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系列 宋词鉴赏角度类题10例
宋词鉴赏100题(10)(有题有答案)
宋词鉴赏100题(10)(有题有答案)宋词鉴赏100题(10)(有题有答案)四⼗六、阅读下⾯⼀⾸宋词,回答问题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点风⾊。
⽟鉴琼⽥三万顷,著我扁⾈⼀叶。
素⽉分辉,明河共映,表⾥俱澄澈。
悠然⼼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①经年,孤光⾃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何⼣!【注】①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
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年。
1、下⾯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秋草⽆⾊,秋⽔⽆波,画⾯的空灵使中天的⼀轮皓⽉、湖上的⼀叶扁⾈分外突出。
B.“素⽉分辉,明河共映,表⾥俱澄澈”的景与“孤光⾃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诗⼈独以⼀颗⼼⾯对浩瀚⽔天,欣然领受⼤⾃然的慰藉,⾃信⼼怀坦荡,⽆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是⼀⾸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2、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了模糊表达的⽅式。
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3、这⾸词和我们学过的《前⾚壁赋》写的都是⽉下泛⾈时的所见与所感,抛开⽂体的因素,你更喜欢哪部作品?为什么?请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法的⾓度阐释。
(10分)参考答案1、D(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2、①扩⼤词句的内涵。
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两点4分,⼀点2分。
)3、明确喜欢哪⼀部作品,简要说明原因,联系相关的诗句,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法的⾓度具体阐释。
四⼗七、阅读下⾯⼀⾸宋词,回答问题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①⼭⽔郎②,天教懒慢带疏狂。
曾批给露⽀风券,累奏留云借⽉章。
诗万⾸,酒千觞,⼏曾着眼看侯王?⽟楼⾦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词⼈简介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河南(治今河南洛阳)⼈。
早有声名,但不愿为官。
⾼宗绍兴⼆年(1132),始应召⼊朝,赐进⼠出⾝,为秘书省正字,擢兵部郎中,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高考古典诗词阅读鉴赏全解《宋词三百首》卷十
5.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释:
参考答案: 1、①开篇以“问”写送别,点明离别之意,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②问友人因何事隐
去,引出后文“报国无门空白怨,济时有策从谁吐?”的回答,既是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 与理解,亦是作者白我心声的吐露。
2、①对友人即将远离,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不舍友人离去,甘愿一醉留友,但友人 不得不离去,只得临行前以歌无奈相送,这种矛盾的心情体现了与友人的深情厚谊。②对友 人未来生活的关切和忧虑:问友人“欲归伺处”,表达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关切与忧思。③对 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的感慨:“世事悠悠浑未了”两句既是在抒发对李珙被迫辞官漂泊江湖 的痛惜,又有对白己受谗被贬的感慨。④对朝廷昏聩无能的悲愤:志士有报国之心却无用武 之地,世事纷乱山河破碎,“笑问青天”天却“无语”,委婉地表达对朝廷昏聩的悲愤。
4.谒金门·花过雨(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释:
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 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 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上阕采用 手法,描写 这一主体形象,表现一种春 仍归来,人无归处的情感。
参考答案: 1、上片主要描写了诗人简洁清幽的居住的环境,下片主要写自己处世的随和的态度与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题草窗词卷①王沂孙白石②飞仙,紫霞③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
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
【注释】①草窗:周密。
南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等过从甚密,并结成诗社,互相唱和、赠答,写了些慨叹亡国之作。
后隐居不仕,归隐山林。
草窗词卷:指周密《蓣洲渔笛谱》。
②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
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
③紫霞:南宋词人杨缵,他善识曲创调。
(1)“几番”二句是怎样状友人身世和才思的?(2)前人论及本词是说,“风月”、“山川”二句倜傥而凝重,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经典题题目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中“一枝开”是画龙点睛之笔,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意象的?解析:作者用“万木冻欲折”来反衬梅花“孤根暖独回”,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特点。
“前村深雪里”,点明环境的极度严寒,而“昨夜一枝开”,以“一枝”这一数量词,凸显出这枝早梅的与众不同和傲然独立。
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数量的对比,突出了“一枝开”这一意象。
题目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具有怎样的意象特点?解析:诗中的杏花生长在北陂,有一池春水环绕,环境清幽。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展现出杏花即使飘落如雪,也胜过在南陌被碾作尘土,表现出杏花高洁、不随波逐流的意象特点。
题目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中的“蝉”具有怎样的意象?解析:诗中的“蝉”,垂着触须饮用清露,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响亮的叫声。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强调蝉声远传不是凭借秋风,而是因为自身站得高。
这里的“蝉”象征着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外在力量就能声名远扬的人。
题目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梅花这一意象有何寓意?解析:词中的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无人欣赏,独自开放,在黄昏中忧愁,又遭受风雨的摧残。
它“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即便凋零飘落,被碾作尘土,依然香气如故。
梅花象征着作者自己虽终生坎坷,但坚贞不屈、高洁孤傲的品质。
题目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中“柳”这一意象有何含义?解析:诗中的柳曾经在春风中摇曳,在乐游苑里舞动,而到了秋日,却在斜阳和蝉声中显得凄凉。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①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在宅邸所筑小楼。
②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造。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表现手法。
(2)下阙表达的思想情感比较复杂,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部编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解析
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送陈正言①家铉翁②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③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注释】①陈正言是南宋朝廷派来的使者。
②恭宗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从水陆大举入侵,南宋朝廷投降,并派出三千余人官兵赴元祈请有关事宜,家铉翁即是其中一位祈请使,他从此被迫羁留北方,直到1294年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放归。
此词即是作于羁留期间。
③觚棱: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
遇南来者即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
B.“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坚如磐石,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各种磨难,更加突显了他的品质。
C.“短棹浮淮”写诗人眺望京城时所见的淮水之上船来船往的景象;“泣”表达了思归不得的痛苦。
D.此词上片虽从眼前落笔,但主要还是叙写对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下片重在抒写自己的心迹节概。
(2)作者身羁异域,送归而自己却不能归,下片并未见伤悲沉沦之情。
请分析词作的下片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2.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B.小令C.古体诗D.曲子词(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的综合题分类附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
B. 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
C. 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D. 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1)A(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解析】【分析】(1)A项,“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错误,“七绝”应为“七律”。
故选A。
(2)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与第三句“秋容淡”相呼应。
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虽然池馆倾圮。
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谢逸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1)“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技巧。
(2)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兴八首(其六)①杜甫瞿塘峡口曲江头②,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③。
珠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①本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所作。
②瞿塘峡:三峡之一,在夔州东。
曲江:在长安南。
③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兴庆宫内。
唐玄宗为方便游赏,自兴庆宫筑夹城复道,直通曲江芙蓉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A.此诗是杜甫困居夔州时,对失陷之后的长安的追思,虽衰损颓唐,却语言浓丽。
B.颔联回忆玄宗当年的游宴与安史之乱的爆发,含蓄暗示了致乱的原因,语意含蓄。
C.颈联写楼亭富丽、游船往来、水鸟飞舞等奢华堂皇的实景,可见当年长安富奢。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②。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②绣衣:官服。
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
D.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2)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渡江云①周邦彦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
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起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
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
③委曲:曲折延伸。
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
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近10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近10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1(2009-2014)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2013年(新课标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宋词鉴赏新题10例
宋词鉴赏新题10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本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附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以寄好友师伯浑为名,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理想破灭之慨。
B.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C.上片举雁门西、青海际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
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
E.作者将梦中与梦醒的所闻所见加以对比,由悲凉转入豪迈,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西江月①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高考古诗阅读题;宋词赏析十题(选择)
高考古诗阅读题(三)宋词赏析10题(选择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临江仙辛弃疾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
百年光景百年心。
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
莫嫌浅后③更频斟。
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淸泉,沉朱李于寒水”。
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
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逍遥自由、逍遥自由的归隐生活的憧憬。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E.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感皇恩陆游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
漠漠孤云未成雨。
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
壮心空万里,人谁许①!黄阁紫枢②,筑坛开府③。
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热计,只有家乡归路。
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注]①许:赞许、信任。
②黄阁:宰相官署,借指宰相;紫枢,宋代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枢指枢密使。
③筑坛:用了汉高祖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开府:开幕府,置僚属。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上阕写景视觉与听觉结合,远近上下结合,从秋空到江渚到孤云到雁声,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
B.杜陵原为西汉宣帝陵寝,在长安旁边,而长安又是汉唐旧都,词人用借代修辞手法来借指南宋都城。
C.上阕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阕先抒情后写景,或因景生情,或因情见景,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
D.结句“石帆山脚下,菱三亩”,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漂亮图景,表现了词人对志向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高考新题型示例及答案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浣溪沙•新年夜坐(万树清)猿和风声落槛边。
鼠窥人影过灯前。
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
可堪身滞海南天。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
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
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作者身处极远之地,但仍能忍受。
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6分)【答案与解析】1.CE(C非愤怒,而是无奈;D可堪,是不能忍受。
鲁迅诗云:敢有歌吟动地哀。
敢,就是不敢之意。
同理,可堪,就是不堪之意)2.①断句: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2分);②‚夜‛与‚年‛叠词,既形象地传达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2分)又表达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孤处远地的愁苦和年华已逝的悲哀中的意思。
(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11分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释】顴(pīng)姿:光润而美的样子。
端须:只该。
燕:通“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上片第三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异曲同工,都写出梅花的美丽与清高孤绝。
C.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与人的互动。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唐)白居易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及答案 (2)
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的类型分析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北宋)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①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注释】①终了:纵了,即使写成。
(1)全词抒写________(之情)。
用词典雅精致,如下阕为避免直白重复,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指代书信。
(2)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晏几道是“古之伤心人”,请从上阕赏析词人是如何抒写伤心语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即事陈起波光山色两盈盈,短策青鞋信意行。
葑草烟开遥认鹭,柳条春早未藏莺。
谁家艳饮歌初歇,有客孤舟笛再横。
风景无穷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
(1)请赏析颔联与颈联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整首诗分析诗人形象。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吴潜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
濯锦古江头③,飞景还如许!【注释】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
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
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
②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
③锦古江头:指蜀地。
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词人衰暮之年赏海棠,由此联想到当时“香海棠国”的战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鉴赏新题10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本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酒醒人散得愁多”一句是理解全词思想感情的关键,词中“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出红尘”一词最能表现词人的思想感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本词上片是通过哪几个物象来表现“风光好”的?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是全词最传神的字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的抒情时说,“忽见”二字是表现词人心情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春晚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前人在评论这首宋词的构图艺术时曾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春意图是从音响和色彩两个方面构制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融情于景”是本词的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同意。
“恨”的内容是封建容是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人才的摧残。
(内容)本词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这些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本词以鸿写人,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结构、感情)。
可见“恨”字是全词的关键。
(总结语)2.上片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关心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内容)全词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社会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郁激愤感情。
(结构、感情)可见“愁”字是全词的关键。
(总结语)(第一问需要注意上片“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两句和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一句,还要结合词人身世和经历进行深入思考。
第二问需要结合词人当时的处境做题)3.同意“关键”之说。
“愁”在词中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内容)本词前面的词句描写了极富情感的景物:“重帘燕过、红花落庭、栏入凉波、翠幕风生、雨滴圆荷”,“酒醒”句实属点睛之笔。
(结构、感情)(本词从写景入手,上片写帘外之景,从视觉所及落笔,下片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以情语作结,极有跌宕之致)(结构、感情)可见“愁”字是全词的关键。
(总结语)4.同意。
“出红尘”集中表现了词人的思想感情,也是后文词人特殊生活内容的源泉。
(总领语)本词表现了词人对官场红尘的否定和轻蔑不屑,不愿与世俗合流同污,超然旷达的情怀。
(内容、感情)(本词寓情于景,通过对澄彻、清雅、宁静景象的描写,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情怀,向往自由宁静的生活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