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的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数学课程标准》反映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主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

”1、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者开始就引用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的注意一下子被吸引了.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于是教者及时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讨论学习方法。

当学生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

在这节课中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师生的双边活动。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要使学生逐步探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最有效方法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本节课教者让学生寻求剪、拼的方法来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很快推理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猜想、验证、结论这一个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3、、练习设计层次分明,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练习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

根据练习题的不同难度,为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

尽量努力体现因材施教。

练习不光注意了形势变化,更注意了练习坡度。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本节课在教学时,由于有一些胆怯的孩子还处在配合中,很少主动发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优秀教案第【1】篇〗《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上册《平行与垂直》中的《角的认识》和本册本单元《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之后进行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内角”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正好等于180°呢?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因此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

二是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发现也能组成一个平角。

每个活动都要使学生动手试一试,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识,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另外,教材还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是根据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的度数;二是直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等于 90 度,钝角三角形里的两个锐角和小于90 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而教学难点则放在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运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等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结论,大多数学生在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也有接触,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重点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

学生在本课学习前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学生课上对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比较容易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今天上午听了《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片断随感,权当学着评课吧!首先感觉最深的还是教学的基本功,无论是课堂的语言,还是表情、态势语以及一些即性课堂生成的问题,都处理得很好,很到位,给人一种亲切随和、轻松自如的感觉。

(有点儿羡慕这样的感觉!也希望自己能够努力之后做到!)其次,对整个课的设计,觉得很不错!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三角形的一个特征,这部分的内容如果简单说,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接受式地学习,也能掌握。

但现代教育看重的不仅仅是教育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布鲁纳说:“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

”杜威也曾指出“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

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过程中相应的情感态度、方法与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该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生成,这样一个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

1、由特殊到一般,见证事物研究的一般进程整课之中,由两次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进程。

(1)从特殊直角三角表到普通直角三角形。

课的开始在教学完内角的概念之后,由一把常用的三角尺引入内角和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当时就有学生由此联想到另一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进而顾老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其他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度呢?我们可以怎样去难证。

在此情形之下,学生自然地想到通过使用量角器去测量直角三角形每一个角的度数进行验证。

每位学生课前都准备好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在四人小组内,选择一个直角三角形进行测量,四人小组,选择一个,体现了分工合作的理念。

(测量、记录、做加法、代表小组发言,必然要进行小组人力资源的调度与分配,相互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当每个学生举起自己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时,我看到每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已标出了,个人认为可以不标出。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角和》(精选10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角和》(精选10篇)

四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角和》〔精选10篇〕四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角和》〔精选10篇〕四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内角和》篇1教学目的⑴探究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⑵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才能。

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的达成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

师出示三角形,生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

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A、∠B、∠c来表示。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用一个含有∠A、∠B、∠c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A+∠B+∠c。

3、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由三角形的内角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A+∠B+∠c”的表示形式形象的表达出三内角求和的关系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出示三角板,猜一猜。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肯定吗?我们得想个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3.学生测量4.汇报的测量结果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5、稳固知识。

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能不能有2个钝角?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不能忽视“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忽视“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我们只有辩证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现象的出现,加强指导,巧妙组织,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教师在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具备民主和谐的有效学习氛围老师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即关注了学生的个人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感悟,强调情感体验的过程。

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调动了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互相激励,取长补短,能团结协作,最终形成了相应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事实求是的态度。

二、具备富有弹性的有效学习材料有效的数学学习材料不能面向单一范围下小部分学生,而要富有弹性的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本节课中,老师能创造性地“用教材”,选材巧,回味深。

在实际应用时,老师并不是原本照搬课后习题,而是以一道课后习题为本,从生活中所见的实物中抽象出一些数学问题,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老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外,还关注到课堂上资源的生成。

当有的同学通过测量计算出三个内角和不等于180度时,老师并没有回避或直接指出学生答案偏差的原因,而是乘“虚”而入,组织学生用拼的方法验证。

合乎情理,合乎教学流程。

三、动手操作是有效的教学过程是一堂课关键中的关键,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

教师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

本节课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一是在得出三角形内角和规律前进行实践操作,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新知识;二是在初步得出规律之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新知识。

《三角形内角和》的评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的评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的评课稿一、激趣导入数学教学活动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际操作的环境,学生可以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形成丰厚的经验背景,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进行交流和探讨的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的思想。

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教学中,我从学生个体的经验出发,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和兴趣,组织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经验的活动。

采用“激趣与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本知识,来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复习”这一环节。

通过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说出三种三角形的特征,为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奠定一定基础。

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一些三角形,特别是直角三角板,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既激活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已有了解,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数学规律,又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当老师提出“是不是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这个问题时,学生已是兴致盎然,非常乐于操作数学,探索、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数学规律了。

二、勇于探索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因为它从源头上剥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数学的结论来源于学生的探索,对现象的观察,对数据的度量、统计与分析,对各种情况的归纳总结。

我们要设计学生熟悉的教学情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积极地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这节课,在“探索与发现”中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研究:1、学生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三个内角的和,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但同时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争论,进入第二层次的探索。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学生的操作和交流中,提出的“我可以用实验证明你是错误的”,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把我们的课堂变成学生辩论场,只有把我们的课堂变成可以操作的课堂,用“做数学”的理念来实施教学,学生才能善于实验数学,才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思维。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5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5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篇一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手记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

难点: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

过程资源体验目标“学”与“教”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出示:两个三角板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引发学生的猜想后,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

这是同学们熟悉的三角尺,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个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生: 45°、90°、45°。

生: 30°、90°、60°。

师:仔细观察,算一算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90°+45°+45°=180°。

生:90°+60°+30°=180°。

师:通过刚才的算一算,我们得到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由此你想到了什么?生: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

师: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真的等于180°,还需要我们去验证。

构建模型每个组准备六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2个、直角三角形2个、钝角三角形2个)课件学生自己剪的一个任意三角形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自主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不同方法。

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

因此,李老师这节课,重点引导学生从“猜测――验证”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这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整个教学李老师体现以人为本,先放后扶的教学策略。

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放,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规律的材料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扶,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现的错误,给予恰当指导,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规律:任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下面具体谈一点我的感受: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的发展。

这节课李老师教学都体现出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很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中,所有的知识都是由学生自行解决的,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进行启发和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配合课件演示,加深学生理解。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利用课件演示,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直观演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过程中,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引导者,通过组织小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巧妙设计练习,培养学生创新。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老师在设计练习时,对教材作了处理,力求形式多样,条件问题开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节好的数学课,不光要看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看教学的全过程,是不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求知环境,是否引导学生会思考、会观察、会研究、会归纳。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此次活动。

刚才听了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整节课程老师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程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结构化的学习材料,有各类的三角形、相同的三角形等,促使学生人人动手、人人思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与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立足长远,注重长效,不仅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落实,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撕拼的验证方法其实是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成了平角,使学生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有所感悟;在对测量的结果出现不同答案的交流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测量时会出现误差,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3、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们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程老师的这节课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一主题结合程老师课,分别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首先是让学生提出猜想,借助观察是提出猜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程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三角板,从而大胆的提出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其实除了观察,动手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提出猜想,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让学生以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不同的圆,剪下后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

让学生探索圆的直径与周长有没有关系,这时学生发现: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也越长,学生得出结论是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然后再次组织学生动手测出每个圆的直径,并计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并把相应的数据填在表格里,通过展示数据,学生发现了直径与周长的关系,提出了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猜想。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7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法学法:兴趣导入法、讨论中理解、演示法、发现法、小组合作探索法、迁移应用教学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板、各类纸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猜谜语:(课件)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图形名称)三角形2、故事导入,引起兴趣我们都知道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组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可是有一天,三角形兄弟为了一件事吵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课件展示三角形“斗角”故事)同学们来评评理,谁说的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同学们一定会做出公平、工作的判断。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1、介绍内角、内角和,确定研究范围(课件出示三角形)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

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1、∠2、∠3表示。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用一个含有∠1、∠2、∠3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1+∠2+∠3。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出示三角板,猜一猜。

师: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 。

学生汇报是不是所有种类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验证。

3.动手操作实践(1)量一量师:请每一个学习小组拿出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三角形,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教学难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教法学法:教学中我以让学生探究发现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为教学重点,创设了一种“猜想——验证——反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对于比的基本性质,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其内容,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化简比。

这一过程的教学则采用自学成才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教法、学法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疑添趣1、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先完成下表。

填表后再说一说比与除法、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复习,铺垫①4?5?8?15?2问:根据什么填的?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② 34169问:根据什么填的?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从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为学生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事物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这样学生的思维自然随着问题的迁移,将新旧知识连成一片。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自己动手得到答案走出课堂。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大胆猜想:我们学过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而比与分数、除法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那我们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你有什么联想和猜测呢?(设计意图:在这里直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测,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测和在猜测中不断质疑的能力得到锻炼。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 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学 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五、说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在教学中我主 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法上,学生自 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 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究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在已知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时,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 、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 探索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3、在做练习时,为了赶时间,题出现的频率较快,留给学生计 算思考的时间不足,可能只照顾到好学生的进程,没有关注全 体学生,今后应注意这一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 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2)提问: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计算出三 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是180,有些同学计算出的三角形的3个内 角的和不是180,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在测量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引导思考:看来用测量的方法还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 不是180。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通用9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通用9篇]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通用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1在整个教学设计上谢老师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激趣设疑导入——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善用激趣设疑导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

刚开始上课,谢老师用选王大会设悬念,三种类型的角在激烈的争执,到的谁的内角和大呢?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而且也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

2、巧用猜想: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这时谢老师就提到到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呢,我们总不能口说无凭吧?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

3、善用验证{自主探索}: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谢老师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即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动中,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具体过程为:量一量——拼一拼——看一看。

4、善于引导巩固内化: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

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

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

《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评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评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评课稿
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课题的数学评课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介绍课题背景和意义。

可以简要说明三角形是初等数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其内角和的计算是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评价教学目标的设置。

课题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后,评价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应该有层次性,从易到难,由简单的三角形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然后逐渐引入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接下来,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练习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

最后,评价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估。

可以通过布置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综上所述,评价《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课题的数学评课稿时,需要从课题背景和意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
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合理设计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这节课柴老师合理应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以正确的学法指导、课堂中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采用以“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 为主线的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为学生营造了探究的情境。

在猜想的验证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活动,用测量法、撕拼法、折拼法,, 都验证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 度,通过“量”和“拼”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的习惯,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体验,形成直接的认知。

活动中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也参与学生的研究,适当进行点拨,并充分进行交流反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

二、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在得出三角形内角和规律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了量一量 - 算一算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实际操作出现误差时,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出现内角和偏差的原因是测量手段和工具误差造成的。

在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度”规律之后,又给学生提供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不仅提高了操作的效果,更重要的使“听数学”变为“做数学”。

柴老师在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 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 后,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

在活动中,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验证、再老师演示。

最后,电脑演示。

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的过程当中,学生除了用度量的方法,还出现了很多种方法,有的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有的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折到直角部分,还有的是用折纸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大脑,就连平时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置身其中。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听了张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本课堂的生动爽朗,不但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到知识,而且让学生自己见证知识的产生过程。

从学生已有的体会动身,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

张老师善于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判,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进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采纳了“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的教学法。

在整节课的探究活动中,张老师的设计有独立活动、小组活动。

在具体活动中,张老师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推理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

如此,既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表达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评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评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评课稿《三角形的内角和》数学评课稿"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学校数学四班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本课教学内容不算多,同学只需要翻看课本就会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是陈丽老师并没有让同学这样做。

"数学学习的过程事实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课堂还给同学,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要求我们"努力营造同学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加者与制造者,落实同学的主体地位,促进同学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教学中,陈老师力求探究,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激趣引题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沟通释疑,归纳总结拓展应用,反思升华'四个环节,努力构建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详细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课一开始,陈老师创设了一个实践操作的活动情境:让同学画一个含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

很显着三角形是画不出来的,同学同样也不知道画不出来。

简约的活动激活了同学的思维,让他们产生了问题:是不是三角形的角有些什么奥秘呢?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同学探究数学的愿望和爱好,而且也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在教学中,陈老师奇妙运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引导同学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同学大胆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同学对问题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使后边的探究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

这个时候,陈老师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同学,在同学沟通探究设想和打算采纳的方法后,放手让每个同学自主参加验证活动,在经受观测、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同时进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技能。

验证的详细过程为:量角求和撕角拼一拼折角拼一拼。

拼角的方法具有一般性,结论的形成不缺乏科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的评课
评课人:王丽
刚才听了王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整节课程老师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乐于操作数学
王老师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个体的经验出发,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和兴趣,组织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经验的活动。

采用“谜语激趣与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本知识,来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复习”这一环节。

通过让学生利用直角三角板,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既激活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已有了解,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数学规律,又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二、探索发现,让学生善于实验数学
数学的结论来源于学生的探索,对现象的观察,对数据的度量、统计与分析,对各种情况的归纳总结。

王老师在本节课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让他们在经历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过程中,探讨和总结“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数学规律。

首先,学生利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三个内角的和,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但同时在有误差的情况下,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争论,进入第二层次的探索。

其次、利用学生引发的争议,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并进行交流。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撕拼、折拼等多种方式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数学规律。

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三、练习题迁移应用,让学生精于实践数学
学生的学习应强调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精于实践数学。

在练习题环节,在学生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即求出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同时鼓励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把别人的思路同自己的想法联系起来。

四、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勇于研究数学。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部分解决了两个问题,让学生研究、交流,得出“不管是小三角形还是两个小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讨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题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开发智力、促进素质教育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而言之,整个课堂教学用“激趣与导入”、“探索与发现”、“迁移和应用”、“拓展与延伸”四个基本环节,思路非常清晰。

在学生主体的探讨和实践中体验“三角形内角和”这一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