗词鉴赏概述•古诗词基本知识点梳理•答题技巧与策略分享•经典题型解析与实战演练•复习备考建议与资源推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中考古诗词鉴赏概述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01传承中华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鉴赏古诗词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02提高文学素养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03培养人文精神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鉴赏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及分值选择题01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值一般较低。
填空题02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分值适中。
简答题03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分值较高。
忽视题干信息部分考生在答题时忽视题干信息,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不符。
理解表面化部分考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
缺乏鉴赏技巧部分考生缺乏鉴赏古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导致答题思路不清晰。
盲目背诵部分考生盲目背诵古诗词及赏析内容,忽视对诗词本身的理解和感悟。
考生常见问题及误区古诗词基本知识点梳理诗词体裁与特点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乐府、诗经等,形式自由;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词又称长短句,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格律和音韵要求。
诗词特点语言凝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意境深远。
意境指诗词中通过意象组合所营造出的整体艺术境界。
意境的深远与否,是衡量一首诗词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准。
意象指诗词中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如景物、人物、动物等。
通过意象的描绘,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意象与意境分析比喻用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使句式整齐匀称,音韵和谐。
中考复习指导《古诗词鉴赏》 课件(共41张PPT)
2、看题目。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所以有时候了解古诗词的 标题也是把握其意的一个重要手段。 3、诗词中的解释及小序。在理解诗文时,必须掌握其部分解 释和写作背景(在小序中有介绍),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理 解诗词。(如:中学语文课本每册后的十篇古诗阅读)
旅夜书怀———杜甫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看作者。即明确诗歌是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 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 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 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因此,他的诗歌主题主要是忧国忧民。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 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 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 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 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等。
2、 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 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 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 雪通人心的灵性。(语意相近即可) 返回
3、能有联想、想象空间,使眼中有诗,脑中有画 古诗词中都一种意境,而我们读诗的人就是从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类的
(炼字型)
知识积累: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炼字可以炼数词,炼字也 可以炼特殊词。炼字还可以活用词语。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 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作品的 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 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 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二、提问方式:某一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 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甲诗中的 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 赏析。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赏析》课件
03
古诗词鉴赏方法
读懂诗意,把握情感
总结词
理解诗意是鉴赏古诗词的基础,需要仔细阅 读诗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详细描述
在鉴赏古诗词时,首先要读懂每一句诗的意 思,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可以通过查 阅资料、结合背景等方式来深入理解诗意。 同时,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诗 歌的主题和思想。
语言与风格
总结词
语言与风格是古诗词的又一重要特征,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和风格的把握,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详细描述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含蓄、富有韵律感,通过语言的运用,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考生在中考古诗词赏析中需 要关注语言的特点和风格,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表达技巧与手法
总结词
古诗词的分类与题材
总结词
了解古诗词的分类与题材有助于把握不同类型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详细描述
古诗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格律、字数、内容等。常见的题材包 括山水田园、边塞战争、羁旅思乡等。不同类型的古诗词在风格、意境和表达 手法上都有所不同。
古诗词的韵律与平仄
总结词
掌握古诗词的韵律与平仄是欣赏和创作古诗词的重要基础。
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
总结词
对中考古诗词常见题型进行分类,并 针对每种题型提供解题技巧和策略。
详细描述
将中考古诗词常见题型分为意象分析 、意境描绘、情感把握、名句欣赏等 几类,针对每种题型提供相应的解题 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答题效率 和准确性。
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总结词
提供多套中考古诗词模拟试题,并附有详细的答案解 析,供学生练习和提高。
详细描述
古诗词讲究韵律和平仄,即语言的节奏和声调。韵律是指诗词的音节和声韵,平 仄则是指声调的分类和搭配。通过掌握韵律和平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词的音韵美。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ppt
1.寻找意象:
例:请把该句所呈现的画面 描绘出来?
2.描写画面:
指点迷津 解读一首诗词,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大致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按照以下方法、步骤鉴赏诗词: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什么这样写?
1、把握意象
一、写什么? ——把握诗词形象,整体感知诗词的内容。
2、体会意境
01.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亡国恨”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泊秦淮 (99页)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02
01
将合作进行到底
将合作进行到底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 岳 杜 甫 (唐)(94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的 之情。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 强调作用。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02
01
03
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绿肥红瘦”用拟人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消逝的感伤。
02.
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中考复习古诗赏析PPT课件
5)表达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喜爱
西湖、愉悦闲适. 的心境。
9
方法总结:
画面描写:1.找全景物; 2.加修饰语; 3.展开联想、想象连缀 成句子; 4.表达的情感。
练一练:总复习 P1. 64 四、六、 10
1.赏析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红P.63.第3题)
“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
这试两题句分诗析历:来“被不人畏表称浮道达云。遮技请望巧试眼着,对自这缘两身句蕴在诗最含加高的以层哲”理
赏析。p80--
参考答案:作者借景抒怀,把抽象的道理寓
于具体形象之中,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
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
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
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评价效果
作者情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7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运用此手法 的原因
3.此手法传达的诗人感情
.
18
采用了动静结合、虚
实相间的描写手法
步骤一
动景:……静景:…… 步骤二
实写:……虚写:……
“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 以飘零和落寞之感;
“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 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 衬情。
.
44
.
45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 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 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 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赏析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我省命题方向预测
初三专题复习 ----古诗词赏析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01
02
03
04
熟悉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
题型分析
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学习目标:等; 按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二)
5.莲——爱的象征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中考复习诗词赏析专项复习PPT优秀课件
题型及解题技巧
• 题型一、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1)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语言要有诗意) (2)概括氛围特点(用两个双音节词) 例:孤寂 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题型二:怎样把握诗词的情感呢?
一要知人论“诗”,在平时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 二要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 三要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 分析作者感情(忌空洞,要具体),如:不能只说表达了作 者哀伤之情,需点明为什么而哀。 另外,可根据诗的题材类别来写。 忧国忧民之情怀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亲情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厌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之恨 寄情山水洒脱豁达之超然 时光易逝韶华不再之感慨
3、《登岳阳楼》《 望洞庭》
• 9、《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 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 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 美之情。(心境怀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 即可。每诗1分,计2 分)
题型六:怎样鉴赏评价
• 4、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 物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描写手法(衬托:正反,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以乐景衬哀情。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白描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 问、反问,反语、对比、通感、比兴、互文等) •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 抒发诗人的感情
诗词赏析专项复习
培优练习
诗词赏析
• 考查的内容较多是 • 常识记忆 • 内容感知 • 情感把握 • 技巧分析 • 语言品味等
客观题解题方法:
• 客观题它包括判断、原文填空等题型. • 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
古诗词赏析——中考专项复习ppt课件
从诗歌内容表达的主题的角度来看, 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 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 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 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 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李清照词风的 婉约凄切;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 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 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 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 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 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 情。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 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 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 者的意图。 常见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 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画 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诗领悟 到什么人生哲理?这句话在现在赋 予了什么新的含义?你最喜欢诗中 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例9:(2006年河南中考 题)阅读杜甫的《望岳》, 完成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 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 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 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 达人心。
1、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 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 深沉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 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 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 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 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 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 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 法等。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A.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之歌
• ①“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 年。”(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
• ——志在为国家兴利除弊。 •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 ——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 志。
B.民生疾苦的主题
• ①白居易《观刈麦》: • 农民“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我”就“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
•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理解词 语的隐含信息
• 3、调动知识积累
1
、 •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注
时间: 初春
意
地点: 钱塘湖
诗
事情: 春行—春游
歌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题 目
(3)但是,有两种诗词是我们无法从题
目中了解诗词内容的:
A.李商隐《无题》
B.词牌名:如《江城子》
《破阵子》
• “月”
• ——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是情感的寄托。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
思》)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2、“愿”:指的是不要在 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 了自我。
只要能做到这样,即使衣 服被露水打湿又有什么可 惜的呢?
• 杜牧《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对赤壁之战 怎样的看法?由此看出作者怎样的情 怀?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中考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对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形象及表现手法 等作出分析和概括,并进行初步鉴赏。
❖ 一、中考试题回放
❖ (2016)夏意 宋 苏舜钦
❖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2.题型以简答题居多;
3.题材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 主题。
归纳考点
一、意象 意境
二、主旨(情感)把握
三、词句品味
四 、技巧赏析
一、 抓意象 品意境
意象 是诗词中倾注了诗人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
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 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把握形象后面所 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 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 伤”。
参考规范:画面+情感 注:审准要点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 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一、中考试题回放
(2015)春思 贾至① ❖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了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的景象,表现了 诗人内心荡漾起的欢乐之情。
古诗类型及主旨把握 ⑤咏物诗
托物言志:表达人生哲理;表达自己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咏物诗 (一)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阁②笔费评章③。 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中考古诗词鉴赏 专题复习
尹晟烁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炼字公式: (解释含义)+描述景象+表达效果
【意境、情感】
炼句一般公式: (运用修辞)+描述景象+表达效果
【意境、情感】
抓诗眼 抓意象 抓背景
(从诗题入手 ;从注释入手)
◆用典 ◆象征、托物言志 ◆抑扬 ◆联想、想象 ◆虚实结合 ◆衬托【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答题公式:
明手法 + 阐运用 + 析效果
古诗的主要类型
1.送别诗 2.怀古诗 3.边塞诗 4.山水田园诗 5.咏物诗 6.羁旅思乡诗 7.闺怨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诗类型及主旨把握
④山水田园诗
表达热爱自然、清闲恬淡之情; 表达对官场黑暗、功名利禄的鄙弃,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
(一)天净沙 • 江上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
(范仲淹《苏幕遮》)
•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 情景?( 2 分) 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夜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的赞美。
2.诗人代花立言,“作雪”而决不“成尘”,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心态?(2分) 借杏花被风吹落池中犹能保持纯洁,表现了诗人改 革虽然失败,但仍不改初衷的心态。
咏物诗 (三)南园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①,若个②书生万户侯?
【注】①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 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②若个,哪个。
1.“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这里 代指 精良的武器 。(2分)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 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络脑,马笼头。
古诗类型及主旨把握 ⑥羁旅思乡诗
表达漂泊在外(久戍 边关、久宦在外)飘 零无依的孤苦和无奈,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注】①降(xiáng):服输。②阁:同“搁”,放下。③评章: 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
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应为 逊 。(2分)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 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咏物诗 (二)菊花
元·张可久
嗈嗈①落雁平沙,依依②孤鹜残霞,隔水疏 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注】①嗈嗈(yōng):雁鸣叫声。②依依,轻飞的样子。
1.这首词描绘了暮秋江上 傍晚 / 黄昏 (时间) 的景色和渔家 从容闲适 / 宁静恬美 的生活 情景。(2分) 2.此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表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
咏物诗 (三)北陂杏花①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陂(bēi):池塘。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后又被迫 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的晚年。
1.“一陂春水绕花身”一句中“绕”字用得很精妙, 请你结合诗境简要赏析。(2分) “绕”字,生动地写出了“春水”对“花身”的爱惜、 护卫和滋润,突出杏花生长环境的清澄幽洁。
•
雁作为候鸟,被赋予诸多人格化的象征意
义,使之成为古代文学中一个符号化的意象。
它们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
情和羁旅伤感。
关于“鸿雁传书”的传说出自《汉书·苏武 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鸿雁也就成为了 传书的信使,也指书信。
•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
山水田园诗
(二)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诗的一、二句描绘了雨后的春天早晨怎样的景象? (2分)
清新明丽、清幽恬美、富有情趣、生机盎然
2.结合诗的三、四两句具体说说作者的“田园乐”乐 在哪些方面。(2分)
乐在清新幽雅的自然环境, 更乐在闲适、随性的心境。
•
(杜甫《天末怀李白》)
•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4.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
(欧阳修《戏答元稹》)
• 1.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
• 2.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
(吴文英《惜别》)
• 3.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山水田园诗
(四)兰溪棹歌①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①棹(zhào)歌:船歌。
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
它启发读者去想像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作描述。 溪水平静清澈,倒映着月光山色,摇曳生姿,朦胧缥缈。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
山水田园诗
(三)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①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 宁静、幽美 的 氛围。(2分)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的“闲”字用得好, 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闲”字写栀子花无人采摘,烘托出庭院中一 片幽静的气氛,同时衬托农事的繁忙,表达了 诗人对山村宁静、和谐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