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中人教新课标美术鉴赏 第九课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教案雕塑

高中美术教案雕塑

高中美术教案雕塑教案标题:高中美术教案-雕塑教学目标:1. 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掌握雕塑的基本材料、工具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雕塑的概念和分类:介绍雕塑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如立体雕塑、浮雕等。

2. 雕塑的历史与发展:了解不同时期的雕塑艺术代表作品和艺术家,如古希腊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等。

3. 雕塑的材料和工具:介绍雕塑常用的材料,如石膏、木材、金属等,以及雕塑所需的工具,如锤子、凿子、刀具等。

4. 雕塑的基本技巧:教授学生基本的雕塑技巧,如粘贴、切割、雕刻、造型等。

5. 雕塑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学习欣赏和分析不同风格、主题和表现形式的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雕塑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雕塑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知识讲解:介绍雕塑的概念、分类、历史和发展,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操作:提供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材料,让他们亲自体验雕塑的过程,通过模仿和创作来掌握基本的雕塑技巧。

4. 作品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讨论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展望未来的学习和创作方向,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资源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教学评估:1. 学生作品评估:对学生的雕塑作品进行评估,包括造型、创意、技巧运用等方面。

2.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和表现,进行评估。

3. 学生理解能力评估:通过课堂讨论、问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雕塑概念、历史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雕塑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雕塑材料和工具。

3. 雕塑艺术家和作品的相关书籍和文献。

4. 学生创作作品的展示空间或展板。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设计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设计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统雕塑的衰落,从而促进了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

艺术观念、表现手法、工艺材料及动态雕塑、软雕塑,出现多元文化发展局面。

尤其是架上雕塑《艰苦岁月》《邓小平像》及城市雕塑得到进一步发展。

集中体现了中国现代雕塑的特点和精华。

学生分析:由于学生经历、知识面的差异不同,对事物的欣赏也不同。

因此,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雕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融入美术专业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现代雕塑2结合实例了解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特征,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雕塑艺术特征,创作思维。

教学难点:区别架上雕塑与室外大型环境雕塑的特征。

教学关键:联系实际,总结现代雕塑主题思想教学分析:突出学科特点,发挥视觉艺术功能,以典型作品为例,结合实际,突出思想性,艺术性,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看图中这时什么地方的雕塑?(老虎滩《群虎》)再看这是什么时期的雕塑?(《马踏匈奴》古代雕塑)比较现代雕塑与古代雕塑不同特征。

引入现代雕塑三、讲授新㈠发展概况:中国传统雕塑发展到近世宗教雕塑衰落,民间小型雕塑兴起,但未形成主流。

辛亥革命前后到欧美学习,促进中国现代雕塑发展。

进入80年代后,中国雕塑在艺术观念、表现手法、工艺材料等方面出现多元文化发展局面。

㈡大型纪念碑雕塑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记载虎门销烟至全国解放百年革命斗争史。

⒉真实反映历史史实《收租院》采用真实场景。

早期中国现代雕塑代表,充分利用写实手法,中西融合,被誉为中国雕塑史上的革命。

⒊架上雕塑:《艰苦岁月》潘鹤《日日夜夜》张得蒂《邓小平像》程允贤⒋城市雕塑:⑴名人纪念性雕塑⑵园林雕塑⑶街景雕塑⑷城标雕塑㈢过程:架上雕塑与大型室外雕塑不同特征(环境置换)架上雕塑:学术性、探索性较强,展于小型展馆又室内欣赏功能。

城市雕塑:有鲜明影像及演绎性、环境性,生活性相配合,对主题确立、形象设计、材料运用、体量高度都与环境密不可分。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教案
(3)邀请建筑师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现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现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方式。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5)》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现代建筑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案例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对现代建筑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现代建筑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建筑技术和材料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了解现代建筑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如钢铁、混凝土、玻璃等,能够认识到科技与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4. 培养美术鉴赏能力,能够独立鉴赏现代建筑作品,理解其设计理念和建筑技术。
5. 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结合科技与艺术,提出自己的建筑创作想法,并创作出具有现代建筑特点的美术作品。
6. 增强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美术作品创作:评价学生创作的现代建筑美术作品,考察学生对现代建筑艺术特点和科技结合的运用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随堂测试和美术作品创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评价标准:
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主动提问、回答问题准确。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积极贡献、合作能力强、分析深入、表达清晰。

高中美术《外国近现代雕塑》教案范文

高中美术《外国近现代雕塑》教案范文

高中美术《外国近现代雕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外国近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流派和艺术家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生态环境,关注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外国近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流派特点、代表作品及艺术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雕塑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外国近现代雕塑作品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外国近现代雕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简要介绍外国近现代雕塑的发展背景。

2.授课(1)讲解外国近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流派。

(2)分析各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如罗丹的《思想者》、马约尔的《地中海女人》等。

(3)介绍外国近现代雕塑艺术家,如罗丹、布代尔、亨利·摩尔等,重点讲述他们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3.欣赏与分析(1)组织学生欣赏外国近现代雕塑作品,如《思想者》、《地中海女人》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形式、材料等方面。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雕塑创作,可以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表现形式。

(2)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2)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生态环境,关注传统文化。

五、课后作业2.收集外国近现代雕塑作品图片,制作一份PPT,介绍作品背景、创作风格及艺术价值。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外国近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流派特点及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了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

在欣赏与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动手创作,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第九课 开拓雕塑材料的新天地--综合材料雕塑-人美版《雕塑》教案

第九课 开拓雕塑材料的新天地--综合材料雕塑-人美版《雕塑》教案

第九课开拓雕塑材料的新天地–综合材料雕塑-人美版《雕塑》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常见的综合材料雕塑材料以及其特点;2.掌握综合材料雕塑的基本工艺和技巧;3.通过实践,提高综合材料雕塑的创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1. 综合材料雕塑介绍综合材料雕塑是指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和拼接,以达到创作目的的一种雕塑艺术形式。

综合材料雕塑艺术家可以将金属、木材、石材、水泥、玻璃、陶瓷等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作品。

2. 综合材料雕塑材料介绍•玻璃:玻璃材料透明、硬度高、耐酸碱腐蚀,常被用于雕刻一些透明、脆弱的形体;•木材:木材材料纹理清晰、色彩丰富、可以通过雕刻来挖掘木材的本质;•金属:金属材料质地坚硬、千姿百态,金属雕塑常常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石材:石材材料肌理自然,张弛有度,被广泛用于雕刻出各种造型;•水泥:水泥材料廉价、牢固、易于塑形,可以调配成任何颜色,常被用于大型装置艺术。

3. 综合材料雕塑的制作方法•拼接法:将不同材质的实体进行拼接,使其达到需要的形体和比例;•塑型法: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利用铁丝或者木棍搭建好雕塑的骨架,再利用织物、木片等材料进行包覆,最后进行表面处理;•溶合法:用明胶、胶水、粘土等材料将不同的部分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雕塑。

4. 综合材料雕塑的创作过程1.了解主题:确定雕塑的主题、材料和形状;2.初步构思:构思并绘制草图,确定雕塑的主要线条和形状;3.选择材料: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需要的材料;4.进行实验:在小样板上进行实验和试验,以选择最佳的材料和制作方法;5.制作:在完成设计之后,根据图样逐步完成雕塑的制作;6.完善:在制作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微调和改进;7.表面处理:雕塑完工之后,进行表面处理,以达到良好的细节效果;8.完成:进行定画或者安装等相关工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练介绍,让学生了解综合材料雕塑的相关知识,包括材料介绍、技术流程等。

高中美术《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说课稿

高中美术《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说课稿

高中美术《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木刻、漫画的一些代表作品,体会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当随时代”这句话的含义,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以逻辑思维为主导,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喜欢学习一些富有内涵的理论性知识。

此学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形成,并向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他们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认识美术作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新兴的美术门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脉络,掌握分析现代美术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演示的过程,了解木刻、漫画各自的艺术特征,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精神,不断养成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四、说教学重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对于木刻与漫画两个新兴美术门类的艺术特点进行归纳。

难点:掌握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了解新兴美术门类的发展脉络。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谈话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作品图片等。

七、说教学过程:我认为,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互动,导入新课课堂伊始,我将设计“木刻拼拼画”的互动环节,在大屏幕上展示卡通漫画形象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等,并且将班级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同学根据大屏幕上的动漫形象合力进行版画创作,每人只可雕刻五笔,完成后,评选出最为接近原著的形象。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案例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案例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案例作者:施炳燕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21期摘要:现代雕塑通常是指二十世纪以来的雕塑,现代雕塑涉及的题材非常丰富,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学生对现代雕塑的学习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雕塑之美,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本文以《与时俱进—现代雕塑》一个案例,阐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理解雕塑,热爱雕塑,进而欣赏雕塑。

关键词:高中;美术;雕塑;欣赏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47-1对于雕塑,学生是陌生而又熟悉的。

随着现代雕塑的发展,在公园、小区、校园等公共场所随处都能看到雕塑的存在,这为本节课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下面笔者对一节现代雕塑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解读。

一、导入出示两张雕塑图片,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这是哪里?画面中的形象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评析】教师展示的两张图片分别是本地东洲公园里的标志性雕塑和本市的城市雕塑,对这两件作品学生都是见过的,把熟悉的作品请进课堂,把学生的学习情境设置在生活环境中,能很好的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组织教学刚才看到的图片是以雕塑的形式来表现的,我们知道绘画作品是画家在画纸上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完成的,那么,一件雕塑作品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欣赏一段视频。

【评析】教师展示的视频时长4分钟,完整的再现了从泥胚到人物半身像的全部过程。

从视频中学生能知道完成一件雕塑作品泥样所用的材料、工具、方法,自然而然的能总结出雕塑的概念。

学生感受到雕塑家对泥的运用,引申出很多其它材料都可以制作雕塑,学生对材料的分类也就清晰明了了。

师:通过展示三件实物,了解雕塑的三种表现形式:浮雕、圆雕、透雕。

【评析】通过实物讲解,对知识点做了一个小小的检测。

学生在表述本市城市雕塑“海之门”的表现形式时,产生了不同的回答,有同学说是圆雕,有同学说是透雕,产生不同“声音”的时候,老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答案,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请学生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学生的回答说服学生的疑惑。

美术教案《雕塑》

美术教案《雕塑》

美术教案《雕塑》
教学目标:
- 了解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研究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 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雕塑创作的过程
教学内容:
1. 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解释雕塑的定义和作用
- 介绍雕塑的基本要素,包括形状、质地、空间感等
2. 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工具:
- 展示不同的雕塑材料,如黏土、石膏、木材等
- 介绍雕塑所需的工具,如刻刀、锤子、锉刀等
3. 观察与实践:
-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雕塑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表现方式
-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创作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雕塑创作教学步骤:
1. 导入:
- 引起学生对雕塑的兴趣,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2. 正式研究:
- 讲解雕塑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带领学生理解
3. 展示与讲解:
- 展示不同材料和工具,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观察与讨论:
- 展示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
5. 创作实践:
- 分发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实践雕塑创作
-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创作任务
6. 组织展示与评价:
-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评价活动
-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讨论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教学评价:
- 老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讨论作品
- 通过展示和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表现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了解更多的雕塑作品和艺术家
- 组织类似的创作活动,让学生继续发展和提升雕塑创作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其他形式和风格的雕塑创作。

现代雕塑 教案

现代雕塑 教案

现代雕塑教案教案标题: 现代雕塑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雕塑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现代雕塑创作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3. 培养学生对现代雕塑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步骤:导入活动:1. 提问:请学生谈论并分享对于雕塑的了解和观点,让他们思考雕塑的定义以及不同类型的雕塑。

2. 展示现代雕塑作品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3. 介绍现代雕塑的定义:现代雕塑是指20世纪至今的雕塑创作,以现代社会文化为背景,采用各种材料和形式进行创作,包括抽象雕塑、装置艺术等。

4. 分析现代雕塑的特点:自由、多样、个性化、创新性,与传统雕塑形式有所区别。

5. 解读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风格和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

实践操作:6.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现代雕塑家,进行深入了解并准备小组介绍,包括该艺术家的作品和风格特点等。

7. 学生现场展示小组介绍,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现代雕塑的理解和感知。

8. 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自主创作,鼓励他们基于所学知识和技巧,尝试创作一件现代雕塑作品。

评价与反思:9. 学生展示和评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10. 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11. 总结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雕塑对于当今社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1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创作经历和对现代雕塑的认识与感悟的文章。

13. 收集并展示学生的作业,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与讨论。

教学资源:1. 现代雕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2. 现代雕塑家的介绍和作品资料;3. 创作材料和工具。

教学延伸:1. 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雕塑作品;2. 鼓励学生参与现代雕塑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提高对现代雕塑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中国现代雕塑教案

中国现代雕塑教案

中国现代雕塑课型:高中美术欣赏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现代雕塑作品,使学生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认识到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雕塑的类型及其各种形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雕塑艺术对美化环境,增强审美感受的重要意义。

3、认识到中国现代雕塑类型发展的多样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难点:1、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了解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2、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区分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多元类型。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自我介绍(二)导入新课: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堂美术欣赏课。

美术课最直观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对美的欣赏感受能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在柔和的音乐中进入视觉的盛宴,同时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要谈到什么呢?(演示图片)(三)讲授新课:第一部分: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的含义A、提问:既然是说现代,那大家知道中国的“现代”是以哪一年为起点的吗?(新中国成立在哪一年?)B、回答:2、讲述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Ⅰ、了解1949年至今的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Ⅱ、划分出现代雕塑的三个阶段并介绍其艺术特点:1949年——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Ⅲ、演示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作介绍,引出城市环境雕塑和架上雕塑的概念第二部分:中国现代雕塑的不同类型1、讨论: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雕塑呢?从功能上来讲,它们属于什么类型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雕塑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以图片为开端,展示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从理论上区分五种不同类型的雕塑: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白现代雕塑发展的多元化方向3、小测试:区分雕塑的不同类型以作品为例,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第三部分:。

外国雕塑欣赏《现代雕塑》教案

外国雕塑欣赏《现代雕塑》教案

《现代雕塑》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和感受现代雕塑的形式美;了解现代雕塑的造型特征;体会现代雕塑在环境中的应用关系和象征性。

能力目标:运用插接等各种手法进行纸雕塑造型,表现自己心中的现代雕塑。

情意目标:体验造型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培养创新思维;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与造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1、欣赏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特征与象征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用插接等手法进行现代雕塑立体造型尝试。

【教学难点】: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特征与象征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赏析了古希腊、文艺复兴和近代雕塑作品。

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20世纪,西方雕塑艺术呈现出多元局面,它的时代特征不再是以某个大师的雕塑为典型标志,而是形成了风格多样、构思新奇、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风貌。

我们把这一时期的雕塑称为现代雕塑。

二.讲授新课1.现代派美术的介绍A.西方现代派美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现在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美术流派的总称。

它的流派有十几种之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流派呈现出种种复杂而又光怪陆离的现象,这就使西方雕塑艺术呈现出多元的局面。

B.它的时代特征不再是以某个大师的雕塑为典范标志,而是风格各样、观念繁复、手法新奇。

C.雕塑家的艺术心态与思想观念也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以新的审美理想重新思考传统雕塑的价值与意义,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和语言。

特别是在造型观念、新材料和综合媒体的开拓以及对现代科技的利用上,都有巨大的突破与进展,从而出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现象。

2.介绍几位雕塑家的作品(结合幻灯欣赏)A.国王与王后——亨利-摩尔a 作品介绍:这是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代表作品。

这件现代雕塑,以其夸张、变形而又近乎于抽象的造型语言,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神经。

摩尔摈弃虚假的浮饰与赘语,抽取客观物象最为本真的内在精神。

他还利用镂空的艺术手法处理了眼睛和腹部,使得实体结构与内在空间融合穿插,概括了物象存在的本质。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近现代雕塑》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近现代雕塑》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近现代雕塑》高中美术教案:《外国近现代雕塑》1外国雕塑艺术观赏课时构造: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2、培育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观赏力量,增长学问,陶冶情操,培育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力量和安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观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

(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学生:答复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许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观赏。

教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裸体特点。

3、希腊雕塑制造了抱负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教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共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拟:学生:谈谈感受(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观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观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2、教师:罗丹介绍多媒体:罗丹作品观赏,重点是〈加莱义民〉学生:谈谈感受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熟悉。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六)、C同学提问。

下节课安排:一局部同学动手制作泥塑,一局部同学写生活动。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近现代雕塑》2艺术以欧洲最为突出。

它曾经产生了一批出色的雕塑家和优秀作品。

作为欧洲近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可以三位法国雕塑家,即乌东、吕德、罗丹的《伏尔泰坐像》、《马赛曲》、《加莱义民》为例。

美术高中人教新课标雕塑艺术教案

美术高中人教新课标雕塑艺术教案

雕塑艺术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美术学科越来越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审美艺术是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因而美术欣赏也相应地要求欣赏者的个性化创造,在生动的直觉形象中体验、感悟、共鸣,进而把握人生哲理、历史真理和宇宙奥秘。

雕塑是美术艺术内容之一,在生活中接触的也比较多,也是很重要是一门艺术。

对艺术是了解不能局限在某一个范围内、时间段里,而是要向各个层面、各个时间去了解。

这样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本课采用的是欣赏式教学,通过对图片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让学生自己去发觉身边美的事物,去感知它的内涵。

借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示自己当时的情感。

本课课内讲解为一课时,结合学校研究性课程的学习,采用书本与现实生活、身边的事物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方案《雕塑艺术》教案课型:欣赏课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雕塑及其艺术特点难点:雕塑艺术的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兵马俑的书籍和图片教学过程:导引:1、两位同学上讲台摆一个他们自己认为很酷的姿势,在让下面的同学讨论一下两位同学的姿势如何?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

2、问一下同学们平时见过哪些雕塑?给他们留下怎么样的印象?能看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一、导入新课:先出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作品的图片各一张。

问美术分为哪几类?再问一下同学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吗?由此引出雕塑念。

雕塑: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二、雕塑的分类:1)、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等2)、按空间形制(形态):圆雕、浮雕、透雕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

如《思想者》、《菊花仙子》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

高中美术_综合材料雕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综合材料雕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雕塑的涅槃重生:综合材料雕塑》教学设计教材:《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课题:第9课综合材料雕塑执教:一、教学思路本课教学结合教材和现代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提炼“生命”这一主线设计教学环节,侧重培养学生的“眼、手、脑、口”综合能力,知识鉴赏和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雕塑》第九课,介绍19世纪末变革之风洗礼的现代雕塑的新实验。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现代雕塑领域创作观念与材料的变革;2、综合材料雕塑的定义和创作特点;3.尝试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创作。

教材上的作品具有代表性,涉及到西方现代雕塑的主要流派的和对生活常见物品的利用,从内容到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给学生的实践操作、自主评价提供很大的空间。

三、学情分析由于综合材料雕塑作品形式新颖,学生有的表示欣赏和接受,有的表示难以理解,所以本科活动提炼出以“生命的涅槃重生”主线为学习的切入点,学生通过“眼看”、“脑思”、“手动”、“口述”四个环节,调动学习热情,感受创新带来的激情和兴奋。

四、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雕塑艺术家在材料、创作方法和技巧上的探索,能认同现代雕塑。

2、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快感,获得创意的乐趣。

3、培养创新思维和对艺术、生活的积极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雕塑艺术的多元发展、了解综合材料雕塑。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创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策略:以学生熟悉的网络游戏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的差异,关注雕塑的新生之火;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全方位体验综合材料雕塑,自然渗透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人生观教育。

手段:讲授、合作、表述。

七、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学案、教具八、教学过程1、内容导入教师展示游戏中的凤凰新生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对“生命”的看法。

教师提问:这两件雕塑有没有生命?在学生观赏视频后总结:传统雕塑——古希腊到19世纪,艺术家完善技法,用硬材料雕刻或软材料捏塑,制作出写实、有很强的体积空间感的作品。

高中美术教案雕塑

高中美术教案雕塑

高中美术教案雕塑
第一部分:引入与激发
通过展示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雕塑作品图片,引起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可以包括古代罗马的大理石雕塑、中世纪的木雕以及现代抽象雕塑等。

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些作品的特点,并引导他们思考雕塑艺术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讲解
向学生介绍雕塑的基本概念、分类(如圆雕、浮雕)、材料(如木材、石材、金属、塑料等)以及工具(如凿子、锤子、电动雕刻机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对雕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
实践是学习雕塑的关键。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动手制作自己的小型雕塑作品。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雕塑材料和工具,并确保安全使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主题,进行自由创作。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雕塑的立体构成和空间关系。

第四部分:作品展示与评价
完成作品后,每个学生将自己的雕塑展示给全班同学。

通过相互观摩和讨论,学生可以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和启发。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创意和技巧的运用,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部分:拓展与深化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雕塑艺术,教师可以组织参观当地美术馆或雕塑公园的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真实的雕塑作品,感受其质感和空间魅力。

可以邀请雕塑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创作经验。

总结:。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设计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设计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统雕塑的衰落,从而促进了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

艺术观念、表现手法、工艺材料及动态雕塑、软雕塑,出现多元文化发展局面。

尤其是架上雕塑《艰苦岁月》《邓小平像》及城市雕塑得到进一步发展。

集中体现了中国现代雕塑的特点和精华。

学生分析:由于学生经历、知识面的差异不同,对事物的欣赏也不同。

因此,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雕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融入美术专业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现代雕塑2结合实例了解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特征,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雕塑艺术特征,创作思维。

教学难点:区别架上雕塑与室外大型环境雕塑的特征。

教学关键:联系实际,总结现代雕塑主题思想教学分析:突出学科特点,发挥视觉艺术功能,以典型作品为例,结合实际,突出思想性,艺术性,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看图中这时什么地方的雕塑?(老虎滩《群虎》)再看这是什么时期的雕塑?(《马踏匈奴》古代雕塑)比较现代雕塑与古代雕塑不同特征。

引入现代雕塑三、讲授新课㈠发展概况:中国传统雕塑发展到近世宗教雕塑衰落,民间小型雕塑兴起,但未形成主流。

辛亥革命前后到欧美学习,促进中国现代雕塑发展。

进入80年代后,中国雕塑在艺术观念、表现手法、工艺材料等方面出现多元文化发展局面。

㈡大型纪念碑雕塑⒈《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记载虎门销烟至全国解放百年革命斗争史。

⒉真实反映历史史实《收租院》采用真实场景。

早期中国现代雕塑代表,充分利用写实手法,中西融合,被誉为中国雕塑史上的革命。

⒊架上雕塑:《艰苦岁月》潘鹤《日日夜夜》张得蒂《邓小平像》程允贤⒋城市雕塑:⑴名人纪念性雕塑⑵园林雕塑⑶街景雕塑⑷城标雕塑㈢过程:架上雕塑与大型室外雕塑不同特征(环境置换)架上雕塑:学术性、探索性较强,展于小型展馆又室内欣赏功能。

城市雕塑:有鲜明影像及演绎性、环境性,生活性相配合,对主题确立、形象设计、材料运用、体量高度都与环境密不可分。

第九课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

第九课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

第九课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一、 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① 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由于西方雕塑的引入,对传统雕塑经验的研究与继承。

② 从城市大型雕塑的兴起,了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艺术语言特点。

③ 通过对部分架上雕塑作品的分析,了解雕塑对不同材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2.内容结构① 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传统雕塑发展的断裂,西方雕塑观念和表现技法的引入。

②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③ 大型泥塑《收租院》对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试验。

④ 架上雕塑反映的雕塑语言特点。

⑤城市雕塑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兴起、意义、成就与问题。

3.重点和难点①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大型雕塑与架上雕塑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② 结合实际,对当地公共性雕塑作品的主题、表现特点,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组织讨论,以加深对大型雕塑特点的了解,提高课程的现实针对性。

二、教学资料1.美术作品资料刘开渠 (1904年—1993年)安徽省萧县人。

1920年就读于北京美专西画科。

毕业后任教于国立西湖艺术院,1928年赴法,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专业,毕业后为导师朴舍留作助手。

1933年归国,任教于国立杭州艺专,“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创作《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七七”事变后,在成都完成《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孙中山像》,1945年完成大型浮雕《农工之家》。

1949年后历任国立杭州艺专校长、中央美院华东分院院长、杭州市副市长。

1952年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长、雕塑组组长,完成《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三面大型浮雕。

1952年任中央美院副院长,1979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1982年兼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

出版有《刘开渠雕塑作品集》、《刘开渠美术论文集》等。

王合内 (1912年—2000年)(女),原籍法国。

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

1929年入法国尼斯国立学校专攻雕塑,1933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深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与时俱进──现代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由于西方雕塑的引入,对传统雕塑经验的研究与继承。

2、从城市大型雕塑的兴起,了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艺术语言特点。

3、通过对部分架上雕塑作品的分析,了解雕塑对不同材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大型雕塑与架上雕塑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2、结合实际,对当地公共性雕塑作品的主题、表现特点,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组织讨论,以加深对大型雕塑特点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仪征有哪些雕塑?你在哪见到有雕塑?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新课
1、初步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原因:传统雕塑发展的断裂,西方雕塑观念和表现技法的引入。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3、鉴赏:大型泥塑《收租院》
播放图片投影,引导讨论,为什么说《收租院》是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成功试验?
小结:雕塑家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

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迫使他们走向反抗道路的历史事实。

在这组作品中,写实风格和泥土材料的运用颇为恰当,中、西雕塑技巧的融合也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4、架上雕塑你最喜欢那个雕塑?它有什么雕塑语言特点及吸引你的地方?了解王合内(1912年—2000年)(女),原籍法国。

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

1929年入法国尼斯国立学校专攻雕塑,1933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深造。

1937年在巴黎与中国留学生王临乙结婚后来华定居,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于江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

抗战胜利后定居北平,任教于北师大,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擅长动物雕塑,作品有首都机场广场雕塑《中国人民欢迎您》、《小鹿》、《小马》、《猫》等。

5、城市雕塑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兴起、意义、成就与问题。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说说
三、小结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大型泥塑《收租院》对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试验。

四、布置课外思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