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白细胞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参考值及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参考值:50%~70%。
中性粒细胞增多与减少和白细胞总数升高降低情况类似。
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如老年人,因机体反应性降低故白细胞数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并不升高,但白细胞分类中的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此时也可参考白细胞升高的临床诊断。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参考值:1%~5%。
这类细胞是中性粒细胞的早期阶段,在末梢血液中可以有一定的比例。
但过多出现时可视为异常。
当杆状核粒细胞>6%时,称为“核左移”:表示机体反应强烈,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能释放大量粒细胞到外周血来。
此种情况多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白血病或类白血病反应。
临床上常将>6%称为轻度核左移,>10%为中度核左移,>25%为重度核左移。
(3)嗜酸粒细胞参考值:1%~5%。
嗜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寻麻疹、药物过敏、过敏性紫癜等;②寄生虫感染;③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④某些血液病,如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霍杰金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嗜酸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和副伤寒患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4)嗜碱粒细胞参考值:0%~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粒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嗜碱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5)单核细胞参考值:2%~8%。
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①某些感染,如伤寒、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霍杰金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③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6)淋巴细胞参考值:20%~40%。
淋巴细胞是参与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细胞,能产生和携带抗体。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①感染性疾病,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等;②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粒细胞减少症等;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④器官移植术后的排异反应期等。
临床分析中的白细胞计数意义和应用

临床分析中的白细胞计数意义和应用白细胞计数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机体免疫状态、炎症反应及某些病理状态。
通过对白细胞计数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可以对患者的一些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监控。
本文将分析白细胞计数的意义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白细胞计数的意义白细胞是机体的重要免疫细胞,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白细胞计数反映了机体免疫功能及感染、炎症等病理状态。
以下是白细胞计数的几个重要意义:1. 评估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免疫反应,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进行评估。
一般情况下,炎症反应时白细胞总数会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2. 检测感染状态:白细胞计数在感染的诊断和监控中起到关键作用。
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尤其是细菌感染时更为明显。
而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数量可能会增加。
3. 评估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可以间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例如,免疫功能降低的患者往往白细胞数量偏低。
4. 判断血液病变:某些血液病变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来评估。
二、白细胞计数的应用1. 临床诊断:白细胞计数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白细胞计数的观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情况,并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和病情监控。
2. 炎症监控:对于炎症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通过定期监测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若白细胞计数持续升高,则表明炎症病情可能加重;若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则可能表示炎症在好转。
3. 药物治疗监控:某些药物治疗如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会对白细胞产生影响。
通过监测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4. 预测预后:白细胞计数在某些疾病的预后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白血病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恢复快慢与预后密切相关,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白细胞的计数在临床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广泛应用于炎症评估、感染监测、免疫功能评估等方面。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十分广泛,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疾病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数量和类型可以作为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白细胞数量在特定范围内波动,当白细胞计数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患有某种疾病。
例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而白细胞计数减少则可能与骨髓抑制、免疫功能异常等相关。
此外,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比例的改变,如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或淋巴细胞比例的降低,也可能提示某些特定疾病的存在。
白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显微镜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例如,在某些血液恶性肿瘤中,白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此外,白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还可以用于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感染病原体,如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白细胞的功能可以反映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抗病毒、抗细菌、抗肿瘤等免疫反应。
通过检测白细胞的功能状态,可以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和功能状态,从而判断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以评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状态,而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检测可以用于评估过敏反应的程度。
白细胞还可以作为疾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某些疾病中,白细胞的数量和类型的改变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例如,在某些恶性肿瘤中,白细胞计数的增高往往与预后的恶化和复发风险的增加相关。
因此,通过监测白细胞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疾病的预后,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白细胞在临床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某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白细胞的数量和类型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在化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的下降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同时也是化疗副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关键词】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
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白细胞与红细胞和血小板一样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又都是经历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而后成为具有各种细胞功能的成熟白细胞。
1 白细胞计数1.1 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严格使用EDTA-K2抗凝静脉血,抽血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摇晃切勿用力,防止产生气泡及造成溶血;取样后2小时内及时送检进行测定,室温贮存不得超过6小时。
白细胞计数有目视计数法和仪器计数法,目视法是血液经稀酸稀释后,成熟红细胞全部被溶解,注入计数池后,在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
数计操作时应注意因第1滴血混有组织液,应擦去。
不能过度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引起血液凝固或造成计数结果不准确,并保证计数板和盖玻片清洁。
一次完成充池,如充池过少、过多或有气泡,拭净计数板及盖玻片后重新操作。
计数池内如细胞分布严重不均,应重新充池。
计数红细胞用高倍镜,计数白细胞用低倍镜。
1.2 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波动性,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以相差1倍。
如下午较上午偏高;用餐后较用餐前偏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高;月经前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是(4.0~10.0)×109/L,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
当每升超过10.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增多。
而每升少于4.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减少。
机体有炎症时常出现白细胞增多。
有急性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类白血病反应等,白细数计数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如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出现病理性减少。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并介绍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白细胞在临床上常用于疾病的诊断。
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可能表明机体正在抵抗感染,例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会增多。
而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常常偏低。
因此,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和诊断疾病。
白细胞还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可以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
而这些造血干细胞往往来自于供者的白细胞,因为白细胞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
此外,白细胞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
通过抑制白细胞的活动,可以减轻患者的免疫反应,缓解疾病症状。
白细胞还在疾病的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通过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式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主动免疫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细胞免疫来对抗病原体,而被动免疫则是通过外源性的抗体来抵御病原体。
例如,白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来中和病毒,或通过吞噬细菌来清除病原体。
总结起来,白细胞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白细胞移植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而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则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研究和了解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疾病的不断演变,白细胞的临床意义还将不断拓展和深化。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白细胞的功能和机制,探索更有效的白细胞相关治疗方法,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白细胞的保护和强化,通过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休息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临床意义

一、血液检验(一)血常规检验白细胞(WBC,LEU)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4.0~10.0)×109/L;儿童:(5.0~12.0)×109/L。
【临床意义】1.增多:(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
一个人的白细胞总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于临界值者,应注意定时检查,尤其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观察中的病人。
(2)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丹毒、败血症、阑尾炎、脓肿、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3)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急性铅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4)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心肌梗塞等。
(5)急性失血、出血和溶血:如外伤大出血,肝、脾等破裂,脑出血,血型不合输血等。
(6)白血病及某些肿瘤。
(7)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8)原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急性发作等。
(9)少数病毒感染性传染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10)应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的几天内,白细胞常超过正常范围。
2.减少:(1)某些感染: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感染、病毒(如流感、麻疹病毒)感染、原虫(如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感染等。
(2) 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3)过敏性休克、重症恶病质。
(4)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替氏综合征、门脉性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5)化学药品及放射损害:如X线和镭照射,抗癌药物,严重砷、镁、汞、苯中毒等。
(6)其他:如营养不良、极度肾衰竭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中性粒细胞【正常参考值】成人:0.50~0.75(50%~75%),绝对数为(1.8~6.4)×109/L;幼儿:0.35~0.50(35%~50%);新生儿:0.70~0.90(70%~90%)。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的基本原理、检验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基本原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类型。
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通常以10的乘方形式表示。
白细胞计数可以通过显微镜计数法或自动计数法来进行。
显微镜计数法是指将血液样本制成薄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手工计数。
自动计数法则是通过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自动计数和分析。
二、检验方法1. 显微镜计数法首先,取适量的患者血液样本,以乙醇溶液进行稀释,然后将稀释后的样本均匀涂布在玻片上。
接着,将玻片放入染色剂溶液中染色,待染色完成后,利用显微镜逐个计数每个方格中的白细胞数量,最后乘以一个修正因子得出最终结果。
2. 自动计数法自动计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白细胞计数方法。
操作者将血液样本注入计数仪中,计数仪会自动对样本进行稀释、混匀、计数和分析。
最终,计数仪会给出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
三、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在临床诊断和监测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在炎症反应的监测和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通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
通过监测白细胞计数,可以及早发现炎症反应,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 判断感染程度:感染是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一般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来评估感染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3. 监测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也可以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在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白细胞计数会偏低,如艾滋病、免疫缺陷病等。
4. 辅助诊断疾病: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异常的变化,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白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应用

白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应用
石小玲;范妤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06(13)6
【摘要】白细胞形态分析是病理性血样标本必不可少的初步检查手段,是反映骨髓造血状态及血液病和其他疾病的橱窗,是检查与观察疾病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对血液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预后更有临床应用价值.现就白细胞形态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浅述如下,以供参考。
【总页数】2页(P900-901)
【作者】石小玲;范妤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血液白细胞形态检查在快速诊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 [J], 袁永红;石红梅;郭彩霞;张忍贤
2.白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应用 [J], 张蔚
3.Celldiff BCM-2血细胞形态分析系统白细胞分类能力的初步验证和临床应用评价 [J], 孙晓冰;黄晓春;徐健;孙懿;周道银;邓安梅;郭杰
4.全自动数字细胞形态学分析系统 CellaVisionTM DM 96在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
临床应用评价 [J], 宋蓓;张国军;李芬芬;李虓;康熙雄
5.儿童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J], 李玉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细胞相关指标在白血病筛查和鉴别中的应用评价

白细胞相关指标在白血病筛查和鉴别中的应用评价1白细胞相关指标简介白细胞(WBC)是体液中的最常见的微生物类型,其特征是具有中等大小、明显的核和内膜,以及替代性地移动和活动。
白细胞在人体内被广泛用于维护免疫力,而它们也可能暴露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因此,对白细胞相关指标的测量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起源和发展的信息。
常用的白细胞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s)、白细胞比例(WBCRs)、血球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淋巴细胞百分比(Lp%)和单个血小板体积(MPV)等。
测量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是诊断疾病的常见方法,除此之外,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筛查与诊断中。
2白血病筛查和鉴别中的白细胞相关指标应用白血病是指由白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所引起的血液疾病,其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特征是上调的白细胞计数和各种血液细胞异常比例。
因此,测量白细胞相关指标已经成为进行白血病筛查和鉴别的重要工具。
RDW和MPV是两种测量细胞的特性的白血病诊断标志物,它们与细胞的尺寸和变形深度有关。
它们是有效的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潜在诊断,例如RDW可以检测出变形性白血病,而MPV可以检测出细胞分裂不良。
此外,结合测定Nl%和Lp%可用于鉴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程度,前者反映了病变的程度,而后者提供了关于血液淋巴细胞的信息。
总的来说,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多种组合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白血病的类型、进展和保守治疗的效果。
3白细胞相关指标的评价作为白血病筛查和诊断的初级工具,白细胞相关指标具有良好的诊断精度。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用白细胞相关指标测定可以预测各种白血病的风险,其精准度也越来越好。
白细胞相关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白血病,而且还可以用于评估和检测白血病治疗的疗效,可以帮助测定治疗效果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某些疾病,如急性白血病,白细胞相关指标的检测也可以用来监控疾病活动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白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应用

症等严重感染 的疾病 ;核左移是 由于造血物质缺乏 、脱 氧核糖核酸减低或骨髓造血功 能减退所致 ,若在疾病过 程中突然出现核左移 ,则提示预后不 良。 综上所述 ,白细胞形态检查乃是一项操作简便 ,无 需特殊 昂贵设备,在一般基层医疗单位均可开展 ,且对
疾病 的诊断、鉴别 诊断、治疗监测与预后等方面,均 具
度 增生( 0 , >3 %) 相应 的细胞化学染色为阳性 ,则可确 诊 为急性 白血病 ;若在 白细胞胞质 中见 到棒状 小体 ,则是
确 诊为急性 白血病 的又一有力佐证 ;因为这种棒状小体 只 出现在 白血病细胞 中,而且棒状小体在急性粒细胞 自 血病 的幼稚粒细胞胞质 中较为多见 ,呈粗短棒状 ,常为
的 临床 分 析研 究 显 示 :HA 患 者 外 周 血 有 非 常 多 的 白 L 血 病 细 胞 ( C , 易 引 起 微 循 环 L 淤 积 , 现 为 呼 吸 困 L ) C 表 难 、 行 性 低 氧 血 症 和 重 要 脏 器 出 血 ( 出血 、 出 血) 进 脑 肺 ,
自细胞形态分析是病理性血样标本必不可少 的初步 检查手段 ,是反映骨髓造血状态及血液病和其他疾病 的 橱窗 ,是检查与观察疾病 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对血液病 诊断及治疗过程 中的监测和预后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现 就 白细胞形态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浅述如下 , 以供参考 。
1 诊 断
可 以判 断 白血病 治疗 过程 的预后 。 长期生存 的急性 自血 病 8例分析研 究表 明:长期生存 的急性 白血病病人 以
在排 除人为因素后 ,血涂 片出现 白细胞形 态异常并 占相 当数量或在正常血涂片不该有 的特异形态 时,则提 示病 理性 改变 ,再 结合 临床其他常用检 查、特殊检查等 进行综合分析 ,才 能迅速 、有效 、准确地对疾病作 出诊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

临床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单核、淋巴、中性、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升高或降低解读及临床意义细胞(WBC)是人体内的防御细胞,能够排除异己,当人体受到外来的细菌、病毒侵扰时,白细胞就会主动攻击它们,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入侵的细菌和病毒,通过形成抗体和淋巴细胞来破坏或灭活入侵的病原体,使机体不受到侵害。
白细胞由骨髓产生,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就是这五种细胞的统称。
白细胞①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代表“防御卫士”,一旦有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现身将其消灭,给人体一个健康环境,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
②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在此数值上下浮动0.5×109/L,也可考虑属于正常范围,这与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成年男女一般都在此范围内,且不同性别间没有太大不同。
③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6个月-2岁之间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④另外,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4-6天和4-6岁存在两个生理交叉点,两个指标都达到50%,即在4-6天和4-6岁间淋巴细胞比例比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是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其他时间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随后,两者所占白细胞比例慢慢接近成人的指标。
白细胞分类及相关特征2.1 中性粒细胞:①NEUT概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是多形核粒细胞(PMN),属于白细胞的一种,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能力。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扮演着保卫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侵害的关键角色。
白细胞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反映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潜在的疾病情况。
因此,白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讨论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并探讨其在常见疾病诊断、疾病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重要性。
一、常见疾病的诊断白细胞检验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是否存在。
感染时,常见的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会刺激免疫系统,导致白细胞数量增加。
白细胞计数异常高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白细胞分类计数来进一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如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增多则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
另外,白细胞检验也可用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
例如,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白细胞异常增多,并伴有异常细胞的存在。
通过对白细胞形态、分类计数和细胞表面标志物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种和制定治疗方案。
二、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在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白细胞检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可以用于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例如,在化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如果明显下降,则可能出现药物毒性反应,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此外,通过连续监测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复发或进展的迹象,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三、预后评估白细胞检验还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某些疾病的预后评估中起着关键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异常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相关。
例如,冠心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与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此外,某些白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也与肿瘤预后相关,如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异常变化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白细胞检验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在疾病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尿沉渣白细胞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院, 治愈 率 1 0 0 %。接 受 药 物 MT X治 疗 的 B组 治 愈 率 为
3 讨 论
7 3 . 3 % 。在两组术后各指标显示 A组优 于 B组 。腹腔镜 手术 治疗 未破 裂型 异位 妊娠住 院时间短 , 治 疗确 切 , 后期 并发 症 少, 应 为首选 , 并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 1 ] 丰有吉 , 沈
铿. 妇产科学 [ M] . 第 5版. 北京: 人 民卫生
[ 2 ] 龚
军, 康
乐, 王 憬.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 的临床分
未流产者 ; 先兆破裂 、 流 产型 ; 甚 至破裂 型轻 度休克 患者 。同
时, 腹腔镜 良好的视 野可 以发现盆 腔 中其他 病灶 。如 卵巢囊 肿、 子宫小型肌瘤等 , 术中可一并解决。腹腔镜在保 留生殖功
发展 , 全 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得 到了广泛应用 , 其 中希森美康尿 沉渣分析仪具有 手工操作 无法 比拟的 重复性 、 精密 度及极低
的携带污染率 J 。笔者具体探讨 了尿沉渣 白细胞 检测在 临
析及护理 [ J ] . 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 , 2 0 0 9 , 2 5 ( 3 1 ) : 2 2 2 3 [ 3 ] 冷近花 , 朗景 和. 腹腔镜 , 2 0 0 0, 1 6 ( 4 ) : 2 0 4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4— 0 2 编校 : 徐强 ]
我院体检的健康人 5 0例作为对照组 , 都进行希森美康尿沉渣分析仪 检测与手工显微 镜计数。结果 : 观察组 中尿 沉渣分 析检出率 明显高于手工显微镜计数 ( 9 8 . O % 与9 0 . 0 %) , 而对照组 中尿沉渣分析 的假 阳性率 明显少于手工显 微镜计数 ( 4 . 0 %与 1 4 . O %) 。 结论 : 希森美康尿沉渣分析仪有利 于。 肾疾病 的判断与诊断 , 值得推广应用 。
白细胞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简称WBC)是人体中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其数量和状态能够反映出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以及某些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下面将介绍白细胞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一、参考值1. 总白细胞计数(Tot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简称TWBC)总白细胞计数是指一定体积(一微升)血液中所有类型白细胞的细胞数目。
成年人的正常参考值通常为4,000到11,000个/μL。
超过这一范围的偏高或偏低均有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2. 白细胞分类计数(White Blood Cell Differential Count,简称WBCDC)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常用分类有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淋巴细胞(Lymphocyte)、单核细胞(Monocyte)、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以及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二、临床意义1. 总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1)白细胞计数过高:高于正常参考值的白细胞计数多见于感染、炎症、组织损伤、免疫性疾病等情况。
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也是一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的常见表现之一。
(2)白细胞计数过低:低于正常参考值的白细胞计数多见于骨髓抑制、感染后的严重细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样本处理不当等情况。
严重低于参考值的白细胞计数可能引发患者免疫系统失调等严重后果。
2. 白细胞分型的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意义: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其计数能够反映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与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应激反应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
(2)淋巴细胞计数的意义: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对病原体和细胞异常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
白细胞直方图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白细 胞 直 方 图 ( ht lo el i o rm) 析 可 作 为 w i b o d c l hs g a 分 e s t
白 血病 ( u e a 的初 筛 或 早 期 诊 断 和 分 型 的 参 考 资 料 1 kmi) e
血 病 的新 发 展 , 出 了修 改 方 案 , 定 F 提 确 AB对 急 性 非 淋 巴 细 胞
白血 病 形 态 学 分 型 法 的 诊 断 标 准 。 急 性 粒 细 胞 白 血 病 除 M 1 型外 还 有 3 类 型 : 1 M2型 : 急 性 早 幼 粒 细 胞 白血 病 ( 个 () 即 部 分 分 化 型 ) 骨 髓 中 原 粒 占 3 ~ 9 , 核 细 胞 < 2 , 。 O O 单 O 早
期 诊 断 , 作 为 过 筛 试 验 的 科 学 依 据 和 分 型 的 参 考 依 据 , 有 较 大 实 用 价 值 和 较强 的科 学性 、 进 性 。 并 具 先
【 键 词 】 自细 胞 计 数 ; 白血 病 ; 实 验 室 技 术 和 方 法 关 中 图分 类 号 :4 6 11 R 3. R 4. 1 ; 73 7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6 34 3 (08 0—8—2 17—10 20 )2120
资 料 与 方 法
1 仪 器 : 国 丹 能 公 司 生 产 的 TB2 0 . 美 -10型 全 自 动 血 球 计
数仪 。 2 试 剂 : 昌亨 特 利 公 司生 产 的溶 血 素 、 . 南 洗涤 液 、 释 液 。 稀 3 方 法 :1对 2 . () 3例 疑 似 白血 病 患 者 作 全 自动 血 球计 数 仪 临 床 血 液 常 规 检 测 , 现 异 常 直 方 图进 行 分 析 , 类 定 型后 , 发 定 再 经 骨 髓 检 查 等 有 关 检 测 分 类 分 型 来 确 认 直 方 图 对 白血 病 的 诊 断 。( ) 3 例 已 明确 诊 断 白 血病 患者 的血 液 , 血 球 计 数 仪 2以 8 与 检 测 出 的 白细 胞 直方 图 相 对 照 。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性 脊柱 炎( S的密切 相关 性 。H — 2 A1 l B 7是脊柱 关节
疾 病 病 闲及 发 病 机 制 的关键 。 为 了探讨 H A B 7 L — 2
抗 原 与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的相 关 性 .现 将 我 院 5年 间
HL — 2 A B 7检 测结果 报告 如 下 。 l 材料 与方 法
人 类 白细 胞 抗 原 B 7是一 种 I类 组 织 相 容 性 2 复合 体( MHC 基 因 , ) 即人类 白细胞 抗 原基 因 , 表达 其
产 物 即 H A B 7抗 原 分子【 HL — 2 L —2 ” A B 7是第一 个被 。 发 现 的 人 类 某 一 疾 病 与 一 种 MH C分 子 相 关 的 抗 原 。 17 9 3年 由 Be e o  ̄ rw u n 报道 了 H A B 7与 强直 L —2
采集 E T D A抗 凝 血 2毫 升 混合 后 离心 分 离血 浆 . 避
免微 生 物污染 标 本 , 格按 照说 明 书进 行 检测 。 严 2 结果 21 8 9例 患 者 中 HL — 2 . 1 A B 7阳性 者 3 4人 . 2 阳
关 节病 的 主要 手段 . 阳性则 高 度提 示 为 脊柱 关 节 病 范 畴 内 的疾 病 , 应寻 找其 他 关 节外 表 现 。() 于 还 3对
据 临床 具体 情况决 定 的。() 者如果 有炎 性 下腰痛 1 患 的病 史 较久 . 已有肯 定 的影 像学 诊 断 骶骼 关 节 炎 的 证据. 即便 H A B 7阴性 也确 诊 强 直性关 节炎 , L —2 一
般 是不需 要 检测 HL — 2 A B 7抗 原 。() 者如 果 有腰 2患 背 疼痛 或臀 部疼 痛 或下 肢 为主 的关 节 炎 , 影 像 学 无 诊 断骶 骼关 节 炎的 证 据 , 应检 测 HL — 2 则 A B 7抗 原 , H A B 7抗原 是早 期诊 断这 些不 典 型 、 分 化脊 柱 L —2 未
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引言:白细胞计数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通过对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
本实验旨在了解白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所需材料:血液样本、计数室、显微镜、染色剂等。
b. 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2. 血液样本的采集:a. 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常用的有指尖、耳垂或静脉。
b. 使用无菌技术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转移到采血管中。
3. 白细胞计数的操作:a. 将血液样本与染色剂混合,使细胞核染色。
b. 将染色后的血液样本加入计数室的计数盘中。
c. 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观察计数盘中的细胞。
d. 根据细胞的形态和染色特点,将白细胞与其他细胞区分开来。
e. 使用计数室的计数规则,统计每个小方格中的白细胞数量。
f. 根据计数规则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00-11,000个/μL。
2.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3.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
讨论与分析:白细胞计数作为一项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机体正在经历感染或炎症反应。
这时,医生可以进一步针对病因进行诊断和治疗。
2.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着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
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用药、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论:白细胞计数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临床检验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白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检验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疾病。
下面将从白细胞检查的意义、方法、结果分析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白细胞检查的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起着抵抗外界病原体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因此,对白细胞进行检查可以反映人体的免疫功能情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白细胞检查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等项目,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情况。
白细胞检查的方法白细胞检查通常通过血液检验来完成,检验方法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
其中,血常规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形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骨髓穿刺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检查方法,通过从骨髓中获取标本来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对某些疑难病例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在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中,主要需要关注的指标包括白细胞总数、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形态特征等。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之间,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最高。
如果白细胞总数偏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反之,白细胞总数偏低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注意事项在进行白细胞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避免检查前进食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其次,护士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最后,在解读检查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指标,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白细胞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重视白细胞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白细胞检查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白细胞,也被称为白血球,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是一类无色的血细胞,主要在骨髓和淋巴组织中产生,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
白细胞在维护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变化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指标。
本文将探讨白细胞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一些常见的白细胞检测项目。
白细胞参与维持免疫功能,对抵抗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入侵起着关键作用。
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这两大类,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免疫职责。
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形态最多样化的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它们能迅速杀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不仅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角色,而且能够结合和破坏外来物质。
淋巴细胞则主要负责识别和攻击异常细胞、抗体产生以及控制和调节免疫反应。
维持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正常对于人体抵抗疾病至关重要。
在临床应用中,白细胞计数是最基础的指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存在的白细胞数量。
通过白细胞计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和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在4,000-11,000/mm³之间。
当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情况。
例如,感染、炎症、贫血、骨髓异常和免疫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
除了计数,白细胞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之一。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的数量比例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以辅助诊断。
常见的白细胞分类项目包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根据这些百分比的变化,医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身体内可能存在的问题。
例如,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则常见于病毒感染。
通过白细胞分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白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1]刘发全,欧阳云,蒲荣,林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成人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169-2171.
[2]秦育滨,秦泽鸿.胸腹水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7,(1):91-93.
[3]程海霞.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检测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意义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32).
校正后白细胞数l100100有核红细胞数校正前白细胞数有核红细胞数为分类100个白细胞时见到的所有有核红细胞数量327结果判断所计数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量之和经过计算可得到每升血液内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摘要】白细胞检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用109/L表示。本文针对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4.1白细胞的生理性变化
4.1.1年龄因素:如新生儿白细胞数量较高,出生1周后逐渐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到正常水平。
4.1.2日间变化:一般人在安静时(如清晨)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和进餐后较高,下午高于清晨,日间白细胞数最高与最低值可相差近一倍。
4.1.3其他情况:(1)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冷热水浴后、紫外线照射、情绪激动均可使白细胞数增高。(2)妇女妊娠中晚期、分娩后、月经期白细胞数量可呈生理性增高。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检验方法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五种[1]。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单位体积(通常是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血液中的白细胞检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血小板约1/3病例增多,晚期减少,形态可 有异常,如常见巨型血小板。
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M蛋白检查
高球蛋白血症是本病重要特点之一。 病人血清蛋白电泳出现一异常浓而密集的单峰突
起的免疫球蛋白峰,11%单独出现轻链,1%无 M蛋白(不分泌型)。 70%~80%病人作尿蛋白电泳,也可发现“M” 蛋白和轻链κ、λ(B-J蛋白) 。 单一免疫球蛋白类型占优势,IgG、IgA、IgD、 IgE、轻链κ、λ。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高钙血症等。
血象
(1)贫血随病情进展加重,成熟红细胞常呈“缗 钱状”排列,血沉明显增快。
(2)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多。 分类:瘤细胞偶见(2%~3%); 若瘤细胞超过20%,绝对值超过2.0×l09/L,应 诊断浆细胞白血病(继发)。
(3)血小板数正常或偏低
第11章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3)
第八节 浆细胞病中的应用
概述
浆细胞病(plasma cell dyscrasias):单克隆
浆细胞异常增生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 肽链亚单位合成异常增多的一组疾病。
【特征】
(1)单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 (2)合成及分泌结构均一的Ig或其亚单位。 (3)血清或尿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和重
浆细胞病类型
多发性骨髓瘤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一、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 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特征】
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增生,同时分泌“M 蛋白”,引起广泛骨质破红细胞串钱状形成和血沉很高 是其典型的表现。
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有少 量浆细胞样淋巴细胞(<5%)。
偶见血小板减少。
RBC的串钱状排列
2.骨髓象
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有不等程度增 加。
浆细胞样淋巴细胞介于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 浆量少,一侧胞浆。过碘酸Schiff染色颗粒状阳 性。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增加,散在与异常细胞 之间。
浆细胞样淋巴细胞
淋巴样浆细胞
第9节 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应用
骨髓增生性疾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是骨髓一系或多系髓系细胞持 续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
临床表现:起病缓慢,有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肝脾肿大,
链片段——M蛋白(monoclonal protein)。
M蛋白
电泳时出现基底较窄的单峰 三种类型: (1)单克隆性Ig分子,轻链非κ链即λ链 (2)游离的κ链或λ链,尿中排出称Bence-Jones
protein(B-J蛋白) (3)某种重链片段
1845年由一位内科医生兼化学病理学家Henry Bence Jones首次描述了这种蛋白,为单克隆游离免疫球蛋白 轻链(病理状态下,轻链合成过多,则游离于血清 中),本周蛋白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标志物。
增多、血栓形成和(或)出血以及骨髓巨核细 胞系统增生。
1.血象
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1000~3000×109/L,大 型、小型、不规则形血小板,聚集成堆
WBC:(10~30)×109/L Hb正常或轻度增高 NAP↑
血象
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 巨核细胞系显著增生,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比例
增高;40%病例有小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形态异常:核质发育不平衡、颗粒稀缺、
发病率:1/10万 发病年龄:50~60岁,40岁以下少见。男:女为3:2。
临床表现
①骨骼破坏引起的症状:瘤细胞分泌OAF,激活破骨
细胞,骨骼疼痛且逐渐加重,甚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②“M蛋白”引起的症状:包括反复感染、肾功能不
全、高粘滞血症综合征及广泛出血等。
③浆细胞增生引起的症状:贫血,并发浆细胞白血病,
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及血小板生成增多 见大量、成片血小板
髓象
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
造血组织被纤维组织替代 髓外造血 【临床特征】 有贫血和脾肿大,血象出现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
细胞 【分型】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1.血象
(1)中、重度贫血,Ret 3%以上,可见中、晚幼 红细胞、泪滴红细胞
并发出血、血栓及髓外造血。
转归:骨髓纤维化、无效造血、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bocythemia)
是累及巨核细胞系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多发生于50~70岁,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持续
骨髓象
早期病人的瘤细胞可呈灶性分布,多部位、多次 穿刺,有助于诊断。
(1)增生活跃,各系统比例常随瘤细胞的多少 而异。
(2)异常浆细胞增多,一般为5%~l0%,多者 可高达70%~95%。瘤细胞常成堆分布于涂片 的尾部。
骨髓瘤细胞特点
①形态:较成熟浆细胞大,外形不规则可有伪足。 ②胞核:长圆形,偏心,核染色质疏松,排列紊乱,
可有1~2个大而清楚的核仁。可见双核、多核、多 分叶等异常。 ③胞浆:丰富,呈灰蓝色或火焰状不透明,常含有 泡沫样空泡,偶有少量嗜天青颗粒。 ④有些瘤细胞含红色粗大的包涵体(Russel小体)、 大量空泡(桑椹细胞)及排列似葡萄状的浅蓝色空泡 (葡萄状细胞)。
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
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
4.骨骼破坏证据检查
①弥漫性骨质疏松 ②溶骨破坏:Ca↑ ③病理性骨折
二、巨球蛋白血症
Primary Macroglobulinemia B淋巴-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分泌大量IgM。 血清蛋白电泳上出现一个典型的M蛋白峰,经免
疫电泳或免疫固定法证明为IgM,10~120g/L, 可确诊本病。 本病许多临床表现都是由于在血浆中运行的大量 高分子巨球蛋白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