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合适5/6年制临床医学、预防等专业)一、前言病原生物学主假如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病原学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在病原生物学全然理论中重点阐述病原生物引起的感染和抗感染的机制,遗传变异的道理和消毒灭菌的全然常识及应用,对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从比较的角度,阐述各自的特点与差别。

因为其与后续课程接洽紧密,是以在教授教化过程中既应看重其体系性,同时又应留意与临床相干常识的接洽。

经由过程理论讲解使学生体系操纵病原生物的全然理论和全然常识;经由过程实验教授教化使学生操纵全然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着手才能,为往后从事医学实践工作及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差不多。

在教授教化中应积极开创学生的智力,贯彻启发式教授教化方法;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才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大年夜纲中有些内容恰当安排学生自学。

实验教授教化中应留意培养学生的着手才能,不雅察才能和优良的科学风格,并增长临床标本的系列性实验内容。

依照教授教化筹划本大年夜纲安排理论讲课64学时,实验课40学时,合104学时。

二、教授教化内容及全然要求第一章绪论目标要求:1.操纵: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病原微生物,前提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2.熟悉: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明白得: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成长简史。

学时分派:理论2学时教授教化内容: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病原微生物,前提病原微生物的概念。

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成长简史。

寄生虫与寄生虫学第二章细菌的差不多性状目标要求:1.操纵:细菌的全然形状,细胞壁的全然构造,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别,生物学意义;中介体,专门构造及意义;革兰染色法。

细菌的进展滋长的前提,方法,速度;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的特点;细菌的合成代谢产品。

病毒大年夜小与形状,构造与化学构成。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66(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0学时),4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所列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全部在课堂上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学,也可由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三级,第一级为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并能口述自由表达,还能应用这些理论解决临床相关问题并应用于后续课程;第三级为了解内容,学生对此内容应有一初步印象;第二级为熟悉内容,介于掌握与了解内容之间。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口腔、预防、检验等专业的教学。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学时分配:0.5 学时掌握:微生物的概念。

熟悉:微生物的分类。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第一篇细菌学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学时分配:1.5 学时掌握:细菌测量单位;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意义;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和功能;鞭毛的概念和功能;菌毛的定义、种类和功能;芽胞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功能;革兰染色法及其意义。

熟悉:细菌的排列方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等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荚膜的化学组成、形成条件。

了解:细菌的大小;细菌L型的培养;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内的核蛋白体,质粒,胞质颗粒在医学上的意义;核质的功能;鞭毛菌的分类;芽胞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繁殖体的概念;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单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编号: 50101164 学时:72(45+27)主编姓名:晏辉钧单位:中山医学院职称:讲师主审姓名:江丽芳单位:中山医学院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学生专业:医学类各专业年级:二年级编写日期:2005年9月一、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

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七年一贯,本硕融通,较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紧紧围绕培养未来高级临床医师的目标,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

与五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比较,应处理好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新一点、精一点、深一点”的特色。

1.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 了解病原微生物学分类、基本形态结构以及与功能、诊断的相互关系(2) 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作用和引起的免疫学反应(3) 掌握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流行和传播的原则2. 智能培养:(1)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讲授重点、难点,结合课本每个章节后列出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现将主要的有关参考书籍、资料等列于其后:期刊:如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毒学分册、传染病和流行病学分册、免疫学分册等)书籍:闻玉梅主编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等(2) 思维能力: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原理,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与病原学诊断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病例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周正任主编)[教学内容] 绪论[教学时数] 1学时[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要求]1、熟悉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2、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其发展简史[内容]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自学内容)[重点]1、什么是微生物?2、微生物分哪几类?各有何特征?3、什么是正常菌群?4、什么是病原微生物?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周正任主编)[教学内容] 细菌[教学时数] 2学时[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要求]1、了解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营养、细菌的分类与命名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特殊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3、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原则、细菌的人工培养[内容]1、细菌的大小形态2、细菌的结构3、细菌的新陈代谢4、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5、细菌的分类与命名(自学内容)[重点]1、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的功能是什么?2、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有哪些?3、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有哪些?4、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是什么?5、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什么?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如何?6、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哪些?有何意义?7、细胞壁有何功能?[难点]细胞壁的结构第二节病毒[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周正任主编)[教学内容] 病毒[教学时数] 2学时[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要求]1、掌握病毒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

2、熟悉病毒的大小和形态、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3、了解研究病毒大小、形态,病毒的分类、亚病毒。

[内容]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3、病毒的增殖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5、病毒的分类(自学内容)[重点]1、病毒体的结构是什么?病毒核酸、衣壳、包膜各有何功能?2、病毒增殖周期分哪几个阶段?第三节真菌[教材]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周正任主编)[教学内容] 真菌[教学时数] 1学时[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8101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先修课程: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60学时;理论学时:46学时;实验学时:14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3.5学分;一、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桥梁课和应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主要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的生物学性状、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与基础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

根据教学任务成立教学小组,设组长一名,在教研室(科室)主任的领导下,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通过多媒体化教学、实习、自学、电教片等多种灵活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内容及要求四、理论教学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2.掌握: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教学内容】1.微生物和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计划学时】1学时第一章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2.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3.掌握:细胞壁的功能、结构、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教学内容】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及意义;细菌L型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核糖体、质粒等)的组成与功能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定义、功能、及其与医学的关系【计划学时】2学时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属、种、型及株的概念;细菌的人工培养2.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3.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教学内容】1.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异养菌2.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意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3.细菌的生长繁殖于培养: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充足的营养、合适的温度和酸碱度、必要的气体)、细菌生长曲线的概念及意义4.细菌人工培养:培养基概念、分类、培养方法及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现象5.细菌的分类和命名:菌种、菌属、菌株的概念【计划学时】1学时第三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目的要求】1.了解:测定毒力的方法;细菌感染的类型2.熟悉:感染的传播途径;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杀伤机制、胞外菌和胞内菌感染免疫的特点3.掌握:细菌致病性、毒力的概念;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微菌落、生物膜、表面结构、侵袭基因、侵袭性酶);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及其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概念【教学内容】1.细菌的侵袭力:侵袭力的概念、侵袭的物质基础及机制及细菌的粘附现象2.毒素: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概念、性质、作用特点;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3.细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途径:感染来源(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4.细菌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全身性感染的5种类型5.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和机制:屏障结构、吞噬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杀伤机制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后果)NK细胞及体液因素6.抗胞外菌和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的特点、常见的兼性胞内菌的种类【计划学时】2学时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1.了解:DNA的结构与功能;结构基因、非结构基因的概念;细菌染色体的主要性质;突变的规律及分子基础;细菌遗传学在医学上的应用2.熟悉:细菌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现象;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3.掌握:质粒概念、种类及其特征;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概念及噬菌体复制特点;细菌变异机制,基因转移与重组方式、概念及机理【教学内容】1.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结构基因、非结构基因的概念2.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抗原性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及耐药性变3.细菌遗传物质基础: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概念及其特征、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及溶原性细菌概念;噬菌体复制特点;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4.细菌变异的机理: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及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机理与实例;F质粒、R质粒的功能【计划学时】2学时第五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目的要求】1.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的种类;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和控制措施2.熟悉:微生态失调的防治措施;医院内感染的分类3.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生理作用;微生态平衡及微生态失调的概念;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机会性感染、医院内感染的概念【教学内容】1.正常菌群的概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2.微生态平衡和微生态失调的概念、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3.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微生态失调的防治原则4.机会性感染的概念、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5.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分类、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危险因素及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和控制措施【计划学时】2学时第六章消毒与灭菌【目的要求】1.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2.熟悉: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3.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高压蒸气灭菌的用途与机理、紫外线杀菌法及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教学内容】1.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2.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湿热法较干热法的优越性;干热灭菌法:焚烧和热空气;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的用途与机理;日光、紫外线杀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杀菌机理及其应用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计划学时】1学时第七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熟悉: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3.掌握: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疫苗(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及抗毒素概念【教学内容】1.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的原则,检验程序和方法;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2.人工主动免疫的概念、疫苗、类毒素的概念;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抗毒素的概念、两种球蛋白3.细菌感染的治疗【计划学时】0.5学时第八章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2.熟悉: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3.掌握:耐药性、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概念;R质粒的功能【教学内容】1.细菌耐药性的概念2.细菌耐药性的分类: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概念及机制3.抗菌药物的种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4.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产生钝化酶,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5.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政管理,研制性的抗菌药物,研制质粒消除剂,抗菌药物的“轮休”【计划学时】0.5学时第九章化脓性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各类化脓性细菌的防治原则2.熟悉:各种化脓性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掌握: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及分类;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1)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葡萄球菌A蛋白)、分类、抵抗力;(2)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疾;(3)微生物学检查: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程序,食物中毒检查,防治原则2.链球菌属:(1)链球菌分类与溶血现象;(2)A族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分类;致病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3)肺炎球菌:形态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3.奈瑟菌属:(1)脑膜炎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2)淋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计划学时】4学时第十章肠道感染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弯曲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2.熟悉: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株及致病物质3.掌握:埃希菌、志贺菌及沙门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肥达反应的原理及结果判读;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点、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教学内容】1.埃希菌属: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水及食品卫生学检查标准、防治原则2.志贺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沙门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伤寒的病程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肥达氏反应),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4.弧菌: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5.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计划学时】4学时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厌氧芽胞杆菌形态及培养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防治原则2.熟悉: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感染特点3.掌握:厌氧芽胞杆菌的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教学内容】1.厌氧菌概述:种类与分布、感染特点、培养2.厌氧芽胞杆菌:(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2)产气荚膜梭菌:形态特征与染色;培养特性(厌氧的类型,Nagler反应);生化反应(分解乳糖的“汹涌发酵”现象);分型;致病性;致病物质(强侵袭力——荚膜、主要的外毒素及其作用特点);所致疾病(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型别);微生物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防治原则:预防的主要措施(早期、及时清创、严格隔离病人);特异性治疗中多价抗毒素血清的应用;抗菌治疗;高压氧浸透疗法);(3)肉毒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预防的主要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监督、事物进食前煮沸消毒),特异性治疗中多价抗血清的应用;(4)艰难梭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3.无芽胞厌氧菌:概述(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特点);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菌:脆弱类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二章呼吸道感染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麻风杆菌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2.熟悉:白喉棒状杆菌、嗜肺军团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Schick test的原理及意义;BCG的概念;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特异性预防3.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教学内容】1.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抵抗力;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致病性:致病因素-菌体成分(脂类、蛋白质、多糖),所致疾病-肺部感染(原发与继发)与肺外感染;结核菌素试验原理试验方法、结果、意义与用途;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取、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动物试验、核酸检测;特异性预防2.麻风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3.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白喉毒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免疫性;锡克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和药物治疗4.嗜肺军团菌属:简介(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三章动物源性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布氏菌属、鼠疫耶氏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2.熟悉: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3.掌握:布氏菌属的致病性;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鼠疫耶氏菌致病性【教学内容】1.人畜共患病的概念2.布氏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波浪热),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炭疽芽胞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致病物质:荚膜和炭疽毒素;所致疾病: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4.鼠疫耶氏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四章螺旋体【目的要求】1.了解: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2.熟悉: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防治原则;显微镜凝集试验3.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抵抗力特点、微生物检查方法;后天性梅毒病程【教学内容】1.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2.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梅毒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4.伯氏疏螺旋体: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致病物质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五章支原体和脲原体【目的要求】1.了解:支原体的种类2.熟悉:支原体的形态、培养和繁殖特点3.掌握:支原体和脲原体的致病性【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形态特征、引起人类疾病的种类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2.肺炎支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3.脲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4.穿透支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六章立克次体【目的要求】1.了解:立克次体的种类;贝纳柯克斯体致病性与防治原则;汉赛巴通体致病性与防治原则2.熟悉:立克次氏体的共同特性、培养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3.掌握:人类疾病有关的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外裴氏试验【教学内容】1.立克次体共同特点与分类2.概述: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免疫性3.普氏立克次体: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4.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5.恙虫热立克次体: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6.贝纳柯克斯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7.汉赛巴通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七章衣原体【目的要求】1.了解:衣原体的种类;肺炎衣原体致病性;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2.熟悉:衣原体的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3.掌握:衣原体所致的人类疾病及其致病机制;衣原体原体与始体的概念与区别【教学内容】1.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点: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培养特征、抗原构造及抵抗力2.沙眼衣原体:生物学特征、亚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的致病性3.肺炎衣原体: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4.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八章真菌学【目的要求】1.了解: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角层癣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生物学性状;曲霉、毛霉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真菌微生物学检查法2.熟悉:真菌的培养特性;抗真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特异性免疫机制;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致病性、微生物检查、防治原则;浅部真菌概念、感染特点3.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形态结构和菌落特点【教学内容】1.真菌的概念、真菌的形态结构(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真菌的繁殖方式:(芽生、裂殖、萌管、隔殖)、真菌的培养(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2.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浅表真菌感染、真菌机会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毒素及其致病作用、超敏反应3.皮肤癣菌的概念、致病特点和微生物学的检查方法;角层癣菌的概念和所致疾病名;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致病特点4.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曲霉、毛霉和肺孢子菌所致的疾病【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九章病毒学总论【目的要求】1.了解:病毒的分类;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粒的概念;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的特点;病毒基因突变株的应用意义;病毒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互补作用、加强作用、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2.熟悉: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病毒感染的类型;抗病毒特异性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3.掌握:病毒、病毒体概念;病毒的结构;病毒化学组成与功能;病毒复制周期;缺陷病毒、缺陷干扰颗粒、辅助病毒的概念;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杀细胞性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形成包涵体、细胞凋亡、细胞整和与细胞转化);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持续性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点;干扰素定义、种类、抗病毒机制和特点;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类型;毒基因重组与重配的的概念;病毒基因整合的概念【教学内容】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概念,与其它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第一章:微生物学基本概念1.1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分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非细胞微生物)1.2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的起源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1.3 微生物学的应用领域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工业领域环境保护领域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2.1 微生物的形态细菌的形态真菌的形态病毒的形态2.2 微生物的结构细菌的结构真菌的结构病毒的结构2.3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细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繁殖方式病毒的繁殖方式第三章: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3.1 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基的种类与制备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3.2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厌氧培养3.3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第四章: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4.1 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意义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性4.2 病原微生物与病原性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性与病原微生物的关系4.3 医学微生物学的应用领域感染病的诊断与治疗疫苗研究与制备微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第五章:常见病原微生物简介5.1 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5.2 真菌白色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菌5.3 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第六章:微生物感染与免疫6.1 微生物感染的过程感染微生物的入侵与繁殖感染引起的病理反应6.2 免疫反应与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记忆6.3 微生物感染与免疫的关系微生物如何逃避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在微生物清除中的作用第七章:微生物药物7.1 微生物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7.2 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问题耐药性的定义与成因耐药性对微生物药物使用的影响耐药性监测与控制策略7.3 微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微生物药物的来源与筛选微生物药物的合成与半合成微生物药物的新药研发趋势第八章:疫苗学8.1 疫苗的原理与分类疫苗的原理活疫苗死疫苗基因疫苗8.2 疫苗的制备与接种疫苗的制备方法疫苗的接种程序与剂量疫苗的保存与运输8.3 疫苗的应用与效果评价疫苗的应用领域与效果疫苗的不良反应与监测疫苗的免疫持久性与加强针第九章: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9.1 微生物学的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9.2 微生物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微生物的基因克隆与表达9.3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应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疫苗研发与生产微生物药物的筛选与评价第十章:医学微生物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微生物组学与微生物菌群研究微生物组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微生物菌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生物菌群的调控与干预策略10.2 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与诊断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免疫诊断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10.3 微生物学的个性化医疗与精准治疗微生物引起的个性化医疗需求微生物学的精准治疗策略微生物学在个体健康维护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微生物的分类与定义微生物分类涉及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非细胞微生物,理解这些分类及其代表性例子是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作用与目的《医学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原则等的科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消毒与灭菌、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

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以及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真菌及病毒;认识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明确感染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原则。

二、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2.掌握病原微生物的消毒与灭菌方法;3.认识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明确感染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4.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原则;5.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书写实验报告。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医学微生物学》,黄汉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参考书:[1]《医学微生物学》,严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医学微生物学》,李凡、谷鸿喜、黄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医学微生物学》,吴移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王传恩,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主要内容: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含义;微生态学的含义;正常菌群的含义、分布和生理学意义;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的含义;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含义;细菌的致病性;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重点: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态学的含义;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抗感染免疫的种类及机制、感染的类型。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医学中各种微生物及其与人类(及动植物宿主)关系的科学。

它对医学、健康科学等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广大医学院校学生必学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为学生提高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能力以及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涵盖的领域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和临床应用,包括凝聚态质的物种、细菌学、传染病学、免疫学等。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熟悉细菌学、传染病学及免疫学等医学生物学基本知识;能够根据某种疾病特征诊断微生物性病,同时能够综合运用微生物学理论技能,能够有效地进行抗感染药物的治疗和使用,掌握各种免疫技术等。

有针对性地翻译和应用微生物学的经典原理和相关方法,为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相关工作或从事其他对医学微生物有关联的工作打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形式(1)教学内容:包括有微生物学概论(历史发展史、分类系统、微生物的组成、微生物的生殖及耐药性)、细菌学(各种形态细菌的分类、发生、繁殖、检测及特性)、病原生物学、病原微生物的病理生理(病原特性、传播、潜伏期、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传染病预防、抗感染(免疫学的概念、免疫机制、免疫抗药性、疫苗原理及应用)等。

(2)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包括教师讲授、展示教学)、实验操作、案例分析讨论及实践实验(观察、文献检索论文计划、实验设计及研究)。

四、课程考核1. 课堂考试:本课程为选考,考查学生在理论知识积累方面的程度,主要以问答形式为主,并结合小测验形式进行考查。

2.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核:课程侧重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讲授的理论基础上,加强实践练习,能够对病原微生物性病进行识别、分类、鉴定、细菌的分离等实验操作,遵守实验安全要求。

评价学生实操能力及适应医学实践需要的水平,主要以竞赛形式考试。

五、课程备考提示1. 掌握课程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课程教材内容,熟悉传染病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各类病原体的解剖结构、功能产物、培养基的特性及整个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学时数:90 专业:临床医学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义务微生物学是一门自力的学科,重要特点是与其它的差不多学科及临床感染病学等有紧密的关系,是培养优良的临床大夫所必弗成少的差不多学科之一。

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操纵微生物学的全然理论,并对相干的临床疾病及感染规律有初步的明白得,为感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打下差不多。

二.课程教授教化的全然要求1.微生物学理论课:明白得微生物学的成长汗青,操纵各类微生物的差不多常识,并使学生操纵收集相干常识、信息的思路、技能,明白得致病性微生物与响应感染的关系。

2.微生物学实验:依照微生物学教授教化改革的成长,实验课内容将逐步削减,情势上以示教为主,着手实验为辅。

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对微生物的分布、分别、培养及无菌操作技巧等有必定的明白得。

三.教授教化内容第一章.绪论目标与要求:使学生明白得微生物学的成长汗青,相干范畴的研究进展及微生物学涉及的内容、范畴、微生物与感染病的关系、进修的方法。

学时:2小时内容:1、微生物学成长汗青与近况2.微生物与感染病。

感染病的病原学诊断3.新技巧对感染病操纵的意义和应用偏向4.微生物的分类第二章.细菌的构造目标与要求:明白得细菌的细胞构造,与生物学功能及抗菌感染药物感化的关系。

学时:3小时内容:1、细菌的进化地位2.细菌的全然构造及抗菌药物的感化靶目标3.细菌的专门构造及生物学功能4.细菌的形状学检查方法与应用第三章.细菌的进展与代谢目标与要求:明白得细菌进展的必须前提,细菌滋长的方法、速度及其生物学和临床的意义。

操纵细菌在人体的分布及意义,培养基的重要种类和应用。

明白得细菌代谢产品在临床疾病及诊断中的意义。

学时:3小时内容:1、细菌的进展方法、进展曲线2.细菌进展的前提:养分物、ph值、温度、气体情形。

“定植”的概念3.细菌的代谢特点4.代谢产品及其生物学的意义5.培养基的制备与应用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标与要求:明白得细菌的基因构造、遗传规律。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生命周期、致病机制和防治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2.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常用实验技术和方法。

4.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学基础。

5.掌握微生物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医学微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3.具备文献查阅和综述能力。

4.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健康观。

4.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生命周期、致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研究方法。

2.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3.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死亡等生命过程。

4.微生物的分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非细胞微生物等。

5.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感染与疾病、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中的应用等。

6.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7.微生物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室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8.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等实验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微生物学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各章提要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各章提要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细菌学总论(9学时)绪论(0.5学时)P1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一)定义:微生物是一群形体非常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小生物。

它们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放大上千倍,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倍才能看到。

微生物虽然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且繁殖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因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二)种类: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非细胞型(acellular)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体积非常微小,能通过除菌滤器,结构中仅有核酸和蛋白质,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为其代表。

近来又发现结构中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构成的朊粒。

2、原核细胞型(Prokaryote)微生物:具有细胞的基本结构,但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胞浆内缺乏完善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包括两菌、四体,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3、真核细胞型(eukaryote)微生物: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具有这些细胞结构特点的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数量大,而且分布极其广泛,土壤、水、空气中都有,甚至在人和动植物体表以及人和动物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微生物存在。

但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是无害、甚至是必须的,只有部分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是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二、微生物学发展史(自学)三、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

研究范畴:1、研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遗传变异性;2、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的相互关系,包括:微生物的致病性,如何致病机体的免疫性,如何防病3、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原理及方法。

课程内容:细菌学总论9学时细菌学各论9学时病毒及其他微生物18学时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5学时)P5-16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不仅有助于鉴别细菌,诊断疾病,而且对研究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也有重要意义。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类别:必修课编号: 50101164 学时:72(45+27)主编姓名:晏辉钧单位:中山医学院职称:讲师主审姓名:江丽芳单位:中山医学院职称:教授授课对象:本科学生专业:医学类各专业年级:二年级编写日期:2005年9月一、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

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七年一贯,本硕融通,较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紧紧围绕培养未来高级临床医师的目标,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临床医学各科的感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等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

与五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比较,应处理好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新一点、精一点、深一点”的特色。

1.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 了解病原微生物学分类、基本形态结构以及与功能、诊断的相互关系(2) 掌握病原微生物致病作用和引起的免疫学反应(3) 掌握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流行和传播的原则2. 智能培养:(1)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讲授重点、难点,结合课本每个章节后列出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现将主要的有关参考书籍、资料等列于其后:期刊:如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病毒学分册、传染病和流行病学分册、免疫学分册等)书籍:闻玉梅主编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等(2) 思维能力: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原理,引导学生将基本理论与病原学诊断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病例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教案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特性、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

3.了解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原理。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和特点2.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和传播途径-细菌的结构和生长特点-病原细菌的致病机制-病毒的结构和生命周期-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3.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原理-细菌的常规检验方法-病毒的检验方法-真菌的检验方法4.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预防控制-病原细菌的致病机制和预防控制措施-病毒的致病机制和预防控制措施-真菌的致病机制和预防控制措施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2.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原理。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和传播途径,并向全班展示结果。

4.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验样品,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结构,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的特点。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2.评估方式:-练习题:通过练习题,测试学生对微生物的了解程度。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课堂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结果,评估学生对微生物特性和传播途径的理解。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和概念。

2.介绍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和命名方法。

3.探究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和传播途径:-分组讨论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和传播途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病原微生物进行讨论。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8101》英文名称:Medical Microbiology先修课程: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60学时;理论学时:46学时;实验学时:14学时;上机学时:其他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分:3.5学分;<课外实践:一、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桥梁课和应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主要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的生物学性状、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为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服务。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与基础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

根据教学任务成立教学小组,设组长一名,在教研室(科室)主任的领导下,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通过多媒体化教学、实习、自学、电教片等多种灵活形式相结合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内容及要求四、理论教学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2.掌握: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教学内容】1.微生物和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2.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计划学时】1学时第一章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2.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3.掌握:细胞壁的功能、结构、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教学内容】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及意义;细菌L型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核糖体、质粒等)的组成与功能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的定义、功能、及其与医学的关系【计划学时】2学时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属、种、型及株的概念;细菌的人工培养2.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3.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教学内容】1.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营养类型:自养菌、异养菌2.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意义,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3.细菌的生长繁殖于培养: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充足的营养、合适的温度和酸碱度、必要的气体)、细菌生长曲线的概念及意义4.细菌人工培养:培养基概念、分类、培养方法及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现象,5.细菌的分类和命名:菌种、菌属、菌株的概念【计划学时】1学时第三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目的要求】1.了解:测定毒力的方法;细菌感染的类型2.熟悉:感染的传播途径;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杀伤机制、胞外菌和胞内菌感染免疫的特点3.掌握:细菌致病性、毒力的概念;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微菌落、生物膜、表面结构、侵袭基因、侵袭性酶);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的性质及其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隐性感染、显性感染, 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及内毒素血症概念【教学内容】]1.细菌的侵袭力:侵袭力的概念、侵袭的物质基础及机制及细菌的粘附现象2.毒素: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概念、性质、作用特点;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3.细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途径:感染来源(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的概念)4.细菌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全身性感染的5种类型5.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和机制:屏障结构、吞噬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杀伤机制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后果)NK细胞及体液因素6.抗胞外菌和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的特点、常见的兼性胞内菌的种类【计划学时】2学时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目的要求】1.了解:DNA的结构与功能;结构基因、非结构基因的概念;细菌染色体的主要性质;突变的规律及分子基础;细菌遗传学在医学上的应用2.熟悉:细菌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现象;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3.掌握:质粒概念、种类及其特征;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概念及噬菌体复制特点;细菌变异机制,基因转移与重组方式、概念及机理【教学内容】1.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结构基因、非结构基因的概念2.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抗原性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及耐药性变3.细菌遗传物质基础: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概念及其特征、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及溶原性细菌概念;噬菌体复制特点;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4.细菌变异的机理: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及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机理与实例;F质粒、R质粒的功能【计划学时】2学时第五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目的要求】1.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的种类;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和控制措施2.熟悉:微生态失调的防治措施;医院内感染的分类3.掌握:正常菌群的概念、生理作用;微生态平衡及微生态失调的概念;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机会性感染、医院内感染的概念【教学内容】%1.正常菌群的概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2.微生态平衡和微生态失调的概念、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3.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微生态失调的防治原则4.机会性感染的概念、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5.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医院内感染的分类、医院内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危险因素及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和控制措施【计划学时】2学时第六章消毒与灭菌【目的要求】1.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2.熟悉: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3.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高压蒸气灭菌的用途与机理、紫外线杀菌法及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教学内容】1.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2.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湿热法较干热法的优越性;干热灭菌法:焚烧和热空气;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的用途与机理;日光、紫外线杀菌法和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杀菌机理及其应用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计划学时】1学时]第七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熟悉: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3.掌握:人工主动(被动)免疫、疫苗(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及抗毒素概念【教学内容】1.细菌学诊断:标本采集的原则,检验程序和方法;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2.人工主动免疫的概念、疫苗、类毒素的概念;各种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合成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的概念;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抗毒素的概念、两种球蛋白%3.细菌感染的治疗【计划学时】0.5学时第八章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目的要求】1.了解: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2.熟悉: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3.掌握:耐药性、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概念;R质粒的功能【教学内容】(1.细菌耐药性的概念2.细菌耐药性的分类: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的概念及机制3.抗菌药物的种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等4.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产生钝化酶,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5.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药政管理,研制性的抗菌药物,研制质粒消除剂,抗菌药物的“轮休”【计划学时】0.5学时第九章化脓性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各类化脓性细菌的防治原则2.熟悉:各种化脓性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掌握: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及分类;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1)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葡萄球菌A蛋白)、分类、抵抗力;(2)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疾;(3)微生物学检查:脓、血等标本的分离鉴定程序,食物中毒检查,防治原则2.链球菌属:(1)链球菌分类与溶血现象;(2)A族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分类;致病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3)肺炎球菌:形态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3.奈瑟菌属:(1)脑膜炎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2)淋球菌: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计划学时】4学时!第十章肠道感染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弯曲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2.熟悉: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大肠埃希菌致病菌株及致病物质3.掌握:埃希菌、志贺菌及沙门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肥达反应的原理及结果判读;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点、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教学内容】1.埃希菌属: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水及食品卫生学检查标准、防治原则2.志贺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沙门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伤寒的病程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肥达氏反应),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4.弧菌: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致病性: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5.幽门螺杆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计划学时】4学时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厌氧芽胞杆菌形态及培养特性、微生物学检查;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防治原则2.熟悉:厌氧菌的种类、分布及感染特点"3.掌握:厌氧芽胞杆菌的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教学内容】1.厌氧菌概述:种类与分布、感染特点、培养2.厌氧芽胞杆菌:(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2)产气荚膜梭菌:形态特征与染色;培养特性(厌氧的类型,Nagler反应);生化反应(分解乳糖的“汹涌发酵”现象);分型;致病性;致病物质(强侵袭力——荚膜、主要的外毒素及其作用特点);所致疾病(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特征和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型别);微生物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防治原则:预防的主要措施(早期、及时清创、严格隔离病人);特异性治疗中多价抗毒素血清的应用;抗菌治疗;高压氧浸透疗法);(3)肉毒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预防的主要措施(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监督、事物进食前煮沸消毒),特异性治疗中多价抗血清的应用;(4)艰难梭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3.无芽胞厌氧菌:概述(感染的机体条件及所致疾病特点);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菌:脆弱类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二章呼吸道感染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麻风杆菌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查2.熟悉:白喉棒状杆菌、嗜肺军团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Schick test的原理及意义;BCG的概念;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特异性预防3.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教学内容】1.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抵抗力;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致病性:致病因素-菌体成分(脂类、蛋白质、多糖),所致疾病-肺部感染(原发与继发)与肺外感染;结核菌素试验原理试验方法、结果、意义与用途;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取、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动物试验、核酸检测;特异性预防2.麻风分枝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3.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白喉毒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免疫性;锡克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预防和药物治疗4.嗜肺军团菌属:简介(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三章动物源性细菌【目的要求】1.了解:布氏菌属、鼠疫耶氏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防治原则2.熟悉: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3.掌握:布氏菌属的致病性;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方法;鼠疫耶氏菌致病性【教学内容】1.人畜共患病的概念、2.布氏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波浪热),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炭疽芽胞杆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致病物质:荚膜和炭疽毒素;所致疾病: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4.鼠疫耶氏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四章螺旋体【目的要求】1.了解: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性2.熟悉: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防治原则;显微镜凝集试验)3.掌握: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抵抗力特点、微生物检查方法;后天性梅毒病程【教学内容】1.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2.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3.梅毒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4.伯氏疏螺旋体:生物学性状、流行环节、致病物质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五章支原体和脲原体(【目的要求】1.了解:支原体的种类2.熟悉:支原体的形态、培养和繁殖特点3.掌握:支原体和脲原体的致病性【教学内容】1.概述:概念、形态特征、引起人类疾病的种类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2.肺炎支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3.脲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4.穿透支原体: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六章立克次体【目的要求】1.了解:立克次体的种类;贝纳柯克斯体致病性与防治原则;汉赛巴通体致病性与防治原则2.熟悉:立克次氏体的共同特性、培养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3.掌握:人类疾病有关的立克次体的传播方式与致病特点;外裴氏试验【教学内容】(1.立克次体共同特点与分类2.概述: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免疫性3.普氏立克次体: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4.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微生物学检查5.恙虫热立克次体:传播方式、致病特点及微生物学检查6.贝纳柯克斯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7.汉赛巴通体: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七章衣原体【目的要求】1.了解:衣原体的种类;肺炎衣原体致病性;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2.熟悉:衣原体的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3.掌握:衣原体所致的人类疾病及其致病机制;衣原体原体与始体的概念与区别【教学内容】1.概述:主要种类及主要特点: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培养特征、抗原构造及抵抗力2.沙眼衣原体:生物学特征、亚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的致病性!3.肺炎衣原体:生物学特征,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4.鹦鹉热衣原体致病性【计划学时】1学时第十八章真菌学【目的要求】1.了解: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角层癣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生物学性状;曲霉、毛霉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真菌微生物学检查法2.熟悉:真菌的培养特性;抗真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特异性免疫机制;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致病性、微生物检查、防治原则;浅部真菌概念、感染特点3.掌握:真菌的形态结构;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形态结构和菌落特点、【教学内容】1.真菌的概念、真菌的形态结构(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真菌的繁殖方式:(芽生、裂殖、萌管、隔殖)、真菌的培养(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2.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浅表真菌感染、真菌机会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毒素及其致病作用、超敏反应3.皮肤癣菌的概念、致病特点和微生物学的检查方法;角层癣菌的概念和所致疾病名;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致病特点4.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曲霉、毛霉和肺孢子菌所致的疾病【计划学时】2学时第十九章病毒学总论【目的要求】·1.了解:病毒的分类;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粒的概念;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的特点;病毒基因突变株的应用意义;病毒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互补作用、加强作用、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2.熟悉: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病毒感染的类型;抗病毒特异性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3.掌握:病毒、病毒体概念;病毒的结构;病毒化学组成与功能;病毒复制周期;缺陷病毒、缺陷干扰颗粒、辅助病毒的概念;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杀细胞性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形成包涵体、细胞凋亡、细胞整和与细胞转化);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持续性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点;干扰素定义、种类、抗病毒机制和特点;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类型;毒基因重组与重配的的概念;病毒基因整合的概念【教学内容】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概念,与其它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使用)前言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学性状,以及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与人体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本大纲所列内容为医学本科学生所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

为适应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需要,本大纲在2005年大纲的基础上对讲授内容进行了精选与调整,力求重点突出,反映进展,如总论中重点对正常菌群、基因结构、致病物质基础、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新进展、疫苗的发展等增加了相应内容。

各论中对以往重点讲解但目前已少见的疾病如白喉、脊髓灰质炎等的内容做了必要的删减,并对性病的病原、军团苗、弯曲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增加了要求,实验教学中增开了新实验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的程序按段分述,次序是微生物学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化教学;实验课可配合幻灯片、录相教学。

教材及参考书选用: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6版)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分配(28学时)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2. 掌握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3.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微生物和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学时] 0.5学时。

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微生物学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目的要求]1.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

2.掌握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
本教案为《医学微生物学》的第6次课程,主题是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教学目标包括掌握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和细菌毒力等概念,熟悉细菌侵袭力的构成,了解微生态平衡。教案详细列出了主要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其中重点为条件致病菌及其特定条件,以及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讲授内容、方法、时间分配等,采用多媒体和举例教学手段。教学小结概述了正常菌群的作用、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以及细菌的致病物质和内外毒素的区别。最后,布置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酸(DNA/RNA)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viru)蛋白质核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细胞壁如:细菌(Bacterium)衣原体(Chlamydia)支原体(Mycoplama)立克次体(Rickettia)螺旋体(Spirochete)放线菌(Actinomycete)细胞核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质如:真菌(fungu)细胞膜细胞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益参与自然界中C、N、S等元素的循环。

农业方面:杀虫、造肥、固氮工业方面:食品发酵、石油脱蜡医药方面:制药、正常菌群害引起人类及动植物病害导致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的腐烂和霉烂。

第二节医学微生物学一、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植物等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1.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的发现及病原微生物学的建立Leeuwenhoek----显微镜Pateur----巴氏消毒法Koch----分离细菌,郭霍法则Iwanovky----烟草花叶病毒Loeffler,Froch----口蹄疫病毒Walter-Reed----黄热病毒Twort----噬菌体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抗感染免疫、化学疗法及抗生素的发现Jenner----牛痘预防天花Pateur----霍乱、炭疽、狂犬疫苗Behring----白喉抗毒素меЧНИкоВИИ----吞噬细胞学说Ehrlich----体液抗体学说Wright----体液免疫、细胞免疫Ehrlich----砷凡纳明Fleming,Florey----青霉素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朊病毒,军团菌,幽门螺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疯牛病,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禽流感H5N1(2)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认识内源性感染,细菌耐药性,分子水平上的致病机制的研究(3)微生物学诊断技术快速、准确、简易ELISA,PCR(4)微生物的防治措施新型疫苗的研制:核酸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周亚滨)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细菌的大小------观察仪器:光学显微镜测量单位:微米(μm)球菌(coccu)2.细菌的形态-----杆菌(bacillu)螺形菌(piralbacterium)二、细菌的基本结构(一)、细胞壁(cellwall)------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卫生部规划教材第6版)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核酸(DNA/RNA)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virus)蛋白质核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细胞壁如:细菌(Bacterium)衣原体(Chlamydia)支原体(Mycoplasma)立克次体(Rickettsia)螺旋体(Spirochete)放线菌(Actinomycete)细胞核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质如:真菌(fungus)细胞膜细胞器微生物及人类的关系益参及自然界中C、N、S等元素的循环。

农业方面:杀虫、造肥、固氮……工业方面:食品发酵、石油脱蜡……医药方面:制药、正常菌群……害引起人类及动植物病害导致工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的腐烂和霉烂。

第二节医学微生物学一、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及人类、动植物等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史1.实验微生物学时期------微生物的发现及病原微生物学的建立Leeuwenhoek----显微镜Pasteur----巴氏消毒法Koch----分离细菌,郭霍法则Iwanovsky----烟草花叶病毒Loeffler,Frosch----口蹄疫病毒Walter-Reed----黄热病毒Twort----噬菌体2.实验微生物学时期---抗感染免疫、化学疗法及抗生素的发现Jenner----牛痘预防天花Pasteur----霍乱、炭疽、狂犬疫苗Behring----白喉抗毒素меЧНИкоВИИ----吞噬细胞学说Ehrlich----体液抗体学说Wright----体液免疫、细胞免疫Ehrlich----砷凡纳明Fleming,Florey----青霉素3.现代微生物学时期(1)新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朊病毒,军团菌,幽门螺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疯牛病,埃博拉病毒,冠状病毒,禽流感H5N1(2)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的认识内源性感染,细菌耐药性,分子水平上的致病机制的研究……(3)微生物学诊断技术快速、准确、简易 ELISA,PCR……(4)微生物的防治措施新型疫苗的研制 : 核酸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周亚滨)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的大小及形态1.细菌的大小 ------观察仪器:光学显微镜测量单位:微米(μm)球菌(coccus)2.细菌的形态----- 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二、细菌的基本结构(一)、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1. 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组分:(1).肽聚糖(peptidoglycan)-----多聚糖,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

粘肽(mucopeptide)/糖肽(glycopeptide)/胞壁质(murein)肽聚糖骨架--- N-乙酰葡糖胺 ( N-acetylglucosamine ,G)N-乙酰胞壁酸 (N-acetylmuramic acid,M)聚 L-丙氨酸四肽侧链-- D-谷氨酸赖氨酸糖 D-丙氨酸五肽交联桥---甘氨酸5(2).磷壁酸(teichoic acid)-----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多个磷壁酸分子组成长链穿插于肽聚糖层中。

壁磷壁酸---通过磷脂及肽聚糖上的胞壁酸共价结合。

膜磷壁酸---及细胞膜外层上的糖脂共价结合。

(3).蛋白质:某些革兰氏阳性菌表面尚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 A组链球菌---M蛋白3.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分(1).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组成。

仅有1~2层。

脂蛋白(2).外膜脂质双层脂多糖①脂蛋白---外膜蛋白(out membrane protein OMP); 孔蛋白:小分子通道②脂质双层---磷脂双层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Ⅰ.脂质A(Lipid A):糖磷脂。

是细菌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Ⅱ.核心多糖(core polysaccharide):位于脂质A的外层,有种属特异性。

Ⅲ.特异多糖(specific polysaccharide):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重复单位组成的多糖链。

具有种特异性。

革兰是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 抗原)4.细胞壁的功能: 维持菌体形态。

抵抗渗透压的影响。

参及细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具有多种抗原表位,诱发机体免疫应答。

粘附宿主细胞,及细菌致病性有关。

5.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作用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环境下,仍可生存。

革兰氏阳性菌→原生质体; 革兰氏阴性菌→原生质球(1)细菌L型的成因:溶菌酶,溶葡萄球菌素,青霉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2)细菌L型的形态:大小不一,高度多形性。

革兰氏染色阴性。

(3)细菌L型的培养:高渗、低琼脂、10%-20%血清、3%-5%NaCl、10%-20%蔗糖;生长缓慢;油煎蛋样菌落;(4)细菌L型的致病性:引起慢性感染;(二)、细胞膜(cell membrane1.功能:参及细菌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呼吸等生物学作用。

2.中介体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

功能:扩大细胞膜面积;增加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

(三)、细胞质(cytoplasm)内含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等许多重要结构。

1.核糖体(ribosome):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每个细菌体内可达数万个。

沉降系数为70S(30S+50S)。

由RNA(66%)和蛋白质(34%)组成。

核糖体RNA(rRNA)---23S, 16S, 5SrRNA; 抗生素作用位点 .2.质粒(plasmid):染色体外的遗传质,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

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菌毛;细菌素;毒素;耐药性.3.胞质颗粒:细菌细胞质中含有多种颗粒,大多为储藏的营养物质,包括糖原、淀粉等多糖、脂类、磷酸盐等。

当细菌生活环境中营养充足时,胞质颗粒较多,养料和能源短缺时,颗粒减少甚至消失。

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四)、核质(nuclear material):由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绕组成的松散网状结构。

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

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三、细菌的特殊结构(一)、荚膜(capsule)------细菌代谢过程中分泌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能牢固地及细胞壁结合,厚度≤ 0.2 μm,边缘明显。

微荚膜(microcapsule)---厚度< 0.2 μm者。

粘液层(slime layer)--边界不明显且易被洗脱者。

1.荚膜的化学组成:多糖;多肽;透明质酸。

2.荚膜的形成:在人和动物的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易形成。

在普通培养基上或连续传代则易消失。

3.荚膜的功能: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二)、鞭毛(flagellum)------某些细菌表面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根据鞭毛的数量、位置可将鞭毛菌分成四类:单毛菌;双毛菌;从毛菌;周毛菌。

1.鞭毛的化学组成:蛋白质2.鞭毛的功能:(1)运动器官:有鞭毛的细菌在液体环境中能自由的运动。

(2)具抗原性:H 抗原,有特异性,对细菌的鉴别、分型有一定的意义。

(3)致病性:有些细菌的鞭毛及致病性有关。

如:霍乱弧菌(三)、菌毛(pilus)------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

及细菌的运动无关。

1.菌毛的化学组成:蛋白质2.菌毛的种类: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性菌毛(sex pilus)3.菌毛的功能:普通菌毛--- 粘附作用及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如:大肠埃希氏菌的I 型菌毛;肠产毒型大肠杆菌的定植因子(CFA/I)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

(四)、芽孢(endospore/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产生芽孢的细菌都是G+菌。

不同细菌的芽孢形态、大小、位置有所差异,是鉴别细菌的指标之一。

1.芽孢的结构:具多层膜结构2.芽孢的形成及发芽:(1)芽孢的形成---细菌形成芽孢的能力是由菌体内的芽孢基因决定的。

芽孢一般只在动物体外才形成。

营养缺乏时易形成。

(2)芽孢的发芽---当环境适宜时,芽孢发育形成细菌的繁殖体。

3.芽孢的功能:芽孢对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细菌繁殖体:80℃水中迅速死亡。

细菌芽孢:100℃沸水中,可存活数小时。

被炭疽杆菌芽孢污染的草原,传染性可保持20~30年。

4.细菌芽孢抵抗力强的原因:芽孢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芽孢具有多层致密的厚膜,理化因素不易进入;芽孢的核心和皮质中含有吡啶二羧酸,DAP及Ca 2+结合生成的盐能提高芽孢中各酶的热稳定性。

四、细菌的理化性状及新陈代谢(一)、细菌的能量代谢发酵: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呼吸: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需氧呼吸—以分子氧为受氢体厌氧呼吸—以其他无机物为受氢体(二)、细菌的新陈代谢1.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2.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1)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G- 菌细胞壁脂多糖;耐高温;121,20min不被破坏;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

蒸馏法可除去热原质。

(2)毒素(toxin):外毒素—G+ 菌、少数G- 菌产生的、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重要的致病物质。

内毒素—G- 菌细胞壁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

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仅对亲缘关系近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用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维生素B,K.五、细菌的生长繁殖及培养1.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1)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充足,比例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