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 儿科简介 • 儿童常见疾病 • 儿童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 儿童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儿科研究与发展
01
儿科简介
儿科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从胎儿到青少年阶段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 与治疗以及促进儿童健康。
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 儿科医生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儿童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种前应确保宝宝身体健康,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后需留观30 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
儿童营养与饮食
营养需求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较高。
饮食搭配
应保证食物的多样化,适量摄入肉类、蔬菜、水 果等,避免偏食或挑食。
饮食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油腻、辛辣或过甜的食物,以免影响宝 宝的消化系统和牙齿健康。
03
针对患儿的康复需求,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促进患儿
身体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04
儿童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疫苗接种与预防
疫苗种类
包括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等,用于预防结核病、百日咳、 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接种时间
根据不同疫苗种类,接种时间不同,家长需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带 宝宝接种疫苗。
接种注意事项
规律
儿童的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粗到细等。在生长过程中,儿童会经历不同的敏感 期,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听觉、视觉、触觉等。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家长和儿科医生更好 地照顾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02
儿童常见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01
02
0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 上呼吸道炎症,表现为发 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儿童保健儿科PPT课件

儿童保健儿科PPT课件

儿科学(第9版)
学龄期特点
体格生长
学龄儿童体格生长稳定增长
心理逐渐发育
儿科学(第9版)
六、 学龄期保健
1. 加强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证牛奶摄入,每天睡眠10小时。 2. 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防病抗病能力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及活动。 4. 疾病筛查,预防事故 预防缺铁性贫血、肥胖等营养性疾病。
儿科学(第9版)
四、 儿童心理卫生
2. 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1) 独立能力: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年长儿则应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控制情绪: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与语言、思维的发展和父母的教育有关,用诱导方法处 理儿童的行为问题 (3) 意志: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 (4) 社交能力 (5) 创造能力
儿科学(第9版)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 四、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七、青春期
儿科学(第9版)
胎儿期特点
致畸敏感期(critical period): 胎儿早期(3~8周)
儿科学(第9版)
一、胎儿期及围生期保健
1.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性畸形 2. 保证充足营养 3. 预防感染 TORCH感染 4. 给予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环境污染 5. 尽可能避免妊娠期合并症,预防流产、早产、异常分娩的发生 6. 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
心理教育 营养 性教育 体格锻炼
定期体检 每6~12个月/ 次
定期体检 每1年/次
定期体检 每1年/次
第二节
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儿科学(第9版)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儿科学基础ppt课件

颅骨
3-4M骨缝闭合,后囟:<6-8W,前囟:1-1.5y
体格检查:儿童主要生理指标
牙齿
出牙顺序 6m 0011,9m 2211,12m 2222 ,18m 3333,2y 4444,
2.5y 5555 6-12y乳牙替换,12y 第二恒磨牙,17-18y智齿
头围 出生32-34cm,3M/↑6cm,1y/↑12cm(46cm) 2y/↑2cm(48cm),2-15y/↑6-7cm 胸围 出生32cm,1y:46cm,>1y:头围+年龄-1
有无疖肿;提耳时有无疼痛,乳突有无压痛 口腔:口唇有无苍白、干燥、紫绀及口角糜 烂或疱疹;口腔粘膜、牙龈、舌及咽部有无 充血、溃疡、粘膜斑;有无龋齿、杨莓舌、 扁桃体肿大及鹅口疮等
注意儿童不同年龄特点
体格检查:颈部
柔软或强直 观察有无斜颈、短颈等 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颈静脉充盈 气管是否居中
生命体征
神志 呼吸 淋巴结、扁桃体 心肺
腹部
神经系统
体格检查:儿童主要生理指标
呼吸脉搏
年龄分期 呼吸 脉搏 新生儿(<28d) 40-45 120-140 婴儿(<1y) 30-40 110-130 幼儿(<3y) 25-30 100-120 学龄前期(<7y) 20-25 80-100 学龄期(<F12y M13y)18-20 70-90
体格检查:心脏
有无心前区隆起(正常小儿搏动范围在2~ 3cm2内,肥胖儿则看不到),心尖搏动是否弥 散,心脏搏动的性质及位置 叩诊:<3岁小儿只叩左右界;判断结果时需结 合年龄特点,注意上下一致(左界2岁内在第四 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cm ~1cm处,5岁后在左 锁骨中线内0.5cm处) 听诊

《儿科学》医学课件-PPT课件13份

《儿科学》医学课件-PPT课件13份

肺炎
讨论儿童肺炎的症状、预防和 治疗方法。
鼻炎
探讨儿童鼻炎的原因、症状和 治疗方法。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Hale Waihona Puke 1便秘2探讨儿童便秘的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3
腹泻
介绍儿童腹泻的常见原因、症状和治疗 方法。
胃炎
讨论儿童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
1 尿路感染
介绍儿童尿路感染的症状、 治疗和预防方法。
常见饮食问题
讨论儿童可能遇到的饮食问 题和解决方案。
婴幼儿常见疾病
1
病毒感染
介绍婴幼儿最常见的病毒感染,如感冒
皮肤问题
2
和腹泻。
讨论婴幼儿可能遇到的皮肤问题,如湿
疹和尿布疹。
3
呼吸道问题
介绍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问题,如哮喘 和肺炎。
儿童心理健康
游戏与互动
探讨游戏和互动对儿童心理健康 的积极影响。
情绪管理
《儿科学》医学课件
这份医学课件共有13份幻灯片,涵盖了儿科学的各个方面。从儿科学概述到 不同系统的疾病,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
儿科学概述
1 儿科学定义
2 儿科医生的角色
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 疾病和健康的医学科学。
儿科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儿 童相关疾病,提供儿童健康 咨询。
3 重要性
儿科学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确保他们获得良好的医疗照 顾。
压力管理
提供儿童情绪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探索儿童压力管理的方法,帮助 他们应对挑战。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
1 脑损伤
讨论儿童可能面临的头部损 伤和脑损伤,如脑震荡。
2 癫痫
介绍儿童癫痫的症状、诊断 和治疗。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医儿科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不断吸收现代医学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和实践规范。
详细描述
中医儿科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 体系和诊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中西医结合的深入开展,中医儿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儿童疾病的防治和保健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有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液代谢 ,主纳气。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婴儿期
从28天至3周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前期
6、7岁至10、11岁 之内的儿童。
新生儿期
出生后脐带结扎至 28天之内的婴儿。
幼儿期
3周岁至6、7岁之内 的儿童。
学龄期
10、11岁至14、15 岁之内的儿童。
病因病机特点
六淫邪气
风、寒、暑、湿、燥、 火等外感病邪。
气发生。
烫伤
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中 医治疗烫伤主要采用清热解毒的 方法,如用黄芩、黄柏等中药清
热解毒,缓解症状。
妇科疾病治疗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 采用调理气血的方法,如用当归、川芎等中药调理气血, 使月经恢复正常。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产后缺乳主要 采用通乳的方法,如用穿山甲、王不留行等中药通乳,增 加乳汁分泌。
01
02
症状表现
面部肌肉抽动、肢体抽动、喉部发出 异常声音等。
03
病因分析
先天禀赋不足,肝风内动,痰火扰心 。
预防措施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05
04
治疗方案

《儿科学》ppt模板 第一章 儿科基础

《儿科学》ppt模板 第一章 儿科基础

摄入不足 胎粪排出 水分丢失
体重下降(3%-9%)
第三节 体格生长
体重增长规律 1. 年龄愈小,增长速度愈快
2. 生后3个月为出生时的2倍
3. 1岁时为出生时的3倍
4. 2岁时约为出生时的4倍
5. 2岁至青春期前年增长约为2kg
小儿体重估算公式:
1-6Y
出生体重+月龄x7
7-12Y
6+月龄x0.25
儿科学 第一章 儿科基础
授课教师:张三
儿童年龄分期
第一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胎儿期
指从受孕到出生,(从受精算起为40周,280 天)
特点 ① 各系统的器官发育迅速,重要器官发育已见
雏形。 ② 胎儿完全依赖母体生存,对母体不利因素均
影响胎儿发育。
第一节 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新生儿期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到28天之前。
第二节 生长发育
第二节 生长发育 (二)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 1. 遗传:最重要因素,决定轨迹,特征,潜力 外在因素 1. 营养: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2. 孕母情况:宫内生长环境 3. 家庭和社会环境 :良好的居住环境,健康的生活习惯... 4. 疾病: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三节 体格生长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二)感知发育 嗅觉
新生儿 对有气味的物质发生反应 7-8个月 7-8个月
皮肤觉(触觉 温度觉 痛觉)
新生儿 触觉发达,温觉(冷)灵敏,痛觉迟钝
2个月 3个月
对痛觉有反应 温觉精细分化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第四节 神经心理发育 (三)运动发育
乳牙 共20个,约6个月开始出牙,正常范围4-10 个月,一般在3岁前出齐 乳牙萌出顺序:下颌早于上颌,自前向后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

儿科学绪论ppt课件


4. 语言发育
2~4个月 咿呀学语 8个月无意识叫“爸爸妈妈” 1岁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9~24个月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时期,2~4岁 时表达语言的关键时期。

5. 神经反射的发育
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瞳孔反射等终身存

握持、拥抱反射生后2~4月后消失 吸吮反射1岁后消失
2岁之内巴氏征可阳性

1)

2. 身长: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2岁至青春期前身高=年龄×7+70(cm)

3. 坐高
由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上部量、下部量

4. 头围:
前齐眉弓上缘,后经枕骨结节

5.胸围
平静呼吸,双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经 乳头下缘,后绕两肩胛骨下缘一周,取吸气和呼 气的平均值。

6. 上臂围
测非主用肢。侧立、手臂放松下垂,在臂外 侧经肩峰与鹰嘴连线中点处测量。

1. 神经系统的发育
发育最早,但大脑皮层薄,细胞分化不全、 功能不完善,缺乏树状突,神经髓鞘化不全, 对外来刺激反应慢,易于泛化。 脊髓发育基本成熟。脊髓相对比成人长。
2. 感知发育 视感知 听感知 味觉及嗅觉 皮肤感觉


3. 运动发育
平衡和大运动: 二月抬头六月坐,四翻八爬一岁走 精细动作: 3~4个月握持反射消失,会玩手 6个月可双手持物,玩具换手 9~10个月会拇食指垂腕捏物 12~15个月开始用勺,乱翻书、乱画
6. 心理活动的发展
注意:指人对环境的一部分或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 对一种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记忆:是将学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从机 械记忆到抽象逻辑记忆 思维:是应用理解、记忆、综合分析能力认识事物的 本质,掌握事物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从具体形象思 维到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 想象:是人感知客观事物后在脑中创造出新的思维活 动。

儿科学PPT课件ppt课件

儿科学PPT课件ppt课件
临床表现
1.反复和慢性感染 免疫缺陷最常见的表现是感染, 呈现反复、严重、持久的感染。
▪ (1)感染发生的年龄:40%的病例起病于1岁以 内,1~5岁为40%,6~16岁为15%,仅5%发 病于成人。
▪ (2)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胃 肠道、皮肤感染,也可为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 等。
▪ (3)感染的病原体
▪ 3.了解:免疫缺陷病、风湿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 合征、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2
第八章 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第一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免疫(immunity)
▪ 是机体的生理性保护机制,其本质为识别 自身,排除异己;具体功能包括防御感染 ,清除衰老、损伤或死亡的细胞,识别和 清除突变细胞。
31
第三节 风湿热
▪ 5.皮肤症状
▪ (1)皮下小结:见于2%-16 %的患儿,表 现为圆形、质硬、无压痛、可活动结节,直 径0.1~1cm,分布于肘、腕、膝、踝等关 节伸侧或枕部、前额、脊柱脊突、肌腱附着 处。起病后数周出现,经2~4周消失。常 伴严重心脏炎。
32
第三节 风湿热
▪ 5.皮肤症状
▪ (2)环形红斑:出
现率6%-25%,为
在躯干和四肢近端
屈侧皮肤出现环形
或半环形边界明显
的淡红色斑,大小
不等,可持续数周

33
第三节 风湿热
辅助检查
▪ 1.链球菌感染证据
▪ 咽拭子培养 ▪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 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anti-DNaseB)、抗链球菌激酶
(ASK)、抗透明质酸酶(AH) 。
治疗
▪ 3.免疫重建
▪ 如胸腺组织移植、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等。

儿科学(Pediatrics)ppt课件

儿科学(Pediatrics)ppt课件
物学、生物医药、基因组学、医学信息学的进 展为临床、基础、预防保健产生重大突破。
PPT学习交流
14
• 先天性畸形 ➢ 措施 • 护理非常重要
PPT学习交流
8
婴儿期 (Infant)
➢ 时间
• 从出生到生后1周岁之前
➢ 特点
• 生长发育迅速
• 系统器官功能未完善
• 抗感染能力较弱 ➢ 措施
• 注意营养
• 按时预防接种
PPT学习交流
9
幼儿期 (Toddler)
➢ 时间 • 自1岁到满3周岁之前。
➢ 特点 • 体格发育减缓,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加; • 营养需求较高与消化功能不完善相矛盾; • 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
➢ 措施 • 预防外伤、感染; • 合理营养。
PPT学习交流
10
学龄前期 (Preschool)
➢ 时间 • 自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 特点 •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 知识面不断扩大; • 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逐步形成。
• 胎儿期:孕期第9周起至出生,胎儿发育阶段。
➢ 特点
• 容易受母体或外界不良因素作用而影响胎儿的生
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宫内发育不良等。
➢ 措施
• 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PPT学习交流
7
新生儿期 (Neonate)
➢ 时间 •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28天。
➢ 特点 • 适应宫内外环境的变化
• 分娩过程的损伤、感染
PPT学习交流
4
临床医学方面
➢ 疾病种类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 预防
PPT学习交流
5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儿科学完整ppt课件

儿科学完整ppt课件

.
回目录 11
二、临床方面
1.疾病种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5.预后
10.05.2020
.
6.预防
17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
围 生 期
胎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新生儿期
10.05.202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青春期
学龄期
回目录 24
第一章
蚌埠医学院
儿科PEDIATRICS
学教研室 主讲 陈兰举
目的要求
1、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2、掌握小儿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10.05.2020
.
2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儿科学的特点 小儿年龄分期 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10.05.2020
.
Exit 3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范 围
10.05.2020
.
务任
回目录 4
儿科学是什么?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 育规律、提高儿童保健及疾病 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
服务对象:不断生长发育的小儿.
10.05.2020
.
回目录 5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回目录
1. 从生命开始到长大成人,始终处在不断生长 发育过程中;
2.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都与成人有不同特点。
10.05.2020
.
9
儿科学的基本特点
1. 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都非常大 2. 对疾病造成的损伤的恢复能力强 3. 自身防护能力弱
10.05.2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致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铁缺乏症,锌缺乏症,维 生素A缺乏症,肥胖症。 放射线,抗体,糖皮质激素,环孢菌素,细胞毒 性药物,抗惊厥药物。
染色体异常,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酶缺陷,血 红蛋白病,张力性肌萎缩症,先天性无脾症,骨 骼发育不良
组织细胞增生症,类肉瘤病,淋巴系统肿瘤,白 血病,霍杰金病,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再生障 碍性贫血 属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感染,霉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
• 5.皮肤症状
– (2)环形红斑:出 现率6%-25%,为 在躯干和四肢近端 屈侧皮肤出现环形 或半环形边界明显 的淡红色斑,大小
不等,可持续数周。
33
第三节 风湿热
辅助检查
• 1.链球菌感染证据
– 咽拭子培养 –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 – 抗脱氧核糖核酸酶B(anti-DNaseB)、抗链球菌激酶(ASK)、 抗透明质酸酶(AH) 。
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即消失。
31
第三节 风湿热
• 5.皮肤症状
– (1)皮下小结:见于2%-16 %的患儿,表 现为圆形、质硬、无压痛、可活动结节,直 径0.1~1cm,分布于肘、腕、膝、踝等关节 伸侧或枕部、前额、脊柱脊突、肌腱附着处。
起病后数周出现,经2~4周消失。常伴严
重心脏炎。
32
第三节 风湿热
4
第一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 (一)单核/巨噬细胞
• (二)中性粒细胞
• (三)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
– 1.T细胞
– 2.细胞因子
5
第一节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 (四)B淋巴细胞及Ig
– 1.B细胞表型和功能 – 2.IgG – 3.IgM – 4.IgA
• (五)补体和其他免疫分子
– 1.补体 – 2.其他免疫分子
第四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临床表现
• 1.主要表现
– – – – (1)发热: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 (2)球结合膜充血 (3)唇及口腔表现:口唇充血皲裂,充血,呈草莓舌。 (4)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 指、趾端甲床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 – (5)皮肤表现:多形性红斑和猩红热样皮疹,肛周皮肤发 红、脱皮。 – (6)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热退后消散。
–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则可发生严重感染和肿 瘤。常于幼儿至青春期间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高于正
常人群。
13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4.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
– 体液和细胞免疫均缺陷。 – SCID有性联隐性和常染色体隐性两种遗传方式, 后者首例病人在瑞士发现,故也称Swiss型。 – 多于生后3个月内开始感染病毒,霉菌,原虫和 细菌,体检一般不见浅表淋巴结和扁桃体,胸 部放射线检查不见婴儿胸腺阴影。
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 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可反复发作。心脏
炎是最严重的表现,急性期可危及患儿生命,反
复发作可形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
• 本病学龄儿童多见,3岁以下少见,无性别差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
22
第三节 风湿热
病因
• 风湿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后的
临床表现
• 风湿热发病前1~5周有咽峡炎病史。临床主要表
现为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小结和环形
红斑,发热和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主诉。
– 1.一般表现 急性起病者发热在38~40℃之间,热型不 定,1~2周后转为低热。可伴有精神不振、疲倦、食 欲不振、面色苍白、多汗、鼻出血、关节痛和腹痛等。
26
第三节 风湿热
S-T段早期抬高、随后下移并出现T波平坦或倒
置。临床上有心包炎表现者,提示心脏炎严重,
易发生心力衰竭。
29
第三节 风湿热
• 3.关节炎
– 见于 50 %~ 60 %患儿。特点为游走性、多发 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等大关节为主, 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30
第三节 风湿热
• 4.舞蹈病
– 见于3%~10%患儿。好发于8~12 岁女孩,表 现为面部和四肢肌肉的不自主、无目的的快速 运动,如伸舌歪嘴、挤眉弄眼、耸肩缩颈、语 言及书写障碍、细微动作不协调,在兴奋或注
第八章 免疫性疾病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免疫缺陷病 风湿热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过敏性紫癜
1
主 要 内 容
第八章 免疫性疾病
学习目标
• 1.掌握:免疫缺陷病、风湿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 合征、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 • 2.熟悉: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免疫缺陷病、风 湿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37
第三节 风湿热
预后与预防
• 1.预后 主要取决于心脏炎的严重程度、首次发作 是否得到正确抗风湿热治疗以及是否正规抗链球 菌治疗。
• 2.预防
– (1)预防风湿复发:应用长效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改 用红霉素类药物口服。 – (2)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拔牙或扁桃体手术时,术 前、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2.心脏炎
– (1)心肌炎: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
心界扩大,心音低钝,有奔马律,心尖部可闻
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P-R间期延长,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或有心律失常。
27
第三节 风湿热
• 2.心脏炎
– (2)心内膜炎: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 脉瓣。心尖部可闻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 有时可闻及二尖瓣相对狭窄所致的舒张中期杂
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
• 影响本病发生的因素有:链球菌在咽峡部
存在时间长短、特殊的致病菌株、一些人
群具有明显的易感性。
23
第三节 风湿热
发病机制
• 1.分子模拟 • 2.自身免疫反应
– (1)免疫复合物病 – (2)细胞免疫反应异常
• 3.遗传背景 • 4.毒素
24
病理
第三节 风湿热
• 1.急性渗出期 受累部位变性和水肿,淋巴细胞和
– 遗传背景:家族发病、双胎发病。
第四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发病机制
感染 易感人群 (遗传学背景) 异常免疫反应
全身性血管炎, 冠状动脉损害
第四节 皮肤黏膜淋பைடு நூலகம்结综合征
病理改变
• 本病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
– I期 小动脉周围炎症,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壁上的小营养动脉和 静脉受到侵犯。 – Ⅱ期 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全层血管炎,血管内皮水肿、血管壁平滑 肌层及外膜炎性细胞浸润。 – Ⅲ期 动脉炎症渐消退,血栓和肉芽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内膜明 显增厚,导致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 – Ⅳ期 病变逐渐愈合,心肌疤痕形成,阻塞的动脉可能再通。
6
第八章 免疫性疾病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根
据这类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很可能是多种 因素所致。遗传因素或宫内感染因素在众多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起作用。
8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临床表现
1.反复和慢性感染 免疫缺陷最常见的表现是感染, 呈现反复、严重、持久的感染。 • (1)感染发生的年龄:40%的病例起病于1岁以 内,1~5岁为40%,6~16岁为15%,仅5%发病 于成人。 • (2)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其次为胃肠 道、皮肤感染,也可为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等。 • (3)感染的病原体 • (4)感染的过程:常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 (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 (2)高效价免疫血清球蛋白 – (3)血浆 – (4)新鲜白细胞 – (5)细胞因子治疗
17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治疗
• 3.免疫重建
– 如胸腺组织移植、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脐
血干细胞移植)等。
• 4.基因治疗
18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病因】
营养紊乱 免疫抑制 剂 遗传性疾 病
• 2.风湿热活动指标
– 包括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 血沉增快 – C-反应蛋白阳性
34
诊断与鉴别诊断
• 1.Jones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 心脏炎 多关节炎 舞蹈病 次要表现 发热 关节痛
第三节 风湿热
链球菌感染证据 咽试子培养A组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阳性或 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 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9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2.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瘤最常见,常见的自 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免疫复合物性肾 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I型糖尿病和关节炎等。 3.其他临床表现
10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几种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 多于生后4~8个月起病。
2. 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 血清多种Ig水平下降。 – 产生免疫球蛋白时间延迟,约至生后9~18个 月才可合成,2~4岁达正常水平。此后免疫 系统功能状态正常。 – 血清IgG水平常<2.5g/L,但外周血中B淋巴细 胞数量正常,血型抗体可检测到。
12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3.选择性IgA缺陷
风湿热既往史
环形红斑
皮下小结
血沉增快、CRP阳性 近期猩红热病史
P-R间期延长
35
第三节 风湿热
诊断与鉴别诊断
• 2.鉴别诊断
– (1)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 (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 (3)非特异性肢痛
– (4)感染性心内膜炎 – (5)病毒性心肌炎
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