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议论文是我们在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文体,除了要有一定的观点和论证能力之外,还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确保文章的逻辑连贯性和可读性。
而在文章中,过渡的部分便是其中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常见的议论文过渡技巧吧。
1. 重复关键字或词语利用关键字或词语的重复可以使得文章的段落之间更加连贯。
例如,在一个段落中提到“环保”的重要性,下一段又讲到如何实现“环保”,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句子提到“环保”的重要性,就可以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话题。
2. 指明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联系和过渡的两个重要方面。
可以利用一些词汇帮助读者建立时间或空间的框架,例如:“此外”、“同时”、“然后”等词汇可引出新的观点。
或是像“在这个背景下”、“在这个情况下”等前缀词,可以在空间上引导读者的思路。
3. 运用转折词转折词可以把文章中有相互冲突的观点联系起来,将它们变为更加和谐的组合。
例如:“虽然。
但是”、“相反的是”等。
这种方式呈现的是相互衬托对比的关系。
4. 引用对号入座的例子在文章中提到的例子可以让读者事实上参与到作者想要传达的观点中去。
如果这些例子是在他们自己身边,则他们会更加愿意接受你的论点。
例如:“取缔了侵权盗版,让音乐市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愿意付出真金白银购买音乐创作。
”这个例子也是在音乐市场上发生的。
所以读者可以直接将刚才阐述的环境与该市场联系起来。
5. 运用先后对比法先后对比法可以很好地建立观点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借助先前的内容来推进后面的内容。
例如,在一个段落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而下一个段落则对这个观点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这时候可以使用先前的观点来展开讨论。
6. 利用重要词语一些重要的词语可以帮助文章的段落之间进行顺畅的转换。
例如,如果读者在一段中看到“可持续发展”,而在下一个段落中也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这将让读者感到这两段是与相同的话题相关联的,带来了连续的感觉。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议论文过渡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在文章的逻辑结构、连贯性和可读性方面提供很大的帮助。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在写作中,过渡是连接文章段落或句子的重要技巧。
过渡可以使文章更流畅自然,同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跟上作者的思路。
下面介绍六种实用的过渡技巧,帮助你写出更好的议论文。
1. 重复引言这种引言方式是指,在接下来的段落或句子中,重复引用之前已经提到过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用以突出文章中的主题。
例如,如果你写一篇文章探讨环保问题,可以在每一段开头重复引用“保护环境”的词语,以帮助读者记住文章整体的主题。
2. 表达相反意义这种引言方式是指,在接下来的段落或句子中,使用与前面相反的词语或短语,突出文章中的转折或对比。
例如,在探讨是否应该开展基因编辑时,你可以先表达支持的观点,接着使用“但是”、“然而”等转折词语,转而阐述反对的观点。
3. 使用问题句使用问题句能很好地引入下一个想法,并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在探讨社交媒体的利弊时,你可以使用问题句作为过渡:“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社交媒体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在一个段落结束时,使用总结句有助于将前面的观点串联起来。
例如,在探讨教育改革时,你可以在一个段落的结尾总结说:“综上所述,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确保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5. 使用并列连接词并列连接词被用来连接两个相关的想法,表示它们具有相同的重要性或关系。
例如,在探讨独立思考时,你可以使用“而且”、“同时”等连接词,将观点连接起来。
6. 引用对比或类比对比或类比是引入下一个想法的另一种有趣方式。
例如,在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劣时,你可以使用类比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使用方法一可能会导致时间和资源浪费,就像一个旧式的蒸汽机。
但选择方法二则可以使我们更快地实现目标,就像使用现代高速列车一样。
”总之,在写作中,过渡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使用得当,你可以使你的文章更流畅自然,易于理解,让读者跟随你的思路,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用时间过渡桥梁。
时间过渡桥梁是指通过时间的流逝来连接不同的段落或句子,使得
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其次”、“然后”、“最后”等词语来
表示时间的推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顺序。
用空间过渡桥梁。
空间过渡桥梁是指通过空间位置的不同来衔接不同内容,使得文章
逻辑性更强。
在描述事物的不同方面时,可以使用“另一方面”、“与此相反”、“相比
之下”等词语来引导读者进行空间上的思考,实现段落之间和句子之间的过渡。
用因果关系过渡桥梁。
因果关系过渡桥梁是指通过表达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来连接不同
的段落或句子,使得文章的逻辑性更加明显。
在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时,可以使用“因此”、“由此可见”、“由于这个原因”等词语来引导读者认识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文章内在的逻辑链条。
第五,用举例过渡桥梁。
举例过渡桥梁是指通过丰富的例证来连接不同的内容,使得
文章的论证更加具体和有力。
在陈述观点时,可以使用“比如”、“例如”、“举例来说”等词语来引导读者思考具体的案例,加强文章的论证力度。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分别是时间过渡桥梁、空间过渡桥梁、因果关系过渡桥梁、对
比过渡桥梁、举例过渡桥梁和总结过渡桥梁。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文章在结构和逻辑上更加
清晰,读者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在写作中,作者应该善于运用这些过渡技巧,提高
文章的质量,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和阅读性。
议论文的语言运用技巧与方法

议论文的语言运用技巧与方法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用于表达作者的观点和观点支持的论据。
为了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逻辑性,语言运用的技巧与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议论文语言运用技巧与方法。
一、明确立场在写议论文时,明确自己的立场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应该明确他们支持的论点或观点,并以这个立场为基础展开文章。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某个问题,作者都应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读者能够理解。
二、逻辑连贯逻辑连贯是写作议论文时不可或缺的技巧。
文章应该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并在每个段落中使用逻辑连接词来实现句子和段落之间的流畅过渡。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跟随作者的思路。
三、举例与引用为了增加说服力,作者可以使用举例和引用的方法。
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或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据,可以使文章更具可信度和可信度。
举例可以采用生动的案例,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引用可以引用专家、研究报告或其他权威来源的观点,从而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四、对立观点的反驳在写议论文时,作者需要考虑和反驳可能存在的对立观点。
通过预先预测可能的反对意见,并针对这些观点提出合理的反驳,可以增强自己的论点。
这表明作者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针对性地回应各种不同观点。
五、避免主观情感在议论文中,作者应该避免使用太多的主观情感。
虽然作者可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态度,但是太多的主观情感可能会减弱文章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因此,作者应该尽量依靠事实和合理的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过多地依赖个人情感。
六、简明扼要议论文应该追求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作者应该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观点,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
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并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七、文采与修辞尽管议论文注重逻辑和客观性,但合适的文采和修辞手法可以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阅读体验。
作者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
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3)由此观之……(4)为什么会这样呢?(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例1】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
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
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
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
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议论文过渡段

• 10、我真诚地翻看历史泛黄的书页,追寻先辈的足迹, 字里行间先哲们的呼吸依旧灼热烫手,我闭上眼睛去 细细感受他们留下的…
• 11、掩卷沉思时那一道道光彩的背影,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 抵达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深处。
⑵直接带入所举事例的人名
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罗江畔,向我们蹒跚而来… 衣袂飘飘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们狂奔而至…
李白,自九天而来,飞流直下,豪情万丈,仗诗行遍天下, 演绎了一幅瑰丽多彩的人生画卷。
⑶引用相关诗句或名言
①恍惚中,有人拔剑而长歌曰,“我辈岂是蓬蒿人” … ②听,是谁,在历史长河的岸边倾诉自己的心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③“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忧国忧民、 感时伤世,少陵的叹息绵长悠邈、一刻不散。“花近 高楼”,他的心悲伤了;登高远望,他的忧思又在心 头回旋。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 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 (过渡 句)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资本 论》…… 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他们顽强不 屈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 斗是分不开的。
•
大到伟大的科学家和历史人物,小到我们身边的 亲人和同学,我们都可以发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的事情,(过渡句)看着成绩单上“黑马”们的成绩, 在羡慕的同时你可曾想到成绩背后那挑灯苦读的夜晚, 课堂上那全神贯注的表情,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 头脑。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胜枚举,从这 些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理解了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谛——没有付出哪有累 累硕果?
• 1、观点与事例的过渡。 • 2、事例之间的过渡。
一、观点与事例的过渡
1、引用古代事例的过渡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议论文是一种论证性的文章,在一些特定的学术或专业领域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本。
议论文的好坏不仅仅在于其内容的有趣程度,更看重于文中言论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因此,过渡句成为了连接文章各个部分的桥梁,对于文章的完整性和通读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六种过渡的技巧,它们是:递进式、对照式、比较式、时间顺序式、原因和结果式以及例证式。
第一种技巧:递进式过渡递进式过渡是指通过对信息的有序强化来用更高层次的信息阐述表述最初的思想。
比如,从观点的层面,我们可以从一个结论連到另一个结论,从而像添砖加瓦地提供更多深层次的信息。
这种方式非常有用,因为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新的概念,通过逐步深化观点并迭代解析问题,为论点提供更全面和有说服力的支持。
例如:原文(段落1):全球变暖越来越成为现实,东京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天。
高温已经导致了大范围黑色化的园林和水监控不足的干旱影响。
改写(段落2):尽管我们已经对全球变暖的存在有足够的证据,但是东京今年的气温不仅创下了新纪录,而且导致了园林和水管理问题的崩溃。
根据这一事实,我们不仅需要更好地理解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而且需要采取更果断的行动来减少这种现象的不良影响。
对照式过渡是指对文章中的不同点进行比较和对比,从而增强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种技巧适用于需要强调对立或区别的场景。
例如:原文(段落1):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尤其是随着疫情的爆发,更需要保证身体健康。
改写(段落2):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但是很多人仍然忽略了平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融入健康的习惯,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疾病的侵害。
比较式过渡是指将两件事物进行比较,并最终呈现出一个结论。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证明一个观点或者评估不同东西之间的优劣。
例如:原文(段落1):因为新冠病毒的爆发,许多人更加注重家庭卫生问题。
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过渡即将一篇文章的不同部分顺利连接起来,使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更加连贯和有机。
在议论文中,过渡的使用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引导读者从一个论点过渡到另一个论点,使得整篇文章更容易理解并能够有力地支持作者的观点。
以下是六种常见的过渡技巧:1. 顺接过渡:这种过渡技巧用于连接两个相似或相关的观点、论点或段落。
通过使用一些过渡词或短语,如“同样地”、“除此之外”、“同样重要的是”等,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在讨论环境问题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在第一段讨论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当作者希望过渡到下一段来探讨水污染时,可以使用顺接过渡,如:“除了空气污染,水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种过渡技巧可以很好地连接两个相关的话题。
2. 比较过渡:这种过渡技巧用于比较两个不同观点、论点或现象的相似之处或差异。
通过使用一些过渡词或短语,如“相反地”、“类似地”、“与此相比”等,可以清楚地表明作者将要进行比较的内容,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讨论手机和传统电话的优缺点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在第一段讨论了手机的方便性。
当作者希望过渡到下一段来探讨传统电话的优势时,可以使用比较过渡,如:“与此相反地,传统电话在信号稳定和通话质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这种过渡技巧可以很好地比较两种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
3. 因果过渡:这种过渡技巧用于表达一个观点或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通过使用一些过渡词或短语,如“因此”、“因为”、“导致”等,可以清楚地表明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例如,在讨论疫苗接种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在第一段讨论了疫苗接种可以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当作者希望过渡到下一段来探讨不接种疫苗的后果时,可以使用因果过渡,如:“因此,不接种疫苗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暴发。
”这种过渡技巧可以很好地说明疫苗接种和疾病传播之间的因果关系。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过渡是论文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将不同观点、论据以及段落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得整篇文章更加连贯、流畅。
在写作过渡部分时,需要注意使用一些技巧来使得文章更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
下面将介绍六种常用的过渡技巧。
一种常见的过渡技巧是使用插入语来引导读者。
插入语通常是一些短语或者从句,用来引导读者进入下一个观点或者论据。
在介绍下一个观点时,可以使用“另外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或者“与此相类似的是...”等插入语来引导读者。
使用转折词语也是一种有效的过渡技巧。
转折词语用来表达与之前的观点相反的另一个观点。
“然而”、“但是”、“相反”等词语可以用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新的观点。
这种过渡方式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个反转的感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使用补充词语也是一种常用的过渡技巧。
补充词语可以用来添加相关的信息和细节,从而加强论点的论证力度。
“此外”、“另外”、“更重要的是”等词语可以用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补充的观点或者论据。
第五,提出问题或者引发争议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过渡技巧。
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引发争议,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使得他们更加有兴趣继续阅读下去。
这种过渡方式使得文章更加引人注目,并增加了文章的互动性。
使用总结词语来总结前面的观点和论据也是一种常见的过渡技巧。
总结词语可以用来归纳前面的观点和论据,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总之”、“综上所述”、“总的来说”等词语可以用来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结论部分。
作文写作如何写好议论文的过渡段落和结尾总结

作文写作如何写好议论文的过渡段落和结尾总结在写作中,过渡段落和结尾总结是议论文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它们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是将不同观点、段落和层次进行有机衔接,并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下面是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写好议论文的过渡段落和结尾总结:过渡段落:1. 回顾观点:在过渡段落中,可以通过回顾已经提到的观点来引出新的观点。
例如:“回顾过去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然而,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即……”2. 引用权威人士或研究:使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或相关研究结果来引出新的观点。
例如:“根据专家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此外,还有其他研究表明……”3. 提出对比或对立观点:通过提出对比或对立的观点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尽管有人认为……然而,还有一些人持有相反的观点……两种观点都有其道理,但我们需要仔细权衡各自的利弊。
”4. 给出实例或案例:通过给出实际的案例或具体的例子来支持新的观点。
例如:“以某个国家为例,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表明……”结尾总结:1. 总结观点:通过简洁地总结前文中的观点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结论。
例如:“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 强调重点:强调文章中最重要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进一步解释或展望。
例如:“在所有观点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这个观点的实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为我们的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
”3. 呼吁行动:在结尾总结中,可以呼吁读者采取行动或思考相关问题。
例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从个人做起,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它。
”4. 展望未来:展望相关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或者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例如:“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努力,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写好议论文的过渡段落和结尾总结。
记住,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逻辑关联,确保过渡段落和结尾总结与前文内容紧密联系,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中的过渡和结尾技巧-最全

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中的过渡和结尾技巧-最全过渡技巧承上启下法承上启下法是指在议论文写作中过渡的句或段先紧承上文,用极简的文字对上文进行小结,然后顺势转换话题,迅速启开下文。
例如,2013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感谢挑错》中写道:感谢挑错可使人在攀登之路上越走越远,而拒绝承认错误,则会使人陷入泥沼。
这段文字的前句结上,后句启下,语句精炼,很好地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上下文连缀成一体,衔接自然。
承上启下过渡技巧的应用,关键是承上句要简洁精炼,不能重复上面内容;启下句要迅捷明快,不能拖泥带水。
意反转折法在议论写作中,常常会出现前后观点相反或有差别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转折句来进行过渡衔接,以使行文曲折深进。
例如,2013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卷《敢把权威拉下马》中有这么一段:然而,质疑权威并非鲁莽的一律否定权威,面对个人认知与权威的不同,我们应谨慎思考,仔细推敲。
此后,再评论权威对错。
作者前文重点写“我们要质疑权威”,这里来了个“急转弯”——“质疑权威并非否定权威”,使论证不失偏颇,更加辩证。
有时还会出现行文一转再转,文意一翻再翻的情况,那就需要使用多个转折句来过渡衔接了。
无疑故问法一般情况下,有疑方需发问,但有时在议论文写作中,为了衔接下文,明明无疑,却故意发问,达到引人注意、掀起波澜、转换话题的目的。
这样的过渡可以是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也可以兼有。
例如,2015 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是谁夺走了我们清亮的眸?》中这样写道:是谁扼杀了我们的好奇心?是现实的裹挟,是家长的错误引导,还是应试教育的压迫?在这个过渡段落中,作者先设问,然后用一个选择问句作答,并不说出答案,而是引人思考,从而引起下文,不仅兼具设问和选择问句的表达效果,还对上文作了一个相当有力和极为出色的收束。
假设推进法假设推进的过渡技巧在议论写作中的应用,是指在上下文衔接处先紧承上文作一假设,随后根据假设推断出将要产生的结果,从而把议论推进一步,引向深入。
议论文技巧

议论文技巧
写议论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明确论点:确保你的议论清晰明了,能够明确表达你的观点和立场。
2.提供论据:为了支持你的论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和证据。
这些证据可以来自于研究、统计数据、实例或者专家的观点。
3.反驳对方观点:针对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提前进行反驳和辩驳。
展示出对不同观点的理解,但同时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4.逻辑连贯:要确保文章的逻辑连贯,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
使用恰当的转折词和连接词来引导读者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5.语言简明扼要:避免使用复杂、冗长的句子和词语。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你的意思。
6.结构完整:确保你的议论文结构完整有条理。
包括引言(提出问题和论点)、主体段落(陈述论据和论证)、反驳对方观点和结论(总结观点并提出建议)。
7.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如果你的议论涉及到问题或争议,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建议,展示你的思考和创造力。
8.审视自己的作品:最后一点,要仔细审查和校对你的议论文,确保没有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同时,检查一下论述是否清晰明了,以及论据是否扎实可信。
通过遵循这些技巧,你可以写出一篇有说服力、逻辑连贯的议论文。
记住,态度积极、语言简明的文章往往更具有影响力。
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的过渡写作技巧

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的过渡写作技巧过渡写作技巧在写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和流畅。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有效的过渡写作技巧,帮助您在写作议论文时更好地构建段落和连接各个部分。
一、使用过渡词汇过渡词汇是连接句子和段落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明确表达出文章中的观点、关系和逻辑顺序。
比如,当引入新的观点时,可以使用“另外”、“此外”、“而且”等过渡词,来扩展观点并增加逻辑层次感。
而当要进行对比或转折的时候,可以使用“然而”、“但是”、“与此相反”等过渡词来引导读者注意新的思路。
二、使用代词和指示词在文章中引用之前提到的观点或论据时,可以使用代词或指示词来引导读者理解和连接上下文。
比如,在第一段中提到了一个观点,而在后续的段落中再次提到该观点时,可以使用代词“它”或指示词“如上所述”,来指代之前提到的观点,使文章逻辑更加连贯。
三、使用并列结构在写作中,将相似的观点或论据进行并列排列,可以增加论证的说服力,并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比如,在阐述一个问题时,可以列举多个相关的事实或例子,用并列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不仅可以展示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四、使用转折结构转折结构在写作中常用于引出对立观点或转向讨论新的议题。
通过使用转折词或短语,如“相反”、“然而”、“与此不同”等,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辩证性,并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五、使用总结回顾在文章的结尾处,通过总结和回顾之前提到的观点和论据,可以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让读者对整个议论文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可以使用总结性的词汇和短语,如“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总的来说”等,来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
在写作指导议论文时,以上提到的过渡写作技巧能够有效地提升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通过合理运用过渡词汇、代词和指示词、并列结构、转折结构以及总结回顾等技巧,您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清晰和有力,从而更好地传达您的观点和论据。
请您在实践中多加尝试,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信您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显著提升。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一、材料与观点的常用过渡方式(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3)由此观之……(4)为什么会这样呢?(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例1】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
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
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
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
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例3】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在写作中,过渡是连接段落与段落、观点与观点的重要桥梁,它可以使文章内容更连贯,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中的过渡技巧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六种议论文过渡的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一种技巧是使用连接词。
连接词是最基本的过渡技巧之一,它们可以将不同的观点或者句子连接起来,使得文章逻辑更加清晰。
使用“而且”、“因此”、“即使”等连接词可以使得文章更加流畅,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二种技巧是运用概括性词语。
在文章中使用一些概括性词语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从而使得文章的过渡更加自然。
使用“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词语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作者的结论和观点。
第三种技巧是利用反问句。
反问句是一种较为生动的语言形式,通过反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引人入胜。
使用“难道说……”、“那么……”等反问句可以使得文章的过渡更加自然,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第四种技巧是运用排比句。
排比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排比句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富有节奏感。
使用排比句可以使得文章的过渡更加平稳,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丰富。
议论文过渡的技巧有很多种,以上介绍的六种只是其中之一。
在实际写作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和要表达的观点选择合适的过渡技巧,使得文章内容更加连贯,更加容易被理解。
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在写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篇示例: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一、使用连接词和短语连接词和短语是过渡中最常用的手段,它们能够起到连接段落和句子的作用,帮助文章在逻辑上更加连贯。
对于表达原因和结果的连接词有because, therefore, hence等等;对于表达对比和对立的连接词有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trast等等。
在写作中,要灵活运用这些连接词和短语,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高中作文_议论文的过渡

今天,人们为培养自己的子女,千方 百计为孩子请家庭教师,送孩子到重点中 学读书。与此同时,不少人又把中小学教 师视为畏途,家长不支持甚至阻止子女报 考师范院校。以《择师与弃师》为题写议 表述 论文。 人们在教育孩子上不惜重金择师,而在 孩子职业选择上却不支持甚至阻止上师范院 校。 析因 究其原因,择师为子女成才;弃师为教 师地位低下。我认为可以择师但不该弃师。
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衔接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地沉迷于痛 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 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 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缩 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 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
3、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过渡是利用过渡段或过渡句巧妙
连接,常常用在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 与段之间,如两个不同的事件、两种
不同的内容、两个不同的场面等。
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1、材料与观点的过渡 2、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3、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4、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5、论证层次之间的过渡 6、辩证过渡
1、材料与观点的过渡
要求: 读懂所给材料后, 我们往往根据自己立意的角度 去概括材料,引发对人生、社 会的思考,然后才鲜明自然地 表述自己的观点。
庄子的朋友惠子种了一些葫芦比一般的葫芦 大得多。虽然葫芦大,但装水却有限,剖开做瓢, 又体大皮薄容易破碎。惠子感到这些葫芦实在无 用。庄子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对惠子说:“把水装 到葫芦里不行,为什么不把葫芦放到水里做帮助 人过河的漂游葫芦呢?这不就有用了吗?”
A、若先进行理论论证,再进行事实论证,过渡 文字一般是对理论的阐释,用“就拿……来说 吧”或“例如……”来过渡; 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古往今来,பைடு நூலகம்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 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 是……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你随意 拾起一朵浪花,都能说明这个道理。
议论文过渡

学会变通
如果没有莫奈的变通,一改油画的写实 描绘而使用抽象的画风,所谓的印象画派便 不会映入我们的眼帘;如果没有班超的投笔 从戎,他便只会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书史, 而永远也不会成为功名传千秋的杰出将领。 种种事实都说明一个道理,有时,当你 的成功之路受阻时,换一种方式或角度,重 新出发,你也许会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功的喜悦。
2、论点与论据间的过渡。
论辩时“议”是分析说理,阐明 观点,使论证变得深刻,“叙”是陈 述事实,运用论据,使论证显得具体、 有力,叙议结合,联系生活实际,避 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 用就应注意处理好论据与观点间的恰 当过渡。
A、先议后叙。若先进行理论论证,再进行
事实论证,过渡文字一般是直接引出事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
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 呢?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 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 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 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 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常用过渡方式:
1、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2、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都…… 3、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
议论文分析说理六步法

议论文分析说理六步法:①分析论点②过渡引入③论据概述④论据分析⑤过渡引申⑥深化论点“六步法” 的具体内容是:①分析论点——总论点的侧面分析及论证分论点的确立;②过渡引入——论点与论据间的衔接与过渡;③论据概述——论证部分的中心内容;④论据分析——揭示论据的含义,奠定分析、深化论点的基础;⑤过渡引申——论据与论点间的过渡与衔接;⑥论点深化——照应分析论点。
写议论文,往往出现的问题,或分析空洞,或把握不住论据的实质,结果导致不合题意,东拉西扯,分析说理“六步法”的训练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学以致用,运用分析说理“六步法”进行具体训练:题目: 谈毅力运用分析说理“六步法”构成其中的两个层次(议论文本体部分),再加上引出论点、结论总结几部分,让它构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第一个层次第一步:分析论点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
第二步:过渡引入很多人都有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但他们缺乏毅力,开始是天天撒网捕鱼,不久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索性将网抛进垃圾箱里,而海底的珍珠只是可梦想而不可得了。
第三步:论据概述有过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一位仙女幽居净舍,凡人难得一见。
一天,仙女听到一阵悦耳的敲门声,正想稍等片刻再去开门,可那敲门声很快就停止了。
几天之后,又有人敲门,灰心的仙女懒得去开,那人却直敲不停。
仙女终于被他打动了,第一次打开了门。
第四步:分析论据这段动人的故事中,第二位敲门者终于达到了目的。
他比第一个人多了什么?毅力,只有毅力!没有毅力,成功只是虚幻,虎头蛇尾的奋斗也是徒劳。
第五步:过渡引申如果人类没有毅力,我们也许至今还住在山洞里过着原始人的生活呢,然而,我们的社会毕竟在飞速发展。
第六步:深化论点人们用毅力和着血汗,筑起了建设的丰碑。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说理“六步法”,环环相扣,严密无间,说理至深,无懈可击,构成议论文分析论证的一个层次。
如果相似的二至三个,构成分析论证本体部分。
第二个层次第一步:分析论点毅力还是理想的春雨催生的鲜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
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
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常用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
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
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
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
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
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
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
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五、层与层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
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六、辩证过渡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
“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
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
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
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
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
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
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 ; ……不是……而是 ;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
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
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
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
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
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
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
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议论文中的过渡衔接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词句,可有常用的方法。