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二).doc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二)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二)” 二、当前我国政府及财政支持就业政策运用的实证分析(一)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
但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失业问题仍较严重。
1.城镇登记失业率趋于上升,实际失业率更高。
国外的失业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如在20XX年,德国失业率为%,法国失业率为%,意大利失业率则高达%.但必须指出,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上述国家的失业率不具有可比性。
世界各国公布的失业率都是通过劳动力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失业率,其关于失业的意义严格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标准。
而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主要是通过劳动部门所进行的失业登记得到的,其对失业的定义也没有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标准。
因此,登记失业率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失业情况,而很难全面反映真实的失业状况。
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城市实际失业率大约在8-10%之间。
2.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困难群体持续扩大,失业压力逐步增大。
3.农村就业问题突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进一步加重失业形势。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失业压力趋于增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2.结构性因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变化,进入了结构变换和升级的时期。
一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城镇人员就业必然会产生挤出效应。
二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和人力投入发展经济的办法被结构调整冲击。
三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同步之间的矛盾: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提高,不能吸纳足够多的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表现在年龄偏大的普通劳动力身上。
与此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原因,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及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的矿区就业矛盾将特别突出。
我国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的财政政策
中 图分 类 号 : 2 文献 标 志 码 : 文章 编 号 :6 3 2 1 2 0 ) 4 O l 一 3 F4 A 1 7 — 9 X( 0 8 0 一 l 3 O
重 由 7 .%下 降 到 6 .%, 均 每 年 下 降 O6 3 7 29 平 .8个 百 分 点 。但
一
、
当 前 我 国 的 失 业 状 况
在经 济 结 构 调 整 和 深 化 企 业 改 革 中 , 国 出 现下缩 同 时 存 在 的 现 象 ,结 构 性 就 业 矛 盾 突
出 。高 素质 、 年 龄 的劳 动 力 在 就业 竞 争 中 占据 一 定 的优 势 , 低 而 低 素 质 、 年 龄 的 劳 动 者 在 劳 动 力 市 场竞 争 中越 来 越 没 有 高 竞 争 能力 , 现 出 就 业 困 难 群 体 数 量 急 剧增 加 的 趋 势 。2 0 呈 06 年 , 国普 通高 校 毕 业 生 人 数从 2 0 全 0 5年 的 3 8万 增 加 到 3 o 3 9 万 左 右 , 个数 字 已经 是 2 0 年 1 4万 的近 4倍 。虽 然 近 两 这 01 0 年 招 聘 大 学 生 的 企业 数 量 在 增 长 , 与 毕业 生 的 增 长 幅 度 相 但
造 成这种状况 的原 因可以从 劳动供 给和需求两 个方面解 释。
在劳动供 给方 面有 :1新增 就业人 口总量不断地增加 。 2体制 改 () () 革释放 出大量 的下岗和 失业人员 。同时 , 国当前 还处 在 由计 划 我 经济 向市 场经 济转换 的 阶段 , 劳动力 流 动遇 到种种 壁垒 , 这些 因
总 量 位 居世 界 第 四 , 次 于 德 国 , 绩 令 世 界 瞩 目。 经 济 运 仅 成 但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论文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引言:失业是当前社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失业率的上升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我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旨在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和相关服务,帮助失业者渡过难关。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回顾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以后。
最早的失业保险制度只适用于国家工业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并扩展到其他行业和个体工商户。
2001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明确了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和运行。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目标和政策1. 目标: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目标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帮助他们重新就业,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2. 政策: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采取的主要政策包括:失业保险金的提取和发放机制、失业者求职培训机制、就业补助政策、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和长期失业人员援助措施等。
三、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覆盖范围不广: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主要覆盖了城镇职工和登记失业人员,对农民工以及非正规就业人员的保障程度较低。
2. 失业保险金水平较低:我国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过低,无法满足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3. 缺乏有效的就业服务:失业保险制度除了提供经济援助外,还应该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
但目前我国的就业服务体系发展不完善,缺乏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四、改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议1. 扩大覆盖范围:应该将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农民工以及其他非正规就业人员。
这将更好地保障这些人群的权益,减小失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2. 提高失业保险金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失业保险金的投入,提高其发放标准,确保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加强就业服务: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个性化的求职培训和职业指导,帮助失业者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财政学与就业与失业
财政学与就业与失业在当今社会,财政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以及就业与失业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财政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财政学对就业与失业的影响,并分析政府在促进就业和解决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
1. 财政政策与就业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政策直接关系到就业的问题。
财政政策的合理调整和运用,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通过减税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扩大生产,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此外,财政部门还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就业增长。
2. 财政政策与失业财政政策对失业问题的解决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经济处于衰退或者失业率上升时,财政政策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和运用来减少失业。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减少失业。
此外,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提供失业救济金、培训补贴等措施来帮助失业人员渡过难关,重新就业。
3. 财政收入与就业财政收入的增加可以为就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保障。
例如,政府通过征收税收、收入分配等手段获得的财政收入,可以用于提供各种就业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收入来支持创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就业增长。
4. 财政支出与就业财政支出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刺激就业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科技、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公共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综上所述,财政学与就业与失业问题密切相关。
财政政策能够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利用财政工具等手段,直接影响就业和失业的情况。
政府在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运用财政手段,以促进就业增长和解决失业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
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毕业论文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失业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如何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是我国政府调控的目标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使失业者从新就业,提升就业率,不仅关系着失业者自身的利益关系,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健康地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伴随着我国失业问题的不断涌现,解决失业问题,加强法律保障制度,提高公平意识,发展中小型企业,完善就业培训以及鼓励失业者自主创业或者再就业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关键词:失业,解决,制度ABSTRACTUnemployment is our country socialist road face a dilemma. How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reduce unemployment, is our country government regulation goal and responsibility. The unemployed from new obtain employment, promote employment, not only affects the unemployed 's own interests, but also directly affects our country economy whether develop healthily and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re closely linked. Along with China's unemployment is ceaseless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strengthen the legal guarantee system, enhance the sense of just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erfecting the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encourage unemployed self-employed or again obtain employment become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problem.Keywords:Unemployment; Soive; system目录一.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 (5)(一)失业的定义 (5)(二)失业的国内外研究实践 (5)(三)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思路 (7)二.分析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5)(一)我国就业人口比例庞大 (5)(二)大量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导致城镇的失业不断加剧 (5)(三)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就业的程度 (5)(四)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及失业保险立法不足 (5)三.失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5)(一)人力资源的浪费 (5)(二)高失业率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停滞 (5)(三)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5)四.我国失业问题对策的思考及制度的完善 (5)(一)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 (5)(二)提高劳动者素质,控制人口增长 (5)(三)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做好失业保险和再就业工作 (5)(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5)(五)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 (5)五.结论 (14)六.参考文献 (16)致谢一、失业问题相关研究(一)失业的定义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所做的定义是:失业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能力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_对策研究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对策研究论文导读::木文研究的主题是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
主要从理论上回顾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论述,着重分析了我国失业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解决建议。
论文关键词:失业问题,理论分析, 对策研究失业作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事关一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保持了8%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
然而,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却从1994年的2.8%上升到2004年的4.2%, 2005年、2006 年、2007年分别为4.2%、4.2%、4.0%。
如何处理经济高增长与失业高增长并存问题对策研究,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关于中西方失业理论介绍对于中西方失业理论,我们应当辩证地分析、研究和借鉴。
(1)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一是发现了资木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导致劳动办供求缺口,从而引发失业人口的物质基础;二是关于失业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积极作用的论述;三是关于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三种形式的区分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其不足之处在于:未论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失业人口问题,未涉及结构性失业人口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失业人口的根源或形成机理不够。
(2)西方失业理论的贡献在于:不但从总量上考察了失业人口问题,而且也注意到了结构性问题;不仅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失业人口问题,而且也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人口现象;既有失业人口一般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揭示,又有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对策建议;而且,菲利普斯曲线、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对研究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等等。
但其缺陷在于: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明显。
每一个学派的理论,都只适合于当时的特定背景。
二是失业理论研究局限于经济学角度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西方各学派失业人口理论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几乎是清一色的经济学家,未能多学科、多角度地综合研究失业问题。
我国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的不协调局面,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体制转轨与政策的脱节,结构性调整与人口基数过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减弱。
因此,要解决我国就业问题,需要针对性的采取将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协调就业与产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加快税制改革,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劳动就业的提升。
【关键词】失业经济政策产业结构税制改革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次高速增长的周期,经济增长一直在10%的平台上加速,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更是高达10.7%。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失业压力也在明显加大,自2002年起一直在4%以上,到2006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835万人,登记失业率达4.1%。
需要指出的是,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目前的失业率并不算高,可我国政府向社会公布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直言,“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不纳入这个范围,因为他没去登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不算失业率。
我们做过一个调查,事实上,将大中城市下岗、待业等情况包括在内,总失业率接近8%。
”一、导致我国目前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1、体制、政策性因素(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表面上人人有活儿干,实际上大量的过剩劳动力以隐性失业形式存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转换,隐性失业逐步显性化。
市场的竞争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
企业要减人增效,不仅向劳动力市场排放富余人员,而且还要减少招人的数量。
(2)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使一些企业因经营不佳而减产、停产甚至破产,也必定引起失业。
加上我国当前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全面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完善,就业信息不充分,劳动力流动遇到种种壁垒,这些都加重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脱节,导致下岗失业的增加。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失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变革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失业不仅对个人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困扰,更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如何有效解决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失业问题的原因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工业变革:随着物流、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造成很多人的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而失业。
2. 经济下滑:当经济衰退时,企业会为了削减成本而裁员,同时,很多企业也因为市场不景气,导致减少招聘机会。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障就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3. 技能匹配不足:许多人在求职时往往找不到适合他们技能和经验的工作机会,这也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教育不足:缺少教育和培训机会,尤其是缺乏职业技术培训机会,会导致没有获得足够的技能和知识,进而影响找工作的效率。
二、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失业不仅对个人的经济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包括:1. 社会安全:失业者的家庭可能会陷入贫困,甚至会面临失业风险。
2. 社会福利:失业人员可能会申请社会救助,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3. 社会稳定:失业人员的数量越多,社会的不稳定性和治安问题也就越严重。
4. 个人自尊心:失业者可能会失去自信和自尊心,甚至导致情绪波动和抑郁症状。
三、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1. 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鉴于工业变革和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失业,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者了解市场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
2. 鼓励创业和创新:政府可以加大投资,鼓励创业和创新,为失业人员创造有效的工作机会。
3. 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三)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三)三、近中期缓解我国失业压力的宏观思路和财政政策2005年及“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在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地缓解失业压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这是政府宏观政策调控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战略。
本部分在前述的基础上,针对现存问题,借鉴国际经验,侧重提出近中期缓解失业压力的宏观思路和财政政策取向。
(一)我国未来的就业形势面临四大压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力增长高峰,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与此同时,国有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下岗失业人数居高不下,高校毕业生也有较快增长,就业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可以说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具体讲,我国未来的就业面临四大压力: 1.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的压力。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家,即使按现在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我国的人口总量到2030年将突破16亿。
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不可抑制地扩张。
据有关测算,2005-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速度约为1.3%,平均每年新增的劳动力规模达1000万左右。
这里特别要提到,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压力相当大。
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大约4.7亿人,若按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地计算,农业共计需要劳动力1.9亿人,再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1.3亿人,可以说还有1.5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大约为每年1000万左右。
2.经济体制改革的压力。
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和建立企业制度改革的加快,企业的下岗分流职工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我国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总量达到1460万人,加上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全国有2000多万的下岗和失业人员。
今后随着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继续推进,还将向社会释放1/3以上的冗员。
3.进步的压力。
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依靠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自动化操作取代人工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机器对人的排挤”,大量的产业与产品的竞争,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竞争优势日益成为重要手段,甚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也不排除运用科技进步的手段取得竞争主动权,同样形成了竞争对产业工人的排挤,加大了国内就业压力。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二)_1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二)二、当前我国政府及财政支持就业政策运用的实证(一)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持续快速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
但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失业仍较严重。
1.城镇登记失业率趋于上升,实际失业率更高。
随着经济转型,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的加快以及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城镇失业现象日益严重。
1996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52.8万人,登记失业率达3%.到2003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800万人,登记失业率达4.3%国外的失业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如在2000年,德国失业率为8.4%,法国失业率为10.0%,意大利失业率则高达11.3%.但必须指出,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上述国家的失业率不具有可比性。
世界各国公布的失业率都是通过劳动力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失业率,其关于失业的意义严格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标准。
而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主要是通过劳动部门所进行的失业登记得到的,其对失业的定义也没有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标准。
因此,登记失业率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失业情况,而很难全面反映真实的失业状况。
据国内有关机构和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城市实际失业率大约在8-10%之间。
2.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困难群体持续扩大,失业压力逐步增大。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中,出现下岗失业增加和用人需求萎缩并行的趋势,劳动力市场竞争越来越严酷,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高素质、低成本、低年龄劳动力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低素质、高年龄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没有竞争能力,呈现出就业困难群体数量急剧增加的趋势。
一是35岁以上的人员。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1年对10城市抽样调查,35岁以上下岗职工超过72%,而对这个年龄段的单位用人需求仅占总用人需求的三成。
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研究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
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
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一、关于失业所谓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而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1、自愿性失业;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3、隐蔽性失业。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
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来控制。
经济学中的所研究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
它通常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劳动力需求方存在职位空缺,而劳动力供给方又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我国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的财政政策
4 . 大学生毕业规模不断扩大 , 失业人数也屡创新高。 据教育部统计 , 2 0 年 , 国普通 高校毕 业生人数从 20 年的 4 5万增 加到 5 9 08 全 07 9 5 万左 右, 这个数字 已经是 20 年 14万的 5 多。20 年我 国高校 毕业生 01 0 倍 09 人数约 6 1 1 万人 , 上 2 0 年毕业还没有就业的不到 10 加 08 0 万人 , 年需 今 要 就业的高校 毕业生 总数达到 7 O l 万人 左右 。 大学生 失业人数也 由 2 0 年 的 3 万增加 到 2 0 年 的 10 以上 . 2 0 o1 4 07 0万 据 08年 l 2月 1 5日中 国社科 院发 布的“ 社会 蓝皮 书” 显示 , 估计 到年底 的时候 , 有 10万人 会 5 难 以找到工作。 二、 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在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1 转型时期 的制度性 障碍 降低 了财政政 策对就业的促 进作用 。其 . 促进就业的法规制度建设 比较薄弱 。至今国家未出台统一的就业标 准和认定 、 统计办法 , 就业 的一些规定也散见于各种文件之 中, 有关 促进 就业 的法规制度不成体系。 其二 , 劳动力流动存在明显制度障碍。 在城乡 和地 区之间, 户籍制度 以及 由此 派生 的涉及 劳动者工资、 社会保 障待 遇、 子女教育等各方 面的政策对流 动的影 响极 为突出。在 不同所 有制之 间,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未 能实现 广覆盖 , 多非公 有制部 门尚未 纳入有 众 效 的制度体系, 致使劳动力在所有制之间的流动难以顺 利实现 。 其三 , 有 不少现行规定, 如市场 准人制 度等, 但不符合市 场经济的劳动用工 、 劳动 力流动规律和特点制 约 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四, 其 享受扶持就业税收优 惠政策的企业范围和减免税种限定过窄 , 税收不公平 问题 突出。现行 的 税收优惠政策仅 限于服 务型企 业 、 零售商 贸企 业 、 主辅分离企业 和小 型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失业问题及政策选择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失业问题及政策选择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
失业问题作为关乎国运民生的经济性难题,在我国力求稳定发展的同时,又要深化体制改革、加速社会转型的关键历史时点上,更加显现了它的战略重要性和操作棘手性。
本文简述了我国失业情况,分析了我国失业的主要成因,提出了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失业现状失业成因政策建议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失业及失业率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
目前,失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更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失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趋势,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这些现在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我国的失业现状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运行的渐进式改革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宏观经济从短缺逐渐转向相对过剩,制度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
经过三年的宏观调控,1996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市场疲软,企业停产倒闭、产业萎缩的现象,国企改革步伐加快也使隐性失业趋于显性,再加之适龄劳动人口增加,使得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的失业问题更加凸显。
在“人口红利”导致的劳动力供求总量失衡、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就业弹性下降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偏差导致企业库存积压、劳动力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迎来了建立市场经济体之后的第一次失业高峰。
到1998年底,全国登记失业人员达571万人;截至2003年,国有企业共有将近3000万名职工下岗。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口增速迅速下降,危机通过产业链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为出口企业提供能源、原材料、物流和服务的相关企业也随之受到影响,很多企业陷入困境;该影响又通过产业链和消费等途径迅速波及其到他行业,通过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传播,对我国经济和就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财政政策下的就业与失业
财政政策下的就业与失业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就业和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的失业率飙升,迫切需要政策支持来促进就业。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对于就业和失业问题也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高支出来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支持,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减税和补贴,以促进企业扩张和雇佣更多的员工。
在疫情期间,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救济金和补贴,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度过难关,并减轻无业者的生活负担。
然而,财政政策只能提供暂时的就业机会,不能长期解决就业问题。
因为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即使政府增加支出和减税,也不能持久地增加就业机会。
如果政府长期维持高水平的财政支出,不但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债务负担上升,还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财政危机的风险。
因此,财政政策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支持就业。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率、降低税收和提供福利来增加就业机会。
例如,政府可以对职业培训和学习提供减税或退税,鼓励人们重新寻找工作或提高技能水平。
政府还可以通过保障住房、社保和医疗福利来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税收和福利措施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支持就业创造。
如果福利支出过度,社会保障金耗尽,可能会导致税收和社会保障缺口进一步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和福利政策也可能起到反效果。
因此,政府需要在保证财政稳定的前提下,制定合适的税收和福利政策,以提供必要的支持。
同时,财政政策也需要应对失业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扩大社会保障、发放失业救济金和提供培训等措施来帮助失业者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例如,在疫情期间,政府可以通过减税、直接向受疫情影响企业提供援助、延长社保缴费期限等形式支持企业,减轻失业风险。
最后,财政政策需要与货币政策协调一致,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货币政策关注的是利率和货币供应,财政政策更关注的是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5篇材料)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5篇材料)第一篇: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各有其程度的不同。
在中国,自1992年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调整和转轨阶段,一切社会经济行为均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考验,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失业的风险必然出现。
然而,因为中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失业现状分析转型期的失业状况的特点,一方面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结构性调整中涌现出的隐性失业人口逐步公开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流动。
登记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1985年为历史以来的最低点(1.8%),1996年上升到3%。
有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7.4%,登记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增加到1120万人,隐性失业由1996年的15.1%上升到20%左右,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达到5000万至6000万人。
当然,这仅是一种预测,关键还取决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如果经济发展了,相关的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就业面扩大,失业率自然就会下降。
下面我们针对有关统计数据展开分析。
见下表上表所列统计资料,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自1985年后,失业的绝对人数逐年有所增加,而与此同时,因新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失业率多年来相对稳定在3%左右的水平,接近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平均2.5%),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990年亚洲失业率为8.3%,拉丁美洲5.5%)。
应该说,失业率维持在2~3%的水平属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正常范围,不会引起社会的震荡。
但这里所说的失业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是指正式向政府有关机构登记失业,并希望找到工作的失业者。
2.在登记失业人数中,已达到劳动年龄等待就业的青年占了多半。
依据中国国情,每年初、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大学和专科的人数一般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25%左右,余下的毕业生人数很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因此,从登记失业人数的构成看,也应属正常范围。
我国失业背景下的财政政策选择
我国失业背景下的财政政策选择作者:李逊敏李静禅来源:《中国市场》2009年第52期[摘要]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财政政策则是控制失业、促进就业的有利工具。
通过对财政政策与失业理论的介绍及近年财政政策与失业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指出我国财政政策的作用与弊端,进而指出在失业背景下的我国财政政策选择。
[关键词]失业;财政政策;政府[中图分类号]F81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52-0052-01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失业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各方关注的话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处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1近期我国的失业情况1.1城镇失业率市场经济的竞争、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必然造成企业的优胜劣汰、兼并破产,使原企业职工有可能下岗失业。
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城镇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失业率保持在4.0%以上。
而且我国的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及标准与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有出入的,登记失业率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失业情况,很难全面反映真实的失业状况。
1.2大学毕业生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4年一次就业率的统计口径扩大到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灵活就业,升学,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但相关数据仍然无法令人满意,6月就业率仅为47%,9月初就业率上升为73%。
2005年6月就业率为50%,9月初毕业生就业率为72.6%。
2006年5月底,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通过对这几年大学生就业率的观察,发现从2003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9月就业率保持在70%已成常态,这意味着每年约有30%的毕业生面临失业。
1.3农村劳动力失业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我国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的财政政策
我国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的财政政策作者:张彦英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05期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国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是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失业状况和财政政策促进就业的成效及问题,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近期我国缓解失业压力、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的宏观对策思路和财政政策取向。
关键词:失业治理财政政策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028-03一、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
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
但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失业问题仍较严重。
2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困难群体持续扩大,失业压力逐步增大。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出现下岗失业增加和用人需求萎缩并行的趋势,劳动力市场竞争越来越严酷,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
高素质、低成本、低年龄劳动力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而低素质、高年龄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没有竞争能力,呈现出就业困难群体数量急剧增加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下岗职工中35岁以上比重比较大,而对这个年龄段的单位用人需求所占比例小。
二是长期下岗、失业者多。
三是无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失业者多。
四是女性失业率相对男性比较高,而女性下岗职工再就业率比男性下岗职工低。
3农村就业问题突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
农村就业问题对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劳动力数额庞大,农村就业矛盾相当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业就业比重有所下降,1998-2007年,我国乡村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69.40%下降到61.89%,平均每年下降0.75个百分点。
我国目前约有农业从业人员3.2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约18.26亿亩,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6亩地。
浅析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财政政策
浅析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财政政策
李金涛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一、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rn1、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且趋于上升趋势,实际失业率更高rn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城镇下岗再就业难度的加大,中国城镇失业现象日益严重。
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大约8~10%之间。
[1]按照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划分标准,失业率在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业问题严峻型。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失业问题已相当严峻。
【总页数】1页(P62-62)
【作者】李金涛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相关文献】
1.我国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的财政政策 [J], 张彦英
2.我国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的财政政策 [J], 王文甫
3.我国失业问题浅析——从制度层面剖析我国失业问题 [J], 王冬理
4.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财政政策研究 [J], 庞彦龙;刘晓燕
5.浅析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难点 [J], 刘颖;杨彦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财税政策探究
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财税政策探究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财税政策探究摘要:长久以来,社会人员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问题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问题的严峻性已经关系到国计民生。
进入21世纪以后,为保证社会人员的成功就业,我国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
国家从上到下,制定了合理的扶持政策。
国家的财政部门对就业补助资金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同时对于特殊的就业者,比如家庭条件困难、就业职务具有服务性的群体,进行政策性的倾斜,采取直接扶持的财税政策。
分析了社会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了此种局面出现的原因。
根据现实情况,综合分析,集思广益,制定了应对我国失业问题的财税政策。
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人民生活有保障。
从经济发展这个基础问题出发,加大政府对失业问题的财政投入,利用税收这个可调节性杠杆,共同为失业问题作出努力。
一、我国目前失业问题现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增长使得劳动年龄人口处于上升趋势,劳动力供给量过大,且长期持续快速增长。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失业率在1994年时,为2.7%,经过十年,2004年达到了4.4%。
虽然失业率在2005年以后上升比之前略低,但是在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中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依然沉重。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在今后几年,我国城镇每年的失业人口在2500万左右,而所相对的就业岗位只有1300万左右,供大于求,出现了十分突出的就业矛盾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失业人口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下:(1)体制转型,隐形失业转为显性失业。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为了解决严峻的失业问题,国家实行了安置就业政策,人为的在国有企业安置了众多职工,提高了就业的数量,但不注重就业的质量,形成了“高就业,低工资”的局面,虽然增加了社会的就业率,但是大大超过了国有企业本身的有效需求。
(2)科技进步影响了社会就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技术进步是把双刃剑。
关于解决失业问题财税政策探析
关于解决失业问题财税政策探析一、问题背景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失业问题愈加严重。
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1年6月,全球失业人数将达到2.05亿人,而失业率也将从14%上升至近16%。
我国的失业问题同样严重,而在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下,更加凸显。
如何解决失业问题,成为了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财政和税收政策对失业问题的影响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不景气,因此财税政策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走向,从而对失业问题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从财政和税收政策两个方面来探讨。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两个方面来影响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活动和提高就业机会;也可以通过降低税率来提高企业的盈利,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但是,在实践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往往不太直观。
因为经济的复杂性,财政政策往往会出现弊端。
例如,政府增加支出会带来通货膨胀,从而逆向影响经济增长;而降低税率则可能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影响投资人信心等问题。
因此,在采取财政政策时,必需系统地考虑各种因素,并灵活调整政策。
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也可以通过刺激企业增加盈利和就业机会来解决失业问题。
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减税降费已成为政策的重中之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20年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总额达到了2.36万亿元,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增加了就业机会。
2021年全年,税收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支持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增长。
三、政府应该如何应对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应对失业问题,例如:1.提供就业培训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再就业人员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这不仅可以减少失业人数,同时也可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2.扩大内需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刺激消费,以实现经济的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失业问题与财政政策研究(二)-
“ 二、当前我国政府及财政支持就业政策运用的实证分析
(一)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也日趋合理,市场就业机制初步建立。
但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失业问题仍较严重。
1.城镇登记失业率趋于上升,实际失业率更高。
国外的失业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如在2000年,德国失业率为8.4%,法国失业率为10.0%,意大利失业率则高达11.3%.但必须指出,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上述国家的失业率不具有可比性。
世界各国公布的失业率都是通过劳动力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失业率,其关于失业的意义严格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标准。
而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主要是通过劳动部门所进行的失业登记得到的,其对失业的定义也没有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失业标准。
因此,登记失业率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失业情况,而很难全面反映真实的失业状况。
据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城市实际失业率大约在8-10%之间。
2.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困难群体持续扩大,失业压力逐步增大。
3.农村就业问题突出,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进一步加重失业形势。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失业压力趋于增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结构性因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发展出现阶段性变化,进入了结构变换和升级的时期。
一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对城镇人员就业必然会产生挤出效应。
二是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和人力投入发展经济的办法被结构调整冲击。
三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素质提高不同步之间的矛盾: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本密集程度提高,不能吸纳足够多的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特别是表现在年龄偏大的普通劳动力身上。
与此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原因,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及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的矿区就业矛盾将特别突出。
3.人口因素。
目前,我国还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的阶段,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超过千万。
再考虑已有的劳动力供给,每年的就业缺口超过1000万。
在人口的庞大压力下,由此导致的就业压力是非常明显的。
(二)对我国政府及财政支持就业政策的基本评价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失业状况,从1998年开始,我国政府及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就业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下述要点:
1.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总量。
2.收入支持政策:建立“三条保障线”,构筑城市下岗失业基本生活的“保障网”。
1998年针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中,不少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后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问题,国务院提出建立和完善“三条保障线”,旨在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社会救助,为经济发展奠定稳定的社会环境。
上述三条保障线是一个有机整体。
按照上述制度框架,城镇职工下岗后,首先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领取基本生活费;满三年仍未就业者进入失业保险,领取失业保险金;享受失业保险(不超过二年)仍未就业者(包括其它低收入者)进入最低生活保障。
作为三条保障线,三项制度相互衔接,构成了中国目前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社会救助的政策主体。
3.就业扶持政策:减免税收,增加投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就业扶持政策是积极就业政策的关键内容,而财税手段是就业扶持政策或者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措施,减免税收,增加财政投入,着力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对于扩大就业总量,缓解我国的失业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讲,近年来以财税手段为核心的就业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一是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
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所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最高额度2万元,最长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由财政全额据实贴息。
二是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
对各类服务型企业新增岗位新招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用人数提供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对现有服务型企业新
增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在给予社保补贴的同时,3年内按一定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对新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3年内免征企业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30%的,按一定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三是对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
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男50周岁、女40周岁以上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提供即时岗位援助等多种帮助。
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型岗位优先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
在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原有国有企业的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同时,由各地根据实际,提供适当比例的岗位补贴。
四是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
主要用于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再就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支出。
各级财政原安排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资金规模不减,在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工作需要,安排一部分用于促进再就业。
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中央财政在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下,增加再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地方促进再就业工作。
2003年,各级财政用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补助资金达95.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7亿元。
2004年仅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再就业的补助资金就达83亿元。
4.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政策: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三)当前政府及财政支持就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扩大就业仍有不少体制性障碍。
一是劳动力流动存在明显制度障碍。
在城乡和地区之间,虽然劳动力流动越来越自由,但户籍制度以及由此派生的涉及劳动者工资、社会保障待遇乃至居住、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歧视性政策对流动的影响极为突出,不仅全面提高了转移成本,也导致转移后的就业普遍缺乏稳定性。
在不同所有制之间,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未能实现广覆盖,众多非公有制部门尚未纳入有效的制度体系,致使劳动力在所有制之间的流动,特别是从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的流动难以顺利实现。
二是有不少现行规定,如市场准入制度等,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劳动用工、劳动力流动规律和特点,制约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是部分地方和国外促进就业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如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对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实行有条件的工资性补贴等没有及时法制化,促进就业还局限于定指标、出优惠政策、搞活动等传统行政方式,缺乏整套的就业促进的法制体系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