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

合集下载

延年:血常规检查项目结果分析

延年:血常规检查项目结果分析

延年健康管理中心:血常规检查项目结果分析延年健康管理专家介绍: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血常规检测项目红细胞(RBC)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检查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血红蛋白(Hb)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白细胞(WBC)正常情况:(4-10)*109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50-70)%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正常情况:(0-00.75)%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正常情况:(20-30)%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降低:免疫缺陷单核细胞正常情况:(3-8)%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血沉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情况:(00.5-1.5)%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常规检查的作用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修订稿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修订稿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修订稿首先是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细胞成分,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人体中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压积可以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的值应该位于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就意味着患者有贫血或者血液稀释的情况。

接下来是白细胞计数(WBC)和差值分类。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人体中白细胞的数量。

差值分类可以衡量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而差值分类中不同种类白细胞的比例也有一定的标准值。

如果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者有感染或炎症的情况,而差值分类的异常则可能进一步提示患者的具体疾病。

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血红蛋白浓度(Hb)可以反映人体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的浓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就意味着患者有贫血的情况。

血小板计数(PLT)可以反映人体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对于防止出血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就意味着患者有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

最后是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红细胞平均体积可以反映红细胞的大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反映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

通过这两个指标可以进一步判断患者的贫血类型。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值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就意味着患者的贫血类型与正常不同。

总结起来,血常规检查的各项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

通过了解每个指标的正常范围以及可能的异常情况,医生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并进一步做出适当的治疗措施。

然而,这些指标只是初步的参考值,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怎么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

怎么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

怎么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血常规24项报告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化验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就能够轻松理解这份报告单。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常规24项报告单包括哪些内容。

血常规24项报告单通常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例、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血液的生理状况和病理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如何理解这些指标。

首先是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免疫细胞,它可以帮助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

如果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的存在;如果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表示免疫功能受损。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贫血情况,而血小板计数则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凝血功能。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值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情况。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可以反映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大小分布情况。

在理解这些指标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到每个指标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不同的年龄段和性别对于血常规指标的正常范围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在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的时候,需要参照具体的正常范围来进行分析。

另外,我们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来进行分析。

有些疾病或症状可能会导致血常规指标的异常,因此在看懂血常规24项报告单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疾病史来进行分析。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方法
血常规化验单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这三大系统。

1. 白细胞计数:正常人在4000-10000/UL,低于4000/UL常见于病毒感染,高于10000/UL通常考虑可能存在细菌感染。

当白细胞计数超过50000/UL时,通常考虑有血液系统疾病。

2.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这三个指标通常联合起来,主要看患者是否有贫血,当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时,通常考虑有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一般需要输血治疗。

3. 血小板计数正常人在100000-300000/UL,低100000/UL被认为血小板减少,低于20000/UL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以及多器官的出血,需要紧急输注血小板治疗,临床上超过450000/UL时,通常认为血小板增多,需要进一步明确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可进行血小板功能测定以及骨髓穿刺等检查。

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检验是一项基础检验项目,获取结果速度较快,但是得到化验单上可以看到其中密密麻麻的监测项目,同时还有大量的数字,箭头高高低低,一头雾水。

因此,了解血常规化验单的内容十分重要,本文对血常规化验单进行详细介绍,教大家如何在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对大众而言,其实只需要掌握血常规的核心指标便可,具体包括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

1.白细胞白细胞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

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会对身体发出信号,进而变形,之后穿过毛细血管壁,在病菌入侵部位聚集,将其包围、吞噬。

因此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会升高,高于正常值极易引发炎症,导致发热等症状。

白细胞是一类细胞的总称,具体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各司其职,对付不同的细菌病毒。

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提及最小,具有免疫识别功能,淋巴细胞升高多提示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提及最大,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升高多提示免疫疾病或慢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升高提示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嗜碱性粒细胞参与细胞的免疫调节,升高提示过敏性疾病、风湿免疫病等。

判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主要依据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N%)。

当病菌侵入人体,白细胞在病菌入侵部位大量聚集,进而导致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加,高于正常值导致严重反应。

通常情况下,当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均明显升高,提示极有可能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减,中性粒细胞比率增加,提示极有可能为病毒感染。

提示:某些特殊病毒或病毒感染综合征时也会导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所以医生需要结合病情、体检情况等准确判断,避免发生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总而言之,白细胞↑多见于细菌感染,也有可能为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疾病;白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严重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血常规化验单实例解说

血常规化验单实例解说

血常规化验单实例解说
血常规化验单是医生根据患者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常见检查方法。

以下是对一份血常规化验单的解说:
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它们帮助身体抵抗感染和疾病。

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是4,500-11,000个/微升。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白细胞计数可能暗示着感染、白血病或其他血液疾病。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正常红细胞计数范围是4.2-5.4百万/微升(男性)和
3.6-5.0百万/微升(女性)。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红细胞计数可能暗示着贫血、失血、骨髓疾病等问题。

3.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

正常血红蛋白范围是13.5-17.5克/分升(男性)和12.0-15.5克/分升(女性)。

低于正常范围的血红蛋白可能暗示贫血。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起着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正常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50,000-450,000个/微升。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血小板计数可能暗示着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5.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类型,它们负责消灭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正常中性粒细胞计数范围是2,500-7,500个/微升。

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中性粒细
胞计数可能暗示感染或骨髓问题。

通过对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进行解读和分析,医生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血液疾病等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治疗建议。

因此,血常规化验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临床诊断工具。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各项解读
血常规报告单是检查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1.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2.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程度。

3. 血红蛋白浓度(Hb):反映机体氧运输能力和贫血程度。

4. 红细胞压积(HCT):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

5.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大小和形态。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单个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

8.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机体止血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9.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10. 淋巴细胞计数(LYMPH):反映机体免疫功能。

11. 单核细胞计数(MONO):反映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程度。

1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反映机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13.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反映机体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情况。

以上指标的异常情况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或病理状态,如贫血、感染、炎症、肿瘤等。

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

血常规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末梢血成人:0.005~0.015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各型贫血尤为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或供铁质后新生儿:0.02~0.06显著增多,表示有疗效。

减少:再障红斑狼疮细胞检查(LE)静脉血阴性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活动期较缓解期阳性率高。

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炎、硬皮病及皮肌炎等有时也可查到此种细胞。

未找到狼细胞并不能否定红斑狼诊断,应进一步作相关的免疫学检查。

红细胞沉率(ESR)静脉血男:0~15mm/h增快:生理性:妇女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月病理性: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活动性肺结核、女:0~20mm/h风湿热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重金属中毒。

减慢:可见于红细胞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严重减低。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静脉血80~92fl静脉血<14.9%反应红细胞大小不均程度的指标,增大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用作贫血和形态学分类平均值MCH(pg)MCV(fl)MCHC(g/L)静脉血320~360g/l正常27~3180~92320~360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大细胞贫血>27~31>80~92正常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正常正常单纯小细胞性贫血<27~31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9<80~92<320~360静脉血27~31pg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7~31<80~92<320~360血小板计数(PLT)静脉血100~300某10/l增多见于骨髓增生综合征、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术后。

血小板压积(PCT)静脉血0.11%~0.28%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切除,慢粒。

减低:见于再障、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大:见于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