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系统检验.
白细胞的检测方法

白细胞的检测方法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病原体侵害的作用。
然而,当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感染或疾病的影响时,白细胞数量或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准确检测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对于诊断疾病和监测治疗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白细胞检测方法。
一、血常规检测血常规检测是最常用的白细胞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此方法,可以获得关于白细胞数量和相对比例的信息。
血常规检测通常包括测量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单核细胞计数(MONO)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
二、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级的白细胞检测方法,它能够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它利用流式细胞仪分离和分析各种细胞类型,并能够检测白细胞的表面标记物。
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进一步了解白细胞的亚群分布,评估其活性和功能。
三、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评估骨髓中各种细胞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关于骨髓产生的白细胞数量和形态的重要信息。
骨髓穿刺检查对于诊断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等疾病非常有帮助。
四、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检测是使用特定抗体标记来检测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蛋白质表达。
通过使用特定于白细胞亚群的抗体,可以确定这些亚群的存在和百分比。
五、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一种检测白细胞相关基因或突变的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PCR技术检测B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物的基因表达情况,以了解细胞的状态和功能。
综上所述,白细胞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临床需求进行判断。
通过准确的白细胞检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

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一、生理因素: 多见于婴幼儿,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发育不完善,从而 导致单核细胞增高,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二、病理因素: 1、感染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 等,而单核细胞会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对抗致病因子, 从而可导致单核细胞增高,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 利巴韦林片、甲苯咪唑片等药物治疗; 2、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等,可由于未成熟的单核细胞增殖释放入 血,从而导致单核细胞增高,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环磷 酰胺、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 或者进行骨髓移植。 三、药物因素: 比如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这类激素药物或者抗生素药 物,也可能会引起单核细胞增高,建议遵医嘱用药,不 可随意更改用药剂量、频次,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 停药或者更换药物。 四、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造成淋巴细胞增多因素:
1、生理性原因。儿童患者,一般可以无症状。 2、病毒感染性疾病,比如患有风疹、水痘、腮腺炎等。 3、淋巴细胞疾病也,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4、当体内中性粒细胞减少明显时,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5.移植排斥反应时。
造成淋巴细胞降低的因素:
1、免疫系统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艾滋病等,或肿瘤患者放化疗后。 2、使用细胞毒素类、激素类或免疫抑制药物。 3、感染、外伤或应激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淋巴细胞相对性减低。 4、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 等,中性粒细胞生成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粘液星水肿、溃疡性结肠炎、变 态反应、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减少:见于速发型变态反应(荨麻疹、过敏 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 过量、应激反应(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出血 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症等。
白细胞检查知识点总结

白细胞检查知识点总结一、白细胞检查的意义1. 了解免疫系统状况:通过白细胞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
例如,如果白细胞数量过低,就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差的情况,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2. 判断感染情况:白细胞是人体内抵抗感染的主要细胞,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因此检查白细胞数量可以判断感染的程度,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3. 诊断某些疾病:某些疾病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异常,例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通过检查白细胞数量和形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这些疾病。
二、白细胞检查的方法白细胞检查主要包括外周血涂片镜检和全血细胞计数两种方法。
1. 外周血涂片镜检:将少许外周血加于载玻片上,用镜头放大500倍至1000倍,观察白细胞数量、形态、大小、核形态等情况,可以直观的了解白细胞的情况。
2. 全血细胞计数:利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快速地测量出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包括总白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
三、白细胞检查的正常值根据性别和年龄的不同,白细胞的正常范围也有所不同。
1. 总白细胞计数:成人的白细胞正常值在4-10.5x109/L之间。
在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中,正常范围可能有所不同。
2. 粒细胞计数:成人的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50-70%。
3. 淋巴细胞计数:成人的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百分比正常范围为20-40%。
在不同的实验室和仪器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因此具体数值还需要参考具体检验报告。
四、白细胞检查的异常表现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称为白细胞增多,可能是因为感染、炎症、应激、药物反应等原因。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称为白细胞减少,可能是因为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原因。
在外周血涂片镜检中,白细胞形态异常也可能出现,例如出现原始细胞、成熟细胞减少、核分裂等情况。
五、影响白细胞检查结果的因素1. 采血部位:不同部位的采血可以影响白细胞计数,通常建议在静脉采血的时候,第一个管血丢弃,之后采集的血液可以用于检测。
白细胞相关参数

白细胞相关参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对于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诊断中,通过检测白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的免疫状况以及一些潜在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探讨白细胞相关参数的含义、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白细胞相关参数的含义白细胞相关参数主要包括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和百分比等指标。
其中,白细胞总数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使用的单位是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
白细胞总数是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判断某些疾病的关键指标之一。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通过细胞计数仪或显微镜观察,将白细胞按照类型进行计数。
常见的白细胞类型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通过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白细胞在机体中的相对比例,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百分比是指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每种类型白细胞所占的百分比。
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可以通过计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百分比,进而判断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
二、白细胞相关参数的检测方法常见的白细胞相关参数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液常规检查和流式细胞术。
血液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或显微镜下对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和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级的免疫学技术,通过标记特定的抗体,将细胞表面的分子与荧光染料结合,利用流式细胞术仪器的高速流式分析和多色共振荧光仪对细胞的数量和性质进行分析。
该方法操作相对复杂,但结果更精确,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对于白血病等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三、白细胞相关参数在临床中的意义在临床中,白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时发现炎症反应和感染等情况。
常见的白细胞相关参数异常有:1. 白细胞总数增高:常见于感染、炎症、过敏等病理状态。
增高的白细胞总数可能提示机体正在应对一种疾病或病原体。
白细胞分析参数

白细胞分析参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白细胞的数量和特定参数,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辅助诊断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白细胞分析参数,并说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总白细胞计数(WBC)总白细胞计数是指在给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总白细胞计数范围通常为4,000至11,000个/μL。
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的计数可能是某种疾病或感染的指标。
例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可提示有感染、炎症或肿瘤存在,而降低则可能暗示免疫功能下降。
2.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类型,主要负责体内细菌和真菌的消灭。
中性粒细胞计数通常是总白细胞计数的一部分。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的绝大多数。
在诊断感染和炎症时,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非常有参考价值。
例如,在细菌感染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增加。
3.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是另一类白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
淋巴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占总白细胞计数的一定比例。
淋巴细胞计数的异常变化可以提示免疫功能异常或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指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总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约为50-70%,淋巴细胞百分比约为20-40%。
这两个参数的变化也可以提供诊断信息。
例如,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升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则可能下降。
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另外两种类型。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是衡量这两种细胞数量的指标。
它们的增加通常与某些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在某些特定的疾病诊断中,这两个参数的变化也可以提供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白细胞分析参数提供了评估免疫功能和诊断疾病的重要指标。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

临床检验基础_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的基本原理、检验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基本原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类型。
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通常以10的乘方形式表示。
白细胞计数可以通过显微镜计数法或自动计数法来进行。
显微镜计数法是指将血液样本制成薄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手工计数。
自动计数法则是通过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自动计数和分析。
二、检验方法1. 显微镜计数法首先,取适量的患者血液样本,以乙醇溶液进行稀释,然后将稀释后的样本均匀涂布在玻片上。
接着,将玻片放入染色剂溶液中染色,待染色完成后,利用显微镜逐个计数每个方格中的白细胞数量,最后乘以一个修正因子得出最终结果。
2. 自动计数法自动计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白细胞计数方法。
操作者将血液样本注入计数仪中,计数仪会自动对样本进行稀释、混匀、计数和分析。
最终,计数仪会给出每立方毫米的白细胞数量。
三、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在临床诊断和监测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在炎症反应的监测和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通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加。
通过监测白细胞计数,可以及早发现炎症反应,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2. 判断感染程度:感染是引起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
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增多一般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可以通过白细胞计数来评估感染的程度和进展情况。
3. 监测免疫功能:白细胞计数也可以用于评估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在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下,白细胞计数会偏低,如艾滋病、免疫缺陷病等。
4. 辅助诊断疾病: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其他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伴随着白细胞数量异常的变化,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在当今社会,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个体化医疗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而作为个体化医疗的基础,基因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
在基因检测技术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分型的检测系统技术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简介1. 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是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能够诱导免疫反应,并在移植排斥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在器官移植、疾病易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2. 基因分型检测系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是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对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和检测,以期得出准确的结果。
目前,常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PCR法、序列特异引物法、序列基因分型法等。
二、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的重要性1. 个体化医疗需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个体化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为个体化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移植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过程中,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准确的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对于移植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3. 疾病易感性某些疾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型相关,因此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可以用于评估个体对于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的优化方向1. 技术标准的规范化在制定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技术手段的特点和优劣势,以期制定出规范、全面的技术标准。
2. 数据比对与验证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的优化还需要侧重于数据比对与验证。
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够保证基因分型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多层次的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建立多层次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检测系统技术标准体系,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17)Neut% 中性细胞数<1或中性细胞数>20
(18)Lymph% 淋巴细胞数>5
(19)Mono# 单核细胞比率≥13和WBC≥4
(20)Eos# 嗜酸性粒细胞>2
(26)WBC unreliability Flag WBC异常散点图
(35)Atypical/Variant lymphs(一) 淋?
MONO%: 3~8% MONO#:0.12~0.80×10E9/L
NEUT% :50~70% NEUT#:1.8~6.4×10E9/L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计数(WBC)的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 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 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 要高一些。
(7)PLT(一)
PLT<70 >1000
(10)MCV(一)(初诊) MCV<65 >110
(11)MCV(二) (复诊)
(13)MCHC(一)
MCHC>380
(14)MCHC(二)
MCHC<300和MCV≥80
(16)No diff or incomplete diff 白细胞分类不出
(26)WBC unreliability Flag WBC异常散点图
(30)PLT clump flag PLT凝集?
(33)Immature granulocyte flag(二) 未成熟颗粒
(35)Atypical/Variant lymphs(一)
(初诊)异淋?
(36)Atypical/Variant lymphs(二)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白细胞计数分析报告

白细胞计数分析报告白细胞计数是一项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判断炎症程度的重要检测指标。
通过分析白细胞的计数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类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白细胞计数的分析报告,供参考。
1. 检测对象该报告旨在分析经过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的患者样本。
通过对该样本的白细胞计数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对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和体内炎症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检测方法白细胞计数是通过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检测的。
该仪器利用流式细胞术原理,将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与染料进行标记,然后通过激光散射和光学检测系统来计数。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3. 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xxxxx个/立方毫米(mm³)。
白细胞计数是衡量患者体内白细胞总数的指标,通常用于评估免疫系统状况和炎症程度。
4. 参考范围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在xxxxx个/立方毫米(mm³)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略微的差异,请结合临床表现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判断。
5. 结论与建议根据检测结果,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之内,暂未发现明显异常。
然而,白细胞计数仅是初步筛查结果,仍需结合其他临床症状、体征和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如果患者存在其他症状或体征,建议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同时,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提升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感染的风险。
更多详细的检测指标和结果解读,建议患者咨询医生或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结语白细胞计数分析报告提供了对患者免疫系统和炎症情况进行评估的信息。
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详细分析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结果,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健康。
注意:此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应以医生的意见为准。
白细胞实验报告

白细胞实验报告白细胞实验报告白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承担着抵御病原体入侵和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角色。
通过白细胞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状态。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进行的一项白细胞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白细胞数量和功能,了解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
实验材料和方法:1. 血液样本:从志愿者的指尖采集血液样本。
2. 血细胞计数仪:用于测量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3. 白细胞功能检测试剂盒:用于评估白细胞的功能。
实验步骤:1. 采集血液样本:使用一次性针头和试管,从志愿者的指尖采集血液样本。
2. 操作血细胞计数仪:将血液样本注入血细胞计数仪中,按照仪器说明书的指导操作,测量白细胞数量。
3. 进行白细胞功能检测:根据试剂盒说明书的指导,将血液样本与试剂混合,观察反应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 白细胞数量:志愿者的白细胞数量为X个/μL,处于正常范围内。
这表明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正常。
2. 白细胞功能:通过试剂盒的反应结果,我们观察到白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能力、杀菌能力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吞噬能力:志愿者的白细胞吞噬能力良好,能够有效地吞噬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b. 杀菌能力:志愿者的白细胞杀菌能力正常,能够有效地杀死病原体,防止感染扩散。
c. 细胞因子产生:志愿者的白细胞能够产生足够的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结论:通过白细胞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志愿者的白细胞数量处于正常范围内,说明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正常。
2. 志愿者的白细胞吞噬能力、杀菌能力以及细胞因子产生情况良好,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强。
3. 综合分析白细胞数量和功能,志愿者的免疫系统处于健康状态。
实验的局限性:1. 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单一样本,结果仅代表该志愿者的免疫系统状态,不能推广到整个人群。
2. 实验结果仅从白细胞角度考虑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其他免疫指标的测量结果未包括在内。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血常规检查,作为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旨在通过系统检测与分析血液中的关键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以筛查并评估与血液相关的多种疾病状态。
这一过程能够有效识别贫血、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白血病等潜在健康问题,对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展进程及程度具有显著价值。
血常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跟进食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血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
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将白细胞分为三大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间细胞)。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同时可把中间细胞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一、红细胞系统(反应供氧状态)红细胞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RBC),呈中央凹圆饼状,平均直径为7.0-7.6μm,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
1.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Hb)生理性升高:①常见于大量出汗;②长时间不喝水;③高原居民;④胎儿和新生儿;⑤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后等。
血红蛋白(Hb)病理性升高:①连续呕吐;②反复腹泻;③大面积烧伤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尿崩症等;④也可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也见于某些肿瘤,肾脏疾病(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血红蛋白(Hb)生理性降低:降低主要是反应贫血的情况,根据数值判断贫血的程度。
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老年人或 6 个月-2 岁婴幼儿会有正常的生理性降低,婴幼儿主要因为生长发育迅速而引起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
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
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血红蛋白(Hb)病理性降低: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 B12 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也可致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的四个分级标准

白细胞的四个分级标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它们在抵抗感染和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评估白细胞的功能和数量,医学界提出了一套分级标准,用以判断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细胞的四个分级标准,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白细胞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一级: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是衡量人体免疫系统健康与否的第一个标准。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总数应在4-11 × 10^9/L之间。
如果白细胞总数低于此范围,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而高于此范围的白细胞总数通常是由感染或其他炎症反应引起的,可作为确定炎症程度的参考指标。
第二级: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它们在对抗感染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比例应在40-75%之间。
低于此范围可能表示骨髓功能异常、感染或其他病理情况的存在,而高于此范围则可能与感染、肿瘤或其他炎症反应相关。
第三级: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是另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比例应在20-45%之间。
低于此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受损或其他疾病的存在,而高于此范围则可能与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生等情况相关。
第四级: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较少的两种细胞类型,它们通常在过敏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下增多。
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应在0-5%之间,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应在0-1%之间。
如果两者的比例超过了正常范围,可能提示机体出现了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总结:白细胞的四个分级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状况。
通过对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免疫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并进一步找出可能的病因。
《白细胞系统课件》

白细胞系统分类及其职能
白细胞系统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每种都有特定 的职能和作用。
白细胞系统在身体免疫系统中 的作用
白细胞系统通过识别、抵抗和消灭病原体,参与调节炎症反应,维持身体免 疫系统的平衡和功能。
白细胞系统在诊断疾病中的应 用
通过检测白细胞系统中细胞的数量和特定分子,可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如 感染、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探索白细胞系统在诊断艾滋病毒感染中的重要作用,如病毒核酸检测和免疫 学检测。
医学应用:白细胞系统在诊断肝炎中的 应用
了解白细胞系统在诊断肝炎中的应用,如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和肝功能检测。
白细胞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 用
白细胞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新兴应用,如CAR-T细胞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 剂的使用,为治疗肿瘤带来新的希望。
实验方法:计数白细胞系统中细胞的数 量
介绍计数白细胞系统中细胞数量的实验方法,如血液细胞计数器和显微镜计数法。
医学应用:白细胞系统在诊断 艾滋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白细胞系统课件》
探索白细胞系统的奥秘,了解其在身体免疫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诊断 和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白细胞系统的概念解释
白细胞系统是身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种类型的白细胞组成,共 同协作来保卫身体免受感染。
白细胞系统与身体免疫系统的 关系
白细胞系统直接参与身体免疫系统的运作,通过识别、抵抗和清除病原体, 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袭。
白细胞系统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白细胞系统在免疫疗法中起着关键作用,如通过细胞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反应。
肥大型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的研究 进展
探索肥大型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创新发展。
白细胞评估

白细胞评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抵御外界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入。
白细胞评估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人的免疫功能和炎症状况,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
白细胞评估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形态来进行的。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是每微升4000-11000个。
如果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存在某种感染或是被某种疾病影响。
而高于正常范围的白细胞计数则可能表示存在感染、炎症、应激反应或白血病等疾病。
此外,白细胞的形态也可以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
正常的白细胞形态应该是均匀且规则的。
而在某些疾病中,白细胞的形态可能发生改变。
例如,某些感染性疾病中的白细胞可能会出现嗜酸性颗粒的积聚,形成嗜酸性粒细胞。
而在某些骨髓异常或恶性肿瘤中,白细胞形态也可能异常,如出现幼稚细胞。
白细胞评估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例如,在某些感染性疾病中,随着疾病的好转,白细胞计数可能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而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评估治疗反应和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虽然白细胞评估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但是它并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类型。
因此,医生通常会结合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此外,白细胞的数值和形态也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季节和晨起等,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综上所述,白细胞评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人的免疫功能和炎症状况,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
不仅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还可以用于预测预后和评估治疗反应。
然而,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做出准确的判断。
白细胞抗原系统检测ppt课件

• PL细胞作为已知的分型细胞 • 待检淋巴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 待检淋巴细胞分别与一系列的预致敏淋巴细胞进行单向MLC • 待检细胞与预致敏淋巴细胞预先识别的抗原相同,预致敏淋巴细胞会迅速增殖 • 预致敏淋巴细胞分型试验是用阳性反应作为判定标准
第三节 HLA分子生物学检测
Luminex检测技术
• 结合荧光流式细胞仪和免疫标记技术 • 可区分HLA-I和HLA-II抗体 • 可鉴定抗体的属性和强度
HLA抗体检测
Luminex检测技术
• 以包被抗原的微球磁珠作为靶细胞 • 每种磁珠上包被一种抗原 • 多种磁珠可以在同一体系内反应
待测血清与磁珠孵育
• 存在HLA抗体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 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人IgG抗体 • 形成抗原-抗体-荧光标记抗体复合物
Luminex仪测定微球磁珠上的荧光值 判定HLA抗体的强度和特异性
• 微球磁珠荧光值大小 • 每种磁珠的反应特性
第二节 HLA细胞学检测
重点提示
掌握下列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 混合细胞培养方法(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 • 纯合分型细胞(homozygote typing cell,HTC) • 预致敏淋巴细胞试验(primed lymphocyte test,PLT)
白细胞抗原检测
目录
第一节 HLA血清学检测
• HLA抗原检测 • HLA抗体检测
第二节 HLA细胞学检测 第三节 HLA分子生物学检测
• HL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HLA常见基因分型方法比较 • HLA分型模棱两可结果的原因及其对策
第四节 粒细胞抗原抗体检测
第一节 HLA血清学检测
白细胞计数报告

白细胞计数报告白细胞计数是一项常规的血液检查项目,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诊断炎症、感染和其他疾病。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白细胞计数的意义、检测方法、结果分析以及相关疾病的参考范围。
一、白细胞计数的意义白细胞是一类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反应和抵抗感染。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感染、炎症、药物反应、肿瘤等。
通过白细胞计数,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二、白细胞计数的检测方法白细胞计数通常通过抽取一定量的静脉血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自动计数和手工计数两种。
1. 自动计数法自动计数法是目前最常用和常规的白细胞计数方法。
它利用自动化仪器对血样中的白细胞数量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且结果准确可靠,因此被广泛使用。
2. 手工计数法手工计数法是一种传统的计数方法,依赖于人工显微观察和计数。
虽然这种方法操作相对复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手工计数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自动计数法结果异常或无法判读时,可以使用手工计数法进行补充或验证。
三、结果分析及参考范围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因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根据目前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成年人的正常白细胞计数一般在4-11×10^9/L 之间。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
具体的异常值进一步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可能的病因。
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暗示免疫功能低下、病毒感染、骨髓抑制等疾病。
同样,需要综合分析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以进一步确定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确定诊断。
四、白细胞计数异常的临床意义1. 白细胞计数增高当白细胞计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存在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
例如,急性炎症常常伴随着白细胞计数的明显升高,而感染、白血病等也可导致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
2. 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免疫功能低下、病毒感染、骨髓抑制等情况。
白细胞检验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应用

白细胞检验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应用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对人体造成严重威胁。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白细胞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中非常重要。
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功能包括:1.抵御异物入侵白细胞可以通过吞噬、分泌抗体等方式来消灭病原体,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2.维持身体健康白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调节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维持人体健康。
3.参与免疫调节白细胞可以通过抑制或促进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动来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白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白血病性肿瘤,会破坏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同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会大量繁殖和积累,使得骨髓浆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
这些异常细胞会抑制正常白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进一步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
因此,胞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疾病进展情况,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白细胞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常用方法。
通过检测患者的白细胞数量,可以判断其免疫系统的活跃程度和疾病的严重性。
同时还可以监测治疗的效果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2.白细胞分类除了白细胞数量,医生们还会对白细胞进行分类,以更细致地了解患者的免疫状况。
一般来说,白细胞可以分为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通过分别计算每种细胞的数量,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
3.白细胞功能测定除了数量和类型,白细胞的功能也是很重要的评估指标。
通过检测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分泌能力、趋化能力等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
同时,白细胞功能测定还可以指导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白细胞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白细胞的计数、分类和功能测定,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免疫功能,从而指导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白细胞计数分析解析

白细胞计数分析解析白细胞计数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统计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护机体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外部因素侵袭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白细胞计数的结果对于确定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以及检测可能存在的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白细胞计数的分析解析进行讨论。
1. 白细胞计数的意义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项检测指标,它反映了人体免疫功能的活跃程度。
正常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00至11,000个/微升,其中分为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及其不同类型的比例可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某些疾病。
2. 白细胞计数异常的可能原因白细胞计数异常可以是机体免疫功能的正常反应,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
例如,感染、炎症、过敏反应、贫血、骨髓异常、白血病等都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的异常。
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的具体数值、白细胞类型的比例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进一步判断异常的原因。
3. 白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白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对白细胞计数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并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在感染疾病中,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增高,而在某些类型的骨髓异常和白血病等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异常增多或减少。
因此,白细胞计数的分析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4. 白细胞计数的检测方法目前,常见的白细胞计数检测方法包括手工计数和自动计数两种。
手工计数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涂片,在特定条件下手工计数白细胞的数量。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耗时长,操作繁琐。
自动计数则是利用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通过数码显微镜或流式细胞技术自动计数白细胞的数量。
自动计数方法操作简便,且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
在临床应用中,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5. 白细胞计数结果的解读在进行白细胞计数结果的解读时,不仅要考虑白细胞计数的具体数值,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白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白细胞计数标准操作程序白细胞计数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检测炎症程度等。
为确保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下是一份标准操作程序,旨在指导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正确进行白细胞计数。
一、实验室准备工作1. 检查所需设备是否齐全,包括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试剂、试管、取样针等。
2. 检查仪器的校准状态和正常工作性能,确保其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3. 准备所有必要的试剂和标准品,并检查其保存状态和有效期。
二、样本采集和处理1. 严格按照标准的采样方法,使用一次性针头和试管,避免交叉污染。
2. 从患者的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样本,尽量避免空气污染和血液凝块形成。
3. 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4. 在采集完毕后,轻轻倾斜试管,将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合,并避免气泡的产生。
三、样本稀释与计数1. 将标本转移到类似于显微镜载玻片的稀释管中,注意防止污染和渗漏。
2. 使用稀释管中的稀释液与样本进行合适的稀释,以确保细胞浓度在仪器可测范围内。
3. 根据仪器的操作手册,将样本转移到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中进行计数。
四、结果记录与报告1. 根据仪器的操作手册,等待血细胞分析结果的生成。
2. 将计数结果记录在标准的实验记录表格中,并确保记录的准确和完整。
3. 如果有特殊情况或者异常结果,应及时进行复核,并记录相关操作和结果。
4. 根据实验室要求,及时向医生或相关临床人员报告结果。
五、质控与质量保证1. 每天开始工作前,进行日常质控测试,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2. 在每次样本计数前后,进行质控品的测试,以验证计数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估活动,并及时处理评估结果中的异常或错误。
4. 及时维护和保养设备,进行仪器的定期校准和维修。
六、安全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2. 正确处理和处置生物危险废弃物,避免感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
3. 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和操作程序,避免误操作和化学品飞溅。
白细胞计数注意事项

白细胞计数注意事项白细胞计数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指标,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情况。
正确的白细胞计数结果对于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然而,在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白细胞计数的注意事项。
1. 检测前的准备在进行白细胞计数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卫生状态良好。
其次,对于待检测的患者,应告知他们需要空腹进行检测,一般建议至少8小时内不进食。
这是因为饮食摄入可能会对白细胞计数结果产生影响。
2. 标本采集白细胞计数需要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来进行测试。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应遵守卫生规范和标本采集操作要求,以确保样本的纯净性和完整性。
注意使用无菌针头和采血管,避免污染。
3. 样本保存和运输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保存和运输。
样本应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过度摇晃或受到阳光直射。
在送往实验室之前,应尽快处理或储存样本,以避免白细胞失活或其他异常情况的发生。
4. 实验室检测白细胞计数通常由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
在进行实验室检测时,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遵守正确的实验室安全和操作流程。
操作者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果解读对于白细胞计数结果的解读需要依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不同年龄段、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人群,其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解读结果时,应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参考相关参考范围和临床指南。
6. 异常情况处理如果白细胞计数结果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与医生合作,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其他相关指标,有助于判断异常结果的原因。
对于异常结果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总结:白细胞计数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指标,需要我们在进行测试时注意一些事项。
包括检测前的准备、标本采集、样本保存和运输、实验室检测、结果解读以及异常情况处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系统检验
血液循环中5种白C: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分叶核
淋巴细胞:T <cell 周围血中多;B <cell
单核细胞
嗜酸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一定容积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总体数量
白细胞分类计数:一定容积血液中各类白细胞分别的数量。
参考值: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3岁(11.0-12.0)×109/L
相对值绝对值
中性分叶粒C50-70%(2-7)×109/L
中性杆状核粒C1-5%
淋巴细胞20-40%
嗜酸粒C0.5-5%
嗜碱粒C0-1%
单核C3-8%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日波动
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
新生儿、妊娠中后期、分娩
实质是应激状态反应
2、病理性增多:
1)反应性增多:中性粒C↑,往往使白C↑ <骨髓中成熟白C释放↑>(1)急性感染或炎症,常见于细菌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
(2)广泛组织损伤(10.0-30.0)×109/L
(3)急性溶血或失血
(4)急性中毒
(5)恶性肿瘤
2)异常增生性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粒C的白血病 <白C生成↑,幼稚白C多>
3、减少:病毒感染,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感染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全骨髓造血功能↓
脾功能亢进
非白血性白血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
理化损伤
单核-M 系统功能亢进
(二)淋巴C:L cell↑,也常伴有白C↑
1、增多:病毒性感染,某些细菌感染
源发于Lcell恶性肿瘤,ex: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H或烷化剂或APG治疗,杀伤Lcell
往往是绝对值的减低。
放射线的损伤。
(三)单核C,单核C↑,不会有白C↑
增高有一定意义,单核C白血病,L瘤,何杰金氏病(HD)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MDS)
慢性粒C白血病:中性,嗜酸,嗜碱粒C均增多
急性感染恢复期
某些原虫、寄生虫感染,ex:疟疾,黑热病
(四)嗜酸粒C 不伴有白C↑
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病:尤其是寄生在血液中的寄生虫。
ex:血吸虫肺吸虫
皮肤病
某些血液病,嗜酸粒C的白血病
淋巴瘤
慢性粒C的白血病
高嗜酸性粒C增多综合证
(五)嗜碱粒C 不伴有白C↑
增多嗜碱性粒C的白血病
慢性粒C的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慢性溶血
肺结核
骨髓细胞学检查
适应症:主要用于诊断各种造血系统疾病
各种贫血
各种白血病
各种紫癜,血小板减少
脾功能亢进
淋巴瘤
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
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出现。
幼稚细胞,可疑细胞以及血细胞的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增多。
禁忌症:甲型血友病
一、细胞发育的阶段性:
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原始、幼稚、成熟三个阶段。
2、粒C 原始、幼稚(早、中、晚),成熟(杆状、分叶核)
红C 幼稚(早、中、晚)
3、有时,细胞核浆发育不同步,一般以发育快的时期为标准,(多数以核为主)
eg :粒C 核早幼浆中幼所以粒C处于中幼粒
二、细胞发育的简单规律:
(一)胞浆:
1、量:一般少→多
2、颜色,红C,粒C,巨核C 蓝→粉红 RBC颜色由Hb组成粉红色,RNA
粒C粉红色由特异性颗粒决定
浆C 由于其所含Ig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
(二)细胞
多数大→小巨核C小→大;原始粒比早幼粒小。
(三)胞核
1、大小:一般大→小
2、核形改变:粒:圆→椭圆→肾形→杆状→分叶
单核:圆→椭圆→肾形/不规则形
3、核位置:红:居中,岛状
浆C:核往往偏位,∵充斥大量Ig,把核推挤到一侧。
4、染色质:细致疏松(浅)→粗糙密集(深)
5、核仁:清楚(原)→不清楚(幼)→消失(成)
6、颗粒:无→有
红:始终无颗粒
单、淋:无(原)→不清楚(幼)→有(晚幼)
粒:非特异性颗粒(早幼)→特异性颗粒(晚幼)
三、骨髓检查满意指标:
1、有骨髓小粒
2、有少量油滴,油滴多表示红骨髓成份减少,反映骨髓增生减低。
3、有核细胞及骨髓中特有的细胞,ex:早幼粒,晚幼粒,有核红C。
4、核C杆状与分叶之比高于末稍血。
(一)低倍镜(浏览)
1、骨髓取材,涂片厚薄,染色效果。
2、骨髓增生程度:5级 P326 表5-2-1
成熟RBC有核C
增生极度活跃 1:1 多见于白血病
增长明显活跃 10:1 白血病,少数溶血性贫血,增性性贫血
血小板↓↓,红系影响骨髓增生程度 ITP(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红比正常
伴有感染,粒系
增生活跃20:1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
增生低下50:1再生障碍性贫血,粒C贫血
增生极度低下300: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般介于二者之间,往往上提一级。
3、观察计数巨核细胞
有无特殊大细胞
成熟RBC与有核C之比
(二)油镜:
1、迂回镜检200-1000个C 分类计数,百分比。
(1)整个系统粒C数目
各阶段粒C数量之比
粒C质量:核浆发育是否平衡;有无巨核变,矮小变。
(2)RBC嗜多染,有无异形RBC。
RBC整体数目,各阶段数目比。
(3)巨核C,数目,以何种形态为主,血小板分布。
有无小巨核C,巨大血小板。
(4)L cell单核C,有无幼稚C
(5)有无特殊C
2、粒红比值(M:E):粒C总百分率40-60%,红C总百分率20%,P326
本身不能单独说明问题,要参照骨髓增生程度。
(1)末稍血C是骨髓C的继续,本系统特点明显。
(2)末稍血C相同,骨髓C可不同,区别:传染性L cell增多症;慢性L cell白血病
四、报告方式
1、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
2、骨髓增生情况
3、粒红比值(M:C)粒系,增生情况,每阶段情况,特殊情况。
红系增生,各阶段情况
淋单 <一带而过>
巨核C 7-35个/1.5cm 3cm 守低值,不守高值
有无特殊C,寄生虫
参照末稍血,成熟RBC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