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大自然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版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第一篇:《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第2课走进大自然教学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2.熟悉做画工具,学习使用方法,训练调色能力。
3.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是美丽的,用这些色彩来画成的图画也是美丽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色彩并大胆地开展调色练习。
2.教学难点: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美感,激发情感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做画过程中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寻找学校或学校附近比较适合课堂教学的自然风景点。
2.学生准备:水粉颜料、水粉笔、洗笔罐、调色盒、抹布、报纸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二)导入阶段:请同学们品尝各种水果糖。
设问:吃了什么颜色的糖?觉得是怎样的味道?(学生感受、讨论并回答)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丰富的色彩。
(分组到操校园里寻找)(三)发展阶段:1.认知常见的颜色红、橙、黄、绿、蓝、紫。
(说到什么颜色时能举出相应色彩的事物)2.欣赏三段音乐设问: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感受、讨论并回答)3.色彩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大自然吧!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4.把学生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
(小组长挥挥彩旗与彩旗想应的一组小朋友就站起来。
)5.欣赏小朋友的作品看了画以后,谁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6.每组的桌上都摆放了我们上课用到的物品,先和组内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告诉大家,你们这组将怎样利用他们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四)生练习,师巡视指导: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五)讲评:把学生作品连成一片,进行作业交流。
每组留下一名小朋友,作为这幅画的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充当观众,一起来参观我们的《走进大自然》画展。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中的第1课。
选择“走进大自然”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大自然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
本课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开始,关注身边神奇的自然现象。
围绕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象或事物展开,以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
本课由一个活动组成。
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自然景物。
通过观察,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能对大自然的景物产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愿意分享、懂得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将对学生系统学习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自然的景物,对某些自然景物会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自然世界的组成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走进大自然”是本单元的开篇课,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
教师应在学生对自然世界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是由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初步培养科学学习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策略1.从教的方面来说,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活动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展开活动;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方法指导等。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
最新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知道大自然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通过对身边环境的观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自然事物所得的信息,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科学态度:对自然事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有趣。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起始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单元。
教科书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开始,关注身边神奇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科书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对身边常见事物进行细微观察上。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学生对认识大自然有着天然的好奇心。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四、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大自然的构成,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五、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观察自然事物所得的信息,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六、教学准备:PPT七、教学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大自然的视频)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大自然中,你知道大自然中有什么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2、活动1了解大自然的组成:(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大自然事物,交流各自的发现)师: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了很多大自然的事物,你们能不能说说大自然有什么呢?生:……(学生自由发言)师: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
3、过渡:美丽的大自然除了有这些事物,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呢?4、活动2发现大自然有趣的现象(学生观察教科书5幅图,分5小组观察,然后小组汇报)师: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自然现象。
生:(小组汇报)师:对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老师是个好奇宝宝,老师想知道是不是所有花儿都有香味?为什么会有流星?你们有哪些问题呢?我们来比赛提问题,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生:……(学生自由提问)师:你们都很会提问题,这是成为科学家很重要的一个品质。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2.初步认识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亲自感受大自然;2.教授学生一些大自然的基本知识;3.启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活动切实抓住学生的兴趣;2.如何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课件;2.野外调查表(大自然中遇到的植物和动物);3.示范视频;4.相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2.领读《走进大自然》,介绍本节课主题。
二、理论讲解(10分钟)1.讲解大自然的定义和意义;2.简单介绍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如四季变化、水循环等。
三、户外实践活动(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调查,让学生去校园或社区的公园中观察和记录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2.学生使用相机记录下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并填写野外调查表;3.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这些植物和动物是怎么生长、繁殖的,它们对环境有什么作用等。
四、总结和讨论(15分钟)1.回到教室,让学生汇报他们的野外调查结果,展示照片;2.学生相互交流观察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自然的奇妙之处;3.讨论学生所见的植物和动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作用。
五、培养环保意识(25分钟)1.播放环境保护相关视频,介绍环保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自然,让生活环境更美好;3.分组讨论并设计海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4.学生展示海报并互相交流,通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环保意识。
六、作业和反思(10分钟)1.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环保的看法的作文;2.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动植物园,进一步了解和体验大自然;2.邀请环保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3.组织学生进行环保行动,如清理校园或社区的垃圾等。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3篇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篇6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如个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方法。
教学目的:1、显性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隐性目的: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思路:1、通过启发回忆,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知和发现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美,经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2、教师设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或公园玩吗?那里的'风景美不美呢?给你印象最深感觉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你们回答得真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们都非常的喜欢大自然,这节课老师就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板书课题。
4、讲授新课:⑴教师展示图片或者播放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课本上的图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⑵教师重点介绍一到两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上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诉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⑶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它的原因。
⑷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工作。
几哦市要多鼓励表扬发言的同学。
⑸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美的信息。
你们感受到了吗?树木正在发芽,叶子正在由淡绿变成深绿,露珠儿在小草尖上晶莹的闪动着,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你们能感受到吗?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我们能为保护她而做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自由谈谈。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3篇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篇1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
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
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哽档那锾”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
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
4、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篇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并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设计制作。
能力目标:观察讨论使学生掌握自然的特征与组成,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发散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
一年级科学上册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本篇教学设计是围绕一年级科学课程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编写的。
本单元紧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通过对大自然的探索和了解,让学生能够增强自然保护意识,关心环境,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2.探索大自然,学会观察、发现3.关注环境,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4.了解生命的特征教学内容1.生命基本特征及分类2.感官认识的引导与启示3.植物和动物的基本认识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观察、感知、思考?2.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生命的特征?3.如何让学生增强自然保护意识?教学方法1.感性认识法2.讨论法3.游戏法4.亲身实践法教学步骤1.引入引入生命的话题,以“什么是生命”为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普遍存在。
2.概念认识回答“什么是生命”,并引导学生根据颜色、形状、气味等感官判断方法了解生命分类。
3.生命特征的发现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的生命特征。
4.生命的多样性认识介绍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概念,以比较法让学生发现其异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5.自然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游戏和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营造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加深对生命的认识。
2.自我评价:从生命的特征、分类等方面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研究兴趣。
教学后记本次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年级环保教案《走进大自然》
一年级环保教案《走进大自然》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
大自然是指什么?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
人生活在什么地方?(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进入课文亲亲大自然(1)照片欣赏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
(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2)看图走进大自然: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3、进入大自然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讨论;小结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关心环保就是关心你自己2、知道在我们看不到的土里生活着哪些好朋友。
3、能用实验观察土的颜色2、教学难点是了解土里生活的好朋友。
2、用纸巾包土,使劲捏一捏,摊开纸,看到了什么?3、了解陶器产生的故事。
1、同学们已在家观察了土壤,在土壤中都看到了些什么?汇报一下。
颗粒状湿的褐色的有小虫子有落叶有树根有石块有……2、你的窗纱上都留下了什么?植物类:落叶树枝树根花瓣……动物类:蚯蚓屎壳郎蚂蚁……3、总结:你看到土壤里有什么?二、研究土壤1)用放大镜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颜色深浅 2)用手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粗糙程度3)用手握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 4)用手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潮湿度因为——我给每一颗种子输送养料,我给每一棵树扎根的地方,我托起每一座山,我挽起每一条河,我给每一个期待收获的人带来希望教学目的:1. 让学生通过亲近自然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的生灵。
《走进大自然》的教案范文
《走进大自然》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掌握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分类,如植物、动物、矿物等。
2. 观察自然:教授学生观察自然的方法,如观察动植物的外形、习性、生长环境等。
3. 描述自然:培养学生用文字和图片记录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4. 自然保护:让学生了解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然观察和保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讲解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方法。
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自然观察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细致、记录准确等。
3.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察角度、描述准确性以及环保意识的体现。
《走进大自然》的教案范文
《走进大自然》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2. 动植物的认识和观察3. 自然现象的解释和理解4. 环保知识的普及和讨论5. 户外活动的安排和实践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美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描述法: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大自然的美景,提高他们的描述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大自然中的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4. 实践法:安排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走进大自然》2. 教具:图片、视频、户外活动器材3. 场地:教室、户外大自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 新课导入: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
3. 课堂讲解:讲解大自然的基本构成,包括自然景观、动植物、自然现象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大自然中的环保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5. 户外活动:安排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大自然的学习兴趣。
2. 评估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了解他们在观察大自然过程中的成长。
4. 结合户外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环保行为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大自然摄影比赛,展示他们对大自然美景的捕捉能力。
2.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为保护大自然贡献力量。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和大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4. 开展跨学科合作,如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结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概念,认识大自然的基本特征。
2.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并提高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觉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自然现象引入(5分钟)1.使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一些常见现象,如日出日落、花开花谢、蝴蝶飞翔等。
2.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识。
Step 2 带领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特征(10分钟)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各种景观,如山川河流、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等。
2.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
3.解释大自然的基本特征,如自然界规律、多样性、独特性等。
Step 3 讲解大自然的重要性(15分钟)1.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水源、空气、资源等。
2.让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破坏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Step 4 学习大自然的保护方法(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大自然保护的案例,如森林保护、水源保护、动植物保护等。
2.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让学生讨论并列举更多的大自然保护方法,如节约用水、减少捕猎、垃圾分类等。
Step 5 感受大自然的美(20分钟)1.在教室里创造一种大自然的环境,如播放自然的声音、放置植物等。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并用笔和纸写下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同学们分享彼此的感受。
Step 6 复习总结(10分钟)1.围绕大自然的概念、特征和保护方法,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检查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如简答题、选择题等。
3.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保护大自然。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郊游、野外观察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奇妙。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走进大自然》,主要介绍了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
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事物,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大自然的概念,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如:太阳、水、树木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关心和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大自然的概念和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认识大自然。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但对于大自然的认知还比较模糊。
他们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兴趣。
因此,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和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描绘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事物。
例如,一张山脉和湖泊的图片。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询问学生对图片中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事物是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吗?为什么?”第二环节:新课呈现1. 教师出示一张太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形状和颜色。
例如,展示一张太阳在蓝天中升起的图片。
2. 教师介绍太阳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它能给我们提供光和热。
例如,教师可以说:“太阳是一颗巨大的恒星,它发出的光和热能够照亮我们的地球,使我们能看到事物和感受到温暖。
”3. 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太阳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问:“太阳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它能为我们提供哪些东西?”第三环节:探索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水源,如:水龙头、水杯中的水等。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主题: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探索和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现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能力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具;2.小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卡和评价表;3.素材和样品:岩石、植物、昆虫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和现象;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哪些大自然的事物和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Step 2 探索大自然(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现场观察和探索,每组发放一个任务卡;2.任务卡上列出不同的大自然事物和现象,学生根据任务卡的要求观察和记录;3.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各小组汇报一些观察结果给全班听。
例如:任务卡一:观察任务:观察一个岩石,尽量观察它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任务卡二:观察任务:观察一种植物,尽量观察它的叶子、花朵、根部等结构特点。
任务卡三:观察任务:观察昆虫,尽量观察它的形态特点、行为习性等。
Step 3 分享和总结(15分钟)1.各小组派代表将观察结果汇报给全班;2.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结果中总结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现象,例如多样性、变化性、生命力等;3.教师提醒学生大自然的重要性和需要保护大自然的理念。
Step 4 创造性活动(2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自然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创造;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观察结果,创作一幅画、一篇文章或设计一个实物展示大自然的魅力;3.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在评价表上给予评分。
Step 5 总结和延伸(10分钟)1.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大自然的特点和重要性;2.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布置延伸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观察和探索大自然,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走进大自然》(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走进大自然》(教案)走进大自然——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
2.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生物和自然现象,并能识别部分植物和动物。
3.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掌握些基本生物和自然现象的特点。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相关植物和动物的标本或图片。
3. 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2. 探究大自然(30分钟)a. 植物的分类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或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植物分类,如草、树、花等,让学生根据观察,发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b. 动物的分类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标本或图片,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鸟、鱼等。
通过观察它们的外貌、行为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方式进行动物的分类。
c. 自然现象的观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认识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天空变暗、风吹树叶摇晃、水蒸气变成水滴等。
通过带领学生观察这些自然现象,并激发他们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活动应用(40分钟)a. 走进大自然小实验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
例如:放一碗水在阳光下,观察水的变化;在风中放一张纸,看看会发生什么;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看它们是如何传播的等等。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b. 动物和植物标本展示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动物和植物的标本,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貌特点,并试图通过观察推断它们的生活方式、食物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设计《走进大自然》
实践:用吹口哨参与鸟鸣;用分组拍手的方式参与歌曲的旋律
B、聆听口笛曲演奏的《苗岭的早晨》。
思考:两种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作品的异同
板书设计
作业或预习
1.表演歌唱大自然的歌曲。
2.收集有关苗族的知识,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自我评价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姓名:日期: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初一级
教学形式
教师
廖奕辉
单位பைடு நூலகம்
揭东锡场世德初级中学
课题名称
走进大自然
学情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乐理知识;
2.学生有一定的欣赏基础。
教学目标
1、会唱《小鸟、小鸟》,能够运用正确,轻巧而活泼的声音表达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2、聆听两种不同乐器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能够听辩乐曲的主题,感受两种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作品的异同。
C、指名学生领唱主歌,其他同学齐唱副歌。
D、各组设计动作表演歌曲
E、指名学生表演歌曲
4、欣赏《苗岭的早晨》
引入:《小鸟、小鸟》是歌唱大自然的歌曲,下面请同学们来判断感受下面的歌曲是否也是赞美大自然的。
A、聆听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
初听:感受作品描绘了什么情景
讲解:教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感受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1、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
2、检查作业:分小组表演歌曲
3、歌曲《小鸟、小鸟》
A、齐唱,评价:
a段——使用后起拍,富有跳跃感,形象鲜明,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
走进大自然一年级科学教案
走进大自然一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基本的观察和探究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和探究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需要收集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一些典型的自然科学探索案例。
同时,教师还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教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自然。
2.课堂演示在课堂演示环节,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之后,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观察和探究自然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并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简单的教具进行自然探索。
3.小组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探究动物的习性等。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并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
4.互动环节在互动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探究经历和感受,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或谜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知识。
5.实验操作步骤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观察植物生长过程、探索动物的行为习惯等。
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同时,教师还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亲眼观察、亲口表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与自然知识相关的填空题、选择题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知识。
【全】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广东版
一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1、让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甚至爱上自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
3、让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4、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具】PPT【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1、师生问好,坐姿规范,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2、学生点到,安全第一。
二、课堂进行时:翻开书本,读标题:走进大自然。
问:什么是大自然?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点名回答。
师:水、空气、山脉、河流、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问:我是不是大自然?生争议中。
师:简单的叙说地球的产生,人类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
问: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那么我们作为人类,是否应该尊重大自然呢?生翻开书本看第2、3页(3分钟左右)问:河水是从哪里来?问:花儿是不是都有香味的?(答:当然不是,地球上有2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但能散发出香味的只占有一小部分,有的花还很臭呢,比如说鱼腥草等。
)问:书上还有什么?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师:瀑布,解释瀑布的形成以及世界著名的几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
茶花:别名叫做山茶花,颜色有红、百、紫、黄等颜色,甚至有彩色的。
属于“十大名花”中的第八,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品种多达2000种,中国有其中的300多种。
21教育网翠鸟:吃鱼和甲壳类等多种昆虫,世界上有15种,中国仅有3种,分别是:班头、蓝耳、普通三类。
珊瑚:是一种动物,可用作装饰品,也可以药用。
鱼:现在大约有32000多种,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适当给孩子带入脊椎动物的定义,但不要太深)。
吃鱼可以健脑、补钙、养血、防畸变等。
特殊的鱼有:世界上最快的是旗鱼;会飞的鱼是燕鳐鱼;会走路的鱼是龟壳攀鲈;会发声的鱼有康吉鲤、电鲶、箱鲀、海马等;会发电的鱼有电鳝、电鲶、电鳗。
一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大自然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版
第1课“走进大自然”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中的第1课。
选择“走进大自然”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大自然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
本课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开始,关注身边神奇的自然现象。
围绕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象或事物展开,以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
本课由一个活动组成。
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自然景物。
通过观察,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能对大自然的景物产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愿意分享、懂得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将对学生系统学习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自然的景物,对某些自然景物会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自然世界的组成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走进大自然”是本单元的开篇课,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
教师应在学生对自然世界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是由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初步培养科学学习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策略1.从教的方面来说,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活动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展开活动;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方法指导等。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生活经验进行描述,并积极地与同学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走进大自然”
一、教材分析
“走进大自然”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中的第1课。
选择“走进大自然”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大自然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
本课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开始,关注身边神奇的自然现象。
围绕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象或事物展开,以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
本课由一个活动组成。
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自然景物。
通过观察,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能对大自然的景物产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愿意分享、懂得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将对学生系统学习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自然的景物,对某些自然景物会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自然世界的组成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走进大自然”是本单元的开篇课,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
教师应在学生对自然世界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是由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初步培养科学学习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策略
1.从教的方面来说,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活动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展开活动;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方法指导等。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生活经验进行描述,并积极地与同学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2.知道大自然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和植物。
3.通过对身边环境的观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4.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自然事物所得到的信息,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5.对自然事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有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教学难点:通过对身边环境的观察,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自然事物所得到的信息,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各种自然现象、植物和动物的图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 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自然现象、植物和动物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在春游的时候,四个主题人物身处大自然中。
自然界里有茂密的树林、茵茵的绿草、灿烂的野花,还有涓涓的溪流、肥沃的土地等。
问题:花儿都有香味吗?河水是从哪里来的?
交流:根据设置的情境和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想法。
任务:对大自然的景物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探究
(1)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
出示:山脉、河流和海洋图片。
问题:从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图片进行描述。
引导:你是怎样知道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可通过多种途经学习知识,发表的意见都要有依据。
归纳:自然世界里有山脉、河流和海洋。
问题:除了山脉、河流和海洋以外,大自然中还有什么?
出示:植物和动物的两大类图片。
讨论:分组观察植物和动物的两大类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信息。
交流:请小组代表对图片的信息进行语言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楚,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小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出示:流星图片。
问题:你知道这种自然现象吗?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情况。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图片进行描述。
评价:对描述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楚,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出示:枯叶蝶图片。
问题:这是什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情况。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图片进行描述。
评价:对描述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楚,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出示:猪笼草图片。
问题:这是什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情况。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图片进行描述。
评价:对描述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楚,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出示:五种自然事物或自然景象的图片。
任务:选一种有趣的自然事物或自然景象进行介绍。
活动:分组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自然现象的神奇之处,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交流:请小组代表对图片的信息进行语言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
通过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从而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如果学生不能描述这些自然现象,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归纳:在生活中,要多观察自己身边的自然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些自然现象的神奇之处,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拓展活动
任务:阅读报纸或杂志,找到一张你认为有趣的自然现象或景物图片,剪后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并与同学交流。
八、板书设计
第1课走进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