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之理水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苏州古典文人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精湛的理水工艺而闻名于世。
这些古典园林以水为基调,借助水的流动、倒影、声音等元素,构筑出了富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的空间,给人以愉悦和陶醉的感受。
在当今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中,苏州古典文人园林所展现出的理水表现手法,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可以为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一、水的运用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水的运用是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之一。
水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不仅作为景观存在,更是构成了整个园林的主线。
水在园林中流淌、倒影着园林的美景,如同一幅幅水墨画般,给人以美的享受。
水还能够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达到清凉的效果。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也应该充分利用水资源,通过水的运用来丰富景观,提升设计品质。
二、借景造景苏州古典文人园林善于借景造景,将周围的景观融入到园林中,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通过巧妙的布置和设计,将窗外的山水、建筑、村落等景致融入园林之中,使得园林的美景得以延伸和拓展。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也可以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配置,将周边的建筑、山水等景观融入滨水景观中,使得整个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三、亭台楼阁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是园林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亭台楼阁的布局和造型精巧别致,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
亭台楼阁不仅是观赏景观的好地方,更是体现主人情趣和境界的重要场所。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也可以考虑采用亭台楼阁的设计手法,为人们提供休憩、观景的场所,使得滨水景观更加具备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
四、石桥、曲径苏州古典文人园林中常常会有石桥、曲径等元素。
石桥作为连接不同区域的交通工具,被巧妙地融入到园林的布局中,既方便了游客的通行,又不影响整体的美感。
曲径则是园林中的小径,蜿蜒曲折,引人入胜。
这些小径通过巧妙地布置,使得人们在园林中行走时能够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论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与特点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理水手法无处不在,滋养着古典文化根基,也闭衬着
古人智慧的精华。
而其最重要的特点是运用“大器小用”的手法,依循自然,不营造复杂的水景,而是以小的技巧构建出有着非凡空间美感的水景。
从古老的图式来看,古代很多园林都以田园风格为主,突出原始大自然。
他们
提倡自然升华,并以境界线条形式介绍不同区域,从而营造出和谐、精雅、清新的自然特质。
根据不同的性质,营造出了各种巧妙而细腻的水景,如有螭影碧浪,亦或以湖塘分割空间,构建着微妙的空间意境。
理水手法更是无可挑剔:从“入水漫衍”的运用,到如“明潭深幽”的建构;从“遥窥水岸”的安排,到如“浮浮荷歌”的特质,都有巧妙的表现。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的理水手法可谓维系了中国古代文化精髓,象征着古人尊
重自然、凝练人文理念的精神客观特点。
具有节约水资源的特点,更是显露出古代文明精神处处体现的功能美学审美意识的彰显。
(完整word版)苏州园林叠山理水
《园冶》中提到一种类型为“厅山”,即在厅堂的院落中堆叠假山。厅山最忌在围墙里并排耸起三座高高的山峰,那样不但显得呆板而且无景可望。厅山注重玲珑,少而精。留园中的冠云峰即为厅山中的佼佼者,高耸的石块一枝独秀,直冲云霄,周围辅以低矮灌木,像众星捧月般突出冠云峰。
网师园的水池岸边蜿蜒曲折且多为小弯,少有深弯。水池中部集中,对角处有延伸。形状单一,内聚,局部有深远的效果。
留园水岸同样曲折,但块状湖泊被狭长堤桥所分隔。多个块状湖泊串联,空间连续不断,主要具有深远效果
拙政园水岸多为大弯,边缘较平整。这样的水池可看作是几个块状的水池相互连接形成的,也有小弯小曲。水面时而开阔,时而深邃,显得十分生动。
“皱”指石块表面凹凸不平的纹理,即《园冶》中的“纹理纵横.笼络起隐”。表面过于平滑的石块显得单一,而石块表面纵横的纹理既使石块造型各异、富于变化,又表现出石块经历的沧桑历史。
除以上四点外,古人赏石还注重“丑”。郑板桥在《题画·石》中写道:“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也有好也——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这里的“丑”,并非现代”即真实、自然、雄奇秀丽。
由此看来,园林中的水不仅仅有营造意境上的作用,还有空间方面的作用。水能划分出不同空间,根据水的形状差异,所划分空间也各有特色;水能反射倒影,丰富空间层次,在无意中扩大园林的空间感。
苏州园林面积有限,因此不以水量取胜,而是通过各种手法,突出水的自然特征。上述的三所园林水池,虽形态各异,但无一不是模仿自然中水的形态,符合自然规律,水面蜿蜒曲折、动静结合、分散与聚集相辅相成,处理得有节奏感。
苏州园林的理水
自然界中常见的水有源泉、瀑布、渊潭、溪涧、池沼、河流、湖泊乃至海洋。造园讲究“师法自然”,虽然苏州园林面积普遍不大,无法像北方园林那样利用自然界中宽广的水源,但苏州得天独厚的自然与经济条件为园林的理水创造了良好条件。
苏州园林叠山理水
苏州园林的理水叠山苏州园林甲天下,园林有四项基本要素:建筑、叠山、理水和花木。
而明朝文震亨所著《长物志·水石》中写道“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由此看来,园林基本要素中最不可缺的是叠山与理水。
“石为山之骨,泉为山之血。
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能生。
”这原是描写绘画中山水的关系,运用到园林也同样适用。
苏州园林的理水自然界中常见的水有源泉、瀑布、渊潭、溪涧、池沼、河流、湖泊乃至海洋。
造园讲究“师法自然”,虽然苏州园林面积普遍不大,无法像北方园林那样利用自然界中宽广的水源,但苏州得天独厚的自然与经济条件为园林的理水创造了良好条件。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南有澄湖、淀山湖等,周边大小湖泊、水道星罗棋布,自古以来雨量充沛、水网密布。
苏州园林的水大多源自大运河的城内水道,其次为地下水,因此苏州园林中的水为活水。
从苏州网师园、留园、拙政园的总平面上可以看出园林中水的分布情况。
(如图1)图1 网师园留园拙政园(从左到右)平面图从总平面上可将水的布局分为两类:集中布局与分散布局。
网师园与留园属于前者,整个园林以水为中心,在周边布置建筑物,形成内聚的格局。
网师园与留园虽都属于集中用水,但留园面积比网师园大,在布置水池时将其偏向庭院一角,在庭院另一角可布置山石树木,山水相依,别具一格。
拙政园的水属于分散布局,使水化整为零,遍布园林的各个位置。
使水显得无穷无尽,找不到源头,无意中放大了园林面积。
拙政园中水拥有多个中心,各中心可创造不同环境,使得园林中风景各异,移步换景。
水上小岛将块状集中的水分隔为带状,使池水既分离又相互流通。
从水池的形状来看,三所园林各不相同。
(如图2)图2 网师园留园拙政园(从左到右)水池形状网师园的水池岸边蜿蜒曲折且多为小弯,少有深弯。
水池中部集中,对角处有延伸。
形状单一,内聚,局部有深远的效果。
留园水岸同样曲折,但块状湖泊被狭长堤桥所分隔。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理水 汇报-上传文档
水面植物配置水面景观低 于人的视线,与水边景观呼应 ,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观赏。 水中植物配置用荷花,以体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的意境。但若岸边有 亭、台、楼、阁、榭、塔等园 林建筑时,或设计种有优美树 姿、色彩艳丽的观花、观叶树 种时,则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拥 塞,留出足够空旷的水面来展 示倒影。
留园中部庭园集中用水,但水池偏 于一侧,从而留出 较大地面堆山叠石,并于其上广种密植各种乔灌木 以造成山林野趣,与水池相对比衬托,极富自然情趣.
分散用水可随水面的变化而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中心,凡水面 相对开阔的地方均可因势利导地借亭台楼阁或山石花木的配 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环境空间;而水面相对狭窄的地方—溪流— 则起沟通连接作用,这样,各空间环境自成一体,又互相连通,从 而具有一种水陆萦迥,岛屿间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气氛.
古典园林中不论是北方的大型苑囿,或是小巧别致的江南 私家园林,凡条件具备,都必然要引水入园,即使受条件 所限,也无不千方百计地以人工方法引水开池,以点缀
空间环境。拙政园是江南水乡的造园,以水为主题更是拙 政园的一大特色。
拙政园水体的分布拙政园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曲水环绕, 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特别是中部,水的面积 几乎占全园的五分之三。整个水面既有分隔变化,又彼此贯 通,互相联系,并在东、中、西南留有水口,与外界交流。
综合作用 利用整体的小环境设计 手法将形与色、动与静、 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 导、分隔与倒影等园林 作用综合在一起,从而 产生令人预想不到的景 观效果。
在园林设计中水的处理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变化不大,多以静态的水出现,如湖泊、 池水、水塘等。设计中常用曲桥、沙堤、岛屿、汀步分隔水面; 以亭、台、榭、廊划分水面;以山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以 芦苇、莲荷、茭、蒲点缀水面。一般构成安静的风景区,形成"青 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鸟语 花香"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特征探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的理水技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古典园林的形态、景观效果和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着眼于技术、形式以及功能。
首先,要谈古典园林的理水技术。
古典园林的设计中,综合使用渠道、水池、涡流池和水飞桥等方式,来利用水进行景观设计。
古典园林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动态性:水可以不断地流动,给人以动态的景观,可以增强人们对水的观感,从而获得安宁、宁静的心情和感受。
其次,从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上来看,古典园林的理水形式分为湖泊、池塘、渠道和其他四种主要形式。
湖泊是古典园林中最大的水体,它可以营造出一个庞大的水体环境,可以承载大量的水体,能够充分体现古典园林水体美。
池塘是古典园林中重要的装饰景观,它可以营造出一个精致的水体景观,给人一种明快的清新感受;渠道则更多的用来起到调节的作用,将水体的流动控制在古典园林的规划范围之内,并使得水体形成一种有序的分布,从而起到控制园林水体的功能。
最后,从古典园林的理水的功能上来看,古典园林的理水功能主要是营造水景以及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的风水。
营造水景就是利用水体结合园林空间,营造出一种有序、美丽的水景观,而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风水,则是利用水体的势能,有调整园林间水势的通行,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内在美感,以及起到一定的压制控制园林气氛的动态作用。
总之,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的理水技术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典园林的形态、景观效果以及功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有技术、形式和功能三方面。
技术是指古典园林设计中综合运用渠道、水池、涡流池等方式;形式是指古典园林中湖泊、池塘、渠道等几种主要形式;功能是指营造水景以及利用水势来控制园林风水等功能,这几种特征都是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的表现。
因此,理水技术的研究对于把握古典园林的理水特征,以及深入了解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源远流长——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
寺观园林中的理水更能体现道家精神、佛家精神与水的融糅。
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和“三潭印月”亦与佛教文化有关。
1.1.2风水学对园林理水的影响风水,又称堪舆、相地术、阴阳术等,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
风水学认为:“吉地不可无水”,中国古典园林是无水不成园,园林理水受风水学的影响,园林中堆山掇石、挖池引水以增景色的手法,亦可以说是从风水学理论的“补风水”“培风脉”变化而来的。
此外,风水学认为:“水法之妙,不外乎形势……凡水,来之要玄,去要屈曲,横要弯抱,逆要遮拦”[3],说明水流应看不见水流出的源头、流去的出口,其理水理念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藏头露尾的理水原则。
1.2 师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4],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运用工程手段和艺术手法进行加工,因地制宜,低则挖池,高则堆山筑亭。
园林中的水景模仿了大自然中的江、河、湖、溪、瀑、泉等自然形态,如北宋艮岳中的水系、承德避暑山庄的湖泊景区、北齐仙都苑中的“四海”均是模拟自然水体的典范。
建造古典园林时常有“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说法,这种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可以将大自然微缩于“壶中天地”。
1.3曲径通幽,讲求含蓄中国的诗词中常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来表达隽永之情,在古典园林中同样如此,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含蓄多表现为景致的藏和露,景藏则深,露则浅,求藏以达到意境深邃的效果。
通过建筑物、树木、湖石掩映水面,加上岸线的曲折变化以及水体的深浅变化,来增加情趣[5] 。
陈从周先生说过:“水不在深,妙在曲折”。
园林用水,贵在曲折。
通过蜿蜒的水形,营造源远流长的意境。
水的“曲”能够增加空间层次,让游人视线有多样的变化,使空间组织更加丰富,加上建筑和植物的点缀,营造出不同的景观形态,水似尽不尽,而意无穷,给人“欲隐还露”的感觉,引发无穷的想象。
1.4 诗情画意,涵蕴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多数由文人士大夫参与建造而成。
明代私家园林理水艺术探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1 引言
水乃生命之源,一切活灵活现的物体都离不开水的
造就.人们常用平静的水来描写它的轻柔美,赞扬水 的
无限轻柔,“一方水 土 养 一 方 人”,水 的 无 限 温 柔 可 以 净
化人的心灵.观之神清气爽,解除疲劳、忧愁,让心灵 回
归水一般的的平静.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 者
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中国古典园林的景 观 主
/
1 3 为池水 面 积. 借 水 赏 园 中 美 景,景 因 水 而 生 成,因
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整个江南私家园林造园史上影响
深远.逐渐形成了 写 意 山 水 的 风 格 是 在 “道 家 思 想”的
为水多所以桥多,所 有 的 桥 都 为 平 桥,因 为 水 面 的 平 静
思想影响下,文 人 对 山 水 的 陶 醉 和 向 往 及 其 深 刻 的 影
拙政园不仅是苏 州 最 大 的 私 家 园 林 同 时 也 是 整 个
要由叠山、理水、植物配置以及建筑构成,然而在明代 拙
江南私家园林的精华所在,明代王氏拙政园占地面积 约
政园中,园林理水艺 术 尤 为 突 出,在 整 个 历 史 时 期 中 是
18.
5 亩,最大的特点就是总 体 规 划 以 水 池 为 核 心,全 园
如听雨轩处静听雨打芭蕉山间亭畔遍植松柏梧竹幽居是以雨声为主在不同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声音来渲染雨景的下转第67页462020年1月绿色科技第1期42街巷黑虎寨的景观空间中除建筑本身的景观特性外还有街巷空间的副业设施如置于屋檐下的蜜蜂桶女儿墙壁上散挂着金黄色的玉米罩楼里挂满喜气洋洋红辣椒以及当地出产的山货街巷两边不时可以看到堆砌成型的柴火在阳光的照射下强烈的色彩对比烘托处羌族石构民居独有的韵味
(完整版)拙政园水系分析
拙政园水系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之为理水。
“理水”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整理梳理之意。
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池、潭、湾、溪、瀑布、涧等,自然界水体多种多样,姿态万千。
苏州古典园林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中吸取灵感,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
在模仿自然的同时又不拘泥于自然,是在实用与审美的基础上地再创造,是对自然山水的再创作,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又须修竹老木,怪藤丑树交覆角立,苍崖碧涧,奔泉汛流,如入深岩绝壑中,乃为名胜地。
”明·文震亨《长物志·水石》。
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把自然山水的精华浓缩为小巧、精致、浪漫的山水写意园林,也充分说明了水体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对水体的设计则是叙情写意的再现,苏州园林当中尤以拙政园最具代表性。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娄门内,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之句取园名。
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全园占地52000 ㎡,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现在的拙政园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东、中、西三个小园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
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曲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特别是中部,水的面积几乎占全园的五分之三。
整个水面既有分隔变化,又彼此贯通,互相联系,并在东、中、西南留有水口,与外界交流。
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对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启示
028文化视角李宪磊 莫苗瑛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
随着当前城市的迅速发展与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城市的高楼大厦已不能再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而城市滨水地区由于有着与自然环境相同的魅力,因而逐渐被人们重视。
但是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当前很多地方兴起景观设计复古的潮流,在滨水景观的处理手法上照搬古典园林理水表现手法,完全不考虑时代背景,导致滨水景观设计手法过于陈旧,水景设计的整体水平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西方滨水景观设计思想对我国现代景观理论教育影响很大,因此很多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滨水景观时没有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审美习惯,只强调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盲目借鉴西方滨水景观设计的形式和风格,缺乏对西方水景设计内涵的理解,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二、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的起源与表现手法1.起源理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提升园林意境与防火排水的作用。
作为中国古典文人园林的四大构成元素之一,理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到秦始皇修建的兰池宫;从汉代的铜龙吐水到唐代的曲江公共园林;明代之后文人、画家积极投身于造园活动,还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优秀造园理论的著作与专著。
古典园林理水被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表现手法(1)“师法自然”,将大自然的溪流、泉水、瀑布等,通过艺术化的加工方式,形成园林中的水景,通过园林中理水的动感美,营造出生动的园林环境。
(2)“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面形式与驳岸的设计。
“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的水体形态[1]。
(3)“声景”,苏州古典文人园林水善于利用水营造声音场景。
流水潺潺,使人感到宁静舒适;瀑布轰鸣,使人感到心旷神怡,通过营造的声景使得古典园林更具意境。
(4)“水面倒影”,苏州古典文人园林理水设计通过依靠反射水面周围的天空、树木、亭、台、楼、阁、地形等来丰富水面层次,为园中景观增色。
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及其设计启示——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2023年第16期现代园艺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及其设计启示———以苏州拙政园为例卫薇,张龙(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苏式园林理水讲究忌平直求曲折、动静结合的理念,拙政园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得益于苏州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的水源优势,以及在文人中盛行向往田园山水的风气,便天然形成了此种自然式的理水手法。
拙政园以水景为中心,采用动静结合的理水手法,营造别具特色的江南园林奇观。
从拙政园理水手法中的动态之景出发,分析拙政园造景艺术和理水手法等,以理清动态之景在构造全园景观中的应用,并从中得出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借鉴之处,增加当代水景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理水;动态美学;设计1园林理水发展及艺术手法1.1我国传统水景理法的发展演化我国古典园林的造景从先秦开始。
台是商、周两代重要的园林建筑,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台”等,外观雄伟,规模宏大,主祭祀和观赏功能。
在春秋时期,以台地为主的园林风靡,自然的风景也就成为造园依借的一个主要部分;通过人为开挖水体,营造理水景观。
在秦汉时代的园林治水造景处于萌芽阶段,也取得了极大进展。
在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们的“隐士”思想的熏陶下,山水画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并对园林的发展有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宋朝,我国的花园逐渐发展起来,已能模仿大自然的多种水流,并且和山石相结合,形成天然的花园景观。
我国古代的园林在明清两代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园林水景的发展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11世纪,辽人在中都东北侧(现在北京北海公园)一带开湖建岛,故称西华潭,岛名为琼华岛。
元王朝灭亡后合并为大内御苑,并改名为“太液池”。
明朝以元大都为基点,改革了北京的给水体系,营建西苑,扩大了南湖,形成了3个主要的水系景观:北海、中海、南海。
三海的东北面与什刹海、后海、西海相连,被称为京城“六海”。
六海的疏通,为宫廷园林营造了良好的水景观环境。
明代西苑三海海域广阔,水景丰富,自然的野生风光野趣无穷,并延续至清朝。
中国园林理水艺术赏析
林中的水体面积已占园林的很大
比重,园林水景大多和城市供水
相结合,形成了完备的供水体系。水源选
·古典园林
Title 择除了地下泉水,还从园外通过沟渠人工河引来自然河流的活水。园内水景形态
多样,不仅有池、潭、湖泊,还有溪涧和瀑布等,水景开发也颇具创造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隋朝的西苑还有唐朝的华清宫。西苑以人工湖北海为中
suscipit
egestas.
将近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园主因地制宜,低则 挖池
高则堆山,亭台水榭皆临水
而建,用大面积的水面营造开朗的氛围。
·古典园林
Title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思想
1崇尚自然,人化自然,山水相依
• 道L家o思r想e在m古典ip园s林u中m体现d得o最l多o。r这s些it哲a学m思想e汇t,合起来便形 成了古c典o园n林s视e为ct自e己t回u归e自r然a的d精ip神家is园c。in所g以在e营lit造.园林时讲究 临摹自V然i山va水m并对u其s进e行t艺m术加a工g,n根a据. 园F林u选s址ce的场s地e特d征s,e低m则
·古典园林
Title 章华台和姑苏台的建立标志着上代囿与台的结合和进一步的发展,也成为后来的
秦汉宫苑的先型。章华台的山环水抱的模式是仿自舜帝陵,姑苏台依就自然山势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人工添加建筑水池等,这些做法跟后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形式上已经非常接
近了。
抒情。
·古典园林
Title 由于中国古典园林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去营造无限的意境,所以园中的景致大都
突出以小见大的效果。皇家园林一般水面体量巨大,但在很多理水细节仍然追求 小中见大的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理水设计而闻名于世。
下面列举了十个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展示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园林设计。
1. 苏州拙政园: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其理水设计以水为主要元素,通过水池、水榭、水亭等水景,营造出宁静、雅致的园林氛围。
2. 扬州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其理水设计以湖泊为主,融入了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形成了独特的湖滨风光。
3. 西湖断桥: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其中的断桥是其标志性景点之一。
断桥的理水设计以桥梁为主,桥与湖水相连,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景观线。
4.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其理水设计以大型人工湖泊为主,融入了丰富的山石、亭台和花木,打造出宏大而优美的园林景观。
5. 苏州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一座,其理水设计以园内的石阶、水池和假山为主,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6. 杭州灵隐寺: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其理水设计以山水为主,借助山峦、溪流和池塘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7. 苏州留园:留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座,其理水设计以水池、假山和亭台为主,通过精心布局,营造出一种精美而又舒适的园林景观。
8. 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是成都的一处历史名胜,其理水设计以池塘、假山和廊桥为主,通过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宁静的氛围。
9. 苏州山塘街:山塘街是苏州古城的著名景点,其理水设计以运河为主,融入了传统的街巷建筑和石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水上风景线。
10.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是园内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其理水设计以桥梁为主,桥与湖水相连,形成了一道优美的景观线。
以上是十个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案例,每个案例都展示了园林设计中独特的理水风格和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这些园林通过水景、桥梁、假山等元素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
江南古典园林叠山理水手法浅析摘要:在自然风景中,山因水而幽,水依山乃活,二者往往相辅相成。
同样道理,人工山水园的叠山与理水也是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
水池一般都濒临着假山,或以水道弯曲而折入山坳,或由深涧破山腹而入于水池,或山峦拱伏而曲水潆流。
凡此种种,都合于“山脉之通按其水境,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的画理。
江南古典园林遵循自然之道,地形之势,叠山理水手法多变,适宜地形,彰显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其手法源远流长,值得后世借鉴发扬。
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叠石造山园林理水形式处理引言: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物被覆作为装点。
山水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 加工剪裁从而再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之一一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个特点在平地起造的江南人工山水园林的叠山、理水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江南地区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一般不大,这对园林的建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能否合理恰当地利用园林周围环境和天然资源,也是决定园林精致与否的客观条件。
大自然形态万千、变化多端,江南古典园林不可能在有限的地域空间、物质条件下对大自然原样照搬,而是有意地、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对自然中的某已构成要素加以突出表现,在不悖于客观的条件下,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高度概括、典型化的人工自然。
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绝对不是自然山水的复制品。
同绘画一样,基于自然、再现自然,又高于自然。
模拟的原则是忠于客观,但又不完全照搬,重在神韵、气质的相似而非单纯地具体形态的相像。
从江南古典园的动机或目的来看,不同的园林类型模拟的具体内容不同。
但总体而言,也无外乎是对自然界中的真山真水形态的描摹再现。
这里面又可分出叠山和理水两个不同的语支。
1 叠石造山自然界的山岳以其丰富的外貌和广博的内涵而成为大地景观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与手法_刘海燕
-136-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与手法刘海燕(苏州大学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摘 要: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形式与造景手法的调查研究,提炼出古典园林理水的精髓,继承古典园林理水对自然水体形式模仿的意境、源头和水尾处理的艺术以及水体空间的分割手法,将其应用到现代园林理水景观设计中,探索出既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观念,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水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理水景观;古典园林;现代园林;艺术形式;造景手法作者简介:刘海燕(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苏州园林艺术与设计。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4要素之一,理水指园林中各种水体的设计营造[1]。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理水的意境和手法,多源于自然界中的湖泊、江河、溪流、深潭、池塘等,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
1 苏州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与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多数是以湖、池、泉、溪、潭的静态水景为主,但又能做到静中有动[2]。
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
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精髓;各类水形态特征的刻画,主要在于水体源流、水体动静和水面聚分上符合自然规律,创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水景。
1.1 水体形式不同园林有着不同的水景类型与水体形式,通过实地调研,将苏州古典园林的水体分为:湖泊、溪流、深潭、池塘4个类别。
1.1.1 湖泊——以网师园中部彩霞池为例…自然界中的湖泊为大型开阔的静水面,而园林中的湖泊则要小得多,基本上是一个自然式的水池。
湖泊水面有聚有分,而小园的水面聚胜于分,如网师园中部的彩霞池。
…苏州网师园内,园池面积仅20…m 见方,但却给人以开阔的感觉。
水面集中,位于园的中部,并在池的四周留有适当的空间堆山叠石、种花植树。
网师园中对于水面的处理原则,符合《园冶》中的4字概括:“随曲合方”,水面的形态布局“宜曲则曲,合方则方”[3]。
“方”即水体岸线为平直的几何形态,通常用于临水主建筑前的岸线处理;“曲”即水体模拟自然界水体蜿蜒的曲岸线,更好地与园中山石形成紧密的山水布局,营造出山环水抱的景观格局。
苏州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苏州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那么你知道苏州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理水: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水是苏州园林的“血脉”,布局多以水池为中心,理水有聚有分,动静结合,与各要素组景。
理水创造园林生境,具有调节气温、湿度,降尘、灌溉、防火等综合功能。
苏州园林有河湖、池塘、古井、溪涧、飞瀑等静态和动态水景。
注重岸线、驳岸、岛屿、矶滩、桥梁、水闸、汀步的处理。
叠山:假山是苏州园林的“骨架”,构成“城市山林”主景,有土山、石土相间和石山三种构成形式,用石为地产的湖石和黄石。
布局有园山、池山、厅山、楼山、书房山、壁山等。
造型有峰、峦、谷、坡、峭壁、洞、飞梁、蹬道、山径、栈道、涧、瀑等山景。
诸山中尤以“池上理山第一”,似“蓬莱仙岛”之境界。
“特置”的太湖石峰是苏州园林的重要景观和特色,蕴有“瘦、漏、透、皱、秀”的天成之美。
苏州园林假山艺术的真谛是“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符合自然之理,才得自然之趣”,可谓“片山多致,寸石生情”。
花木:花木是园林的“毛发”,成为园林生态环境和造景不可缺少的要素,与山水、建筑相衬,皆成美景。
苏州园林运用传统的乡土树种,以自然式栽植为主,形成丰富多彩的山林、水乡和四季植物景观。
古树名木尤为珍贵,是活的文物,历史的见证。
盆景雅称“盆盎山林”,拙政园、留园专辟有“盆景园”,虎丘有“万景山庄”,展示精湛的苏派盆景艺术。
建筑:苏州园林是住宅的延续和扩大,具有使用和赏景的双重功能,以满足传统的“琴棋书画”文化生活和游赏的需要。
园林建筑类型多样,有厅堂、轩斋、楼阁、榭舫和亭、廊等,组合自由灵活,室内外空间通透流畅,造型轻盈秀美,结构富于变化,材质柔和细腻,装修精美雅致,色彩素净淡雅,显示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陈设:家具陈设俗称园林建筑的“屋肚肠”,具有生活起居和游憩品赏的功能,更是苏州园林文化内涵和意境情趣的载体。
《园林叠山理水》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叠山理水》实践教学大纲课程代码:ULAN1053课程名称:园林叠山理水英文名称:Gardens Feature Designing ofRockery and Water课程学时(周数):36 实践学时(周数):18课程学分:1.5学分适用专业:园林(城市园林)一、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实践教学是《园林叠山理水》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程,对培养熟悉熟悉和理解苏州典型例证古典园林的园林叠山理水艺术和手法的专业知识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实践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吸取我国古典园林造园园林叠山理水之营养,并将之融入现代园林的设计之中的能力。
二、实践环节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实践教学,使我校园林专业的学生认识苏州园林叠山理水造园手法的表现形式,认识其叠山理水造园艺术,掌握苏州古典园林叠山理水造园艺术所常用造园手法。
三、实践环节的内容1、实践教学地点网师园、狮子林;2、实践教学内容认识、理解、掌握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太湖石、昆山石、宜兴石、灵壁石、英石、黄石;认识、理解、掌握山总体布置,山的组合与轮廓,陪衬手法等叠山手法,壁、山洞、谷、蹬道、石峰、土坡叠石等叠山手法,石壁、山洞、谷、蹬道、石峰、土坡叠石等叠山手法;池面处理、池岸处理等理水手法等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和园林艺术形式。
3、时间安排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8-9周;四、实践环节的形式与方法到网师园、狮子林四处园林参观和指导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和方法。
五、实践环节的考核和成绩评定采用参加实践教学次数和实践报告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评定本课程实践教学成绩。
即参加实践教学次数30%+实践报告70%。
六、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1、实践教学的时间、参观的园林名称;2、参观苏州园林叠山理水艺术或手法的具体内容;3、对参观苏州园林叠山理水艺术或手法的具体内容的理解和评议;4、本次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古典园林之理水作者:发表时间:2007-01-02 10:03:56 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这是我国古典园林理水手法的来源。
古代匠师长期写仿自然,叠山理水,创造出自然式的风景园,并对自然山水的概括、提炼和再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苏州位于江南平原地区,河港纵横,地下水位较高,便于开池引水,因而多数园林以曲折自然的水池为中心,形成园中的主要景区。
同时,在雨量较多的苏州一带,掘地开池还有利于园内排蓄雨水,并产生一定的调节气温、湿度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又为园中浇灌花木和防火提供了水源,因此,水池成了苏州古典园林中所常具的内容。
在组织园景方面,以水池为中心,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配合山石、花木和亭阁形成各种不同的景色,是我国造园的一种传统手法。
这是由于明净的水面形成园中广阔的空间,能够给人以清澈、幽静、开朗的感觉,再与幽曲的庭院和小景区形成疏与密,开朗和封闭的对比,为山林房屋展开了分外优美的景面,而池周山石、亭榭、桥梁、花木的倒影以及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都能为园景增添生气。
因此环绕水池布置景物和观赏点,久已成为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布局方式。
较大的园林,水池还往往支流纡回盘曲,形成许多小区景。
有些园林更有溪涧、水谷和瀑布等。
(一) 池面处理园中池面宜于有聚有分,聚分得体。
聚则水面辽阔,有水乡淋漫之感,虽人工开凿,也宛若自然,如网师园的水池,池面集中,池岸廊榭都比较低矮,所以给人以开阔明朗的印象。
分则潆回环抱,似断似续,和崖壑花木屋宇互相掩映,构成幽曲的景色,如拙政园的水面被池中二山及房屋,曲桥、竹丛、树木等划分为几部分,而以远香堂北面池水为中心,水面流通环回,空间层次重重,景物深远不尽,自梧竹幽居西望,或自小沧浪北望,或自荷风四面亭看香洲和倚玉轩,都有这种效果。
不过聚分之间,须依园之大小斟酌处理,大抵小园聚胜于分,大园虽可多分,仍宜留出较大的水面使之主次分明。
水池的形式和布置方式,要因地形,池面大小和周围环境,因地制宜地处理。
大致是庭院和小园林多作简单形状的水池,周围点缀若干湖石,花木和藤萝,再在池中养鱼,植睡莲等,如畅园,壶园。
中型园林一般采取山池、花木和房屋综合处理的方式,但因面积不大,池面处理仍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在水池一角用桥梁、水口等划出一、二小面积的水湾,或叠石成水涧,造成水源深远的感觉,网师园即是这类例子。
狭长的水池也是中、小园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但各园布置方式不同,壶园、畅园、鹤园及半园都在水池一端架桥,将水面分为主次两部分,以增加层次和变化。
怡园则以曲桥和水门将水池分为三部分,形状狭长曲折,不但主次分明,而且能配合水面的大小,将山石花木与厅堂、旱船等组织成不同的风景。
在以假山为主题的园林中,往往用狭长如带的水池环绕于山下或伸入山谷,以衬托山势的峥嵘和深邃,使山水相得益彰,环秀山庄就是这种例子。
面积较大的园林如拙政园和狮子林,由于园内分为若干不同的景区,故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
其中拙政园在主池以外,或以支流潆回于亭馆山林之间,或导为水院,更觉变化较多。
该园中部的水面仅占园内面积的五分之二,可是由于布置得当,却富有江南水乡气氛。
此外,还有个别园林将水池置于山洞中,如洽隐园的小林屋洞,洞中积水为池,有曲桥导入洞内,较为别致,再如小灵岩山馆,于池北建大小二水洞相连,也是少见的做法。
总之,苏州诸园水池形式各异,而以狭长形占多数,因为这种形状的水池从纵长方向来看,不但风景有层次,而且在池水交汇的水口和转折之处,以桥梁作为近景或中景,可使园景更为深邃。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划分水面的方法常因池面大小而不同。
水面宽广,可用岛屿来划分,如拙政园中部和留园中部池中小岛。
其中拙政园二岛之间仅隔一水峡,既分而又有联系,互相掩映而有层次。
由于私家园林面积所限,除上述二例外,其余一般用桥来划分池面。
这种方法可使空间割而不分,比较适合于在小水面上采用。
此外也有采用水门(如怡园),亭(如狮子林)、房屋(如拙政园小沧浪、小飞虹)等来划分水面的,但毕竟属于少数。
池上架桥,通常位于水面较窄之处,以梁板式石桥为多。
平面自一,二折至三,四折不等(3-8~14)。
这种石桥的形式,除配合江南园林的风格多采用水平线条外,还考虑桥身与水面的关系,其高低每视池面大小而定。
如拙政园诸桥因池水开阔而桥身空透,能使水面空间互相贯通,达到似分非分和增加层次、产生倒影等效果。
小水池则桥面贴水而过。
既便于观赏游鳞莲蕖,又能使人感到池水比实际为广阔,如附近有假山、岩壁,则更可衬出山势的峥嵘。
艺圃、网师园、狮子林池中的曲桥,西园池中与八角亭联系的曲桥,离水面都较近,便是这类例证。
桥上栏杆多于石墩上加水平石条,比例低平,形象简洁轻快,比铁栏杆较能与环境相协调。
有的还在石板桥上叠湖石为栏杆,如慕园。
木桥不多见,拙政园香洲南侧的石板木栏小桥是一变例。
该园小飞虹是苏州诸园中唯一廊桥,在组织园景方面既分隔了空间,又增加了层次和景深。
圆拱桥也不常用,原因是桥身较高,不易和池水面积相称,所以常位于不显著处,并以一孔为限,如网师园的小拱桥,位于池之一角,效果就较好。
平弧形石桥可能是明代传统式样,孤例唯见于艺圃。
池水狭窄处还可用步石代桥,实例仅存于环秀山庄涧谷中。
此外还可用黄石或湖石叠为拱桥,并植藤萝,给人以既是假山,又是桥梁的感觉,如狮子林的叠石拱桥小赤壁(3—20),形如水谷崖洞,就是一例。
(二) 池岸处理自然形成的池岸,平原地带多为平缓的土坡,至于山中的溪流深潭,则有岩壁,石矶或断崖散礁等。
苏州古典园林,取法自然,水池有土岸,也有石岸。
据明代文徵明所绘《拙政园图》,可知明时拙政园土岸多而石岸少,但是土岸易被雨水冲刷而崩塌,因此目前苏州各园土岸极少,多数叠石为岸,或间用石壁、石矶与整齐的驳岸,或临水建造水阁,水廊等,以便使池岸有多样变化,不致于呆板单调。
1.叠石岸沿池布石是为了防止池岸崩塌和便于人们临池游赏,但处理时还必须与艺术效果统一。
苏州各园中的叠石岸无论用湖石或黄石,凡是比较成功的,一般都掌握了石材纹理和形状的特点,使之大小错落,纹理一致,凸凹相间,呈出入起伏的形状,并适当间以泥土,便于种植花木藤萝。
网师园池南及池西北石岸,在临水处架石为若干凹穴,使水面延伸于穴内,形同水口,望之幽邃深黝,有水源不尽之意,而整个石岸高低起伏,有的低于路面,挑出水面之上;、有的高突而起,可供坐息,是黄石池岸中处理较好之例。
环秀山庄在临水假山脚下挑出巨大的湖石,宛如天然水洞,也是成功的手法。
总之,叠石池岸不宜僵直,尤不能太高,否则岸高水低如凭栏观井,和凿池原意无异背道而驰。
为了便于临近水面取水浇灌花木,叠石池岸常有自然式踏步下达水面。
这种踏步也有利于造成池岸形象的变化。
2.石矶苏州大小园林中池岸常有石矶,大致有两种形式:小型的仅以水平石块挑于水面上,如装驾桥巷残粒园(十四—4)、网师园水池北岸以及拙政园荷风四面亭一侧;大型的以崖壁与蹬道等作背景,叠石如临水平台,与崖壁形成横与竖的对比,并使崖壁自然地过渡到池面,如拙政园雪香云蔚亭南侧石矶。
3.驳岸驳岸造型单调,不宜多用,因为无论用条石、乱石或虎皮石砌筑整齐的驳岸都与园景难于调和,但在某些部位,如房屋和平台的临水部分,往往须用石驳岸。
而普遍采用自然式叠石池岸,所需湖石或黄石数量很大,施工也较复杂,因此驳岸成了开池理水无可避免的内容。
砌筑驳岸时石材形体和石缝处理能否得当,对于园景产生不小影响。
在造型上,条石石缝成水平状,易与水面及房屋相配合,自较乱石及虎皮石驳岸为佳,唯费工较多。
环秀山庄补秋舫的驳岸为了与左右石壁相呼应,在条石间嵌砌若干湖石,是一种较为生动的做法。
4. 土岸为了防止泥土崩塌,土岸坡度不能太陡,所占面积自然较大,因而小规模的园林很少采用。
如果园林面积较大,处理得当,土岸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拙政园中部池中土山两侧土岸边芦苇丛生,北侧林木茂密,景象自然生动,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难得的土岸实例。
此园假山东南土岸叠石一、二层,配以林木竹丛,有紫藤舒展探伸于水面之上,既保护土岸,又增添山林景色,是一举两得的处理。
(三) 其他1.瀑布苏州位于平原,本无瀑布可言,但旧日园林往往设法制造人工瀑布。
如环秀山庄西北角假山,利用屋顶雨水,流注池中,略有瀑布之意,唯已年久颓毁。
该园另一小“瀑布”在东南角假山上,于石后设水槽承受雨水,由石隙间宛转下泄,仅夏季暴雨时如昙花一现。
狮子林问梅阁屋顶置水柜,其北累石为瀑布四叠(3—39),但水柜不常开,不过聊备一格而已。
2.溪流与水涧天然溪水以盘曲迂回,树木掩映,时隐时现者为自然。
留园西部小溪虽缺乏盘曲变化,却能利用树木造成幽深断续的效果。
此园中部西北角的水涧,两岸叠石较好,涧口设一小岛,增加了水涧的层次与深度。
狮子林修竹阁后部的水涧,两侧石岸错落有致,水面曲折幽深。
网师园东南角小涧,叠石不多,却能造成源头深远,余意不尽的印象。
3.池底水井与泉水苏州古典园林中环秀山庄的飞雪泉与网师园的涵碧泉都是天然泉水。
此外拙政园西部、狮子林、怡园、听枫园,畅园、鹤园、壶园等处水池内都据有一定深度的水井,与地下水相通,在亢旱不雨时,池水不至完全干涸。
同时井水冬天温暖,可供鱼类过冬。
此外如网师园、西园,耦园等园内水池与园外河道相通,有利于保持池水清洁。
有的还设有水闸,用以调节水流,但主要供夏季池水高涨时向外排水。
狮子林水池则在复廊南侧设阴沟管与园外下水道相接,当池中水位过高时可向外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