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
事故池容积确定方法与技术要点
事故池容积确定方法与技术要点一、概述事故池是指在工业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为防止事故发生而设置的安全设施,用于接纳和控制事故液体、气体等有害物质的泄漏。
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是确保事故池能够有效应对事故情况并防止事故扩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和技术要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方法(一)事故后果评价法1.通过事故后果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涉事区域的环境特点、事故类型、物质特性等因素,定量分析事故后果,确定事故池容积。
2.确定主要评价指标,如事故扩散范围、毒性影响区域的半径、事故引发的火灾或爆炸等,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
3.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事故后果评价结果与事故池容积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合理的事故池容积。
(二)建筑设计手段法1.根据液体或气体的泄漏特性及求解方程,计算事故扩散的最大距离。
2.确定建筑物周围的防护距离,作为事故池容积的重要参考依据。
3.根据防爆与防火设计要求,结合建筑物的用途和特点,确定事故池的合理容积。
(三)实验方法1.通过实验模拟液体或气体泄漏事故,观察事故扩散的情况,以此为依据确定事故池容积。
2.液体事故池容积的实验可以通过建立小尺寸的模型池,测量液体泄漏扩散的速度和范围,结合相关比例关系计算出实际事故池的容积。
3.气体事故池容积的实验可以使用气体泄漏扩散模型,通过测量泄漏量、扩散速度等参数,计算事故池容积。
三、技术要点(一)物质特性的准确确定准确了解事故可能涉及的液体或气体的物质特性,如密度、粘度、沸点、爆炸性质等,为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提供准确的数据。
(二)地理环境的综合考虑考虑到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如地势、地形、气象条件等对事故扩散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容积的合理确定。
(三)预测和控制事故的扩散范围通过事故扩散模型和计算方法,预测事故扩散的范围,确定合理的事故池容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事故的影响范围。
(四)法律法规的依据和引用参考相关标准、法律法规,如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生产法规等,依据这些要求确定合理的事故池容积,确保事故池的安全有效性。
事故池容积确定方法与技术要点
事故池容积确定方法与技术要点事故池容积是指在工业事故发生时,需要容纳事故泄漏物的池或容器的最低容量。
正确确定事故池容积对于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和技术要点。
一、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1. 法规和标准要求:首先,应参考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导则》等。
这些法规和标准对事故池容积的要求通常有明确规定,如根据危险品种类、储存数量和泄漏速率等因素进行计算。
2. 危险性评估:进行全面的危险性评估是确定事故池容积的关键步骤。
通过分析危险品的物化性质、反应特性、泄漏速率等因素,可以预测事故发生时可能发生的泄漏情况,并结合现场条件和容器性能进行考虑。
3. 数值模拟:利用现代计算机模拟软件,如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等,对事故发生时泄漏物的行为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模拟计算,验证事故池容积的合理性,并得出最佳容积数值。
4. 工程实践经验: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参考类似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事故池容积进行估算。
这种方法可以在没有足够数据的情况下,提供初步的容积数值。
二、事故池容积确定的技术要点1. 考虑泄漏物的物化性质:不同的泄漏物具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如挥发性、密度、黏度等,这些性质将直接影响事故池容积的选择。
需要详细了解泄漏物的性质,并按照其特点进行容积计算。
2. 考虑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事故池容积的选择至关重要。
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因素都会对泄漏物的扩散和扩大造成影响。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确保事故池容积能够有效地控制泄漏物。
3. 考虑事故后果:事故后果分析是事故池容积确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需要考虑泄漏物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潜在威胁和损害,并根据事故严重性进行容积的合理选择。
4. 考虑池体结构和材料:事故池的结构和材料对容积选择也有重要影响。
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确保事故池能够承受泄漏物的压力和温度,并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
事故池(消防废水收集池)容积计算
是否应该考虑下消防废水,有泄露就有爆炸阿,我觉的事故池若储罐、生产装置发生火灾,需用大量的消防水,应在厂区内修建一个消防废水收集池收集发生火灾事故时的消防废水;储罐区消防废水首先收集在围堰内,围堰满后收集至消防废水收集池收集内,防止消防废水流至厂区外。
容积可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试行)》中提供的方法进行计算。
消防废水收集池总有效容积:V总= (V1+ V2- V3)max + V4+ V5注:(V1+ V2- 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 V2- V3,取其中最大值。
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
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V2=∑Q消t消Q消——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t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V5=10qF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q=qa/nqa——年平均降雨量,mm;n——年平均降雨日数。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消防废水池容量计算如下:V1取发酵罐最大单罐容积,即120m3。
V2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的规定计算,储罐区和生产装置区消防水量约为500m3。
考虑到该项目在储罐区设置1个5003的围堰,在火灾事故发生时作为事故废水的储存池,因此,V3取500m3。
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时,企业各生产单位在短时间内均已停产,生产废水进入系统的量较少,V4按50m3计算。
根据GB50351-200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第3.2.4条规定,明确了防火堤的有效容积;根据其2.0.3条对防火堤的解释,防火堤在“发生泄漏事故时,防止冷冻液体走遍成气体前外流的防火堤亦称围堰”。
事故应急池容量确定方法及管理要求
猱艺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2期2020年1月事故应急池容量确定方法及管理要求李道群(江苏国恒安全评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9)摘要:针对工矿企业环境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疑惑,系统归纳提出了事故应急池设置依据、不同行业事故应急池容量确定方法及日常监管要求。
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矿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环境应急能力评估、环境应急管理均有明显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事故应急池;设置依据;容量碉定;监管要求中图分类号:X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2-0167-031引言在对工矿企业的环境应急管理中,一些应急管理部门、环保主管部门的管理者对于设置事故应急池的工矿企业范围、事故应急池的容量确定等问题一直存在疑惑。
关于事故应急池的设置要求,已经有了一些归纳性、综合性的研究2〕。
本文主要归纳了工矿企业事故应急池的概念、设置依据,分析了事故应急池容量的确定方法及其差异,最后提出了事故应急池的建设、管理要求。
2事故应急池的概念及作用事故应急池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需的一种构筑物,在工况企业环境管理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其概念一直较为模糊,没有法规文件对此做过明确的定义。
关于事故应急池的定义,较早涉及的法规主要有3个:一是《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10号)要求化工企业建立和完善事故池或缓冲池等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收集、处置设施和措施间;二是《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GB50160”)提到应设置事故存液池储存罐组内1个最大储罐的容积超出防火堤内的有效容积的剩余部分询;三是《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以下简称“GB50483”)要求化工建设项目应设置应急事故水池閱。
后来的一些法规文件也有涉及类似概念,但与前述提法基本相同。
其实,事故池、缓冲池、事故存液池、应急事故水池等只是称呼不同,都是指为防止事故状态下受污染废水排出厂界外而设置的暂时储存受污染废水的构筑物。
应急预案事故水池估算
一、背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事故可能随时发生,如火灾、爆炸、泄漏等,这些事故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事故,企业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并在其中设置事故水池,以便在事故发生时对事故物质进行稀释、储存和处理。
本估算旨在为企业提供事故水池的估算方法,以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事故物质。
二、事故水池估算方法1. 事故物质估算首先,需要了解事故物质的种类、数量、物理化学性质等信息。
根据事故物质的特性,确定其危害等级和事故发生时的最大泄漏量。
2. 事故水池容量估算事故水池容量应根据以下因素进行估算:(1)事故物质的最大泄漏量:根据事故物质的特性,确定其最大泄漏量,如液体物质的泄漏量可用体积计算,气体物质可用体积或质量计算。
(2)稀释倍数:根据事故物质的危害等级和稀释要求,确定稀释倍数。
一般稀释倍数为10-100倍。
(3)安全系数:考虑到事故发生时可能存在泄漏、挥发等因素,设置安全系数,一般取1.2-1.5。
(4)事故水池的形状和尺寸:根据现场条件和事故物质特性,确定事故水池的形状和尺寸。
根据以上因素,事故水池容量估算公式如下:事故水池容量 = 事故物质最大泄漏量× 稀释倍数× 安全系数3. 事故水池容积估算事故水池容积应满足以下要求:(1)能够容纳事故物质的最大泄漏量。
(2)保证事故物质在事故水池中的均匀分布。
(3)方便事故物质的收集和处理。
事故水池容积估算公式如下:事故水池容积 = 事故水池面积× 事故水池深度三、注意事项1. 事故水池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2. 事故水池的位置应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居民区,避免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3. 事故水池应配备必要的监测、报警和排水设施,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物质。
4. 定期对事故水池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结论通过对事故水池的估算,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事故发生时所需的事故水池容量和容积,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提供有力保障。
事故池确定方法
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事故池容积应包括可能流出厂界的全部流体体积之和,通常包括事故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量、事故装置可能溢流出液体、输送流体管道与设施残留液体、事故时雨水量。
1.1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于消防水流量与消防持续时间乘积。
化工企业消防水流量通常为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冷却水流量、车间或装置喷淋水量、化学消防需水量(如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等。
在设计中,首先根据生产性质、危险类别确定消防用水量最大的单元,然后将各类消防用水量相加,可得最大消防用水量。
计算公式如下:QF=∑qi*tiQF—最大消防用水量,m3qi—每类消防系统消防小时流量,m3/hti—每类消防系统消防持续时间,hi—消防系统的类别1.2事故装置可能溢流出液体1.2.1储罐区储罐区溢流出的液体量等于全部储罐总泄露量减去封闭于防火堤内的液体量。
防火堤内有效容积大于罐区内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的二分之一,但一般小于或等于罐区内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
一旦储罐发生火灾,着火罐内的液体将泄漏,暂时储存于防火堤内,同时着火罐和邻近罐消防冷却水不断喷淋,消防冷却水与泄漏的液体混存于防火堤内,随着时间推移,防火堤内液面不断上升,混合液体逐渐溢出防火堤。
实际上,火灾与爆炸范围与程度是随机的,储罐液体的泄漏量难以准确估算,为安全起见,笔者建议储罐液体泄漏量按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计算。
1.2.2装置区装置区可能泄露液体有管道、反应容器、中间罐等,装置区可能排出的液体量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装置操作特点、管道直径及长度、容积或罐体尺寸计算确定。
方法二,根据物料和水平衡计算结果确定。
装置区一般就近设置事故存液池,但装置消防排水等“清净下水”应排入全厂事故池。
1.3输送流体管道与设施残留液体由于事故紧急停车,导致管道残存液体必须排出,该部分液体也进入事故池,液体量根据管道直径及长度计算确定。
1.4事故时雨水量事故时降水量一般根据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计算确定,雨水量等于降雨量与汇水面积的乘积。
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池容量
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池容量是指在发生事故时,为有效收集、处理和存储事故废水、泄漏物等有害物质而设置的应急设施容量。
事故应急池容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事故应急处理的效果,是应急预案编制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事故应急池容量计算方法1. 最大容积的一台设备或贮罐的物料贮量首先,应确定事故应急池所需容纳的最大物料贮量。
根据相关设备或贮罐的设计参数,计算其最大物料贮量,作为事故应急池容量的下限。
2. 发生火灾时的消防水量根据GB50974消防供水设计规范,计算火灾发生时的消防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或泡沫液量,以及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的喷淋冷却水量。
消防水量应作为事故应急池容量的上限。
3. 事故期间混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降雨量计算事故期间混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降雨量,需要确定事故废水收集系统(或管网)的雨水汇水面积,以及降雨厚度。
根据年均降雨量(以厚度表示)除以年均降雨天数,计算汇水面积与降雨厚度之积,即为混入事故废水系统的雨水量。
4. 减去相关围堰、环沟、管道等可以暂存事故废水的设施的有效容积在计算事故应急池容量时,应减去相关围堰、环沟、管道等可以暂存事故废水的设施的有效容积。
三、事故应急池容量计算公式事故应急池容量 = 最大物料贮量 + 消防水量 + 事故期间混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降雨量 - 相关围堰、环沟、管道等可以暂存事故废水的设施的有效容积四、注意事项1. 在计算事故应急池容量时,应充分考虑事故应急处理的实际需求,确保事故应急池容量满足实际应用。
2. 事故应急池容量应具有一定的冗余,以应对突发事故和不可预见因素。
3. 事故应急池的设计、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安全、可靠、有效。
4. 定期对事故应急池进行维护、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五、总结事故应急池容量是应急预案编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计算事故应急池容量,对于有效应对事故、降低事故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
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事故池容积应包括可能流出厂界的全部流体体积之和,通常包括事故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量、事故装置可能溢流出液体、输送流体管道与设施残留液体、事故时雨水量。
1.1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于消防水流量与消防持续时间乘积。
化工企业消防水流量通常为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冷却水流量、车间或装置喷淋水量、化学消防需水量(如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等。
在设计中,首先根据生产性质、危险类别确定消防用水量最大的单元,然后将各类消防用水量相加,可得最大消防用水量。
计算公式如下:QF=∑qi*tiQF—最大消防用水量,m3qi—每类消防系统消防小时流量,m3/hti—每类消防系统消防持续时间,hi—消防系统的类别1.2事故装置可能溢流出液体1.2.1储罐区储罐区溢流出的液体量等于全部储罐总泄露量减去封闭于防火堤内的液体量。
防火堤内有效容积大于罐区内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的二分之一,但一般小于或等于罐区内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
一旦储罐发生火灾,着火罐内的液体将泄漏,暂时储存于防火堤内,同时着火罐和邻近罐消防冷却水不断喷淋,消防冷却水与泄漏的液体混存于防火堤内,随着时间推移,防火堤内液面不断上升,混合液体逐渐溢出防火堤。
实际上,火灾与爆炸范围与程度是随机的,储罐液体的泄漏量难以准确估算,为安全起见,笔者建议储罐液体泄漏量按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计算。
1.2.2装置区装置区可能泄露液体有管道、反应容器、中间罐等,装置区可能排出的液体量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装置操作特点、管道直径及长度、容积或罐体尺寸计算确定。
方法二,根据物料和水平衡计算结果确定。
装置区一般就近设置事故存液池,但装置消防排水等“清净下水”应排入全厂事故池。
1.3输送流体管道与设施残留液体由于事故紧急停车,导致管道残存液体必须排出,该部分液体也进入事故池,液体量根据管道直径及长度计算确定。
1.4事故时雨水量事故时降水量一般根据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计算确定,雨水量等于降雨量与汇水面积的乘积。
应急预案中事故池容积
一、事故池容积确定的原则1.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事故池容积的确定应以预防事故为主,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物质,降低事故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风险。
2. 综合考虑:事故池容积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企业生产规模、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种类、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影响范围等因素。
3. 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事故池容积的确定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如《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19)等。
二、事故池容积计算方法1. 根据最大物料贮量计算:首先,应确定企业生产过程中最大物料贮量,包括设备、贮罐等。
然后,根据物料性质和事故发生概率,计算所需的事故池容积。
2. 根据消防水量计算:在火灾事故中,消防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或泡沫液量,以及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的喷淋冷却水量。
根据GB50974消防供水设计规范,计算消防水量,再根据消防水量确定事故池容积。
3. 考虑事故期间混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降雨量:在事故发生期间,可能伴有降雨,导致事故废水收集系统(或管网)的雨水汇入。
计算混入事故废水系统的雨水量,并作为事故池容积的考虑因素。
4. 减去相关围堰、环沟、管道等可以暂存事故废水的设施的有效容积:在计算事故池容积时,应减去相关围堰、环沟、管道等可以暂存事故废水的设施的有效容积。
三、事故池容积确定注意事项1. 事故池容积应满足事故发生时对事故物质的储存需求,同时考虑事故物质的稀释、降解等因素。
2. 事故池容积应满足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处理能力,确保事故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3. 事故池容积的确定应考虑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影响范围等因素,确保事故池的合理布局。
4. 事故池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事故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事故池的维护和管理应定期进行,确保事故池的运行状态良好。
总之,在应急预案中,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是保障企业及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事故应急池计算
事故应急池容积计算一、《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国标法”对一般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其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按下式计算:V 总=(V1+V2+V 雨水)max —V3式中:(V什V2+V雨水)max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卅);V i为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料贮存量(m);V2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用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m3),可根据GB50016、GB50160、GB50074等有关规定确定;V雨水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量,应根据GB50014有关规定确定;V3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m),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卅)之和。
二、中石化“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石化导则法”当厂区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在消防过程将产生大量消防废水,部分未燃烧液体将混入消防废水中,根据中国石化建标(2006)第43号《关于印发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的通知》的要求,企业应设置能够储存事故排水的存储设施,储存设施包括事故池、事故罐、防火堤内或围堰内区域等。
1、事故污水量计算事故水量计算公式:V 总二(V 1+V 2 — V 3) max +V 4+V 5注:(V 1+V 2-V 3) max 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 置分别计算(V 1+V 2-V 3 )的值,取其中最大值。
其中V l :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 的物料量,m3;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 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 :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V 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 m3;V 4 :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 V 5 :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 其中 V 5=10qF ;q ――降雨强度,mm ,按平均日降雨量; q=q n /n;q n --- 年平均降雨量, mm ;n ――年平均降雨日数;F ——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 2、举例说明-事故污水量计算表1项目各场所事故水量装置物料量按m3;m3;hm 2。
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
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指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事故池的容量,以便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够承载事故物质的泄漏或溢出。
确定事故池容积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在确定事故池容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物质特性: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状态,包括密度、黏度、稠度等。
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到事故池的容积大小。
一般来说,密度大、黏度小的物质在事故发生时扩散速度快,因此需要更大的事故池容积。
2.事故类型:事故类型也是确定事故池容积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事故需要不同容量的事故池来容纳泄漏物质。
例如,液体泄漏事故可能需要更大的事故池容积,而气体泄漏事故则需要更高的事故池容积。
3.法律法规要求: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可能会有对事故池容积的最低要求。
这些法律法规是为了确保事故发生时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最低标准。
4.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确定事故池容积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评估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可以确定事故池容积的大小。
风险评估考虑了事故的概率、可能造成的伤害、环境敏感性等因素。
5.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应急预案中通常会包含对事故池容积的要求和规定。
根据应急预案,可以确定事故池容积的最低要求,并制定应急措施和处理方式。
确定事故池容积的方法可以采用数学模型、实验研究和专家判断等多种途径。
数学模型可以通过模拟事故发生时物质扩散和流动的过程,计算出合适的事故池容积。
实验研究通常通过设备设施和现场试验来确定事故池容积。
专家判断则是通过专家对事故风险和物质特性的判断,结合实际经验来确定事故池容积。
总之,确定事故池容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物质特性、事故类型、法律法规要求、风险评估和事故应急预案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事故池容积,可以有效地控制事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化工项目环评中事故池容积计算的原则和方法
・工作研究・化工项目环评中事故池容积计算的原则和方法3陈发青(西宁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01) 摘 要:文章就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在化工项目的两个敏感而重要的方面———使危险物料不排出厂外的事故池的设置、用水大户的水量估算,作了较详尽的阐述。
按照文中阐明的原则和估算方法,使化工项目的事故池的设置更趋于合理,使用水量的估算更切合实际,可供环评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化工项目;环评;事故池;容积;计算;方法中图分类号:X8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22454(2008)022*******1 概述随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各类建设项目,尤其是化工项目,其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毒性、火灾危险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性均较大,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已成重中之重,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化工项目能耗高、废热量大,其循环水、脱盐水用量也较大,即化工项目是用水大户。
因此,无论从污染因子方面、还是从耗水节水方面,关于化工项目的事故防范和水量平衡,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但是,目前大多数环评工作者,在环评工作中将重点主要放在三废及噪声的处理方案上、放在污染物扩散模式的研究上、放在各种生产工艺的先进性比较上,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水量平衡、事故防范、火灾防治等这些根本上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在各种项目上,甚至不重视也不知道事故池应该如何设置、其容积该如何确定,有时甚至按循环水量的百分率来确定补水量,如此一来,对于根本上的问题则不能较好地解决,一旦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项目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难以按照环评的要求实施。
笔者根据相关设计导则和规范,从化工项目的事故池容积确定和水平衡中的一些问题作一探讨。
2 化工项目事故池2.1 事故池的设置目的。
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曾引起各级领导和各企业的高度重视,为了吸取教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安排,除部署各企业紧急排查风险源、抓紧时间进行整改外,对部分沿江企业的水体污染防控情况也进行了调研。
事故应急池计算
事故应急池容积计算一、《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国标法”对一般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其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按下式计算:V总=(V1+V2+V雨水)max-V3式中:(V1+V2+V雨水)max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m3);V1为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料贮存量(m3);V2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用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m3),可根据GB50016、GB50160、GB50074等有关规定确定;V雨水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量,应根据GB50014有关规定确定;V3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m3),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m3)之和。
二、中石化“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石化导则法”当厂区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在消防过程将产生大量消防废水,部分未燃烧液体将混入消防废水中,根据中国石化建标(2006)第43号《关于印发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的通知》的要求,企业应设置能够储存事故排水的存储设施,储存设施包括事故池、事故罐、防火堤内或围堰内区域等。
1、事故污水量计算事故水量计算公式:V总=(V1+V2-V3)max+V4+V5注:(V1+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的值,取其中最大值。
其中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m³;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³;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³;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³;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³;其中V5=10qF;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q=q n/n;q n——年平均降雨量,mm;n——年平均降雨日数;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m2。
事故水池计算
事故水池计算
根据《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09),本项目事故水池容积计算如下:
V总=(V1+V2-V3)max+V4+V5
注:计算应急事故废水量时,装置区或贮罐区事故不作同时发生考虑,取其中的最大值。
V1——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或储罐,本环评取值5000m3。
V2——在生产装置区或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时的消防用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临近设备或贮罐(最少三个)的喷淋水量。
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074-2002)消防给水计算,发生火灾时最大消防水量为3600m³。
V3——围堰及管道容积,本次评价只考虑围堰容积,取值为5023m3。
V4——发生事故时仍须进入进入该系统的生产废水量,本环评取值0。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系统的雨水量,V5=10q·f。
q——降雨强度,按项目所在地的实际统计值计算,取12mm。
f——必须进入事故水池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取0.6165ha。
经计算V5为74m3。
通过以上基础数据计算,本项目事故水池的容积为:
V总=(V1+V2-V3)max+V4+V5
=(5000+3600-5023)+0+74
=3651m3。
事故池容积确定方法
事故池容积确定方法1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事故池容积应包括可能流出厂界的全部流体体积之和,通常包括事故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量、事故装置可能溢流出液体、输送流体管道与设施残留液体、事故时雨水量。
1.1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于消防水流量与消防持续时间乘积。
化工企业消防水流量通常为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冷却水流量、车间或装置喷淋水量、化学消防需水量(如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等。
在设计中,首先根据生产性质、危险类别确定消防用水量最大的单元,然后将各类消防用水量相加,可得最大消防用水量。
计算公式如下:QF=∑qi•tiQF—最大消防用水量,m3qi—每类消防系统消防小时流量,m3/hti—每类消防系统消防持续时间, hi—消防系统的类别1.2事故装置可能溢流出液体1.2.1储罐区储罐区溢流出的液体量等于全部储罐总泄露量减去封闭于防火堤内的液体量。
防火堤内有效容积大于罐区内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的二分之一,但一般小于或等于罐区内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
一旦储罐发生火灾,着火罐内的液体将泄漏,暂时储存于防火堤内,同时着火罐和邻近罐消防冷却水不断喷淋,消防冷却水与泄漏的液体混存于防火堤内,随着时间推移,防火堤内液面不断上升,混合液体逐渐溢出防火堤。
实际上,火灾与爆炸范围与程度是随机的,储罐液体的泄漏量难以准确估算,为安全起见,笔者建议储罐液体泄漏量按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计算。
1.2.2装置区装置区可能泄露液体有管道、反应容器、中间罐等,装置区可能排出的液体量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装置操作特点、管道直径及长度、容积或罐体尺寸计算确定。
方法二,根据物料和水平衡计算结果确定。
装置区一般就近设置事故存液池,但装置消防排水等“清净下水”应排入全厂事故池。
1.3输送流体管道与设施残留液体由于事故紧急停车,导致管道残存液体必须排出,该部分液体也进入事故池,液体量根据管道直径及长度计算确定。
1.4事故时雨水量事故时降水量一般根据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计算确定,雨水量等于降雨量与汇水面积的乘积。
事故池(消防废水收集池)容积计算
是否应该考虑下消防废水,有泄露就有爆炸阿,我觉的事故池若储罐、生产装置发生火灾,需用大量的消防水,应在厂区内修建一个消防废水收集池收集发生火灾事故时的消防废水;储罐区消防废水首先收集在围堰内,围堰满后收集至消防废水收集池收集内,防止消防废水流至厂区外。
容积可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试行)》中提供的方法进行计算。
消防废水收集池总有效容积:V总= (V1+ V2- V3)max + V4+ V5注:(V1+ V2- 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取其中最大值。
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
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V2=∑Q消t消Q消——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t 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V5=10qF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q=qa/nqa——年平均降雨量,mm;n——年平均降雨日数。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消防废水池容量计算如下:V1取发酵罐最大单罐容积,即120m3。
V2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的规定计算,储罐区和生产装置区消防水量约为500m3。
考虑到该项目在储罐区设置1个5003的围堰,在火灾事故发生时作为事故废水的储存池,因此,V3取500m3。
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时,企业各生产单位在短时间内均已停产,生产废水进入系统的量较少,V4按50m3计算。
根据GB50351-200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第3.2.4条规定,明确了防火堤的有效容积;根据其2.0.3条对防火堤的解释,防火堤在“发生泄漏事故时,防止冷冻液体走遍成气体前外流的防火堤亦称围堰”。
事故应急池计算
事故应急池容积计算)规定的计《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一、简称“国标法”算方法: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其应急事故对一般的新建、水池容量应按下式计算:V-+V+V)V=(V3总max2雨水13);m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V+V+V)式中:(max1雨水23);V为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料贮存量(m1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V2个)3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用水量,(最少3等有关规GB50074GB50160、的喷淋水量(mGB50016),可根据、定确定;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V雨水GB50014有关规定确定;量,应根据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V333m)之和。
(m),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二、中石化“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石化导则法”当厂区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在消防过程将产生大量消防废水,部分未燃烧液体将混入消防废水中,根据中国石化建标(2006)第43号《关于印发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的通知》的要求,企业可编辑范本应设置能够储存事故排水的存储设施,储存设施包括事故池、事故罐、防火堤内或围堰内区域等。
1、事故污水量计算事故水量计算公式:V=(V+V-V)+V+V5max总3241注:(V+V-V)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max132分别计算(V+V-V)的值,取其中最大值。
312其中V: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1的物料量,m3;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2V: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3m3;V: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4V: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5其中V=10qF;5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q=q/n;n q——年平均降雨量,mm;n n——年平均降雨日数;2。
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池大小
事故应急池是应急预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如火灾、泄漏、爆炸等,通过设置一定规模的应急池,能够及时收集和储存事故中产生的有害物质,降低事故危害,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二、事故应急池大小计算方法1. 考虑最大容积的一台设备或贮罐的物料贮量首先,要确定企业内最大容积的一台设备或贮罐的物料贮量。
这是因为,在发生事故时,该设备或贮罐可能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需要应急池进行储存。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统计企业内各类设备或贮罐的物料贮量,找出最大值。
(2)根据物料性质,确定其在事故中的最大泄漏量。
通常情况下,最大泄漏量是物料贮量的1%至10%。
(3)将最大泄漏量作为应急池需要储存的物料量。
2. 考虑火灾时的消防水量根据GB50974消防供水设计规范,火灾时的消防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或泡沫液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的喷淋冷却水量。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根据火灾时的消防用水量,确定应急池需要储存的消防水量。
(2)根据邻近设备或贮罐的喷淋冷却水量,确定应急池需要储存的冷却水量。
3. 考虑事故期间混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降雨量事故期间,混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降雨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确定事故废水收集系统(或管网)的雨水汇水面积。
(2)根据雨天平均日降雨量,计算降雨厚度。
(3)将汇水面积与降雨厚度相乘,得到混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量。
4. 减去相关围堰、环沟、管道等可以暂存事故废水的设施的有效容积将以上三项之和减去相关围堰、环沟、管道等可以暂存事故废水的设施的有效容积,即可得到应急事故水池的有效容积。
三、注意事项1. 应急事故水池的有效容积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以应对突发事件。
2. 应急事故水池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其安全可靠。
3. 应急事故水池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应加强,确保其正常使用。
4. 在设置应急事故水池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其位置、规模等。
建设项目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与技术要点
建设项目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技术方法研究及应用关键词:应急事故水池;前期雨水;容积;导排系统引言2005年11月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完善的事故废水导排系统和足够容量的应急事故水池,导致爆炸事故发生后含有大量苯、硝基苯等有毒有害物料的消防废水进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
而2006年1月浙江某化工厂六氯车间反应釜爆炸事故,该公司则利用已有的雨水回收系统和废水预处理池收集了事故污水,经预处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没有造成环境次生污染。
可见,完善的事故废水导排系统和足够容量的应急事故水池,对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事故废水排放的建设项目至关重要。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1]规定:“化工建设项目应设置应急事故水池”,以保证事故时能有效的接纳装置排水、消防废水等污染水,避免事故污染水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目前,事故废水导排系统的设计虽已作为强制性措施进行贯彻和实施,但是有关事故应急水池容积确定的国家标准或规范还很少,且规定条文相对简略、不够明确,并存在一些争议。
有关的文献[2]、[3]、[4]也仅以中石化“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试行)”为研究对象,不具有普遍指导性。
本文对比分析了GB50483和Q/SY 1190-2009[5]等规定的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深入研究其差异和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而系统地提出了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的技术要点和原则,结合案例探讨了事故池和前期雨水池容积确定技术方案。
1 应急事故水池容积确定方法对比1.1 GB50483规定的计算方法,简称“国家标准法”对一般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其应急事故水池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3max 21)(V V V V V 雨事故池++= (1)式中:(V 1+V 2+V 雨)max 为应急事故废水最大计算量(m 3);V 1为最大一个容量的设备(装置)或贮罐的物料贮存量(m 3);V 2为在装置区或贮罐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及泄漏时的最大消防用水量,包括扑灭火灾所需用水量和保护邻近设备或贮罐(最少3个)的喷淋水量(m 3),可根据GB50016[6]、GB50160[7]、GB50074[8]等有关规定确定;V 雨为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废水收集系统的当地的最大降雨量,应根据GB50014[9]有关规定确定;V 3为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装置或罐区围堰、防火堤内净空容量(m 3),与事故废水导排管道容量(m 3)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
1事故池容积的确定方法
事故池容积应包括可能流出厂界的全部流体体积之和,通常包括事故延续时间内消
量。
1.1
QF=∑
QF
qi
ti
i
1.2
1.2.1储罐区
储罐区溢流出的液体量等于全部储罐总泄露量减去封闭于防火堤内的液体量。
防火堤内有效容积大于罐区内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的二分之一,但一般小于或等于罐区内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
一旦储罐发生火灾,着火罐内的液体将泄漏,暂时储存于防火堤内,同时着火罐和邻近罐消防冷却水不断喷淋,消防冷却水与泄漏的液体混
存于防火堤内,随着时间推移,防火堤内液面不断上升,混合液体逐渐溢出防火堤。
实际上,火灾与爆炸范围与程度是随机的,储罐液体的泄漏量难以准确估算,为安全起见,笔者建议储罐液体泄漏量按最大的一台储罐容积计算。
1.2.2装置区
装置区可能泄露液体有管道、反应容器、中间罐等,装置区可能排出的液体量有两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