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论文
植物生理学论文
浅议逆境下植物叶性状的变化摘要:在逆境下,植物的叶片形态、解剖构造和内含物质等方面产生变化,以保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解剖构造与树木的抗旱性关系密切,渗透调节是一个重要的抗旱性和抗盐性机制。
植物在阴蔽的环境中,通过大的叶面积等方式保证在弱光条件下充分利用光能。
在干旱和盐胁迫下,叶片变小或消失,叶片表皮角质化,在叶片或细胞外形成一些机械组织,叶肉质化,白天叶片气孔关闭等方式增加耐盐性。
多年生落叶树木和不落叶的植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加抗寒力.叶性状的差异可能是对不同环境的反映,或者是它们的年龄和基因引起的。
最后,对叶性状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关键词:叶性状、抗逆性、展望植物对环境变迁和不良环境有足够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这种抗逆性既受其系统发育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又受其个体发育中的生理生态状态制约。
叶片是高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在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功能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
叶性状包括叶的形态、面积、构造、养分和渗透调节物质等。
早期的叶性状主要集中在植物生理研究,如:叶片的光合、呼吸和叶中物质含量。
随着与叶性状相关的特性和应用研究的加深,叶性状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几年来生理生态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内容包括叶的基本性状和它们大范围的格局关系,文章就逆境条件下植物叶性状的生理生态变化和抗逆性的关系进行介绍,这对了解植物在逆境中的生存机制,寻找林木抗逆的适宜调控措。
1 、抗旱条件下的叶性状抗旱一般表现为避免脱水和忍受脱水。
植物通过各种方法减少干旱时水分的散失。
植物一般采用较高的叶组织密度,较大的叶厚度和很小的叶面积来适应干旱.干旱的时候,植物减小叶面积和单位面积内的叶生物量,减少新叶的产生,增加老叶的脱落和减少叶的大小。
常绿植物采用皮质硬叶来面对干旱,这是保护功能的一种特点;这一特点表现为叶的寿命很长,不大量消耗叶中的氮,同化作用率比较低,能常年地固碳。
虽然植物在干旱季节或干旱地区可通过脱叶或产生细小叶子来减少植株表面水分的蒸腾,但一些缓解干旱的途径也可发生在叶结构的变化上,例如植物产生较粗的叶脉、较小的表皮细胞、较多的叶毛以及较厚的角质层等。
植物生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植物生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过程中的生理机制的学科,涉及植物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多个方面。
毕业论文是植物生理学专业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环节,旨在总结和运用所学知识,展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以植物生理学专业毕业论文为题,探讨相关主题,并分为导论、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部分进行叙述。
导论部分是毕业论文的开篇,其目的是介绍研究背景、问题陈述和研究目标。
在植物生理学领域,可以选择多个研究方向,如植物逆境生理、植物激素调控、植物光合作用等。
考虑到篇幅的限制,在导论部分需要明确选择的研究方向,并回顾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突出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目的。
此外,还可以提出研究假设和预期结果,以明确研究的科学意义和贡献。
方法部分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需要详细描述研究所采用的实验设计、材料和方法。
在植物生理学专业的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手段包括野外调查、温室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等。
在该部分,需要说明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组的设置、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
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明确研究的变量、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结果部分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用于呈现研究所得的实验结果和数据。
在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中,可以通过细胞、分子和生化等不同层次的实验手段来获取数据,如光合速率、酶活性、基因表达等。
在结果部分,需要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和说明。
同时,还应对结果进行详细解读,与已有文献进行比较,强调新颖性和重要性,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讨论部分是毕业论文的总结和展望,用于分析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启示,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在讨论部分,可以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阐述,并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结果与已有理论的关系。
同时,还可以提出对研究假设的验证和修正,表达对未来研究的期望和展望。
最后,还可以总结研究的贡献和局限性,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植物科学 植物生理学 大学期末论文
植物科学植物生理学大学期末论文植物科学与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科学领域,旨在揭示植物生命的奥秘和其无与伦比的适应性。
本论文将全面探讨植物科学和植物生理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农业与生态系统保护中的应用。
植物科学是研究植物的起源、进化、分类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领域。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演化历程对于我们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机制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植物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研究结果,使我们对植物界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为植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植物生理学关注植物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我们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和代谢等方面的机制,进而改进农业生产和保护环境。
例如,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有助于我们设计更高效的育种策略,以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农作物的抗逆性。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植物科学和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
通过了解植物的适应性机制,我们可以寻找培育适应恶劣环境的新品种,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研究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与昆虫、细菌和真菌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害和害虫侵袭。
除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之外,植物科学和植物生理学还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
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通过研究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湿地和草原等生态系统。
此外,研究植物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演化。
综上所述,植物科学与植物生理学在现代农业和生态系统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机制,为农业生产的改进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加强对植物科学和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理学论文--缺钾
缺K+溶液培养对玉米生长及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摘要:实验小组以玉米幼苗为材料,经过水培法培养3周后,分别以其根尖、叶片作为材料,测定完全液苗与缺素苗在根系活力(TTC法)、SOD活力(NBT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Folin-酚法)测定、叶绿体色素定量测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实验周期后,我们发现缺素(K+)培养与完全液培养使玉米根系活力下降了49.5%、使叶片的SOD活力下降较大、叶绿素含量下降接近一半、可溶性蛋白含量也下降等结果。
关键词:玉米无土培养根系活力叶绿素 SOD活力可溶性蛋白引言:我国耕地普遍缺钾,严重缺钾耕地(速效钾<50mg/kg)和一般缺钾耕地(速效钾为50~70mg/kg)总计2267万多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2.6%。
各地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无论南方或北方,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普遍呈下降趋势,年降幅为0.58~3.32mg/kg。
而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故研究缺钾现象有利于农业生产。
郭焕茹[1]等人的实验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在缺钾条件下,对钾离子的吸收能力与根形态有较大的相关性。
即耐低钾植株在K+吸收能力上优于不耐低钾者。
高清华[2]等人也研究发现钾素可以通过影响气孔开度而对光合起作用。
另外,王垠敦[3]等人研究得出结论,钾能健壮番茄植株的生长势,增强抗逆性,延迟早衰。
钾肥能促进番茄根系发达,保持一定值的K+浓度。
提高番茄对盐和干旱的胁迫。
增强抗旱性和水分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
因此,本实验组的研究结果将会作为理论指导应用于农业生产。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于2012年4月7日以水培法种植2株玉米幼苗,分别为完全叶培养和缺素液培养。
3周后取其功能叶、根尖,置于冰箱备用。
1.植物的无土培养与缺素症状观察水培法可人为地添加或减少某一种元素,以观察植物生长的状况,出现缺素症状后,可加入这种元素,观察植物是否恢复正常生长。
相比于土培,可目的明确地观察某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故经常用于确定矿质元素作用的研究。
植物生理学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研究进展植物生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植物生理学研究进展论文题目:植物的抗性生理及研究综述学院:农学院1植物生理学研究进展论文班级:农贸11-2班学号:1101109040 姓名:李媛媛2植物生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植物的抗性生理及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世界气候越来越不稳定,全球变暖,冬季变冷,旱灾涝灾也经常出现,盐碱性土地增多,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越来越多。
逆境会伤害植物,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有些植物不能适应这些不良环境,无法生存,有些植物却能适应这些环境,生存下去。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植物抗性的强弱。
本文将对植物的抗旱性,抗盐性,抗病性等方面具体阐述植物的抗性生理,以利于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抗旱性抗盐性抗病性一、植物的抗旱性干旱对植物生长和繁殖、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对世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诸多自然逆境中占首位,其危害程度相当于其他自然灾害之和。
因此,干旱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因素,研究植物的抗旱性对农业生产实践及稳定荒漠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抗干旱植物对抵御风沙等自然灾害、稳定干旱区环境,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干旱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破坏膜透性,使细胞内容物外渗,影响细胞器的结构和膜脂―蛋白质组分。
②膨压降低,细胞分裂减慢甚至停止,因而细胞生长受抑制,同时造成水分按水势大小重新分配,以致使老叶过早枯萎、脱落。
③设法关闭气孔,减少CO2的供应,以影响叶绿体的结构而造成光合作用减弱。
④减少内源激素中促进生长的激素,延缓3植物生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或抑制生长,使ABA 大量增加,而CTK减少,刺激乙烯的产生。
根系合成的ABA 又作为一种根源信号物质,通过木质部蒸腾流到达地上部分,调节地上部分的生理过程,而实现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
⑤减少蛋白质合成,使游离氨基酸和甜菜碱增多。
⑥促进活性氧积累,导致脂质过氧化。
2、干旱伤害植物的机理干旱对植物的影响通常易于观察,如植株部分敏感器官萎蔫。
改进植物生理学实验评价体系探讨论文(大全五篇)
改进植物生理学实验评价体系探讨论文(大全五篇)第一篇:改进植物生理学实验评价体系探讨论文摘要:从加强对实验预习阶段、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改进对实验报告及学期结束考核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改进,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端正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评价体系;科学素养植物生理学是生物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
实验课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标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导向性作用。
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评定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学期结束考核成绩。
以往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依据实验报告,一份书写工整、实验结果正确的报告往往能得到高分。
期末考核仅仅是检查学生对做过的实验原理的掌握和仪器的使用。
这样的评价标准会引导学生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学生极力回避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有甚者更改实验结果或拼凑实验数据,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为了提高师范专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做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1改进对平时成绩的评价1.1增加对学生实验预习的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验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对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从头到尾讲述一遍,反复强调易出错的环节,尽量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然后,学生利用实验室精心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按照板书一步一步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得出所要验证的结论,最终完成实验报告。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实验,很多时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过程遇到问题时只能依赖老师,学生被动地做实验,难以激发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植物生理学研究发展论文
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与活性氧代谢摘要:本文介绍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作用,及其对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的影响。
阐述以脯氨酸为代表的渗透调节物质对活性氧的直接清除作用,甜菜碱等对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
近年来人们广泛利用转基因技术合成脯氨酸、甜菜碱,为提高作物的抗氧化能力及培育抗逆新品种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逆境胁迫,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代谢自然界诸多环境因子如低温、干旱、盐渍等都会限制或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干旱和盐渍,是影响最普遍的两种胁迫因子。
在发生水分胁迫和渗透胁迫时植物细胞主动积累溶质,降低渗透势和水势,维持膨压,进行渗透调节。
受胁迫的同时,植物在代谢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产生的活性氧及其清除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
轻中度胁迫下,清除酶的活性增加,活性氧造成的伤害得以缓解,植物的抗氧化能力提高。
因此,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与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是植物在逆境下得以生存的两种重要机制。
从最近报道的资料来看,渗透调节物质对活性氧的产生及清除有一定的影响,如脯氨酸、甘露醇有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能提高清除酶的活性。
1、逆境下植物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及作用植物积累的渗透调节物质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外界环境进入细胞内的无机离子,二是细胞内合成的有机溶质,主要是多元醇和含氮化合物。
50年代Kemble 等首先发现在受旱的多年生黑麦草叶子中有游离脯氨酸积累,此种现象现已在小麦、高粱、玉米等多种植物中发现。
最近的研究表明,盐胁迫明显激活脯氨酸合成的鸟氨酸途径,该途径对脯氨酸含量上升的贡献是谷氨酸途径的1.0-1.5倍。
另外,许多植物特别是藜科、禾本科植物在水分或盐分胁迫下,细胞内甜菜碱大量积累。
在豆科植物中也有甜菜碱的积累。
苜蓿在盐胁迫下积累葫芦巴碱。
季胺化合物对干旱、盐渍条件下的植物生理反应起重要作用,盐胁迫促进了大麦幼苗体内多胺的精氨酸合成途径,使多胺的合成比脯氨酸合成对盐胁迫更敏感。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研究论文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研究论文在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大量的论文被发表和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就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特征。
一、光合作用及植物繁殖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其中,光合色素和酶是光合作用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它们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而酶则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除了光合作用外,植物的繁殖也是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
性繁殖通过花的开放、授粉、受精等过程,形成种子并完成繁殖。
而无性繁殖则是植物通过植物体的其他结构(如茎、根等)进行繁殖,不需要花的开放和授粉。
二、植物代谢与物质运输植物代谢与物质运输是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转运、分解以及合成等过程。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和养分,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通过根茎进行物质的转运。
植物的代谢过程涉及到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途径,如氮循环、葡萄糖代谢等。
物质运输是指植物体内物质的传递过程,也是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通过细胞间连通的组织——维管束进行。
维管束包括导管和木质部,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而木质部则起到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三、激素与植物发育激素在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激素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
植物体内存在多种类型的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
这些激素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
激素与植物发育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例如,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伸长和分裂,而赤霉素则可以抑制细胞伸长和促进细胞分裂。
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
植物生理学教学论文1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植物生理学教学的具体意义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本身生命活动的一种科学,它所研究的内容范围很广,但是研究方向可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的构建。
二是植物间的信息传递及对信号的转导。
三是植物自身存在的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换。
这门课程是高等院校中农学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是一门极具应用性和具体实践性的课程。
在该课程中,会了解很多人类遇到的难题。
因此,这门课程对社会科学的发展及世界生产实践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笔者在教授学生这门课程时,由于课程大纲及学校的安排,该门课程的授课时间越来越短,在现有的课时中,如果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无法完成课程的任务量。
这门课程是以阐述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主,课中内容知识点繁杂,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存在很多难懂的专业术语,因此,该课程较为枯燥,由于该课程缺乏趣味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低。
教师应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革新当前植物生理学的教学模式,采用最新的互动式教学,以师生互动为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质量,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2互动式教学模型具体含义及意义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营造多边互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以各自不同的观点,通过不断的思维碰撞和探讨,分析出真正的科学内涵。
在此其中,可以激发教学双方的探索性和积极性,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它在本质上改变了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但也没有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放羊”式的教学方式。
该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也要求教师按照学生具体的提问与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讲解,实现有重点的因材施教。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本质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形成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
以设计的问题为主线,通过双方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做到互相启发和互相激励,最终形成一个新的认识,培养出学生自己的知识架构。
植物生理学课程论文
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植物生理学课程论文植保素[摘要]植保素(phytoalexin,简称PA,又称为植物防御素或者植物抗毒素)是植物受病原微生物侵害时自身产生的一类起防卫作用的化合物.植保素是由美国科学家发现的,并提出了植保素假说。
通过植保素假说和大量的实验发现了植保素的作用机制和类别.现在在农业生产方面也大规模的运用了植保素,来提高多种植物的产率。
[关键字]植保素来源作用机理种类农业运用1、植保素的发现1、1植物保卫素假说的由来在1940年由德国科学Muller和Borger,他们用马铃薯晚疫病菌接种在马铃块茎上,进行一系列试验。
第一:他们将非致病小种接种在薯块切片上,一天后接种致病小种,生长的结果发现,后者的生长受到抑制;第二:薯片的一半接种非致病小种,另一半接种致病小种,结果发现非致病小种的一半产生过敏性坏死,而致病小种这一半表面上菌丝生长茂盛并产生大量饱子囊;第三:先接种非致病小种,3天后产生过敏性坏死现象,然后切除表层的坏死组织,在新的表面上接种致病小种,致病小种的生长同样受到抑制。
经过多次的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因此,他们推测接种过非致病小种的植物组织内能够产生某种能抑制致病小种生长的化学物质。
然后他们又联想到健康植物对非致病菌是低抗的或免疫的,然而这些非致病菌却能在坏死的组织上营腐生生活,他们进一步推断具有抑菌作用的化学物质一定存在于健康的植物组织中,而不存在于死亡的组织。
基于上述的一系列试验,便建立了最初的植物保卫素假说。
其要点如下.1.抑菌物质仅在寄主细胞和寄生物接触时才能形成或活化2.抑菌物质仅在活细胞中发生保卫反应3.抑菌物质是寄主细胞坏死过程中的产物4.植物保卫素的毒性不是专化的5.在抗病和感病反应中都有植保素的产生,抗病和感病反应的区别在于植保素形成的速度不同6.保卫反应局限于真菌定殖及其周围的组织中7.抗病性反应是在病菌侵染之后产生的。
[1]1、2植保素的含义在1956年Muller给植物保卫素下了定义“寄主和寄生物两个不同代谢系统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抑制植物病原物生长的抗生素"但后来发现某些植物保卫素同样存在于未受病毒侵染的健康植株内,只是数量较少,或存在部位有别于受侵植物。
植物学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综述论文论文题目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专业班级____________ 生物技术1204班 __________学生姓名(学号)郭凌辉(20124419) 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___ 刘新(教授)___________ 完成止时间_____________ 2014.06.18 __________________2014 年06 月18 日目录1、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 (1)1.1、与受体结合的作用 (1)1.2、对转录的翻译的控制 (2)1.3、对于某些生理作用的影响 (2)1.3.1、生长亲对细胞伸长的形响 (2)1.3.2、赤霉素对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的影响 (2)1.3.3、脱落酸对离层形成的影响 (2)2、激素作用的反馈调节机制 (2)3、激素途径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3)4、展望 (3)4.1、新的植物激素受体的鉴定和信号转导途径中间过程的分析 (3)4.2、植物激素与作物分子设计 (3)参考文献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生物技术专业郭凌辉(20124419 )指导老师刘新教授摘要: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 )是指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号诱导产生的、低浓度时可调节植物生理反应的活性物质。
它们在细胞分裂与伸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休眠与萌发以及离体组织培养等方面,分别或相互协调地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分化。
这种调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通过使用外源激素或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与配比变化,进而改变内源激素水平与平衡来实现。
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auxin )、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 )、乙烯(ethyne,ETH )等。
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
例如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的决定、休眠和脱落等。
植物生理学课程论文06.01(22:19)
植物生理学课程论文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姓名:胡锦赫班级:生物技术2013级02班学号: 20131697指导老师:王强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学系日期:2015年5月25日植物生理学课程论文——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院:农学院班级:生技13-2班指导教师:王强姓名:胡锦赫学号:20131697 摘要:土壤的pH值不同,土壤中多种物质的形态均会发生改变,且土壤各方面的性质会受其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会影响植物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等方面,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土壤酸碱性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肥力等特征的影响而影响植物生长,直接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等的影响上。
因此,研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根据影响酸碱性的因素找出改良酸碱失调踢人的途径,具有十分主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壤酸碱性pH值植物生长前言:近些年来,由于人类对大自然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各种不可再生资源都出现了较严重的紧缺现象。
土壤资源也不例外,各种退化的现象纷至沓来,包括土壤侵蚀、酸化、盐化、沙化和污染退化等多种类型,其中土壤酸化属于土壤酸碱性失调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土壤酸度的升高,土壤质量和生产力均下降,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因此,研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缓解日益突出的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的意义[1]。
1土壤酸碱性1.1土壤酸碱性及其相关的定义1.1.1土壤酸碱性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的酸碱程度,即土壤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用pH 值表示[2]。
它是土壤诸多的化学性质中重要的一个,其产生受到了(包括生物、气候、水文、地质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3],对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用土壤酸碱度来衡量土壤酸碱性的强弱。
1.1.2土壤溶液土壤溶液:即土壤水溶液的简称。
土壤溶液中有以Ca2+、Mg2+、K+、Na+、NH4+等的硝酸、碳酸、磷酸盐等为主的矿物质,也有O2、N2、CO2等气体以及少量可溶性蛋白质、糖类、氨基酸等有机物质[4]。
植物生理学实验论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院:学号:姓名:摘要:植物在其自养生活中,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必须吸收矿质元素,并将吸收的矿质元素运输到需要的部位加以同化利用,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N、P、K、Ca、Mg、Fe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多寡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用植物无土培养法,对二叶一心得玉米幼苗进行缺素培养。
配制完全营养液以及缺N、P、K、Ca、Mg 、Fe元素的缺素培养液进行无土培养,培养3周后,取出对玉米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量。
测定根冠比、RGB、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吸收面积、叶绿体色素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在六种缺素培养下的玉米幼苗,生长情况明显差于全素培养的玉米幼苗,且各缺素症状表现在不同部位。
缺素培养下,植物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对植物生长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缺素培养缺素症状生理指标叶绿素前言: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尽管不一样,但各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的生命代谢中各自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相互间是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
将植物必需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培养液来培养植物,可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如缺少某一必需元素,则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并影响其生长速率和根冠比。
本文以N、P、K、Ca、Mg、Fe这6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利用营养液培育方法,分析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
如缺乏这些元素可产生特有的缺素症状;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及物质、积累受影响等,进而对生理指标测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习无土栽培的技术,观察N、P、K、Ca、Mg、Fe元素的缺素症状,加强对元素的生理功能。
本组中的实验由8人共同完成,分别为完全培养Ⅰ、完全培养Ⅱ、缺N、缺P、缺K、缺Ca、缺Mg、缺Fe。
本人做完全培养Ⅰ的工作,以下方法和操作介绍以完全培养为对照,实验结论为本组所有实验的共同分析。
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论文(矿质元素对植物的影响)
第一篇~~植物无土培养、缺素症状观察摘要:本综合性实验是以缺素(N)玉米苗和完全玉米苗为材料,配制完全营养液以及缺N、P、K、Ca、Mg 、Fe元素的缺素培养液进行无土培养,培养4周后,分别观察玉米苗期各种缺素症状,并测定根系活力、叶绿素色素含量以及SOD活性。
在综合分析玉米苗期各种缺素症状,并测定根系活力、叶绿素色素含量以及SOD活性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明确植物必须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无土培养缺素根系活力叶绿素SOD 玉米种子引言:无土栽培具有十分诱人的广阔发展前景。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4%;水资源贫乏,60%的城市主要因农业用水而淡水供应不足;设施园艺连年种植,土传病害已无法解决;目前农产品质量不高,已明显不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加入WTO农业出口创汇的需要。
基于这种国情,无土栽培将成为改进我国传统农业的一个方向。
正文:本实验通过对缺素症植物的观察、对比、记录各种缺素植物的症状,对各种缺素症状有了清晰的认识。
本文以缺N素玉米苗和完全培养液的玉米苗为实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无土栽培方向和玉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培养与处理精选高活力玉米种子为实验材料,用消毒水消毒后按如图示表1配制完全与缺素培养液,用以培养实验材料。
表1完全培养液与缺N素培养液配制贮备液每100ml 培养液中各种贮备液的用量(ml)完全缺NCa(NO3)2 3.0 -KNO3 3.0 -MgSO4.7H2O 3.0 3.0KH2PO4 3.0 3.0K2SO4 - 3.0CaCl2 - 3.0NaH2PO4 - -NaNO3 - -Na2SO4 - -EDTA-Fe 3.0 3.0微量元素0.6 0.6取两个陶瓷培养钵,分别装入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并标记。
然后把选好的植株去除胚乳,洗净,并用棉花缠绕住茎基部小心通过圆孔固定在瓶盖上,使整个根系浸入培养液中,装好后放置阳光充足、温度适宜(20~25℃)的地方,培养4周。
植物生理学论文
源流库理论及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植物体内有机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与农业生产关系非常密切。
作物的产量,一般是指经济产量而言,其中90%以上是光合产物所构成的。
因此,光合产物向经济器官的运输与分配数量的多少对经济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就依赖源库代谢对光合产物的合理运输与分配。
目前,源库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源库流对做无产令的限制:群体、个体水平上的源库关系的比值分析;源库端的生理特征和装入与卸除的机制:激素对源库及两者关系的调控等。
1 源库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作用1.1 源限制的观点源(source)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输送光和产物的器官和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是指绿色叶片。
片。
C E.斯卡斯布鲁克和 B .D.多斯(1 9 7 3 ) 通过对两个玉米杂交种在3种不同密度下种植的结果,认为叶面积指数( LAI ) 的提高可使籽粒产量增加:凡特逊等也认为叶片是主要的光台源,要增加产量必须提高适宜的叶面积指数( L AD.基于此,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增加光台产物的供痘.即增加产量源.先是提倡增加密度,以提高群体LAI 但后来发现当密度超过一定值后,由于空秆数量的增加以及穗粒数和粒重的下降.结果玉米产量并不象预料中的增加而是下降了。
s .R.温特等(1 9 7 3 ) 用人为固定的方法改变玉米上部叶片的叶角度,用群体密度来调节LAI 。
试验结果表明,在高L AI 群体下,比较直立的叶片会获得较高的产量温特的这个重要试验引导了对紧凑型株形研究的重视和以紧凑型为主的株形育种,特别是象玉米这样的高秆作物。
【1】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源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许多作物上进行的剪叶(减源)、遮光(减源限流)、环割(截流)等试验证明,认为的减少叶面积或降低叶片的光合效率,会造成源的亏缺,均会引起产品器官的减少(如花器官退化、不育或脱落等),或是产品器官发育不良(如粒重下降)。
可见,要争取单位面积上较大的库容能力,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
植物生理学实验论文
番茄幼苗的缺Mg培养引言:番茄是我国主要栽培蔬菜作物之一,是改善人民生活,出口外贸的重要物质之一,对发展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除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的技术外,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中外界环境条件之一的营养物质对番茄影响十分重要。
关于番茄苗缺素症状已有大量报道,但关于缺素造成的形态的变化则报道较少,且仅限于某一元素缺乏时的报道。
为了较全面掌握番茄生长发育对各元素的需要,本实验利用会普遍种植的番茄,从种子开始,在其出现2叶1心时用不同的营养液加以处理,培养出完全、缺镁的不同幼苗,通过对其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状况观察,做出实验分析,用以补充和完善对缺乏各种元素症状的认识,也为番茄的生产中的营养管理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摘要:植物的生长发育,除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外,还需要矿质元素,否则植物就不能很好的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死亡。
植株缺乏某一种或几种元素将会表现相应的缺素症状,运用溶液培养技术,可以观察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必须性;用溶液营养做植物的营养实验,可以避免土壤里的各种复杂因素。
本实验通过溶液培养的技术,探究并证明氮、磷、钾、钙、镁、铁诸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在对农业,林业,园林等领域的植物缺素的预防和恢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无土栽培不仅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而且成为新的生产方式,在蔬菜、花卉生产中开始大规模应用。
关键词:番茄;缺Mg培养;症状;恢复Abstract: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s, except need full sun and water outside, still need to the mineral elements, otherwise the plants cannot very good growth, severe and even death. Plants lacking one or several elements will show the corresponding deficiency symptoms, by using solution culture technique, can observe the mineral elements for plant growth must; solution nutrition plant nutrition experiments, can avoid the soil of various complex factors. This experiment by solution cul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oving that the nitrogen, phosphorus, potassium, calcium, magnesium, iron elements for plant growth anddevelopment the importance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gardening, and other areas of the plant nutrient deficiency prevention and restor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soilless culture not only as a research method, but also become a new mode of production, in vegetables, flowers production in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1、器材与试剂1.1.实验仪器:分析天平培养缸(瓷瓶)量筒烧杯移液管1.2.实验试剂:按表一储备液的配制1.3.实验材料:番茄幼苗2、实验步骤2.1.材料准备此实验用番茄种子作为实验材料,番茄种子粒小,从种子带来的营养元素少,容易出现缺乏症。
植物生理学实验论文-学生模板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试验名称: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姓名:罗子春学号:2010310689所在学院:烟草学院年级专业:10烟草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题目可以自拟】罗子春 2010310689 烟草学院2010级烟草班摘要:用水培法把三叶期玉米苗进行缺素(N、P、K、Ca、Mg、Fe)处理培养,缺素症状出现后进行症状观察与生长测量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幼苗在六种缺素处理下明显表现出六种不同的症状,其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
证明N、P、K、Ga、Mg、Fe等诸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玉米幼苗;缺素;生理指标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矿质元素的摄入,无土培养是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基本方法。
我们通过学习溶液培养的技术,证明了氮、磷、钾、钙、镁、铁等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植物根系是活跃的吸收器官和合成器官,根的生长情况和活力水平直接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和营养状况及产量水平。
叶绿素是植物吸收光能进行光合的色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强度随其含量增加而加强,因此它是反映植物丰产性能的生理指标之一。
对于植物缺素影响,我们又一次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学习培养操作的同时以补充和完善对缺乏各类元素症状的认识,为更有效地掌握玉米生产中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组中的实验由7人共同完成,本人做缺Mg培养的工作,以下方法和操作介绍以缺Mg为主,实验结论为所有实验的共同分析。
【说明:该段落是前言,主要说明你所做实验研究的现状(或背景),以及你做此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1 实验方法1.1实验材料三叶期玉米幼苗1.2实验方法1.2.1缺素培养的实验在500ml棕色光口瓶中加入200ml蒸馏水,根据表1加储备液,边加边搅拌,以防沉淀,加完储备液后再补足蒸馏水至500ml,并用1%稀盐酸调整PH至5.5~5.8,即为完全培养液或缺乏某元素的培养液,贴上标签,写明缺素。
然后选择7株生长一致(株高、根长、叶片数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去掉胚乳,在吸水纸上轻轻吸干根部水分,测量株高、根长、叶片数和整株鲜重,记录。
植物生理学论文
题目:紫杉醇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学专班院:林学院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级:水保122学生姓名:徐永服指导教师:江龙2014年5月摘要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
同位素示踪表明,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
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目录1简介 (1)2发现缘由 (3)提取方法 (3)4功用作用 (4)5药理毒理 (4)6药代动力学 (4)7适应症 (4)8用法用量 (5)9不良反应 (5)10禁忌症 (6)11注意事项 (6)1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6)13药物相互作用 (6)14药物过量 (6)15规格 (6)16贮藏 (7)17分离方法 (7)1 简介【药物名称】紫杉醇【结 构 式】【药物别名】 泰素,TAXOL ,紫素,特素【英文名称】 Paclitaxel【说 【性明】 注射液:每支 30mg (5ml )。
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 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 ,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分 子 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2【CA S NO】33069-62-4【产品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的干燥根、枝叶以及树皮。
【规格含量】99.6%【物理性质】白色结晶体粉末。
无臭,无味。
不溶于水,易溶于【鉴品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别】a.红外吸收:红外光谱图中的主要吸收带与对照一致。
b.HPLC鉴别:在含量检测中,检测制备的色谱图中主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制备色谱图中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纯度】99-100%,以无水无溶剂的干燥品计.【有关物质】相关物质总≤2.0%有机挥发性杂质:符合美国药典(USP)和中国药典(CP)有机挥发性杂质要求.【比旋度】[α]20D=-49.0°~55.0°(10mg/mL的甲醇溶液),【水以无水无溶剂的干燥品计。
植物科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选读
植物科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选读植物科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长、发育、遗传、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学科,对于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及其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选取几篇优秀的植物科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以供参考和学习。
范文一:植物生理学研究进展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各种内外环境条件下的生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该篇范文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等方面探讨了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范文二:植物遗传改良的研究与应用植物遗传改良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改良植物品种的过程,是现代农业高产、高质量和环境友好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篇范文以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为例,介绍了植物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遗传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范文三:植物生态学与自然保护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在自然环境中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该篇范文通过调查和实验数据,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植物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范文四: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景植物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植物基因组、基因表达和分子调控等方面的学科,对于深入理解植物生命活动和改良植物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该篇范文综述了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进展,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在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范文五:植物药物研究与应用植物药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作用的天然产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篇范文以中药材黄芪为例,介绍了植物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包括活性成分提取、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结语:以上选取的几篇植物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角度,探讨了植物科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植物科学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流库理论及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植物体内有机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与农业生产关系非常密切。
作物的产量,一般是指经济产量而言,其中90%以上是光合产物所构成的。
因此,光合产物向经济器官的运输与分配数量的多少对经济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就依赖源库代谢对光合产物的合理运输与分配。
目前,源库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源库流对做无产令的限制:群体、个体水平上的源库关系的比值分析;源库端的生理特征和装入与卸除的机制:激素对源库及两者关系的调控等。
1 源库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作用1.1 源限制的观点源(source)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输送光和产物的器官和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是指绿色叶片。
片。
C E.斯卡斯布鲁克和 B .D.多斯(1 9 7 3 ) 通过对两个玉米杂交种在3种不同密度下种植的结果,认为叶面积指数( LAI ) 的提高可使籽粒产量增加:凡特逊等也认为叶片是主要的光台源,要增加产量必须提高适宜的叶面积指数( L AD.基于此,在实际生产中为了增加光台产物的供痘.即增加产量源.先是提倡增加密度,以提高群体LAI 但后来发现当密度超过一定值后,由于空秆数量的增加以及穗粒数和粒重的下降.结果玉米产量并不象预料中的增加而是下降了。
s .R.温特等(1 9 7 3 ) 用人为固定的方法改变玉米上部叶片的叶角度,用群体密度来调节LAI 。
试验结果表明,在高L AI 群体下,比较直立的叶片会获得较高的产量温特的这个重要试验引导了对紧凑型株形研究的重视和以紧凑型为主的株形育种,特别是象玉米这样的高秆作物。
【1】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源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许多作物上进行的剪叶(减源)、遮光(减源限流)、环割(截流)等试验证明,认为的减少叶面积或降低叶片的光合效率,会造成源的亏缺,均会引起产品器官的减少(如花器官退化、不育或脱落等),或是产品器官发育不良(如粒重下降)。
可见,要争取单位面积上较大的库容能力,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
1. 2库( S i n k ) 的概念及衡量指标库是指利用或储存同化物或其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2】。
库依赖源而生存,库内接受同化物质的多少,直接受源的通话效率及输出数量决定,两者是供求关系。
植物的库系统由新生的组织和籽粒组成,籽粒是最主要的库【3】。
库具有相对性,在营养生长阶段、幼叶、茎尖、花蕾等都是接受同化物的库;在生殖生长阶段,籽粒成为最主要的库。
不少研究表明,库不单纯是储藏和消耗养料的器官;同时对源的大小,特别是对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
因此,在高产栽培中,适当增加库源比,对增强源的活性和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均具有重要作用。
酷对源还可发挥“动员”和“征调”作用,迫使其内含物向库转运。
一般所说的库指植物的籽粒。
植物籽粒库的大小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库器官之间对同化物的竞争能力由库器官接受同化物的内在能力所决定即库强度,等于库容量和库活力的乘积。
较大的库容量可促进源的光合物质生产与运输,但运输速率并不完全取决于潜在的库容量,而受生长中库器官的代谢活性调节。
植物的籽粒库强度主要是指的籽粒大小、多少和代谢活性。
库的质量水平主要表现在形态质量和生理质量两个方面,形态质量指标如籽粒重、籽粒充实度、籽粒体积;生理质量指标如籽粒灌浆速率及 A T P 、淀粉合成酶含量及活性等【4】。
1.3流的概念及衡量指标流(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 是指把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运送到消耗和储藏部位的过程,是源与库之间同化物的运输渠道,它包括韧皮部的装载、筛管中的运输和库细胞中的卸出,其主要的载体是源与库之间的维管系统【5】。
叶柄及茎中的维管束的数目、直径和联结方式等都影响流。
流反映了植株体内疏导系统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输能力。
对流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连接源端和库端的输导组织( 主要是茎秆和叶柄) 结构及其性能,如维管束的数目、大小、联系方式等发育状况和流转能力等。
2 源库流的基本关系2.1源与库的关系源与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
源是产量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决定着库。
源大,库自然就强。
库对源的大小,特别是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
库小,不利于同化产物的储存,多余的同化产物又反馈抑制源的功能【6】。
源库只有在达到平衡时,二者才能够协调发展,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2.2源、库与流的关系源是流的起点,对流起着“推力”的作用;库是流的终点,对流起着“拉力”的作用;流决定着同化产物在大豆植株内的分配。
一般说来,叶片光合强度的增加,或者库对同化产物需求的增加,都能导致同化物从源到库转运速率的提高,即源、库的增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的状况。
但源或库单方面的过度增加不一定有利于流的畅通,即流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还受源库协调程度的影响。
协调的源/ 库可以减小同化物运输过程中的阻力,提高同化物运输速度;反之,若源/库比过大,则会降低维管束通畅程度,增加同化物运输的阻力,减小同化物的运输速度。
另一方面,流的畅通状况也会影响源和库的活性。
若大豆同化物运输受阻,同化物大量积聚在叶片中,则会大大降低叶片的同化能力【7】。
2.3源库流是否协调的衡量指标“源库比”是衡量源库关系是否协调的一种量化表示方法。
其中,“粒叶比”是最常用的指标。
粒叶比是衡量群体源、库是否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可以反映出在源的发展过程中库的建立能力和一定的库容量下,光合产物生产受库的调节后的有效化程度,反映了单位叶面积所建立和负载的库容大小。
它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是以单位叶面积负载的库容大小表示;二是以单位叶面积对产量的贡献表示【8】。
此外,王夫玉等【9】还提出了“势容比”的概念,将源库比从静态上升为动态;冯惟珠【10】提出的势粒比的概念,是经济产量形成期源质量的较好表述。
作物产量形成实质上是源库互作的过程。
源是库的供应者,而库对源具有调节作用,两者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源强能为库提供更多的光合产物,而库强则能调节源中蔗糖的输出速率和输出方向。
一般来说,源强有利于库强潜势的发挥,库强则有利于源强的维持。
在不同条件下源、流、库三者之一都有可能成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单方面强调产量的限制因素是源亦或库是不全面的。
要获得高产,不仅源库要协调还要考虑到流( 运转) 的协调,即源要足、库要大和流运转通畅【11】。
由此可见,源、库、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3 源库流关系研究的主要途径3. 1减源疏库源库关系研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是人为改变库源比例。
即通过减少源( 剪叶或遮光) ,或减少库( 疏花、疏果) ,或同时改变源、库大小,以研究源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对象为光合速率、干物质生产、光合同化物在源器官和库器官中的分配、源库强弱、酶的活性和产量性状等。
董钻等【12】、T h o r n e 等【13】认为改变大豆源库比之后,发现不可避免地打破了源库平衡,光合产物的分配方向有所改变。
3. 2植物激素源库关系研究中的另外一种手段是植物激素对大豆的调控。
B l o mq u i s t 等【14】证明,在叶片中乙烯能加快同化物质向生殖器官转移。
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植物的信息传递主要是由内源激素完成的,而且信息传递决定着物质联系【15】。
植物体内的内源激素参与作物生产的控制过程,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例制约着籽粒发育和物质流的流向【16】。
3. 3同位素示踪同位素示踪法又称核素示踪法。
指的是用同位素示踪剂研究被追踪物质的运动转化规律的方法。
傅金民【1】等利用14C 同位素技术研究大豆产量形成与光合速率变化源库间调节效应后指出,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源,不是库。
4 存在问题及其展望植物库器官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积累及其转化是决定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探讨库器官中碳水化合物代谢转化的调节机制,研究其细胞生物学规律,是研究产质量形成理论的基础。
同化产物在经济器官如果实、种子中的分配与积累决定于光合源、流系统运输及其库细胞对糖的吸收代谢等诸多环节,所有这些环节调控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必须以了解其细胞学路径为前提。
长期以来,人们对主要作物类型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在代谢链上游( 光合效能及其同化物的装载) 研究较多,而影响库强度的重要因子—代谢链下游的糖卸载机理研究却较少。
但要真正阐明其源库调节产量构成的影响机理,还需要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包括对影响作物源库关系因子的信号作用、基因表达及其功能和定位研究等。
参考文献【1】张继澎,植物生理学,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1999【2】陈焱丽,王清连,石明旺,等. 大豆源库流的研究进展[ J ]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8) : 2251-2252. ( ChenYL , WangQL , ShiM W, etal. Research progress of source -sink -flowr elationship of soybean [J ] . J 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07, 35( 8) :2251-2252. ) 【3】傅金民,张康灵,苏芳. 大豆产量形成期光合速率和库源调节效应[J ]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 20(1) : 51-56 . ( FuJM,ZhangKL , SuF .Photosynth etic rate and source -sink manipulation effects on podd ing characte r isticin soybean [ J ] . Chinese Journalof OilCrop Sciences , 1998, 20( 1) : 51-56. )【4】赵全志. 源库质量与作物超高产栽培及育种[ J ]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3(9) : 226-230. (Z haoQZ . Therelationship betweens ource sink q uality and crop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for maximum yield[ J ] .Journa l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9, 3( 9) : 226-230. )【5】陈焱丽,王清连,石明旺,等. 大豆源库流的研究进展[ J ]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8) : 2251-2252.【6】王丰,张国平, 白朴. 水稻源库关系评价体系研究进展与展[J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19( 6) : 556-560.【7】徐正进,陈温福,曹洪任. 水稻穗颈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J ] . 作物学报, 1998, 24(1) : 47-54.【8】凌启鸿. 作物群体质量 [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30-257.【9】王玉夫,黄丕生. 水稻群体源库特征及高产栽培策略研究[ J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30( 5) : 25-33.【10】冯惟珠,苏祖芳,杜永林. 水稻灌浆期源质量与产量关系及氮素调控的研究[ J ]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14( 1) : 24-30.【11】张俊国. 不同粳稻品种源库关系研究Ⅱ不同栽培条件下品种源库关系的变化[ J ]. 吉林农业科学, 1991(2) : 8-14.【12】董钻,那桂秋. 大豆叶—粒关系的研究[ J ] . 大豆科学, 1993, 12 ( 1) : 1-7.【13】 Thorne John H, Ronald Koller H. Influcence of assimilatc dcman On photosynthesis , diffusive resistance , translation and cabohydrate levels of soybean leaves [ J ] . Plant Physiology , 1974, 52201-20 7. 【14】 Borkovec V , Prochazka S . Preanthesis interaction of cytokinin s and ABA in the transports of 14C-sucrose to the ear of winter wheat [J ] .Journalof Agronogy and Crops Science , 1992, 169 (4) :229-235. 【15】王永锐. 作物高产群体生理[ 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131-135.【16】王振林. 麦类作物产量形成与激素的关系[ J ] .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1989( 6) :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