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二十四节气表
白露White dews
8月7—9日
8月22—24日
9月7—9日
秋分Autu mn equ inox
寒露Cold dews
霜降Hoar-frost falls
9月22—24日
10月8—9日
10月23—24日
立冬Win ter beg ins
小雪Light snow
(链接)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夏季
Summer
秋季
Autu mn
冬季
Win ter
立春Spring begi ns
雨水The rains
惊蛰In sects awake n
2月3—5日
2月18—20日
3月5—7日
春分Vernal Equi nox
清明Clear and bright
谷雨Grain rain
二十四节气表(详表)
七十二候
季节 月份
太阳到达黄经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315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上冰
330
獭祭鱼
鸿雁来
草木萌动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45°
桃始华
仓庚鸣
鹰化为鸠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二十四节气 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 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 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月19—21日
立夏Summer begi ns
[全]高中地理(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时间)考点详解(1)二十四节气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接近360°,将它分为24份,即为24节气。
因此从立春开始,地球每绕太阳公转15°,即度过一个节气。
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分为24份,即每个节气大约为15天。
从立春开始,二十四节气分别为: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分3月21日)夏满芒夏暑相连(夏至6月22日)秋处露秋寒霜降(秋分9月23日)冬雪雪冬小大寒(冬至12月22日)图1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2)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正午12:00时太阳在天空中最高,太阳光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α最大,α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为:α=90°-|β-γ|式中β为当地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纬度。
①当地纬度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②如果太阳恰好直射该地,则太阳高度角为90°;③如果出现极夜现象,则当地的太阳高度较为0°。
图2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例题今天讲解的高考地理真题,是【2016年北京卷】第1题,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时间。
图3 例题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所处的节气。
我国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间隔大约15天。
6月22日为夏至,之后的节气为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因此夏至之后的第四个节气为处暑,因此处暑的时间为:6月22日+15天×4,即大约在8月21日前后。
因此选项A正确。
八达岭漫山红叶应该是十月份,选项B错误。
(2)分析正午太阳高度。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8月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0°~23°26′N之间),因此首尔(38°N)比北京(40°N)距离太阳直射点更近,因此首尔的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选项C错误。
(3)分析日出日落的时间。
8月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夜短,并且越往北,白昼越长黑夜越短、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2018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18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可能大家知道中国有二十四节气,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具体是哪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8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也可以叫做节气交接时刻表。
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初的叫节令,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篇一:二十四节气气候习俗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立春节气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
3000年前中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
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THANKS
感谢观看
指导意义
秋季六节气准确反映了秋季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特点,对指导农业生产 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可以根据节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农作物 正常生长和成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06
冬季六节气间隔时间分析
立冬、小雪、大雪特点及时间差
1 2
立冬
标志着冬季的开始,通常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 日。
小雪
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通常在每年的11月 22日或23日,与立冬相隔约15天。
时间差
秋分到寒露一般间隔约15天,寒露 到霜降也间隔约15天,三个节气共 计约45天。
秋季六节气对农业生产指导意义
01
立秋、处暑、白露时期
是秋季农作物生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旱防
涝,确保作物正常成熟。
02 03
秋分、寒露、霜降时期
是秋季收获和冬季作物播种的重要时期,需要及时收获秋季作物,避免 遭受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适时播种冬季作物,为来年春季农业 生产打好基础。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将二十四节气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向青少年和 广大公众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
利用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二十四节气 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现实意 义,提高公众对二十四节气的认
知度和重视程度。
开展社会宣传
利用户外广告、宣传栏、标语等 多种形式,在公共场所开展二十 四节气社会宣传,营造浓厚的文
化氛围。
推广节气文化产品
开发推广一批具有二十四节气文 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如节气主题 文创产品、节气食品等,满足公
二十四节气详细时间表图
二十四节气详细时间表图冬至(Dōngzhì)•时间:12 月 21 日或 22 日小寒(Xiǎohán)•时间:1 月 5 日或 6 日大寒(Dàhán)•时间:1 月 19 日或 20 日立春(Lìchūn)•时间:2 月 3 日或 4 日雨水(Yǔshuǐ)•时间:2 月 18 日或 19 日惊蛰(Jīngzhé)•时间:3 月 5 日或 6 日春分(Chūnfēn)•时间:3 月 20 日或 21 日清明(Qīngmíng)•时间:4 月 4 日或 5 日谷雨(Gǔyǔ)•时间:4 月 19 日或 20 日立夏(Lìxià)•时间:5 月 5 日或 6 日小满(Xiǎomǎn)•时间:5 月 20 日或 21 日芒种(Mángzhòng)•时间:6 月 5 日或 6 日夏至(Xiàzhì)•时间:6 月 21 日或 22 日小暑(Xiǎoshǔ)•时间:7 月 7 日或 8 日大暑(Dàshǔ)•时间:7 月 22 日或 23 日立秋(Lìqiū)•时间:8 月 7 日或 8 日处暑(Chùshǔ)•时间:8 月 22 日或 23 日白露(Báilù)•时间:9 月 7 日或 8 日秋分(Qiūfēn)•时间:9 月 22 日或 23 日寒露(Hánlù)•时间:10 月 8 日或 9 日霜降(Shuāngjiàng)•时间:10 月 23 日或 24 日立冬(Lìdōng)•时间:11 月 7 日或 8 日小雪(Xiǎoxuě)•时间:11 月 22 日或 23 日大雪(Dàxuě)•时间:12 月 6 日或 7 日以上为二十四节气的详细时间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是人们用来记录气候变化和农事活动的重要时间参考。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表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24节气的知识点
24节气的知识点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时间节气划分方式。
它是根据地球公转、自转和地球轴倾角变化而来,记录了一年中太阳直射地面位置的变化。
以下是24节气相关的知识点:1.节气划分:二十四节气分为前后两两相邻,每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基本相等,大约为15天左右。
前12个节气为阳气日渐增长的节气,被称为前六气;后12个为阳气逐渐减退的节气,被称为后六气。
2.节气名称: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名称,例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
这些名称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
3.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时间的划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节气到来时,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与节气有着密切的关联。
4.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是由于地球轨道和地球轴倾角的改变而引起的。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我国各地的气候和温度也会相应变化,如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等。
6.农事活动:历史上,二十四节气也是农民进行农事活动的重要参考。
根据节气的变化,农民可以判断什么时候进行播种、耕作、收获等农事工作,使农作物的生长更加有序。
7.健康养生:适应节气的变化对人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气象变化,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变化来调节饮食、作息和锻炼习惯,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8.文化传承: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传承和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可以加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9.生活方式:二十四节气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谷雨时期,人们会多吃一些清补凉的食物来抵抗湿气,而在冬至时则会食用一些暖身的食物来御寒等。
10.传统习俗:二十四节气与我国许多传统习俗紧密相关。
例如,农历初一和十五会有庆祝活动,纪念二十四节气的到来;冬至当天,人们会吃饺子、喝汤圆,象征团圆和固定人际关系。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以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对于时间的划分,是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产物。
它以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不仅是人们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丰富的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在历法上以每两个节气的时间间隔为准。
在这个时间体系中,每个节气持续的时间大致均在15天左右。
这种规律的安排不仅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时间的精确掌握。
二十四节气的间隔时间在不同年份会有微小的差异,由于地球自转轨道上的微妙变化,每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可能会在一个小时以内。
这个微小的变化对于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它们的累积起来,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时间体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不仅被用作安排农事活动和天气预测的依据,也与节日、习俗以及中医养生等方面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以立春为例,它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是农历的第一个节气。
人们以此来庆祝春天的到来,展开种田备耕的工作。
在立春这一天,人们还会进行一些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红纸、祭祖等。
春分节气则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标志着春天进一步深入。
人们常常会在这一天进行打春活动,如踏青、扬鞭策马等。
同时,也有一些祭祖的习俗,用以纪念先人。
夏至则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节气,它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
在夏至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来欢庆夏天的到来,如祭神、祭龙舟、吃粽子等。
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敏感反映和对于时间的重视。
它们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并在特定的节气中开展相应的活动,塑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民俗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间隔时间虽然微小,但它们的精确度和规律性体现了人类对于时间的深刻理解和掌控。
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时间体系,在农田、庙宇、家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简介
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
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土圭测影在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
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 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土圭测日影法”划分的节气,把冬至列为 “二十四节气”首位,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黄经
225°
150°165°180°195°210°
二十四节气及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二十四节气及其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日期
节气
6月21-22日 夏至
6月5-7日
芒种
5月20-22日 小满
5月5-7日
立夏
4月19-21日 谷雨
4月4-6日
清明
3月20-22日 春分
3月5-7日
惊蛰
2月18-20日 雨水
2月3-5日
立春
1月20-21日 大寒
1月5-7日 小寒
12月21-23日 冬至
↑ ↓ 太阳直射点纬度 23°26‘N
节气 夏至
动 19°31'40“N
太 小暑
移 15°37'20“N
阳 大暑
北 11°43‘N
往 7°48'40“N
点 射
3°54'20“N 0° 3°54'20“S
直 7°48'40“S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 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 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 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 吻合。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_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_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那么你知道24节气的由来吗?本文是24节气的每个节气由来,24节气每个节气的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的说明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2024节气时间表(一览)
2024节气时间表(一览)2024节气时间表一览2024年立春时间:2024年2月4日,农历2023年十二月廿五2024年雨水时间:2024年2月19日,农历2024年正月初十2024年惊蛰时间:2024年3月5日,农历2024年正月廿五2024年春分时间:2024年3月20日,农历2024年二月十一2024年清明时间:2024年4月4日,农历2024年二月廿六2024年谷雨时间:2024年4月19日,农历2024年三月十一2024年立夏时间:2024年5月5日,农历2024年三月廿七2024年小满时间:2024年5月20日,农历2024年四月十三2024年芒种时间:2024年6月5日,农历2024年四月廿九2024年夏至时间:2024年6月21日,农历2024年五月十六2024年小暑时间:2024年7月6日,农历2024年六月初一2024年大暑时间:2024年7月22日,农历2024年六月十七2024年立秋时间:2024年8月7日,农历2024年七月初四2024年处暑时间:2024年8月22日,农历2024年七月十九2024年白露时间:2024年9月7日,农历2024年八月初五2024年秋分时间:2024年9月22日,农历2024年八月二十2024年寒露时间:2024年10月8日,农历2024年九月初六2024年霜降时间:2024年10月23日,农历2024年九月廿一2024年立冬时间:2024年11月7日,农历2024年十月初七2024年小雪时间:2024年11月22日,农历2024年十月廿二2024年大雪时间:2024年12月6日,农历2024年十一月初六2024年冬至时间:2024年12月21日,农历2024年十一月廿一2024年小寒时间:2024年1月6日,农历2023年十一月廿五2024年大寒时间:2024年1月20日,农历2023年十二月初十节气是怎么划分的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节气表二十四节气具体时间2022
节气表二十四节气具体时间20222022年24个节气一览表?2O22年24个节气排序;立春,农历正月初4;雨水,正月19日;惊蛰,2月初3;春分,2月18日;清明,3月初5;谷雨3月20日;立夏,4月初5;小满,4月21日;芒种,5月初8;夏至,5月23日;小暑,6月初9;大暑,6月25日;立秋,7月初10日;处署,7月26日;白露,8月12日;秋分,8月28日;寒露,9日13日;霜降,9月28日;立冬,10月14日;小雪,10月29日;大雪,Ⅱ月14日;冬至,11月29日;小寒,12月14日;大寒,12月29日。
`2022年二十四节气分别哪一天?2022年二十四节气分别是:元月5号小寒20号大寒、2月4日立春19日雨水、3月5日惊蛰20日春分、4月5日清明20日谷雨、5月5日立夏21日小满、6月6日芒种21日夏至、7月7日小暑23日大暑、8月7日立秋23日处暑、9月7日白露23日秋分、10月8日寒露23日霜降、11月7日立冬22日小雪、12月7日大雪22日冬季。
22年二十四节气日历?2022年二十四节气如下:1月5日小寒,1月20日大寒,2月4日立春,2月19日雨水,3月5日惊蛰,3月20日春分,4月5日清明,4月20日谷雨,5月5日立夏,5月21日小满,6月6日芒种,6月21日夏至。
7月7日小暑,7月23日大暑。
8月7日立秋,8月23日处暑。
9月7日白露,9月23日秋分。
10月8日寒露,10月23日霜降。
11月6日立冬,22日小雪。
12月7日大雪,22日冬至。
24节气时间表日历?2022年二十四节气详详细时间表2022年立春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2月4日星期五4:50:36 农历时间:2022年正月初四开始时间:2022年2月4日4:50:36 结束时间:2022年2月19日0:42:50 2022年雨水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2月19日星期六0:42:50 农历时间:2022年正月十九开始时间:2022年2月19日0:42:50 结束时间:2022年3月5日22:43:34 2022年惊蛰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3月5日星期六22:43:34 农历时间:2022年二月初三开始时间:2022年3月5日22:43:34 结束时间:2022年3月20日23:33:152022年春分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3月20日星期日23:33:15 农历时间:2022年二月十八开始时间:2022年3月20日23:33:15 结束时间:2022年4月5日3:20:03 2022年清明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4月5日星期二3:20:03 农历时间:2022年三月初五开始时间:2022年4月5日3:20:03 结束时间:2022年4月20日10:24:07 2022年谷雨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4月20日星期三10:24:07 农历时间:2022年三月二十开始时间:2022年4月20日10:24:07 结束时间:2022年5月5日20:25:46 2022年立夏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5月5日星期四20:25:46 农历时间:2022年四月初五开始时间:2022年5月5日20:25:46 结束时间:2022年5月21日9:22:25 2022年小满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5月21日星期六9:22:25 农历时间:2022年四月廿一开始时间:2022年5月21日9:22:25 结束时间:2022年6月6日0:25:37 2022年芒种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6月6日星期一0:25:37 农历时间:2022年五月初八开始时间:2022年6月6日0:25:37 结束时间:2022年6月21日17:13:40 2022年夏至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6月21日星期二17:13:40 农历时间:2022年五月廿开始时间:2022年6月21日17:13:40 结束时间:2022年7月7日10:37:49 2022年小暑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7月7日星期四10:37:49 农历时间:2022年六月初九开始时间:2022年7月7日10:37:49 结束时间:2022年7月23日4:06:49 2022年大暑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7月23日星期六4:06:49 农历时间:2022年六月廿五开始时间:2022年7月23日4:06:49 结束时间:2022年8月7日20:28:57 2022年立秋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8月7日星期日20:28:57 农历时间:2022年七月初十开始时间:2022年8月7日20:28:57 结束时间:2022年8月23日11:15:59 2022年处暑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8月23日星期二11:15:59 农历时间:2022年七月廿六开始时间:2022年8月23日11:15:59 结束时间:2022年9月7日23:32:07 2022年白露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9月7日星期三23:32:07 农历时间:2022年八月十二开始时间:2022年9月7日23:32:07 结束时间:2022年9月23日9:03:31 2022年秋分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9月23日星期五9:03:31 农历时间:2022年八月廿八开始时间:2022年9月23日9:03:31 结束时间:2022年10月8日15:22:16 2022年寒露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10月8日星期六15:22:16 农历时间:2022年九月十三开始时间:2022年10月8日15:22:16 结束时间:2022年10月23日18:35:31 2022年霜降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10月23日星期日18:35:31 农历时间:2022年九月廿八开始时间:2022年10月23日18:35:31 结束时间:2022年11月7日18:45:18 2022年立冬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11月7日星期一18:45:18 农历时间:2022年十月十四开始时间:2022年11月7日18:45:18 结束时间:2022年11月22日16:20:18 2022年小雪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11月22日星期二16:20:18 农历时间:2022年十月廿九开始时间:2022年11月22日16:20:18 结束时间:2022年12月7日11:46:04 2022年大雪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12月7日星期三11:46:04 农历时间:2022年十一月十四开始时间:2022年12月7日11:46:04 结束时间:2022年12月22日5:48:01 2022年冬至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12月22日星期四5:48:01 农历时间:2022年十一月廿九开始时间:2022年12月22日5:48:01 结束时间:2023年1月5日23:04:39 2022年小寒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1月5日星期三17:13:54 农历时间:2021年腊月初三开始时间:2022年1月5日17:13:54 结束时间:2022年1月20日10:38:56 2022年大寒时间:阳历时间:2022年1月20日星期四10:38:56 农历时间:2021年腊月十八开始时间:2022年1月20日10:38:56 结束时间:2022年2月4日4:50:36 2022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日历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太阳黄经度数法:太阳黄经度数为315度。
二十四节气详细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详细时间表二十四节气表24节气2022年二十四节气详细时间表小寒01月05日 17:04大寒01月20日 10:30立春02月04日 04:42雨水02月19日 00:37惊蛰03月05日 22:37春分03月20日 23:29清明04月05日 03:15谷雨04月20日 10:22立夏05月05日 20:23小满05月21日 09:20芒种06月06日 00:23夏至06月21日 17:10小暑07月07日 10:33大暑07月23日 04:01立秋08月07日 20:21处暑08月23日 11:08白露09月07日 23:23秋分09月23日 08:55寒露10月08日 15:12霜降10月23日 18:26立冬11月07日 18:34小雪11月22日 16:10大雪12月07日 11:35冬至12月22日 05:372022年二十四节气表1、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点:春分点意味着相等的份额。
春分意味着昼夜平分。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6.谷雨:雨造百谷。
有了充足及时的降雨,谷类作物可以茁壮成长。
7、立夏:夏季的开始。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了。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12、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14、在夏天:在终止、躲藏的意义上。
夏天是炎热夏日的结束。
15.白露:天气转凉,露水凝结成白色。
16、秋分:昼夜平分。
17、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8、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20、小雪:开始下雪。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立夏、小满、大暑、处暑、霜降……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节气,在中国的传统农历中被平均分配到一年的二十四个时间点上,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农事活动和文化习俗。
这二十四个节气之间的间隔时间,是怎样确定和计算的呢?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根据观测太阳运行轨迹和农作物生长变化而建立的一套时间系统。
它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天地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是农民们决定农事活动和生活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的间隔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呢?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因地球自转的轴线与公转轨道平面有23.5°的倾斜,所以阳光射到地球的角度和强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而二十四节气的分界点,则是通过观测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
具体来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点经过黄道的时间来确定的。
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一个平面,它与天球的赤道相交,形成了黄道坐标系。
太阳直射点,指的是太阳光垂直射到地球上的那个点,也就是地球上的一个经纬度值。
当太阳直射点达到黄道的某个位置时,就是一个节气的开始时间。
为了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太阳的运行轨迹。
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现出一种“摆动”的状态,这种摆动叫做“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是太阳直射点相对于黄道的位置角度,它的变化导致了二十四节气的间隔时间不均匀。
通过观测和测算,我们可以确定黄赤交角的数值,并利用这个数值来计算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在黄道上的位置,可以通过黄赤交角与春分点的经度差来计算得出。
而春分点的位置,可以通过观测太阳运行轨迹和确定黄赤交角的方式来确定。
在确定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后,二十四节气的间隔时间就可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差来计算了。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黄道上运行时速度并不均匀,所以二十四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就不均匀。
例如,立春和雨水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比雨水和惊蛰之间的时间间隔要短,而小满和芒种之间的时间间隔则要比春分和清明之间的时间间隔要长。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二十四节气是古老的中国传统,在农历的节气中标志着农民的劳作和大自然的变迁。
每个节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它们之间的间隔时间也是很有意义的。
在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们按照节气的变化来安排种植、施肥、耕作、收获等农事活动。
节气的间隔时间反映了农民们在垦殖和农耕活动中的时间调度和策略。
这一时间间隔的合理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由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这四个节气标志着。
儿时记忆中的春天是渐渐暖和起来的,立春标志着寒冬的结束,迎来了新的一年。
然后是立夏,夏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天气逐渐变热,万物开始生长茁壮。
然后是立秋,秋天的气息逐渐浓郁,夏天的炎热逐渐消退,进入收获的季节。
最后是立冬,冬天的气息逐渐浓郁,天气也逐渐寒冷,进入休眠的季节。
每个季节中的两个节气间隔时间相对较长。
例如,立春到立夏之间的时间长达三个月,这期间地球犹如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在立春时,还处于寒冷的冬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逐渐回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万物开始苏醒。
在立夏时,天气已经炎热,生长的农作物也逐渐茁壮成长,进入最繁忙的农事季节。
每个节气之间的间隔时间,不仅反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也意味着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感知。
通过观察节气的变化,人们可以预测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
这种观察和感知的能力是古代农民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如今的农作物种植已经趋向于工业化和科技化。
农民们可以通过天文台发布的数据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无需完全依赖于节气的变化。
然而,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尊重自然规律和认识自然界的需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对节气的关注更多是一种文化的体验。
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独特的活动和习俗,例如立春时的放风筝、谷雨时的赏春花、立秋时的品尝秋茶等等。
这种关注和参与,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丰富了日常生活的乐趣。
二十四节气及其特征
二十四节气及其特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它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大约间隔15天,用来指导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基于太阳的运行轨迹和地球的公转,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意义。
下面将逐个介绍二十四节气及其特征。
立春立春是农历年的起始节气,通常在阳历2月3日前后。
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气温逐渐回暖,百花开始盛开。
人们在立春这一天会吃春节祭祖之后剩下的年夜饭,以示新的开始。
雨水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大约在阳历2月18日前后。
雨水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大地开始解冻,农作物开始生长。
人们会特别关注雨水的降临,有“一年雨水顺,五谷丰收”的说法。
惊蛰惊蛰是春分前的节气,大约在阳历3月5日前后。
惊蛰意味着春雷开始响起,天气逐渐变暖,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
这一节气对于农业来说意义重大,是种植作物的关键时期。
春分春分是春季的中期节气,大约在阳历3月20日前后。
春分当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复苏。
根据古代传统,人们在春分这一天会扫墓祭祖,祈求好运和丰收。
清明清明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大约在阳历4月4日前后。
清明时节,万物开始繁荣,人们会去扫墓祭奠祖先,还会踏青郊游,享受春天的美景。
谷雨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约在阳历4月19日前后。
谷雨意味着种植作物的关键时期,此时雨水充足,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人们还会在谷雨时节品尝新鲜蔬果。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大约在阳历5月5日前后。
立夏时节,天气逐渐炎热,农作物开始成长和开花。
人们在立夏时节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荔枝、龙眼等。
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大约在阳历5月20日前后。
小满时节,农作物已经进入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阳光和雨水。
人们在小满时节会采摘新鲜水果,以供享用。
芒种芒种是夏季的中期节气,大约在阳历6月5日前后。
芒种时节,田间作物已经进入抽穗期,谷类庄稼开始结实。
人们在芒种时节会享受新鲜的水果和瓜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篇一:二十四节气气候习俗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立春节气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
3000年前中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
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
除“咬春”外,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
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现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时节的自然景象。
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
雨水节气雨水是24节[3]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
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
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4]惊蛰节气传统上为春季,第三个节气。
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
这时太阳直射点由5°57′s移至赤道。
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45°的时刻,即在3月5日(或6日)。
古代分惊蛰为三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
北京地区,北海冰融化,雁飞,蜜蜂开始群飞,春雪终止,榆树开花。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
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是个好年景。
[2]“惊蛰”节气后,南方暖湿气团开始活跃,气温明显回升。
常年节气平均气温淮北地区为6~7℃,淮河以南地区为7~8℃,比"雨水"节气升高3℃或以上。
该节气内黄淮地区的气温自南向北先后稳定升至5℃以上,而气温稳定升至5℃,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界限温度,它预示着树木开始发芽、春长,春播作物开始播种。
常年节气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区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区为20~40毫米。
民俗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于是虫蚁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
因此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
惊蛰这一天,一些地区要吃炒豆。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的瑶族在惊蛰时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5]春分节气一年中第四个节气。
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
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
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
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
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
春分点系天文学名词,全球通用;但南半球的春分点指东经180°与赤道的交点,太阳在9月23日(或24日)经过此点。
中国文献中指的春分点,通常指黄经0°与赤道的交点。
春分点的确定,始于商代(约在公元前18一20世纪)。
古代的春分分为三候:玄乌至,雷始发声,始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之篇》有:“春节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好。
”此日阳光直射赤道,几乎全球昼夜等长。
其后阳光直射点位置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昼短而夜长。
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春季开始。
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华中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北京地区,山桃、加拿大杨、连翘、杏树、玉兰等树木相继开花。
春分花信: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春分时节,在中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
根据近几年来对沙尘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
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竖蛋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
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6] 清明节气“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踏着春天的节奏,4月5日中国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
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清明源于“清明风”。
春秋时《国语》中记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
汉朝刘安所作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的记载。
古人将一年中的“八风”都起了名字:东风叫明庶风、南风叫景风(亦名凯风),西风叫阊闾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融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
“清明风是一年中的八风之一,是冬至后吹过45天条风和45天景风以后吹来的温暖清新的风。
清明前后往往细雨霏霏、和风拂拂,正是种植庄稼的大好时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所喜欢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
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
“清明雨”对植物生长尤为重要,农谚有“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之说。
饮食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品,如笋、鸡等。
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可滋水涵木。
春天,肝阳上亢的老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
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7]谷雨节气进入公历四月的谷雨节气,跟早春二月时的雨水节气,虽同有一个“雨”字,但在涵义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雨水节气,不见雪花飞舞,静听春雨无声,意味着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下雨。
而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
不过这谷雨的谷字不仅指谷子这一种庄稼,而是农作物的总称。
谚语说“谷雨无雨,交回田主”,是从相反的角度来说明雨水的重要。
下面说说谷雨期间的主要天气特点:春天由于天气多变,因此在饮食和养生方面很讲究,谷雨到时,已是暮春,我们该如何健康饮食、吃适合这一季节的食物呢?暮春气候复杂,不过绝大多数地区都多大风天气,此时人体就容易流失水分,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容易诱发、加重感冒与很多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