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概况
高二地理选修4 第四章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高二地理选修4 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第一节人居环境一、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1.概念: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表空间及与人类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的总和。
2.人居环境的构成: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
3.人居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城市人居硬件环境和人居软件环境评价。
4.健康人居环境的标准:是良好的城市人居软环境与硬环境的有机结合,死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二、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区位:指房地产项目与有关自然要素的空间关系,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房地产价格高,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严重的地方房地产价格低。
2.社会经济文化区位:指房地产项目与有关人文要素和条件的空间关系。
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城市的繁荣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于房地产的价格和销售都有重要影响。
3.交通区位:指房地产项目与交通线路、战场设施、客货流等的空间关系。
交通便利低地方房价一般较高,交通不便、位置偏僻的地方房价一般较低。
三、住宅区的构成与居住地的选择1.住宅区的概念: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
2.住宅区的用地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第二节商业布局与居民生活一、商业中心等级体系与居民生活二、主要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第三节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一、城市交通类型1.概念:指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与外部的各种交通活动。
2.特点:综合性、动态性、混合性3.城市交通的理想标准:安全、高效、舒适、经济、选择性好二、城市交通网络1.构成:城市道路、车辆、人员、环境等构成的复合系统2.作用:确保人流和物流的不断流动和城市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三、城市交通的合理组织与居民生活1.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通勤铁路、公共汽车、有轨〔无轨〕电车、轮渡、单位通勤车、私人小汽车、出租车、摩托车、自行车和步行2.影响因素:经济收入、家庭状况、出行时间、个人交通工具拥有状况等3.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高效、动态、开放、合理组织基本要求第四节城市文化设施布局与居民生活一、文化设施的类型1.文化娱乐设施:包括电视、广播、电影院、歌舞厅、音乐厅、艺术馆、俱乐部等2.教育科研设施: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书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印刷厂等3.体育卫生设施:包括各种哦个体育场馆、健身房、医院、保健站、疾病防治中心等二、文化设施布局与居民生活。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_28
学习目标】1. 了解森林的效益、分布和现状。
2. 了解雨林的环境效应。
3. 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4. 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5. 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活动过程】阅读课本31 页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 森林在哪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森林的效益很多,因此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考它们分别反映了森林的哪些功能?天然净化器或吞碳吐氧机” —,“天然吸尘器” —吞水吐雨器”—,“天然蓄水池”—过滤器”—,“绿色卫士”—绿色美容师”—,“天然消音器”—阅读课本31 页第二段和结合下图,思考下列问题。
世界主要森林分布图3. 历史上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多少?今天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目前世界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5. 为什么中纬度湿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阅读课本32 页第一、二段和活动,思考下列问题。
6.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变化的趋势及其危害。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下是森林的别称,思7. 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8. 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两极冰川融化森林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2 含量增加活动二:阅读课本32—34 页和结合相关资料,理解雨林对全球的生态环境效益。
1. 从活动一“世界主要森林分布图” 中,指出热带雨林的集中分布集中区及其特点?2. 结合左图,分析热带雨林是如何调节碳平衡的?3. 结合右图,分析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有什么影响?4. 思考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阅读课本34 页,思考下列问题。
5. 为什么说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库?6.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
请问西欧人和巴西人关于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争论的实质是什么?活动三:阅读课本35—37 页和结合相关图片,分析雨林的脆弱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14
第二节丛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前预习案【学习目标】经过景观图的判读认识丛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
2.联合相关资料说明雨林全世界环境效应,阅读表示图理解雨林的柔弱性。
3.依据图和资料,剖析湿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4.借助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小构成员团结协作意识。
【回归教材】1.丛林的作用2.世界丛林现状和散布(1)现存的原始丛林集中散布在和地区2)丛林急剧减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雨林的全世界环境效应1.散布2.作用:调理全世界天气,保护全世界生态均衡(1)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均衡,被誉为“”。
(2)促使的作用。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三、雨林生态的柔弱性1.天气特点:整年,因为充分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中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植被种类。
2.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作用激烈、旺盛、生物生长快速,群落生产力高3.雨林的柔弱性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全世界热带雨林被毁的原由2.雨林的开发1)从历史要素看,对雨林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大。
原由是什么?2)20世纪五六十年月后,影响渐渐加大。
为何?3)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筑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鼓舞跨国公司投资开发五、雨林的前程——开发仍是保护1、开发仍是保护2、保护亚马孙雨林的详细举措【诊疗性测试】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据此达成1~2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差别于其余生态系统的优势表此刻()①光合作用激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2.雨林群落高大茂盛的原由是()①热量充分②水分丰沛③生长季节连续④土壤肥饶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3.以下问题不是丛林减少造成的是()A.臭氧层遭损坏B.全世界天气变暖C.生物多样性锐减D.生态环境恶化4.热带雨林天气的降水种类多属于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4.世界亚寒带针叶林散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5.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余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光合作用激烈B.土壤肥饶C.生物生长快速D.生物循环旺盛6.丛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动室”,主假如因为丛林拥有①调理天气、稳固大气成分②修养水源、保持水土③繁衍物种④保护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抽烟除尘、防风固沙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⑤⑥【我的迷惑】课中研究案考点一:丛林的生态环境效应请写出下边各图所反应的植物环境效益。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课件PPT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3)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 般以羊为标准,称为 羊单位 。就某一个牧场来说,超过载 畜量,就会导致该牧场的退化以至破坏。
2.草场退化 (1)原因:人口增长、需求量增大→ 过度放牧 。 (2)表现:草群变得 稀疏低矮 ,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 (3)危害:引起 土地沙化 和盐渍化,使当地动植物 资源 遭到破坏,物种濒于灭绝。 (4)地区差异情况及其形成原因。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3)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的人们看到这幅图,哀叹国家末 日即将来临,怎样理解马尔代夫人的焦虑心情?
解析: 亚洲开发历史悠久,森林消失最快。森林具有 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 气,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气体过多造成的全球变暖现象,还可 以净化大气、吸烟滞尘、涵蓄水源、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答案: (1)B (2)D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1.草地 (1) 地 位 : 占 陆 地 面 积 的 51% , 天 然 草 地 中 最 重 要 的 是 草原 。 (2)特点:一般雨量 较小 ,自然环境比较 脆弱 , 易受外力破坏。
工具
人教版地理选修6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导引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 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 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 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18
丛林及其保护【考点精讲】一、丛林的概略丛林的特色不一样期间对丛林的损坏作用期间主要原由变化特色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原始丛林有所损坏,但仍有自然更新的时机农业社会无计划垦殖和大批使用薪柴丛林面积渐渐减少工业社会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世界丛林特别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目前生界丛林资源的主要散布地域二、毁林的危害及丛林保护1.丛林的生态效益2.丛林保护丛林的锐减唤起了国际社会、各国政府、民间集体和大众的高度关注,倡始各样保护森林的行动。
国际中国举措1992年结合国经过《对于丛林问题的原则申明》1984年宣布《丛林法》,2002年又宣布了《丛林意义在国际范围内确定了保护丛林的原则为丛林保护供给了法律依照法》的实行条例【典例精析】例题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达成以下问题。
植被覆盖率(%)径流减少率(%)侵害减少率(%)201555-30-20403080-50-406060-50-3095-80-708075-60-5098-89-80>9070100-95-901)植被覆盖率和径流减少率、侵害减少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可知,植被拥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损坏会致使______________。
(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由,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思路导航:第(1)题,从表格中能够看到丛林的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害减少率呈正有关。
第(2)题,丛林覆盖率的增添,使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进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从表中还能够看出丛林拥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相反植被遭损坏,会造成水土的流失。
第(3)题,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含降水、风、地形、土壤,这些因素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
人教版地理选修六(课件):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本章整合4
人为原因主要有 。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
。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
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
候条件是
,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
。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多雨,加之人类
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是
。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
是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
陵区。
2.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
壁、沙漠化土地已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5.5%。20世
纪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 1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18-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首页
业的差异。
-12-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首页
新知导学知识网络重难探究 核心当归堂纳检测
一
二
三
四
①西欧的牧草大部分分布在
气候区,这种气候的特点
是
,很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我国西部的牧草分布在
气候区。
③西欧人称牧草为“绿色金子”,是因为西
欧
,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④我国西部人称牧草为“天然蓄水池”,是因为西部种植牧草具有
一、分析破坏森林后带来危害的一般思路
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大面积砍伐,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
带来一系列生态灾难。其一般分析思路如下所示。
-5-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首页
新知导学知识网络重难探究 核心当归堂纳检测
一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解析:我国的三大林区为东北林区(A)、西南林区(B)和南方 林区(C),其中东北林区为最大的天然林区,南方林区为人工 林区。我国的生态工程主要有: “三北”防护林工程,长 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 程,所在的地区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也不相同。“三北” 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保持水 土、涵养水源,平原农田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和营造农田小气 候,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风防浪。
下列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 1~2 题。
面积/1 000公顷
年度变化/1 000 公顷
年变化率/%
1900年
2000年
2005年
1990~ 2000年
2000~ 2005年
1990~ 2000~ 2000年 2005年
南 亚 77 551 79 678 79 239 213
-88 0.27 -0.11
城市化发展等毁林现象并存。植树造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
措施;毁林主要是人为的砍伐,良种对此无效。选 A。第 2 题,
森林减少,会造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土壤含水率下降、地下
水储量减小、地表径流变化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选 D。 答案:1.A 2.D
读某区域 1970 年和 2000 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 3~4 题。
5.毁林后果
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 、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 _水__土___流__失__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 。
二、保护森林 1.世界:1992 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
(2)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四章所在地环境现状环评报告
第四章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东麓,北依洛阳、南临南阳、东接平顶山,地处东径112°14′~113°14′,北纬33°34′~33°00′。
东西长90km,南北宽44km。
总面积2432km2,东邻宝丰、叶县;南毗方城、南召;西接嵩县、汝阳;北靠汝州市和平顶山西区。
本项目位于鲁山县城南新区尧山大道与钢厂路交叉口东南角,其周围环境示意图见图4-1。
图4-1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示意图4.1.2地形地貌鲁山县属丘陵地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茶庵岭,海拔264m,最低石龙河河床150m,相对高差93m。
西部中山区一般海拔400~800米,山势陡峭,岩石裸露;中部低山区海拔一般在250~400米,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土薄石厚,耕地多分布在山谷河川两岸;东部南北两侧丘陵区,海拔一般在150~250米,岗丘起伏,土层浅薄;东部平原,海拔在90~15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基岩出露面积较大,岩石节理、裂隙不太发育,所以本区不易产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项目建设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
4.1.3地质鲁山县处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东段,底层分区属于秦岭底层区豫西小区,境内出露岩层有:混合片麻岩区、火山喷发岩区、石英岩区、煤系地层区、黏土层-亚沙土岩、花岗岩区。
鲁山县城处于新生界第四系沉积岩之上,下付基岩位元古界老地层,隐伏的基地构造:鲁山-漯河大断裂带沿沙河由县城南部通过,上部北厚度大于400m的局厚新生界地层掩盖。
鲁山县境内另有大规模的断裂三条:下汤-车村深大断裂、岳村-北孜断裂、四棵树断裂,均位于县境西北山区。
城区范围内地表岩层为第四纪上更新(Q3),松散沉积物,主要岩性为亚粘土和黄土状亚粘土,厚度5~7米,其下为砂砾石层夹亚砂土,亚粘土层,一般建筑可以适应,对设置重型设备和高大建筑,需要做工程地质测试;县城以南为上更新(Q3)岩层,沙质量增多,以亚砂土为主;南部沙河漫滩部位,为第四纪全新统(Q4)冲积沙、砾石,地基载力较差。
04 区域环境概况
4 环境概况4.1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东明县位于鲁西南边陲,处于北纬35°00′~35°25′,东经115°05′~115°20′之间,属于菏泽市辖区。
东明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和华东、华南开放地区与华北政治文化中心的结合部。
该县西与河南长垣市、濮阳市隔黄河相望,东临菏泽市,南靠河南省兰考县,是鲁豫两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黄金通道,也是鲁西南重要门户。
这种衔接外省、引南联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商贸流通中心和物流集散地的形成。
东明公路建设基本形成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路为主体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老106国道北经濮阳,南连兰考,纵贯县域南北,是濮阳市同兰考及河南东南部县市联系的最便捷的交通要道,346省道使东明与菏泽的空间更加密切,加上220国道从东明县南部经菏泽至济南,使其对外交通日趋便捷。
拟建项目位于东明县陆圈镇姚寨村,346省道北侧,拟建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1。
4.2 自然环境概况4.2.1 地形地貌东明县位于鲁西南边缘,全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黄河滩区高于非滩区。
全县地势平坦,无明显的岗洼,地面自然坡降为1/3000至1/5000。
属黄河冲积平原,为黄河南岸黄泛平原的一部分。
黄河大堤东、南两面海拔高程为54.5~64.5m,海拔最高点在焦园乡西南徐家堤村,高程67.9m。
最底点在海头乡的韩楼村,高程53.9m。
东明县地貌受黄河淤积和水流的影响面形成,分为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沙陇高地、缓平坡地、背河洼地、河间浅平洼地、河槽洼地、丘陵等8种微地貌类型。
4.2.2 气象条件东明县由于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在泰沂、太行两大山脉所形成的狭道之中,且离海洋较远,所以形成较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属半湿润温暖农业气候地区,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按天文季节划分,3~5月为春季,南北风频繁交替,温和干燥,易造成春旱,春末夏初盛行西南风;6~8月为夏季,因受大陆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常刮东南风,造成温热多雨,易发生暴雨;9~10月为秋季,该季天高气爽,多晴天,个别年份也受到秋涝和连阴雨的危害,风向由南转北;12~2月为冬季,因主要受蒙古冷高压的控制,盛行大陆性气候,多北风,造成寒冷冰霜,雨雪稀少。
某县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 自然环境4.1.1 地理位置原阳县地处豫北平原,隶属于新乡市,位于新乡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6´~114°15´,北纬34°55´~35°11´,总面积为1339km2。
县县域南邻黄河与郑州隔河相望,西与新乡县相邻,北与新乡市区、延津县接壤,东与封丘县搭界,县城城区规划面积为70 km2。
原阳产业集聚区原规划选址位于原阳县城西南部,106~107国道连接线两侧,北至原阳县城南干道,南至工纬五路,东至陈平路,西至西二环西侧,总规划面积为10.5km2。
集聚区调整方案向南、向东扩区,西、北边界不变,调整后区域为东至黄河路,南至工业大道,西至西二环,北至南干道,规划总面积14.69平方公里。
集聚区与京港澳高速入口接壤,距省会郑州35km,一河之隔,三桥相连,新乡市区25km,处于郑州、新乡、开封和焦作所自然形成的交汇中心要冲地域。
107国道、京港澳高速、郑焦晋高速、黄河公铁两用桥107连接线、310省道从规划区附近穿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项目厂址位于原阳县产业集聚区,四周环境为:东邻金华南路,对面为集聚区中央厨房区;南邻小庄村(规划搬迁至聚龙社区);西临空地(规划为二类工业用地);北临解放路,路对面空地(规划为居住用地)。
厂区四周环境如下图图4-1 项目四周环境示意图4.1.2 地形地貌原阳系黄河中下游冲击平原,地势大致平坦。
原阳县县域地势西南高,东北地,坡降约为1/6000~1/10000,海拔高度为70.5米至93.5米之间。
黄河大堤南北地面高差7至9米。
黄河自古流经县境,在境内多次决溢、改道,自此形成自北至南的沙丘、冲击平原、背河洼地、高滩等四大地貌特征。
沙丘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和北部,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3至10公里,面积15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8%;冲击平原面积26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9.9%;背河洼地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大堤北侧一线,包括天然干渠两岸,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2至12公里,面积为432.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3%;堤南高滩地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宽约2至6公里,面积4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9%。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_4
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1.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2.森林的生态功能。
3.保护森林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情景导入先思考———————森林是人类的摇篮。
从提供栖息地、食物和衣物开始,森林对人类的作用发展至今已经变得非常复杂,除了物质作用和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作用外,还具有强大的生态环保作用。
下面我们一同来学习森林及其保护的内容。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1.森林的特点2.森林面积的历史变化及原因3.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二、保护森林 1.世界2.中国(1)政府⎩⎪⎨⎪⎧1984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2002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2)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不同表现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域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不同,森林破坏引起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森林保护的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森林保护法规,加强森林管理和保护2.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3.坡度大于25°的山区须退耕还林4.森林采伐与抚育更新造林相结合5.多途径解决林区能源短缺问题6.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休闲观光旅游7.控制人口的过快增加,解决贫困人口问题———————方法技巧很重要———————图解破坏森林的危害。
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5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第5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及主要生态问题。
2.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
(重点) 3.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难点)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1.现状:非常严重。
2.原因:有自然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表现为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3.区域性特点(1)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2)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3)草地退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牧区。
(4)生物多样性锐减主要分布在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一些地区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3)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
(4)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重点生态工程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防治工程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工程重点保护区建设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重点示范区建设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环保法制建设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1.我国生态问题不太严重,生态恢复很快。
( ) 2.我国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南方降雨多的地区。
( ) 3.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
( ) 4.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
( ) 5.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 )A.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林业C.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林业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提示:1.×我国生态问题非常严重,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环境保护概论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二、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 • • •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2.对大气的污染 3.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体的污染 4.对海洋的污染
三、我国矿产资源保护
•
•
• •
•
•
矿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 产资源的保护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 保的要求出发,具有广泛的意义。 1、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实现矿产资 源的最优耗竭; 2、限制和禁止不合理的乱采乱挖,防止矿 产资源的损失、浪费和破坏; 3、在矿产资源开发时,要将环境代价降低 到最低限度; 4、注意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以防矿山寿命 终结时矿区沦为不毛之地。 5、努力开展矿产综合利用的研究
• •
•
(二)资源与环境保护
1.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1987年公布。 2.中国21世纪议程 1994年制定完成。
•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及意义
• 土地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概念,它是由地质、地 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生物以及人类活动 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高度综合的自然经济 复合生态系统。 • 土地是最基本的资源,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 是矿物质的储存所、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动物的 栖息地,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是农业的基本生 产资料,矿物质的储存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场 所。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及保护就成 了各种资源保护的中心。
• • • •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 1、加快建设步伐、扩大面积、改善结构布 局 • 2、完善立法、健全机构 • 3、实行自力更生、自养自助的政策 • 4、实行有效的管理模式 • 5、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第四节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资源概念及概况 • 1、概念:主要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 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含量达到 具有工业利用人价值的矿产。 •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163种矿产,已探明储量 的有149种。其中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6种, 能源矿产9种,还有地下水、矿泉水。 •(二)矿产资源的耗竭 矿产资源不是可更新的资 源,因而矿产资源正逐年被大量消耗,并面临着枯 竭的威胁。这就是矿产资源的耗竭问题。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知识整合 新选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金版学案】2021-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知识整合专题一当代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我国生态环境的根本特点: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1.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
我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局部南方山地丘陵区。
2.沙漠化迅速开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
20世纪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3.草原退化加剧。
20世纪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21世纪初,我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亿公顷,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家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
假设按目前的消耗程度,绝大多数国有森林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场面。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我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高达4000~5000种。
近30多年来资料说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属于我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万平方千米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1949年以来,我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6万平方千米,占现有面积的2%,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环境概况范本
环境概况范本1. 简介环境概况是对某一特定环境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文档。
通过环境概况,我们可以了解该环境的基本情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2. 环境背景在进行环境概况之前,需要简要介绍环境的背景信息。
例如,该环境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环境概况的内容。
3. 环境元素3.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自然要素,包括地球表层、水资源、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
针对该环境,我们需要详细描述其自然要素的状况,例如土壤类型、水资源供应情况、大气污染程度等,并分析其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重要性。
3.2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界中各个物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动植物群落及其生存、繁衍的环境。
针对该环境,我们需要描述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功能,以及存在的生态问题,如物种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
3.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需要介绍该环境的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生活状况、教育和文化发展等,并分析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因素。
4. 环境问题在环境概况中,需要详细列举该环境存在的问题,例如自然环境中的水污染、土壤退化问题,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灭绝、生态系统衰退,以及社会环境中的能源浪费、环境意识淡薄等。
同时,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5. 环境保护措施作为环境概况的核心部分,需要具体介绍已经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计划。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政府的政策法规、企业的环保技术创新、公众的环保行动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梳理并评估这些措施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6. 结论在环境概况的结尾,我们需要对整个文档进行总结和归纳,简要表达对该环境的概况,强调环境概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指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挑战,鼓励读者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环境概况
4.1自然环境
4.1.1地理位置
官昌水电站处于七都溪下游河段的七都镇外洋村,坝址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9°30′~119°28′,北纬26°46′~26°45′间。
七都溪流域干流全长58km,总流域面积333.5km2,规划六级开发,前五级电站已得到开发,官昌水库为七都溪流域开发的最后一级。
4.1.2气候
七都溪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据宁德市城关气象站资料统计,城关多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9.4℃,(1979年7月18日),最热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低温-2.4℃,最冷月平均温度9.7℃。
多年平均无霜期313天。
台风多出现在7~9月,出现大风的机率只有33%,风力7~8级,阵风10级,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2m/s,最大风速达40m/s。
年平均相对湿度81%,月最大相对湿度91%
4.1.3水文泥沙
根据资料——《宁德官昌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七都溪流域缺乏实测泥沙资料,经查水文图集,得流域悬移质泥沙侵蚀模数为150t/Km2,推移质泥沙取悬移质泥沙为30%,泥沙容重为1.5t/m3,水库泥沙淤积年限根据工程等级采用50年。
由于上游桥头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该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得泥沙由预留的淤沙库容承担,其余日调节水库拦截沙量有限,故官昌水库泥沙淤积计算时,考虑桥头水库拦截其控制流域面积的全部泥沙,不考虑其他水库对泥沙的影响。
经计算,官昌水库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为5.53万t,泥沙淤积库容为184.4万m3,相应平淤高程41.24m。
流域内大部分为中等切割构造侵蚀的中低山区,植被覆盖良好,沿溪除河区的虎贝、中游的洋中两块盆地外,河流多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河床陡竣,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河道平均坡降为14.13‰,天然落差达820m,可利用落差774.75m,其中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7万kW,可开发量达5.17万kW。
4.1.5地质概况
4.1.
5.1库区地质概况
官昌水库大地构造位处闽东断拗带东北段,福安-南靖北东向断裂带与松溪-宁德断裂交汇地区。
分布的地层主要是晚侏罗系南园组火山岩系列,其次为早白垩石帽山群火山碎屑沉积—火山岩系列。
在七都溪中有小面积的第四纪松散冲洪积物及两岸山坡上堆积的坡残积含碎石粘性土、粉质粘土。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自早白垩系—晚白垩系均有发生,以中酸性花岗闪长岩为主,酸性花岗岩次之。
4.1.
5.2工程区地质构造
坝址位于外洋村下游约350m的峡谷段内,河谷呈“V”型。
上游即外洋小盆地。
河流流向由南东东折向南南东到坝址下游又变成北东东向,河道呈反“S”型。
枯水位高程29m时,河谷宽30~68m。
正常高水位69m高程时,河谷宽212m。
河床中河槽偏左岸。
左岸地形陡峭,坡度35。
~60。
,局部近直立,基岩广泛裸露,第四系覆盖层主要分布在60m高程以上,在地质Ⅰ—Ⅰ剖面线上游(东)20m处高程45-30m间有一小的岩石滑坡体。
右岸地形下缓上较陡,坡度25。
~35。
植被较发育、第四系覆盖层分布较广,局部有基岩成片裸露。
本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河谷阶地及盆地则为潜水区。
地下水主要接受雨水补给,并向低处冲沟河道排泄。
在构造断裂带及岩土层透水性不同的交界处常见下降泉出露。
4.1.
5.4渗漏及滑坡影响
水库坝基属弱透水~中等透水(断层破碎带)。
在上游水头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裂隙向下游渗漏及产生的扬压力及断层带的泥沙将影响大坝稳定,但除对断裂构造按常规处理外,再在坝基处设置帷幕灌浆及排水孔,使推测断层F1-2与河流走向在坝肩处近平行,距左坝端70余m,高程100米附近出露,高于正常蓄水位,不会产生经绕坝渗漏。
左坝肩相对隔水层顶板深埋在40m高程左右,存在着绕坝渗漏问题,左岸的防渗帷幕需相应加长。
4.1.6土壤概况
项目所在地蕉城区七都镇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壤,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0.52%、18.78%;其次是水稻土占7.47%;紫色土(0.32%)、潮土(0.24%)、盐土(0.11%)很少。
低山、低中山地多发育红壤、黄红壤、渗育型水稻土,是林地、荒草地主要分布区;丘陵、低海拔的山间盆地、河谷多分布红壤、潴育型水稻土,是园地主要分布地段;山前冲洪平原、海积平原、冲积平原、围垦地主要是耕作红壤、水稻土、潮土为主要耕地、园地分布区。
4.1.7植被概况
在福建植被区划中,宁德市属于两个植被区的过渡地段。
大部分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小部分为南亚热带雨林区,后者面积很小,且原有植被破坏殆尽,几乎为人工栽培植被及灌丛代替,仅有残留雨林特征。
主要植被有
1.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米槠林、甜槠林、罗浮栲、丝栗栲、表风栎、木荷林、闽粤栲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有枫香冈栎甜槠林。
2.针叶林
常绿针叶林: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湿地松林、杉木林、杉木马尾松林、柳杉林、杉木建柏林、建柏林。
针阔混交林:马尾松丝栗栲林、马尾松甜槠林、马尾松木荷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林。
3.竹林:毛竹林、竹和针阔混交林、绿竹林。
4.灌丛
低山丘陵次生灌丛:黄瑞木、胡枝子、乌饭、十八变、小叶赤楠、桃金娘。
中山灌丛:马银花、乌药、乌饭、棱木、刺毛杜鹃。
5.草丛:芒萁、芒草、茅草、金脉金茅、野古草。
6.经济林:油茶林、茶树林、果树林、肉桂林、厚朴林。
7.海岸红树林主要有秋茄林
全市野生植物有113科,517种,其中,蕨类17科,30种;裸子枝梧科,17种,被子植物90科,470种(详见宁德市植物名录)。
其中有野生药用植物:黄连、百合、何首乌、乌药、葛根、金毛狗、白茅、金樱子、枳壳、海金沙、银杏、山仓子、枸树、蒲公英、淡竹、吊兰、马鞭草、鱼腥草、千里光、红豆树、女贞、厚朴、鸡血藤、桑、侧柏、梧桐、忍冬等几百种。
4.1.8野生动物
本市中低山植被里生活的兽类80多种,鸟类300多种,爬行类100多种,两栖类10多种。
主要有:山麂、野猪、山羊、金钱豹、松鼠、穿山甲、
黄鼠狼、水獭、狐狸、野兔、刺猬、蟒蛇、青竹蛇、眼镜蛇、银环蛇、山鸠、老鹰、乌鸦、野鸭、麻雀、及蛙类和各种昆虫。
4.1.9其它生物
其它生物主要有香菇、竹荪、猴头菇、草菇、金针菇、风尾菇、蘑菇、灵芝、毛木耳、黑木耳、白木耳等已进行广泛人工栽培,成为本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野生菌类物种尚缺乏系统调查资料。
4.2社会经济环境
宁德市是1999年新成立的设区城市,辖8市(县)一区,蕉城区面积1537平方公里,2001年蕉城区共有人口414636人,以当年价格计算,该地区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41312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90698万元,占22.0%;第二产业121684万元,占29.4%;第三产业200738万元,占4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888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0元。
2001年蕉城区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5671万元,其中农业37161万元,种植业32398万元,林业7461万元,牧业12958万元,渔业108091万元。
拟建项目所在地七都镇2002年总人口26831人,改革开放以来,七都镇的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5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88元。
4.2.1库区涉及村庄及下游水产养殖现状
(一)库区:鱼塘9口3.3公顷,年产值40万元。
(二)库区下游:
1.七都溪流域淡水养殖:香鱼养殖500万尾,年产40万吨,产值280万元;河蟹养殖100万只,年产10.9吨,产值70万元;倒刺耙100万尾,年产17.5吨,产值67万元;鳖10万只,年产
2.13吨,产值50万元;鳗
鱼20万尾,年产1.7吨,产值18万元;威鱼、黄鱼、竹高头等野生名贵淡水鱼,年产值50万元。
合计年产值535万元。
2.南美白对虾养殖
3.3公顷,年产值30万元;
3.蟹养殖塘2口2公顷,年头值50万元;
(三)水渠供水
1.官亭养殖场:养殖倒刺耙、虎蚊蛙、香鱼等6.7公顷,年产值500万元;
2.鳗场4个150亩,年产值4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