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药物治疗-PPT课件
《抗抑郁药合理使用》课件
![《抗抑郁药合理使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4ef75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9.png)
医生评估
心理社会功能改善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情况 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程度,对疗效进行评估 。
关注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改善,如工作、 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恢复情况。
疗效监测的指标
01
02
03
04
抑郁症状改善程度
关注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程度 ,如情绪、睡眠、食欲等方面
的变化。
生活质量提高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 ,包括社会功能、家庭关系和
监测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案例三: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方案调整
总结词
难治性抑郁症需综合多种治疗手段,必要时可考虑换药或联合治疗。
详细描述
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单一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需要考虑换药或联合治疗。如可 考虑将SSRIs类抗抑郁药与增效剂如锂盐、甲状腺素等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若仍无 效,可考虑使用电休克治疗或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
选择合适的诊断工具,如SCID、 MINI等,确保抑郁症诊断的准确 性。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 史、用药史、精神病史等,以避 免误诊和药物相互作用。
剂量适度
起始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状 况,制定适宜的起始剂量。
调整剂量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适时调整 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副 作用。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广泛使用、安全有效
SSRIs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抑郁药之一,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相对较少的特 点。它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 改善抑郁症状。SSRIs对大多数患者都有效,且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抑郁症。
抗抑郁发作药物介绍PPT课件
![抗抑郁发作药物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42fae23186bceb19e8bbb9.png)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常用的药
药名 苯乙肼 闷可乐 苯环丙胺 吗氯贝胺 英文药名 phenelzine isocarboxazid tranylcypromine moclobemide 常用剂量 (mg/day) 15-75 10-30 10-30 100-600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副作用
植物神经
•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不良反应比TCAS轻。 •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焦虑、紧张、失眠、 乏力、困倦、口干、多汗、震颤、兴奋、转躁。 • 罕见有低钠血症,白细胞减少。
氟西汀的临床特点
• • • • • • 抗抑郁作用 对于厌食症和贪食症的患者有效 改善精神运动性迟滞,改善认知功能 性功能障碍和激越性失眠患者避免使用 半衰期长,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更长 对NE和5HT2C选择性低
氯丙咪嗪 clomipramine 阿米替林 amitriptyline 多虑平 doxepin
马普替林 maprotiline
三环抗抑郁剂:禁忌症
禁用
粒细胞缺乏症 严重心、肝、肾损害 青光眼 前列腺肥大
慎用
癫痫患者 老年人 心肌梗塞后
妊娠头三个月
TCAs:副作用(1)
ssris的不良反应氟西汀的临床特点氟西汀的临床特点抗抑郁作用抗抑郁作用对于厌食症和贪食症的患者有效对于厌食症和贪食症的患者有效改善精神运动性迟滞改善认知功能改善精神运动性迟滞改善认知功能性功能障碍和激越性失眠患者避免使用性功能障碍和激越性失眠患者避免使用半衰期长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更长半衰期长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更长对对nene和和5ht2c5ht2c选择性低选择性低西酞普兰的临床特点西酞普兰的临床特点选择性最强的选择性最强的ssrissricyp2d6cyp2d6抑制弱抑制弱过量安全过量安全激越和睡眠紊乱患者避免使用激越和睡眠紊乱患者避免使用少有性功能障碍少有性功能障碍胃肠系统的副作用少胃肠系统的副作用少没有明显的失眠焦虑激越作用没有明显的失眠焦虑激越作用氟伏沙明的临床特点氟伏沙明的临床特点对强迫及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有效对强迫及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有效阻断茶碱氯氮平代谢合用时应减量阻断茶碱氯氮平代谢合用时应减量有撤药反应和胃肠症状有撤药反应和胃肠症状对多种胃肠症状激越失眠和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对多种胃肠症状激越失眠和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舍曲林的临床特点舍曲林的临床特点cyp2d6cyp2d6弱抑制剂弱抑制剂腹泻较多见腹泻较多见对惊恐患者常激活和致惊恐作用对惊恐患者常激活和致惊恐作用对对dada具有一定选择性具有一定选择性具有抗抑郁作用具有抗抑郁作用多种胃肠症状激越失眠和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多种胃肠症状激越失眠和性功能障碍的患者避免使用帕罗西汀的临床特点帕罗西汀的临床特点对各类焦虑障碍有效对各类焦虑障碍有效对乙酰胆碱具有一定选择性因此有轻度抗胆碱对乙酰胆碱具有一定选择性因此有轻度抗胆碱副作用副作用停药太快可能有撤药反应如静坐不能肌张力停药太快可能有撤药反应如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不安胃肠症状头晕障碍不安胃肠症状头晕惊恐治疗的耐受性好惊恐治疗的耐受性好对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有效对焦虑抑郁混合状态有效睡眠过多迟滞失眠或性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睡眠过多迟滞失眠或性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镇静作用镇静作用激活作用激活作用帕罗西汀西酞普兰以上结果来自加拿大抑郁症诊断和药物治疗指南以及药物制造厂家关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报告reesaldiagnosis2001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trazodonetrazodonenefazodonenefazodonemianserinmianserinmirtazapinemir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4d0d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3.png)
焦虑症及药物治疗
焦虑症概述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 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常常伴随着躯体症状,如 心慌、出汗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治疗焦虑症的 重要手段之一,包括苯二 氮䓬类药物、抗抑郁药物 等。
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治 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副作 用和疗效。
双相情感障碍及药物治疗
Part
02
常见精神疾病及药物治疗
抑郁症及药病,表现为持续的情绪 低落、兴趣丧失和思维迟 缓等症状。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 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选 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 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应遵循足量、足 疗程的原则,同时需密切 观察副作用和疗效,及时 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
详细描述
新型抗焦虑药物如选择性苯二氮卓受体拮抗剂(SBRAs)和具有新型作用机制 的药物,如谷氨酸类药物和神经肽类药物等,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为焦虑症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新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发
总结词
新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在研发中注重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快 速稳定情绪,减轻焦虑、 抑郁等症状,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在某些情况下,药物治疗 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 法,如某些严重的抑郁症 和焦虑障碍。
对未来药物治疗的展望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将有更多新型药物问世,为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 择。
未来药物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 展,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和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s)等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更高的疗 效和更少的副作用,为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更好 的治疗选择。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二版udae药物治疗部分PPT课件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二版udae药物治疗部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d9f17e0722192e4436f62d.png)
急性期其他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 轻度抑郁症可单独使用
补充或替代药物治疗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
• 中、重度联合药物治疗
附加治疗
• 单用心理治疗6周后无疗效 或12周后症状缓解不完全, 应联合药物治疗
• 认知行为治疗和人际心理治 疗可以作为急性期的一种治 疗方法(2/B)
11
巩固期治疗目标
• 目的——预防复燃
90%
80%
70%
•
急性期治疗未完全缓解者,
60% 50%
其复燃风险更高
40%
30%
20%
• 未完全缓解的患者在这一 时间单独使用心理治疗, 其复燃的可能性也较高
10% 0% 复燃率 (症状缓解 后4~9个月)
坚持治疗者 停止治疗者
12
巩固期治疗选择及原则
预防复燃治疗选择 • TCAs及新型抗抑郁药物均有效
• CFDA批准抑郁障碍的适应
3.2.4 终止治疗
证的治疗方法
3.3治疗方法
3.3.1 药物治疗 3.3.2 心理治疗 3.3.3 物理治疗 3.3.4 其他治疗
• 取消教科书式介绍 • 增加疗效评价 • 增加证据分级/推荐分级 • 简介中草药治疗 • 简介光照疗法、运动疗法
等其他治疗方法
2019/8/22
6~12次/疗程
• 原先抑郁发作时,用充分的抗抑郁药 治疗无效,进一步的药物治疗仍可能 无效
• 伴有妄想(通常是偏执性、躯体性或 自我负性评价)
• 躯体疾病不能给予药物治疗的患者 • 有骨折病史或骨质疏松、年老体弱、
部分心血管疾病等不能用传统电抽搐 方法治疗者
抑郁症的治疗PPT课件
![抑郁症的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50a0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5.png)
目录
• 抑郁症的概述 • 抑郁症的治疗方式 • 抑郁症的预防与康复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抑郁症的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 思维迟缓为主要特征。
症状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疲劳、失眠、食欲改变 、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价值感降 低等。
社会支持与抑郁症康复
提供情感支持
家人、朋友和同事应该给予抑郁症患 者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走 出困境。
鼓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扩大社 交圈子,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
提供实际帮助
为患者提供实际帮助,如协助他们处 理日常事务、陪伴他们参加医疗就诊 等。
倡导社会关注与支持
提高社会对抑郁症的认知和理解,消 除歧视和偏见,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 持和关爱。
吸烟、酗酒等。
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建议
接受专业治疗
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专 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培养兴趣爱好
重新培养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活动,增加 生活乐趣和丰富度。
记录情绪变化
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了解自己的情绪波动 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和管理情绪。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良好的睡眠等。
家属D
家属D分享了如何理解和支持抑郁症 患者的经验,以及如何帮助患者建立 积极的生活态度。
家属E
家属E讲述了陪伴患者度过抑郁症的困 难时期,以及如何与患者共同应对疾 病的挑战。
专家对抑郁症治疗的看法与建议
专家F
专家F认为抑郁症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 的治疗计划。
2024年度-抑郁症医学PPT课件
![2024年度-抑郁症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05ea8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b.png)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和学校教育等途径,提高公 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消除歧视和偏见。
高危人群筛查
针对具有抑郁症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家族遗传史 、生活压力较大等,进行定期筛查和评估。
心理干预
为高危人群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如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教育等,以增强其心理韧性和应对能力。
26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 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
。
精神检查
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 情感反应、思维内容等
。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排除可能导致抑郁症状 的身体疾病。
16
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 查等,以排除其他潜在
疾病。
评估工具及量表介绍
1 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用于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
全球范围内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 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 病之一。
4
症状表现
01
02
03
情感症状
持续的情绪低落、缺乏兴 趣和活力、焦虑或暴躁。
躯体症状
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 劳或精力不足、注意力难 以集中。
心理症状
自责和无助感、幻觉或妄 想等症状。
5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具备上述情感、躯体和心 理症状中的多项表现。
22
06 抑郁症的康复与 预防 23
康复期管理建议
持续治疗
在康复期,患者应继续接受药物 治疗和心理治疗,以确保症状的
稳定改善。
生活调整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 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
助于提升整体身心健康。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 和朋友保持联系,分享感受和经
2024抑郁症ppt课件精选图文
![2024抑郁症ppt课件精选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6682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6.png)
抑郁症ppt课件精选图文•抑郁症概述•抑郁症生物学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在抑郁症中作用•抑郁症治疗方法及进展目•抑郁症预防与康复期管理•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录抑郁症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发病率发病年龄性别差异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分型根据症状表现和病程特点,抑郁症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其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较高。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抑郁症生物学基础1 2 35-羟色胺(5-HT)假说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多巴胺(DA)假说神经递质异常假说神经内分泌调节失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亢进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HPA轴功能亢进,导致皮质醇分泌增加,进而影响情绪、认知等功能。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对情绪有重要调节作用,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素(T4)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等。
遗传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基因多态性家族聚集性多个基因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如5-HT受体基因、些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导致个体对抑郁症的易感性不同。
表观遗传学改变影像学改变与脑结构功能异常局部脑血流量(rCBF)减少01脑结构改变02功能连接异常03心理社会因素在抑郁症中作用心理应激与应对方式心理应激应对方式人格特质与认知模式人格特质指个体在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如神经质、内向性等,这些特质与抑郁症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认知模式指个体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看法和信念,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负性认知偏差,如自我贬低、无望感等。
社会支持网络及影响因素社会支持网络影响因素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差异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差异抑郁症治疗方法及进展药物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策略注意事项通过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调整情绪状态,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技巧应用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提高应对能力。
心理治疗原理心理治疗原理与技巧应用VS物理治疗方法简介电休克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综合性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治疗综合治疗长期随访抑郁症预防与康复期管理预防措施及推广普及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ppt课件
![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49988769dc5022aaea00ef.png)
3、乐趣丧失
是指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曰体验不到快 感。对大多数人感到快乐的活动,病人反而感到是郁症认知三联症
疲劳 体重降低 记忆力下降
34
隐匿型抑郁症问题
Masked Depression
(躯体化障碍)
是以躯体症状和功能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 躯体主诉多样,情绪症状不突出,多先到综合医
院就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且延误治疗 要善于发现,及时进行治疗或转诊
35
最常见的抑郁症状比率
抑郁/沮丧/心境低落 疲乏/无精力/倦怠 睡眠中断/少于正常 情绪/时常哭泣/想哭 焦虑/不安/害怕
阻滞a-受体,镇静、增强勃起作用,同时有体 位性低血压的副反应
19
单胺递质与抑郁症临床表现
5-HT功能不足的症状表现
NE功能不足的症状表现
惊恐/恐怖 强迫和冲动 攻击 贪食/厌食 性欲下降
抑郁情绪 焦虑 易激惹 认知功能下降
注意力受损 注意力集中困难 工作记忆力下降 信息处理过程缓慢 精神运动性迟滞 疲乏
发抑郁 精神病后抑郁
5
流行病学
6
国外流行病学数据
1994年美国流行学调查显示,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 率为17.1% ,年患病率为10.3%
1999年欧洲6国的抑郁障碍社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抑郁障碍的时点患病率高达17%
有关专家推断美国和欧洲诸国抑郁障碍的时点患病 率在12%~17%之间,终身患病率为20%左右
31
心理症状群
1. 焦虑 焦虑与抑郁常常伴发。 2. 自责自罪 3.精神病性症状, 主要是妄想或幻觉 4.认知症状,主要是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 5、自杀观念和行为 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 6、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思维发动的迟缓和思流
《抗抑郁药治疗进展》课件
![《抗抑郁药治疗进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f93d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6.png)
通过运动释放身体代谢产物,促进大脑内多巴胺的释放。
3 社交支持
与亲友或专业人士分享困扰,获得情感和信息的支持。
抗抑郁药的使用期限
抗抑郁药的使用期限因人而异,一般需要连续服药数月至数年,以预防复发 和确保疗效。
抗抑郁药的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
如头痛、恶心、失眠等,但大多数症状会随着适应期的过去而逐渐减轻。
《抗抑郁药治疗进展》 PPT课件
抗抑郁药是一类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本课件将介绍抗抑郁药的分类、优 缺点,以及非药物治疗方式等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抗抑郁药治疗的进展。
什么是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是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来改善患 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抗抑郁药的分类
传统抗抑郁药
罕见副作用
如性欲降低、体重增加等,需要密切监测并与医生沟通调整。
戒断症状
在停药时可能出现戒断症状,需逐渐减量避免反应加剧。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处理抗抑郁药的副作用?
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告知医生副作用的具体情况,以便医生能够调整药物剂量或尝试其他治疗方案。
个体化的抗抑郁药治疗方法
每个人对抗抑郁药的反应都可能不同,定期与医生交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疗效。
包括三环类、四环类等药物,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效 果。
SSRI抗抑郁药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 剂,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副 作用较少。
SNRI抗抑郁药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 抑制剂,对于情感和情绪调 节有显著疗效。
传统抗抑郁药的优缺点
1 优点
对某些患者有明显疗效,适用于长期治疗。
2 缺点
副作用较多,易导致依赖性和药物滥用。
抑郁症及药物治疗课件
![抑郁症及药物治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1445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0.png)
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融入度
药物治疗:未来将更加注重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患者依从性
心理治疗:未来将更加注重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结合,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 会融入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心理健康促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 减少歧视和偏见
心理治疗:加强心理治疗在抑郁症 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心理治疗的普 及率和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第一章
抑郁症概述
第二章
抑郁症的定义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
常用抗抑郁药物介绍
氟西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
帕罗西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 和强迫症
舍曲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
氟伏沙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
西酞普兰: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
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与支持
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提高治疗效 果。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情感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疾病负担和精神疾病
• 精神神经疾病占疾病总负担的10.4%
• 抑郁症占残疾校正生命年(DALY)减少的4.2%
• 抑郁症加自杀,则占5.9%,列第2位
一般认为DALY 1%的疾病为危害严重疾病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 update
全球疾病负担和精神疾病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启示(2)
精神疾病诊疗:
•从重精神病向抑郁症等转移 •从专科诊疗向社区卫生服务转移 •从单科诊疗向多科服务转移
2019年世界卫生日主题——精神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下发的宣传提纲指出,本 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精神疾病(精 神障碍)的未治率。换言之,就是要 •消除偏见,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疗率; •勇于关爱,让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得到 合适的治疗和更多的回归社会机会。
发病机理
希波克拉底(Hippocarate,约公元前460—377年): 《论人的本性》
• 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 这四种体液的组合,形成了人体的特质. • 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
• 多血质(血液占优势) • 粘液质(粘液占优势) • 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
发病机理
• 单胺假说
• 1993年7地区的抑郁症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 0.104/1000和0.208/1000
• 2019年上海某城区终生患病率为0.67%
• 2019年成都地区55周岁及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总患病率为 2.62%,其中男性1.6%,女性3.54%
• 2019年江西省抑郁症总患病率为1.15% • 2019年北京市患病率为3.31% ,终生患病率6.87% • (对比:美国20世纪90年代流行病学划区调查的重型抑 郁症年患病率为10%)
我国抑郁症的经济负担研究
• 采用上海、北京、长沙、苏州、成都5个 城市8个精神专科医院505例病人作为经 济负担研究对象,其中80%为门诊病人, 20%为住院病人。 • 结果:直接经济负担是141亿元人民币,间 接负担是481亿元人民币,总的经济负担为 622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
HuTW. The economic burden of depression and remi bursement polic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J]. AustralasPsychiatry,2019, 12(Suppl):11.
WHO全球疾病负担
•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 及其成员国的数据
• 提供135种疾病相关 的过早死亡,残疾 和健康状况恶化数 据。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cause one third of YLD
YLD: Years Lost with Disability
需求和治疗现状
-抑郁症的识别率低。
中国精神疾病
大多数精神病人,未予合适治疗 - 目前,分裂症治疗比例最高,亦仅30%
- 抑郁症、双相疾病、惊恐障碍,治疗比例仅10%
- 强迫症、酒依赖、痴呆、自杀/伤的治疗/干预率
全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负担研究的启示(1)
疾减少
传染病 营养病 产期疾病
增加
慢性病 老年病 精神疾病
–去甲肾上腺素和/或5-羟色胺突触浓度降低
导致抑郁
–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而5-羟色胺突触
浓度降低导致躁狂
证据:利舍平导致抑郁
发病机理
• 对单胺假说的质疑
– 抗抑郁药在刚摄入后即可阻滞神经递质再摄
取,但疗效出现需数周;
– 抑郁患者突触递质浓度不一定总是低的;
– 有些抗抑郁药通过其他机制起作用,并未造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内容
• 概述 • 抑郁症病因和发病机理 • 抑郁症临床表现和诊断 • 抑郁症治疗 • 抗抑郁药
“ 心中的忧郁 像只黑狗,一 有机会就咬住 我不放”
流行病学
• 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2%~16.2% •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Blamd RC.Epidemiology of affective disorder:a review[J].Can J Psychiatry,2019,42:367-377.
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抑郁影响每个人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09年 2019
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 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中国的疾病负担
• 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 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 恶性肿瘤等疾患。
• 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即 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力丧 失的1/5,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上 升至1/4。
中国流行病学
• 1982年12地区抑郁发作终生患病率0.262/1000
前20位全球疾病负担中有5项为精神疾病 • 抑郁症
• 自杀(伤)
• 双相情感疾病
• 精神分裂症
• 酒/药依赖
全球精神神经疾病负担 构成比(%)
抑郁 17.3 精神病 6.8
自杀(伤)
痴呆
15.9
12.7
药物依赖
其它
4.8
16.4
酒依赖
癫痫
12.1
9.3
中国精神疾病的情况
• 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提 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 人数在1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 知晓率不足5成,就诊率更低。
• 受体功能紊乱
发病机理
其他:
• 神经肽
– P物质(SP)
– 神经肽Y(NPY)
• 内分泌系统
– 甲状腺功能低下 – 淋巴细胞类固醇抵抗 – 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亢进
• 神经营养因子
发病原因
• 原发 • 继发
成突触神经递质浓度相对增高。
发病机理
调节紊乱假说(目前观点) • 神经递质系统调节失衡
–去甲肾上腺素(NE) –5-羟色胺(5-HT):与抑郁症的抑郁心境、焦虑不 安、运动抑制、不能应对应激、食欲减退、睡眠障 碍、昼夜节律紊乱及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 多巴胺(DA)
– 乙酰胆碱(Ach)
– 神经肽(neuropeptide) – γ-氨基丁酸(G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