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参考值】
1.吞噬率(%)= 吞噬细菌的细胞数/200个(中性 粒细胞)X 100%;正常人为 62 8%±114%
2.吞噬指数= 200各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总数/200 个(中性粒细胞);正常人为1.06±0.05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返回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三、血清溶菌酶活性试验
【原理】
溶菌酶能水解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细胞壁乙酰氨基多糖 成分,使细胞失去细胞壁而破裂。以对溶菌酶较敏感的 微球菌悬液为作用底物,根据微球菌的溶解程度来检测 血清或尿中溶菌酶的活性。
【参考值】
血清(5-15)mg/L 尿(0-2)mg/L(比浊法)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Chediak-Hisashi综合征
第四节
血象
返回首页
骨髓象
返回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六、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原理】 活体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在体内外均有吞噬 细菌、异物的功能,在体外将细胞与异体细胞或细菌混 合孵育后,染色观测其吞噬异体细胞或细菌的数量,可 了解其吞噬功能。利用中药斑螫在人的前臂皮肤上发疱, 造成非感染性炎症,诱使单核细胞游出血管大量聚集于 疱液内,抽取疱液则成为天然提纯的吞噬细胞悬液。以 鸡红细胞为靶细胞,在体外370C条件下观察吞噬细胞对 鸡红细胞的吞噬消化活性,取试管内的细胞进行涂片染 色和镜检并计算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
3.此酶检查在研究造血细胞的分化与白血病的关系、 白血病细胞的起源、白血病的治疗药物选择上都有较重要 的价值。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备考知识点:白细胞检查
临床检验基础考试备考知识点:白细胞检查临床检验基础考试备考知识点:白细胞检查导语:白细胞旧称白血球。
血液中的一类细胞。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
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
我们一起来看看白细胞检查是指什么吧。
1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母细胞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2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叶核粒细胞。
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10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6~10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3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驶防御功能1~2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稳定4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能力5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计数6嗜酸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酶7嗜碱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含有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8嗜碱性粒细胞在整个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过敏反应9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功能,吞噬和清理功能,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功能,还参与杀菌,免疫和抗肿瘤作用10淋巴细胞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1/411 B淋巴细胞可经抗原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抗体,参与体液免疫12在胸腺,脾,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称为T淋巴细胞13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该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14血液检验中,白细胞计数指标参考值无性别差异15正常人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为50%~70%,其增高和减低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变化16采用显微镜计数法进行白细胞计数时,通常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小试管中17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1.5%~5%18正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以3叶核居多19感染,理化损伤,血液病,脾功能亢进,免疫性疾病可见中性粒细胞减低20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外周血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幼粒等细胞21再生性左移是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22退行性左移是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23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则称为核右移24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形成的原因是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25淋巴细胞数量减低常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26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在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27Dohle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1~2um,亦可见于单核细胞28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的细胞体积较大,直径16~25um,核分叶常在5叶以上,甚至在10叶以上,核染色质疏松29瑞氏染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胞质呈浅紫红色30瑞氏染色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呈蓝黑色31外周血小淋巴一般无颗粒,大淋巴细胞可有少量粗大,不均匀,深紫红色颗粒32瑞氏染色单核细胞,直径10~20um,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33异型淋巴细胞按其形态学特征分为3型:1型(空泡型,浆细胞型),2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3型(幼稚型)34淋巴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出现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淋巴细胞(胞质中主核旁出现小核)35火焰状浆细胞见于IgA型骨髓瘤血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1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包括血细胞计数原理(库尔特原理),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三种2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脱水,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白细胞,分为256个通道3电阻抗法分析血液时,位于90~160fl单个核细胞区的.细胞称为中间型细胞4血液分析仪血红蛋白测定原理中,应在波长530~550nm下比色5白细胞经过氧化物酶染色后,胞质内显示细胞化学反应,过氧化物酶活性为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核嗜碱性粒细胞无过氧化物酶活性,这是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的基础6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35~450fl范围内将白细胞分为三群,左侧峰又高又陡为淋巴细胞峰7正常白细胞直方图中,左右两峰间的谷较平坦,为单个核细胞峰8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左侧区域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凝集,巨大血小板,未溶解红细胞,疟原虫,冷凝集蛋白,脂类颗粒,异形淋巴细胞9在白细胞直方图中,淋巴细胞峰右移,与单个核细胞峰左侧相连并抬高,主要原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形淋巴细胞10在白细胞直方图中,单个核细胞峰与中性粒细胞峰之间区域异常,主要原因是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异常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1正常红细胞直方图,在36~360fl范围内分布两个细胞群体,从50~125fl区域有一个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曲线,为正常大小的细胞,从125~200fl区域有另一个低而宽的曲线,为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当红细胞体积大小发生变化时,峰可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12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在2~30fl范围内分布,呈左偏态分布,集中分布于2~15fl内,当有大血小板或小红细胞,聚集血小板时,直方图显示异常13ICSH分布的血液分析仪评价方案包括:可比性,准确性,总重复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14精密度分为批内,批间两种精度。
《白细胞检验》PPT课件
(四)单核细胞
呈不规则的圆或椭 圆形,为外周血中最大 的细胞.直径15μm ~ 25μm 。细胞核大呈不 规则圆形、肾形、马蹄形, 或不规则分叶有时折叠卷曲。染色质细致疏松如 网状,染淡紫红色。胞质量丰富.染淡蓝、灰蓝 色不等,常呈毛玻璃样半透明。胞质内含有大量 细小灰尘样紫红色嗜天青颗粒。核凹陷处胞质染 色较淡.偶见无颗粒胞质是伪足样伸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学习目标
1.叙述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原理、试 剂组成、注意事项。 2.学会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操作方法 3.准确识别外周血常见正常和异常白细 胞形态。 4.学会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显微镜计数法
【原理】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 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混匀充入计数池 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白细胞 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 总数。
白细胞检验
第一节 白细胞生理概要
• • 外周血常见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白细胞的寿命和归宿
学习目标
1.叙述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原理、试剂组 成、注意事项 2.学会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操作方法 3.准确识别外周血常见正常和异常白细胞 形态 4.学会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外周血常见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按常规取血稀释后数得4个大格共有白 细胞280个,求白细胞计数结果? 解:WBC=280/4×10×20×106 =14×109/L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请您练习
取血40ul加入稀释液0.36ml,镜下计数 了8个大格共有白细胞320个,求其白细胞 计数结果? 答案:稀释倍数=(360+40)/40 =10 WBC= 320/8×10×10×106 = 4×109/L
第二章——白细胞检查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标志着中性粒细胞从新生细胞以至衰老细胞的发育阶段。正常情况外周血以分 叶核为主,胞核常为2-5叶,杆状核较少。分叶核与杆状核比值为13:1
@核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常 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及应用细胞因子。分为轻、中、重三级。 1、再生性核左移 指核左移伴WBC增高。表示骨髓造血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 抵抗力强。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2、退行性核左移 核左移伴WBC正常或减低。骨髓释放受到抑制,机体抵抗力 差。见于再障、粒细胞缺乏、伤寒。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空泡形成: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
缺失的结果。常见于严重感染或败血症。
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因毒性变化而
在胞质中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圆形 、梨形,染成天蓝色。是胞质发育不成 熟的表现。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 、败血症、烧伤。
退行性变:细胞发生胞体肿胀、边缘不清晰、
白细胞计数(WBC)
WBC指单位容积内外周血各种白细胞的总和。 @显微镜计数法: 用白细胞稀释液(冰乙酸)将全血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和固 定白细胞。充入改良牛鲍计数板,在低倍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白细胞数量 ,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白细胞总数。 @血液分析仪法
方法学评价 @显微镜计数(参考方法) 优点 校准血液分析仪、异常结果复合 缺点 费时、易受微量吸管、计数板质量,细胞 分布状态、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 @血液分析仪法 优点 计数细胞数量多、易标准化、准确度精确 度高 缺点 人为或病理因素可干扰计数(外周血抗凝 不充分、外周血出现有核细胞、巨大血小板、 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碎片)
2019/4/2
白细胞定性检验的名词解释
白细胞定性检验的名词解释白细胞定性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人体中的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主要负责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侵害。
白细胞定性检验通常通过检查血液样本来进行。
这种检验的目的是对白细胞的数量、形态、分类和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了解白细胞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获得重要的信息,用于辅助诊断和治疗治疗。
白细胞定性检验定量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和白细胞比例。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计算白细胞的数量,通常使用单位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个数。
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计算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数量,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白细胞比例则是根据分类计数结果来计算各类白细胞在总白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
白细胞形态学分析是白细胞定性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观察和描述白细胞的形态特征,以便识别异常的细胞发现。
在检验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将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注意细胞的形状、大小、颗粒状物质的分布以及核细胞的特征等。
这些形态特征的变化可能与某些疾病或炎症反应的存在相关联。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除了定量指标和形态学分析,白细胞定性检验还包括了对白细胞功能的评估。
白细胞功能是指白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吞噬和杀伤能力。
常见的白细胞功能检查方法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活性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等。
这些检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及免疫缺陷病症的存在。
白细胞定性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白细胞数量、分类、形态和功能的评估,医生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炎症程度,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白细胞定性检验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复发情况,帮助医生调整治疗策略。
白细胞检验基础理论
分 原粒细胞 裂 早幼粒细胞 池 中幼粒细胞
成
熟
晚幼粒细胞
池
贮
存 池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骨髓
边 缘 池Hale Waihona Puke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循 杆状核粒细胞 环 分叶核粒细胞 池
组织
血液
第十一章 白细胞检验基础理论
第二节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能和动力学
T淋巴细胞的功 能
淋巴细胞、浆细 胞的功能
包
括包
HLA 括
-A, HLA
B, -DR,
C位
DP 和
点 DQ
的抗
抗原
原
中性粒细胞 膜表面受体
单核-巨 噬细胞表 面受体
T淋巴细胞 膜受体分子
B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分子
淋巴细 胞
髓系 细胞
造血 干、 祖细 胞
调
趋 化
细 胞
理因因
素子子
受受受
体
体体
有
有
丝 分 TCR 裂 原
病
Fc
毒 BCR 受
受
体
补 体 受
红细胞: GPⅢb,血型糖蛋白A,H
造血干、祖细胞:CD34+ CD38-
造血干细胞: CD90+ CD34- Lin-
第十一章 白细胞检验基础理论
强表达在单核细胞,弱表达在粒细胞:CD14,CD33
基本只表达在粒细胞:CD16b,CD66
基本只表达在单核细胞: CD16 CD64 CD68 CD91 CDw136 CD65 巨核细胞:PPO,CD41a(Ⅱb/Ⅲa) CD41b(Ⅱb)CD61( Ⅲa)CD42 (Ⅰb)
活化血小板表达CD62(P选择素)CD63,CD107a,CD107b
白细胞检验
MICM( Morphological, Immunological, Cytogenetics, Molecular biology)分型 概念
MICM分型使白血病的诊断从细胞水平上 升到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更能反映白血 病的本质特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亦更具价值。WHO的分型体现了这一分型的含 义。
七 白血病的治疗
联合化疗 骨髓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分子靶向治疗 支持疗法 其他治疗
病案
患者,男,18岁,理发师,发热伴头晕、乏 力三周入院。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不伴 畏寒,无咳嗽、咯痰,无腹痛、腹泻等症状。 发病后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具体用药不详), 效果不佳。
患者有染发剂接触史一年,家族史无特殊发 现。
诊断: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1型十Ⅱ型)≥90% (NEC),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 阶段未见或罕见。
附:关于原始细胞的定义
Ⅰ型:包括原始粒细胞及大小不等的不易 分类的细胞,胞浆中无颗粒,核染色质疏 松,核仁明显,核/浆比例大(约0.8)。 Ⅱ型:胞浆中有少数嗜天青颗粒,核/浆比 例比Ⅰ型小,其他方面与Ⅰ型同。当核偏 位,Golgi区发育(核附 近有淡染区), 染色质聚集,颗粒较多,核/浆减少时,即 为早幼粒细胞,不再是Ⅱ型原始细胞。
(2)骨髓象:是诊断白血病的最主要依据。①
有核细胞增生多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白血病性原 始细胞≥30%(全有核细胞计数,ANC),多具有肿 瘤细胞形态学特征。AML可见Auer小体,核分裂相多 见。ALL多见“篮细胞”(basket cell)等退行性变。 ②红系减少(M6除外)③巨核细胞系减少(M7除 外)。
第四篇 白细胞检验
第一节:白细胞检验概述
一、白细胞检验的基本内容 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下一页
第一节
溶菌酶存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溶菌酶活性随细胞成熟而增加。血浆和尿中的溶菌酶大多来自白细胞的分解,可作为白细胞更新的特征。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浆和尿中,溶菌酶明显增加。 7 脂类代谢 脂类的生物合成在正常和白血病粒细胞中进行。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脂类合成率大于正常粒细胞,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粒细胞脂类合成率低或正常。在人粒细胞中有几种磷脂酶,磷脂酶A2能增加细菌的透过性,并于降解期发生吞噬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嘌呤核苷酸在体内主要以氨基酸为原料先合成嘌呤环。在细胞中嘌呤环的主要来源是外源性的。目前认为嘌呤在5-磷酸核糖焦磷酸及其有关的磷酸核糖转移酶存在下,可以转变为相应的核苷酸。故5-磷酸核糖焦磷酸的浓度是调节核苷酸合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DNA合成 在核苷酸转变为脱氧核苷酸过程中,核甘酸还原酶起重要作用,其在正常的幼稚粒细胞中有较高的活性,随着细胞分化与成熟,核苷酸还原酶逐渐下降。在DNA合成中,白细胞还更多的利用外源性胸腺嘧啶核苷(TdR),可采用3H-TdR掺入,作为判断白细胞DNA生物合成的有效指标。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二)粒细胞代谢 1 核苷酸合成 (1)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在体内可由氨基酸及其他分子化合物合成。合成的主要途径和补救途径均能在白细胞中进行。催化嘧啶合成的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二氢乳清酸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和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均见于正常白细胞(主要是粒细胞),前三者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活性为正常的2-6倍。一般来说,酶活性的增加与形态的幼稚程度相一致。补救合成途径是通过激酶催化的ATP与核苷和脱氧核苷的相互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与正常粒细胞相比显示嘧啶激酶活性的明显增加。脱氧胞嘧啶核苷激酶亦见于粒细胞,其活性随粒细胞成熟而减少。
血液生理之白细胞
了解白细胞计数原理,掌握其技术方法、 红细胞沉降速率测定方法及测定、测定红 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抵抗能力。
血液生理之白细胞
第1页
二、试验原理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也被称为免疫细胞,体和动物血液及 组织中无色细胞,能吞噬异物或产生抗体,以帮助机体防 御感染。白细胞普通有活跃移动能力,它们能够从血管内 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所以,白 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 管以外组织中。
血液生理之白细胞
第13页
3. 红细胞脆性试验
结果:
开始溶血: 上层液开始呈透明红色且管底 有红细胞者;
完全溶血: 溶液为透明红色且管底无红细 胞者;必要时可离心后再观察结果。
血液生理之白细胞
第14页
血液生理之白细胞
第3页
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 红细胞因 为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 小时末下沉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 称为 红细胞沉降率, 即血沉。
血液生理之白细胞
第4页
三、试验材料
家兔血、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试管、 血沉管
血液生理之白细胞
第5页
四、试验项目
1. 白细胞计数
‘WBC’
2.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 红细胞脆性试验
血液生理之白细胞
第6页
五、试验方法
1、白细胞计数 3.白细胞计数 ①吸血及血液稀释:吸血及血液稀释均在红细胞吸管中进行。 ②推片及充液:在推片和充液前,先在显微镜下检验计数板和盖玻片是否清
洁,若不洁净则清洁后使用。推片是指用手指将盖玻片固定在计数板正中间 计数室边缘,然后大拇指将其迟缓推行,使盖玻片贴在计数室两侧槽上,充 液是指将稀释好血液摇匀后,先弃去吸管内前两滴,然后用半滴放到计数室 和盖玻片间隙,同毛吸作用使血液进入计数室内。 ③计数:稀释血液进入计数室后,静置2~3分钟后,在低倍显微镜下找中央 大方格,然后在高倍镜下数4个角上小方格和中央小方格中红细胞数目。 ④结果计算:N指细胞总数 稀释200倍:x=N﹡107 稀释100倍:x=N﹡2.5﹡107
检验技士辅导:白细胞检查概要
检验技士辅导:白细胞检查概要检验技士辅导:白细胞检查概要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检验技士辅导:白细胞检查概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粒细胞1.粒细胞概念: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类,产生于骨髓。
2.粒细胞功能作用:(1)中性细胞在血液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处于机体微生物病原体的第一线,当炎症发生时,他们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吞噬细菌。
中性粒细胞减少到1x10的9次方每升时,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很容易被感染。
此外,中性粒子细胞还可以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体复合物等。
(2)嗜酸性粒细胞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在有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等情况时,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可以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并使平滑肌收缩,特别是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哮喘、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的症状。
但是在此一般指的是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缺乏为抗甲状腺药物致命性的副作用。
多于初治2~3个月及复治1~2周发生。
当WBC<3×109/L、粒细胞<1.5×209/L时,应停药。
甲状腺肿大加重、突眼加剧常提示甲亢病情控制不良。
二、单核细胞1.单核细胞系统构成①原始单核细胞(monoblast):15~20μm,胞体圆形或椭圆形,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结构,核仁1~3个;胞浆量较其它原始细胞丰富,灰蓝色,不透明,边缘不规则或有伪足状突起。
②幼稚单核细胞(promonocyte):15~25μm,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易见扭曲、凹陷、切迹等改变,核染色质较原始单核细胞粗糙疏松,核仁可有可无;胞浆浅灰蓝色,不透明,可见细小颗粒。
③单核细胞(monocyte):12~20μm,核形态常不规则,有肾形,马蹄形,“S”形,分叶状,笔架形等,核染色质疏松呈丝网状或条纹状结构,无核仁;胞浆量较多,染不透明的灰蓝色,可见细小红色颗粒。
检验主管技师知识点:白细胞计数
检验主管技师知识点:白细胞计数2017检验主管技师知识点: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总数。
包括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检验主管技师知识点:白细胞计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检测原理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总数。
包括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
二、方法学评价1、显微镜计数法:简便易行、不需昂贵仪器,但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受微量吸管、血细胞计数板、细胞分布、人为因素等多种情况影响。
2、血液分析仪计数法:计数细胞数量多、速度快、易于标准化、计数精确性较高,适合大规模人群健康筛查,但需特殊仪器。
某些人为因素(如抗凝不充分)、病理情况(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等)可干扰白细胞计数。
使用前须按NCCLS规定方法对仪器进行校准,且须认真坚持日常质控工作。
三、参考值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显微镜计数法:成人:(4.0~10.0)×109/L (4000~10000/mm3).新生儿:(15.0~20.0)×109/L(15000~20000/mm3).婴儿:(15.0~20.0)×109/L.儿童:(5.0~12.0)×109/L.四、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1)年龄:新生儿计数较高,可达(15~30)×10^9/L,通常在3~4d降至10×10^9/L.(2)日间变化:一般安静松弛时白细胞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内可相差1倍。
(3)运动、疼痛和情绪影响:剧烈运动、剧痛、极度恐惧等均可使白细胞短时升高。
(4)妊娠与分娩:妊娠期特别是最后1个月白细胞升高,分娩时可达34×10^9/L,产后2~5d恢复正常;女性绝经期、月经期则可降低。
(5)饮酒、大量吸烟、冷浴亦可升高由于生理因素,同一检测对象白细胞计数甚至可波动50%.2.病理变化(1)升高:①各种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及化脓性炎症:中耳炎、扁桃体炎、阑尾炎、脓肿等;②全身感染:肺炎、败血症、猩红热等;③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汞中毒、铅中毒;④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⑤恶性肿瘤、粒细胞血液病等;⑥类白血病反应。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成人教育学位考试大纲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成人教育学位考试大纲〔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2018级起〕第一部分造血检验【一】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1、了解胚胎期及出生后的造血器官及造血差不多概况。
2、熟悉造血微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要紧的造血细胞因子及其要紧调控作用。
3、掌握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概念。
4、掌握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的概念;5、掌握血细胞的分类、各系血细胞发育过程及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二】造血检验的差不多方法及临床应用与评价1、掌握各系统、各阶段正常血细胞形态学特点。
2、掌握血象检验的方法及内容。
3、骨髓穿刺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步骤、内容及考前须知;大致正常骨髓象特点。
4、骨髓检查掌握骨髓象分析: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情况的判断及临床意义;熟悉血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
5、熟悉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结果分析和要紧临床应用;掌握急淋、急单、急粒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特点。
第二部分红细胞检验【一】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1、熟悉红细胞膜的要紧组成、结构特点和要紧功能,重点掌握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与功能;熟悉妨碍红细胞膜稳定的因素。
2、熟悉红细胞血红蛋白组成。
3、掌握红细胞糖代谢的要紧途径、酶及其缺陷;熟悉红细胞铁代谢的要紧过程及代谢异常、红细胞核苷酸代谢要紧过程及代谢异常。
4、掌握无效造血概念。
【二】红细胞检验的差不多方法熟悉有关红细胞疾病检验的方法及其差不多原理;掌握常见检验方法及其要紧临床应用与评价。
1、有关铁指标的检验血清铁测定、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血清转铁蛋白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
2、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血清维生素B12测定、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3、溶血的检验红细胞寿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
检验基础之白细胞检查白细胞检查【概要】三类五种·单核细胞(M)·淋巴细胞(L)白细胞计数【定义】指测定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原理】显微镜计数法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为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和血液分析仪计数法【操作方法】显微镜计数法→计算0.38ml稀释液+20μl血→混匀(棕褐色)→充池→静置2~3min→计数(低倍镜,四角4个大方格)【质量控制】1.经验控制血涂片上WBC分布密度与WBC数量关系(1)与红细胞数比较: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00:1。
(2)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
血涂片上WBC数/HP2~44~62.计数误差(1)技术误差:通过熟练操作、仪器校准而减小,甚至避免。
(2)固有误差:是计数室内每次血细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致的误差。
若白细胞数太低(<3×10 /L),可增加计数量(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或减低稀释倍数,太高(>15×10 /L),可增加稀释倍数。
(3)有核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
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校正公式为:校正后白细胞数/L=校正前白细胞数×【参考值】成人:(4~10)×10 /L。
新生儿:(15~20)×10 /L。
6个月~2岁:(11~12)×10 /L。
儿童:(5~12)×10 /L【临床意义】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所以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一致。
白细胞分类计数(DC)【检测原理】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百分率);【质量控制】1.影响分类计数准确性因素(1)细胞分布不均:体尾交界最佳,“城垛”式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首页 2021/3/6
下一2页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光学显微镜和电镜下各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变化
原淋
幼淋
淋巴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2页4
第一节
第二节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第三节
第四节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 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返回首页 2021/3/6
返3 回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从中幼粒细胞开始产生中性粒细胞的特异性颗粒,也称次 级颗粒。在分叶核及杆状 核粒细胞,颗粒含量已为嗜苯 胺蓝颗粒的2倍。次级颗粒中 含有溶菌酶其含量是初级颗粒 含量的2倍,还有胶原酶、碱性 磷酸酶和溶酶体等。中性粒细 胞颗粒中所含的酶与中性粒细 胞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九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返回首页 2021/3/6
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节 粒 细 胞
一、粒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 (一)粒细胞的生物化学
第四节
1 颗粒 内容 物的 特点
嗜苯胺蓝颗粒* 特异性颗粒*
返回首页 2021/3/6
下一页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嗜苯胺蓝颗粒初见于原粒细胞晚期和早幼粒细胞,是从 高尔基体中发育而来,也称 初级颗粒。其含量随着细胞 的成熟而逐渐减少,在晚期 成熟粒细胞己无该颗粒的存 在。嗜苯胺蓝颗粒中含有髓 过氧化物酶(MPO),溶菌 酶,吞噬素,阴离子抗菌蛋 白质;酸性水酶类;中性蛋白 酶类。
3
趋 化 和 调 节 作
4 吞 噬 作 用
5 杀 菌 作 用
用
返19回
第一节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的 功 能
返回首页 2021/3/6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吞噬作用
趋化作用
返20回
第一节
嗜 碱 性 粒 细 胞 的 功 能
返回首页 2021/3/6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含有多种化学活性物质
趋化性和吞噬作用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尽量选择 平头类的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1页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嘌呤核苷酸在体内主要以氨 基酸为原料先合成嘌呤环。在细胞中嘌呤环的主要来源 是外源性的。目前认为嘌呤在5-磷酸核糖焦磷酸及其有 关的磷酸核糖转移酶存在下,可以转变为相应的核苷酸。 故5-磷酸核糖焦磷酸的浓度是调节核苷酸合成的一个重 要因素。
环磷酸腺昔(cAMP)存在于人类粒细胞中,它参与白 细胞糖原磷酸化酶的激活。腺膘呤环化酶催化。AMP的 合成,磷酸二酯酶催化cAMP的降解,这两种酶在正常粒 细胞中均存在。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1页5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溶菌酶存在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溶菌酶活性随细胞 成熟而增加。血浆和尿中的溶菌酶大多来自白细胞的分 解,可作为白细胞更新的特征。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浆和尿中,溶菌酶明显增 加。
第四节
6 微量金属元素 白细胞含有高浓度锌,慢性贫血、急性 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锌含量低。白细胞也含有铜、 镁、钴、铁。急性白血病的白细胞铁蛋白含量较正常白 细胞高5倍。
7 维生素和辅酶 白细胞还含有叶酸盐、维生素B1、B12、 C。在营养性大细胞贫血、妊娠期巨幼细胞贫血和恶性贫 血患者中,白细胞叶酸盐减少;在白血病,还原型叶酸 盐增加。粒细胞白血病或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 维生素B1浓度约为正常白细胞的3倍;在维生素B1缺乏患 者的白细胞和红细胞中,维生素B1浓度均降低。而坏血 病患者无论有无症状,维生素C浓度均降低。
7 脂类代谢 脂类的生物合成在正常和白血病粒细胞中 进行。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脂类合成 率大于正常粒细胞,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粒细胞脂类 合成率低或正常。在人粒细胞中有几种磷脂酶,磷脂酶 A2能增加细菌的透过性,并于降解期发生吞噬作用。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1页6
第一节
5 脂类 脂类约占人粒细胞湿重的5%。磷脂约占总脂类 的35%,中性脂类约占1/3,糖脂约占1/6。分叶核粒 细胞的脂类含量约为红细胞的5倍,而糖脂含量为其400 倍。脂类浓度越高,粒细胞寿命越短,导致戈谢细胞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产生。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页7第一节第二节源自第三节第一节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二)粒细胞代谢
1 核苷酸合成
(1)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在体内可由氨基酸 及其他分子化合物合成。合成的主要途径和补救途径均能 在白细胞中进行。催化嘧啶合成的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 二氢乳清酸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和乳清酸核苷酸脱羧酶 均见于正常白细胞(主要是粒细胞),前三者在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的活性为正常的2-6倍。一般来说,酶活性的增 加与形态的幼稚程度相一致。补救合成途径是通过激酶催 化的ATP与核苷和脱氧核苷的相互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 病细胞与正常粒细胞相比显示嘧啶激酶活性的明显增加。 脱氧胞嘧啶核苷激酶亦见于粒细胞,其活性随粒细胞成熟 而减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5.核酸和蛋白质分解代谢 粒细胞溶酶体颗粒中存在核 糖核酸酶和去氧核糖核酸酶,提示这些细胞器参与外源 性或内源性的核酸分解。在成熟粒细胞中,这些酶的活 性比在原始细胞中高10倍。仅限于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 酸酶(NAP)是一种磷酸单酯酶,能催化多种磷酸酯底 物的水解。该酶自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随细胞成熟而 增加。NAP的活性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 增多症中明显降低。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页6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4 糖原 血液中糖原主要来自粒细胞,粒细胞的糖原含量 可与肝糖原和肌糖原量相比。原粒细胞中糖微量或无法 测出,自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糖原,随着细胞的分化其 含量逐渐增多。原淋细胞与原粒细胞不同,常含有足够 的糖原,使过碘酸-雪夫(PAS)反应阳性。
上一页 下一1页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的聚合。此酶在幼稚白细胞 最为活跃,其活性随细胞成熟而减弱。3H-TdR掺入 DNA 的改变与 DNA聚合酶活性下降相一致。中幼粒细胞是尚 能掺合 TdR至DNA中和进行核分裂的最晚期粒细胞。末 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能在没有DNA模板时催化脱氧核苷 酸的聚合,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淋变患者细胞中,其活性很高。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页5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2 DNA和RNA含量 正常成熟粒细胞和骨髓中幼稚白细胞 的DNA含量相同。急性白血病细胞DNA含量通常较正常 白细胞高,这与急性白血病染色体数常为超二倍体有关。 在粒细胞的成熟过程中胞质嗜碱性逐渐减轻,反映RNA 含量逐渐减少。
3氨基酸 大多数氨基酸在粒细胞中的浓度较之血浆或红 细胞中高几倍,唯精氨酸的浓度较低,可能是由于粒细 胞内存在精氨酸酶之故。谷胱甘肽和其他非蛋白巯基成 分也存在于粒细胞中。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1页7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二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粒
细
胞
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
的
功
能
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
返回首页 2021/3/6
上一页 下一1页8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第四节
1 渗 出 性 和 游 走 性
2 变 形 性 和 粘 附 作 用
返回首页 2021/3/6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8 叶酸代谢 粒细胞存在几种叶酸依赖的酶,尤其是二氢 叶酸还原酶,它催化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且是叶酸拮 抗剂的靶蛋白。在正常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仅有微量的 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其活性较高。
9 前列腺素和血栓烷 人中性粒细胞受酵母多糖或趋化因 子脂等释调放花理生素四的烯作酸用。刺花激生后四,烯由酸磷能脂导酶致A2介中导性白粒细细胞胞膜脱磷颗 粒,而且是粒细胞中环氧化酶或脂质氧化酶反应类型的 前 体 。 环 氧 化 酶 能 催 化 前 列 腺 素 内 过 氧 化 物 ( PGG 和 P12G-H烃2)花的生形四成烯。酸花,生这四两烯种酸产还物可均有形趋成化5-烃性花能生并四使烯粒酸细和胞 释放溶菌酶。
返回首页 2021/3/6
返4 回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溶酶体是真核细胞中行使降解作用的细胞器,它在核糖 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再进入高尔基体进行包装, 形成初级溶酶体。其含有50多种酶,大部分溶酶体酶均 为酸性水解酶,包括脂酶、蛋白水解酶、核酸酶、磷酸 酯酶、糖苷酶和硫酸酯酶等。初级溶酶体与吞噬小体融 合,二者质膜发生融合,容纳消化物后形成次级溶酶体, 此时水解酶被激活,起分解、消化和杀死吞噬体内微生 物的作用。嗜酸粒细胞颗粒含有大多数的溶酶体酶。这 些颗粒也含有强力的磷脂酶D和高浓度的芳基硫酸酯酶B, 后者能灭活过敏性的慢反应物质,这可能是嗜酸粒细胞 在过敏反应中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