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 第六单元 第23课 23、女娲造人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女娲造人》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3女娲造人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能力目标理解大胆而新奇的想象,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理解女娲的形象,感受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了解关于宇宙起源的朴素的解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入: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
二、教学新课。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灵敏、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准确认读并理解词义。
2. 通过默读、圈划、朗读等方式,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理解想象在神话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体会女娲的形象特点。
4.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进行推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5. 感受生命的珍贵与美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神话中想象的运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女娲的形象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提升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很多神话故事,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等。
这些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展现了古人对世界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展示相关神话故事的图片)(二)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作家、神话学家,中国神话学会主席。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等多部著作,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三)字词学习1. 教师展示以下词语,学生认读:女娲(wā) 澄澈(chéng chè) 灵敏(mǐn) 莽莽榛榛(m ǎng zhēn) 掺和(chān huo) 气概(gài) 泥潭(tán) 绵延(mián yán)(四)整体感知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世界荒凉寂寞,她感到孤独,想要造出人来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明确在文中,女娲看到天地间缺少生气,觉得寂寞,因此决定创造人类。
女娲造人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泥成团造人,二是挥藤洒泥造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参与程度,评价他们对《女娲造人》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3)游戏设计:设计一个关于神话故事的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课堂趣味性。
(4)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神话故事。
3.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1)PPT:教师可以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视频:播放与神话故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3)观看视频:要求学生观看《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纪录片,并撰写观后感,表达对神话传说的理解和看法。
(4)在线探索:鼓励学生浏览相关网站,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起源和发展,并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5)文学作品分析:要求学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故事,并撰写分析报告,从文学角度探讨神话传说的艺术价值。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神话故事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神话故事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4)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故事,如《红楼梦》中的神话故事,帮助学生从文学角度理解神话传说的价值。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女娲造人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女娲造人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及神话与现实的区别。
3.复述故事,体会想象和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4.理解课文大胆新奇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通过速读课文,达到复述故事的效果。
2.发挥联想、想象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3.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伟大母亲女娲勤奋、智慧的品质和远古人类的创造力。
1.了解神话的特点及神话与现实的区别。
2.复述故事,体会想象和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新课导入⇒知识积累⇒复述故事⇒赏析形象⇒感知想象⇒讲故事导入一:点题型[设计意图] 直接点题——人类是怎样来的,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象与推测。
同学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的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说……)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女娲造人的神秘力量。
《女娲造人》(板书课题)导入二:趣味型[设计意图] 题目的解说引出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黑板上方靠左板书“人”字)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人类的起源,科学的解释是怎样的。
在古时候,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出现神创造人的传说。
(在黑板上“人”字前板书“女娲造”)那么,女娲为什么想到“造人”?她最初是怎样造人的?结果怎样?导入三:关联型[设计意图] 由外国的神话“造人”引出我国的神话故事,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外国的神话传说中,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
而在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一、知识积累[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积累相关神话的常识和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1.有关神话及其特点。
【课件出示,学生体会神话特点。
第23课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女娲造人》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进行富于人道色彩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这篇文章的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在理解课文上根本不存在困难。
因此,本课学习内容的确定可从几个方面思考:一是本单元要求是“快速阅读”,故事性强的文章,都是进行快速阅读和复述概括训练的好材料;二是女娲的形象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神圣而崇高,对这个形象的理解与把握很有必要;三是课文是根据《风俗通》记载改编的,从作者对原文的增删,了解神话的通俗化过程以及神话的思想倾向;四是思考阅读神话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欲望。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3.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许多现象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就想象出各种解释,由此就产生了神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这些故事凭借丰富的想象和幻想深受人们喜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女娲造人的神奇。
开启神话探究之旅,挖掘神秘宝藏,重温古老传说。
学校繁星文学社正在开展神话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近作者】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史》《山海经校注》等,编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
【背景资料】本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根据古代神话的记载,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作者合理的想象,就形成了富于人性化的演绎和扩充。
“女娲造人”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做出科学的解释。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说课稿《女娲造人》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课《女娲造人》。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部编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四篇课文。
课文体裁涉及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都赋予想象力,引人遐思。
本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激活联想和想象力的一次绝佳的机会。
女娲造人是本单元第三篇课文,按教材安排是第六单元的课内自读课文,本文作者袁珂是一位神话学家,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丰富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此外,作品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性强,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欣赏心理,同时,意蕴丰富令人遐想。
在文中,女娲不仅是一位神通广大的神,也是一个真实的有着喜怒哀乐的人。
更是一位勤劳善良的母亲。
部编教材阅读教学明确自读课的教学定位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材料,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学自得,采用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
自读课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开拓他们的阅读视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稳定的阅读习惯,因此我在作业设计中推荐拓展阅读《山海经》、《故事新编》。
说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充满好奇,充满想象的年龄,对神话的兴趣较浓,但班级学生基础较弱,生字词学习是每课的重点,我主要结合我校“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前布置先学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上重点进行先学检测和难点强调,同时由于我班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课堂学习环节以小游戏串联,调动学生积极性。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自读课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魅力。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初中语文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女娲造人》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2.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女娲造人》。
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无论是安徒生童话里荒唐可笑的游行大典,还是郭沫若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借助想象的文学体裁——神话。
在古代,先民们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的许多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
对自然的缺乏认知以及对认识世界的渴望,让人们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于是便有了神话故事。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袁珂根据《风俗通》改编的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想象来解释人类的起源的。
二、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同学们,《女娲造人》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节课我们我们的自主学习将围绕着以下三个主问题展开,它们分别是:·【学习任务一】作者是怎样在情节中展开联想与想象的?·【学习任务二】作者怎样运用联想与想象来塑造神话人物的?·【学习任务三】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象与改写?三、任务驱动,开展学习(一)学习任务一:作者是怎样在情节中展开联想与想象的?(1)回顾已学,温故知新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要尝试着将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里所习得的学习经验和收获运用到本课的自主学习当中。
首先,请大家回顾《皇帝的新装》和《天上的街市》两篇课文,思考这两篇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与想象的。
人教版(2016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学会品析重点语句,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培养学生用感恩的心来对待周围的一切。
教学重点1.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体会2.心怀感恩一、导入本文体裁?——神话。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哪咤闹海》《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今天来学习一则神话叫《女娲造人》,作者袁珂。
(教师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有下划线的生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Wa jimo peng chanhuo mu女娲寂寞蓬勃掺和模样Chengche rou tan澄澈揉团泥潭 miányán 枯téng绵延藤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神通广大:比喻有强大的本领可以自由发挥。
赞美很好很强大。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兴高采烈:心情很愉快;兴致很高。
分别找三个组的三个同学,看哪一组表现最好。
其他同学在作业本上写。
写完之后同桌交换,检查。
完了给黑板上的同学检查。
将错的字词在空白处多写几遍,没错的,再读一读加深记忆。
三、整体感知在初看到这个课文标题《女娲造人》的时候,大家最想了解有关女娲造人的什么?众说纷纭:女娲是谁?为什么造人?怎么造人?造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是怎么来的?大家是问题真是不少,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勤学好问才有收获。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
女娲人首蛇身,一日之中七十化变,以黄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并建立了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关于人类的起源的问题,我们这节课解决不了,人类的起源现在还没有科学的解释,不过有很多假设,有进化说,海洋起源说,外星人说等,这些假设还要等你们以后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答。
人教版(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学习目标:1.复述课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神话的特点。
(重点)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要求找出来的词见P148)(用“语言积累”本,第二天交)2.从上述词中任选三个,组成一段100-200字的文章。
(放入周记本,用大作文本,每周一交。
至于篇数,学几课就有几篇)格式:第一行中间写课题名字,第二行写所选的词,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3.标注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练习一问题。
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1.《女娲造人》体裁为神话故事。
关于神话我们在学习本文前要作点了解。
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虚构),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
但是他们又有着争取生存、与自然力抗争渴望。
于是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这就形成了神话故事。
因此神话故事中充满了新奇的想象和神奇的幻想。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使自然世界都蒙上了一层神异的色彩。
完成划线的笔记,记课题右下。
2.关于作家,请同学看到课题右下,注①附: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繁人,神话学家。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汉民族片断的古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
三.正课。
1.标注自然段18节,这是一篇创世神话,即关于开天辟地,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当初人们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2
23女娲造人教学目标1.会认“娲、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奉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教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
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那么是女蜗。
今夫,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
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阔,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
那么,看了“女蜗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⑶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⑶思考刚刚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应,全班互动。
⑴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阔: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3课《女娲造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对女娲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女娲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和母性伟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 探究女娲形象的神性、人性和母性,理解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
3.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是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解释方式,体会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神话故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对塑造人物和构建情节的重要作用,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2. 让学生理解女娲形象所体现的人性和神性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所传达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
3. 激发学生对神话文化的深入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从神话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一些与神话相关的图片,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知道的神话故事,并请学生简要讲述这些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女娲还有什么其他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女娲造人》。
(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介绍作者袁珂,投影出示相关信息: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字词积累女娲(wā)、开辟(pì)、荒凉(huāng)、寂寞(mò)、神通广大(tōng)、莽莽榛榛(zhēn)、蓬勃(péng) 、澄澈(chéng chè)、灵机一动(líng) 、掘起(jué) 、掺和(chān) 、揉(róu)眉开眼笑(méi)、非凡(fán)、气概(gài)、幽光(yōu)、灵敏(mǐn)、疲倦不堪(kān)、泥潭(tán) 、搅混(jiǎo) 、溅落(jiàn) 、踪迹(zōng) 、绵延(yán)(三)课文教学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提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和原因。
3.学习文中的想象和联想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女娲的形象。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女娲的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女娲为人类诞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和原因,体会女娲的形象。
2.学习神话的想象和联想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自己创作神话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动画片《女娲补天》的片段,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神话故事。
2.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女娲造人》。
(二)作者简介介绍作者袁珂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生平、主要作品以及在神话研究领域的贡献。
(三)诵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3.全班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四)研读课文1.思考问题-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女娲造人之后,人类是如何繁衍的?2.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3.全班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对课文内容较为全面的理解。
(五)分析女娲形象1.从文中找出描写女娲的语句,分析女娲的性格特点。
- 女娲感到孤独寂寞,决定创造人类,体现了她的善良和慈爱。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教案,如语言教案、数学教案、英语教案、科学教案、音乐教案、美术教案、体育教案、社会教案、主题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lesson plan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sports lesson plans, social lesson plans, theme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lesson plan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第六单元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生字词,了解一些古代神话故事。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女娲形象特点。
(重点)3.对比阅读,体会想象的魅力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教学方法: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由此引出人类起源的话题,并介绍两种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进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
(板书课题)二、课内课外,知识积累1.积累一些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闹天宫等。
2.课文重点字词积累。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况本文所讲的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形象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说说女娲的形象。
五、对比阅读,合作探究1.本文根据《风俗通》而改写,参考译文看看本文丰富了哪些内容?2.出示《风俗通》译文: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跟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 ,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所以后来有富贵的人是捏出来的黄土人;贫贱者一般是用绳子甩出来的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3.参考回答:女娲造人的动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后欢心喜悦的场面、女娲的心理活动、女娲的喜怒哀乐…………六、课堂拓展,发散思维开展“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的改写活动:本文作者在《风俗通》的基础上增加了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
同学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呢?可就造人的原因、造人的方法、怎样造更多的人等方面来改编。
七、课后作业我们知道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那么未来人类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请你对未来的人类外形和生活作一个合理的推测。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案一、教材分析《女娲造人》是人教版语文教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袁珂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故事,通过大胆奇特的想象讲述了人类的起源。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接触的神话传说还比较少,进行大胆想象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但他们对这类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字词,掌握快速阅读技巧,能够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认识文中女娲的形象,能自主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快速阅读课文,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内容;自主搜集相关神话传说资料,运用联想、想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故事增添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感悟女娲的人性特征,学习女娲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快速阅读技巧,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和扩充,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握神话写作以及想象的特点。
四、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五、学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六、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引入“人类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产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知欲望。
(二)介绍作者(1分钟)袁珂原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首先由学生自主快速阅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揉寂寞莽莽榛榛蓬勃澄澈掺和气概泥潭绵延神通广大眉开眼笑2、了解文章大意,请学生复述文章内容。
3、大致了解女娲造人的动因和方法。
(四)精读课文,全面理解(26分钟)女娲为何要造人?(1)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找出女娲造人的原因。
(具体原因如下)a寂寞荒凉,增添生气。
b造一个像自己一样的生物(2)第3段中“添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一句话自成一段,请学生回答从修辞手法上看,它是什么句子?并探讨本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3女娲造人》优质课教案_1
23 女娲造人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重点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2、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物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的精彩与生机。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
在这片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
请同学们浏览屏幕上中国古代神话的几个片段。
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
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什么阴晴圆缺------那么你可曾想过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
对呀,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让我们学习《女娲造人》,对这个有趣的话题,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一神话介绍神话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同时,这种奇特的想象也创造了古代的神话故事。
二课题解说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复述故事情节)1、复述故事2、从女娲的角度复述故事3、从女娲造出来的第一个人的角度复述故事四看奇事请选择其中一个小话题说说女娲造人这件事之奇造出的事物之奇会说话,有情感造人的动机之奇孤独造人的契机之奇看到自己的影子造人材料之奇泥造人方法之奇五话奇人对奇异美好的实物不能浅尝辄止,下面我们工哦太难过探讨这则神话中奇异的焦点人物女娲。
来,读,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童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他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同学们从这两句描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女娲造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好奇过人类是如何起源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神秘的话题。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创意活动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们不仅讨论了女娲造人的意义,还通过绘画和泥塑等方式展示了他们对神话的理解。这让我意识到,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动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显得不够积极。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角色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如:抄写生词、复述课文、撰写心得体会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素养:通过学习《女娲造人》,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2.思维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对神话传说背后的意义进行思考,发展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活动。学生将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泥塑)来表现“女娲造人”的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女娲造人神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2.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难点)3.感受女娲的形象,理解女娲造人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理解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难点: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神话的魅力,体会女娲的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从古至今都困扰着人们,不同的文化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和解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二)作者简介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
四川省新繁县人。
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三)字音教学1.教师板书以下词语的拼音,学生朗读:o女娲(wā)神通广大(shén)澄(chéng)澈掺(chān)和o揉(róu)团蓬勃(péng bó)枯藤(kū téng)绵延(mián yán)o幽(yōu)光灵敏(mǐn)寂寞(jì mò)模(mú)样o莽莽榛榛(mǎng zhēn)(四)初步感知故事1.教师提问: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o学生思考并回答:女娲看到周围的景象非常孤独,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她看到自己的影子,忽然灵机一动,想要创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
2.教师提问: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o学生回答: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用黄泥掺和水揉团成人;第二种方法是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
3.教师提问: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呢?o学生回答:女娲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五)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1.教师展示《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两则记载:o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女娲造人》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促进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任务:1.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2.每个小组编写一段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并进行分享。3.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些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女娲造人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认识,以及这个故事给你带来的启示。
1.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
2.强调课文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4.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女娲造人的过程,注意运用所学词汇和成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女娲造人》的学习中,教师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首先,通过展示中国古典神话的艺术作品、图片及相关故事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引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其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女娲造人的神话世界,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验故事中的人物情感。此外,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增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2.请你发挥想象,对女娟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3.根据“预习导学”中的第4题,复述故事。
学习小助手:先通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然后依据“预习导学”第4题的关键同尝试复述, 如果有哪里复述不好就再读课文的相应部分。
备选问题
本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 人”的记载改编的,改编后的《女娲造人》具有哪些特点?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活动:研读文章,深入品析。
1.阅读第四段,找出描写女娲神态的同语,品味这些词的好处。
“笑”“假装”“灵机”等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娲的孩子气,塑造了一个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形象。
2.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 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你更喜欢哪一篇? 说说理由。
她是一个喜欢孩子的妈妈。原因: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 ,又听 见“妈 妈 ”的喊 声 ,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是一个勤 劳的母亲。原因:她起早贪黑地造人 ,以至于疲倦不 堪 。 有了人类 ,她的工作并没有终止 ,还在考虑人类继续生存的问题。
三、问题: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实的吗? 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拓展:“神通广大”“三头六臂”都指法术广大,都 可以形容本领高超。但二者同性不同,“神 通广 大”属于形容同性短,“三头六臂”属于名词性短语。
4.通读全文,把女娲造人的过程用四字短语补写在下面横线上。
掘泥揉团-枯 藤 挥 洒-男女配合,创造后代
三、【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一 活动: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初一语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3、女娲造人(袁珂)
课题
《女娲造人》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复述女娟造人的经过。
2.品析文中词句,提炼女娟的形象特点。
3.诵读课文,体会神话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难点
提炼女娟的形象特点,体会神话的文体特点。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随着岁月的流逝,同学们在悄悄 地长大。仰望苍穹,你们也许会提出许多问题:太阳 为什么东升西落,月亮为何有阴暗圆缺……那么你可曾想过人类是从哪儿来的? 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今天,让我们一起随袁坷的《女娟造人》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看看古 人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 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 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理解:试想,没有了这种想象,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1)莽莽蓁蓁:形 容 草 木 丛 生 的 样 子 。
(2)生气蓬勃:富 有 生 命 力 和 活 力 。
(3)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4)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5)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6)灵机一动:指 事 前 没 有 准 备 ,临 时 想 出 办 法 。
(7)绵延不绝:延 续 不 断 ,文 中 指 世 代 相 传 。
女娲(wā)掘(jué)掺和(chān huo)莽莽蓁蓁(zhēn)绵延(mián)澄澈(chéng)
拓展:“娲”是一个形声字,但读音已发生变化,易误读为“wō”。“澄”是一个多音字,表示“水静而清”时读“chéng”,如“澄碧”;表示“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 去”时读“dèng”,如“澄沙子”。
3.解释下列同语。
二问题: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默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勇敢
表达见解。
她是一个神 通 广 大的“神”。
原因:她 非 凡 的能 力 ,她 造 人 的 手 段 、方 法 体 现 了 “神 ”的 威 力 。
她是一个普通的 “人”。原 因:她 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蓁蓁的原野上 ,感到 “在这天地之间 ,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 ,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 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二、【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袁坷,本 名袁圣时,著 名神话学家,著有《中 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神话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 象 的 理 解 与 想 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借助想象和幻 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