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发展简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史ppt课件
可编辑ppt
6
二、形成期(宋朝~金)
• 宋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中医学的 发展,随着专门儿科医家和专门儿科著作的 不断出现,中医儿科理论体系逐渐形成。
• 北宋改进医事制度,设立翰林医官院,太医 局把小儿科列为独立的专科。
可编辑ppt
7
北宋钱乙,对中医儿科学体系的形 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 ”。他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由其弟子阎 季忠收集整理,编写成《小儿药证直诀》。
2.在朱丹溪提倡养阴的思想基础上,系统提出了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 常不足,即“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
3.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五脏有病,或泄或补 ,慎勿犯胃气”。他的处方用药精练而切合病情,并将推拿 疗法用于儿科。
可编辑ppt
12
• 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 • 张介宾《景岳全书·小儿则》 • 鲁伯嗣《婴童百问》 • 清代儿科医家夏禹铸著《幼科铁镜》,提出“有诸于内而形
三发展成熟期金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明代薛铠明代薛铠薛己薛己著保婴撮要保婴撮要提出烧灼法断脐以预明代儿科世医万全万全字密斋著作颇丰仅儿科就有育婴育婴幼科发挥2卷痘疹心法痘疹心法23卷片玉万全的学术成就万全的学术成就1
中医儿科学
第一章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可编辑ppt
1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 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儿童卫 生健康的综合性医学科学,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 育、预防保健和疾病防治等。
可编辑ppt
17
可编辑ppt
THANKS
谢谢大家!
1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7×月龄 7~12个月 体重(kg)=6个月时体重+
0.5×(月令-6) 1~10岁 体重(kg)=8+2×年龄
小儿体格发育
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 ,生后前半
年每月平均长2.5cm ,后半年每月长 1.5cm ,第一年平均增长25cm , 第二年平均增长10cm 。 2岁后身长每年增长5cm,可按以下公 式计算: 身长(cm)=70+7×年龄
使患儿安静的状态下进行。 按诊按诊包括按压和触摸头囟、颈腋、四
肢、皮肤、胸腹等。 脉诊小儿脉诊,一般用于3岁以上儿童。
“一指定三关”法
小儿治法概要
各种治法在儿科应用时,都要注意到其临床应用的特点。 中药内服是儿科应用最多的治法,其中汤剂因吸收迅速、 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加减运用灵活等优点而最为常用.
新生儿期——分娩~生后足28天——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易 发生产伤、 窒息、出血、溶血、感染、先天畸形。加强保温、喂 养、清洁卫生、皮肤及消毒隔离等护理。
婴儿期——生后28天~1周岁——易发生脾胃疾病,如婴儿泄泻、积
滞
呕吐。提倡母乳喂养、及时增加辅食,
幼儿期——1周岁~3周岁——脾胃较薄弱,容易造成吐泻、疳证, 时行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合理喂养,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
几个重要学说-稚阴稚阳说
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对稚阴 稚阳的认识进行了归纳和解说,他提出: “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 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 阴未长也。”
小儿时期无论脏腑气血、筋脉骨肉等物质 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均处于幼小的状态,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也就是说,“阴” 和“阳”均是幼稚的。
舒张压约为收缩压的1/2~2/3。
0.5×(月令-6) 1~10岁 体重(kg)=8+2×年龄
小儿体格发育
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 ,生后前半
年每月平均长2.5cm ,后半年每月长 1.5cm ,第一年平均增长25cm , 第二年平均增长10cm 。 2岁后身长每年增长5cm,可按以下公 式计算: 身长(cm)=70+7×年龄
使患儿安静的状态下进行。 按诊按诊包括按压和触摸头囟、颈腋、四
肢、皮肤、胸腹等。 脉诊小儿脉诊,一般用于3岁以上儿童。
“一指定三关”法
小儿治法概要
各种治法在儿科应用时,都要注意到其临床应用的特点。 中药内服是儿科应用最多的治法,其中汤剂因吸收迅速、 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加减运用灵活等优点而最为常用.
新生儿期——分娩~生后足28天——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易 发生产伤、 窒息、出血、溶血、感染、先天畸形。加强保温、喂 养、清洁卫生、皮肤及消毒隔离等护理。
婴儿期——生后28天~1周岁——易发生脾胃疾病,如婴儿泄泻、积
滞
呕吐。提倡母乳喂养、及时增加辅食,
幼儿期——1周岁~3周岁——脾胃较薄弱,容易造成吐泻、疳证, 时行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合理喂养,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
几个重要学说-稚阴稚阳说
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对稚阴 稚阳的认识进行了归纳和解说,他提出: “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 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 阴未长也。”
小儿时期无论脏腑气血、筋脉骨肉等物质 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均处于幼小的状态,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也就是说,“阴” 和“阳”均是幼稚的。
舒张压约为收缩压的1/2~2/3。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三成就 1.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 2.曾世荣著《活幼口议》及《活幼心书》 ①详论初生诸疾, 议证论候翔实。 ②首倡急惊风之“四证八候” ,并提出镇惊、截风、退热、 化痰诸法,所立琥珀抱龙丸、镇惊丸等疗惊方,沿用至 今。提出“惊风三发便成痫”以及“瘀血成痫”等创见 性的观点。 ③将小儿病因病机诊治等编成七言四句歌诀,并加以注解, 便于理解记诵 和普及。
②《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治外感病、以 脏腑辨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辨证体系的 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许多名方,如麻 杏石甘汤、白虎汤、三承气汤、麻黄连翘 赤小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至今为 儿科临床所常用。 4.儿科医案 儿科医案:西汉淳于意以“下气汤”治婴 儿科医案 儿“气鬲病”。 5.儿科著作 儿科著作:王末钞《小儿用药本草》,徐 儿科著作 叔响《疗少小百病杂方》。
中医儿科学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 指导,用中医治法与手段,研究小儿 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及 各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时期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
宋代)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代)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 宋代
(一)隋唐 ▲医学教育:政府设立太医署,内设少小科。 ▲儿科专业初步形成: 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隋代巢元方-1.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①介绍小儿疾病有6卷,为小儿病因证候学之首。 ②疾病分类与辨证: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 以脏腑辨证为主。 ③正确的养育观:提出“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 衣,……宜时见风日…… 。
▲夏禹铸《幼科铁镜》 夏禹铸《幼科铁镜》 ①重视望诊,从望面色、审苗窍辨脏腑寒热虚 实。 ②运用“灯火十三燋”治疗脐风、惊风等证, 并提出“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 必先解热,解热必先祛邪”之惊风治法,对后 世影响较大。 ③擅用推拿。 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 ▲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 是一部麻疹专书,详述了麻疹各期及合并症的 辨证和治疗。首先提出“肺炎喘嗽” 病名。
中医儿科学 PPT课件
分科开始《隋书·经籍志》记载南北朝医药书中
专门列出了儿科、产科、妇科等医事分科,同
时也出现了儿科医学著作,如王末钞的《小儿
用药本草》2卷,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
37卷等。
医学课件
9
专科教育 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
署”,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 设少小科,培养专门的儿科医生,学制5 年。
关于痫证,在理论上,他首先肯定了痫证的怪叫 声是痰,其“惊风三发便成痫”以及“瘀血成痫” 等创见性的提法,很有科学价值。
曾氏将小儿病因病机诊治等编成七言四句歌诀, 并加以注解,以便初学者理解和记诵,对儿科学 知识的普及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医学课件
20
明代儿科医家鲁伯嗣著《婴童百问》10卷,他 将儿科病证设为百问,每问一证,必究其受病 之源,详其治疗之法,列方886首,其中以麻 疹和水痘的鉴别与治法尤详。
医学课件
13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宋朝~金)
宋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中医 学的发展,随着专门儿科医家和专门儿 科著作的不断出现,中医儿科理论体系 逐渐形成。
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医儿 科学形成的主要标志。
医学课件
14
北宋钱乙,字仲阳,为儿科之圣。他的 学术建树由其弟子阎季忠收集整理,编 写成《小儿药证直诀》3卷,上卷论脉证 治法,中卷列医案23则,下卷为方剂。
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40卷,627门, 许多散失的宋以前儿科著作被收录其中而得以 流传,其中脾胃病占l/4,民间歌诀90余首, 方剂2000余首,内容极其丰富,并记载了宋代 以前各医家察看小儿虎口三关指纹的方法。现 存医书有指纹记载者,当推此书为最早。《幼 幼新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 有较高的学术及文献价值。
《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
1920年,美国医生Frederick Banting和Charles Best发现了胰岛素,为糖尿病患儿带来了希 望。 1940年,美国医生Albert Sabin发明了脊髓灰质炎疫苗,为儿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儿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新生儿疾病研究
研究范围: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
当代儿科学:20 世纪中叶至今的儿 科学发展
儿科学发展简史的编写目的和原则
目的:总结儿科学的发展历程,为儿科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原则:客观、全面、准确、深入,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学术观点 内容:包括儿科学的起源、发展、成就、挑战和展望等
意义:有助于儿科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儿科学的发展历程,提高专业素养和临床水平
疗效率
个性化:根据 每个孩子的个 体差异,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预防为主:加 强预防医学在 儿科学中的应 用,降低儿童
患病率
跨学科合作:加 强与其他学科的 合作,如遗传学、 心理学等,提高 儿科学的研究水
平和治疗效果
儿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
儿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的交叉:利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提高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儿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儿科学与公共卫生学的交叉:关注儿童健康问题,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儿科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关注儿童教育问题,提高儿童教育水平
1870年,德国医生Adolf Baginsky创立了儿科学,并出版了《儿科学》一书,奠定了儿科学的基础。
1880年,美国医生Edward Jenner发明了天花疫苗,为儿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1900年,美国医生Har vey W. Wiley创立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动了儿科药物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儿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新生儿疾病研究
研究范围: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如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等
当代儿科学:20 世纪中叶至今的儿 科学发展
儿科学发展简史的编写目的和原则
目的:总结儿科学的发展历程,为儿科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原则:客观、全面、准确、深入,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学术观点 内容:包括儿科学的起源、发展、成就、挑战和展望等
意义:有助于儿科学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儿科学的发展历程,提高专业素养和临床水平
疗效率
个性化:根据 每个孩子的个 体差异,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预防为主:加 强预防医学在 儿科学中的应 用,降低儿童
患病率
跨学科合作:加 强与其他学科的 合作,如遗传学、 心理学等,提高 儿科学的研究水
平和治疗效果
儿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
儿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的交叉:利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提高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儿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儿科学与公共卫生学的交叉:关注儿童健康问题,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儿科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关注儿童教育问题,提高儿童教育水平
1870年,德国医生Adolf Baginsky创立了儿科学,并出版了《儿科学》一书,奠定了儿科学的基础。
1880年,美国医生Edward Jenner发明了天花疫苗,为儿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1900年,美国医生Har vey W. Wiley创立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动了儿科药物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PPT课件
• 最早的小儿医生——扁鹊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 最早的儿科医案—西汉·淳于意 下气汤—气鬲病
二、形成时期 ---隋朝~宋朝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小儿养育观 不可暖衣、数见风日。 “欲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
第一部中医儿科专著: 《颅囟经》提出体属 “纯阳”观点
北宋-钱乙—“儿科之圣” — 《小儿药证直诀》
• 我国人痘接种术—明代隆庆年间,开创 世界免疫学的先河
• 徐小圃《儿科名家徐小圃学术经验集》
• 国民党时期消灭中医历史
复习期
• 复习期
• •
12..简简1述述.简钱万乙全述的的钱学 学术 术乙思 思的想想??学术思想?
2.简述万全的学术思想?
• 其学术成就: ①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 壮” 、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 热”)②总结面部望诊。 “目内 证”“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 额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③详细描述古 代儿科四大证。( 痧、痘、惊、疳)
• ④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 心主惊、 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的研究内容
• 临床医学学科 时期:从胎儿期至青少年
这一时期。
年龄0~18岁。
• 内容: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 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时期 :远古~南北朝
• 起源——公元前30世纪起~战国时期
• “育婴四法”—育(生育)养以培其元,胎养 以保其真(原样),蓐(临产)养以防其变, 鞠养(抚育的意思)以慎其疾
• “三有余,四不足” • 提出“三因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 首次提出急惊风致成痫、成瘫、失窨 • “五脏以胃气为本”
• 最早的儿科医案—西汉·淳于意 下气汤—气鬲病
二、形成时期 ---隋朝~宋朝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小儿养育观 不可暖衣、数见风日。 “欲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
第一部中医儿科专著: 《颅囟经》提出体属 “纯阳”观点
北宋-钱乙—“儿科之圣” — 《小儿药证直诀》
• 我国人痘接种术—明代隆庆年间,开创 世界免疫学的先河
• 徐小圃《儿科名家徐小圃学术经验集》
• 国民党时期消灭中医历史
复习期
• 复习期
• •
12..简简1述述.简钱万乙全述的的钱学 学术 术乙思 思的想想??学术思想?
2.简述万全的学术思想?
• 其学术成就: ①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 壮” 、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 热”)②总结面部望诊。 “目内 证”“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 额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③详细描述古 代儿科四大证。( 痧、痘、惊、疳)
• ④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 心主惊、 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的研究内容
• 临床医学学科 时期:从胎儿期至青少年
这一时期。
年龄0~18岁。
• 内容: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 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时期 :远古~南北朝
• 起源——公元前30世纪起~战国时期
• “育婴四法”—育(生育)养以培其元,胎养 以保其真(原样),蓐(临产)养以防其变, 鞠养(抚育的意思)以慎其疾
• “三有余,四不足” • 提出“三因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 首次提出急惊风致成痫、成瘫、失窨 • “五脏以胃气为本”
儿科学发展简史ppt课件
儿科学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祖 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勇于实 践,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使中医儿科学不 断向前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理 论知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 贡献,共分5个阶段。
精选PPT课件
3
一、秦汉时代
为祖国医学儿科学萌芽阶段。秦汉以前,从夏商至周代, 祖国医学已逐渐发展起来,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名医辈出。 如《史记》扁颂列传—扁鹊在秦为“小儿医”。
肺部发育:肺泡数目少,弹力纤维运动 差→肺间质及血管丰富→感染后由于鼓胀不 充分→肺不张。
炎症渗出充血水肿→呼吸面积减少,呼吸 困难,青紫发绀。
精选PPT课件
17
其结果由上下呼吸道解剖组织发育不完全 →使得功能活动不健全—易感冒,感冒后又 易向下呼吸道扩展出现肺炎等。 消化系统:消化力薄弱称之为“脾常不足”。
如肾盂肾炎。
精选PPT课件
19
2、膀胱发育(新生儿容量为50ml,周岁时 200ml)—乳儿较成人位稍高,充盈时易触 及乳婴泌尿量相对↑,容量小—排尿频数。
《颅囟经》为我国第一部儿科学专著,亦是世界上最早的 医学儿科学专著,本书主要学术观点,提出了“纯阳”的 学术思想。
精选PPT课件
4
二、隋唐时代
为儿科学奠基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 文化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时至隋唐已为祖儿科学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如:1、唐代太医暑内设医博士教授生徒: 专设少小科、学制为5年。
2、《千金要方》把小儿疾病分为九门,出以方药。
精选PPT课件
三、宋金元时代
为祖国医学冒盛时期。宋金元时代,由于经济文化
的发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对
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名家有:
精选PPT课件
3
一、秦汉时代
为祖国医学儿科学萌芽阶段。秦汉以前,从夏商至周代, 祖国医学已逐渐发展起来,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名医辈出。 如《史记》扁颂列传—扁鹊在秦为“小儿医”。
肺部发育:肺泡数目少,弹力纤维运动 差→肺间质及血管丰富→感染后由于鼓胀不 充分→肺不张。
炎症渗出充血水肿→呼吸面积减少,呼吸 困难,青紫发绀。
精选PPT课件
17
其结果由上下呼吸道解剖组织发育不完全 →使得功能活动不健全—易感冒,感冒后又 易向下呼吸道扩展出现肺炎等。 消化系统:消化力薄弱称之为“脾常不足”。
如肾盂肾炎。
精选PPT课件
19
2、膀胱发育(新生儿容量为50ml,周岁时 200ml)—乳儿较成人位稍高,充盈时易触 及乳婴泌尿量相对↑,容量小—排尿频数。
《颅囟经》为我国第一部儿科学专著,亦是世界上最早的 医学儿科学专著,本书主要学术观点,提出了“纯阳”的 学术思想。
精选PPT课件
4
二、隋唐时代
为儿科学奠基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 文化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时至隋唐已为祖儿科学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如:1、唐代太医暑内设医博士教授生徒: 专设少小科、学制为5年。
2、《千金要方》把小儿疾病分为九门,出以方药。
精选PPT课件
三、宋金元时代
为祖国医学冒盛时期。宋金元时代,由于经济文化
的发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对
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名家有: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儿童生理特点解析
脏腑娇嫩
阐述儿童脏腑功能尚未完 善,易受外邪侵袭的特点 。
形气未充
解释儿童形体结构、气血 津液等方面尚未完全充实 的特点。
生机蓬勃
强调儿童生长发育迅速, 新陈代谢旺盛的生理特点 。
儿童心理行为发展
感知觉发展
介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过程,如 视觉、听觉、触觉等。
认知发展
阐述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和 特点,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用。
摩法
用手掌或指在体表环形摩擦, 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的作
用。
推拿按摩在常见疾病中应用
小儿感冒
推拿印堂、太阳、迎香等穴位 ,可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小儿腹泻
推拿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位,可调节脾胃功能,止泻。
小儿夜啼
推拿小天心、神门等穴位,可 安神定志,缓解夜啼症状。
小儿遗尿
推拿肾俞、关元等穴位,可补 肾固涩,治疗遗尿。
咳嗽
运用川贝、枇杷叶等润肺止咳药物, 或桑菊感冒片等疏风清热药物治疗。
腹泻
选用黄连、木香等清热燥湿、行气止 痛药物,或参苓白术散等健脾止泻药 物治疗。
遗尿
使用益智仁、山药等补肾固涩药物治 疗。
食疗在儿科保健和康复中作用
预防感冒
食用红枣、生姜、大葱等,具有发散风寒、扶正祛邪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
食用山药、枸杞、黄芪等,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PART 05
中药及食疗在儿科应用
REPORTING
中药药性特点及用药原则
中药药性特点
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针对不同病症选择适当 药物。
儿科用药原则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合理,遵循“剂量小、药效高、副作 用低”的原则。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f其他
3、病理特点 a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b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第四节 儿科四诊特点
一、 概述 四诊合参,重视望诊。 二、望诊 1望神色 2望形态 囟门闭合过早 头小 五迟证 解颅
畸形
囟门宽大,当闭不闭 前囟宽大,目睛下垂
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干燥
3审苗窍
婴幼儿泄泻阴伤
口: a 面颊潮红,唯口唇周围苍白——猩红热 b 口腔破溃糜烂—口疮 c 口内白屑成片—鹅口疮
a 发热3-4天出疹,疹形细小,状如麻粒,口腔出现麻疹 粘膜斑—麻疹
b 低热出疹,色淡红,出没较快—风痧
c 热退疹出,玫瑰红色—奶麻
d 壮热,肤布疹点,舌绛如草莓—丹痧 e 斑丘疹大小不一,瘙痒难忍—瘾疹
f 丘疹、疱疹、结痂并见,疱疹内水液色清—水痘
g 大疱疹,疱液浑浊,疱壁薄,流出脓水—脓疱疮
4、二便 母乳喂养正常大便: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气, 日行三次 大便稀薄,夹有白色凝块—内伤乳食 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苦闹—肠套叠 5、指纹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风关、气关、命关 三、闻诊 1 啼哭声嘶、呼吸不利,谨防急喉风 2咳声嘶哑如犬吠,白喉、急喉风
3、囟门 前囟:12-18月闭合 后囟:出生时、2-4月 4、头围
出生时33-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长 6cm, 1周为46cm,2周为48cm,5周为50cm,15岁接近成人5458cm。 5、胸围
新生儿 32cm , 1 岁 44cm ,接近头围, 2 岁后渐大于 头围,其差数为岁数减1。 6、乳牙 4-10月 始出,2-2.5岁出齐,6岁出恒牙
பைடு நூலகம்
四、辨证论治 1以温阳散寒,活血化 瘀为治疗原则 2分证论治 a 阳气虚衰 参附汤 b 寒凝血涩 当归四逆汤
中医儿科学简史和年龄分分期课件
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 隋唐)
• 4000年前商代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了 20余种病名, “龋”(龋齿)、“蛊”(寄生虫病),直接记载 小儿疾病的有“贞子疾首”,是指商王武丁妹妃之 子头部生病。 • 儿科学史上第一位小儿医—扁鹊。 • 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里,有“婴儿 病痫”、“婴儿瘛 ”的记述。 •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有关小儿脉证方面的内容。
• 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综述诸家论说, 结合阐明已见,内容广博,可谓明代集幼 科之大成的学术著作。该书辨析透彻,条 理清晰,博而不杂,详略分明。
• 张介宾《景岳全书》有“小儿则”等儿科 8卷。学术上多承钱乙、陈文中、薛氏父 子之论,辨证重在表里寒热虚实,倡导小 儿“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上 认为“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用药注重 甘温扶阳。并对小儿保育有自己的见解和 认识,如指出人“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 时培养之得失,故饮食宜调,寒温宜适, 药饵尤其慎耳”。
• 唐代孙思邈在其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首 列妇人、少小婴孺方于诸病之前,将小儿病证 分门别类叙述,计有序例、初生、惊痫、客忤、 伤寒、咳嗽、癖结、腹满痈疽瘰疬、杂病等九 门,列方 325 首,《千金翼方》又载方 75 首, 共 380 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儿科诊疗经验, 是儿科学的重要历史文献。
• ②他在朱丹溪提倡养阴的思想基础上,系 统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 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 足,即“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 理学说。
• ③在治疗痘疹方面,主张“温补凉泻, 各附所宜”。 如牛黄清心丸即为惊风 良方。在处方用药方面,提出“首重保 护胃气”,“五脏有病,或泄或补,慎 勿犯胃气”。他的处方用药精练而切合 病情。并将推拿疗法用于儿科。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37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部发育:肺泡数目少,弹力纤维运动 差→肺间质及血管丰富→感染后由于鼓胀不 充分→肺不张。
炎症渗出充血水肿→呼吸面积减少,呼吸 困难,青紫发绀。
编辑版ppt
17
其结果由上下呼吸道解剖组织发育不完全 →使得功能活动不健全—易感冒,感冒后又 易向下呼吸道扩展出现肺炎等。 消化系统:消化力薄弱称之为“脾常不足”。
《颅囟经》为我国第一部儿科学专著,亦是世界上最早的 医学儿科学专著,本书主要学术观点,提出了“纯阳”的 学术思想。
编辑版ppt
4
二、隋唐时代
为儿科学奠基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 文化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时至隋唐已为祖儿科学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如:1、唐代太医暑内设医博士教授生徒: 专设少小科、学制为5年。
李东垣主脾胃论。提出“百病皆由脾虚而致” ,小儿 “脾常不足”,故善用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
张从正主邪实论。认为一切疾病皆由邪气入侵而致, 故主张用攻下法驱除病邪,为治疗儿科热病采用“上病治 下”提供了理论依据。
编辑版ppt
9
朱丹溪主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观点, 对认识小儿阴不足,阳有余及热病易伤稚阴 而采用滋阴降火之法产生了具大影响。
编辑版ppt
12
4、中外医学交流:通过每年国内、外学 术交流活动,或互派卫生队、防问团等促进 国内与国际儿科学术思想的交流活动,提高 认识,增进新知。
5、教育体系完备:各省地市政府机构创 办中专、大专、本科、硕博士儿科医学教学 活动,积极为各级卫生机构培养输送了大量 卫生职业技术骨干,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编辑版ppt
13
第一章 第三、四节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
ž 教学目的和要求:
ž 1、熟悉儿科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ž 2、掌握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
ž 3、掌握生理常数计算公式。
ž 教学重点、难点:
ž 重点:1、小儿为何易患脾肺二经病证?
ž
2、小儿发病可何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ž 难点:小儿变蒸的含义与实质是什么?
中医儿科学
编辑版ppt
1
第一章
儿科学发展简史
v 教学目的和要求:
v 1、了解儿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v 2、掌握历代儿科名家学术观点。
v 3、掌握明清时代中医预防学方法。
v 教学重点、难点:
v
重点:1、钱仲阳对儿科学的贡献。
v
2、万全对儿科生理、病理三有余四不足的
v
认识。
编辑版ppt
2
第一节 儿科学发展简史
五、新中国 为儿科学成熟阶段 1、政府重视,机构齐全:从中央到地 方,层层有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
编辑版ppt
11
2、预防工作抓实有效:防保工作从娃娃 抓起,遇到了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发病。并提 出了对小儿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预防 措施,提高了儿童健康生存质量。
3、中西医融会贯通,发挥临床治疗的最 大优势,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互相 取长补短,积极改善中医药剂型与专病研 究,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
2、《千金要方》把小儿疾病分为九门,出以方药。
编辑版ppt
5
三、宋金元时代
为祖国医学冒盛时期。宋金元时代,由于经济文化
的发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对
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名家有:
编辑版ppt
6
1、宋代:钱仲阳《小儿药证真诀》的问世。A、创立了五 脏证治法则B、首创小儿体质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学术观点,为后 世认识小儿生、病理及体质特点开创了先河。C、首先提 出疳为脾胃病D、首创六味地黄丸补肾中之水为后世医家 广泛加味运用。
儿科学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祖 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勇于实 践,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使中医儿科学不 断向前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理 论知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 贡献,共分5个阶段。
编辑版ppt
3
一、秦汉时代
为祖国医学儿科学萌芽阶段。秦汉以前,从夏商至周代, 祖国医学已逐渐发展起来,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名医辈出。 如《史记》扁颂列传—扁鹊在秦为“小儿医”。)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是指小儿脏腑组织器官健全不成熟。精血
津液的生化以及功能活动都处于幼稚不健全、 不成熟。正如钱仲阳所云:“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这种阴未充阳未长的 生理特点称之为“稚阴稚阳”之体。小儿生长 发育的过程是阴长而阳充。这种维阴稚阳的 生理特点尤以肺、脾、肾三脏明显。
四、明清时代 为儿科学进一步发展阶段。其主要成就是: 1、预防医学:始于人痘接种法,开创世界 免疫学的先河,防止天花、麻疹。 2、万全:提出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三有余四不足。
编辑版ppt
10
3、陈飞霞:首创了小儿指纹三关望诊, 为儿科学独特的诊法,做出了具有学术影响 的贡献,至今仍广泛地应用儿科临床。
编辑版ppt
7
2、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善用寒凉诊治麻、 痘、斑、疹,该书是论述麻、痘、斑疹每部专著。
3、南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 痒用温补法以诊治痘、疹疾病,至此儿科学术界寒凉与热 两派产生学术争鸣。
编辑版ppt
8
4、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主火热论。提出“小儿病毒、纯阳、热多冷少 也。”主张善用寒凉。
1、胃体发育 新生儿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股发育不佳—溢乳 婴幼儿消化液、消化酶、胃酸分泌不足,腺体少—消化不
良
编辑版ppt
18
2、肠道 粘膜血管及绒毛发育好—吸收力良好 渗透性别高—肠内毒素易吸收而中毒
乙状结肠—较长易便秘发生巨结肠证。 肠系膜活动度较大—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 等。
泌尿系统:浓缩回吸收力↓称之为“肾常虚”。 1、输尿管—短而粗,变曲度大—易感染梗阻 引起肾脏病变
如肾盂肾炎。
编辑版ppt
19
2、膀胱发育(新生儿容量为50ml,周岁时 200ml)—乳儿较成人位稍高,充盈时易触 及乳婴泌尿量相对↑,容量小—排尿频数。
编辑版ppt
15
例如:肺系发育不完善→肺气不足(易感 冒)
1、上呼吸道(从鼻至喉)鼻咽腔小鼻毛 少,血管丰富局免疫力↓—易感染而且呼吸 困难 喉腔狭声带及粘膜薄弱 感染后易患— 咽喉炎声带嘶哑 耳咽管呈水平—上感后易患 中耳炎 。
编辑版ppt
16
2、下呼吸道相对窄长,纤毛运动差,对炎 症刺激防御力↓→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
炎症渗出充血水肿→呼吸面积减少,呼吸 困难,青紫发绀。
编辑版ppt
17
其结果由上下呼吸道解剖组织发育不完全 →使得功能活动不健全—易感冒,感冒后又 易向下呼吸道扩展出现肺炎等。 消化系统:消化力薄弱称之为“脾常不足”。
《颅囟经》为我国第一部儿科学专著,亦是世界上最早的 医学儿科学专著,本书主要学术观点,提出了“纯阳”的 学术思想。
编辑版ppt
4
二、隋唐时代
为儿科学奠基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 文化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时至隋唐已为祖儿科学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如:1、唐代太医暑内设医博士教授生徒: 专设少小科、学制为5年。
李东垣主脾胃论。提出“百病皆由脾虚而致” ,小儿 “脾常不足”,故善用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
张从正主邪实论。认为一切疾病皆由邪气入侵而致, 故主张用攻下法驱除病邪,为治疗儿科热病采用“上病治 下”提供了理论依据。
编辑版ppt
9
朱丹溪主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观点, 对认识小儿阴不足,阳有余及热病易伤稚阴 而采用滋阴降火之法产生了具大影响。
编辑版ppt
12
4、中外医学交流:通过每年国内、外学 术交流活动,或互派卫生队、防问团等促进 国内与国际儿科学术思想的交流活动,提高 认识,增进新知。
5、教育体系完备:各省地市政府机构创 办中专、大专、本科、硕博士儿科医学教学 活动,积极为各级卫生机构培养输送了大量 卫生职业技术骨干,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编辑版ppt
13
第一章 第三、四节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
ž 教学目的和要求:
ž 1、熟悉儿科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ž 2、掌握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
ž 3、掌握生理常数计算公式。
ž 教学重点、难点:
ž 重点:1、小儿为何易患脾肺二经病证?
ž
2、小儿发病可何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ž 难点:小儿变蒸的含义与实质是什么?
中医儿科学
编辑版ppt
1
第一章
儿科学发展简史
v 教学目的和要求:
v 1、了解儿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v 2、掌握历代儿科名家学术观点。
v 3、掌握明清时代中医预防学方法。
v 教学重点、难点:
v
重点:1、钱仲阳对儿科学的贡献。
v
2、万全对儿科生理、病理三有余四不足的
v
认识。
编辑版ppt
2
第一节 儿科学发展简史
五、新中国 为儿科学成熟阶段 1、政府重视,机构齐全:从中央到地 方,层层有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
编辑版ppt
11
2、预防工作抓实有效:防保工作从娃娃 抓起,遇到了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发病。并提 出了对小儿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预防 措施,提高了儿童健康生存质量。
3、中西医融会贯通,发挥临床治疗的最 大优势,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互相 取长补短,积极改善中医药剂型与专病研 究,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
2、《千金要方》把小儿疾病分为九门,出以方药。
编辑版ppt
5
三、宋金元时代
为祖国医学冒盛时期。宋金元时代,由于经济文化
的发展,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对
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名家有:
编辑版ppt
6
1、宋代:钱仲阳《小儿药证真诀》的问世。A、创立了五 脏证治法则B、首创小儿体质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学术观点,为后 世认识小儿生、病理及体质特点开创了先河。C、首先提 出疳为脾胃病D、首创六味地黄丸补肾中之水为后世医家 广泛加味运用。
儿科学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祖 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勇于实 践,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使中医儿科学不 断向前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理 论知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 贡献,共分5个阶段。
编辑版ppt
3
一、秦汉时代
为祖国医学儿科学萌芽阶段。秦汉以前,从夏商至周代, 祖国医学已逐渐发展起来,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名医辈出。 如《史记》扁颂列传—扁鹊在秦为“小儿医”。)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是指小儿脏腑组织器官健全不成熟。精血
津液的生化以及功能活动都处于幼稚不健全、 不成熟。正如钱仲阳所云:“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这种阴未充阳未长的 生理特点称之为“稚阴稚阳”之体。小儿生长 发育的过程是阴长而阳充。这种维阴稚阳的 生理特点尤以肺、脾、肾三脏明显。
四、明清时代 为儿科学进一步发展阶段。其主要成就是: 1、预防医学:始于人痘接种法,开创世界 免疫学的先河,防止天花、麻疹。 2、万全:提出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三有余四不足。
编辑版ppt
10
3、陈飞霞:首创了小儿指纹三关望诊, 为儿科学独特的诊法,做出了具有学术影响 的贡献,至今仍广泛地应用儿科临床。
编辑版ppt
7
2、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善用寒凉诊治麻、 痘、斑、疹,该书是论述麻、痘、斑疹每部专著。
3、南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 痒用温补法以诊治痘、疹疾病,至此儿科学术界寒凉与热 两派产生学术争鸣。
编辑版ppt
8
4、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主火热论。提出“小儿病毒、纯阳、热多冷少 也。”主张善用寒凉。
1、胃体发育 新生儿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股发育不佳—溢乳 婴幼儿消化液、消化酶、胃酸分泌不足,腺体少—消化不
良
编辑版ppt
18
2、肠道 粘膜血管及绒毛发育好—吸收力良好 渗透性别高—肠内毒素易吸收而中毒
乙状结肠—较长易便秘发生巨结肠证。 肠系膜活动度较大—易发生肠套叠,肠扭转 等。
泌尿系统:浓缩回吸收力↓称之为“肾常虚”。 1、输尿管—短而粗,变曲度大—易感染梗阻 引起肾脏病变
如肾盂肾炎。
编辑版ppt
19
2、膀胱发育(新生儿容量为50ml,周岁时 200ml)—乳儿较成人位稍高,充盈时易触 及乳婴泌尿量相对↑,容量小—排尿频数。
编辑版ppt
15
例如:肺系发育不完善→肺气不足(易感 冒)
1、上呼吸道(从鼻至喉)鼻咽腔小鼻毛 少,血管丰富局免疫力↓—易感染而且呼吸 困难 喉腔狭声带及粘膜薄弱 感染后易患— 咽喉炎声带嘶哑 耳咽管呈水平—上感后易患 中耳炎 。
编辑版ppt
16
2、下呼吸道相对窄长,纤毛运动差,对炎 症刺激防御力↓→易感染气管炎、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