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案 (2)

合集下载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二、《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会运算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3.使学生明白得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相应的验算。

使学生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适应。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发觉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运算前养成先估算的适应,增强估算意识,进展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合作交流和学习的意识。

3.通过了解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激发学生热爱爱护动物的情感;通过了解云南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购物的情形,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运确实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需要退位的加法。

四、教材分析本单元分成三部分,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教材编排特点如下:1.教学运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1)加法:结合运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

(2)减法:结合云南旅行的路途问题。

(3)加减法验算:结合购物中的问题。

2.加强估算。

加法和减法差不多上先估算再精确运算。

3.表达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运算500-185时表达算法多样化。

(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

(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显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运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显现例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形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显现。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运算方法自己完成。

五、教与学的建议1.加法:教学这部分内容时:(1)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爱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在上课时进行汇报交流,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三位数加法(二)》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三位数加法(二)》教学设计

《三位数加法(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以及一个数与接近整百的数相加时口算方法。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一个数与接近整百的数相加时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

难点:探索验算的多种方法,掌握加法的计算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谈话:首先,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请你们先自己动笔算一算,待会请同学来分享结果。

(多媒体课件出示算式:238+91、659+306。

)2、学生汇报:生1:238+91这样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8+1=9,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3+9满十向百位进一,十位上写二;最后算百位,二加进位的一写三,所以等于329生2:659+306这样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9+6,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五;再算十位5+0,再加进上来的1,写6;最后算百位6+3=9,所以等于965。

3、小结:同学们,你们算对了吗?那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从个位加起,还要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同学们,你们学得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就要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继续学习三位数加法。

二、尝试解决,聚焦疑点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你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4 4 5 + 2 9 8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着算一算。

三、迁移渗透,达成共识1.自主尝试,归纳方法①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②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计算方法。

③学生评价。

(汇报的同学说得对不对,如果有错误,请给予纠正。

)师:我看到同学们用了不同的算法计算出结果,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生汇报:我用了两种方法来计算,第一种是口算,把298看作300,445加300等于745,减去那多加的2,就等于743;第二种算法用了笔算,结果也得到了743。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二)》教案

倍的认识第二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目标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通过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乐趣、价值。

重点难点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已知两项求倍数”,以及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我们先来看下面两道题。

⑴ ..妈妈买了6个面包,3块蛋糕。

面包的数量是蛋糕的几倍?⑵.文具盒里有8支铅笔,2支圆珠笔。

铅笔的支数是圆珠笔的几倍?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引领学生观察教材第52页例3的主题图片,通过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军棋的价钱是8元;②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2)探究的问题。

象棋的价钱是多少元?◎画简易图示表示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探究用简易图示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已知量,对“标准量”和“倍数”进行区分,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学生有倍的认识作为知识准备,所以本部分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你能想办法用简洁的图示表示出军棋的价钱和军棋与象棋的倍数关系吗?通常学生会有多种画图方式,如:方法一:用简易图案代替已知量。

用8个圆形表示军棋的价钱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所以是4个8元,8个圆形为一组,要画4组。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仿照如左图有规律地画,能够更清晰地表示数量关系。

方法二: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将信息和问题转化成图形来理解并解决,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式,发现并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2. 加法运算的验算方法3.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加法运算的验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加法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解决。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规则。

2. 提高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加法运算。

3. 拓展题:研究加法运算的其他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加法运算规则的理解程度,计算速度的提高。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布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的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计算,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研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一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情境导入,向学生介绍了我国湿地动物的种类,并提出了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演示,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成功解决了问题。

教师通过此次课程,旨在通过自主探究和知识迁移,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并理解算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研究的自主性。

2.减法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38、39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理解算理,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研究的自主性;3.通过数学游戏和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数学游戏材料学具准备:无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德育渗透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环保吗?环保是指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健康的一系列活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这也是一项环保的技能哦!师:如果我们在购物时不小心多付了钱,我们就需要找回多余的钱。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计算两个三位数的差,该怎么办呢?生1:用减法计算。

生2:但是,如果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该怎么办呢?师:很好,你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数学游戏和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1)。

1)师:请计算:345-198=?生:147.2)师:请你们观察一下,345的个位小于198的个位,该怎么办呢?小组讨论,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师:用竖式计算345-198,从哪一位减起?师指名回答)3)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并说出是怎样算的。

统编教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二)》名师教案

统编教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二)》名师教案

《退位减法(二)》名师教案课题退位减法(二)单元第四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的算理;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倾听习惯。

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退位(十位是0)的减法计算方法,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作10,再从借来的10中借1给个位做10,十位剩下9,再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做一做。

列竖式计算。

怎样计算万以内的数的减法?学生计算。

并说说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

万以内的数的减法的计算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熟悉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讲授新课1、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连续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2004年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

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分析所给的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并分析列式解答。

403-158=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该怎么退位呢?答: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245部动画片。

2、验算:算得对不对?你会验算吗?3、想一想、拨一拨。

再计算。

500-268=232420-56=364306-197=109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用13-8.十位上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十位上用10先减去个位的借位1,再减去5得4.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也可以用加法验算。

学生计算并验算,集体订正。

注意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十位上是0,要从百位借1,用10先减去个位的借位1,再减去减数的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意在培养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方法的优化意识和掌握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经历探索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38+55 55-38师:列竖式计算上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师: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预设:上午卖出380个钥匙扣,下午卖出550个钥匙扣。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钥匙扣?预设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钥匙扣?2.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1)列出算式。

(2)讨论:怎样计算?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答?(3)尝试计算。

3.解决问题(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钥匙扣?(1)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80+550。

(2)探究算法。

师:你会计算吗?先尝试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1:38+55=93,380+550=930。

预设2:列竖式计算。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预设: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3)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中有关“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题目。

4.解决问题(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钥匙扣?(1)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550-380。

(2)探究算法。

师:你会计算吗?先尝试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1:55-38=17,550-380=170。

预设2:列竖式计算。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提问: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预设:因为十位上的5减8不够减,向百位借走了1,百位上还剩下4,所以是4减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数学学习工具,包括铅笔、橡皮、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我要去超市购买一些苹果,每斤苹果的价格为3元,我要购买2斤和3斤苹果,请同学们帮我计算需要支付多少钱。

2.例题讲解:以2斤苹果为例,我会用课件展示计算过程,先将2写在上方,3写在下方,然后从个位数开始相乘,将乘积写在下方相应的位置,将两个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3.随堂练习:请同学们按照刚刚讲解的方法,计算3斤苹果的价格。

4.小组合作: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一些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题目,并互相解答。

5.答案讲解:我会选取一些题目进行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2 3_______3 | 6 6|_____6 9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123 × 4b. 456 × 7c. 789 × 8答案:a. 492b. 3192c. 623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退位减法(二)》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退位减法(二)》人教新课标(2023秋)
(2)退位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在将退位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导致解题错误。
(3)计算过程中的符号混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混淆退位减法中的符号,如将借位与减法符号混淆。
举例:
-例如,在解决“小明有500元,买了一个价值286元的玩具,他还剩多少钱?”这类问题时,学生需要先进行退位减法计算,但容易在调整数位时出现错误,如将500元误写成400元,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4.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运用退位减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退位减法运算过程中,学会运用逻辑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6.增强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退位减法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减几十、几百减几十几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4.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核心素养目标
《退位减法(二)》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数感:通过退位减法的计算,使学生能够理解数的组成和数量关系,提高对数的敏感度。
2.增强符号意识: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运算符号及其含义,能够运用符号进行准确计算。
3.提高空间观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退位减法进行空间布局和规划的能力。
-另外,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将借位的“-”与减法运算的“-”混淆,从而影响计算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通过实例演示、反复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退位减法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主题: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用
2. 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用
难点:熟练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1. 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2. 教具:数字卡片、计算器和练习册
3.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导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加减运算。

请回顾一下,你们对加减法有什么了解吗?
二、讲解(10分钟)
1. 通过示范和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步骤。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通过数字卡片练习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老师在黑板上出几道加减法题目,让学生逐个解答,并相互核对答案。

四、巩固(10分钟)
1. 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2.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册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加减法的要点。

2.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 布置相关的练习册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 提醒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计算物品的重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计算物品的重量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计算物品的重量教学目标:1.了解重量单位: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掌握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包括单个物品的重量和多个物品的总重量。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对实物进行计量、比较和估算。

教学重点:1.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包括单个物品的重量和多个物品的总重量。

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为重量的概念,学生可能会将重量与大小混淆,不能正确理解。

2.单位的换算,学生可能会听懂了,但是在实际操作时,还是会出错。

3.在计算物品的总重量时,学生可能会忽略其中某些要素,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教学方法:1.采用体验式教学和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物品重量和重量单位的概念。

2.图解和演示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协作,掌握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1.提前准备好千克和克的量具和标准物品,以便于展示和讲解。

2.打屏幕,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的图片。

3.准备一些物品示范计算重量,如图书、水杯、手机等。

4.准备一些习题,以便对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和检测。

二、教学内容1.认识千克和克教师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分别说出千克和克的定义和简写形式,并且介绍千克和克的换算关系。

教师拿出一块千克的课桌和一小盒克,让学生估算它们的重量,让学生判断这两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关系,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其概念和换算关系。

然后教师用量具分别进行测量,并且让学生来感受它们的实际重量。

2.单个物品重量的计算教师用一些实物进行演示和讲解,例如:一支铅笔、一本书、一瓶矿泉水等,并告诉学生它们的重量是多少克或千克,然后教师叫学生使用千克和克的换算方法判断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计算这些物品的总重量。

3.多个物品总重量的计算教师在讲解多个物品总重量计算方法时,要教会学生看到整体把握,以免误差扩大,计算不准确。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 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 人教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6、37、38页例1、例2、例31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学会万以内的加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和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1.迁移旧知,学会万以内的加法2.由已学知识过渡到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

在我们正式上课前,请大家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

下面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数学旅程吧!一、情境创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号称地球之肺的地方是哪里吗?对,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肺,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滚动播放动物图片)二、探究新知教学例一和例二:1、师: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好多动物,有丹顶鹤,蜥蜴,麋鹿,还有小狐狸。

大家都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动物,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统计出了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的种类情况课件出示相关数学信息师:大家看,通过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知道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哺乳类有31种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老师也收集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和你提的一样吗?鸟类和爬行类动物共有多少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共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比鸟类少多少种?哺乳类动物比鸟类少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比哺乳类动物多多少?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几个问题,你们能给他分类吗?男生1:第一题和第二题是一类,可以用加法计算,第三题、第四题和第五题是一类,用减法计算。

师:老师也赞同这种分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减法在下节课继续学习。

2、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师:要想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出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就可以。

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求一共有多少种,用加法计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慕课教案-【练习课(第1-3课时)】 (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慕课教案-【练习课(第1-3课时)】 (2)

第4课时 练习课(第1-3课时)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慕课堂,我是小千老师。

今天我们对前面3个课时所学的内容进行 “梳理和练习”一、单元知识点回顾师: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倍”, 会用倍的知识,解决两种问题。

问题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样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问题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这样的问题我们用乘法来计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二、基础练习,巩固知识1. 师:大家可以翻开课本53大家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1大题的两个小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先数出相应水果的个数,然后用除法计算。

桃子有8个,香蕉有4个,所以桃子的个数是香蕉的2倍。

苹果有9个,梨有3个,所以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

师:其实第2小题,苹果和梨的排列是有规律的,3个苹果1个梨为一组,每一组苹果的个数都是梨的3倍。

那么,无论再增加一组或减少一组,它们的倍数关系是不会变化,还是3倍的关系。

(2)第2大题,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几倍?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比的是跳绳的长度。

这里长跳绳正好与1、2、3,3根短跳绳一样长,所以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3倍。

师:我们在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时,只需要明确一个量里有几个另一个量那么多,就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了。

2. 师:课本54页的第6题,4大家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4个小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

蝴蝶有5只,5的4倍是20只。

饼干是8元,8的3倍是24元。

母亲有3只,3的5倍是15只。

一只小熊收7个玉米,6只小熊也就是6个7共收42个玉米。

倍的理解了吧。

接下来我们继续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

三、拓展练习,锻炼思维1. 师:课本54页的第7题,孩子们都在开心的踢毽子,这里的两个问题你能完成吗?第1题(读题)李芳踢的18个,是王平踢的3个的6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2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2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案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材第11页例题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减法。

知道计算时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别。

【教师准备】多媒体。

【情境导入】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完成上节课的复习。

13+46= 27+9= 46+17=34+18= 15+78= 24+12=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进行新课】1.组织活动——票价。

出示例2主题图。

(1)观察例2主题图。

汇报看见的有什么区别?(2)列式计算:65-54=(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4)指定一名同学说说口算过程。

50+4=54 65-50=15 15-4=11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1页例2(2)。

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不退位及退位的区别。

【课堂作业】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二第5至第8题。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不退位计算2.退位计算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择,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

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

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二:如何练习里程计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二:如何练习里程计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里程表(二)》教案二:如何练习里程计算如何练习里程计算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会学习到“里程表(二)”这一知识点,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在实践练习中,往往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结合实际练习来掌握里程计算。

我们需要明确“里程表(二)”这一概念。

里程表(二)是根据不同的路线找出不同路段的长度,并表示在里程表中的距离。

在练习里程计算时,需要通过观察行驶路线,了解里程表上的数字表示含义,并结合计算经过的路程长度。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活动,来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里程计算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练习活动:1.画出行驶路线:在教室或者户外,先让孩子们画出一条简单的路线,然后通过标示不同的路段,完成里程计算。

例如,孩子们可以在地图上画出一条从学校到公园的路线,然后计算不同路段的长度,从而得出整个路线的总里程。

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里程计算的过程。

2.运用日常生活练习里程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家到学校的距离、超市到家的距离等,帮助孩子们摆脱枯燥的学习方式,更好地理解里程计算。

例如,在去超市购物时,孩子们可以记录所经过的不同路段,并计算每个路段的长度,最终得出整个行程的总长度。

3.制作里程表游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巩固里程计算的知识,还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从而更加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制作里程表游戏需要事先准备游戏道具,例如,孩子们可以用纸板切割出一些道路和不同的地标,然后通过游戏的形式,模拟不同的行驶路线,并进行里程计算。

通过这种方法,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里程计算的方法。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协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里程计算:1.思维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给予孩子们正确的思维导向,例如,告诉孩子们要掌握如何正确地计算不同路段的长度,而不是只记住简单的答案。

2.注重实用性:里程计算虽然是一项基础的数学技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使用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案
主备人:李建设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搭一搭(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
操作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
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
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训练注意力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请大家根据老师的口令行动起来,老师请两位同学在讲台上表演。

请你摸自己的左耳朵,摸右腿,摸左眼睛,摸右肩。

请你用右手摸你的右腿,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请你用左手指前面,指下面,指后面,指左面……
(二)活动二: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 创设情境。

同学们,工地上有许多叔叔总是在忙忙碌碌的,你知道他们
在干什么吗?
说得好,他们正在盖新的楼房。

同学们,你知道在盖大楼之前要先做什么吗?对,要由设计师精心设计好大楼的图纸,比如一共有几层,每个房间有多大面积、几个窗户等等,然后才由建筑工人按照图纸去盖,那么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工人,一起来搭房子,好吗?
2.搭一搭。

⑴老师设计了一栋房子,想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立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

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搭一搭,请你听好,其他同学当小裁判看他搭的对不对。

横着放3个方块,在中间方块的上面放一个,把右面的方块拿去。

⑵我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搭,一个发指令,一个搭。

⑶全班听老师指令搭一搭。

同学们,你们搭的和老师设计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

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筑工人。

大家想想,老师刚才给你们发了几条指令?
最优秀的设计师要尽可能地用少的指令指挥建筑师,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能够做到这一点。

⑷同桌一个发指令,一个搭。

然后互换。

(要注意每完成一步都要及时反馈,发现问题立刻纠正。

)
(三)活动三:通过提问来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⑴下面我请一名同学做设计师,在讲台下面的小凳子上搭一个房
子。

(请一名同学在讲台下面设计,注意不让其他同学看到他的设计情况。

)
xx设计师,请你说说你搭的房子是怎样设计的,我来搭一搭。

你用了几个正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看,是一样的吗?
请大家想想,老师问了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同学们,xx用了4个立方体,为什么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的结果会不同呢?现在就请大家搭出和xx同学搭的相同的立体图形,你从上面、侧面、正面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

⑵同学们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做设计师,先自己搭出一个房子,注意用书挡住不要让建筑工人看到,然后设计者用尽可能少的指令让建筑工人搭出你设计的房子。

做完后同桌互换角色,练一练。

(教师注意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要注意发现典型的设计方案。

)
哪位设计师上讲台来,把自己的设计告诉全班同学?
(四)课堂小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所看到的形状可能
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搭一搭,同学们不仅能搭出许多种图形,还能用语言进行表述。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用学具搭搭,好吗?
(二)完成练习三(1题~4题)
先让学生搭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

注意引导观察,第一个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先想一想,然后独立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再交流讨论。

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发现?
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再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教师先示范怎样在方格纸上画图?再出示第4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全部画完后搭一搭进行验证。

(三)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