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疾病检验的应用

合集下载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分析【关键词】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

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白细胞与红细胞和血小板一样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又都是经历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而后成为具有各种细胞功能的成熟白细胞。

1 白细胞计数1.1 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严格使用EDTA-K2抗凝静脉血,抽血后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摇晃切勿用力,防止产生气泡及造成溶血;取样后2小时内及时送检进行测定,室温贮存不得超过6小时。

白细胞计数有目视计数法和仪器计数法,目视法是血液经稀酸稀释后,成熟红细胞全部被溶解,注入计数池后,在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

数计操作时应注意因第1滴血混有组织液,应擦去。

不能过度挤压,以免组织液混入引起血液凝固或造成计数结果不准确,并保证计数板和盖玻片清洁。

一次完成充池,如充池过少、过多或有气泡,拭净计数板及盖玻片后重新操作。

计数池内如细胞分布严重不均,应重新充池。

计数红细胞用高倍镜,计数白细胞用低倍镜。

1.2 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具有明显的生理波动性,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以相差1倍。

如下午较上午偏高;用餐后较用餐前偏高;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时较安静状态下偏高;月经前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亦可增高;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是(4.0~10.0)×109/L,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

当每升超过10.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增多。

而每升少于4.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白细胞减少。

机体有炎症时常出现白细胞增多。

有急性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类白血病反应等,白细数计数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如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出现病理性减少。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并介绍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白细胞在临床上常用于疾病的诊断。

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可能表明机体正在抵抗感染,例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会增多,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会增多。

而白细胞计数过低则可能暗示着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常常偏低。

因此,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和诊断疾病。

白细胞还在临床上用于疾病的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可以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

而这些造血干细胞往往来自于供者的白细胞,因为白细胞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

此外,白细胞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

通过抑制白细胞的活动,可以减轻患者的免疫反应,缓解疾病症状。

白细胞还在疾病的预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通过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方式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主动免疫是指通过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细胞免疫来对抗病原体,而被动免疫则是通过外源性的抗体来抵御病原体。

例如,白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来中和病毒,或通过吞噬细菌来清除病原体。

总结起来,白细胞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白细胞移植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而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则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研究和了解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疾病的不断演变,白细胞的临床意义还将不断拓展和深化。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白细胞的功能和机制,探索更有效的白细胞相关治疗方法,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白细胞的保护和强化,通过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休息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白细胞分析参数

白细胞分析参数

白细胞分析参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白细胞的数量和特定参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白细胞分析参数,并说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总白细胞计数(WBC)总白细胞计数是指在给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总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为4,000至11,000个/μL。

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的计数可能是某种疾病或感染的指标。

例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提示有感染、炎症或肿瘤存在,而降低则可能暗示免疫功能下降。

2.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主要负责体内细菌和真菌的消灭。

中性粒细胞计数通常是总白细胞计数的一部分。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绝大多数。

在诊断感染和炎症时,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非常有参考价值。

例如,在细菌感染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增加。

3.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是另一类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

淋巴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计数的一定比例。

淋巴细胞计数的异常变化可以提示免疫功能异常或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指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总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约为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约为20-40%。

这两个参数的变化也可以提供诊断信息。

例如,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升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则可能下降。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另外两种类型。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是衡量这两种细胞数量的指标。

它们的增加通常与某些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在某些特定的疾病诊断中,这两个参数的变化也可以提供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白细胞分析参数提供了评估免疫功能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的基本原理、检验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基本原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类型。

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通常以10的乘方形式表示。

白细胞计数可以通过显微镜计数法或自动计数法来进行。

显微镜计数法是指将血液样本制成薄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手工计数。

自动计数法则是通过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自动计数和分析。

二、检验方法1. 显微镜计数法首先,取适量的患者血液样本,以乙醇溶液进行稀释,然后将稀释后的样本均匀涂布在玻片上。

接着,将玻片放入染色剂溶液中染色,待染色完成后,利用显微镜逐个计数每个方格中的白细胞数量,最后乘以一个修正因子得出最终结果。

2. 自动计数法自动计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白细胞计数方法。

操作者将血液样本注入计数仪中,计数仪会自动对样本进行稀释、混匀、计数和分析。

最终,计数仪会给出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

三、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在临床诊断和监测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在炎症反应的监测和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通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

通过监测白细胞计数,可以及早发现炎症反应,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 判断感染程度:感染是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一般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来评估感染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3. 监测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也可以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在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白细胞计数会偏低,如艾滋病、免疫缺陷病等。

4. 辅助诊断疾病: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异常的变化,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蛋 白质 , 水平 随着机体 的损伤 、 症或各 类疾 病进展 而迅 其 炎 速、 反应性 地增 加或减少 ; 炎症 、 伤 、 创 感染 、 肿瘤 等情 况下急 性 时相反应蛋 白显 著上升 , 白细胞 一样 , 同 是机 体 防御 机制 的一部分 。C 反应蛋 白是急性时相反应蛋 白之一 , 一 因其可与 肺炎球菌体多糖 C反应而产 生沉淀 , 称之 为 C反 应蛋 白 , 一 出
本研究 80例 患儿 中 , 周血 C P含 量增 高者 占4 % 0 外 R 2
(3 / 0 ) WB > 1 3 6 80 , C 0×1 L者 占 4 % ( 6 /0 ) C P与 0/ 5 30 8 0 , R
WB C同时增 高者 占 2 % (8 / 0 ) 2 % (2 / 0 ) 3 14 80 ,8 2 4 80 患儿 的 C P与 WB R C水 平均在正 常范 围内。 随机抽取 30例患儿 门诊复 诊病 例 , 中被确诊 为细菌 0 其 感染者 8 2例 , 确诊 为病 毒感 染者 5 2例 , 确诊 为肺 炎支原 体 感染 的 2 6例 ; 10例患儿首次全血 C P和 WB 此 6 R C计数结果
全 f C P与 WB 『 R 『 【 C计 数联 合检 测应 用于 儿童感 染性 疾病 的 诊断 中有着重要意义 , 对儿童健康发育起到积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急性细菌感染 时 , 菌使组 织细胞严 重损伤 , 致 C P 细 导 R
水平迅速 L 升。而大 多数病毒感染发生 在机体细胞 内 , 机体 细胞膜 缺 乏暴露 的磷脂 蛋 白, 其缺失 导致 C P产生 降低。 R 因此 , 当病毒感染患儿时 , 其血液 中 C P浓 度通常 为阴性或 R 弱阳性 。当患J J 周血 中 C P含量 与 WB L' b R C计 数 以及 中性 粒 细 胞 百 分 比同 时增 高 可 考 虑抗 菌 药 物 治 疗 , 患 J # 周 血 当 LI - 中 C P水平与 WB R C计数 以及 中性粒 细胞 百分 比均在 正 常 范 围时 , 可结合患儿临床症状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治 疗 J 。儿

白细胞相关指标在白血病筛查和鉴别中的应用评价

白细胞相关指标在白血病筛查和鉴别中的应用评价

白细胞相关指标在白血病筛查和鉴别中的应用评价1白细胞相关指标简介白细胞(WBC)是体液中的最常见的微生物类型,其特征是具有中等大小、明显的核和内膜,以及替代性地移动和活动。

白细胞在人体内被广泛用于维护免疫力,而它们也可能暴露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因此,对白细胞相关指标的测量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起源和发展的信息。

常用的白细胞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s)、白细胞比例(WBCRs)、血球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淋巴细胞百分比(Lp%)和单个血小板体积(MPV)等。

测量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是诊断疾病的常见方法,除此之外,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筛查与诊断中。

2白血病筛查和鉴别中的白细胞相关指标应用白血病是指由白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所引起的血液疾病,其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特征是上调的白细胞计数和各种血液细胞异常比例。

因此,测量白细胞相关指标已经成为进行白血病筛查和鉴别的重要工具。

RDW和MPV是两种测量细胞的特性的白血病诊断标志物,它们与细胞的尺寸和变形深度有关。

它们是有效的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潜在诊断,例如RDW可以检测出变形性白血病,而MPV可以检测出细胞分裂不良。

此外,结合测定Nl%和Lp%可用于鉴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程度,前者反映了病变的程度,而后者提供了关于血液淋巴细胞的信息。

总的来说,白细胞相关指标的多种组合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白血病的类型、进展和保守治疗的效果。

3白细胞相关指标的评价作为白血病筛查和诊断的初级工具,白细胞相关指标具有良好的诊断精度。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用白细胞相关指标测定可以预测各种白血病的风险,其精准度也越来越好。

白细胞相关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白血病,而且还可以用于评估和检测白血病治疗的疗效,可以帮助测定治疗效果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某些疾病,如急性白血病,白细胞相关指标的检测也可以用来监控疾病活动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降钙素原、白细胞、血培养联合检测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白细胞、血培养联合检测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急性细菌感染类疾病和机体的微生态平衡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发病率目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这种疾病是因为病原体侵入人体,在一定的代谢条件下释放毒素导致的病变。

其发病和个体因素有关,免疫力低的群体很容易致病,在没有及时治疗情况下,很容易引发严重的感染。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检查,目前常用的的检测方法就是联合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和血培养方法。

这种方法的精度高,且快速方便操作,可以对感染情况进行高效的检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这类患者382例进行研究,患者中男女性分别为232和150例,将全部患者划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具体划分为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总人数为189,细菌感染116例。

其中男女性分别为69和47例,病毒感染73例,男女性分别为48和25例。

主要的感染为肺炎、菌血症、败血症等189列,根据病原学结果进行判断。

1.2方法PCT测定:在检测过程中应用了南京基蛋公司FIA8600免疫定量分析仪和配套的试剂盒进行检测,对全部的疑似病例在没有治疗前抽血,总共抽三管,第一管血培养抽血八毫升,第二管为紫色管,抽二毫升EDTAK2,做白细胞计数,第三管红管,抽三毫升。

红管用高速离心处理八分钟,接着分离血清,检测时间为60分钟。

如果检测结果发现PCT≥0.5μg/L,则认为是阳性,可能是感染者。

WBC计数测定:通过希森美康的XS-1800i仪器进行白细胞计数检测,每天随机测两个质控,满足一定的结果稳定性要求。

如果发现此指标高于10×109/L,提示可判断阳性,并判断可能为细菌感染血培养使用选择了BD公司的血培养仪进行检测,在采样之后将样品放入血培养仪检测。

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细菌生长,则进行警报,再将报警的血培养转种,且进行染色处理,进行显微镜观察,判断革兰氏阴性阳性菌,杆菌,然后对单个菌落分离之后,进行同样的检测。

1.3统计学处理对所得结果通过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的定量数据通过t检验,而计数数据通过百分比表示,且进行方差检验,显著性差异水平为0.05。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检验

⑤稀释液应过滤(以免杂质、微 粒干扰),取血量和稀释倍数要 准确。⑥血液与试剂充分混匀, 并放置5~10min后充池计数。
3)加盖玻片方式的影响:加盖 玻片的方式可影响充液的高度, 进而影响计数结果。WHO推荐采 用“推式”法,此法较“盖式” 法更能保证充液体积的高度为 0.10mm。
4)充液的影响:充池前应适当 用力、快速振荡30s,以充分混 匀白细胞悬液。但应避免摇出过 多气泡,因气泡过多,黏附在管 壁上,水分容易蒸发,影响再次 充池的计数结果。充液时,避免 充液过多或过少、断续充液、产 生气泡及充液后移动盖玻片,以 免细胞分布不均,影响计数结果。
1)器材:使用器材均须清洁、 干燥,并经过严格的校准,采用 标准化检测试剂。
2)标本采集和稀释:无论校正 全自动或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均应采用静脉血。
①采用静脉全血标本必须新鲜, 血液与抗凝剂应立即充分混匀。 ②采用末梢血时,首选手指血 (因耳垂血较手指血的白细胞常 高25%~35%)。
③采血部位不得有冻疮、水肿、 发绀及炎症等。④采血速度要快 (以免血液凝固),针刺深度要 适当(2~3mm),不能过度挤压 (以免组织液混入)。
13~18
6~10
10~12
(2)常规考核标准(routine checking standard,RCS) 本法 是根据白细胞在计数室内四大格 的分布情况而规定的。如果RCS超 过标准(表2-32)为不合格,应 重新混匀悬液,滴入另一计数板 中进行计数,直至符合标准才能 报告计数结果。
RCS 四大格计数的白细胞最 大值 最小值 100% 四大格白细胞数量的平 均值
【检测原理】用白细胞计数稀释 液(2%冰乙酸0.38mL),将全血 (20μL)稀释20倍,同时破坏 红细胞和固定白细胞,充入改良 牛鲍(Neubauer)计数板,在低 倍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四角4个 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量,经换 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
13
4、单核细胞
19.07.20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细胞分类计数
14
5、淋巴细胞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15
(五)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
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 胞总数的变化。因此在临床检查中绝 大多数病例白细胞总数实际反映着中 性粒细胞变化。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21
4)妊娠与分娩:
妊娠时白细胞常见增多,特别是最 后一个月,常波动于(12-17) ×109/L之间,分娩时可高达34×109/L。 分娩后2-5日内恢复正常。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22
5)吸烟者平均白细胞计数可高于非 吸烟者30%。
19.07.2020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31
2)骨髓增殖性疾病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 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在一种血 细胞成分增多的同时,常伴有中性粒 细胞的增多。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32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1)某些感染:
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 寒杆菌感染时,如无并发症,白细胞 数均减少,甚至可低到2×109/L以下, 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时的白细胞亦减 少.
19.07.2020
白细胞分类计数
39
(2)核象右移(shift to the right)
正常人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 为主,若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细胞超过 3%,则称为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 减少.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后。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9、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参考值: 20~40秒,超过10秒有临床意义 危急值:>70秒
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目标,延长提示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或后 天多种凝血因子缺乏。
缩短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妊高症等高凝状态。
10、纤维蛋白原(FIB)
参考值:2-4g/L 增高:
见于糖尿病及酸中毒, 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 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 减低:
4、血小板计数(PLT)
危急值区间< 30X109/L > 1000X109 /L <10X109/L 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 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50X 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100X 109/L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 缩物。 >600X 109/L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 > 1000X109/L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光过性的,则应给予抗 血小板药治疗。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5-40u/L 增高:见于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
肝损伤;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受损及其他肝胆疾病。 尤其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清中ALT
可逐渐下降,故ALT活性不一定与疾病的重症程度成正比。
2、红细胞计数(RBC)
病理性减少: ①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等; ②急慢性失血:如产后、手术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大量出血,钩

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

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白细胞计数实验报告引言:白细胞计数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通过对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

本实验旨在了解白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所需材料:血液样本、计数室、显微镜、染色剂等。

b. 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2. 血液样本的采集:a. 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常用的有指尖、耳垂或静脉。

b. 使用无菌技术采集血液样本,并将其转移到采血管中。

3. 白细胞计数的操作:a. 将血液样本与染色剂混合,使细胞核染色。

b. 将染色后的血液样本加入计数室的计数盘中。

c. 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观察计数盘中的细胞。

d. 根据细胞的形态和染色特点,将白细胞与其他细胞区分开来。

e. 使用计数室的计数规则,统计每个小方格中的白细胞数量。

f. 根据计数规则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00-11,000个/μL。

2.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3.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

讨论与分析:白细胞计数作为一项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机体正在经历感染或炎症反应。

这时,医生可以进一步针对病因进行诊断和治疗。

2.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着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

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用药、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论:白细胞计数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临床检验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白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讨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检验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疾病。

下面将从白细胞检查的意义、方法、结果分析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白细胞检查的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起着抵抗外界病原体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因此,对白细胞进行检查可以反映人体的免疫功能情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

白细胞检查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分类、形态等项目,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过敏等情况。

白细胞检查的方法白细胞检查通常通过血液检验来完成,检验方法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

其中,血常规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形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骨髓穿刺是一种较为直接的检查方法,通过从骨髓中获取标本来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对某些疑难病例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在白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中,主要需要关注的指标包括白细胞总数、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形态特征等。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在4-10×10^9/L之间,其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最高。

如果白细胞总数偏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炎症等情况;反之,白细胞总数偏低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注意事项在进行白细胞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避免检查前进食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其次,护士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最后,在解读检查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指标,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白细胞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重视白细胞检查的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白细胞检查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或(和)出 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甚至原粒 等幼稚细胞时称为核象左移。
常伴有明显的中毒颗粒、空泡、 核变性等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 脓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溶血、急性 中毒、白血病等。
.
39
(2)核象右移(shift to the right)
正常人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 为主,若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细胞超过 3%,则称为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 减少.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后。
.
45
⑤某些恶性肿瘤:
特别是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如霍奇 金病。以及某些上皮恶性肿瘤如肺癌、 宫颈癌、鼻咽癌时,均可见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一般在10%左右。
.
46
⑥某些传染病:
一般急性传染病时,血中嗜酸性粒 细胞均减少,唯猩红热时反而增高, 现已知这可能因该病病原菌(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所产生的酶能活化补体 成分,其趋化作用引起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所致。
.
2
二、白细胞发育
多能干细胞 → 粒系 定向干细胞→ 原始粒细胞→早幼粒→中幼粒→晚幼 粒→杆状核→分叶核
目前常根据其发育阶段而将粒细胞 群人为地划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 备池、循环池、 边缘池等。日常白细 胞计数只反映了循环池的白细胞数。
.
3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检测原理: 将血液涂成薄膜,经瑞特染色后,于 显微镜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 分别计数,得出各类白细胞的比值或 所占百分比 ,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 。
.
36
2.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nuclear shift)
细胞核的发育变化过程叫核象,反 映了中性粒细胞的成熟程度,同时可 推测病人的抵抗力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正常血象中有少量的杆状核细胞出现, 但<5%,它与分叶核之间的比值约为1: 13,分叶核以3叶居多。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白细胞,也被称为白血球,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是一类无色的血细胞,主要在骨髓和淋巴组织中产生,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

白细胞在维护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变化可以作为许多疾病的指标。

本文将探讨白细胞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一些常见的白细胞检测项目。

白细胞参与维持免疫功能,对抵抗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入侵起着关键作用。

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这两大类,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免疫职责。

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形态最多样化的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它们能迅速杀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不仅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角色,而且能够结合和破坏外来物质。

淋巴细胞则主要负责识别和攻击异常细胞、抗体产生以及控制和调节免疫反应。

维持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正常对于人体抵抗疾病至关重要。

在临床应用中,白细胞计数是最基础的指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存在的白细胞数量。

通过白细胞计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和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在4,000-11,000/mm³之间。

当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疾病或病理情况。

例如,感染、炎症、贫血、骨髓异常和免疫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

除了计数,白细胞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之一。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的数量比例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以辅助诊断。

常见的白细胞分类项目包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根据这些百分比的变化,医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身体内可能存在的问题。

例如,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升高则常见于病毒感染。

通过白细胞分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白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发全,欧阳云,蒲荣,林召.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成人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169-2171.
[2]秦育滨,秦泽鸿.胸腹水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7,(1):91-93.
[3]程海霞.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检测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意义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32).
校正后白细胞数l100100有核红细胞数校正前白细胞数有核红细胞数为分类100个白细胞时见到的所有有核红细胞数量327结果判断所计数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量之和经过计算可得到每升血液内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摘要】白细胞检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用109/L表示。本文针对白细胞计数的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4.1白细胞的生理性变化
4.1.1年龄因素:如新生儿白细胞数量较高,出生1周后逐渐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到正常水平。
4.1.2日间变化:一般人在安静时(如清晨)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和进餐后较高,下午高于清晨,日间白细胞数最高与最低值可相差近一倍。
4.1.3其他情况:(1)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冷热水浴后、紫外线照射、情绪激动均可使白细胞数增高。(2)妇女妊娠中晚期、分娩后、月经期白细胞数量可呈生理性增高。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检验方法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五种[1]。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单位体积(通常是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血液中的白细胞检验,是目前临床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急性白血病分型
MICM分型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崛起和发展,尤其对 染色体易位形成融合基因的检出更反映急性白血 病的生物学本质,提出了白血病的MICM (Morphological,Immunological, Cytogenetics,Molecular biology)分型方案。

3.细胞形态畸形
诊 断
4.细胞分裂异常

5.骨髓中其他系细胞受抑

6.白血病细胞浸润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FAB分型
急性白血病分型
FAB分型 1976年法(F)、美(A)、英(B)三国协
作组提出一个急性白血病FAB的形态学分型方案 及诊断标准,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大类及其亚型, 1985年进行修改。此分型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应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急性白血病分型
WHO分型 2001年3月里昂会议上,国际血液学及血液
病理学专家推出一个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WHO 新分型方案的建议。该分型应用了MICM分型 技术,结合临床综合进行分型,力求反映疾病 的本质,成为国际上一种新的分型诊断标准。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及周围血中有粒系及单核 细胞增生,骨髓中的原始细胞≥30%,单核细胞为20~80 %,其余为粒细胞;外周血单核系细胞≥5×109/L。 M4Eo为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除 M4特征外,骨髓中异常嗜酸粒细胞增多≥5%。
医学百事通,私人医生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为白血 病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碍,并伴有凋亡减 少
编辑制作 莫武宁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发病情况
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67/10万人,急性 白血病多于慢性白血病,在全国各年龄恶性肿 瘤死亡率中白血病占第6位(男性)和第8位 (女性),在儿童和35岁以下的人群中占第1 位。
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
分型 AML-M5
AML-M6
分型标准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据成熟程度分: M5a 原始单核细胞型,骨髓原单核细胞
≥80% (NEC)。 M5b 单核细胞型,骨髓原单核细胞<80%
(NEC),其余为幼稚及成熟单等。
急性红白血病,骨髓有核红细胞≥50%,骨髓原始细胞 ≥30%(NEC)或周围血原始细胞≥30%。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急性白血病的正确分型对白血病的诊断、 治疗方案的制订、疗效与预后的判断十分 重要。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
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迄今仍是急性白血病诊 断、分型的最主要依据,特别是原始细胞的数 量和形态,FAB分型提出以原始细胞>30%为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以原始细胞形态学特 征,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或称急 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两大类及其亚型, 以后进行了多次修改补充,由于分型标准明确, 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医学百事通,私人医生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急性白血病分型
MICM分型,使白血病的诊断从细胞水平上升 到分子水平,这不仅对识别白血病的本质、研究 白血病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而且 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亦具有实用价值。基 于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特殊基因表达的 分型方法,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制定最佳治疗方 案,始于治疗前的全面诊断及评估。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 30-89%(NEC),早幼粒细胞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 %,单核细胞<20%。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
分型 AML-
AML-M4
分型标准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30% (NEC),胞质内有大量密集甚至融合的粗大颗粒,常 有成束的棒状小体(Auer小体)。M3v为变异型M3。
AML-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电镜 PPO阳性,血小板膜蛋白Ⅰb、Ⅱb/Ⅲa、Ⅲa或 (vWF)阳性。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
分型 ALL-L1
ALL-L2
分型标准
以小细胞为主(直径≤12μm),大小较一致,核染质 较粗,核仁小不清。
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μm),大小不一,核染质较 疏松,核仁较大,1至多个。
ALL-L3 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一致,核染质细点状均匀,核仁1 个或多个且明显。胞质嗜碱,深蓝色,有较多空泡。
感染
胸骨压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
浸润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临床表现
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 积聚、骨髓腔内压力增高
胸骨压痛
窦样隙屏障被破坏,白血病 细胞继续保持分裂的能力
外周血可见幼稚细胞
浸润
肝、脾、淋巴结肿大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细胞学诊断要点
1.某系细胞异常增生


2.细胞成熟障碍
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许多因素与其 发病有关。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白血病分类
细胞成熟障碍阻滞阶段
阻滞发生在较早阶段 急性白血病,<6月
阻滞发生在较晚阶段 慢性白血病,>12个月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临床表现
RBC生成减少
贫血
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 PLT生成减少
出血
WBC细胞功能异常
用。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白血病概述
急性白血病分型
MIC分型 近年来,在FAB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开展免疫学
及染色体的研究工作,组成了一个白血病的MIC研 究协作组(Morphological Immunological Cytogenetical Study Group),并分别于1985 年、1986年、1987年提出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MIC分型。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
急性白血病分型-FAB分型
分型 AML-M0
分型标准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 淋巴系标记,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 电镜MPO阳性。
AML-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 (NEC)。
AML-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