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心脏骤停(教学及宣教)
心脏骤停疾病概述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
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
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
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发病机制《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总结为:①缺O2。
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其他的电解质异常。
③低温/体温过高。
④低血容量。
⑤低血糖/高血糖。
⑥药物。
⑦心包填塞。
⑧肺栓塞。
⑨冠状血管栓塞。
⑩气胸,哮喘。
心脏骤停临床表现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
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
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
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
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
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
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
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
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
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考点总结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一、定义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二、临床表现1.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亦可无前驱表现。
2.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4.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三、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系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心脏停搏;④无脉电活动。
四、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心肺复苏又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
(一)识别心脏骤停①意识消失;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呈叹气样或抽气样;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失。
早而可靠的确立心脏骤停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二)呼救(三)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
1.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强调胸外按压在CPR中最重要,与抢救成功率息息相关,高品质CPR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2.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首先给予2次人工呼吸,建议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好方法。
高品质CPR要点①以100~120次/分的速率实施胸外按压。
②按压深度至少达为5~6cm。
③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
④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⑤避免过度通气。
(四)高级心肺复苏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
简述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点
简述高质量心肺复苏的要点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的治疗方法,用于恢复心跳和呼吸功能。
它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生命。
为了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1. 快速反应:发现意识丧失或突发心脏骤停时,要立即叫人帮助,并呼叫急救电话。
时间是关键,快速反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确认心脏骤停: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要确保患者真正处于心脏骤停状态。
判断方法包括检查患者是否无意识、无呼吸和没有脉搏。
3. 打开气道:在进行CPR之前,确保患者的气道是通畅的。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仰头抬颏,以打开气道。
4. 进行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CPR的核心步骤。
双手交叉放在患者的胸骨下方,使肩膀正好在手臂垂直下方。
用身体重量施加力量,快速而有力地按压胸骨,每分钟100-120次。
按压的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5. 人工呼吸:在胸外按压之间,进行人工呼吸,以提供氧气。
捏住患者的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的方式进行呼吸。
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观察胸廓是否升起,确认气道通畅。
6. 不间断的胸外按压:在进行CPR时,胸外按压应该是不间断的,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7.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AED是一种可以检测心律失常并自动给予电击的设备。
如果有AED可用,应尽快将其应用于患者。
按照AED的操作指南进行操作,并确保患者的胸部干燥。
8. 高效团队合作: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如果有多个人在场,应当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
一个人进行胸外按压,另一个人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有人准备AED和叫救护车。
团队合作可以提高CPR的效果。
9. 定期轮换:CPR是一项体力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疲劳。
为了保持高质量的CPR,应定期轮换进行胸外按压,以确保按压的力量和频率。
10. 持续监测和调整: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状况。
观察胸廓的升起和下降,以确保按压和呼吸的有效性。
心跳骤停操作流程及评分表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理论提问:
1.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①心音消失
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③10s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伴有全身性抽搐
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样呼吸,随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30s内
⑤瞳孔散大
⑥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2.高质量心肺复苏:
①按压频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
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5cm
③确保每次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
④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多人抢救时:2次胸外按压间隙小于5秒)
⑤避免过度通气(如采用呼吸机,送气在6-8ml/kg)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考核评估标准
评估人:
时间:。
心脏骤停的急救及护理常规ppt课件
四、急救的原则及成功率
争分夺秒,就地抢救。立即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循环和呼吸, 保证脑组织的氧和血流灌注,要尽可能早地进行CPCR, 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延误复苏时间抢救越早成功率越高
1分钟之内
成功率达到90%
4分钟以内
成功率达到50%
4~6分钟
成功率10%
6分钟以后
成功率4%
10分钟以后
成功率几乎为0
• 5)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抗凝以疏通微循环,用钙拮抗 剂解除脑血管痉挛。
复苏后的处理三
• 防治肾衰竭: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较长或复苏后持续低血压 和有肾脏病变病史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急性肾衰竭,心肺 复苏早期出现的肾衰竭多数为急性肾缺血所致,其恢复时 间较长由于通常已使用大剂量脱水剂和利尿剂,临床上可 表现为尿量正常甚至增多,但血肌酐升高(非少尿型急性 肾衰竭)
2. 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 3. 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异
物
4. 三种方法任选一种开放气 道
5. 可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
6.
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 善
7.
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有效
(三)人工呼吸-B
常用的有:
七、高级生命支持
① 在初级复苏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
更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使患者恢复自主心率。 ② 主要措施有:除颤
六、基础生命支持
✓一旦确诊立即 立即行心肺复苏(CPR)迅速建立有效的 人工循环和气体交换,并在心脏恢复搏动后巩固和稳定复 苏后的节律,以及防止心脏骤停后的造成的后果
✓根据复苏的三个阶段首先给予基础生命支持(CAB) 胸外心脏按压 C 开放气道 A 人工呼吸 B
(一)胸外心脏按压-C
➢按压的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 一交界处 沿肋缘至剑突向 上两横指
心脏骤停急救 ppt课件
12
(一)胸外心脏按压-C➢源自按压的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沿肋缘至剑突向
上两横指
➢ 按压姿势:掌根平行胸骨,肘固定、臂伸垂直向下按压。 ➢ 按压深度:成人≥5cm,儿童和婴
儿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 的1/3(儿童大约5cm,婴儿大约 为4cm)
➢ 按压频率:≥100次 ➢ 按压比例为: 30:2 按压与放松
时间相等
13
胸外心脏按压的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 主要并发症:肋骨骨折 ➢ 其它并发症:胸骨骨折、肋骨胸骨分离、气胸、
血胸、肺挫伤、肝脾穿孔、脂肪栓塞
注:1.正确的心肺复苏可减少并发症,但也不能完 全避免.
2.不可因为害怕并发症而不进行胸外按压。
➢ 判断病人神志是否清楚,检查有无自主呼吸 ➢ 高声呼救 ➢ 使病人处于去枕仰卧位,放置在质地较硬的平
台、地面或床面上
➢ 检查是否呼吸道通畅,如不通畅迅速清理 ➢ 解开病人衣服,检查有无大动脉搏动(颈 :甲
状腺旁开2-3cm;股: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
➢ 首先行胸外心脏按压
10
➢ 继之开放气道 ➢ 再行人工呼吸 ➢ 有条件时进行电除颤、气管插管后
人工呼吸
➢ 头部降温 ➢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药物复苏 ➢ 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转送至医院或重
症监护室,继续复苏。
11
六、基础生命支持(BLS)
➢ 一旦确诊立即行心肺复苏(CPR),迅速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和气体交换,并在心 脏恢复搏动后,巩固和稳定复苏后的节律, 以及防止心脏骤停后的造成的后果
➢ 根据复苏的三个阶段首先给予基础生命支
16
(三)人工呼吸-B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概述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其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其次为心室静止(ventricular asystole)及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 activity, PEA);心脏骤停后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及呼吸停止,经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脏骤停不治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直接死因。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VT,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使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covery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和自主呼吸。
病理病理生理机制心脏骤停导致全身血流中断。
然而不同器官对缺血损伤的敏感性不同,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也有所差别。
脑是人体中最易受缺血损害的重要器官,其中尤以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的神经元细胞损伤最为明显;其次易受缺血损伤的器官是心脏;肾脏、胃肠道、骨骼肌较脑和心脏耐受缺血能力强。
正常体温情况下,心脏停搏5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的缺血损害;心脏骤停10分钟内未行心肺复苏,神经功能极少能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相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按时间依次划分为骤停前期、骤停期、复苏期、复苏后期四个阶段。
(一)骤停前期心脏骤停前,机体潜在的疾病及促发心脏骤停的因素能明显影响心肌细胞的代谢状态,也将影响到复苏后细胞的存活能力。
心肺复苏之心脏骤停PPT课件
之心脏骤停
1
定义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心脏泵血功能突然终止,能造成全身循 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以突然 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 为临床特征。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指急性症状发作后 1 小时内发生的以意 识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 亡。 心脏骤停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14
小结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将立刻导致脑和其他 器官血流中断,引起意识丧失、呼吸停 止等严重后果,甚至猝死。及时有效的 救治能挽救患者生命,免于死亡。 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是 一样的,初期急救处理也基本相同,故 其诊断要求果断、迅速,切不可因反复 触摸大动脉搏动、听心音、测血压、心 电图检查等延误抢救时机。
7
发生机制:缺氧
心肌细胞→无氧代谢→高碳酸血症、 高乳酸血症→心肌收缩力↓→降低室颤 阈值→室颤、心脏停博。
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高血钾、低血 钙→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 脏停博。
8
心电图类型
心室颤动(80%~90%)
10
心室停搏
11
电-机械分离
2
症状体征
时间 症状
3秒 10~20秒 20~30秒内 30~40秒后
头晕 晕厥,30秒后昏迷 呼吸不规则,呈叹息样 瞳孔散大
40秒左右 60秒后 4~6分钟后
出现抽搐 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
PS:心肌耐缺氧时间30分钟。
3
实践证明
4分钟内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救活; 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 以救活;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无存活可 能。 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 长短取决于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脏骤 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心脏骤停
1、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死亡,若现场及时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则有可能恢复。
循环停止后,脑供氧中断10s内意识丧失;30s内脑血流图波变平,呼吸停止;60s内瞳孔散大;4~5分钟内大脑皮质产生永久性伤害。
2、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1)、多种原因引起的心源性猝死(以心肌梗死最为多见)2)、各种突发意外事件,如溺水、自缢、电击或雷击、严重创伤、脑血管意外、麻醉意外、手术意外、药物中毒、严重过敏等非心源性猝死。
3、诊断要点:1)突然意识丧失,检查者轻拍并呼叫病人,若无反应即可诊断为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施救者以手指触摸病人喉结再滑向一侧,10秒钟内未扪及颈动脉搏动,即可认为心搏停止。
4、心脑肺复苏(CPCR):是指采用徒手和/或辅助设备来维持呼吸、心脏骤停病人人工循环和呼吸最基本的抢救方法,C(心脏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通气)、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尽快使自主循环恢复,最终达到脑神经功能良好的存活。
5、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脏停搏病人采取的恢复循环和呼吸功能的一系列措施,是CPCR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目的是恢复和重建心脏和肺脏的有效功能,为达到心肺脑功能的完全恢复打下基础。
基本生命支持(BLS):指现场心肺复苏,又称现场急救,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在发病和致伤现场对病人进行的病情判断评估,和采取的徒手抢救措施。
目的是使病人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
6、适应症:(1)病人突然倒下意识丧失。
(2)呼吸停止或成喘息样呼吸。
(3)十秒钟内未能扪及脉搏跳动。
非专业人员不需要检查脉搏,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倒下没有意识,且呼吸不正常,即可判定为心脏骤停,立即开始心脏按压。
禁忌症:(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
(4)凡已确诊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或晚期癌症者。
如遇上述禁忌症,应迅速改为开胸心脏按压。
评估病人猝死的三个要点
评估病人猝死的三个要点
病人猝死是一种突发且令人震惊的事件,它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
为了更好地应对猝死事件,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评估病人猝死的情况。
以下是评估病人猝死的三个重要要点:第一,判断是否有意识:在评估病人猝死的情况时,首先要判断病人是否有意识。
我们可以尝试用声音或触摸激活病人,观察他们是否有任何反应。
如果病人没有任何反应,我们可以尝试摇晃他们的肩膀或激烈地拍打他们的脸颊。
如果病人仍无反应,那么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病人失去了意识。
第二,检查呼吸情况:在确认病人是否失去了意识后,我们需要立即检查他们的呼吸情况。
我们可以将耳朵靠近病人的嘴巴,观察是否有气息。
同时,我们可以观察病人胸部的起伏情况,以及听是否有呼吸声。
如果病人没有呼吸,或呼吸异常困难,那么这可能意味着病人发生了心力衰竭或呼吸系统紊乱等紧急状况。
第三,判断是否有心脏骤停:如果病人失去意识并且呼吸停止,我们应该怀疑病人可能存在心脏骤停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CPR)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同时,我们应该赶紧请求医疗救援并准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当AED到达后,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进行电击除颤。
综上所述,评估病人猝死的三个要点包括判断病人是否有意识、检查呼吸情况和判断是否有心脏骤停。
这些要点对于应对猝死事件至
关重要。
然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一种初步的评估方法,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具体的评估和治疗。
及时的评估和相应的急救措施能够大大提高病人猝死事件的生存率。
徒手心肺复苏理论知识
徒手心肺复苏操作一、徒手心肺复苏的定义: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突然发生意外死亡的患者。
心肺复苏的三个步骤:胸外按压(最关键)、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没吸进去不要补)二、心脏骤停的诊断:1、意识丧失(心脏骤停10-20秒出现),常伴全身抽搐2、大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或临终呼吸,多发于心脏停搏30秒后4、双侧瞳孔散大5、面色苍白、紫绀三、CPR十大更新要点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cm,但应避免超过6cm。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务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6、当患者的心率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7、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医院不能进行冠状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9、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取目标温度管理,选定32到36度,并至少维持24小时。
10、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务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在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四、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2、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心脏骤停急救培训 心脏骤停急救
4
心脏骤停 - 病因学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西方 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 些冠心病患者中约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肌梗死后左室供 血分数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频发性与复发性 室性期收缩的存在,亦可预示心肌梗死存活者发生猝死的危 险。各种心肌病引起的doc心in/su脏nda性e_m猝eng死约占5%~15%,是冠心5 病
docin/sundae_meng
2
定义
(1)世界卫生组织于1975年在日内瓦开会,作出如下定义:发病或受 伤后,24h内心脏停搏。
(2)美国心脏病学会于1980年,根据美国每年约有500000人死于冠状 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中约60%死于发病后1h内。于是他们为冠心病患 者心脏骤停所作定义是:冠心病发病后1h内心脏停搏,为心脏骤停。
8
心脏骤停 -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或心原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 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和死亡 期。
docin/sundae_meng
9
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 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 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 症状并非心原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 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原性猝死者在猝死 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 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 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 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属发生心原 性猝死的亚群。
docin/sundae_meng
6
病理生理学
心脏骤停为心脏疾病引起,80%病人由于心电功能异常, 20%病人为机械收缩功能丧失,也可因循环衰竭或通气障碍 引起明显的呼吸性酸中毒(心肺骤停)。不论心或肺何者先行 衰竭,两者通常密切相关。心电功能异常为心脏猝死的最常 见机制,VF为来院前心脏猝死主要的心律(占70%)。
心脏骤停诊治规范指南
心脏骤停诊治规范指南【诊断依据】1.常见病因为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严重的水、钾、钠、氯、钙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尤其是低钾或高钾血症,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或溺水,心血管或气管内的介入性检查治疗、麻醉和手术意外等。
2.心音和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数秒种后意识丧失,继之呼吸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兼有青紫,继之全身抽搐形成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即阿-斯综合征。
短阵心脏骤停常于几秒或几十秒内发作停止,心跳与呼吸重新出现,意识随即恢复。
3.分型(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不协调的、极不规则的快速、连续颤动,心电图上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350~500/min。
(2)慢而无效的室性自身节律(即心脏电-机械分离):心室肌断续出现慢而极微弱且常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显示宽大畸形,振幅较低,频率在20~30/min以下的QRS波群,虽有完整的QRS-T波群,但心脏已丧失排血功能。
(3)心脏或心室停搏: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无QRS波群。
【检查】1.有条件者立即行心电监护或心电图检查。
2.血气分析,必要时血药浓度测定。
3.复苏成功后完成针对病因的相关检查。
【治疗】1、心肺复苏(1)胸外心脏按压:立即在病人心前区胸骨体上急速叩击2~3次,若无效,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70~80/min,以能触及股或颈动脉搏动且瞳孔不散大为有效标准,若无效或已出现广泛性肋骨骨折、气胸等应尽快改为开胸心脏按压。
(2)人工呼吸: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频率12~15/min,若2人操作则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可按5~6:1的比例进行,若1人兼作心、肺复苏,则每按压10~15次,连续吹气3次。
宜尽早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简易气囊或机械性通气。
(3)心室颤动的紧急处理:经上述第一阶段建立人工循环和呼吸后2~3mi n心跳仍未恢复者,多数不能自动复律,此时应迅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建立静脉通路,行心电图检查和心电监护,若心电图示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应立即行胸外直流电复律,用200~300W.s,1次未能复律者可加大能量再次除颤,若已开胸按摩,则可用25~100W.s作心外膜直接除颤,若室颤波细小,可先肾上腺素1mg,静注或心内注射,使室颤波幅增高,频率增快后再除颤,易于成功,此期间内可重复利多卡因50~100mg或溴苄铵250mg或普鲁卡因150~300mg,静注。
拯救心脏骤停的关键步骤与技巧
拯救心脏骤停的关键步骤与技巧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即使拥有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也需要迅速的人工纠正。
在这个关键时刻,正确而迅速的操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生命支持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拯救心脏骤停的关键步骤与技巧。
一、识别心脏骤停识别心脏骤停是成功进行复苏的第一步。
常见的症状包括患者突然倒地,意识丧失,没有呼吸或仅有异常浅表呼吸等。
如果看到以上症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二、紧急呼叫急救中心在发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后,紧急呼叫当地急救中心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确保专业医护人员尽快赶到现场,并准备好相关设备和药物。
三、开始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对于心脏骤停患者至关重要且最有效的生命支持措施之一。
按压胸骨的下半部,每分钟至少进行100-120次的按压,并保持足够的深度(推荐为至少5厘米)和正确的速度(每分钟应在100-120次之间)。
记住,在按压期间应充分回弹胸廓,以确保有效地推动血液循环。
四、施行人工呼吸在完成一定数量的胸部按压后,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来提供氧气进入患者体内。
将嘴巴合拢并使其呈“O”型,用口对口或贴硬膜上的口罩对患者进行每次气道插管1秒钟的简短而清晰的吹气。
加大呼出力度可以观察到胸廓起伏。
五、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设备,可以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时使用。
它能检测和纠正异常心律,包括室颤和室速心律失常。
若有可用的AED,在胸部按压之后立即将其连接到患者身上,并跟随设备指示进行电击除颤。
六、继续CPR循环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必须坚持连续、有规律地进行,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场或患者恢复意识和呼吸。
七、及时就医并调整治疗即使经过上述措施仍无法使患者恢复意识和呼吸,也应尽快将其送至最近的医院急救科。
专业医护人员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或实施其他紧急手段。
八、提高公众心肺复苏(CPR)技能拯救心脏骤停的关键在于任何旁观者都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心脏骤停的护理诊断
心脏骤停的护理诊断心脏骤停是一种极其危急的状况,指心脏突然停止有效的收缩和射血功能,导致血液循环突然中断。
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后续治疗,患者将面临生命危险。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准确的护理诊断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一、心脏骤停的病因与临床表现(一)病因心脏骤停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心源性因素和非心源性因素。
心源性因素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心肌病等;非心源性因素有呼吸骤停、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电击伤、溺水、窒息等。
(二)临床表现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如颈动脉、股动脉),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发绀。
这些表现通常在心脏骤停后的数秒至数分钟内迅速出现。
二、护理评估(一)快速评估在发现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开始快速评估。
首先判断患者意识状态,通过拍打患者肩部并呼喊,观察有无反应。
同时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 10 秒,以确定有无动脉搏动。
(二)详细评估一旦确认心脏骤停,应迅速进行详细评估,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近期用药情况、发病前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现场环境等。
三、护理诊断(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骤停导致的通气功能障碍有关。
护理目标是恢复有效的气体交换,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包括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进行人工呼吸,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二)心输出量减少由于心脏骤停,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护理目标是恢复正常的心输出量,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持续有效的心肺复苏,尽快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
(三)组织灌注无效心脏骤停引起的血液循环中断,导致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护理目标是恢复组织器官的灌注,预防器官功能衰竭。
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瞳孔、尿量等变化,评估组织灌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补液速度和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心脏骤停的判断标准
心脏骤停的判断标准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急救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心脏骤停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以下是心脏骤停的判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一紧急情况。
1. 意识状态。
心脏骤停患者在发病后会立即丧失意识,如果遇到突然倒地并失去意识的人,应首先考虑心脏骤停的可能性。
2. 呼吸。
心脏骤停患者停止呼吸,或者呼吸非常困难,甚至出现气促。
当发现患者呼吸异常时,应立即考虑心脏骤停的可能性。
3. 脉搏。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患者的脉搏会变得非常微弱或者完全消失。
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或股动脉时,如未能感觉到脉搏,应立即考虑心脏骤停的可能性。
4. 皮肤。
心脏骤停患者的皮肤会呈现苍白或者发绀的状态,由于循环停止导致皮肤缺氧。
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也是判断心脏骤停的重要依据之一。
5. 瞳孔。
心脏骤停患者的瞳孔通常会变得散大并且对光反射迟钝,这是因为脑部缺氧导致的瞳孔异常。
观察患者的瞳孔情况也有助于判断心脏骤停。
6. 心电图。
心电图是判断心脏骤停的重要依据,如果有条件,可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确认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骤停。
在面对心脏骤停的情况时,要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皮肤和瞳孔等情况,及时调整急救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抢救成功率。
总之,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急救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心脏骤停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以上判断标准,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心脏骤停,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心脏骤停患者的观察要点
心脏骤停患者的观察要点
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医疗急救情况,观察心脏骤停患者需要
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1.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是否有意识丧失、昏
迷等情况。
这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反应、眼神等方式来判断。
2. 呼吸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正常呼吸,包括呼吸频率、深度、是否有呼吸困难等情况。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不规则,需要立
即进行心肺复苏。
3. 脉搏,观察患者是否有脉搏,包括颈动脉、股动脉等部位的
脉搏。
心脏骤停患者通常没有有效的脉搏,这也是心肺复苏的指征
之一。
4. 皮肤情况,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
心脏骤停患
者的皮肤通常会出现苍白或发绀的情况。
5. 瞳孔反应,观察患者的瞳孔是否对光有反应,以判断患者的
神经系统功能情况。
6. 心电监护,如果条件允许,需要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及时监测心脏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7. 病史了解,尽可能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有无心脏病史、药物过敏史等,这有助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对心脏骤停患者的观察需要全面细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心脏骤停属于急救范畴,如果不具备相关急救技能,应及时呼叫急救人员或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心脏骤停应急预案
心脏骤停应急预案心脏骤停应急预案1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参加本次心脏骤停应急预案演练。
今天我们将模拟一个重要场景,一名突然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需要我们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为确保演练有效进行,我们请到了专业医疗团队进行指导与评估。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现场的医疗团队。
首先,我们有专业护士团队来帮助处理现场情况。
这支团队由一名负责人和两名护士组成。
接下来,我们也有资深的医生团队。
这支团队由一名负责人和两名医生组成。
在演练过程中,我们会遵循演练流程,并在必要时随时向专业医疗团队请教,以确保演练的有效性。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演练的流程。
当遇到突然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时,我们要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评估患者意识与呼吸。
第二步:如果患者无反应并停止呼吸,立即叫120或急救中心请救护车。
第三步: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根据CPR步骤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第四步:如有必要,应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提供心脏除颤。
让我们来演示一下这个流程。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将模拟一个突然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请大家听从指示,按照所学措施进行操作。
(演员倒在地上,场景制造现场紧张气氛)护士1:请大家保持冷静。
现在我们要先进行意识和呼吸的评估。
同时,我来叫急救车。
(护士1打电话给急救中心,并与负责人沟通患者状况)医生1:患者没有反应,我们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医生2:我来进行人工呼吸。
护士2:我们需要在CPR步骤中保持一定的节奏和呼吸量。
(医生2进行人工呼吸,护士1和护士2进行心脏按压)负责人:现在我们观察心电图。
如有必要,我们将使用AED除颤。
(医生1观察心电图,如有需要则使用AED除颤)护士1:AED已经使用,请注意听从指示。
(AED提示指示按下除颤按钮)医生2:我们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不久,救护车到达现场,医护人员接管患者并带走。
演练成功结束。
心脏骤停应急预案2在医疗工作中,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是一种比较紧急的情况。
2023版双人心肺复苏要点
2023版双人心肺复苏要点---简介本文档介绍了2023版双人心肺复苏(CPR)的要点和指导原则。
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在发生心脏骤停时恢复心跳和呼吸功能。
---背景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病情,需要及时的心肺复苏来挽救生命。
双人心肺复苏指的是由两名受过培训的人员协同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要点以下是2023版双人心肺复苏的要点:1. 快速判断:在发现病人突然倒地、无意识且没有呼吸时,应立即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
可以观察是否有有效呼吸,检查动脉搏动或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心律分析。
2. 呼叫急救:在判断为心脏骤停后,应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援助。
3. 心脏按压:两名受过培训的人员应站在病人头侧和胸侧。
胸部按压部位位于胸骨下缘的正中央。
按压时应垂直向下施力,每分钟100-120次。
按压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4. 人工呼吸:一名受过培训的人员应站在病人头侧,另一名人员应负责提供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应花费1秒钟,呼吸量适中,使胸廓升起。
注意确保呼吸过程中病人的气道暢通。
5. 配合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适当时机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病人进行心律分析和电击。
使用AED应遵循厂商的操作说明。
6. 持续保持CPR:在救护人员到达前,持续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病人开始恢复自主呼吸、心律恢复或专业医疗人员接管。
---注意事项在进行双人心肺复苏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协调配合:两名救护人员需要协调配合,确保按压和呼吸的正确节奏。
2. 定期轮换:持续进行CPR会使救护人员疲劳,因此需要定期轮换,以确保按压和呼吸质量。
3. 口对鼻呼吸:人工呼吸时应采用口对鼻的方式,以避免气道不通。
4. 调整按压深度:在实施CPR过程中,根据患者体型和特殊情况的需要,可适当调整按压深度。
---结论2023版双人心肺复苏要点提供了在心脏骤停情况下挽救生命的指导原则。
通过快速判断、呼叫急救、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步骤的有效协作,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骤停判断要点
对心脏骤停的诊断必须迅速和准确,最好能在30秒钟内明确诊断,凭以下征象即可确诊:
1.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3.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
其中1、2条标准最为重要,凭此即可确诊心脏骡停的发生。
切忌对怀疑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反复的血压测量和心音听诊,或等待ECG描记而延误抢救时机。
瞳孔散大旦是心脏骤停的重要指征,但反应滞后旦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临床上不应等待瞳孔发生变化时才确诊心脏骡停。
“快”在心脏抢救的整个过程中,是最重要的。
有研究表明,在心脏急救上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就下降10%;10分钟后,病人存活的希望就很小了。
因此,看到一个人晕倒,你第一反应就要去判断他是否为心跳骤停。
判断的方法为:一看,看他还有没有意识;二摸,在喉结两边距离2—3厘米的地方,找到他的颈动脉,摸摸还有没有搏动,这些动作一定要在10秒钟之内完成。
如果触摸不到颈动脉搏动,病人又无意识,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意识时,还可以掐掐人中,看他有没有反应,但关键还是摸颈动脉。
有些癫痫病人晕倒后也可能没有意识,但颈动脉还在搏动,说明心脏没有停止跳动。
“心脏急救的前6分钟,是黄金时间,因为一旦大脑缺氧超过4—6分钟,脑细胞功能呈不可逆状态。
”因此,心脏急救一定要遵循“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的原则,就是说,谁先看
到病人倒下,谁就先复苏,不要互相推托、到处找人,浪费时间。
正确的心肺复苏最好在4分钟以内就开始做,操作的速度和频率是让心脏骤停病人回生的关键,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简单的心肺复苏方法。
除了抢救速度快,转运快也非常重要。
病人恢复心跳后,要尽快转运到医院。
转运时要继续观察病人的反应,此时还有可能发生心跳骤停。
一旦发生,要马上继续心脏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