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学会歌曲的基本旋律。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频、视频。

2.教学工具:音响、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感受与分析(1)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起伏、节奏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如:孤独、无助等。

3.歌曲学唱(1)教师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注意旋律和节奏。

(2)教师分段教唱,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

(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学会用情感去演唱。

4.情感体验(1)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唱过程中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歌曲的角色,体验孤独的牧羊人的心情。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5.音乐欣赏(1)教师播放其他关于孤独、无助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音乐作品的共同点,如:旋律、节奏、情感等。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孤独现象,学会关爱他人。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关于孤独、无助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2.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3.学生在情感体验环节,是否真正理解了歌曲的情感表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逐句教唱,让学生模仿并唱出正确的旋律,教师即时反馈,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节奏和旋律。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大班音乐欣赏《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 学习欣赏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2. 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音乐元素;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三、教学过程:1. 前导活动: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问题、播放相关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导入新知:教师简要介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等相关信息。

3. 听音乐:教师播放《孤独的牧羊人》,学生静静地欣赏音乐,尽量全神贯注地聆听。

教师可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节奏特点,进行分段播放。

4.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 这首音乐让你有什么感受?b. 这首音乐有哪些乐器参与演奏?c. 这首音乐有哪些音乐元素,比如节奏、旋律等?5. 集体欣赏:教师再次播放《孤独的牧羊人》,学生可以跟着音乐摇摆、舞动,用肢体表现自己的感受。

6. 个人写作:学生可根据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写作。

可以是自由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也可以是描述对音乐作品的评论和赞美。

7. 共同分享: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分享,互相交流和倾听。

8. 总结:教师通过讨论、分享和总结的方式,总结学生对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理解和感受,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用绘画、手工或其他形式,表达对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感受。

2. 学生可以尝试听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与共同之处。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2)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2)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选自瑞士电影《音乐之声》,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述了一个牧羊人在孤独中牧羊的情景。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方整,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节奏、速度和音调的变化,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声乐技巧和合唱方法。

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感受歌曲的美妙之处,并通过合唱实践,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的结构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合唱技巧。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孤独牧羊人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掌握合唱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速度和音调的变化,以及合唱的协调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合唱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合唱架等设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故事形式引入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歌曲:讲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两个组,分别练习歌曲的两个声部,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4.合唱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实践,培养他们的合唱技巧和协调性。

5.音乐欣赏: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感受歌曲在电影中的表现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背景:瑞士电影《音乐之声》结构特点:2/4拍,共16小节八. 说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孤独的牧羊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与感悟、生字词学习、文章主题与写作特色分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孤独的牧羊人》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课堂上,我注意到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但部分同学在表达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同学,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水平。
-写作特色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举例:在分析文章主题时,重点讲解“孤独的牧羊人”如何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教学难点
-生字词运用:学生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课文深层含义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孤独的牧羊人形象所蕴含的哲理,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的意义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文章主题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孤独或自然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表达情感。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教案(精选8篇)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教案(精选8篇)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大班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孤独的牧羊人》大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教案篇1教学目标1、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重点难点欣赏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环境与材料1、幼儿已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播放这首乐曲,使幼儿熟悉旋律。

3、自制大乐谱,大羊、小羊、牧羊人、牧羊鞭图片若干。

铃鼓、镲、双响筒、碰铃、三角铁。

4、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一次备课一、看图讲故事教师结合音乐,边摆图片边讲故事(图片摆放格式按乐谱的格式):[1-2]小节:"草地上走来四只羊"。

熟悉舞蹈音乐及动作结构,学习跟随音乐跳集体舞。

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2]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每拍摆一个大羊图片,并试着拍一拍。

[3-4]小节:"草地上又走来七只小羊"。

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3-4]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半拍摆一个小羊图片。

[5-6]小节:同[1-2]小节。

[7-8]小节:同[3-4]小节。

[9-10]小节:"牧羊人大步走来"。

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9-10]小结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人的图片。

[11-12]小节:"牧羊人挥舞着鞭子"。

教师讲完这一句话之后,边哼唱[11-12]小节的旋律,边在大乐谱上相应的位置,每拍摆一个牧羊鞭的图片。

[13-14]小节:同[9-10]小节。

[16-17]小节:同[11-12]小节。

[18-20]小节:同[1-4]小节。

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doc

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doc

《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一、说内容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主要教学内容是唱《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歌曲介绍:《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一。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二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加上唱词中的莱来伊奥嘟,就决定了它的格调诙谐幽默,情绪欢快,歌曲通过对牧羊人的赞美,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乐观的情感。

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本课中,还有一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来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听《孤独的牧羊人》—学唱歌曲——表现歌曲——接龙游戏。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导入,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3、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听赏、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4、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电影片段欣赏,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

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

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1)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1)

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6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音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选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和他的羊群在草原上漫步的情景。

歌曲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为主,节奏简单,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不同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英文歌词的理解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理解歌词的意义,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孤独的牧羊人》,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中孤独牧羊人的坚定和乐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孤独的牧羊人》,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英文歌词的理解和演唱,以及歌曲中节奏和音高的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运用乐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妙。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教授英文歌词,让学生跟读并理解歌词意义。

3.节奏练习:让学生分组,分别演唱歌曲的节奏部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旋律练习: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的旋律部分,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高和节奏。

5.完整演唱:让学生合在一起,完整演唱歌曲,检查学习效果。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歌词、节奏和旋律,以及相关的音乐符号。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四单元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四单元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四单元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首苏少版音乐六上第四单元的欣赏曲目,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草原上孤独地放牧的情景。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表现出牧羊人愉快的牧羊生活;第二部分节奏缓慢,表达了牧羊人的孤独和思念。

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节奏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欣赏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牧羊人的生活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牧羊人的生活,以便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跟着歌曲节奏演唱,感受不同节奏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牧羊人的生活,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跟着歌曲节奏演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节奏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演唱、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牧羊人的生活环境,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介绍歌曲背景:讲解牧羊人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分析歌曲结构:引导学生欣赏歌曲的旋律,分析歌曲的两个部分,理解节奏与情感的关系。

4.学唱歌曲:分组讨论,学生尝试跟着歌曲节奏演唱,教师指导纠正。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表演,扮演牧羊人,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6.总结: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总结教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歌曲信息:歌曲名称、作曲家、作词家等。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精选14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精选14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精选14篇)《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1活动目标:1、观赏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尝试唱歌曲中衬词部分,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理解孤独,知道在孤独时,可实行唱歌等乐观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欢乐。

活动预备:音乐视频、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律动导入,引出歌曲组织幼儿听歌曲《叨来咪》,提问:小伴侣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吗?师: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他是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里面还有许多好听的歌曲,如《孤独的牧羊人》二、完整观赏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衬词的活泼诙谐1、播放视频,介绍歌曲名称《孤独的牧羊人》,理解孤独的意思。

师:哎,那你们知道孤独是什么意思?(孤独、一个人、没有伴侣、很悲伤、很可怜)那我们现在来听一下《孤独地牧羊人》这首歌曲,看看歌中的牧羊人是不是像小伴侣说的那样。

播放视频,听了这首歌后,你认为他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吗?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完整观赏歌曲,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乐性质,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独的,而是欢乐的。

没听出来,没关系,我先给小伴侣们讲一个故事:一个牧羊人感觉自己特殊孤独,就来到山顶上唱歌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歌声响亮,城里的人们在远处就听到了这好听的声音,这时候城边的王子、挑扁担的农夫、餐桌旁的.人们、喝啤酒的人们都听到了他的歌声,这时一个小姑娘和她的妈妈听到牧羊人的歌声后,也用相同的歌声回应他。

现在咱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但是是有任务的哦。

你认为歌曲什么地方最好玩、好玩?(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低音处、唱歌中声音等好玩。

)为什么?似乎在做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老师示范演唱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部分,请幼儿跟着学唱。

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为下一个环节的对唱作好预备)三、出示相应的图片,分段观赏歌曲,知道欢乐的方法1、观赏歌曲第一段。

师随音乐贴牧羊人、人们图片,画图谱,引导幼儿跟唱衬词。

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教材第六册第5课《牧童之歌》的欣赏内容《孤独的牧羊人》。

一、说教材第5课共安排四项内容,分别是学唱歌曲《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听赏《牧童短笛》,以及《孤独的牧羊人》。

这四首中外牧童题材的音乐作品,塑造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学生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它源自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

影片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女教师玛利亚,用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启发熏陶孩子们,使退役军官的七个儿女健康成长的故事。

这首歌曲是女教师带领孩子们表演木偶戏时所演唱的,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美国乡村歌曲,音乐非常富有感染力。

它轻快、跳跃、诙谐的旋律,成为人们记忆中最值得珍惜和回味的艺术佳作。

这首歌曲比较适合小学中年级的认知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因此,我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年级欣赏教学的要求及本课的欣赏内容,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1能在聆听中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欢快活泼、幽默诙谐的情绪和童话般的生动意境。

2能通过聆听、欣赏歌曲,了解感受美国乡村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能根据音乐活动进行各种创编表演,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幽默诙谐的情绪,充分挖掘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欲望。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自主感受能力和对音乐记忆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这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选择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视听结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背景。

2、采取实验法,通过让学生演奏乐器、即兴表演,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歌曲情绪的体会,激发自我表现的欲望。

学生带着想象参与创作和表演,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一个牧羊人在草原上孤独牧羊的情景。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牧羊人的孤独为主题,旋律悠扬,节奏自由;第二乐段以牧羊人欢唱为主题,旋律活泼,节奏明快。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欣赏。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做到情感饱满、自然。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合唱。

4.让学生了解牧羊人的生活情景,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高音演唱能力,以及他们在合唱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3.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在草原上牧羊,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

4.采用激励评价法,及时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草原上牧羊的情景,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3.分组合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指导学生做到音量平衡、和谐。

4.歌曲处理: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情感处理,使演唱更加富有表现力。

5.展示环节:让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演唱成果,给予表扬和鼓励。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牧羊人的孤独和欢唱情感。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背景和含义,感受歌曲中的孤独与宁静。

2.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含义。

2.教学难点:歌曲中某些音程的跳跃,以及对孤独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频、歌词卡片。

2.教学工具:钢琴、音响、投影仪。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引导他们关注歌曲中的孤独和宁静。

2.歌曲教学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逐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3.歌曲欣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演唱时的感受,以及对歌曲的理解。

4.情感体验教师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孤独时刻,以及如何应对孤独。

5.创意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歌词,表达自己的孤独情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邀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孤独情感的认识。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孤独的歌曲,进行比较欣赏。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与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分享彼此的感受。

3.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孤独情感的表达方式,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第一章:教学目标1.1 认知目标:1. 了解《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掌握歌曲中的歌词及其含义。

1.2 技能目标:1. 能够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孤独的牧羊人》。

2. 学会用简单的舞蹈动作演绎歌曲。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2.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孤独的牧羊人》。

2. 能够用舞蹈动作演绎歌曲。

2.2 教学难点:1. 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舞蹈动作的协调和表现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音乐CD《孤独的牧羊人》。

2. 歌词卡片。

3. 舞蹈动作图解。

4. 教学PPT。

3.2 环境准备:1. 宽敞的教室,方便幼儿活动。

2. 音乐播放设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PPT展示《孤独的牧羊人》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 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4.2 新课教学:1. 教授歌词,让幼儿熟悉并掌握。

2. 教授舞蹈动作,让幼儿学会表演。

4.3 实践演练:1. 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巩固所学。

2. 邀请家长观摩,提升幼儿的表演信心。

4.4 总结与反思:1. 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巩固教学成果。

2. 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展示所学,增进亲子关系。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 歌曲演唱的音准和节奏。

2. 舞蹈动作的协调和表现力。

5.2 评价方式:1. 教师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 家长评价: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5.3 评价周期:1. 每节课后进行即时评价。

2.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阶段性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目的: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6.2 活动内容:1. 音乐游戏:结合《孤独的牧羊人》歌曲,设计一些音乐游戏,如捉迷藏、模仿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6《孤独的牧羊人》 ︳人音版 (五线谱)

三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6《孤独的牧羊人》 ︳人音版 (五线谱)

一、课程背景音乐是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课,能够使学生情感得到释放,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本次教学将学习一首大家熟悉的经典曲目《孤独的牧羊人》。

这首曲子由中国20世纪著名作曲家胡伯涛先生所作,曲子节奏鲜明,旋律婉转悠扬,表达了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在广袤的草原上忧郁的心情。

本堂课将通过听、唱、说、演的方式,让学生全面感受并理解胡伯涛先生的音乐意境,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了解《孤独的牧羊人》曲子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通过音乐欣赏,感受音乐的情感表现和意境描绘。

学会简单的合唱技巧和音乐表现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发挥孩子的想象力,通过自己的演唱表现,达到自我表达的目的。

三、教学流程安排 1. 课前准备在课前,老师应该准备好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的曲谱,歌词以及合唱的分声部。

此外,还可以为课堂做些装饰,如打印出《孤独的牧羊人》的画像展示在教室墙上,吊起一个中国古风的灯笼等。

2. 音乐欣赏让学生先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表现,体验胡伯涛先生的音乐艺术。

然后,让学生讲述这首歌曲在他们听来所传递出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吟诵出《孤独的牧羊人》的歌词。

这些活动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境。

3. 合唱(1)学生分组让同学分为A组、B组、C组、D组四组,每组学生人数应尽量均衡。

在分组前,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音域和音色来决定分组,从而让差异不至于太大。

老师有时候也可以参考学生的性格和互动情况来确定分组。

(2)分声部练习让同学分别练习自己所分配到的声部,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口感和特点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调整。

每个小组应分别练习自己所负责的声部,老师可以专门给小组进行指导帮助其提高唱歌技巧。

老师还应该多给同学适当的鼓励,调整学生状态。

(3)唱歌合唱当老师和同学感觉到每个小组分别熟悉自己的部分后,就可以开始专入到全班合唱的环节了,让同学跟着音乐的韵律,顺畅地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奏。

七年级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新人教版

重庆市开县九龙山初级中学七年级音乐《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新人教版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本单元以“乘着歌声的翅膀”为主题展开。

《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音乐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

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

讲述了能歌善舞的家庭女教师玛利亚带领孩子们为客人表演木偶戏时所演唱的。

歌曲旋律欢快,充满活力。

本曲以约德尔调风格写成,歌曲轻快、活泼。

描写了勤劳可爱的牧羊人辛勤的劳动,并用嘹亮的歌声,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嘟……”视为牧羊人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

这是美国乡村音乐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对七年级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有意识地将音乐的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的演唱歌曲2、通过聆听歌曲,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3、能根据音乐活动进行各种创编表演,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充分挖掘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教学难点: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二、说教法、学法这节课中,我选择了三种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视听结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背景。

2、采取实验法:通过让学生即兴表演,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歌曲情绪的体会,激发自我表现的欲望。

学生带着想象参与创作和表演,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3、通过谈话: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由浅入深地理解音乐作品。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验、表现、合作学习等方法。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个牧羊人在孤独中放牧的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牧羊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到孤独牧羊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共情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对于歌曲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情感的把握和歌曲背景的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共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孤独牧羊人的情感,理解牧羊人的辛勤劳动,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同情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理解牧羊人的生活方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共情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演唱,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牧羊人的生活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牧羊人的图片和描述牧羊人的生活方式,引起学生对牧羊人的兴趣。

2.聆听: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技巧。

4.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牧羊人的孤独和辛勤劳动。

5.展示: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通用14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通用14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通用14篇)《孤独的牧羊人》篇1活动目标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大意,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体验歌曲创作中的约德尔手法,尝试用轻松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中的衬词部分。

活动准备1.《DO—RE—MI》《孤独的牧羊人》音乐CD及伴奏音乐。

2.《音乐之声》视频《孤独的牧羊人》片段。

3.画笔、纸;牧羊人、田野、城里人、王子、农夫、餐桌、啤酒、穿红裙子的小姑娘、带围裙的妈妈图片。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听《do—re—mi》,介绍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它是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里面还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引出《孤独的牧羊人》。

2.完整欣赏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衬词的活泼诙谐。

(1)播放视频,介绍歌曲的名称《孤独的牧羊人》,理解孤独的意思。

(2)完整欣赏中文版歌曲,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乐性质,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独的,而是快乐的。

(3)教师示范演唱衬词部分,接着幼儿跟着学唱,进一步体验歌曲幽默诙谐的曲风。

3.画图谱、贴形象,分段欣赏歌曲。

(1)欣赏歌曲第一段。

见识随音乐贴牧羊人、田野图片、画图谱,引导幼儿跟唱衬词。

(在衬词部分教师可画的螺旋线表示约德尔调)(2)欣赏歌曲第二段:教师贴王子农夫餐桌、啤酒图片,引导哟普而看图谱跟唱衬词。

(3)欣赏歌曲第三段。

出示小姑娘妈妈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谱跟唱衬词(4)教师幼儿对唱歌曲。

教师唱歌曲叙述部分,幼儿演唱衬词部分。

4.随歌曲两两结伴自由跳圆圈舞,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

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听音乐演唱或表演歌曲,体验快乐情绪的传递。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2幼儿园的主题课程中音乐活动的歌唱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唱歌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当人们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歌来,特别是幼儿期,对歌曲的需求更是强烈。

因此,幼儿园歌唱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歌唱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音乐家、歌唱家,而是培养他们创造性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用自己的声音抒发情感的能力。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孤独的牧羊人》这首音乐作品,并理解其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够借助音乐欣赏和表演形式,表达自己对孤独、自由、梦想等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结构和表达情感。

2. 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 运用音乐欣赏和表演形式,表达自己对孤独、自由、梦想等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录音。

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3. 学生学习笔记和讨论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孤独的牧羊人》这首音乐作品的兴趣,让学生展开讨论。

例如:是什么让音乐如此特别?你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曲子?你们觉得《孤独的牧羊人》这个题目有什么意义?你们对孤独、自由、梦想等概念有什么理解和感受?2. 音乐欣赏(10分钟)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下自己在听到音乐时的感受和想法。

例如:音乐的节奏、旋律、乐器的运用等等。

3. 音乐结构分析(15分钟)向学生介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音乐作品的结构,包括引子、主题、发展、高潮、尾声等部分。

并分析这些部分如何表达了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

例如:引子部分带有孤独和寂寞的感觉,主题部分展现了牧羊人自由快乐的心情等等。

4. 学习笔记和讨论问题(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音乐时记录下的感受和想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音乐中的孤独、自由、梦想等概念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你们觉得哪一部分最能让你们感受到这些情感和主题?为什么?5. 表演形式探究(15分钟)让学生集体讨论和探究,利用表演形式如舞蹈、话剧、绘画等,如何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孤独、自由、梦想等主题。

例如: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主题。

6. 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一场小型的表演活动,将孤独、自由、梦想等主题通过表演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的牧羊人》说课稿
一、说内容
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主要教学内容是唱《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一。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二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加上唱词中的莱来伊奥嘟,就决定了它的格调诙谐幽默,情绪欢快,歌曲通过对牧羊人的赞美,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乐观的情感。

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本课中,还有一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来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听《孤独的牧羊人》—学唱歌曲——表现歌曲——接龙游戏。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导入,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3、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听赏、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4、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
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电影片段欣赏,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

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

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

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跟琴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加已补充纠正,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

指导学生把歌曲的欢快的情感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3、拓展感受:
学生进行接龙游戏,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中,共同来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欢快的情感,从而也达到了学生对歌曲的熟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