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贝壳》教案
《拾贝壳》阅读教案
《拾贝壳》阅读教案。
一、教案设计思路“拾贝壳”是一篇迷人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贝壳的细腻描绘,唤起了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因此,本教案的设计目标是通过阅读和探究文章,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来说,本教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感导入法。
在引入教材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滩、岸线、大海的景象,以此引导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2.课前预习。
通过让学生先行预览教材,把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便于后续的深度解读和探究。
3.同步测试法。
在课程设计中,将测试环节融合到课堂之中,对学生在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时的检测和回馈。
二、教案实践效果根据实践反馈,本教案的实践效果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学生掌握了更丰富更准确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与体验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2.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引导问答和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到小贝壳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和维护这一生态环境。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反思的方式,学生学会了更加高效和深度地学习教材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和自律。
以“拾贝壳”为主题的阅读教案,是一种既有科学性、又有趣味性的教学设计。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贝壳的魅力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态意识等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探索出新的方向与途径。
2024年二年级上册《拾贝壳》教案+点评+反思
2024年二年级上册《拾贝壳》教案+点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六章《趣味数学》中的第三节《拾贝壳》。
详细内容为:通过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认识加法和减法,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拾贝壳图片、计算器、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滩拾贝壳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海边捡贝壳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拾贝壳,同时学习数学知识。
”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拾到的贝壳数量。
(2)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表示贝壳数量的变化,如:5+3=8,82=6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如:小明捡到35个贝壳,小红捡到20个贝壳,他们一共捡到多少个贝壳?(2)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计算,并解答。
(3)教师讲解解题过程,强调运算顺序和验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及时纠正。
(2)提出拓展问题,如:如果小明和小红捡到的贝壳数量更多,该如何计算?六、板书设计1. 《拾贝壳》2. 主要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运算顺序和验算方法(3)应用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本第33页练习题1、2、3。
(2)思考题:如果小明捡到50个贝壳,小红捡到30个贝壳,他们一共捡到多少个贝壳?2. 答案:(1)练习题答案略。
(2)思考题答案:小明和小红一共捡到80个贝壳。
二年级上册《拾贝壳》教案+点评+反思
二年级上册《拾贝壳》教案+点评+反思教案:《拾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拾贝壳》。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仿写类似的句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能够仿写类似的句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难点:生字词的准确书写,对课文细节的理解,类似句子的仿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海边拾贝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2. 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 生字词学习(15分钟)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4. 课文理解(1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拾贝壳板书生字词:贝壳、沙滩、大海、小鱼、快乐板书句子:我们在沙滩上拾贝壳,快乐地度过了一个下午。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运用生字词造句。
3. 复述课文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文朗读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环节,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随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课后让学生去海边观察并体验拾贝壳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拾贝壳》优秀教案
《拾贝壳》优秀教案教案:《拾贝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拾贝壳》。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海边拾贝壳的故事,通过描绘贝壳的形状、颜色和花纹,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观察和描述贝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观察和描述贝壳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或黑板,生字词卡片,贝壳图片或实物。
2. 学具:学生课本,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海边游玩,观察贝壳的形状、颜色和花纹,引导学生对贝壳产生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和句子。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交流意思,教师讲解难懂的字词。
4.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5. 观察和描述贝壳:教师展示贝壳图片或实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贝壳的特点。
6.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拾贝壳2. 生字词:贝壳、形状、颜色、花纹3. 课文大意:小男孩拾贝壳的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生字词造句。
(2)描述一下你见过的最漂亮的贝壳。
2. 答案:(1)我今天在沙滩上拾到了一个形状像心脏的贝壳。
(2)我见过的最漂亮的贝壳是那种颜色鲜艳,花纹像彩虹一样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贝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贝壳手工艺品制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拾贝壳》。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拾贝壳》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适时引导,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并书写生字词,如“滩”、“螺”、“壳”等。
2.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式。
2.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句式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体验: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贝壳实物和美丽的海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步教学,突破难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拾贝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如“滩”、“螺”、“壳”等,正确读写词语,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含义。
2.学习并运用本课的词语、句式,如“在沙滩上”、“拾起一颗颗”、“闪闪发光”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图片,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贝壳的形态、颜色和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a.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采用提问、讨论、分享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c.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a.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同时,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拾贝壳的教学教案
拾贝壳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认识贝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壳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贝壳的定义和特征2. 贝壳的种类和分布3. 贝壳的形成和作用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各种贝壳,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贝壳的种类和分布。
3. 教师讲解贝壳的形成和作用。
第二章:拾贝壳的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拾贝壳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拾贝壳的工具和注意事项2. 拾贝壳的技巧和步骤3. 贝壳的清洗和保养教学活动:1. 教师演示拾贝壳的技巧和步骤。
2. 学生分组实践,互相学习和交流。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贝壳的清洗和保养。
第三章:贝壳的创意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壳的创意利用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贝壳的装饰作用2. 贝壳的手工制作3. 贝壳的艺术品创作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贝壳的装饰作用,如项链、耳环等。
2. 学生动手制作贝壳手工艺品,如贝壳挂件、贝壳画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贝壳的保护和传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壳的保护和传承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传承精神。
教学内容:1. 贝壳的保护措施2. 贝壳的文化价值3. 贝壳的传承方式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贝壳的保护措施,如海滩清洁、限制采集等。
2. 学生讨论贝壳的文化价值,如象征意义、传统工艺等。
3. 学生分享贝壳的传承方式,如家庭传统、社区活动等。
第五章:拾贝壳的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亲身体验拾贝壳的乐趣。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内容:1. 拾贝壳的地点选择2. 拾贝壳的工具准备3. 拾贝壳的注意事项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拾贝壳的地点。
2. 学生准备拾贝壳的工具,如铲子、篮子等。
3. 教师提醒学生拾贝壳的注意事项,如保护海洋生物、不损坏贝壳等。
《拾贝壳》优秀教案
《拾贝壳》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拾贝壳》。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熟练掌握10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整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及其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海滩拾贝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实际情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海滩吗?在海滩上拾过贝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拾贝壳有关的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和小华一起去海滩拾贝壳,小明拾到了35个,小华拾到了28个,他们一共拾到了多少个贝壳?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3.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小丽拾到了27个贝壳,小强拾到了39个贝壳,他们一共拾到了多少个贝壳?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并讲解。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比小华多拾到了5个贝壳,那么他们一共拾到了多少个贝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掌握整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拾贝壳》2. 内容:整数加法的运算方法整数减法的运算方法10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王拾到了41个贝壳,小芳拾到了23个贝壳,他们一共拾到了多少个贝壳?(2)小刚拾到了52个贝壳,他比小丽多拾到了15个贝壳,小丽拾到了多少个贝壳?2. 答案:(1)64个(2)37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学语文拾贝壳教案
小学语文拾贝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认读和理解“贝壳”、“大海”、“沙滩”等词语;(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贝壳的特点和种类;(2)通过分组讨论、分享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学会分享和合作;(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贝壳(1)导入新课:展示贝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贝壳的特点;(2)学习课文: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认识贝壳的种类;2. 第二课时:描述大海(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贝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贝壳与大海的关系;(2)学习课文: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描述大海的美丽;3. 第三课时:沙滩上的快乐(1)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贝壳和大海的知识,引导学生想象沙滩上的快乐场景;(2)学习课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沙滩上的快乐;4. 第四课时:写作练习(1)复习导入:回顾前三节课所学的贝壳、大海和沙滩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2)写作指导:教授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3)课堂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鼓励。
(1)复习导入: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贝壳、大海和沙滩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收获;(3)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三、教学资源1. 贝壳图片和实物;2. 课文相关资料;3.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贝壳、大海和沙滩的知识掌握程度;2. 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能力;3. 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拾贝壳的教学教案
拾贝壳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贝壳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贝壳的基本特征:形状、颜色、大小、纹路等。
2. 贝壳的种类:常见的贝壳种类及其特点。
3. 贝壳的形成过程:了解贝壳的形成原因及所需条件。
4. 贝壳的用途:收集、观赏、研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贝壳的基本特征、种类和形成过程。
难点:贝壳的用途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贝壳的形状、颜色、大小、纹路等特征。
2. 讲解法:教师讲解贝壳的基本特征、种类、形成过程和用途。
3.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拾取贝壳,感受贝壳的美妙。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贝壳的保护和利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贝壳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总结。
3. 准备适当的沙滩或贝壳收集地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贝壳标本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贝壳的来源和特点。
2. 基本特征讲解:教师讲解贝壳的形状、颜色、大小、纹路等基本特征,并展示不同种类的贝壳。
3. 形成过程讲解:教师讲解贝壳的形成过程,包括贝壳的形成原因和所需条件。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拾取贝壳,观察和记录贝壳的特征,并进行讨论。
5.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贝壳的基本特征、种类和形成过程,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效果等,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贝壳特征的观察和记录。
3. 学生总结能力:评估学生在总结环节对贝壳知识的掌握和表达能力的运用。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贝壳手工艺品制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语文教案-拾贝壳
语文教案-拾贝壳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歌《拾贝壳》,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珍贵事物的敏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诗歌《拾贝壳》三、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拾贝壳》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课欣赏法:学生带着问题听诗歌,并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朗读。
2.朗诵比赛法:分组进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自信心。
3.听写巩固法:布置一些诗歌相关的听写练习,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出主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珍贵事物的热爱。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在海边或沙滩上玩过?有没有拾过贝壳?你们对贝壳有什么感受?”步骤二:欣赏诗歌1.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拾贝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
2.分析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用什么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珍贵事物的敏感?”3.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诗歌。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展示自己的解读。
步骤三:巩固诗歌内容1.分组进行朗诵比赛,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和语气朗读诗歌。
2.比赛完后,让学生互相评价,选择评价最佳的组,并给出评价的理由。
步骤四:欣赏诗歌再创作1.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拾贝壳》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珍贵事物的感受。
2.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写作形式,如游记、小故事、感悟等,但要求表达清晰、流畅、生动。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听评。
2.组织学生互相点评,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欣赏诗歌《拾贝壳》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和珍贵事物的重要性。
通过朗诵比赛和创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缺乏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引导。
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学设计第一篇: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拾贝壳》教学设计《拾贝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记叙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海边拾贝壳的情景。
整篇课文语句优美,内容生动充满童趣。
字里行间充满了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礼物(出示课件),认识它们吗?这么多美丽的贝壳,你们喜欢吗?学生谈感受。
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如果你来到海滩上,会看到许许多多色彩缤纷、形状各异的贝壳呢!课文中的一群孩子就在海滩边快乐地拾贝壳哪!想去看看吗?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拾贝壳》(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一个快乐的场景呢?请打开书读课文感受一下。
学生读文感受。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大海妈妈每天都要做两件事情,一是退潮,还有一件就是涨潮,退潮了我们可以去海滩干什么?学生自由谈。
2、现在老师带大家体会一下大海退潮的场面(课件视频)。
退潮了,海水哗哗地往回走,只有浪花还不忍心离开我们,不时地回过头来望,这时候,螃蟹开始在海滩上做体操了,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武将,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海螺,多有意思啊!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师适时指导、评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你们的好消息引来了一群孩子,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再想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心情。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那么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文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心情?谁发现了?学生读文回答,找出“喊着、笑着、跑着、跳着”等词体会。
《拾贝壳教案》word版
《拾贝壳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贝壳的基本知识,包括贝壳的种类、特征和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贝壳的定义:贝壳是软体动物的外套壳,由碳酸钙构成。
2. 贝壳的种类:根据贝壳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螺旋贝、扇贝、螺蛳等。
3. 贝壳的特征:贝壳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分泌珍珠质和适应环境等特点。
4. 贝壳的形成过程:通过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分泌碳酸钙,逐渐形成贝壳。
5. 海洋生态:了解海洋生物与贝壳的关系,强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贝壳的种类、特征和形成过程。
难点:贝壳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贝壳的基本知识和海洋生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贝壳物种,加深学生对贝壳特征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探讨贝壳在海洋生态中的作用。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拾贝壳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贝壳标本或图片,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2. 准备相关海洋生态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3. 准备拾贝壳的工具,如铲子、桶等。
4. 安排适合拾贝壳的实践活动地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贝壳标本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贝壳的定义、种类、特征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贝壳与海洋生态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贝壳物种,如螺旋贝、扇贝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贝壳的生物学特征。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探讨贝壳在海洋生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拾贝壳地点,亲身体验拾贝壳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七、贝壳采集与观察:1. 引导学生沿着海滩寻找贝壳,教会学生识别不同种类的贝壳。
2. 指导学生用工具挖掘贝壳,注意观察贝壳的外观特征。
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精选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精选教案《拾贝壳》记叙几个孩子海滩上拾贝壳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快乐的课外生活。
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活泼,很有感染力。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文挂图、贝壳。
【教学过程】1、复习生字。
开火车读字词卡片。
2、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礼物,我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去摸黑色袋子中的神秘礼物)师:请大声告诉同学们,里面是什么?生:贝壳!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猜的对不对。
(师从袋子中拿出贝壳)师:猜对了,是贝壳。
同学们知道贝壳是在哪里拾的吗?生:海边 / 海滩上。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海滩上拾贝壳吗?生:退潮的时候。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退潮了,海妈妈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礼物,每当这个时候,海边的孩子们就会喊着、笑着、跑着、跳着,大家一起来感受下海边孩子们的心情。
(全班起立,配合表情动作,齐喊“退潮了!退潮了!” )(全班齐读一、二自然段。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看得出,小朋友们是真的很喜欢贝壳,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海边拾贝壳,好吗?生:好!(板书:拾贝壳)师:我们一起来到了海滩上,看到了什么?(师出示课文挂图,生举手回答在海滩上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孩子们在海滩上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师:刚刚同学回答看到了卵石和贝壳,谁能补充说完整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卵石和贝壳的?(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师解释光滑和五彩的意思)师:好的词汇我们一定要记入词语库,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应用进去。
二年级上册《拾贝壳》教案+点评+反思
教学目标★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五个汉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受海边拾贝壳的乐趣教学重点★能积累文中描写贝壳的有关语句,并选择课文第4、5节中一节背诵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受海边拾贝壳的乐趣教学准备★各种贝壳、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多媒体课件(海滩的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学生谈感受,引入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你在哪里见过贝壳?(实物出示形状各异的贝壳。
)学生介绍贝壳,师适时补充,并出示用贝壳做成的工艺品。
说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易为直观的实物所吸引,用多媒体画面,各种贝壳及其工艺品来激发孩子们读课文的兴趣。
二、学生展示预习情况,师作点拨(学习生字)三、合作探究1、与同桌合作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标点,正确停顿。
2、你觉得这些孩子心情怎样?从哪儿感受到的?3、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
4、你们喜欢这些贝壳吗?四、展示交流1、指名读,自由读、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2、孩子们的快乐心情很快乐,从1、2节一连串的动作:“喊着、笑着、跑着、跳着” 及表情中体会到的。
训练朗读。
(自由读、指名挑战读、师生引读。
)3、我们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贝壳:“海滩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在一起晒太阳,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积累词语“银光闪闪、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
”(学习生字“挤”)4、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贝壳,我们……,口袋……,手帕……,还是……。
我回到家,把……,大家摸着……,听我讲……。
(师生共同读第六、七节。
)学习“拣”字。
(1)通过查字典,做动作理解“拣”在句中的意思是挑选。
(2)提醒”的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
5、朗读比赛并引导背诵。
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说一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组织课堂教学。
《拾贝壳》语文教案
《拾贝壳》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拾贝壳》这篇课文,了解贝壳的特点和拾贝壳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学会生字词,理解字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4.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词,理解字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贝壳的特点和拾贝壳的过程。
2.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贝壳实物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出示贝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
b.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贝壳的了解。
2. 自读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学生相互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教师适时指导。
3. 学习生字词: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b. 学生组内讨论,理解生字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c.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4. 分析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b. 学生分段阅读,体会课文中贝壳的特点和拾贝壳的过程。
5. 朗读练习:a.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b. 学生相互评价,教师适时指导。
6.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b.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a. 抄写生字词。
b. family members,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picking seashells.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准备一些贝壳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贝壳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拾贝壳的过程,注意用上合适的动词和副词。
3.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最新拾贝壳教案拾贝壳幼儿园教案实用
最新拾贝壳教案拾贝壳幼儿园教案实用教案名称:拾贝壳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拾贝壳》详细内容:通过故事《拾贝壳》,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的品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的品质。
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贝壳模型、海洋生物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讲述故事《拾贝壳》的开头,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讲述故事《拾贝壳》,重点讲解故事中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主人公之间的分享和互相帮助。
3.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画出故事中的海洋生物,并剪下来。
然后,让幼儿用胶水将剪下来的海洋生物贴在画纸上,制作属于自己的海洋世界。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制作的海洋世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分享、互相帮助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海洋生物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描述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拾贝壳》让幼儿了解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学会了分享和互相帮助的品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保护意识的培养还有待加强。
拓展延伸:可以在下一节课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进行海洋生物的手工制作,进一步巩固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拾贝壳》教学设计
《拾贝壳》教学设计《拾贝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拾贝壳》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拾贝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认读本课9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五个汉字,并能掌握“提手旁、月字旁”组成的汉字的书写规律——左窄右宽。
2、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并体会海边拾贝壳的乐趣。
3、积累文中的比喻句,并能背诵课文的4、5小节。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借助实物,认读新词。
(媒体或实物出示形状各异的贝壳。
)(1)出示带拼音新词:“贝壳”(2)读准词语的音。
(个别读;分男、女声读。
)2、启发谈话。
(1)学生交流“曾经在哪里见过贝壳?”。
(2)教师小结:是呀,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海妈妈的孩子。
如果你来到海滩上,会看见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美丽的贝壳呢!瞧,一群可爱的孩子正快乐地拾着贝壳哪!3、揭示课题、掌握“提手旁”汉字的书写规则。
(1)朗读课题《拾贝壳》。
(2)“拾”这个动作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3)“捡”,表示拾取的意思。
(板书:“捡”)(4)以新带旧,积累带有“提手旁”的字。
(板书:扎、扑、打、抖、扛……)(5)仔细观察,凡是带有“提手旁”的汉字书写时的诀窍。
(左窄右宽;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手旁”。
)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快速地做出判断把握同类汉字书写的规律和窍门,是语文课上对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写字任务为5个汉字,其中2个字同属一个部首“提手旁”,虽然这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但是它们书写时的特点均为“左窄右宽”,这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的。
因此在课题教学中,以生字“拾”为突破口,在复习旧知、巩固积累的同时,再次强调“提手旁”的书写规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语引入课文的学习。
《拾贝壳》语文教案
《拾贝壳》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贝壳的特点和种类,增长科普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用词语描述贝壳的外观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学会尊重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了解贝壳的特点和种类,增长科普知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用词语描述贝壳的外观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贝壳实物或图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有关贝壳的资料,增加对贝壳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贝壳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贝壳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贝壳资料,增加学生对贝壳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1)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描述的贝壳特点和种类。
(2)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意,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贝壳,用词语描述其外观和特点。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贝壳的短文。
2. 拓展作业:搜集更多关于贝壳的资料,了解贝壳的分布、作用等,下一节课分享。
拾贝壳教案
拾贝壳教案拾贝壳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和记忆“拾”等5个生字。
2、能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认识课文的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拾”等5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四、教学设计: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贝壳实物或者媒体。
)1)出示词语:贝壳2)读准字音。
2、你曾经在哪里见过贝壳?学生交流。
小结: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如果你来到海滩上,会看见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美丽的贝壳呢!课文中的一群孩子就在海滩边快乐地拾贝壳哪!3、揭示课题、书写部首。
1)读课题《拾贝壳》2)“拾”这个动作换一个词,还能怎么说(捡)3)交流带有“提手旁”的字。
(扎、扑、打、抖、抗……)4)教师板演“拾”字,边书写,边说写字规则:“提手旁”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一个快乐的场景呀?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
巩固、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根据标点正确停顿。
2)分小节朗读课文。
要求:读的人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听的人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正音:小喇叭(轻声)、多音字“扇”(发第四声时,一般是名词;发第一声时,一般用来做动词。
)三、深入学习课文本引导积累有感情的读文一)深入学习课文本引导积累师: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孩子们来到海边拾贝壳的情景,你从课文的词语、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出示:小朋友们()地在海滩边拾到了()的.贝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拾贝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拾”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课文的9个生字;知道“扇”是多音字,了解“扇”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正确描摹“拾”等5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课文的第4、5小节,并学着用1~2句话试着介绍自己喜欢的贝壳。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系生活、感受语言美;对贝壳产生喜爱、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老师:贝壳的实物或者媒体
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读读课文。
五、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贝壳实物或者媒体。
如果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录象了解退潮后,孩子们捡贝壳的场面。
)
1)出示词语:贝壳
2)读准字音。
2、你曾经在哪里见过贝壳?学生交流。
小结:贝壳的家在大海,它是大海妈妈的孩子。
如果你来到海滩上,会看见许许多多形状各异、美丽的贝壳呢!课文中的一群孩子就在海滩边快乐地拾贝壳哪!
3、揭示课题、书写部首。
1)读课题《拾贝壳》
2)“拾”这个动作换一个词,还能怎么说?(捡)
3)交流带有“提手旁”的字。
(扎、扑、打、抖、抗……)
4)教师板演“拾”字,边书写,边说写字规则:“提手旁”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说明:
学生对贝壳并不是很陌生,但是看到的贝壳和形状比较单一,所以如果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看看贝壳的实物或者在媒体上出示,让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贝壳冲击学生的感官,
提起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有条件的可以看看退潮后,人们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场景,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退潮。
在教学生字“拾”的时候,教师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提手旁”的字,并当场指导书写。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在海边拾贝壳是怎样一个快乐的场景呀?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
巩固、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根据标点正确停顿。
2)分小节朗读课文。
要求:读的人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听的人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正音:小喇叭(轻声)、多音字“扇”(发第四声时,一般是名词;发第一声时,一般用来做动词。
)
说明:
二年级的学生在以往一年的学习中已经逐渐养成了学习新课要预习的习惯,但是在课堂上也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巩固预习的内容。
同时也考虑一些特殊学生,迫使他们在课堂上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
在学生交流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不应该把关注点仅仅放在几个生字上,课文的朗读一定要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在本课的生字中,对学生来说除了“扇”的读音外,没有太多的难点,所以主要学习“扇”的发音。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就以了解为目标,不着重练习。
三、深入学习课文本引导积累有感情的读文
一)深入学习课文本引导积累
师: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孩子们来到海边拾贝壳的情景,你从课文的词语、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出示:小朋友们()地在海滩边拾到了()的贝壳。
说明:
课文的语言优美,但也不失言简易懂,所以学生通过预习时的读课文,以及刚才在课堂中的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定的感受。
这里出示的填空题需要学生填写的部分应该是学生在读文后,比较容易产生的一些感受,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初步的了解。
1、自己读课文2~6小节,把你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中。
2、在小组中交流你完成的填空题,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在小组中补充说明你这样填写的原因。
说明: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是下一个教学环节的铺垫。
学生在自己填写后在小组中各抒己建,每个人的想法在这里互相碰撞,可能会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观点。
这里就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学习小组中,也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做好发现学生中的亮点、及时点评、帮助梳理的工作,为后面的教学打好一定的基础。
3、全班交流填空题,并讲述自己的理由。
填空:小朋友们(高兴)地在海滩边拾到了(许许多多、五彩、漂亮、逗人喜爱、各种形状)的贝壳。
说明:
学生的答案基本来源于课文的内容,可能每个人理解的重点和关注点不同,所以答案也不会一模一样,在这里只要是对课文的感受,教师都应该采取尊重的态度采纳,当然前提是不违背课文的内容,同时要注意填空题的通顺性。
1)高兴:第2小节。
从“喊着、笑着、跑着、跳着”
2)许许多多:第3小节、第6小节。
①自由读课文3、6小节,在这二小节中圈出让你觉得海滩边贝壳很多的字或词语来。
②交流。
板书:装满盛满
③引读:海滩上有许多许多的贝壳,我们的口袋……手帕……可是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
为什么呢?和同桌讨论一下:是什么让孩子们舍不得离开海滩呢?
④交流:因为海滩上还有许多贝壳没有捡。
⑤教师补充“挤”想一想:说说你感受到的挤是什么样的。
板书:挤
⑥教师补充“拣”,给学生字典上的解释条,根据课文的内容挑选。
板书:拣
⑦引读:海滩上,银光闪闪。
那里有……卵石和贝壳……我们一边拾贝壳,一边从那些贝壳中把自己喜欢的……以至于口袋、手帕都……,还是……
说明:
在圈出表示贝壳多的词语时,由于学生年龄以及积累的经验,大部分学生对“挤”、“拣”会忽视,这里如果有好的学生发现,可以让学生说,教师及时的补充。
如果没有,教师就可以自己提出,特别是对“拣”字的理解,可以通过让学生选择解释条的方法来帮助理解。
3)漂亮、逗人喜爱:第4、5小节
①轻声读课文4、5小节,试着完成课后的填空。
填空:一个()的壳,像一把打开的(),真漂亮!似乎可以用来()。
一个细长的()壳,像一个张着嘴的(),真逗人喜爱!似乎可以用来()。
②出示扇贝壳、螺蛳壳的样子,及实物“打开的折扇”。
③展开朗读比赛。
④选一小节,试着背诵。
⑤刚才我们读了、还背诵了3、4小节,说说学习了这两小节,你对这二种贝壳有了哪些了解?
⑥学生交流。
小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贝壳的样子、根据贝壳的样子还发挥了自己的想象。
⑦看课文中贝壳的插图(有条件的可以看实物或者媒体。
)如果你来写贝壳,你还会写贝壳的什么呢?学生交流。
(颜色、手感等)
⑧海边的贝壳千姿百态,如果你在海边,你会拾一个怎样的贝壳呢?补充:形状各异千姿百态你能选一种贝壳,说说这贝壳是怎么样的吗?在小组先说说,然后推选代表在大组中来交流。
说明:
课文中对扇贝壳和螺蛳壳的描述,语句、段式都比较雷同。
学生读时也朗朗上口,课后的填空题也不是难点,所以安排由学生自由读4、5小节,独立完成填空练习。
通过朗读加深印象,背诵化为自己的语言,最后用自己的话试着介绍其他的贝壳。
这是一次小小的口头作文的练习,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模仿,更应该让学生有自己的创新,不局限在仿造课文中的句式。
同时要注意倾听,及时指出学生在说话时的语病,帮助学生说通顺的、规范的话。
4)五彩:可以给学生看贝壳实物或着媒体,让学生了解贝壳的颜色也很多。
小结:海滩上的许多许多的贝壳不但形状各异、千姿百态,而且颜色也是五颜六色,难怪小朋友拾不完啊,拣不够!
4、原来退潮了,大海给大家留下了那么多可爱的宝贝。
课文第一小节中的2个感叹号,你觉得该怎样读,才能读好呢?
说明:
指导第一小节的朗读放在了这个教学环节的最后,主要是考虑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退潮后,大海给大家留下了那么多的好东西这一点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感受,让学生的感情是由感而发,而不只是因为看见感叹号才读出高兴的语气。
二)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中有的小节写了贝壳的数量多,有的写了贝壳的形状,你最喜欢哪一节呢?挑自己喜欢的、认真的有感情地读一读。
2、展开朗读比赛。
3、齐读课文
说明: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交流能一气呵成,所以这里把指导朗读单独归成了一个教学版块,而不是把每一小节的指导朗读放在对每一节的理解后。
让学生有系统地说完对课文的理解,再有系统的来读好课文,而不是一会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刚刚说顺口又开始朗读,刚刚朗读到有滋有味的时候又放下朗读去说课文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断断续续,造成学生说也说不好,读也读不顺口的尴尬局面。
总结: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多么盼望有一天也能去海边拾贝壳呀!拾起一个扇贝的壳,让它为我扇风,拾起一个螺丝壳,听听它的号角声……
四、描摹汉字
1、学生间互相说说要写的汉字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2、交流。
3、教师概括。
“贝”:左右相当;“彩”:左宽右窄,三撇的起笔要对齐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