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七中八年级音乐 西南风情教案
西南风情教案
《西南风情》如东县实验中学陶振建一、课题:《西南风情》二、教材简析本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到我国彝、苗、侗三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表现了解“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有关常识,感受少数民族人民劳动的喜悦心情及热爱生活的情趣。
另一部分是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及音乐的特点,进而喜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对珍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有发掘保护意识。
三、教学构想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课标”要求和“课改”精神,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美丽富饶的地区。
通过感受、体验、表现等艺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西南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了解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及民族风情。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以及音乐风格与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的联系,感受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未来的追求和憧憬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热情,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目标:1、探究彝、苗、侗三个少数民族音乐在歌唱及音乐表现形式方面的特征。
2、能记住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歌唱形式的识别、名称与基本特征;并能了解彝、苗、侗三个少数民族音乐基本特征。
3、通过作品欣赏及实践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能够通过演唱、欣赏、感受、理解、分析等多种形式,认识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殊魅力、演唱方法、风格、基本特征及对我国音乐事业作出的贡献。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钢琴七、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苗岭的早晨》音频。
初中音乐_《西南情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西南情韵》_音乐_初中_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和欣赏侗族大歌《布谷催春》学生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体验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及其特有的艺术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演唱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感受苗族民歌的艺术魅力,能够在音高基本准确的基础上,主动参与演唱活动,知道飞歌的旋律,结构等主要音乐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欣赏侗族大歌《布谷催春》,体验侗族大歌无伴奏、多声部演唱的艺术特点,在分辨领唱声部与合唱声部的过程中,掌握侗族大歌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唱美丽的家乡》,把握b3色彩音以及滑音的演唱。
2、通过欣赏侗族大歌,学唱侗族大歌中的支声复调。
【教具】课前准备大鼓,为创编节奏而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欢迎你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熟悉吗?歌中唱到了什么?对,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是一首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表达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我国的西南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方,那里每一个民族都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今天我们一起领略西南音乐魅力,感受西南独特情韵。
二、新课教学(一)初听歌曲,感受歌曲。
1、感受歌曲旋律节奏特点,首先通过一段视频走进西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地方。
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吗?你看到了苗寨,你注意到了侗寨,你还看到了侗族大歌。
那让我们快快开启今天西南之旅的第一站,走进苗族,聆听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旋律有什么特点?对,奔放的、起伏的、高亢的,那节奏呢,节奏有什么特点?嗯,宽广自由的。
2、“飞歌”定义,这是苗族人们在用热情的声音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曲也是苗族最具有代表性的“飞歌”。
(二)复听,歌曲分析及演唱1、首先老师范唱前3乐句,学生小声哼唱并一起划旋律线。
八年级音乐下册《西南情韵》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西南情韵》教案人音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西南情韵》,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对西南地区音乐特色的基本了解,通过欣赏和学唱具有代表性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和理解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特色。
1.4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音响资料、乐谱、图片等教学资源。
第二章:西南地区音乐特色介绍2.1 西南地区音乐特色概述介绍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构成以及音乐特色的形成背景。
2.2 西南地区音乐特色分析分析西南地区音乐的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特点。
2.3 西南地区音乐代表作品欣赏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如《康定情歌》、《小河淌水》等。
第三章:学唱西南地区民族音乐3.1 学唱方法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学唱姿势、呼吸方法等基本技巧。
3.2 学唱西南地区民族音乐选择一首简单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指导学生学唱。
3.3 学唱实践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章:西南地区音乐文化探讨4.1 音乐与文化探讨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4.2 西南地区音乐与民俗分析西南地区音乐与民俗活动的联系,了解音乐在民俗活动中的功能。
4.3 学生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西南地区音乐的感悟和理解。
5.2 拓展学习推荐学生课后欣赏更多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5.3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西南地区音乐的作业,如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简要介绍其背景及特色。
第六章:西南地区音乐的历史沿革6.1 西南地区音乐发展概况介绍西南地区音乐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人物。
6.2 西南地区音乐的演变分析西南地区音乐在不期受到的影响和演变过程。
八年级音乐下册《西南情韵》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西南情韵》教案人音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背景1.1.1 介绍《西南情韵》在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1.2 强调本章节对于了解我国西南地区音乐特色的重要性1.1.3 说明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西南地区音乐的兴趣和热爱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讲授法,讲解西南地区音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1.2.2 运用示范法,播放典型的西南地区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1.2.3 组织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西南地区音乐与生活、文化的关系1.3 教学目标1.3.1 了解西南地区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2 掌握西南地区音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1.3.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地域文化认同感第二章:知识点讲解2.1 西南地区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1.1 介绍西南地区音乐的起源:民间习俗、祭祀活动等2.1.2 阐述西南地区音乐的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及变化2.1.3 分析西南地区音乐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地域风光等2.2 西南地区音乐的特点2.2.1 音乐形式:歌舞、戏曲、民间小调等2.2.2 音乐元素:民族乐器、特殊音阶、节奏等2.2.3 音乐风格:热烈、奔放、婉约等2.3 西南地区代表作品解析2.3.1 介绍具有代表性的西南地区音乐作品2.3.2 分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及风格特点2.3.3 阐述作品在西南地区音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教学内容3.1 西南地区音乐概况3.1.1 介绍西南地区包括的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3.1.2 分析西南地区音乐的地理分布和地域特色3.1.3 讲解西南地区音乐的历史演变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3.2 西南地区音乐形式及表演3.2.1 介绍西南地区音乐的歌舞、戏曲、民间小调等形式3.2.2 分析各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及表现手法3.2.3 播放典型作品,让学生感受西南地区音乐的魅力3.3 西南地区民族乐器及音乐风格3.3.1 介绍西南地区特有的民族乐器及其演奏方式3.3.2 分析西南地区音乐的独特音阶和节奏3.3.3 讲解西南地区音乐的热烈、奔放、婉约等风格特点第四章: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了解西南地区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4.1.2 学会识别西南地区音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4.1.3 掌握西南地区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聆听、模仿、演奏等方式,体验西南地区音乐的魅力4.2.2 运用讨论、探究等方法,深入了解西南地区音乐与文化、生活的关系4.2.3 学会欣赏西南地区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地域文化认同感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培养学生对西南地区音乐的热爱和兴趣4.3.2 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4.3.3 提高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综合素质第五章: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西南地区音乐的特殊音阶和节奏的理解与运用5.1.2 西南地区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5.1.3 西南地区音乐风格的热烈、奔放、婉约等的把握5.2 教学重点5.2.1 西南地区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5.2.2 西南地区音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5.2.3 西南地区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由于篇幅原因,教案的后五个章节未能呈现,您可以根据以上格式和思路进行编写。
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完整版(1)
八年级湘教版下册音乐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材下册第七章《民族音乐巡礼》中的第一节《西南风情》。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我国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特点,学唱彝族、苗族等民族的歌曲,欣赏和分析西南民族音乐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唱和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方法等。
教学重点:学唱彝族、苗族等民族的歌曲,欣赏和分析西南民族音乐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黑板学具:音乐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西南风情。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介绍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方法等。
(2)学唱彝族歌曲《阿细跳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演唱方法。
(3)学唱苗族歌曲《清水江上》,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彝族歌曲《阿细跳月》的节奏特点和演唱方法。
(2)分析苗族歌曲《清水江上》的旋律特点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练习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6. 欣赏与分析(10分钟)欣赏西南民族音乐作品,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彩云之南》等,分析其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西南风情2. 内容:(1)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2)彝族歌曲《阿细跳月》(3)苗族歌曲《清水江上》(4)欣赏作品:《月光下的凤尾竹》、《彩云之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所喜欢的西南民族音乐作品,写出其音乐特点和你的感受。
2. 答案示例:作品名称:《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悠扬,表现了月光下凤尾竹的美丽景象。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第二单元《西南情韵》word教案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一)课时分配建议本单元用3课时。
可考虑将学习歌曲《阿西里西》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安排一个课时;《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五月蝉虫唱得好》安排为一课时;聆听《瑶族舞曲》与演奏的部分内容安排为一课时。
此外,也可以另作考虑安排,如只重点唱好一首歌,另一首歌曲改为欣赏;欣赏也精听一首,另两首只作浏览性的粗听即可。
(二)学唱《阿西里西》和《歌唱美丽的家乡》1.要让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或范唱。
必要时可多听几遍。
2.学习这两首歌曲时,可先直接学唱歌词(在听录音或范唱的基础上,用听唱、模唱的方法)。
然后再对照降B调和D调唱名位置练习唱歌曲的曲谱。
可以在歌谱开始句的音符上方加注唱名的标记(唱名标记:do=d、re=r、mi=m、fa=f、sol=s、la=l、si=si)。
必要时在全曲曲谱的个别音上也加注唱名标记。
参看课本“实践与创造”的第一题谱例。
这种做法体现了“降低识谱难度”、“重在感受、体验音乐”的理念。
3.在唱熟(能够背唱)歌曲后,如有条件可按彝族、苗族服饰或苗族舞蹈动作进行化装表演唱。
4.学习《阿西里西》时注意9—12小节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即:为了表现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除注意歌曲的速度外,务必注意其力度变化的层次。
此外,也可以采用固定音型或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唱、伴奏。
如:5.学习《歌唱美丽的家乡》时,注意苗族飞歌的节奏自由、曲调悠扬的特点,尤其要注意任意延长音()和下滑音()的运用。
特别是第9小节和第18小节的两个降音,一定要唱好。
必要时要用琴或范唱加以辅助。
6.结合学习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可让学生听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或片段)。
(三)聆听《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和《五月蝉虫唱得好》1.要完整地聆听全歌,感受、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认识歌曲的体裁形式——混声合唱。
对这首合唱来说,还应引导学生知道它包括了哪些声部及合唱中的领唱形式。
2.可以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
西南风情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南风情》教学设计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严岩设计思路: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一单元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然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把西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讲得面面俱到,我确定了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探究西南音乐文化的兴趣,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和情趣、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及丰富情感体验”的音乐教学总目标,我以歌唱教学为主,以欣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歌、舞、乐为辅,运用听、唱、互动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多方位多层次的引导学生了解西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增进他们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课堂类型:以歌唱为主,欣赏为辅的综合课教学目标:1、能够用准确、和谐的声音,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掌握歌曲的基本风格特点,体验与表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内涵。
2、通过欣赏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格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3、用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旋律为自己家乡进行歌词的创编并进行男女生对歌。
教学内容:1、用准备、和谐的声音,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2、通过欣赏傣族舞蹈《雀之灵》、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的好》、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等,让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体验其音乐风格。
3、用《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旋律为自己家乡进行歌词的创编,对歌。
4、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间风情,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我国哪个地区聚集的少数民族最多呢?(出示:中华民族的分布图)生:西南地区师:你们知道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生:壮族、傣族,彝族、白族、瑶族、侗族、苗族、土家族……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师在地图上指出西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进行解说)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初中音乐教案西南
初中音乐教案西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2. 通过欣赏和学唱西南地区民族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了解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欣赏和学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南地区民族歌曲。
3. 对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和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西南地区民族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特色,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基本特点和分类(15分钟)1. 教师介绍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如旋律、节奏、演唱方式等。
2. 教师讲解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分类,如藏歌、彝歌、苗歌等。
三、欣赏和学唱(25分钟)1. 教师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南地区民族歌曲,如《康定情歌》、《高山流水》等,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其中一首歌曲,教唱旋律和歌词,让学生简单掌握西南地区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特色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歌曲的掌握情况,然后播放其他西南地区民族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欣赏。
二、文化内涵探讨(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如音乐背后的故事、民俗风情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西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互相学习和交流。
三、课堂实践(2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西南地区民族歌曲进行演唱和表演。
2.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演唱和表演,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欣赏。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音乐《西南风情》说课
八年级音乐《西南风情》说课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西南风情》(第一课时)
一、课题:西南风情(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体验与表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内涵。
2、欣赏部分西南少数民族歌舞片段,通过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感受与体验其音乐风格。
3、乐于合作,积极参与音乐实践与创编活动。
三、教学内容
1、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欣赏《什幺水面打跟斗》,进行歌词创编。
3、欣赏《竹竿舞》,进行合作表演。
四、教学重点
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五、教学难点
参与音乐创编与实践
六、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上,虽然能够较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并喜欢歌唱。
但囿于变声期的嗓音条件,在演唱的水平与表现能力上却有所不足。
在音乐作品的听赏方面,他们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老师适当的启发与引领下,能够较好的把握与理解作品的节奏、风格、情绪、情境等特。
西南风情教案
《西南风情》教学设计
—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设计思路:
《西南风情》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琳琅满目,多姿多彩,但是在有限的一两节课内,不可能把西南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讲得面面俱到。
因此,在备课时重新整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如本节课以歌唱教学为重点,又以西南的歌、乐的欣赏为辅。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内容:
1.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完整教唱。
2.欣赏巴乌独奏《渔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和谐的声音,准确地演唱二部合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并对歌曲做出不同的艺术处理。
2.《渔歌》片断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巴乌的音色,体验彝、苗音乐的色彩和风格,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和风情。
教学重难点:
1.歌曲的二声部教唱,并让学生对歌曲做出不同的艺术处理。
2.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初中音乐《西南情韵》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0
初中音乐《西南情韵》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3课时,每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这学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和了解西南地区的音乐,感受这里民族的音乐特色。
学习歌曲《阿西里》,欣赏《瑶族舞曲》,和《月光下的凤尾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本主题单元中,把这三首乐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他们都属于西南地区的音乐,设计三个专题来组织教学活动。
专题一,如何运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专题二,能够听辨记住《瑶族舞曲》主题音乐,感受和想象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专题三,如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的优美意境与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歌曲能运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通过欣赏,感受和想象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通过欣赏,如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的优美意境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热爱。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能够听辩《瑶族舞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聆听主题1,2,3,展开自己的想象,描绘音乐展现的画面。
专题划分专题一:《阿西里西》(1 课时)专题二:《瑶族舞曲》(1课时)专题三:《月光下的凤尾竹》(1 课时)其中,专题(或专题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阿西里西》所需课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i 课内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初中音乐_西南情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学唱作品《歌唱美丽的家乡》音准、音乐记号学生掌握的较扎实,节奏把握不准确,及时纠正反复练习并较好的改正。
2、欣赏作品《布谷催春》,学唱并能感受到强烈的鼻腔共鸣及多声部布谷鸟的叫声。
课后反思
本节课安排了两首作品,一首学唱作品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一首欣赏作品侗族大歌《布谷催春》,《歌唱美丽的家乡》节奏自由,音乐记号较多,自由发挥成分多,学生不好把握,情感表达欠佳。但是学习过程中教师紧紧抓住飞歌特点引导学生剖析、体验作品,让学生对飞歌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记忆深刻。欣赏作品《布谷催春》,作品完全采用本土方言演唱,歌词理解上增加了难度,为使学生便于理解歌词大意,先让学生朗读歌词,理解词义,再去欣赏作品,效果明显。通过感受领唱与齐唱,学生体验了侗族语言的魅力及鼻腔共鸣的特色。结合图示聆听作品,学生对歌中演唱形式更加清晰明了。本课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过渡环节的语言组织要更加准确和精炼;把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要相信学生会做得很棒!
(3)强烈的鼻腔共鸣。
5、介绍侗族大歌社会地位:(1)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总结提炼民歌的重要价值中国民歌历史悠久、蕴含丰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民族文化的艺术精品。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国民歌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其次,从中学生的演唱形式上来说,平时学生都喜欢节奏整齐、朗朗上口的歌曲,对于苗族飞歌这类节奏自由、自我发挥较强的歌曲学生不好把握。
八年级音乐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第一课时)教案 人音
激发学生
学习此曲的
兴趣,在主体
的参与实践
中学会歌曲。
4、
艺术
创作
1、出示固定节奏
2、用固定节奏为歌生分组合作练习。
3、学生表演。
培养合作
能力,在实践
中表现音乐。
5、
师生合作
师钢琴伴奏
学生表演
情感升华
课外作业:收集一些有关瑶族的资料(地理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字、图片等)
解的西南少数民族做简单介绍。
创设气氛,
激发兴趣,为
课堂做铺垫。
教师总结并简介西南少数民族的风土
人情。
2、
欣赏《远
方的客人
请你留下
来》
1、简介歌曲及背景知识。
2、播放歌曲提问:歌曲的体裁形式?歌
曲的基本情绪如何?
1、认真聆听,并能用简单的动作
或语言表达感受的情绪。
2、回答问题。
让学生在
参与中,通过各种方式更好的体验、感受音乐。
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歌曲《阿西里西》
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体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阿西里西》,并能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1、媒体出示歌曲的两个基本素材
2、分组讨论,设计动作。
1、跟钢琴伴奏哼唱。
2、设计简单的动作,表演感受。
3、
学习
歌曲
《阿西
里西》
1、简介歌曲相关知识。
2、教师范唱。
提问:歌曲的音乐情绪 ?
《西南风情》教案
苏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南风情》连云港灌云县初级中学戴素芹设计思路:以对西南几个民族的节日、乐器、风俗民情的了解为线索,欣赏和演唱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聆听和演唱中感受优美如歌的西南风情,感受西南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了解西南民族音乐生活和习俗风情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教学内容: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赶圩归来阿哩哩》欣赏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和器乐曲《渔歌》《苗岭的早晨》教学目标:通过歌曲演唱,积极表达热爱生活的情感,表述自己对西南少数民族歌曲风格的感受,通过欣赏,领略西南民族音乐的独特风韵。
感知巴乌和小提琴的音乐色彩。
能听出说出乐曲的大体结构。
教学重点:对西南部分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了解和体验。
教学难点:歌曲演唱吐字音调要清晰,二声部演唱要准确。
教学过程:一,导入:邀请一学生表演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课前布置已准备好)欣赏完毕提问:1,乐曲名字?乐器名字?2,哪个民族的?(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就要去认识)二,新课部分:(一)了解西南主要民族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祖国的西南部分,都有哪些少数民族?学生简单回答(课前要求同学们到互联网上搜索学习)(大屏幕显示中国少数民族地图)总结:主要有壮族,彝族,苗族、傣族、侗族、景颇族,等等。
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结合民俗风情重点了解壮族,彝族、苗族的民族音乐风格,欣赏相关乐曲。
1,欣赏《什么水面打跟斗》①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西南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歌圩节【让学生欣赏一组歌圩节图片】说起广西,人称“歌仙”的是谁啊?(刘三姐)②欣赏《什么水面打跟斗》③请同学也照这首词的格式填词,相互对歌,唱几句,体验歌曲壮族民歌色彩。
(男声对女声或者分两大组对歌)2,欣赏《苗岭的早晨》①芦笙节是苗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集会之一【让学生欣赏一组芦笙节图片】②欣赏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想象乐曲描绘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风情》音乐课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第五周备课人:卜英玲使用人:
[设计思路]:《西南风情》这一单元民族音乐文化可谓琳琅满目,本人设想分几个板块进行教学。
本课的设计思路主要是抓住民歌这条主
线展开,让学生从民歌中感受西南民族风情。
同时也不仅仅局
限于“民族化”的民歌,还在此基础上与创作的新民歌牵线搭
桥,让本课在选材上有一个亮点,让本课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教学重点]: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
[教学难点]:赏析侗族大歌的特点。
[教学内容]:欣赏《蝉之歌》、《大地飞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演唱《爱我中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爱我中华》
一、激情导入: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演奏)
师: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个音乐作品的演奏乐器?
生:葫芦丝
师:那你知道葫芦丝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特色乐器吗?
生:西南地区
师:美丽的大西南,山美、水美、人美、歌更美。
今天,老师将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大西南民歌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首世界上十分罕见的,生活在贵州、广西一带的西南少数民族侗族的民歌。
二、新课讲授(出示课题)
1、侗族大歌《蝉之歌》
(1)[听一听]:欣赏《蝉之歌》(影像播放)
A、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说说该民歌的表演形式有何特点?
表演形式:①无伴奏②无指挥③演唱形式为合唱(无伴奏、无指挥这两种特点显而易见,无需多作讲解,合唱这种演唱形式学生也并不陌生,但在侗族大歌中很有讲头。
)
B、师:多声部演唱时,高声部一般由几人演唱?出现在低声部之前还是之后?(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让学生再仔细聆听片段。
)
生:好像只有1人,出现在低声部之前。
师补充:这就相当于“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而侗族则称为“众低独高”。
C、师:你们认为主旋律出现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
生:低声部
D、师:一般我们听到的合唱主旋律是出现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
生:高声部
师:这就是该民歌的特色。
因为在侗族高声部是派生出来的,是树岔,低声部才是主杆。
所以,主旋律出现在低声部。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有层次感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侗族大歌的特色。
E、完整欣赏《蝉之歌》让同学们分析歌曲的音响特点。
音响特点:高亢明亮、自然朴素(课外延伸:原生态唱法),声部此起彼伏,造成了一幅很热闹的景象,表达了夏日来临,蝉争鸣的欢跃气氛。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悟音乐离不开聆听,只有多听才能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和美感。
本环节通过完整欣赏全曲,让学生在了解侗族大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民族风情。
另外,增加“音响特点的分析”正好可为下面的问题“《蝉之歌》属于侗族大歌的哪一类?”作铺垫。
(2)[讲一讲]:侗族大歌
A、师:从音乐角度来分,侗族民歌可分为“单声歌”和“多声部歌”两大类。
侗族民间男女青年歌队演唱的多声部歌叫侗族大歌。
①特点:侗族大歌是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在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众低独高)、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
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
师:说到这里,老师还想插入一个题外话(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
20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被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偶然发现。
1986年贵州侗族合唱团赴法国演出引起轰动,音乐界惊叹这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
)
[设计意图]:插入题外话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B、师:侗族大歌这种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会在哪些地点演出呢?
鼓楼(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故“侗族大歌”又被称为“鼓楼大歌”)、戏楼、吊脚楼等
②侗族大歌的分类:声音大歌(侗语称“嘎所”)
柔声大歌(侗语称“嘎嘛”)
伦理大歌(侗语称“嘎想”)
叙事大歌(侗语称“嘎吉”)
[设计意图]:简介侗族大歌的分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刚才欣赏的《蝉之歌》属哪一类?不作进一步的拓展。
C、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刚才欣赏的《蝉之歌》属于哪一类?
生:声音大歌
师:声音大歌是最精华的部分,声音的标题常以昆虫鸟兽或季节时令的名称命名,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音响,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3)[学一学]:
欣赏《大地飞歌》片段,让学生模仿,尝试用“哩啰、嘿啰嘿”进行二声部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弹性声音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侗族大歌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融入到侗族的民族风情中。
本节结语:最后让我们用两句俗语来结束此次的侗族民歌之行。
“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
”、“饭养身,歌养心。
”
2、壮族民歌
师:刚才我们了解的侗族大歌采用的演唱形式是合唱,那么少数民族民歌除了合唱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演唱形式呢?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形式这条主线,自然巧妙地过渡到壮族。
(1)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A、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知道这是西南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若学生“民族”答不上来,也可先问下一问,或者直接告诉学生唱歌的主角叫刘三姐,再引入到壮族)
生:对唱壮族
师:对唱是壮族民歌最重要的一种演唱形式。
B、师:同学们可知唱歌的女主角是谁?
生:答
C、简介歌仙刘三姐:相传有个聪明、勇敢、勤劳而美丽的壮族姑娘,她善于用歌声赞美劳动、赞美自然。
揭露封建地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爱戴她,尊称她为刘三姐;封建地主憎恨她、迫害她,逼迫她到处漂泊。
她的歌声随着她的足迹传遍广西各地,人们誉称她为“歌仙”。
至今,广西柳州、桂林、阳朔等地仍有她的遗址和遗迹,宜山、阳朔、贵县、苍梧等地还将其事迹列入县志。
D、简介壮族歌圩:壮族人民爱唱歌,童年开始学唱歌曲,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
他们不仅在家里唱、平时唱,而且还定期举行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或“歌节”。
“歌圩”的日期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但在春节、四月八、中元节、中秋
节及嫁娶、满月、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也都形成“歌圩”。
“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
“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依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对唱是主要活动方式)。
“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等。
(2)、创编活动:
利用《什么水面打跟头》填词对唱(因先前学生只欣赏了一遍,故教师可把旋律再教唱几遍)
学生作品:什么布头剪不断哎(瀑布)
什么开花节节高哎(芝麻)
什么鱼儿不会死哎(木鱼)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活动,体验对歌的乐趣。
结语:我们同样也以一句壮族俗语来结束此次的壮族民歌之行:“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歌。
”
[设计意图]:与“侗族之行”呼应,条理显得较清晰。
3、《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是一首学唱歌曲,但却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
本节课加入这个内容,重点并不是学唱,而是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新民歌就融入了西南民歌音调,由此来拉近学生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一种距离感。
)
A、师:同学们可能对这些民歌不是很熟悉,但现今一些流行在歌坛的新民歌有好多融入了西南民族音调,还记得上课前播放的歌曲吗?她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1)范唱并思考:歌曲表达了各民族兄弟姐妹怎样的共同心声?音乐情绪如何?
生:答
(2)直接跟伴奏演唱(学生都很熟悉,用钢琴纠正“咳啰……”这一句)(3)欣赏宋祖英演唱的版本,让学生说说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
(4)音乐活动:(师生共同完成)
第一段:生唱师和
第二段:前半段师唱生和,后半段,即高潮处“爱我中华”生唱,下一句老师接唱,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开始一起唱。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合作,体现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把课堂气氛达到顶点。
B、探索之旅:
(1)师:说《爱我中华》具有西南民族风格,到底体现在哪儿呢?
请同学轻声跟琴唱谱(重点唱第一部分),找出歌谱中出现最多的三个音。
(2)西南民族音调特点:1 3 5三音组为骨干音
C、音乐活动:
(1)老师哼唱4小段旋律,让学生判断哪些具有西南民族音调特点?(旋律见教科书)
(2)让学生说说或唱唱自己所了解的、熟悉的具有西南民族风格的民歌。
(若学生答不上来,可换种方式,老师唱旋律片段,让学生说出歌名。
如:《小背篓》、《辣妹子》、《大地飞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
4、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侗族大歌、壮族对歌及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共性音调特色,更何况民歌也只是西南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相对于浩瀚的西南音乐文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沧海一粟,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更多精彩。
当然,也希望同学们借助现代化的媒体去了解西南民族音乐文化,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让我们趁着歌兴,一起去赶歌圩。
播放《赶歌圩》视频(师生一起和)
[设计意图]:趁着歌兴赶歌圩,正好可让学生融入民族风情中,也较符合本节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