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研究日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课题研究日志

2008年9月10日晚7:30

就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方向和内容,形成具体操作的实施计划和方案进行了初步的研讨。并就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的若干理念交换了意见。

意见有:(1)陶行知非常强调德育要注重自治。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德养智;(2)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论述: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所以我们要在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学上下功夫;(3)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运用认知策略、动机策略、行为策略使学生在主体性、能动性和创新性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

2008年9月15日晚8:00

初中政史组子课题成员苏明(政治)、郭春妍(政治)、宾爱荣(政治)、陈楚茵(历史)、杨宁强(历史)在学校的会议室再次召开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及理论。在会议上,大家交换了《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创新教育概论》、《陶行知教育学说》等关于陶行知理论的书籍,也畅谈了对陶行知理论的理解与感想,这为我们以后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上的基础。

2008年9月30日

通过半个多月对陶行知文集和理论的研读,并网络整理出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以指导今后的课题研究与通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教学方法:

1.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启发式教学:

1.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2.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创新与实践:

1.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2.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3.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4.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教学理论:

1.陶行知主张“智育注重自学”,即让学生自动地学习。他一贯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

2.陶行知是非常重视人的提问能力的。他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小孩子得到言论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3.为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做许多具体工作。(1)对学生的提问一定要十分注意,认真听取,并鼓励学生在提问时与自己探讨。(2)学生提问若不明确,应与学生一起思考,并热情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关键。(3)学生提问如果出现错误,决不能加以嘲笑,相反应肯定学生大胆提问时好的,通过不断提问一定能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4)培养提问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总之,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要努力使学生敢于提问、

善于提问,使学生尝到发现问题的喜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4..陶行知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要求之一,是务必使其手脑双挥,在劳力上劳心。因为在他看来“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这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

2008年10月10日晚8:00

课题组的成员开会,这是课题开题后的第三次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及思维能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开学一个月对学生的观察和课堂的反思,大家一致认为,要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就要探索出能让学生主动思维的内容、方法和模式。为此,我们决定,在政治、历史、地理科中相互听课,先找现行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时间大概一个月,听课评课约15节,政治、历史、地理各5节。

2008年10月15日

地理课,内容是八年级的《中国的自然环境》,所有子课题的成员参加了听课与评课。

通过交流,这节课大家一致认为存在以下问题:(1)重点把握出现偏差,知识点没有很好的让学生有条理的把握。(2)无效问题偏多,有效问题不明确。(3)老师说得多,学生练得少。

2008年10月18日

历史课,内容是九年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子课题的成员参加了听课与评课。对于这节课的评价如下:(1)能够很好地落实重难点和基础知识点,语言表达流畅得体。(2)课程的设置没有让学生很好地达到三维目标。(3)存在老师讲得多,学生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的弊端。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2008年11月20日

第一次尝试改变原来上课的模式。实验班级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班级:0601班

新课的模式如下:把一节课分割成“学生自读(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间一般定在8—10分钟)——师生互动(包括集中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间一般定在25分钟)——小结内容,总结讲评(时间一般定在10分钟)”这样三大块。在第一大块中,我依据课文的重点、难点按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能力、情感教育等要求编制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们带着思考题去阅读课文,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思考的氛围。在第二大块的师生互动中,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担负起导演的职责,让学生轮流发言,相互交流,学生不得不积极自主地投入互动之中。老师在适当的时间,在适当的环节中,把握主题,调节情绪,创设好愉快的情景,营造出使学生跃跃欲试的氛围,使他们情不自禁而又自觉自主地进入学习思考的境界。在第三大块中,学生先小结课文内容,然后老师总结;学生先点评,然后老师总评。

尝试新的上课模式后,感觉在整个课堂活动之中,老师一直处于导引之中,而学生却始终处于自主活动之中。

反思:这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班级,学生水平高,能力强,可以很快很好的接受了新的上课方式,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样的上课模式要在所有任课班级推广,仍然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个长的时间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是一个长期作战的过程!

2008年11月25日

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和新课堂设置的尝试,我越来越觉得要在课堂上实施自主性学习的重要。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