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分析解读血常规检查结果

临床分析解读血常规检查结果

临床分析解读血常规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不同成分的计数和测量,可以获取一些关键的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血常规检查结果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下面将对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解读与分析。

一、红细胞计数及相关指标1.1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正常成人男性为4.5-5.5×10^12/L,女性为4.0-5.0×10^12/L。

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出现多种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贫血等情况。

1.2 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红蛋白浓度是指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正常范围为男性130-175 g/L,女性120-160 g/L。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出现贫血等情况,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存在脱水、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1.3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正常范围为男性38%-50%,女性35%-47%。

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范围可能出现红细胞增多症、肺性骨关节病等,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表明贫血等情况。

二、白细胞计数及相关指标2.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正常范围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出现骨髓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等情况。

2.2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的数量,正常范围为2-7.5×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感染、急性炎症等疾病,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情况。

2.3 淋巴细胞计数(LYMPH)淋巴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的数量,正常范围为1-3.2×10^9/L。

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病毒感染、白血病等疾病,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出现免疫功能异常等情况。

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及整改措施分析

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及整改措施分析

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及整改措施分析血常规是指对血液成分和性状进行定量测定和评价的检验方法,是临床诊断和治疗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

血常规检验结果一般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会反映出机体的健康状况。

然而,血常规检验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关的整改措施。

影响因素1. 饮食饮食因素是可能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某些食物的摄入可能导致某些指标的升高或降低。

例如,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会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值,而摄入富含脂肪的食物则会导致血脂浓度的升高,进而影响血小板计数和淋巴细胞比率。

2. 运动和睡眠运动和睡眠是两个常见的生活习惯,但它们也可能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血红蛋白降低和红细胞计数减少,而过度运动则有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

睡眠不足也会对某些指标产生影响,例如白细胞计数。

3. 药物许多药物也可能会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细胞生成和分泌,导致各项指标产生偏差。

例如,利尿剂可以导致血容量减少和脱水,进而影响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浓度。

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率。

整改措施为了避免以上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1. 饮食应鼓励患者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度摄入某些特定的食物。

对于某些需要特殊饮食的患者,医生需要为他们定制适宜的饮食方案,以确保相关指标的准确性。

2. 运动和睡眠医生应建议患者适度运动和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进行定期体位变换和肌肉康复训练,避免因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异常。

3. 药物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针对性地调整检验时间和指标,避免药物影响检测结果。

同时,应知晓各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确诊和治疗的目的。

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现阶段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作息习惯发生变化,导致机体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而大部分人对自身健康关注较低,无暇顾及自身,因此极易出现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极易出现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血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检查中常规检查,检查结果能够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有基础性了解,大部分人对于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容了解并不全面,小编认为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是十分有必要的,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讲解关于血常规检验报告单那些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容想要了解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具体作用,首先需要了解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主要包括哪些检验项目以及检验项目的参考值范围。

正常情况下,报告单都会显示各指标的参考范围,根据参考范围的情况以及自身实际检查结果情况进行比较,判断指标是否正常。

血常规指标通常分为4部分,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这4部分指标能够有效反应患者机体健康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疾病情况。

因此,需要高度重视。

白细胞如果日常生活中感觉到身体存在不适,可以通过观察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数量,白细胞计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存在的疾病情况。

指标升高: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成人>10×109L,新生儿、婴儿>20×109L,),这种情况可能存在病理性或者生理性因素。

生理性因素具有自然特性,能够通过生理调节使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可忽略。

病理性因素需要重视,导致白细胞病理性升高可能存在白血病,化脓性细菌性炎症疾病,如果患者近期做过手术,也可能出现白细胞数量增高情况。

指标降低:如果白细胞计数降低,(成人<4×109L,新生儿、婴儿<15×109L,)这种情况。

患者可能存在贫血情况,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者患者存在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果患者化疗期间进行血常规检查同样会显示白细胞数量降低。

红细胞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能够通过血液运输氧气,其寿命通常为四个月左右,对于维持正常生命状态,保持正常机体代谢有至关重要作用。

血常规报告分析

血常规报告分析

血常规报告分析1. 引言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的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数量、形态以及某些疾病的体征。

本文将对血常规报告进行详细分析,帮助读者了解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2. 报告结果以下是一份血常规报告的检查结果:检查项目结果参考范围白细胞计数 5.2x10^9/L 4-10x10^9/L红细胞计数 4.5x10^12/L 4-5.8x10^12/L血红蛋白135 g/L 110-150 g/L血小板计数140x10^9/L 150-450x10^9/L中性粒细胞55% 40-75%淋巴细胞30% 20-45%单核细胞6% 2-10%嗜酸性粒细胞5% 0-5%嗜碱性粒细胞4% 0-1%3. 结果解读根据以上报告结果,我们可以对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进行分析。

3.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机体免疫状态和感染情况。

正常范围为4-10x109/L,而本次检查结果为5.2x109/L,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说明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正常。

3.2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反映了机体的供氧能力。

在正常范围内,红细胞计数为4-5.8x1012/L,本次检查结果为4.5x1012/L,属于正常范围。

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为110-150g/L,本次检查结果为135 g/L,也处于正常范围内。

这表明患者的供氧能力正常。

3.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机体的止血功能。

正常范围为150-450x109/L,而本次检查结果为140x109/L,稍微低于正常范围。

这可能提示患者的止血功能稍微下降,需要关注。

3.4 血细胞分类血液中的白细胞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的比例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判断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性粒细胞在正常范围内占40-75%,本次检查结果为55%,处于正常范围内。

•淋巴细胞占20-45%,本次检查结果为30%,也处于正常范围内。

血常规检查报告分析

血常规检查报告分析

血常规检查报告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来评估个体的血液状态及常见疾病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血常规检查报告的分析,可以帮助医师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查报告中常见的几个指标进行解读。

1. 血红蛋白(Hemoglobin,简称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参考范围通常为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

过低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提示贫血的存在,而过高则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有关。

2.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简称RBC)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其正常范围通常为4.0-5.5×10^12/L。

红细胞计数的异常可能与贫血、感染、肾脏疾病等疾病有关。

过低的红细胞计数可能提示贫血,而过高则可能与肾脏疾病、高原适应等情况相关。

3. 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简称PLT)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通常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而过高则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临床上,常见的血小板计数异常的原因包括感染、骨髓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简称WBC)白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通常为4-10×10^9/L。

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可能与感染、炎症、免疫系统异常等有关。

过低的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感染;而过高则可能与炎症、感染等情况相关。

综合以上几个指标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状态和可能存在的疾病情况。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血常规检查只是一个初筛方法,无法作为诊断某一具体疾病的依据。

如有异常指标,还需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由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血常规化验单简单分析(参考)

血常规化验单简单分析(参考)

血常规化验单简单分析:注意:只能作为参考用,简单的弄了一下1.看血常规检查单的各项结果与正常值的比较,异常的常会标出2.结果分析:1)白细胞升高,主要为细菌感染2)白细胞下降,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造血系统异常。

3)血脂升高,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4)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 提示极有可能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7.0mmol/L且>=6.1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液后,血糖>=7.8mmol/L且<=11.1mmol/L5)血液各种酶和蛋白:异常常需综分析且需要结合其他的检查来分析,常与肝功能异常有关,且某些及其严重。

常见正常值: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血小板(PLT)(100-300)%红细胞(RBC)男性:(4-5)*1012/L;女性:(3.5-4.5)*1012/L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血小板:(100~300)×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5%-1.5%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01(0%~1%)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的成分进行检测,来评估机体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常见的项目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等。

下面将对这几个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对抗感染和炎症等病理状态。

正常范围是4-10×10^9/L。

若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感染、炎症、免疫系统异常或器官损伤等情况。

若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感染或药物反应等。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的运输工具,它们的数量直接影响到机体氧合能力。

正常范围是3.5-5.5×10^12/L。

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失水、肾脏疾病或肺部疾病等。

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贫血、骨髓抑制或慢性疾病等。

3.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它可以与氧气结合,然后通过红细胞运输到身体各个组织。

正常范围是120-160g/L。

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脱水、肺部疾病或肾脏疾病等。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贫血、骨髓抑制或长期失血等。

4.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一种参与血液凝结的细胞片段,它们对止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炎症、感染或骨髓异常等。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自身免疫疾病、肝脾功能异常或骨髓抑制等。

5.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Hct)是指红细胞占据血液总体积的百分比,它也是反映机体氧合能力的指标。

正常范围是35-55%。

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脱水、肺部疾病或肾脏疾病等。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有贫血、骨髓抑制或长期失血等。

6.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衡量红细胞大小的指标,它与一些贫血类型有关。

血常规检验报告

血常规检验报告

血常规检验报告一、概述血常规检验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相关疾病的发展情况。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验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二、样本信息受检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 检验日期:XXXX 年XX月XX日样本类型:静脉全血三、报告解读1. 血红蛋白(Hb):正常范围(男性XXX-XXXX g/L,女性XXX-XXXX g/L),受检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为XXXX g/L。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各个组织。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贫血的存在,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与脱水、肺部问题或其他疾病有关。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男性X.XX-X.XX×10^12/L,女性X.XX-X.XX×10^12/L),受检者的红细胞计数为X.XX×10^12/L。

红细胞计数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异常的计数可能与贫血、失血、骨髓问题等有关。

3. 血红细胞压积(HCT):正常范围(男性XX%-XX%,女性XX%-XX%),受检者的血红细胞压积为XX%。

血红细胞压积是红细胞占据血液总体积的比例,反映血液的浓缩程度。

异常的结果可能与贫血、脱水、肾脏疾病等有关。

4.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范围(XX fL-XX fL),受检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为XX fL。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大小,根据其结果可以判断红细胞是否正常。

异常的结果可能与各种贫血、骨髓问题、营养不良有关。

5.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范围(XX pg-XX pg),受检者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XX pg。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指每个红细胞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异常的结果可能与贫血、营养不良、骨髓问题等有关。

6.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范围(XX g/L-XX g/L),受检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XX g/L。

血常规分析报告心得

血常规分析报告心得

血常规分析报告心得引言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测定与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的健康状态的重要信息。

本文旨在从我个人的角度,对一份血常规分析报告进行解读与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心得。

报告内容这份血常规分析报告包括了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同时也提供了参考范围,以帮助医生对比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对这些指标的分析与心得: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它能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并协助排除二氧化碳。

根据报告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存在异常。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过高,可能是患者身体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或者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过多。

另一方面,如果血红蛋白水平过低,可能是因为贫血或出血等原因导致。

基于这点,如果出现异常的情况,医生需要进一步分析患者的病史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测量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指标,它能反映患者体内氧气运输能力的强弱。

报告中的红细胞计数结果显示患者的红细胞数量较低,可能说明患者存在某种贫血的情况。

贫血可能是由于缺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等营养物质不足导致的,在此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为了确切诊断贫血的原因,医生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补充检查,如骨髓穿刺等。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衡量机体免疫功能及感染情况的重要指标。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白细胞计数超出了正常参考范围,这可能意味着患者处于感染状态。

感染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为了确定感染的来源,医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开展一些相关的检查,如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以便对症治疗。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指标。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低。

低血小板计数通常会导致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造成低血小板计数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骨髓疾病等。

血常规检查报告分析

血常规检查报告分析

血常规检查报告分析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评估机体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对血常规检查报告进行详细的分析。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携带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标准范围为130-175 g/L,女性为115-150 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或失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脱水或肺部疾病有关。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测量值。

正常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为4.3-5.9×1012/L,女性为3.5-5.0×1012/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脾功能亢进或骨髓异常增生有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贫血、出血或骨髓功能不全有关。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测定结果。

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骨髓病变或感染有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血液凝固异常或骨髓抑制有关。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程度。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免疫系统异常,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有关。

5.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中性粒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亚群,负责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

正常范围为50-70%。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细菌感染、炎症或应激反应,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骨髓抑制或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6.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淋巴细胞是免疫功能的关键细胞,负责抗体产生和免疫调节。

正常范围为20-40%。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或骨髓抑制有关。

7. 血红蛋白分布宽度(RDW-CV):血红蛋白分布宽度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程度,是衡量贫血类型和程度的指标。

正常范围为11.6-14.6%。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类型复杂或骨髓功能异常。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验,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和诊断疾病。

它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

血常规检查结果可提供有关患者贫血、感染、炎症、出血和某些恶性肿瘤等方面的信息。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指的是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即在相同条件下的连续检测结果是否一致。

检验方法、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稳定性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对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在确保采样、标本处理和分析过程中的正确操作是确保血常规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临床测试实验室应经过正规的认证,并定期接受质控和质量评估,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精确性是指与被测量指标的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由于血常规结果的测量方法和设备的局限性,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精确性,临床实验室使用校准标准物质进行校准,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运用标准化操作程序,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参比实验室对结果进行比对,以保持结果的精确性。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提供了评估患者血液状况的关键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根据血常规结果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感染程度、炎症程度和出血倾向等,从而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准确和可靠的血常规结果对于制定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操作、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并减小测量误差,提高结果的精确性。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理解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血液状态,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血常规是检查人体血液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对血常规报告单常见指标的分析:1. 白细胞计数(WBC):主要反映机体的感染或炎症反应。

正常范围通常为4.0-10.0 × 10^9/L。

如果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机体正在发生感染或炎症反应。

2.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体内红细胞数量的多少。

正常范围通常为4.0-5.5 ×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3. 血红蛋白(Hb):衡量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指标。

正常范围通常为男性130-175 g/L,女性120-155 g/L。

血红蛋白含量低可能表示贫血。

4.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

正常范围通常为125-350 × 10^9/L。

血小板计数低可能表示出血倾向。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衡量红细胞平均大小的指标。

正常范围通常为80-100 fL。

MCV高可能表示巨幼细胞性贫血,MCV低可能表示小细胞性贫血。

6. 血红蛋白浓度(MCHC):衡量单位体积中血红蛋白质量的指标。

正常范围通常为320-360 g/L。

MCHC高可能表示红细胞膜异常,MCHC低可能表示低色素贫血。

7.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衡量血小板平均大小的指标。

正常范围通常为7.5-11.5 fL。

MPV高可能表示血小板活性增高。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报告是一项辅助诊断手段,仅凭借血常规指标无法确诊疾病,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医生的综合判断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果报告中有指标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血常规报告分析

血常规报告分析

血常规报告分析血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检查人体内的血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指标。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疾病,对于确诊疾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对一份血常规报告的分析。

一、样本情况本例的样本来源为患者采集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一般情况下,血液的检查结果会受到样本采集的时间、前后饮食等因素的影响。

二、血红细胞计数指标血常规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血红细胞计数,用于检测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

本例的结果为4.8×10^12/L,该指标反映红细胞的生成、破坏和丢失状况,对于判断贫血程度、骨髓造血功能是否正常等都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

三、白细胞计数指标白细胞计数也是血常规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检测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

本例的结果为5.5×10^9/L,在正常范围内。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检测感染、炎症等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抗感染治疗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血小板计数指标血小板计数是检测人体内小血板数量的指标,本例的结果为150×10^9/L,在正常范围内。

血小板的正常数量对于保证人体内血液的凝固功能非常重要,并且还能够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提供帮助。

五、红细胞压积指标红细胞压积是用于检测血液厚度的指标,本例的结果为38.1%,该指标反映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和体积是否正常,对于判断贫血分型、肝脾功能等有着重要意义。

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指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一种白细胞分类的指标,本例的结果为60.5%,该指标反映人体内免疫系统对于细菌感染的应对情况,对于判断感染程度、预测治疗效果等具有重要作用。

七、总结通过对本例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是否正常,在医生对病情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结果并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临床病情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

血常规报告单分析血常规是常规体检中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之一。

因为它能够反映出人体血液的基本状况,包括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和一些血液指标。

但是有时我们看到报告单上一堆参数,且不知其意,此时该如何解读呢?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反映了人体内红细胞数量。

红细胞包含了我们日常所说的血红蛋白,是一种携氧细胞。

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病或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红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与输血、肺疾病、高原、低氧环境等因素有关。

而正常范围则是每升4~5.5万亿/µL,若异常则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主要职能是将肺部吸入的氧气运送到身体各部位。

血红蛋白含量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血红蛋白偏低是贫血的主要表现,常见的原因包括贫血、遗传性疾病、慢性肾病等。

正常的血红蛋白含量范围为每升120到160克,而偏高则可能是与肝脏疾病或髓样肉芽肿等有关。

三、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测量。

它可以反映出人体免疫系统的状况,例如是否感染、是否存在癌症、是否正在进行炎症反应等。

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由炎症、感染、癌症等疾病引起。

而白细胞的计数偏低则可能是由白血病、免疫功能低下、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的。

正常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每升3.5到9.5亿个,若异常则应及时就医。

四、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反映了人体内血小板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其主要职能是促进血液凝固和血管收缩。

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骨髓血细胞性肿瘤、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而血小板计数偏高则一般是由血液恶性肿瘤或过敏反应引起的。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每升15到35万个,若异常则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总之,血常规检查是我们日常体检中的必备项目之一,可以提醒我们注意身体健康,及时发现患有疾病的可能性。

但是仅仅依靠报告单上的数字并不足以了解整个身体的情况,建议大家在检查之后,一定要得到医生的专业建议以及随时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查报告

血常规检查报告

血常规检查报告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到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常规检查报告的内容及其相关解读。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携氧。

血红蛋白水平的正常范围是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可能是贫血的表现,而偏高则可能是患有某些疾病,比如慢性肺部疾病等。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是4-5.5×10^12/L。

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是贫血的表现,而偏高可能是患有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等。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是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而偏高可能是患有血小板增多症。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是4-10×10^9/L。

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等疾病,而偏低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减弱。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正常范围是80-100fl。

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可能是由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而偏低可能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6. 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正常范围是320-360g/L。

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可能是由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而偏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肝病等。

7.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指血小板在血液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范围是0.15-0.35。

血小板压积偏高可能是由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而偏低可能是由于血小板减少症、感染等。

8.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体积是指血小板的平均大小,正常范围是7.5-11.5fl。

血常规及异常结果分析

血常规及异常结果分析

血常规及异常结果分析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机体的生理状态,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但是,有时候血常规结果会出现异常,需要进一步分析、诊断和治疗。

一、血常规指标及正常值范围血常规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下面是这些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白细胞计数:4-10 × 10^9/L红细胞计数:4.3-5.8 × 10^12/L(男性),3.5-5.0 × 10^12/L (女性)血红蛋白:130-175 g/L(男性),115-150 g/L(女性)红细胞压积:0.37-0.52(男性),0.35-0.47(女性)平均红细胞体积:80-10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7-32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0-360 g/L血小板计数:100-300 × 10^9/L二、血常规异常结果的分析1.白细胞计数异常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高,可能是由于炎症、感染、恶性肿瘤、过敏反应等引起的。

而白细胞计数异常低,则可能是由于骨髓疾病、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的。

此外,一些特殊的生理状态,如孕妇、新生儿等,也会导致白细胞计数异常。

2.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异常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异常一般都与贫血有关。

贫血的原因很多,如营养不良、贫血性疾病、失血等。

根据异常的程度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进一步确定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3.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异常这三个指标一般用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例如,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可能是由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原因引起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可能是由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4.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可能是由于血液病、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等引起的。

为什么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如何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为什么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如何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如何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三大检查部分,而在检查过程中由于患者体内各项指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以此来对患者的血液情况和健康情况进行判定。

因此,分析血常规检查报告单主要内容包括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的分析。

红细胞正常人体内的红细胞含量如下: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儿童(4.2~5.2)×1012/L。

处于标准范围内说明检测人员体内的红细胞指数正常。

当患者体内红细胞指数显著上升时,通常说明患者存在血液浓缩和原发性增高两种可能。

血液浓缩是指患者出现大量发汗、腹泻、烧伤等情况,导致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增高;而原发性增高是指患者患有红细胞增多症,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患者体内红细胞指数上升。

生活环境对于患者的红细胞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居住于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红细胞指数上升的情况。

当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指数下降时,说明患者体内缺少应有的维生素、铁元素和叶酸,部分患者患有贫血、白血病、肾脏功能性疾病等情况也会导致患者的红细胞指数下降。

在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红细胞直方图不仅能够表现出患者体内红细胞的指数含量,同时还能够表现出红细胞的体积大小。

在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红细胞直方图通过曲线峰的变化来表现红细胞的实际体积大小,当峰值明显向左侧偏移时,说明患者体内红细胞的体积较小,患者可能患有贫血类疾病;而当峰值向右侧偏移时,说明患者体内的红细胞体积过大,患者可能患有巨幼细胞性贫血疾病等。

根据红细胞直方图,能够直观了解到患者体内红细胞的实际水平和体积情况。

治疗人员根据血常规检验报告单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对患者进行治疗。

白细胞白细胞检测是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通常正常成年人体内的白细胞指数约(4.0~10.0)×109/L,婴儿体内的白细胞指数为(15.0~20.0)×109/L。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分析
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机体的健康状态,包括血液成分、细胞
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等方面。

然而,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包括疾病状态、样本采集和处理方式、实验人员技能和实验设备质量等。

一、疾病状态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许多疾病可以导致血常规结果的异常,如感染、炎症、贫血、白血病和血友病等。

因此,在解读血常规结果时,应考虑病人的疾病状态,并与其他病史和检查结果相结合,以
得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采集血样的方式、时间和体位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血常规结果。

如采血时要避免血液流
畅过快或过慢,不要过度压迫针注位,避免血样的血小板破坏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在采集
前需要妥善消毒,避免细菌和病毒污染。

另外还需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处理,尽量避免水解、氧化等影响结果的变化。

实验人员和设备的技能和质量也对血常规结果有影响。

实验人员要熟悉有关检测方法
和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设备的质量和维护也很重要。


果设备老旧或质量低劣,可能会导致误差和不稳定的结果。

四、结果的解读
最后,结果的解读也需要经过科学的判断。

结果为正常范围时,应结合病史、诊断和
其他检查结果判断其意义。

而结果异常时,应仔细评估其原因和疾病状态,并根据需要进
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血常规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医务人员应注意临床实践中
的细节和技巧,以提高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疾病的正确诊断、治疗和监测。

血常规结果分析

血常规结果分析

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白细胞3。

8(正常4.0~10.0) 中性粒细胞数1.5(正常2.0—7。

0)淋巴细胞百分比48。

3(正常20-40)中间细胞百分比12。

5(正常3—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9.2(正常50—70)白细胞总数偏低,白细胞分类大致正常。

白细胞数值减少的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身体受到急性或慢性有害放射性物质的照射等等。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

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

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

4~3.7(g/L)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 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

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情况:男:0~21mm/h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白细胞数目(WBC)成人 4.0-10.0x109/L儿童 5.0-12.0 x109/L6个月至2岁 11.0-12.0×109/L新生儿 15.0-20.0x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50.0-70.0%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20.0-40.0%单核细胞百分比 (MONO%) 3.0-12.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EO%) 0.5-5.0%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BASO%) 0.0-1.0%中性粒细胞数(NEUT#) 2.00-7.00 x109/L淋巴细胞数目(LYMPH#) 0.80-4.00 x109/L单核细胞数目(MONO#) 0.12-1.20 x109/L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O#) 0.02-0.50 x109/L嗜碱性粒细胞数目(BASO#) 0.00-0.10 x109/L红细胞数目 (RBC) 男性 4.0-5.5x1012/L女性 3.5-5.0x1012/L新生儿 6.0-7.0x1012/L血红蛋白浓度 (HGB) 男性 120-160g/L女性 110-150g/L新生儿 170-200g/L平均红细胞体积(PCV) 80.0-10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V) 27.0-34.0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 320-360 g/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MCHC)11.0-16.0%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 35.0-56.0 fL血小板数目(PLT) 100-300 x109/L平均血小析体积(MPV) 6.5-12.0 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9.0-17.0血小板压积(PCT)0.108-0.282%全血细胞图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增多:(1)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2)急性细菌性感染(如脓肿、疖肿、扁桃体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感染性心膜炎、脓胸、阑尾炎、肾孟肾炎、输卵管炎、猩红热、急性风湿热、白喉、百日咳、败血症等)以及由感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等。

(3)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回归热、小螺菌性鼠咬热等)。

(4)恶性肿瘤及急、慢性白血病。

(5)组织破坏,如急性大出血(尤其是出血)、严重烧伤、大手术后、血管栓塞或急性心肌梗死。

(6)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砷中毒、汞中毒、铅中毒等(7)肾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时。

注意:白细胞生理波动较大,如新生儿、婴儿、妊娠分娩、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感情冲动、冷浴、饮酒或饭后等亦见白细胞增多。

减少:(1)某些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等)、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极严重败血症以及某些原虫感染如黑热病、疟疾等。

(2)血液病中,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等。

(3)使用抗癌药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及接受放疗者、药物反应(如使用氯霉素、甲磺丁脲、磺胺药、硫氧嘧啶等)。

(4)营养不良、恶病质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6)当病人抵抗力差或细菌感染特别严重时,白细胞数可以正常,甚至减少(但中性粒细胞数大多增高)。

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计数大致相同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尤以严重脏出血更为明显)、急性溶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药物中毒,提示病人抵抗力差。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中毒后的恢复期。

减少: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可相对减少)。

(3)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减少: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4)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支哮、荨麻疹、结节性多动脉炎、药物过敏、血清病等)、皮肤病(天疱疮、疱疹性皮炎、痒疹、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湿疹等)、寄生虫病(蛔虫、钩虫、血吸虫、肺吸虫、囊虫病等)、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猩红热、麻疹潜伏期、吕弗琉综合症、感染性疾病。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大手术、急性心肌梗塞、一般较严重的疾病在进行期等。

(5)嗜碱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反应(食物或药物等过敏),延迟过敏反应,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水肿、溃疡性结肠炎、水痘、肾病综合症、慢性溶血性贫血、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减少:甲状腺机能亢进、妊娠、急性感染症、库欣综合症。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白细胞图红细胞计数(RBC)临床意义:增多:(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高达7.0-10x1012/L(3)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4)慢性一氧化碳中毒(5)肾癌,肾上腺肿瘤(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6)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7)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减少:(1)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2)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重症寄生虫病等(3)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血红蛋白浓度(HGB)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增多:(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①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②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③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量失水、严重烧伤、休克、高原病和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等。

减少:(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2)病理性减少: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②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③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红细胞减少与血红蛋白下降成或不成比例的情况:(1)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即所谓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由于慢性反复性出血所引起,如溃疡病、胃肠肿瘤、钩虫病、痔疮出血和妇女月经过多等。

(2)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缺B12和叶酸营养不良性贫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

(3)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程度相同,见于正细胞正色素细胞性贫血,如大出血、再障、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贫血。

红细胞比容(PCV)临床意义:增大:(1)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

急性心肌梗死。

(2)大面积烧伤。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4)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减少:(1)贫血或妊娠稀血症、癌症。

(2)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3)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

(4)妊高症。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临床意义: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的敏感指标,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临床价值更大:(1)体积增大: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2)体积缩小: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生理学改变:①升高:新生儿升高约12%,妊娠约高5%,饮酒约升高4%,吸烟约升高3%,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

②降低:激烈的肌肉活动约降低4%,6个月以前的儿童约降低10%。

药物影响:①升高: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苯巴比妥(叶酸代障碍),格鲁米特,苯妥英钠,非那西丁(偶尔),氨苯喋啶,雌激素,苯乙双胍(致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呋喃类,新霉素,异烟肼,环丝氨酸,氨基苯甲酸(诱致消化道吸收障碍所致),氨基水酸,甲氨蝶呤,秋水仙碱(伴维生素B12缺乏),其中抗惊厥药约升高3%,②降低:双香豆素乙酯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理学改变:①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缺乏;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②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临床意义:降低:即为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见于缺铁,慢性失血,口炎性腹泻,胃酸缺乏,妊娠,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升高:常为大细胞性贫血,见于恶性贫血,叶酸缺乏,长期饥饿,网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性贫血。

平均红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意义:1.升高:高色素性贫血,严重呕吐,频繁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力衰竭等。

2.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临床意义:(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MCV尚处于参考值围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更是早期缺铁性贫血的特征,(2)缺血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均可见MCV下降,但前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而后者RDW正常,有助于鉴别,(3)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增大,而再生障碍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无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