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目(WBC)成人 4.0-10.0x109/L

儿童 5.0-12.0 x109/L

6个月至2岁 11.0-12.0×109/L

新生儿 15.0-20.0x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50.0-70.0%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20.0-40.0%

单核细胞百分比 (MONO%) 3.0-12.0%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EO%) 0.5-5.0%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BASO%) 0.0-1.0%

中性粒细胞数(NEUT#) 2.00-7.00 x109/L

淋巴细胞数目(LYMPH#) 0.80-4.00 x109/L

单核细胞数目(MONO#) 0.12-1.20 x109/L

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O#) 0.02-0.50 x109/L

嗜碱性粒细胞数目(BASO#) 0.00-0.10 x109/L

红细胞数目 (RBC) 男性 4.0-5.5x1012/L

女性 3.5-5.0x1012/L

新生儿 6.0-7.0x1012/L

血红蛋白浓度 (HGB)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平均红细胞体积(PCV) 80.0-10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V) 27.0-34.0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 320-360 g/L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MCHC)11.0-16.0%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 35.0-56.0 fL

血小板数目(PLT) 100-300 x109/L

平均血小析体积(MPV) 6.5-12.0 fL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9.0-17.0

血小板压积(PCT)0.108-0.282%

全血细胞图

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

增多:

(1)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2)急性细菌性感染(如脓肿、疖肿、扁桃体炎、中耳炎、化脓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感染性心膜炎、脓胸、阑尾炎、肾孟肾炎、输卵管炎、猩红热、急性风湿热、白喉、百日咳、败血症等)以及由感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等。

(3)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回归热、小螺菌性鼠咬热等)。

(4)恶性肿瘤及急、慢性白血病。

(5)组织破坏,如急性大出血(尤其是出血)、严重烧伤、大手术后、血管栓塞或急性心肌梗死。

(6)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砷中毒、汞中毒、铅中毒等

(7)肾移植后发生排异反应时。

注意:白细胞生理波动较大,如新生儿、婴儿、妊娠分娩、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感情冲动、冷浴、饮酒或饭后等亦见白细胞增多。

减少:

(1)某些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等)、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极严重败血症以及某些原虫感染如黑热病、疟疾等。

(2)血液病中,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骨髓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等。

(3)使用抗癌药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及接受放疗者、药物反应(如使用氯霉素、甲磺丁脲、磺胺药、硫氧嘧啶等)。

(4)营养不良、恶病质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6)当病人抵抗力差或细菌感染特别严重时,白细胞数可以正常,甚至减少(但中性粒细胞数大多增高)。

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计数大致相同

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尤以严重脏出血更为明显)、急性溶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药物中毒,提示病人抵抗力差。

(2)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中毒后的恢复期。

减少: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急性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可相对减少)。

(3)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减少: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4)嗜酸粒细胞: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支哮、荨麻疹、结节性多动脉炎、药物过敏、血清病等)、皮肤病(天疱疮、疱疹性皮炎、痒疹、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湿疹等)、寄生虫病(蛔虫、钩虫、血吸虫、肺吸虫、囊虫病等)、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猩红热、麻疹潜伏期、吕弗琉综合症、感染性疾病。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大手术、急性心肌梗塞、一般较严重的疾病在进行期等。

(5)嗜碱粒细胞:

增多:见于过敏反应(食物或药物等过敏),延迟过敏反应,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水肿、溃疡性结肠炎、水痘、肾病综合症、慢性溶血性贫血、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减少:甲状腺机能亢进、妊娠、急性感染症、库欣综合症。(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