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2015年04月20日15:2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201411期作者:安富海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 作者简介:安富海,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安富海,1981年生,男,甘肃庆阳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内容提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

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需要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教学策略标题注释: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XJC880001)和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A022)成果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这种新型的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和师生合作交流的状态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但由于教师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调查发现,许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于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

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课题调研报告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课题调研报告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课题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深度学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记忆。

本调研旨在探讨当前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对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反思与优化。

二、调研目的1.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探讨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3.构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三、调研方法1.文献综述:收集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及教学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理论梳理。

2.观察法:实地观察多节课堂,记录学生学习状态与教师教学策略。

3.问卷调查:针对教师与学生分别设计问卷,了解他们对深度学习与课堂评价的看法。

4.访谈法:选取部分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促进深度学习方面的实践与困惑。

四、调研内容1.深度学习现状分析o学生层面:大部分学生对深度学习有基本认识,但在实践中存在困难,如思维深度不足、缺乏批判性思维等。

o教师层面:部分教师对深度学习的理念有所了解,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2.教学策略探讨o问题导向:通过设计真实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深度学习。

o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集体智慧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深度。

o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定期对学习进行评价与调整,确保学习方向正确。

3.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o知识理解深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能力。

o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o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在真实问题中的解决策略与效果。

o学习态度与习惯: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及反思习惯等。

五、建议与展望1.加强对深度学习的理念宣传与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将深度学习纳入评价体系中,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深度。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深度学习的持续发展。

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四项策略

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四项策略

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四项策略如今,深度学习已经广泛成为一种关注学生深层理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厘清当前教师对“课堂深度学习”的认识误区,分析其产生的缘由并提出相应策略,对深度学习真正“落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能动学习:培育“核心素养”的方法论深度学习研究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3年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筹划并组织开发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以此来力图解决当前学校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并提炼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课堂深度学习是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知识的理解与创造,实现认知结构完善、实践能力发展和复杂情感体验的过程。

课堂深度学习存在于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之中,尤其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丰富性、学习环节的完整性和学习过程的引导性,教师倘若对其把握不准,很容易陷入三大误区。

1、重“难”轻“得”以单一的知识目标掩盖了课堂深度学习的多维学习结果。

有些教师认为,教学内容越难,就越能实现学生课堂深度学习,以“难”为“深”,这是完全错误的。

事实上,教师片面加大难度,一方面极易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内容过于艰涩,十分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继而产生厌学心理。

所以,当教师一味地追求知识难度,以知识的难度代替学生学习的深度时,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收获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能因为“受挫”而对后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而这种重“难”轻“得”的现象,归根结底源于教师只关注学生能否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相应知识,比如教师认为学生学得“好”就是会做难题、能在相应的考试评价中获得好成绩,而忽视了这些知识对学生真正意义在哪儿,这样只会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越来越粗浅和零碎。

为了让老师摒弃这种错误认知,我们必须明晰深度学习究竟要达成什么目标。

事实上,课堂深度学习所强调的是多维度的学习结果,最终会让学生发生三方面改变:其一,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研究(3篇)

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从深度学习的概念入手,探讨了深度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我国深度学习教学的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一、引言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实现自动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特征,进而完成复杂任务。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也开始被应用于智能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研究现状,分析其优势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优势1. 提高学习效率深度学习能够自动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特征,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知识。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深度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2. 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深度学习系统能够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3. 增强教学互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这些技术能够增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智能教学助手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智能教学助手,如智能问答、自动批改作业等。

这些助手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三、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的挑战1. 技术门槛高深度学习技术需要较高的编程和算法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掌握这些技术具有一定的难度。

2. 数据质量与数量深度学习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数据进行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获取这些数据可能存在困难。

3. 教学模式变革深度学习教学实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4. 伦理问题深度学习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能引发伦理问题,如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

四、深度学习教学实践策略1. 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深度学习技术的掌握程度,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教学。

问题导向下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

问题导向下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

问题导向下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摘要:数学教学想要达到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的效果,教师就必须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综合学生的各方面特质,带领学生深挖数学知识的本质,不断思考,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在深度学习中交流互动。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数学交流一、当前数学交流存在的问题基于传统数学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依然以分数为重,在教学进度的压力下强制向学生灌输解题技巧,忽略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能够真正重视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数学交流的重视程度并不足够,完全提不起兴趣,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主动探索交流的意识,以致于许多交流往往是浮于表面,很难有深入进展,并会在交流中表现出退缩性,更倾向于由他人主导交流,自己只是作为配合者甚至是旁观者,很难或不愿意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1]。

同时,出于对分数极度追求的惯性心理,很多学生对于交流过程呈现出敷衍态度,重结果而轻过程,最终限制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最终形成。

二、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意义(一)深度学习的内涵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在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应用和分析、进而可创造和评价的一种深层认知的高阶思维活动。

而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就是在立足于知识本体的基础上,以知识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为线索,紧紧围绕这一线索来对模块进行拆分,再重新组合,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厘清知识脉络,掌握数学学习的核心方法,构建缜密的计算、推理、逻辑等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二)深度学习的意义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动用一切自己能动用的资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找到答案。

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之间会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互动,教师对于学生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而学生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参与度[2]。

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然后学生自行搜集信息,提出疑问,探索答案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纵深度,并促进学生从输入转化成为输出,实现知识的彻底内化。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2015年04月20日15:2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201411期作者:安富海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 作者简介:安富海,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安富海,1981年生,男,甘肃庆阳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内容提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需要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教学策略标题注释: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XJC880001)和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A022)成果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这种新型的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和师生合作交流的状态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由于教师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调查发现,许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于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

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

深度学习论文: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深度学习论文: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深度学习论文: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中文摘要】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提出的重要概念。

它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不同,更加强调和关注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批判性地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的完整含义,建立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深度学习对于学习者学会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深度学习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对学生存在的肤浅学习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在厘清学习概念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与教学进行反思,实现概念与范式的重构。

以学校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现代学习理论中的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着眼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基点,探索设计、架构并实践课堂教学新的有效方式与操作策略系统,通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改变学生低效学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平台,达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应有意义。

本文主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深度学习的;第二部分从深度学习视角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第三部分提出相应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英文摘要】Deep learn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cepts that the contemporary study science has put forward. Deepler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surface study, in which the students just gain knowledge mechanically and passively and store the information isolatedly. Deep learning stresses the learners active and critical study and it requires the learner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te meaning, bui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ld knowledge and new knowledge and transfers the knowledge to the new situations, and finally makes the decision and solves the problem.According to the class observati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deep interview, the autho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students’surface study. On the basi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the author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alizes the rebuil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he paradigm. The author studi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arefully, depends on the theory of the deep learning guidance and targets the students’deep learning. By exporing and design the classrooms, the author tries to build and practise the new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operation strategy systems. Through the classroom practice of the deep learning, the author attempts to change the students’inefficient learning, improve the students’trait of thinking and the students’learnig literacy to help the students develop with personality and in an all-round way. As a result, theteachers build a platform for the students’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also help realize the their own teachingaims.Thesis contains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Theintrduction to the study background of the deep learningThe second part: The anaysis of the exsiting problems in the contemporar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ir causes.The third part: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trategies of the students’deep learning【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学生发展【英文关键词】deep lear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students’development【目录】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4-5Abstract5一、绪论8-11(一)研究的背景8(二)研究目的和意义8-9(三)国内外深度学习研究现状与趋势9-101、国外相应理论综述92、国内相应文献综述9-10(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0-111、研究思路10-112、研究方法11二、从深度学习视角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问题11-16(一)深度学习的含义及其基本观点11-131、深度学习的含义112、深度学习与传统教学主义课堂学习之比较11-123、深度学习对课堂教学的启示12-13(二)当前课堂教学中的肤浅学习现象以及症结分析13-161、课堂教学中的肤浅学习现象13-152、肤浅学习现象成因分析15-16三、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16-33(一)创设深度学习的环境17-221、重视“日常会话”的气息17-192、构建学习共同体19-213、基于学习者的智力和兴趣潜质21-22(二)以开放、自由、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为学习支点22-261、课堂提问的困境232、封闭式和开放式的问题比较23-243、变问题为话题24-26(三)以体验性活动激发学生深度学习26-301、语言学习:开设戏剧课27-282、科学科目:倡导做中学28-30(四)学习内省培养高级思维能力30-331、内省开始于安静302、内省重在反思30-33结语33-34注释34-35参考文献35-37附录一:学生学习行为问卷调查37-38附录二:与学生深度访谈问题列表38-39附录三:《认识角》课堂问题列表39-43致谢43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实施策略一、设置问题式教学在教学中,引入问题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系列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深度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可以借助深度学习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自动生成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答案智能评价学生的解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使用个性化学习系统个性化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推荐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料。

个性化学习系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现,进行自动评估和诊断,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学习中的问题。

三、引入游戏化学习元素游戏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互动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游戏数据和表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四、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语文任务,如讨论课文的理解和分析、合作完成小说创作等。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提供虚拟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合作学习,进行线上讨论和合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推广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写作和研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深度学习,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要注重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设计合适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要注重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要注重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教材的熟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引导学生进入到深度学习中,创造探究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可借助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实践体验,进行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指导,营造积极思考为主的深度学习氛围,达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前言:深度学习是指导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构设、新思想升华的一个学习过程,可帮助基础性学习完成后重塑认知结构,达成透彻理解知识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策略实施,有效的帮助学生达成知识认知重塑目标,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撷取有效深度教学策略,高效率达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导入,创设深度学习情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堂导入教学时机,创设深度学习情境,以画面展示的形式,依据对学生的了解,设计适宜的导入内容,使学生从进入课堂学习的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出创造性思维,引发问题思考的兴趣,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依据课堂教学问题,设计适宜的思维问题,达成深度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借助画面情境,对深度学习的探究热情高涨起来,融入到学习体验中,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

如,以《认识人民币》教学为例,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就可创设画面展示深度学习内容为主的情境,让学生实践体验中了解有关“认识人民币”的数学知识,激发出深度学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产生想要透彻学习的主动性,热情洋溢投入到课堂学习体验中,为课堂深度学习做好精神准备、学习内容准备,有效开启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教师可在画面情境展示时,将人民别的各种版本、面额清晰的呈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并透过画面情境,引导学生在没有学习数学知识前,先进行思考,并以深度探究的学习态度,进入到“认识人民币”知识探究中,高效地开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导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话题。

深度学习不仅在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而且在应用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了几个促进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深度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促进深度学习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实现:1.1 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资料等。

这些资源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讲台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积极互动,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深入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3 设计开放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这样的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氛围对促进深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2.1 创设合作学习机会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相互交流,还能够激发彼此的灵感,提高学习的效果。

2.2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3 注重师生互动教学不应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是应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并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深度学习

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对策
(一)研学,确立深度学习教学目标
在研究“三维”教学目标中,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应突破“三维目标”分类陈述的限制,将“三维目标”中指出的每一类思维发展目标提升到高阶思维目标,以贯彻到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基于记忆、理解、应用基础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析、评价与创造。

确立了深度学习教学目标,即确立了深度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主线,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二)展学,优化深度学习教学情境
深度学习的展示是建立在深度学习的教学情境中,深度学习教学情境的优化特点体现在生活化、轻松化、互动化上,生活化深度学习教学情境把课堂学习情境设置为生活学习情境。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将学生视为朋友和伙伴,在充满自然和谐气息的学习氛围里,实现深度学习中知识的不断积累,获取的文化与精神同时得到积累与沉淀;轻松化的深度学习情
境,指的是真正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平等意识,并把平等意识真正植入到学生内心深处,平等看待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关系。

互动化的深度学习情境主要指的是以倾听为媒介,增强师生、生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取长补短,以达到在传达信息的时候,在情感推动下促进更好地交流。

以问题驱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以问题驱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以问题驱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摘要:学生只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那么这名学生就一定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思考和探究的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前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会比较偏爱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的原因。

其实小学阶段学习数学学科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其能够夯实基础,为后期的高阶学习奠定有力的保障。

因此,教师不妨使用设计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想象,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自我拓展,甚至让自己学习和思考的程度变得更加深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深度学习;策略一、找准问题切入点,合理提出相关问题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植入,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把握好相应的问题切入点,并由此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点有效的串联起来,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而这种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增加自己通盘考虑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持续的训练中拥有严谨和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比如:“游泳池里有50个女孩,那么,这个游泳池里有多少个男孩?”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任何的联系,学生可能会心生疑惑,游泳池中男生女生有什么必要的条件吗?在产生疑惑之后,学生便会对教师的问题产生质疑,从而对教师提出疑问,这个过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还能让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相应的条件,比如游泳池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3:5,这样一来,学生便能通过这个比例而求得,游泳池中女生实际的数量。

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恰到好处的思考过程,不仅让学生脱离了权威的错误框架,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更加了解读题的重要性。

二、创设生活场景,利用经验判断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运用到生活之中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授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生活场景的设置,如此一来,学生在掌握相应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将相应的生活经验带入到实际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浅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浅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JIAOXUE FANGFA••浅谈促隹学p]度学习'教学au ◎曹文佳王立波(北华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促进学生学教学中的重点.纵观一些教学模式,合作学种教学模式无疑映入教育工作者的眼帘,它符合新课对的.小组合作活于学生的、于学'的激发、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化,表,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有效性、竞和自主大于其他教学模式[2]•外对合作学习虽然,但的合作学习因为各种因素还存在着不足,需完善并,所以,为的合作学种教学式大的实际,所以笔者采两个班对比的方法、文查阅法、问卷查的方法、对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访谈的方法,开始三年的实践,对的学课堂合作学习做进一步的探讨.一、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合作学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两,合作完成学,在中,学生之会定的交流,的流可以促进学生对学容进度的.5描】在“概率”一课中,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学生在教室中做#复抛掷,让另,学生正面的频数,再根据抛掷骰子的总,进而统计出正面向上在试验中的频率.然后教师让每抛掷骰子的总,以正面向上的频数,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随着#验的增加,频率和率和区别.教师设计的学,在学生总结频率和概率关,由于部分学生对频率的不理,从而影学的完成.5断】学的设计很合理,也.但后交流的环节,学生虽然正面向上的频,其他学生对频率知识不好,影整个学:务的完成.问题就在于,在学之前,学生知频,也计频率,还部分学生的,着其他学生在学习,并己亲 ,没进度的学.5教学对策】为,在学之前,可以事先讲频数以及频率的求法.学生自己总结他们的区别和,部分同学对概率的理并不亥山可能有的学生知率而已,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新知识,那必须是学生亲身去思的,而合作学习,就学生真正的学习,学生之间的流,也会比师生的流些.所以为,学完频率之后,教师可以对成绩的学生对性进行知识进,然后两,试验,进总结,率得来的,他同点,不同点.这样的两流,能每学生亲正开,在合作讨论的中,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加,对频率,概率也印象深刻了.那就能顺利完学务了.二、体验式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体验式学习,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有所运用,有所体验,感知这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切实感受到知识学来处的,学的积极性.5描】在“概率”一课中,学率之后,接下来让学生率,“彩的中奖率分之一,如果张彩票他一定会中?”学生异同答案,并其中的道理,学生学极性,之后,学生虽然已经明确率,但对概率在生活中的运用还不确,感知识;留在书本上.5断】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课堂上的知识定学生所体验,所运,能学生得学所用,那就会度.这节课的知识,如果留在完本上的,就学生度学.5教学对策】书本知识要运用于学生的生活,如果本节课的知识,在生活中不,就需要教师改变一下习的形式了,教师可以些的,变得些,学生觉得可以用今天学的知识来完成,会.比如,在运动比赛中,为定发球的.从两名运中随机的选,然后向上抛掷形如的圆,正面色,反面色,运圆后哪个颜色,猜中他先发球,猜错对方先发球.问两名运得发的机会?的,会学生完,也能学生正新知识,体验新知识.在学生体验新知识的运用时,学生就是在进度的学.三、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主学学生定的,学生己、分析,能训练学生的,也于学生的深度学习.5描】在“概率”一课中,向学生《古》,教师安学生向上抛掷,正面朝上的概率?在讨中,教师在黑板上了的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记忆5断】的机械记忆,学生记得,教师的知识,生也能并正理.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主体是学生,那就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能在旁边适导,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5教学对策】在环节,得,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你得到正面朝上的概率,学生在纸上,在流时,己的理由,再由教师板书,一一对比,到底哪一种更符合数学的表示形式.这样的新知,以学生为主的.学生主学,能体会发新知的,也能学生在主学的中,进度的,得到刻的知识.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9。

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实施策略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具有强大的学习和模拟人类大脑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深度学习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实施深度学习的策略:1. 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授课文《小兔子乖乖》时,可以请学生扮演角色,置身于小兔子的家庭情境中,感受小兔子的快乐和成长过程。

2. 引导思考。

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教具,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小学生》一课时,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个性化学习。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学习任务,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在教学语文阅读理解时,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分配不同难度和题型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 项目式学习。

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课题,进行开放式的学习和探索。

在教学写作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写作比赛或创作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5. 合作学习。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合作任务等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诗歌赏析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分析和解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实施深度学习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和实施适合的深度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利中心学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课题初期阶段调研报告

新利中心学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课题初期阶段调研报告

新利中心学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课题初期阶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然而,传统的课堂评价体系多以结果导向为主,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激励和监控作用不足。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利中心学校现有课堂评价方式的调研分析,探索并实施一套有效的评价策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三、研究内容与问题1. 当前新利中心学校课堂评价的现状是什么?2. 学生、教师对现行课堂评价体系的态度和反馈如何?3. 如何构建一个符合深度学习要求的课堂评价体系?4. 新的课堂评价体系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如何?四、调研方法1. 文献回顾:搜集与深度学习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资料。

2. 问卷调查:对新利中心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目前课堂评价体系的认知和评价。

3. 访谈:对代表性的教师和学生开展访谈,深入掌握他们对于课堂评价改革的意见及建议。

4. 课堂观察:实地观察多个班级的教学活动,评估当前评价方式对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参与度的影响。

五、初期调研结果根据初步的文献回顾及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新利中心学校的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注重知识的记忆与再现,不利于学生深层次思考的展开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需要改进现有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的学习。

六、预期成果预计通过本研究能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制度框架,提出具体操作策略,并在实践中检验其对增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效果。

进而为其他学校在类似领域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七、存在问题与挑战1. 评价指标的设计难度较大,需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进行细致区分。

2. 教师在转变评价观念和方法方面可能会存在阻力。

3. 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推进课堂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实施。

“精准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精准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精准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一、精准教学的背景精准教学是一种基于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准确把握,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精准教学强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案。

而在精准教学的框架下,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1. 设计激发思考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首要任务是设计激发思考的课程。

教师要注重课程的设计,使之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课程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2. 注重启发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工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要以引导和激励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引导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 推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交流意见和分享观点,相互启发和帮助,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提倡研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研究性课题或者项目,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实验研究等方式,深入学习和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5. 注重跨学科综合学习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还需要注重跨学科综合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跨学科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或者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多方面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策略的思考和建议1. 教师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在精准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2015年04月20日15:2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第201411期作者:安富海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2 作者简介:安富海,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 安富海,1981年生,男,甘肃庆阳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内容提要: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

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还需要教师通过确立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整合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创设促进深度学习的真实情境、选择持续关注的评价方式进行积极引导。

关键词: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教学策略标题注释: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XJC880001)和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A022)成果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的独白和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这种新型的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广度和师生合作交流的状态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但由于教师对新型学习方式的内涵、原理、实施策略等方面理解不到位,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调查发现,许多自称合作性、探究性的课堂上,学生忙碌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自由”的交流,对于学习活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往往只停留在对过程和步骤的认识层面上。

从课堂学习的现状来看,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科学探究的精神的重视。

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而仅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

这种基于简单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浅层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

本研究拟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深度学习的原理分析浅层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教师的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个体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也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现实生活的社会建构过程。

[1]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也被译为深层学习,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关于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

[2]事实上,早在1956年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关于认知维度层次的划分中就已蕴含了“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3]70-80的观点。

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借鉴了布卢姆认知维度层次划分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并借助实验推进了深度学习的研究。

此后,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深度学习,Biggs和Collis(1982)、Ramsden(1988)、Entwistle(1997,2001)等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发展了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

[4]近年来,深度学习愈来愈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Hinton教授和他的学生Salakhutdinov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章,开启了21世纪深度学习在学术界的浪潮。

2013年1月,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的年会上,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高调宣布要成立百度研究院,其中第一个重点研究方向是深度学习,并为此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

2013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将深度学习列为2013年十大突破性技术之首。

[5]虽然他们对于深度学习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在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差异性以及深度学习的本质理解上,基本达成了共识。

按照布卢姆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所对应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这六个层次,[3]75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知道、理解”这两个层次,主要是知识的简单描述、记忆或复制;而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则对应“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四个较高级的认知层次,不只涉及记忆,还注重知识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

因而,较为直观的表达为:浅层学习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是一种低级认知技能的获得,涉及低阶思维活动;而深度学习则处于高级的认知水平,面向高级认知技能的获得,涉及高阶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活动。

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同时深度学习又有助于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它不仅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知识整合和意义联接的学习内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还强调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深度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

鉴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二、深度学习的特征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在学习目标、知识呈现方式、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的迁移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深度学习注重知识学习的批判理解。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要求学习者对任何学习材料保持一种批判或怀疑的态度,批判性地看待新知识并深入思考,并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各种观点之间建立多元联接,要求学习者在理解事物的基础上善于质疑辨析,在质疑辨析中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

[6]第二,深度学习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

学习内容的整合包括内容本身的整合和学习过程的整合。

其中内容本身的整合是指多种知识和信息间的联接,包括多学科知识融合及新旧知识联系。

深度学习提倡将新概念与已知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引起对新的知识信息的理解、长期保持及迁移应用。

学习过程的整合是指形成内容整合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使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如利用图表、概念图等方式利于梳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而浅层学习将知识看成是孤立的、无联系的单元来接受和记忆,不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长期保持。

第三,深度学习着意学习过程的建构反思。

建构反思是指学习者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并对建构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过程。

这不仅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对新知识作出理解和判断,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概念(原理)或问题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形成自我对知识的理解,建构新知序列,而且还需要不断对自我建构结果审视反思、吐故纳新,形成对学习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调控、改造。

可以说,建构反思是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本质区别。

第四,深度学习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

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深入理解,对关键要素的判断和把握,在相似情境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也能在新情境中分析判断差异并将原则思路迁移运用。

如不能将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那么学习者的学习就只是简单的复制、机械的记忆、肤浅的理解,仍停留在浅层学习的水平上。

深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

一般来说,现实的问题不是那种套用规则和方法就能够解决的良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问题,而是结构分散、规则冗杂的劣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问题。

[7]要解决这种劣构领域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原理及其适切的场域,还要求我们能运用原理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浅层学习的表现及批判浅层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外力驱动的基础上,通过简单描述、重复记忆和强化训练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和思想的一种学习形式。

其特征是:第一,浅层学习是一种基于外在动机的学习。

浅层学习是在外在任务的驱动下,被动地、消极地进行的一种学习,考试的内容是浅层学习最主要的目标,等级评分是促进浅层学习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浅层学习是一种基于记忆的学习。

一般来说,浅层学习仅仅停留在“知道和领会”的认知层面,很少或不重视将学习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这样的学习导致为了考试而对材料进行表面的、短时的记忆,不能促进对知识和信息的理解和长期保持,也不能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浅层学习在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学习中表现比较突出,其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方面新课程改革以后,“三维目标”取代了“双基”,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参考标准。

新课程之所以提出三维目标,意在纠正过去我国在主知主义课程观下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心灵的弊端。

但由于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实施存在问题,致使“三维目标”的落实大打折扣。

“‘知识与技能’被僵化或虚化,‘过程与方法’被简单应对或错误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标签化”。

课程目标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方式来叙述,主要是引导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8]然而,自“三维目标”提出后,许多教师纷纷将“三维目标”视为教学目标,认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

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也习惯把教学目标分解成三大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种分类陈述的前提假设就是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内容按照三维目标分为三类,并将课堂教学也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三个阶段,千方百计地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与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在一起,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

然而,看似结构完整、条理清晰的目标设定和实施过程,由于缺乏对三维目标分类本身的准确把握和恰当的执行,致使学生的学习结果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现实,不仅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维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目标流于形式,就连我们曾引以为豪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也仅限于浅层。

也就是说,不仅没有实现布卢姆所说的“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的目标,就连“记忆和理解”层面目标也达成得不够理想。

有些学习甚至处在“零学习”[3]49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