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发展史PPT课件
第七章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五 、繁荣期(2000-2008): 多元题材的汇集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精良的大制作影视剧走进观众的视线, 在各地收视冠军宝座上轮番出现的电视剧,题材可谓丰富多样: 革命军事剧、家庭情感剧、青春偶像剧……在互联网的冲击下, 电视剧在娱乐中所占的分量虽有所下降,但是仍不乏重量级电 视剧出炉——《闯关东》的轰动效应,《金婚》的全民共鸣, 《士兵突击》“许三多”更成为“年度人物”…… 许三多,一位“傻根”式的士兵,在《士兵突击》之后 成了中国人的标志性符号,它成功地实现了媒体之间的热传 递———先在各大电视台收视率居高不下,继而转战网络,引 发网民热议,接着又在传统平面媒体上频频亮爆,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许三多现象”是 当下电视剧制造的一个奇迹。
二、电视的“新闻纪录片时代”
1、初期的电视新闻
新影厂的《新闻简报》和纪录片是早期新闻节目 来源。 北京台首次播放的自拍的新闻影片是《中共中 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创刊》。 新闻纪录电影与新闻纪录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前 者是成品,后者是现场制作的。 1958年11月2日,北京电视台开始口播《简明新 闻》,每次5分钟。 1960年元旦,北京电视台设立了固定的《电视新 闻》专栏,每周3次,每次10分钟。 宣传性的电视片时效很低,被称为“旧闻新播”。 电视新闻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很狭窄。
二 、成长期(1986-1989): 名著拍摄的高峰 1986年被称为中国连续剧阶段的起点,自那一年起,连续 出现了几部引起极大轰动的连续剧作品:《四世同堂》(28集)、 《寻找回来的世界》(12集)和《新星》(12集)。更重要的是,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接二连三被搬上荧屏。《红楼梦》、《西游 记》都在这一时段完成,并且都是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拍摄的, 它们让中国电视剧第一次走进了海外市场。 我国电视剧的主流样式开始转向了连续剧(4集和4集以上, 分集播出,主要人物和情节有一定贯穿性的电视剧样式)的创 作。如果说单本剧在时空构成方式上拉开了电视剧与古典戏剧 的距离,那么这一阶段的连续剧则在时间上疏远了电视剧和电 影艺术的联系。电视剧发展至此,终于告别了模仿戏剧、模仿 电影的历史,这也是我国电视剧本体自觉时期。 1987年,36集电视剧《红楼梦》第一次完整地将中国四大 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搬上荧屏;1988年,25集电视剧 《西游记》第一次将全本《西游记》搬上荧屏,也首创了电视 剧出国拍摄的先例。 代表脸谱:陈晓旭(《红楼梦》)、六小龄童(《西游记》)
新闻联播发展史
七、《新闻联播》发展史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和播音员李娟1958年5月1日19时整,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播出信号第一次出现在首都北京的天空上,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由此开始了。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自1936年英国正式播放电视节目起,电视便成为了20世纪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着手发展电视。
195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国要办电视。
1955年2月5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向国务院报告,提出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一座中等规模的电视台的计划。
周恩来总理2月12日批示将此事列入文教五年计划讨论。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外办电视的经验,中央广播事业局派罗东和孟启予组成电视代表团,于1957年12月赴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考察,1958年3月返回北京,为建立电视台进行了业务上的准备。
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原广播大楼西侧四层楼上的一个60多平方米的排练厅改建成为简陋的导演控制室,北京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
当晚,在北京仅有的几十台电视接收机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幅以广播大楼模型作为背景图案,上书“北京电视台”字样的电视画面。
新华通讯社为此发出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实验广播。
”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
创办之初北京电视台自办节目的能力很低,主要依靠电影厂和文艺演出单位的支持。
当时,除纪录、科教影片以外,其他节目全是直播。
试验广播期间,每周播出两次节目,每次二至三小时。
包括新闻性节目、社会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等。
1958年9月2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
正式播出的电视节目由每周两次增至每周四次(星期二、四、六、日各播一次),同时试办了五期《电视广播节目报》周刊。
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后,事业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并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从1960年1月1日起,北京电视台试行新的固定节目时间表,每周播出八次,星期日上午增加一次节目。
设置了十几个固定栏目,既有面对广大观众的栏目,又有特定对象栏目;既有新闻性栏目,又有知识性、娱乐性栏目。
中国广播电视史讲解
“四级办电视” :
消极作用: (1)发展中,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 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2)由于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 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 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 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散”、“乱”成为该阶段电视事业发展 的 一个严重障碍。
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
国外: ●1906年1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市第一家领取政府执照 的KDKA电台正式开播,是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开端。
中国
一、外国人电台 ●《大陆报》暨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通称奥斯邦电台)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办起第一座广播电台。
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 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二、电视剧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 《新观察》杂志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口 菜饼子》。 1958年9月4日,在报刊报道上海广慈医院抢救严重烧伤 的工人邱财康的真实事迹的第二天,北京电视台据此以最快 的速度编写了《党救活了他》一剧。 “新闻性” 直播电视剧
1986年10月,上海电视台首先开办英语新闻节目。 (1986年12月——中央电视台面向北京的英语综合节目; 1987年2月面向全国。)
新闻评述类: 1980年开办新闻评述类的电视专题栏目《观察与思考》, 成为“焦点”节目的先驱。 1994年4月1日,在《观察与思考》基础上创办了 《焦点访谈》。 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 改革的第一步; 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 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 《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 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栏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 国际大台迈进。
广播电视发展史
广播电视发展史广播电视局史志资料一、发展始末:1949年5月,齐河县建立第一个收音站,地点在原县城(齐河)县委院内,一间房子,一部5024型收音机,属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由宣传部干事焦兴武负责收听记录,然后刻印分发至县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
至1953年,全县成立县级收音站4处,乡级收音站7处,并在全县设立了20多个收听点,按时组织群众收听新闻。
1957年10月开始筹建有线广播站,1958年8月1日正式播音,当时无录音设备,采用直播,1961年后改为录音播放。
1968年秋,广播站改称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广播组。
1970年恢复广播站称谓。
1975年5月,齐河县广播站搬迁至新县城,二层办公楼,26间。
二、沿革:齐河县广播电视局于1987年5月正式成立,其前身是“齐河县广播事业管理局”,与齐河广播站实行局、站合一体制。
齐河县电视转播台建立于1988年12月。
1992年8月1日,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山东广播电视厅批准,齐河县广播站改建为齐河县人民广播电台,采取局台合一。
2004年9月,与烟台前卫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全县农村有线电视。
2006年10月,14名乡镇广播站长中12名站长编制归属了县广播电视局(安头,仁里除外)。
主要领导人更迭表(1986年——2007年)1986年——1992年张洪才1992年——1996年朱连君1996年——2003年7月张万隆2003年7月——2007年12月李孝平人员编制情况:1986年底干部职工28人。
2007年底干部职工120人。
县有专业技术职称的5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23人。
事业建设:1987年12月31日,建成一座高75米的发射塔,功率为50瓦发射频率104兆赫,发射机房设在的办公楼二楼上。
1993年,在晏城镇红庙朱村征地10亩,于1995年6月22日,建成一座高140米,功率为1千瓦的广播电视发射塔,修建发射机房6间,并与新塔同时启用。
齐河广电大厦在原址于1997年10月18日奠基,2001年10月主体完工,大厦为12层框架结构,高52.7米,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其中多功能厅680平方米。
中外电视发展史
第八节中外电视发展史一世界电视发展史1电视的发明(1)硒的“光电效应”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运用硒的光电效应发明了一种用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分割图象和轮流传送的器械,即圆盘机械电视。
(2)贝尔德—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1926年贝尔德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1月26日在伦敦作公开示范表演,被称为“电视之父”。
1928年贝尔德将电视画面由伦敦发送到格拉斯和纽约。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试验成功了有声的电视图像及其传送。
然而,机械电视具有设备太笨重、噪音太大、不易操作等缺点。
(3)电子(全电动)电视的出现1923年俄国人佐里金(1919年移民美国)发明电子摄像管——是全电动电视的关键部分。
1927年,美国科学家菲洛·法恩斯沃斯展示了他的图像分解仪。
1929年7月,他研制出第一个全电动电视系统,同年9月,他终于成功传送了静止图像——幅黑色三角形的图案,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到电子扫描时代。
(4)机械电视与电子电视的区别第一,一是现代电视图像的摄像和显示不再靠机械转动,而是用电子束扫描靶标。
被摄的影像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投射在摄像管底部的硒板上,通过电子束扫描,记录下图像映射在硒板上的光线变化。
显像时再通过电子束扫描,在荧光屏上还原光线的变化,形成图像。
第二,二是现代电子扫描技术的扫描方式不再是螺旋形,而改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进行扫描,每一行都包括数以千计的扫描点。
而且摄取和显示图象的扫描运动完全同步进行。
第三,是电子扫描比机械扫描快得多,而且电子扫描可以做到行多、点多,将图象分解的颗粒更细,并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它产生的图象要更清晰、稳定。
(5)电视的成型1936年英国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BBC。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史(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广播事业)
二、在挣扎重复数的民营广播事业
中国的民营广播事业,除极少数汉奸电台外,在抗日战争时期备受日寇的摧残 和蹂躏,加之,国民党当局借口抗日战争“非常”时期,不准开设民营广播电 台,致使中国的民营广播事业陷于山穷水尽之地。 战后,民营广播电台满怀希望重整旧业,但很快发现这种愿望成为泡影。以民 营电台的大本营上海为例,日本投降后,民营电台开始陆续恢复。 直到2月《广播无线电设置规律》公布。 被“封闭”的民营合作了有些有力无气的反抗后,另谋出路。经过这次沉重的 打击后,中国的民营广播事业一蹶不振,再加上电台本身经营不善,播音内容 日趋无聊,在挣扎中复苏的民营广播事业走上了每况愈下的道路。 从民营台的经营来看,由于国民党统治区连年的经济危机,工商业破产,民生 凋敝,殃及民营台的广告收入也不太景气。至于民营台的主要广播节目,仍然 和战前一样,几乎都是低级庸俗乃至黄色下流的娱乐节目,早已为社会舆论和 进步听众所不齿。中国民营台的衰落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了。
三、中共地下党办的广播电台
在被上海国民党局“封闭”的民营台中,其中中联广播电台是中国共 产党的地下组织秘密创办的。这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后在国民党统治区 创办的唯一的一座广播电台。 1946年3月10日,中联台开始播音,呼号XGCA,当天聘请著名演员梅 兰芳主持揭幕,并组织播出特别节目,同时在报纸上大做广告,以引 起社会上的注意。最后,8月间被国民党当局借口“整顿”与其他一些 民营台一起被查封。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
1945年8月,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为代表的解放区广播 事业经历了恢复重建——曲折发展——成长壮大的过程,并配合解放 战争的进程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广播宣传活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 应有的贡献。 国民党统治区的官办民营广播事业在战后曾今一度有所发展。 但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国民党广播事业却沦为了鼓吹内战,独裁, 卖国的反动喉舌,最终走上了崩溃的道路。 在国民党统治下挣扎的民营广播事业也难以再现战前的繁荣,呈现出 一派日趋衰弱的景象。
第一章 电视的发展及其影响
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办了《全国电 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简称《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的出现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 全国电视广播网的初步形成。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 台,英文缩写为“CCTV”,对国外称“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 地方电视台原来都以所在城市命名,在这前 后大都改为以省、市和自治区命名。 此外,西藏和北京市于1978年和1979年分别 创办了自己的电视台,这样,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都有了电视台。
6
(二)磁带录像机的发明
1956年美国安培公司研制出四磁头磁带录像 机。从此,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 在此之前,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有两种:一种 : 是用电影胶片拍下来,经过冲印后再用电子 扫描播出。一种是通过摄像机,直接把信号 播出去。前者不能即时播出,后者不能记录 和重放。因而,录像机的发明和普及,被称 作电视史上的一次革命。
11
19:05 第一周:文艺节目(包括小型歌舞短片和猜谜娱 乐节目) 第二周:对儿童广播节目(包括木偶、动画影片) 19:35 第一周:科技卫生和实用知识节目(包括科学 教育影片) 第二周:政治节目(包括自摄新闻性综合报道影片, 20:00 故事影片 22:00左右 三日气象预报,节目预告,终止。 星期日节目: 18:45 开始标志和开始曲,本日节目预告。 18:50 新闻简报 19:00 转播剧场实况节目、运动场实况节目或放送 故事影片。 22:00左右 三日气象预报,节目预告,终止。
7
(三)通讯卫星的使用
给电视事业的腾飞插上翅膀的是通讯卫星的 使用。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第一 颗地球卫星。 美国在1958年1月31日把它的人造卫星“探险 者1号”送入地球轨道。 1962年,美国发射的“电星1号”卫星,第一 次实现了跨洲际的电视信号传送。 1964年同步通信卫星的上天,才为真正实现 全球通信打下了基础。
电视新闻发展历程
(二)发展期(80年代)
1.全国电视网建立,“要闻总汇”形成:至1988年,全国已成立电视台417座。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5月1日更名《新闻联播》,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电视新闻广播网的形成。
2.栏目多样化:出现了午间新闻、晚间新闻;评论类节目《观察与思考》、专题类节目《专题报道》。
3.时效性增强:1989年11月《新闻联播》播出的新闻中,今日新闻占21.8%。 (三)完善期(90年代)
1.新闻比重增大:1996年央视已经有32个新闻节目。
2.栏目形势更加多样化:
《东方时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早新闻”的出现;专题评论类节目《焦点访谈》、谈话类节目《实话实说》都在这个时期诞生;各种新闻题材进一步完善。
6.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
“软新闻的硬性传播”:即将非事件新闻事件化,个案事件联系化,个性体验延展化。 其特点有三:(1)内容上,以反映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精神道德等为主;(2)写作动机上,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为目的;(3)表现手法上,则讲求轻松活泼和吸引人。 硬新闻与软新闻的区别:
节目主持人是约翰?C?斯韦兹(John C(Swayze)。
电视新闻产生之后,报道的重大事件:
195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加冕礼。
1960年,美国总统辩论第一次电视转播。
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1997年,戴安娜王妃葬礼。
2001年,9•11事件。
2003年,伊拉克战争。——媒体的狂欢节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19
第2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0
第21页/共30页
当前电视事业发展 两大趋势
集团化
网络电视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1
第22页/共30页
中国网络电视台
• 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
• 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 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 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 务平台。
27
第28页/共30页
328/1/2024 1:30 AM
谢谢!
第29页/共30页
谢谢您的观看!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9
第3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2
第13页/共30页
二、节目状况
1.节目娱乐化:追求吸引力 2.栏目品牌化:追求影响力 3.频道专业化:追求号召力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3
第14页/共30页
• 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 l、ENG的普遍采用
• 从80年代初开始,ENG设备开始在我国普及。目 前,电视台在制作新闻、专题等节目时,几乎全都 是采用的ENG设备。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7
第8页/共30页
•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 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 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 1981年,央视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 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 1983年春节,央视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 1987年2月1日,央视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
电视的产生与发展
使电视打破国界和地区,实现了全球性的传 播,全世界人民在同一时刻都能看到同一个 电视节目。
电视发展到今天,已一改过去笨重、粗 大、昂贵的面貌,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电 视将以多功能、多媒体技术为新的发展方向。
电视与人类
由于电视的广泛普及,其影响也日益扩 大,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政治、经济、文化 的各个方面,无一不受着电视的影响。
电子新闻采集,是由便携式摄像机和录 像机组成的现场采录系统。出现于70 年代, 现在一般采用摄录一体机ENG 的最大特点是 省时间,而且能同期录像和录音,声画和一, 便于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并且费用很少, 它广泛地运用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在电 视剧和广告的外景制作中,有时也会用到它。 并且,它有一个好处,即可当场检验拍摄效 果,避免了因拍摄效果不好而造成的无法弥 补的损失。
第三类,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艺术, 如电视剧、音乐片、风光片等等,这类节目 是根据电视创作的物质手段、传播媒介、传 播方式、特性、欣赏环境和审美心理等多种 因素,从观察体验生活到具体审美把握,自 始至终地运用电视创作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 识进行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电视艺术 的独特美。
如儿童电视连续剧《小龙人》通过塑造 一个头上有角,身后有尾巴,身上有鳞片的 小龙人形象,让小龙人去面对一些人生需面 对的种种困难,最后历经困难,终于找到了 自己的妈妈,让小朋友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 内心受到教育,萌发种种高尚的情感。
电视艺术的类别
电视节目,随着电视普及率的提高和观 众的增多,变得越来越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电视理论家王维超曾 将电视艺术分为三大部分,笔者认为很有道 理。
第一类,舞台演出的直播和实况录像— —这类节目主要是发挥了电视的传播功能, 并未充分发挥电视的艺术表现功能,虽然经 过镜头分切的艺术处理,但仍然是舞台艺术 的原有形态,并未运用电视艺术功能增加新 的内容和创造成分。所以,客观存在远不能 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艺术。
美国电视发展史
《晚安,好运!》观影讨论: 1、默罗与佩利的关系与交锋中,你看出什么 问题?其中的理论逻辑是什么?默罗的黯然离 去折射出什么问题? 2、从默罗与麦卡锡的交锋中看到什么?美国 社会的媒体角色? 3、联系实际,讨论中国媒体的评论功能,及 媒体角色展望。
一、重新起飞(1945—1962) 1、娱乐节目一马当先 •美国的NBC、CBS、ABC 三大广播公司, 开始在电视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
核心效用及影响:解除媒介管制。打破了以往媒体之 间的经营壁垒,使跨媒体的并购合法化。打开了全球 媒介聚合的“潘多拉盒子”。
(3)轰动世界的“并购案”:
1985年,美国广播公司(ABC)被大都会传播公司兼并, 1995年,大都会/ABC又被迪斯尼吞并,交易额190亿美 元; 1986年,全国广播公司NBC 连同其母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 被通用电气以62亿美元兼并 1995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被西屋电气收购,1999 年,又被雷石东的维亚康母收购,交易额380亿美元;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通过不断兼并,拥有澳大利亚60%的报纸、 英国40%的报纸,福克斯电视网、亚洲卫视、英国天空 电视台等; 1995年,时代华纳与CNN 特纳广播公司合并,使时代华纳 成为全球最大媒体集团,2001年,美国在线AOL 收购时 代华纳,组成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成为历史上最大 的媒体并购案(3500亿美元)
她曾5次获得“电视界奥斯卡”的艾美奖,当选过“历 史上最伟大的流行文化偶像”、“20世纪最有影响 力的妇女”等。 2000年,69岁的芭芭拉· 沃尔特斯仍被美国ABC公 司以年薪1200万美元聘为新闻主播,是当时美国 历史上身价最高的主播。 芭芭拉· 沃特斯从2004年9月5日开始,正式退出 《20/20》,并逐步淡出电视界
电视发展史
电视发展史电视媒体历史沿革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目前,电视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和多用途化迈进;电视转播也由卫星传播到卫星直播。
电视机技术发展史19世纪末,少数先驱者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像的技术。
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1924年,英国和德国科学家几乎同时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传出了静止图像。
但有线机械电视传播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
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
电子技术在电视上的应用,使电视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生活之中,1925年,英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电视机。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
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
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电视机发展史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1880年,法国人莱布朗克提出使一个镜面在两个不同轴线上以不同速度振动,形成往返直线扫描,从而对图像进行分解和再现。
1883年,德国人尼普科夫提出了圆盘扫描法;1897年,德国的布劳恩发明阴极射线管以显示快速变化的电信号;1904年,英国人贝尔威尔和德国人柯隆发明了一次电传一张照片的电视技术,每传一张照片需要10分钟。
电子管电视192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他首次采用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成为现代电视技术的先驱。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
• CNN 与Fox News之间的竞争 2001年“911”事件为Fox News竞争
CNN创造了一个契机 Fox News的现在的节目的特
点是在观众定位上更贴近普通大众, 在形式上更趋于“娱乐化”和“口 语化”,脱口秀是其主打栏目。而 CNN的特点则是避免过多的评论,即 一般只报道事件的中心内容,很少 背景报道和分析评论
台以上的电视机,10.7%在厨房也摆放电视机。 • 九成的美国人从电视中获得新闻。
15
1、美国电视的发展历程
• 黄金时代:1948-1960 • 全盛时代: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
期 • 竞争时代:1975到80年代末 • 成熟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 • 七大电视网是ABC、NBC、CBS、FOX、
• 2004年,“中影华纳横店”影视有限公司成立, 这是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和横店集 团联合成立的企业,也是有史以来第一家中外合 资影业娱乐公司。
25
• 探索频道-- 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科学探索频道,
是世界十大知名品牌之一,属探索传播公司旗下。
• 探索频道的8项经营原则:
1. 坚定不移的保证质量,永远不会为了迎合顾客而牺牲优 质的节目内容。
9
无线电是一种媒介,通过它我 们可以学会如何欣赏它人的想法和 愿望。……马克尼消除了空间的屏 障,发现各国之间近如邻人。
——麦克卢汉
10
二、电视时代广播的特点
• 分众化:基本按年龄层来确定每一家 电台的核心听众。
• 类型化:节目走向新闻、音乐、交通、 体育、经济五大版块。
• 个性化:每家电台都力求有自身特点。
24
• 华纳兄弟电视网
• 华纳兄弟电视网是一家由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和 Tribune公司于1995年1月11日组成的联合企业, 它是美国第五大广播电视网。它的有效信号接受 范围覆盖了美国本土92%的地区。
广播电视新闻通史
延安台第二次战斗转移
太行山麓, 太行山麓,再建新台 (1947.3.29-1948.5.22) )
国民党大批部队进犯陕北,在陕北战局日趋紧张 之际,1947年3月初,中央指示,在晋翼鲁豫解放 区立即筹建一座新的广播电台,准备必要时立即 接替陕北的广播。
3月29日晚上,准备接替陕北广播的人员 忽然听不到来自陕北的声音。为了不中断 人民的声音,决定开机,使人民广播一天 也没有中断。
延安台办广播的方针和路线:
关于延安台的宣传对象。 关于延安台的宣传任务。 关于如何办好延安台,提出了“大家办广播” 的响亮口号。
“大家办广播”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大家听。 另一方面是大家讲。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延安台十分注意 征求群众意见,据听众的来信,改进广播宣 传工作。
解放区广播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关于宣 传工作的工作制度:
陕北台在太行的播音一直持续到1948年5月 22日
延安台第三次战斗转移
胜利声中,北上平山 胜利声中 北上平山 1947 年夏初,人民解放军转入了大反攻。根 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陕北台也随新华总社一 起,由太行山上,并从1948年5月23日起开 始在平山播音。
平山时期的陕北台的 发展变化: 台 (1)编辑队伍逐步充实; (2)编播制度日趋完善; (3)自力更生建立发射 。
延安台广播宣传的第一阶段
第一、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内战的阴谋。 第二、积极宣传维护贯彻政协决议,同美蒋反动 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进行锋相对的斗争。 第三、介绍解放区各项事业的成就,揭露国民党 统治区的法西斯统治。 第四、开办文艺节目,介绍解放区的革命文艺作 品。
延安台恢复播音9个多月来,已初步积累了一 些宣传经验,调整机构后又增添了编播人员, 宣传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6月, 温济泽主持制定了《语言广播部暂行 工作细则》。这是解放区广播历史上最早的 一份关于宣传工作的工作制度。
第七章 电视新闻写作
1、少而精 3、主次分明
2、实在而具体
(二)为耳朵所写
要扬长避短,做到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来写作,同时,语 言还应通俗易懂,避免使用深奥难懂的词汇和字眼。
如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把同义词相互转换,“立即” 改成“马上”;“气候”改成“天气”。多用双音词, 如把“曾”改为“曾经”、“虽”改为“虽然”;把抽 象的内容具体化,变成形象说法。如将难以记忆的数字 转换成容易记忆的说法,如“到2000年,每3个英国人 中就有一个超过50岁”,比用“到2000年,英国超过 50岁的人数已经达到……”富于感性,容易在观众心中 留下印象。
(一)节目预告的作用
电视新闻节目的预告讲究简洁、生动,在提供重要简 单信息的同时,注重调动观众兴趣。还要注重新闻节 目的严肃性,不能搞新闻噱头,不能掺杂娱乐成分, 一句话,简洁、明了、具体、生动是节目预告的写作 要领。
(二)新闻提要的作用
新闻提要的作用是引起观众的注意,以便关切节 目的内容。一般情况下,节目内容提要在节目预 告之后,其主要播报当次节目中最重要的内容和 最吸引人的画面。 1、用典型画面配提要解说。
中国电视的诞生
这个时期的新闻节目有:《图片报道》、《简明新 闻》、《电视新闻》
《图片报道》:1958年5月第一次播出,它是中国电 视新闻的最初形态,将新闻图片分切组合,再配上解 说的新闻报道形式。图片均选自新华社。
《简明新闻》:1958年11月第一次播出,是一种口语 形态的消息类新闻节目,稿件来自于中央人民广播电 台新闻部。 《电视新闻》:记者拍摄完成的以电影《新闻简报》 为样板的新闻节目。由于需要用胶片拍摄,受设备条 件的限制,《电视新闻》为不定期播出,每星期大约 播出2~3期。
简讯播出节奏快,写作就要紧凑,画面选择有代表性 的主要几个镜头加以编辑。文字上既要准确清楚,又 要言之有物,突出重要信息,最新动态。
电视新闻概述
掘 (3)各界旳反应和科学旳分析
三、电视新闻旳主要体式
4、专题统计片 选择一种主题,以多种纪实材料、文件、文件为根据制
作成电视节目。 5、人物访谈 采访旳对象一般是:学有所长旳教授、学者,就某一学
科领域向受众提供某些科学旳看法。 某些部门旳责任人和决策者,向受众宣传新旳政策并对
闻。 2、视像消息 以现场摄录旳活动画面为主,以记者旳讲解为
辅旳一种消息形式。最大特点是以画面作为一 种主要“语言”来实现新闻旳直观化传播。
三、电视新闻旳主要体式
3、焦点述评和新闻调查 选择一种焦点性旳新闻事实,在报道旳同步对
它旳性质、成因、发展方向等进行进一步地挖 掘和探讨,既有新闻性,又有政论性。
“为眼睛而写”:要求声画对位。 “为耳朵而写”:口语化、通俗易懂、朴实
自然、形象生动
六、电视新闻旳编辑
1、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 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朴旳排列组合型进入 复杂旳“创作”型时代;电视新闻旳“电视 化”
电视新闻旳“电视化”:充分利用当代先进旳电视技术, 把画面、现场同期声、讲解词、记者现场评述、人物 采访、动画、特技、图表、字幕、音乐等诸多电视语 言,都利用起来,使它们形成合力来展示新闻事实
计算、熟练旳技术
六、电视新闻旳编辑
3、电视新闻节目旳编排是编辑旳关键工作 播出纲领——当日播出旳新闻节目计划 节目单——每个时段旳电视新闻节目安排
第九章 电视新闻概述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旳 特征: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 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旳编排具有相正确连续性 其三,新闻类节目旳相互呼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硬新闻的软化传播”:要从大众的信息需求入手,提高 新闻的可读性。
精品课件
11
• 2.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较 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 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
• 显著特点:①突如其来,出乎意料。②事件延续的时间相 当短暂,转瞬即逝。③事件的破坏性或影响力较强。
• 2.预知新闻,指在新闻采访之前就已经知道事件的时间、 地点、人物、议程等,记者可以根据这些已知的信息进行 策划和采编的新闻。
• 对于国内外一些重要的会议、聚会,包括各地方区域、企 事业单位特定活动的报道,通常属于预知新闻。
精品课件
1
•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电视新闻界说 • 第二节 电视新闻发展史 •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 第四节 网络冲击下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 第五节 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精品课件
2
第一节 电视新闻界说
• 一、电视新闻的定义
•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 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P3,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 定义分析:
• 1.时间性(新近或正在发生) • 2.客观性(事实) • 3.媒介手段(视听双通道传播信息)
精品课件
3
• 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是指《新闻联播》等消息 类新闻报道。
• 广义的电视新闻,则是指电视屏幕上所有传递新 闻信息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称。
精品课件
17
• 二、我国电视新闻发展史 • (一) 初创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9月2号开始播出节目,
被认为是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不久就开始播出新闻节 目《图片新闻》。 • 1.节目简单:图片+口播。 • 2.比重少:共有两个新闻节目,总长为15分钟。 • 3.时效性差:当时的新闻往往是延迟很多天。 • 4.影响小:报纸、广播是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渠道。
上的生存,是人们赖以采取行动的依据;软新闻于人们当 前的切身利益无直接关系,仅供人们一般了解和消遣之用。
• 2.硬新闻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要求,晚了就毫无价值;软新 闻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
• 3.硬新闻要求报道尽可能的准确和量化;软新闻则讲究写 作技巧,用生动活泼的文笔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 在新闻传播中,应该以硬新闻为主,软新闻为辅,“软硬 兼施”,硬新闻软制作,软新闻高格调。
• 1951年11月8日,该公司又增设了 《现在请看》节目,由声誉卓著的 广播记者爱德华•默罗主持。
• 其《晚间新闻》和新闻报道节目 《60分钟》都是美国著名电视节目。
精品课件
15
• 1949年2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也开播晚间新闻节目——《骆 驼新闻大篷车》,口号是“今 日新闻今日见”。
• 节目每次播出6—8条消息,并 加以电影纪录片的图像,生动 活泼,很受当时人们喜爱,被 称为第一个“真正”的电视新 闻节目。
• “软新闻的硬性传播”:即将非事件新闻事件化,个案事 件联系化,个性体验延展化。
• 其特点有三:(1)内容上,以反映社会文化、日常生活、 精神道德等为主;(2)写作动机上,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 趣为目的;(3)表现手法上,则讲求轻松活泼和吸引人。
精品课件
12
• 硬新闻与软新闻的区别: • 1.硬新闻于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关系到人们在社会
• 节目主持人是约翰·C·斯韦兹 (John C.Swayze)。
精品课件
16
• 电视新闻产生之后,报道的重大事件: • 195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举行加冕礼。 • 1960年,美国总统辩论第一次电视转播。 • 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 •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 1997年,戴安娜王妃葬礼。 • 2001年,9•11事件。 • 2003年,伊拉克战争。——媒体的狂欢节
精品课件
5
电视新闻节目
(
消息类新闻节目
一
)
按
专题类新闻节目
体
裁
评论类新闻节目
分
类
谈话类新闻节目
现场直播报道
精品课件
6
电视新闻
(
二
时政新闻
)
按
题
经济新闻
材
分 类
社会新闻
文体新闻
精品课件
7
电视新闻
突发新闻
(
三 )
预知新闻
按 性
独家新闻
质
分
共有新闻
类
硬新闻
精品课件
软新闻
8
• 1.突发新闻,是指对于那些在发生之前无迹象可寻,突然 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最具挑战性。
• 具体地讲,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 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 程序来完成。
精品课件
4
• 二、电视新闻的分类:
• 电视新闻专业性很强,它的种类主要有:
• 会议式电视新闻、人物式电视新闻、电视口播新 闻(包括只有文字的口播新闻、配有照片的口播 新闻、配有资料的口播新闻)、电视新闻纪录片、 电视实况转播、电视直播、电视评论等。
精品课件
13
第二节 电视新闻发展史
• 一、世界电视新闻发展史
•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 司成立了电视台——世界上第 一家电视台,正式播送电视节 目,电视新闻随之诞生。
• 被公认为电视诞生之日,标志 着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
精品课件
14
• 1948年8月15,美国哥伦比亚广播 公司设立第一个定期的简要式新闻 节目《CBS电视新闻》,由高级记 者道格拉斯•爱德华主持。
• 9.11事件之后,半岛电视台向全球提供基地组织头目的对 外发言。
• 2.共有新闻,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中所共享的新闻内容。 通常由世界性通讯社,如美联社、路透社等传送给与之签 订新闻交换协议的各个新闻媒介。
精品课件
10
• 1.硬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题材较为 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 技新闻。—新闻理论学家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
精品课件
9
• 1.独家新闻,指由记者自行采集新闻线索,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采访与编辑。除独家报道外,还要具有巨大的新闻价 值或社会影响力。
• 海湾战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提供巴格达实况 与萨达姆的独家专访。
• 伊拉克战争,吕丘露薇只身进入战争全面升级的巴格达。
• 非典’期间,柴静只身进入高危病房进行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