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及翻译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

申胥谏许越成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
”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
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
(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
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
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
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
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
”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刘敬慎议和亲刘敬是齐国人。
汉朝七年,韩王信叛变,高帝亲自去攻打他。
到晋阳听到韩信与匈奴联合准备一起进攻汉朝,高帝非常愤怒,派人到匈奴侦探。
匈奴把精兵和肥壮的牛马都隐蔽起来,只显现一些老弱的士兵和牲畜。
十多个派去的人都回来报告说,可以攻打匈奴。
高帝又派刘敬去匈奴查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这应该是夸耀并显示自己的长处,现在我去到那里,只见到一些老弱残兵,这一定是他们故意露出短处,埋下伏兵以出奇制胜。
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
”这时候汉朝兵马已经走过句注山,二十多万兵马都已经出发,高帝大怒,骂刘敬说:“你这齐国的俘虏!凭借嘴巴子得到官位,现在又用荒谬的话来诅咒我的部队。
中考文言文《愚公之谷》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愚公之谷》全文详细翻译导读:【原文】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①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②。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③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④愚矣!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⑤再拜曰:“此夷吾⑥之愚也。
使⑦尧在上,咎繇为理⑧,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
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
”(《说苑·政理》)【注释】①牸(zì):母牛。
②驹:小马。
③傍邻:附近的邻居。
④诚:确实。
⑤衿:同“襟”,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
⑥夷吾:管仲之名。
⑦使:假如。
⑧咎繇(yáo):即皋陶,唐尧时任法官,主持审判。
理:法官。
【译文】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
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
”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
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
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
’就把小马牵走了。
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
”桓公说:“老人家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
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愚笨。
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
文言文齐恒公伐楚阅读参考答案

文言文齐恒公伐楚阅读参考答案文言文齐恒公伐楚阅读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此语文基础知识频道小编为您整理了文言文齐恒公伐楚阅读答案,希望可以提供帮助!齐桓公伐楚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16分)(节选自《左传僖公四年》)1.下列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汉水以为池池:池塘B.屈完及诸侯盟盟:订立盟约C.赐我先君履履:践踏D.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如:像2.下列加粗“之”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B.五侯九伯,女实征之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D.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3.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蔡溃,遂伐楚(楚国被打垮,于是就讨伐楚国)B.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你在北方,我在南方,相距很远,本来互不相干)C.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这次用兵是为我呢,还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呢)D.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楚国拿方城作为城墙,拿汉水作为护城河)4.下列加粗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C.女实征之D.王祭不共5.下列与“君若以德绥诸侯”中“若”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 分)A.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6.下列对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不虞君之涉吾地也涉:蹚水过河,这里有进入的意思B.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众:多C.君其问诸海滨诸:之于D.师进,次于陉次:临时驻扎7.下列加粗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2分)A.无以缩酒,寡人是征B.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C.以此众战,谁能御之D.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古代汉语文言文翻译

《左传篇》秦桓公伐楚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
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
楚成王派使节到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马发情相逐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
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
’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工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工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间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
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
”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燭之武退秦師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齐人有好猎者》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齐人有好猎者》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齐人有好猎者》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第一篇:《齐人有好猎者》阅读答案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
百事也尽然。
阅读训练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齐人有好猎者/好读书,不求甚解B.既克,公问其故/其所以不得之故C.人不对/隆中对D.东市买骏马/家富则市得良犬2.选出下列句子中“然”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百事也尽然 A.屋舍俨然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吴广以为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4.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5.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参考答案:1.C2.B3.(1)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2)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猎狗了吗?4.好猎者是一个善于思考,虚心要强的人。
当打猎“不得兽”时,他就觉得“羞对家室,愧对知友”,可见其要强心理。
当有人为他建议,应致力耕作时,他能自思,从而接受建议,可见其善思虚心的品质。
(言之有理即可)5.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言之有理即可)译文:齐国有一个喜爱打猎的人,荒废时日很久,没有捕到猎物。
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他不能捕到猎物的原因,是猎狗弱小。
他很想得到一只好猎狗.有人说:“您应该在耕地劳作上竭尽全力。
”打猎的.人说:“为什么呢?”这个人不回答。
打猎的人自己想了想,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的猎狗了吗?于是他就不再去打猎。
02齐太公世家第二(翻译)

【翻译】: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
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姓姜。
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
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时,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伯。
西伯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西伯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与太公谈论后西伯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
'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闻,曾为商纣做事。
商纣无道,太公就离开了。
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周西伯。
有人说,吕尚乃一处士,隐居海滨。
周西伯被囚禁在(yǒu,有)里时,西伯之臣散宜生、闳(hóng,宏)夭久闻吕尚之名而召请他。
吕尚也认为"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为了营救西伯,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西伯。
西伯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虽然吕尚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旨都认为他是文王武王之师。
周西伯昌从里脱身归国后,暗中和吕尚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太公的基本策略。
周西伯为正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ruì,瑞)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诗人称道为膺受天命的文王。
西伯又讨伐了崇国、密须和犬夷,大规模建设丰邑。
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
九年,武王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东征商纣察看诸侯是否云集响应。
军队出师之际,被尊称为"师尚父"的吕尚左手拄持黄钺(yuè,月),右手握秉白旄誓师,说:"苍兕(sì,似)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
《齐人有好猎者》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齐人有好猎者》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第一篇:《齐人有好猎者》阅读答案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
百事也尽然。
阅读训练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齐人有好猎者/好读书,不求甚解B.既克,公问其故/其所以不得之故C.人不对/隆中对D.东市买骏马/家富则市得良犬2.选出下列句子中“然”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百事也尽然 A.屋舍俨然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吴广以为然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4.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5.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参考答案:1.C2.B3.(1)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2)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猎狗了吗?4.好猎者是一个善于思考,虚心要强的人。
当打猎“不得兽”时,他就觉得“羞对家室,愧对知友”,可见其要强心理。
当有人为他建议,应致力耕作时,他能自思,从而接受建议,可见其善思虚心的品质。
(言之有理即可)5.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言之有理即可)译文:齐国有一个喜爱打猎的人,荒废时日很久,没有捕到猎物。
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他不能捕到猎物的原因,是猎狗弱小。
他很想得到一只好猎狗.有人说:“您应该在耕地劳作上竭尽全力。
”打猎的人说:“为什么呢?”这个人不回答。
打猎的人自己想了想,得不到想要的(狗),我就努力耕田劳动,这样就会有收获,然后不就可以买到好的猎狗了吗?于是他就不再去打猎。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6.4 啃下文言文失分最多的硬骨头-文言翻译的7处采分点

啃下文言文失分最多的硬骨头-文言翻译的7处采分点和译句6字答案:(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参考译文】有品行(的人),(即使)很贫贱也可以去与他结交;没有品行(的人),即使大富大贵也不要去亲近他。
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不会有丝毫超出法理、违背本分的行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他们)讲究忠孝仁义,与家人和睦,对同乡和蔼,不把灾祸留给他人,以后也绝对不会有灾祸。
没有品行的人,诡诈奸伪,(对人)凶暴忌恨,这些都充塞于他的胸间,他一心所想到的,都触犯到了法理,贪婪的口水挂满嘴边,吞并据有的心思很嚣张,一旦他有了时机,便会凭借权势强行夺取,(他们)即使死了,(对身后之事)也有所谋划,残余的恶行还是会毒害于人,必定难以善终。
普通人有品行,就能保全自身,守住家业,保护子孙,(死后)遗留下来的善行也会被民间流传;公卿大臣没有品行,也会使自身灭亡,使家道没落,使国家败亡,丢失天下,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
不妨为此作一个判断:没有品行的卿相,尚不如有品行的普通人。
得到这样的人(有行之匹夫)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但是如果有这样的人在我这里,他却拒绝我,又怎么能够得到这样的人和他交往呢?与其担心他人拒绝我,不如把那些被他人拒绝我的理由反过来被我自身拒绝,大概就可以(结交到那样的人)了。
随意地用话语来议论他人,就接近于小人了;能够自己反省自身,就不失为一个君子了。
我终其一生都应当履行这句话啊!我年少无知,只希望沿着我父亲所走过的路行走,小心谨慎的样子唯恐有所违背,有辱父母。
希望能坚定地走入正道,希望最终能成为君子,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作为对自己的告诫.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2020高考语文循环定向集中练3定点3文言文翻译(含解析)

循环定向集中练3 (定点3:文言文翻译)一、请翻译下列句中的画线句。
1.大树将军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后汉书·冯异传》)(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译文:(2)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答案:冯异为人谦让从不自夸,出行和众将相遇,就领着自己的车让路。
进退行处都有一定的地方,军中都称他有规矩。
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定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坐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等攻破邯郸后,改编部队分属各位将领,将领每人都有部属。
士兵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看重他。
2.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①”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②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1)殆所谓之不祥也?译文:(2)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译文:答案: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
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有贤能(的人)国君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所谓不祥,就是像这种情况。
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
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怎么叫不祥呢?”3.钓鳏鱼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64啃下文言文失分最多的硬骨头文言翻译的7处采分点和译句6

啃下文言文失分最多硬骨头-文言翻译7处采分点与译句6字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译文:(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译文:(3)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译文:答案:(1)管仲执掌国政担任齐国相国以后,(他)凭借着地处海滨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国家富足,使军队强盛,(办事能够)与老百姓同好恶。
(2)老百姓所要求,(管仲)就顺应民心给予他们;老百姓所反对,(管仲)就顺应民心废除它。
(3)齐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签订(归还鲁地)盟约,而管仲却趁机奉劝齐桓公履行条约从而使天下人都相信齐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答案: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把墙弄塌了,他儿子说:“不把墙砌起来,一定会有盗贼来偷。
〞他邻居父亲也这么说。
天黑以后果然丧失很多财物,他家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疑心邻居父亲。
2.汉人煮箦汉人有适吴,吴人设笋,问是何物,语曰:“竹也。
〞归煮其床箦而不熟,乃谓其妻曰:“吴人轹辘①,欺我如此。
〞【注】①轹辘,诡诈。
译文:答案:有个中原人去吴国,吴国人上了道笋做菜,(中原人)问是什么东西,吴国人答复说:“竹。
〞(中原人)回家后煮床上竹席可怎么也煮不熟,于是对他妻子说:“吴人诡诈,像这样来欺骗我。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说苑 君道 齐景公出猎》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山上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齐景公游于菑闻晏子卒公乘舆素服驲而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比至于国者,四下而趋。
行哭而往矣,至,伏尸而号曰:“子大夫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
今天降祸于齐国,不加寡人,而加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矣?”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
公射出质【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公作色太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
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食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
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
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
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
”固辞鱼不受。
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训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注】质:箭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景公游/于菑闻晏子卒/公乘舆素服/驲而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B.齐景公游/于菑闻晏子卒/公乘舆素服/驲而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C.齐景公游于菑/闻晏子卒/公乘舆素服/驲而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D.齐景公游于菑/闻晏子卒/公乘舆素服/驲而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是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缺少德行之人。
《桓公问管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参考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公问管仲:“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
”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弛,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
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
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诸臣百吏以为富。
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左右为社鼠而瞯主之情,人主不觉。
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晋文公问于.狐偃曰:“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壶酒不清,生肉不布,杀一牛遍于国中,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其.足以战民乎?”狐子曰:“不足。
”文公曰:“吾弛关市之征而缓刑罚,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
”文公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其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不足。
此皆所以慎产也;而战之者,杀之也。
民之从公也,为慎产(顺其求生的欲望)也,公因而迎杀之,失所以为从公矣”曰:“然则何如足以战民乎?”狐子对曰:“令无得不战。
”公曰:“无得不战奈何?”狐子对曰:“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公曰:“刑罚之极安至?”对曰:“不辟.亲贵,法及所爱。
”文公曰:“善。
”明日,令畋于圃陆,期以日中为期,后期者行军法焉。
于是公有所爱者日颠颉后期,吏请其罪,文公陨涕而忧。
吏曰:“请用事焉。
”遂斩颠颉之脊,以徇百姓,以明法之信也。
而后百姓皆惧曰:“君于颠颉之贵重如彼甚也。
而君犹行法焉,况于我则何有矣。
”文公见民之可战也,于是遂兴兵伐原,克之;伐卫,东其亩,取五鹿;攻阳;胜虢;伐曹;南围郑,反之陴;罢宋围。
还与荆人战城濮,大败荆人;返为践土之盟,遂成衡雍之义。
一举而八有功。
所以然者,无他故异物,从狐偃之谋,假.颠颉之脊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国最奚患.患:担心,忧虑B.人则比.周而蔽恶于君比:比较C.不辟.亲贵,法及所爱辟:通“避”,回避D.假.颠颉之脊也假:借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熏之则.恐焚木位卑则.足羞B.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C.晋文公问于.狐偃曰不能喻之于.怀D.其.足以战民乎其.可怪也欤3、以下各组语句中,能分别体现权臣“擅禁乱法”和人主“信赏必罚”的一组是A.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一岁之功尽以衣士卒B.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擅禁遂斩颠颉之脊,以商百姓,以明法之信也C.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有罪者赦之,贫穷不足者与之D.此亦国之社鼠也不辟亲贵,法及所爱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之所以将人君左右的一些权臣比作“社鼠”,是因为这些人执掌大权,操纵法律,违法乱纪,妨主误国;要除去他们还是有投鼠忌器之难的。
《新序》“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翻译

《新序》“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桓公与管仲、鲍叔、宁戚饮酒,桓公谓鲍叔:“姑为寡人祝乎?”鲍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无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无忘其束缚而从鲁也,使宁子无忘其饭牛于.车下也。
”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二大夫皆无忘夫子之言,齐之社稷,必不废矣。
”此言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
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
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招野人而赏焉。
桓公田,至于麦丘,见麦丘邑人,问之:“子何为者也?”对曰:“麦丘邑人也。
”公曰:“年几何?”对曰:“八十有三矣。
”公曰:“美哉寿乎!子其.以子寿祝寡人。
”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人为宝。
”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其复之。
”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旁,谏者得人。
”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吾子一复之。
”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
”桓公怫然..作色曰:“吾闻之,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尝闻君得罪于臣者也,此一言者,非夫二言者之匹也,子更之。
”麦丘邑人坐拜而起曰:“此一言者,夫二言之长也。
子得罪于父可以因姑姊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君能赦之昔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则君之得罪于其臣者也。
莫为谢,至今不赦。
”公曰:“善,赖国家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得吾子..于此。
”扶而载之,自御以归,礼之于朝,封之以麦丘,而断政..焉。
(取材于《新序》)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言常思困隘..之时困隘:困厄窘迫B.桓公怫然..作色曰拂然:愤怒,不高兴的样子C.使寡人得吾子..于此吾子:敬称对方,相当于“您”D.而断政..焉断政:结束政事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饭牛于.车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人之.善行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以.语管仲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D.子其.以子寿祝寡人奔车朽索,其.可忽乎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借祝酒提醒桓公君臣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着眼齐国社稷,言辞恳切。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齐桓公得宁戚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
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①。
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②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
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
”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
桓公大说,将任之。
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
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注释】①商歌:商声,五音之一。
②后车:副车,侍从乘坐的车子。
1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赁车以适齐(2)击牛角,疾商歌(3)权用其长者(4)遂举大用之18、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执火甚盛/执其仆之手曰②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A、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B、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C、两个“执”字用法相同,两个“固”字含义不同。
D、两个“执”字含义相同,两个“固”字用法不同。
19、翻译下列句子。
(5分)(1)穷困无以进。
(2)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20、“从者以请”这一句有省略。
请概括地回答,“从者”所“请”的内容是。
(2分)21、用自己的话回答,齐桓公“所以霸”的原因是什么?(3分)【注释】1]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
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
2]干:求,指谋求官职。
3]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
4]郭门:外城的城门。
5]辟:推开。
6]说桓公以治境内: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
《曹沫劫齐桓公》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精品文档】

《曹沫劫齐桓公》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曹沫劫齐桓公》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①。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
桓公怒,欲倍⑥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
②败北:战败逃跑。
北,打了败仗往回逃。
③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④颜色:脸色。
⑤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
⑥倍:通“背”。
背弃、违背。
1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作者:司马迁西汉)。
2事:辅佐3好力: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
4败北:战败。
5遂邑:即今山东宁阳县。
6和:求和。
7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8盟:结盟。
9左右:指齐桓公身边的人。
10莫:没有人。
11坏:通假字,通“培”,指屋的后墙。
12图:考虑,计议。
13许:答应14既:副词,已经。
15北面:面朝北。
16就:趋向,回到。
17颜色:脸色。
18辞:言语19故:原来20与:给。
21倍:通“背”,违背。
22约:约定。
23快:快意。
24弃信:背信弃义25亡:失去,丢失。
26尽#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所有。
侵地:被侵占的领土。
【试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以勇力事鲁庄公()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2.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和翻译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和翻译齐桓公得宁戚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
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①。
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②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
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
”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
桓公大说,将任之。
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
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注释】[1]宁戚,春秋时期卫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
后来得到齐桓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
[2]干:求,指谋求官职。
[3]赁车:载货物之车,古时多用牛拉。
[4]郭门:外城的城门。
[5]辟:推开。
[6]说桓公以治境内:用如何治理齐国的话劝说桓公。
[7]说桓公以为天下: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
《齐桓公得宁戚》阅读题目1: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4分)此歌者非常人也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赁车以适.齐②桓公大说. ③执.其仆之手④去.齐五百里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4分)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弃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11.结合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齐桓公称霸诸侯的原因。
(4分)《齐桓公得宁戚》阅读参考答案1:8. (4分) 此歌者╱非╱常人也9. (4分)①到,往②同“悦”,高兴。
③握着,拉着④距离,离10. (4分)担心他有小毛病。
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这是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
(恐、所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11. (4分)求贤若渴,善于识别人才;正确对待人才,用人不疑。
《螳臂当车》的原文及翻译

《螳臂当车》的原文及翻译《螳臂当车》原文: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螳臂当车》译文:春秋时,齐国的国君齐庄公,有一次坐着车子出去打猎,忽见路旁有一只小小的虫子,伸出两条臂膀似的前腿,要想来阻挡前进中的车轮。
庄公问驾车的人:“这是一只什么虫子?”驾车的人答道:“这是一只螳螂,它见车子来了,不知赶快退避,却还要来阻挡,真是不自量力!”庄公笑道:“好一个出色的勇士,我们别伤害它吧!”说着,就叫驾车的人车子靠边,让开它,从路旁走过去。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
人们都说庄公敬爱勇士。
便有好多勇敢的武士,纷纷来投奔他。
但是,“螳臂当车”作为一句成语,却并不比喻出色的勇士,而是比作自不量力的可笑人物。
《螳臂当车》成语故事:《庄子·人间世》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另外,《庄子·天地》也有“犹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辙,则必不胜任矣”这样的话。
原话这个的“螳臂”,都并无贬义,后来则一般都把它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图抗拒某种强大力量的人。
成语“螳臂当车”,正是从《庄子》的这个“不胜任”的原意转化而来的。
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其太子蒯瞆的老师。
颜阖听说蒯瞆是个有凶德的人,到卫国后,就先去拜访卫国贤者蘧伯玉,请教如何教好蒯瞆。
蘧伯玉回答说,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有好处,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并进一步说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
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螳臂当车的词语辨析:1、近义词:自不量力、泰山压卵、蚍蜉撼树、以卵击石2、反义词:量力而行3、易错:螳臂挡车螳臂当车造句:1、你想要阻止这件事情,简直就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治),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9.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臣名之(命名)
B、公诚愚矣(诚恳)
C、臣故畜牸牛(养)
D、管仲正衿再拜曰(使正,或:整理好)
10.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11.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
A、夷吾之过
B、卖之而买驹
C、为愚公之谷
D、狱讼之不正
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4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B 公诚愚矣。
确实,或:的确
10、C
11、D、狱讼之不正
12、见译文
【译文】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
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
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
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
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
就把小马牵走了。
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
桓公说:老人家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
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愚笨。
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
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
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
他们尚且还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简评】
一位聪明的老人故意假托解释地名,讲了一个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讽刺齐国司法的废乱。
然而齐桓公信以为真,把寓言当成了真实的事情,没有参透老人的真正目的。
名相管仲理解并接受了老人的讽谏,改进治理,下大气力解决司法公正问题。
显然,作者的用意在劝诫治政者应善于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治理好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