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f291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e.png)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教学设计一、选取教学目标Bloom 提出的认知层次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此次教学的认知层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成应用层面的认知目标,即会辨认中秋节的时间、形象描述中秋节的习俗和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并能理解爱国的含义。
另外,从道德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在形象描述中秋节的习俗和吃月饼等方面,进而在学生的内心中树立爱国爱家的观念,也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
二、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方法:通过课文的情境来引入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与角色扮演:学生一起观赏《天宫赛月》动画片,以学习中图像情境为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拓展学生阅读能力.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围绕“亲情与友情”主题来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互动、探讨,共同学习。
三、课堂设计1. 导入环节(5分钟)在上课前准备好月饼,该环节可以以“月饼入门”作为引入,让做月饼的过程更加生动,切合人本中的情感体验。
2. 《团团圆圆过中秋》旁白的播放环节(5分钟)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意义,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交互环节:构建月亮的模型,互动学习中秋节的来历,同时也为文本阅读与理解打下基础。
3. 文本阅读理解环节(40分钟)(1)听读课文《团团圆圆过中秋》文字(10分钟)(2)1. 大声朗读课文(10分钟)交互环节:以小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起阅读,互相纠错。
(3)绘本阅读(10分钟)播放幼儿园版《团团圆圆过中秋》绘本,延伸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直观的了解。
学生“组织和解任务”:对课文进行绘本创作,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秋节习俗。
(4)小组讨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重点让学生讨论到“亲情与友情”的主题。
4. 拓展环节(10分钟)任务设计:学生们用家长捏制月饼,让小朋友们,吃的过程中,通过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反馈,深刻了解月饼的味道和月饼文化的内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dcee1a7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3.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一篇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讲述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重要性。
本课通过讲述一个家庭在中秋节团聚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家庭和节日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中秋节的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和活动,体验中秋节的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培养家庭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增强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
2.难点:学生能够体验中秋节的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培养家庭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和活动,创设中秋节的家庭团聚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中秋节的意义。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体验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如制作月饼、赏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月饼、月亮图片、中秋节故事视频等。
2.材料准备: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月亮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月亮的变化,引出中秋节的话题。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中秋节团聚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庭在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团聚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da19a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c.png)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认识家庭和睦、团圆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讲故事、观察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传统节日、珍惜家庭和睦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述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阅读并理解《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故事、了解家庭和睦、团圆的重要性。
2、难点:理解和记忆中秋节的各种习俗和传说,尤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2、课件:PPT课件、图片、视频等有关中秋节的素材。
3、教具:笔、板书、课件等。
4、学具:学生绘本《嫦娥奔月》(齐白石绘)。
四、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师生情景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2、呈现“中秋节”两个大字,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所知道的中秋节。
【自主探究】1、听听说说:“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1)问学生们,你们都听说过中秋节吗?知道这个节日的由来是什么吗?(2)给学生播放视频、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说说中秋节的相关传说和习俗。
(3)老师讲解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中秋节。
2、分享:学生分享中秋节的亲身体验。
(1)老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中秋节的亲身体验,或者他们所听过或看过的中秋故事。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体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3、阅读《团团圆圆过中秋》。
(1)用PPT展示故事,呈现生动的图像,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故事内容。
(2)鼓励学生自己翻看故事,理解文章意思,推测人物性格等。
4、品读嫦娥奔月绘本。
(1)学生分组,每组用1-2分钟分析描绘嫦娥的形象和性格。
(2)老师指出绘本中的细节和重点句子,向学生讲授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文化常识。
(3)让学生尝试快速画出嫦娥的形象,感受艺术之美。
【合作探究】1、角色扮演:“嫦娥”与“吴刚”的对话。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1890ce7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9.png)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团圆、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亲情观念。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感知故事情节。
他们对节日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参与各种庆祝活动。
但在家庭情感和亲情观念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亲情,激发他们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团圆、和谐的家庭氛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家庭情感和亲情观念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家庭亲情,追求家庭和谐,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2.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团圆、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家庭情感和亲情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中秋节的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亲情和团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培养家庭情感和亲情观念。
3.实践操作法:通过动手制作月饼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中秋节图片、活动指导等。
2.材料:准备月饼制作材料,以便进行实践活动。
3.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故事和传统习俗。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感受亲情和团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8e75339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4.png)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以中秋佳节为背景,通过讲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图片、活动建议等,有利于教师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设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些学生还参加过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团聚的温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家国情怀。
3.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家人,珍惜家庭团聚的时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家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中秋节的文化氛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体验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月饼、欣赏中秋诗词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秋节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秋节的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月饼制作材料,以便学生实践活动。
3.准备中秋诗词、歌曲等,用于课堂欣赏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素材,创设中秋节的美好氛围,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中秋节的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
通过故事中的家庭团聚场景,让学生感受家庭团聚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过中秋节的方式,互相交流心得。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4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3f1b64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1.png)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4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通过讲述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团聚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本文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节日的背后文化和意义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家庭团聚有深厚的感情,容易产生共鸣。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学会分享和关爱家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学会分享和关爱家人。
2.难点: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中秋节的家庭团聚场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中秋节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道具:准备与中秋节相关的实物道具,如月饼、灯笼等。
3.活动材料:准备足够的活动材料,如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如月亮、月饼、灯笼等,引导学生回忆中秋节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家庭团聚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中秋节最重要的是什么?”、“你们在中秋节是如何与家人团聚的?”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2006b2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79.png)
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打两个字秋天)(二)这些谜语和哪个季节有关?1、秋天有很多节日,你知道的节日有哪些?2、在这些喜庆的节日中,你印象最深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3、今天,老师要介绍的就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中秋节,你们家是怎么过的?4、中秋节又是一个团圆节,那么今天,咱们班这个充满温暖与友爱的大家庭,就集体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好吗?二、新授:(一)话中秋1、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2、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师: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3、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各民族欢度中秋的方式吗?师: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月饼、赏月、但是各民族也有各自的独特的庆祝方式。
虽然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学生自主发言,国庆节、重阳节、教师节、中秋节学生交流发言学生交流发言学生交流,谈到了嫦娥奔月,中秋节吃月饼,也有一些传说。
学生自由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中秋节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引导孩子们初步学习收集信息通过教学学生明白了我也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品中秋品快乐:1、今天,在咱们班级这个大家庭里,你有什么好的主意来庆祝中秋?4、中秋节赏月对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品吧。
品幸福:1小朋友们,中秋节你们都会吃些什么食物呢?你们爱吃月饼吗?你们都吃过什么口味的月饼?2、你们和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3、说说你品味月饼的感受?4、是啊,月饼是圆圆的,吃到嘴里香香的,甜甜的。
我们在一起联欢,吃月饼,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品感恩1、同学们,为了让我们过一个团圆的中秋之夜,你们知道哪些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不能回家过节和亲人团聚。
4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4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0b421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a.png)
二年级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一、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课文通过图文和文字,呈现了中秋节团聚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中秋节家人团聚的美好,引导学生思考亲人在外不能团聚,应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亲人的问候。
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中秋这个重要的节日所包含的文化意义,进进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继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中秋节是个团聚的节日。
2、合作交流,探究中秋文化的内涵,感受中秋节团圆的意义。
3、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珍爱亲情;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教学难点探究中秋文化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中秋节的习俗资料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听儿歌、说节日多媒体出示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引出中秋节板书:过中秋【设计意图】通过听儿歌的设计可以创设情境,更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快速与本课主题产生联系。
活动二、话中秋,知习俗1、出示日历,指名上台圈画中秋节,并大声读出圈画的日期。
2、了解公历与农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农历八月十五。
3、讲述传说:《嫦娥奔月》的视频动画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吧!4、了解吃月饼的来历。
5、小组交流:中秋节这天,你们家是怎样庆祝的?6、四人小组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中秋习俗:吃月饼、吃团圆饭、赏月……7、各地过中秋的不同习俗。
播放祖国大江南北及海外华侨形式多样的中秋庆祝方式,感受中秋团圆、幸福、快乐的氛围。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和老师畅所欲言的交流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了解当地中秋节的习俗,加深了孩子的认识,感受到了这些故事都蕴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
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带领孩子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月饼、赏月、玩花灯,可是不少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感受到人们欢庆中秋的热闹氛围,了解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富多彩的各地中秋文化。
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二上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精品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二上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 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034262cc7931b765ce15e8.png)
1、你们知道过中秋有哪些习俗吗?
2、体验活动过中秋
活动一、赏月对诗
活动二、拜月祝福
活动三、品尝月饼
3、通过观看丰富的视频资料,了解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接受新事物的可塑性很强。
2、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不是了解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
3、二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体意识还比较薄弱,思维发展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对他们的“奠基公共意识”教育必须借助直观的实物或事件作为载体。
课题:团团圆圆过中秋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二年级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的第四课。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和“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引导学生翻翻日历,找一找今年的中秋节是哪一天?
找一找今年的中秋节是哪一天
第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感受中秋节家庭的团圆幸福快乐,体会浓浓的亲情。教师导语过渡导入本课的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并板书课题。
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感受中秋节家庭的团圆幸福快乐,体会浓浓的亲情
二、教学目标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37447b3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2.png)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
本课以中秋佳节为背景,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境对话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部分学生知道中秋节的相关习俗。
但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
3.提高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2.难点: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
3.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情境对话,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家庭团聚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中秋节的家庭团聚场景,体会亲情、友情的珍贵。
4.巩固(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加深对家庭团聚和关爱他人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呈现一则关于关爱他人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优质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a05a635727a5e9846a614d.png)
团团圆圆过中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
2.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珍爱亲情。
3.学会小组合作,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团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难点:学会小组合作,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团圆。
三、教学过程【谜语导入】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条谜语,大家来猜一猜,看看哪个同学最先猜出来。
出示任务:猜谜语反馈指导(课件展示谜题)月团圆,人团圆。
家家户户笑开颜。
吃月饼,看花灯。
全家赏月聊聊天。
(打一节日)提问:这一节日是什么?教师总结:谜底就是中秋节,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是团团圆圆过中秋。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探究欲强烈的特性,设置谜语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活动】一、中秋习俗知多少活动一:小小分享会导语:中秋节就快到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节日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吧!出示任务1:小组分享讨论,你对中秋节有多少了解,可参考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2)你们知道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吗?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享。
知识汇: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课件展示嫦娥奔月的小故事。
出示任务2:你们了解哪些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呢?反馈指导: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讨论。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35f72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d.png)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优秀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中秋节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团圆、和睦的情感。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中秋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部分学生知道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道德理念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中秋节的美好氛围的同时,理解团圆、和睦的道德理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中秋节的团圆、和睦氛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2.难点:让学生感受团圆、和睦的道德理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中秋节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秋节的美好。
2.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和文字。
2.道具:准备中秋节的相关道具,如月饼、灯笼等。
3.资料:搜集中秋节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中秋节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团团圆圆过中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感受团圆、和睦的氛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体会中秋节的美好。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关于中秋节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分享中秋节的相关故事和习俗,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de42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d.png)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四课,教材内容为《团团圆圆过中秋》。
本节课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中秋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团圆的重要性等。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了解团圆的重要性及和谐家庭的意义。
2.过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我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珍惜亲情意识。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1.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团圆的重要性及和谐家庭的意义。
2.课堂活动1.观看《团团圆圆过中秋》视频。
2.学生自编节目汇报。
3.分组讨论,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4.亲情问答,增强感恩之心和珍惜亲情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卡片学习,呈现下列图片和中秋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2)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呈现各类中秋节活动的图片,引出中秋节团圆的话题2.学习内容展开(1)观看《团团圆圆过中秋》视频1.学生观看视频,听取老师的讲解2.学生对视频进行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2)学生自编节目汇报1.学生自行分组2.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编排节目3.展现节目(3)分组讨论,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中秋节的起源2.让学生再次分组,了解中秋节传统习俗(4)亲情问答,增强感恩之心和珍惜亲情意识1.让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中秋节的经历和感悟2.让学生写一篇感恩家人的文章3.总结反思1.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总结教学内容2.复习本堂课所学内容,鞭策学生认真对待写作业的过程,呈现写作业的重要性五、课后作业1.完成家长孩子协作作品——制作中秋月饼2.回家与父母共同度过一个温馨的中秋节。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如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观察能力等。
2.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和个人表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73ad99da38376baf1fae6c.png)
第4课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我姐中秋的由来和习俗,知道中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过程与方法:了解不同地区欢度中秋的习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秋的气氛,培养学生珍视祖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秋的由来和习俗,知道中秋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难点:感受合家团聚的气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农历的8月15是什么日子吗?学生回答。
板书:中秋节。
二、新授1.了解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应在农历8月15,恰值秋季正中,故名中秋。
又称团圆节、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等。
你知道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吗?农历8月15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各地有不同的习俗,你知道哪些呢?出示图片:全家赏月,共度中秋……出示图片: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叙家常。
出示图片: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
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社”。
出示图片:古人有“燃灯”助月色之风俗。
湖广一带有“燃灯”的习俗,江南一代有制作灯船的节俗。
出示图片:中秋观潮风俗由来已久。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又一中秋盛事。
出示图片:安徽中秋堆宝塔的风俗……出示图片:香港:大坑舞火龙,香火庆中秋……出示图片:自古以来,就有中秋饮桂花酒的习俗。
每逢中秋,仰望明月,闻着阵阵桂花香,饮杯桂花酒,是种享受。
出示图片: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吃芋头和田螺的习俗。
小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寄托。
各地以不同习俗来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
寄于美好的愿望。
2.如何过中秋?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团圆节,在这一天到来时,即使是远在异乡的人也尽量赶回来一家人团圆。
中秋节天上月圆,人间团圆,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度过中秋这个传统节日?出示图片:我和爸妈回到了爷爷奶奶家,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中秋是团圆之日,我们在享受家人欢聚之时,有些人却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图片:中秋团圆日,交警忙碌时……出示图片,中秋团圆日,秋收正忙时……小结: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团聚和思念都是中秋的味道。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4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4课《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53b07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0.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上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中秋节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但他们对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了解不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感受家人团聚的温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难点:学会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氛围中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
2.准备中秋节的故事课件。
3.准备家庭成员的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中秋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家人团聚的情节,体会亲情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庭过中秋节的故事。
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中秋节的特点和习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关爱家人,珍惜亲情。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也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爱家人、珍惜亲情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过中秋节,并用照片或绘画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42b601b90d6c85ec3ac681.png)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三篇1、知识与水平(1)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和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教育,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2)了解民风民俗,了解习俗中的科学道理。
2、情感与态度(1)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要从小尊老敬长,奉献爱心。
3、行为与习惯养成尊老敬长的好习惯,懂得尊老敬长是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
4、过程与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学会在了解、搜集风俗习惯的社会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和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教育,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2)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难点(1)了解月光的形成等一些初步的自然科学常识。
(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关于中秋的传说和风俗。
2、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各地秋天有特色的节日活动。
教学过程―、谜语导入,引出主题师:孩子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请你们猜一猜。
生:中秋节。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
中秋节会在哪个季节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呢?生:秋天。
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每年的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对,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知识。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以谜语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中秋节,了鮮各地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师:孩子们,你们谁来跟大家讲讲我们看到的超市、商场中相关中秋节的宣传场景呢?与同组内的小朋友分享吧。
生分组实行讲述,师巡视指导。
师:孩子们,你们讲得真好,观察得很仔细,你们了解了哪些相关中秋节的风俗呢?生1:吃月饼。
生2:赏月。
生3:逛灯会。
生4:全家人聚在一起过节,团团圆圆。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很多相关月饼的知识跟你们分享一下。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f30f51cc17552707220865.png)
团团圆圆过中秋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
2、制作月饼,感受与教师、同伴共庆佳节的快乐,萌发爱教师、同伴的情感。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对中秋节有初步的概念意识,家长帮助幼儿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相关资料,开展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活动。
物质准备:橡皮泥若干、PPT图片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展示自己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的资料,运用已有的经验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一)听音乐《爷爷给我打月饼》,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上课前我们一起听一首乐曲,听一听,猜一猜,这首乐曲是什么,竖起你们的耳朵认真听噢!师:小花,你第一个举手,你来说说。
师:你说的这首乐曲是小树叶?还有哪位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呢?师:小圆你说没有听清楚,那我们大家再认真听一遍,这次一定要认真听噢!师:好了,现在有哪位小朋友听出来了呢?师:嗯,小岳说这首乐曲是爷爷给我打月饼,大家觉得小岳猜的对不对呢?(再次播放乐曲,随音乐唱起)师:没错,小岳猜对了!就是爷爷为我打月饼,小朋友们还记得这首曲子吗?师:那么问题来咯!歌词里面爷爷为我打月饼是在什么时候呢?师:恩,没错就是(声调提高)八月十五---中秋节(延长音调)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中秋节!(二)引导幼儿互相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中秋节传说和习俗。
师:(出示嫦娥PPT图片)今天呀,我们班里来了一个漂亮的小仙女,她有点害羞,小朋友用热烈的掌声把她欢迎出来好不好(教师自身也带头鼓掌)师:噹当当!就是嫦娥姐姐!今天上课前,嫦娥姐姐有委托老师,向大家提出几个小问题,想要考一考大家!小朋友们,接受嫦娥姐姐的挑战吗?师:好了!竖起你们的小耳朵,注意听嫦娥姐姐给出的第一个小问题咯!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嫦娥姐姐的故事呀?师:小飞第一个举手,你来说说。
师:噢,小飞说,嫦娥姐姐原来是在地上生活,一不小心吃了丹药,身体呀变得跟云朵一样轻飘飘的,就飞到月亮上去。
小飞说的很棒,请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
知道中秋节是我们秋季里的民族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2、激发热爱家人,热爱祖国的情感,渗透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3、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前调查了解秋天的节日有哪些,有什么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
(2)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途径,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以及中秋节习俗。
(3)回顾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课上讲一讲。
(4)准备月饼等。
教学过程:
一、模拟节目导入新课(3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合作,做一档节目:秋天的节日——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师板书)
现在我们认识一下来到节目现场的各小组同学。
(教师介绍各个小组)
二、秋天的节日
师:我们的节目叫秋天的节日,那么,秋天有哪些节日呢?生答,教师板书可能的答案:七夕节,中秋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寒衣节
师:哪些是传统节日呢?(教师节、国庆节是现代法定的节日)四个传统节日中,老百姓最重视的还是中秋节,月是故乡明,中秋节这天家中的每位成员,不管离家多远,都想要赶回家和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
三、中秋节起源
师:中秋节不仅对老百姓重要,而且从2008年开始已经成为我国的法定节日,这一天放假一天。
咱们刚过中秋不久,还记得过中秋情景吗?咱们现场采访一下:
1、和谁一起过的?谁来了,远吗?谁没来,为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怎样过的?
师:有位同学做了一首中秋诗,看屏幕(播放:年年过中秋,今又过中秋。
岁岁年年过中秋,为啥都
盼过中秋?)
师:中秋节的来历请X小组来为同学们解决一下。
学生回答
1、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饼传信。
2、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生答,播放月亮的知识)
3、夕月
师:看大屏幕(播放:据史书《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也就是说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这种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
四、中秋节习俗
师:同学们,看来庆中秋是很久以前就有了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分瓜必牙错怎么分?咱们试一试!
活动:分瓜(各小组分瓜,评价。
提醒注意刀!)
师:中秋最重要的一种食品不是瓜,是什么?请X小组来讲一下月饼的来历。
(生答)
师:看屏幕(播放:自古中秋夕月,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师:刚才分了西瓜,再来分月饼。
注意数好人数!
活动:分月饼。
提醒注意刀。
师:现场采访,你们家中秋节人都齐了吗?给他们留月饼了吗?(生答)
师:看大屏幕(播放,舅舅怎么不回来?姑姑怎么过中秋?)
师:同学们,我们向在节日不能回家的亲人表达我们的思念,向在节日里坚守岗位的人们致敬!师:同学们,我们和家人团聚不难。
你有没有想过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大家庭(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由于历史原因,某些地区和祖国大陆分离了。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1997年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1999年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怀抱。
现在台湾还和大陆处于分裂状态,有一部分人要让台湾独立出去,我们答应吗?我们共同期望,台湾能够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圆。
师:同学们,刚才咱们又是西瓜,又是月饼,全是吃的!咱得说点不是吃的,要不然就成吃货了。
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除了吃月饼还有赏月。
请X小组展示你们搜集的赏月作品吧。
(学生展示)
3、中秋佳节在外漂泊的游子和家人虽然天各一方,但是能同时看到同一个月亮。
看着圆圆的明月,就像家人在身旁一样。
圆圆的月亮寄托了我们一盼望团圆的美好愿望。
(播放《月之故乡》)
五、我来作诗
师:中华诗文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些诗歌,让我们似乎看到一轮明月下浓浓的乡情和不尽的情思。
哪些同学给我们朗诵一首?(学生朗诵)
师:咱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过过诗瘾,如何?八月中秋月儿圆,--------------。
请大家开动脑筋,续编这首儿歌。
看哪个小诗人能够续编的合情合理押韵。
(小组活动,展示)
师:佩服,佩服!同学们还真有两下子,小小年纪就能作诗颂文,,将来肯定要成为小诗人!
六、小结
1、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想说点什么 ?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我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习俗、我品尝了中秋的美食,我感受到了幸福,我还知道了应该感谢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叔叔阿姨们,我们应该向灾区奉献爱心)
2、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幸福,收获了快乐,懂得了感恩。
最后,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份美好的祝福,祝福大家月圆人圆事事圆,祝福大家学习进步,梦想成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
与
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